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药用植物清香木开发利用与栽培技术
1
作者 李卓颖 《现代农村科技》 2025年第1期136-138,共3页
本文介绍了清香木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分布区域,阐述了清香木的利用价值,展望了清香木的开发前景,并按照资源开发与保护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永续利用的原则,结合气候、地理条件,总结了清香木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 民族药用植物 清香木 栽培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药用植物数据库构思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周静 《科技风》 2024年第11期7-9,32,共4页
目的:将本地区民族药用植物建立一个开放式数据库,运用于科学普及、研究以及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同时也对本地区民族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整合,利于民族医药的保护和现代传承。方法:前期利用文献分析和数据库检索法,弄清现阶段民族药用植物数... 目的:将本地区民族药用植物建立一个开放式数据库,运用于科学普及、研究以及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同时也对本地区民族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整合,利于民族医药的保护和现代传承。方法:前期利用文献分析和数据库检索法,弄清现阶段民族药用植物数据库的建设情况,分析其功能条件方面的不足,再通过实体考察和问卷分析等方法将收集的民族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目前民族药用植物数据库存在功能性缺失、文献信息服务方面不足和访问受限,不能满足产学研方面综合知识服务的迫切需求。结论:拟将此民族药用植物数据库建设成除具有基础检索功能以外,还能结合民族特色以及文献信息跨库服务的开放式数据库,为其他民族药用数据库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药用植物 植物数据库 药用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药用植物地菍及其常见易混种的DNA条形码鉴定
3
作者 方洁 潘俊杰 +2 位作者 吕群丹 周君美 程科军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73-79,共7页
目的:基于ITS2条形码序列对民族药用植物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及其常见易混种进行分子鉴定,以保证药材使用的正确性和临床药效。方法:分别在浙江、江西、福建和广西等地采集地菍及其7种常见易混种多花野牡丹M.affine、野牡丹M.cand... 目的:基于ITS2条形码序列对民族药用植物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及其常见易混种进行分子鉴定,以保证药材使用的正确性和临床药效。方法:分别在浙江、江西、福建和广西等地采集地菍及其7种常见易混种多花野牡丹M.affine、野牡丹M.candidum、展毛野牡丹M.normale、毛菍M.sanguineum、少花柏拉木Blastus pauciflorus、锦香草Phyllagathis cavaleriei和秀丽野海棠Bredia amoena样品95份,提取DNA并进行PCR扩增,测序并获取ITS2序列,同时下载GenBank相应物种的ITS2序列30条。使用Gene Tool软件分析ITS2序列长度、GC含量和变异位点等情况,利用Clustal X和MEGA 7.0软件计算遗传距离和构建邻接(NJ)系统发育聚类树。结果:地菍及其常见易混种ITS2序列长度为224~236 bp,GC含量为60.6%~69.2%;地菍只有1种单倍型,种内K2P遗传距离显著小于其他7个易混种;邻接(NJ)进化树中地菍可与其他物种成功区分。结论:基于ITS2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能够成功鉴定地菍及其常见易混种,可为地菍的生产、使用和监管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药用植物 地菍 ITS2序列 DNA条形码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药用植物指纹数据库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陈颖 魏大木 +1 位作者 李迪强 茆灿泉 《生物信息学》 2010年第3期271-273,278,共4页
通过对四川省时采集的民族药用植物标本进行基因和化学指纹图谱、药用价值、民族传统利用等信息的整理,用SQL Server 2000建立一个民族药用植物指纹的开放式关系数据库初步框架。该数据库重点体现药用植物的民族利用特色,同时包括各种... 通过对四川省时采集的民族药用植物标本进行基因和化学指纹图谱、药用价值、民族传统利用等信息的整理,用SQL Server 2000建立一个民族药用植物指纹的开放式关系数据库初步框架。该数据库重点体现药用植物的民族利用特色,同时包括各种指纹图谱图片。该数据库不仅可以快速、方便地检索和查询有关民族药用植物的背景资料、药用价值以及指纹图谱信息,而且可为四川省内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药用植物 关系数据库 SQL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民族药用植物专类园景观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云 尹林克 +1 位作者 张永蒙 杨刚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90-93,共4页
以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民族药用植物专类园为研究对象,针对药用植物生境特点进行分区设计,通过对一些特殊生境进行改造、美化,使其既能保持原有特色,又能满足游人观赏的要求,对资源收集和环境保护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吐鲁番沙漠植物 民族药用植物 专类园 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地区几种民族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费良丹 王俊丽 +3 位作者 田璧瑞 马林喜 彭耀 向碧云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3期80-85,共6页
本文对武陵山地区南方山荷叶、多蕊蛇菰、七叶一枝花、川东獐牙菜、雪里见、大叶三七、湖北凤仙花、朱砂藤等几种民族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人工繁殖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
关键词 民族药用植物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少数民族药用植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袁飞 冯金朝 王俊丽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S1期133-139,共7页
本文从生物多样性的3个层面(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以及多样性研究的方法,总结和评述了我国少数民族药用植物多样性研究的进展,讨论了民族药用植物多样性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民族药用植物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药用植物在康复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旭 《现代园艺》 2013年第6期99-99,共1页
民族药用植物与民族医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基于对其保护开发和再利用的目的将民族医药植物与城市康复景观设计相结合,提出如何通过康复景观设计、感知设计等手段重新塑造传达民族物质文化的价值,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 民族药用植物与民族医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基于对其保护开发和再利用的目的将民族医药植物与城市康复景观设计相结合,提出如何通过康复景观设计、感知设计等手段重新塑造传达民族物质文化的价值,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药用植物 康复景观 设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药用植物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孟媛 程卓 +3 位作者 林锋科 张瑞飞 刘悦 龙春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3-81,共9页
目前,部分民族药用植物正面临着资源日渐匮乏、尚未得到合理利用和质量控制难度大等问题,且许多民族药用植物的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代谢组学可精确而全面地测定内源代谢物的组成和含量变化,在民族药用植物研究中应用广泛。本文对国... 目前,部分民族药用植物正面临着资源日渐匮乏、尚未得到合理利用和质量控制难度大等问题,且许多民族药用植物的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代谢组学可精确而全面地测定内源代谢物的组成和含量变化,在民族药用植物研究中应用广泛。本文对国内外多个数据库中2011年至2021年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代谢组学在民族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以及民族药用植物代谢组学的未来研究方向。统计结果表明:近年来发表的民族药用植物代谢组学论文数量总体上逐年上升,主要涵盖传统知识评价、药效评价、物种鉴别和作用机制4个重点研究方向,其中,关于药效评价的论文最多(占比39.5%),关于作用机制的论文次之(占比35.5%)。代谢组学在民族药用植物的民间医学验证中应用广泛,有利于对民族药用植物传统知识的保护、推广和发展;利用代谢组学方法可探明民族药用植物的最佳采收时期和产地,指导其优质栽培,明确其药用部位,准确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利用代谢组学方法还能有效鉴别形态相似的民族药用植物,明确其作用机制,缩短新药开发周期。综上所述,代谢组学是明确民族药用植物药效、药理和毒理机制及物种鉴别的有效工具之一。将代谢组学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充分结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民族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民族药用植物的深入研究和合理高效的开发利用,并可促进对民族药用植物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药用植物 代谢组学 传统知识评价 药效评价 物种鉴别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南山区常见民族药用植物资源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荣彬 杨鑫 +3 位作者 庞宏东 覃瑞 万定荣 陈雁 《湖北林业科技》 2015年第6期52-55,共4页
本文对鄂西南山区15种常见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的形态特征、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土家族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鄂西南 民族药用植物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丽江地区纳西族民族药用植物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根林 胡佳莫 +4 位作者 高云 冷应天 谭凤琼 关云琳 高云贵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1期66-71,共6页
本文通过查阅前人的研究文献、走访老中医、了解民间药用植物传统利用方法、调查传统集市等方法,对丽江地区纳西族传统药用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记录了丽江地区纳西族常用304味植物类药材的植物基源,经过考证隶属于112科256属383种植物... 本文通过查阅前人的研究文献、走访老中医、了解民间药用植物传统利用方法、调查传统集市等方法,对丽江地区纳西族传统药用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记录了丽江地区纳西族常用304味植物类药材的植物基源,经过考证隶属于112科256属383种植物,涵盖了丽江地区分布植物的各类科属,均为野生,具有食用方法和用途多样化,经济价值高等特点,一些植物可作为某些药材的替代药材,缓解药材资源的匮乏,但也存在用药安全、不明确,传统医药挖掘与整理不足,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矛盾,药用植物生境改变等问题。因此,开展进一步系统研究,保护生境、开展野生药用植物人工驯化栽培是实现纳西族传统药用植物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丽江 纳西族 民族药用植物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药用植物香青兰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杰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0年第8期63-69,共7页
香青兰是蒙、维医传统药用植物。文章从2010年元月起追溯至无文献报道为止,全面地综述了香青兰的研究概况。
关键词 民族药用植物 香青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药用植物香青兰近年研究概况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杰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5年第4期55-62,共8页
香青兰是蒙、维医传统药用植物。本文综述了2010年至今香青兰的研究概况,包括种植与采摘、制剂研究、制剂质量标准研究、有效成分研究、药理研究、临床研究,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民族药用植物 香青兰 研究概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云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09年第10期49-51,共3页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保健意识也逐步加强,药用植物的养生保健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新疆广泛分布的野生民族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介绍常用干旱荒漠区维、哈、蒙等民族药用植物,并就其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形式...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保健意识也逐步加强,药用植物的养生保健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新疆广泛分布的野生民族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介绍常用干旱荒漠区维、哈、蒙等民族药用植物,并就其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形式和配置方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药用植物 园林绿化 应用
原文传递
贵州省黎平县侗族习用药用植物调查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南赟 李启瑞 +2 位作者 张旭 沈祥春 龙庆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第12期30-36,50,共8页
目的:以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为契机,对贵州省黎平县侗族习用药用植物进行调查。方法:采用实地走访、人物访谈等方法调查黎平县侗族习用药用植物种类、用法及用途。结果:调查到203种侗族习用药用植物,隶属84个科,其中有75种载入2015... 目的:以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为契机,对贵州省黎平县侗族习用药用植物进行调查。方法:采用实地走访、人物访谈等方法调查黎平县侗族习用药用植物种类、用法及用途。结果:调查到203种侗族习用药用植物,隶属84个科,其中有75种载入2015版《中国药典》。结论:侗族习用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无论从用法还是用途方面都具有独特性,拓展了民间药用植物的应用范围,为中草药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更广阔的材料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平县 侗族 药用植物 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名实图考》收载的民族医药
16
作者 罗文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1999年第4期193-197,共5页
《植物名实图考》是清代吴其浚著,书中共收植物1714种,据初步统计约有民族药用植物453种以上.作者在书中对当时兄弟民族的称谓有土人、蒙古人、夷人等50多种.从4方面论述作者对民族医药学的爱好与研究.
关键词 植物名实图考 民族医药学 民族药用植物 吴其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thnobotanical Study towards Conservation of Medicinal and Aromatic Plants in Upper Catchments of Dhauli Ganga in the Central Himalaya 被引量:3
17
作者 L.S.KANDARI P.C.PHONDANI +2 位作者 K.C.PAYAL K.S.RAO R.K.MAIKHUR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2年第2期286-296,共11页
The present study broadly focused on medicinal plant species collected from wild by the villagers for different purposes in the upper catchment of Dhauli Ganga in Nanda Devi Biosphere Reserve(NDBR),in the central Hima... The present study broadly focused on medicinal plant species collected from wild by the villagers for different purposes in the upper catchment of Dhauli Ganga in Nanda Devi Biosphere Reserve(NDBR),in the central Himalaya.A schedule based survey was conducted during the years 2003-2005 in 15 villages of Chamoli district part of the NDBR.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from collectors, vaidya(medicine man)and those dealing with domestication and marketing of the medicinal plants.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prioritiesed medicinal plants,their mode of collection and document their ethnobotanical uses by the Bhotiya tribal communities,in this world heritage site. During the survey,50 medicinal plants belonging to 31 families and 44 genera were documented.Out of these,70% were harvested from the wild,22% were cultivated and 8% were cultivated as well as wild harvested.Of the cultivated species,8% were found growing in the kitchen gardens and 14%in the agricultural fields.However,42%of the plants had their roots and rhizomes used followed by leaves (26%),seeds(10%),seed and leaf(8%),bark and whole plant(6%)and flower(1%).Most plants were reported to be used for rheumatism(16),followed by stomach disorder(14),cold and cough(11),and jaundice(9).Thirty three plants species were reported to have more than one therapeutic uses,while 17 species were reported to be used against single ailment.The distance of villages from road head was one of th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decline in the medicinal plant population in their natural habitats. The availability of medicinal plants increased with increase in distance from road head and also the peoples'dependence on them.Documen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knowledge will help in conservation of knowledge and also opportunity for using it for future training and use.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will help in promoting sustainable cultiv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in conservation protocol of those species,which are in the verge of extinction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ervation strategy ETHNOBOTANY Medicinal plants Traditional communities Central Himalay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thnobotany, Pharmacology and Chemistry of Medicinal Orchids from Veracruz
18
作者 Leticia Margarita Cano Asseleih Rebeca Alicia Menchaca Garcia Jose Yader Sageth Ruiz Cruz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5年第9期745-754,共10页
Orchidaceae is a large family of 1,260 species in Mexico, of which 433 grow in the state of Veracruz, Mexico. Although economically important in horticulture because of the beauty of their flowers, researches have don... Orchidaceae is a large family of 1,260 species in Mexico, of which 433 grow in the state of Veracruz, Mexico. Although economically important in horticulture because of the beauty of their flowers, researches have done little work regarding their medicinal properties. This paper aimed to present the results of ethnobotanical, pharmacological and active compounds research on Veracruz medicinal orchids. The ethnobotanical information was obtained by consulting the Atlas of the Mexican Traditional Medicine Plants, Veracruz Medicinal Flora Database (CITRO-UV project) and through field work in the Nahuatl community of Cuautlajapa, Veracruz. To obtain pharmacological and active compounds information of registered species, a search was carded out through MEDLINE (USA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Journal Citation database). Twelve medicinal orchids were recorded for Veracruz, i.e., Epidendrum chlorocorymbos Schltr., Habenaria floribunda Lindl., Isochillus latibracteatus A. Rich. & Galeotti, lsochillus major Schltdl. & Cham., Mormodes maculata var. unicolor (Hook.) L. O. Williams, Oestlundia luteorosea (A. Rich. & Galeotti) W. E. Higgins, Oncidium ascendens Lindl., Scaphyglottis fasciculata Hook., Sobralia macrantha Lindl., Spiranthes eriophora (Rob. & Greenm.), Stanhopea oculata (G. Lodd.) Lindl. and Vanilla planifolia Andrews. Only two speci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terms of their pharmacology and active compounds. Also, information for another five species closely related to already identified ones was obtained. Given the relative poverty of current information on the topic,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need to further study the ethnobotanical, pharmacological and chemical aspects of the region's medicinal orch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CHIDS medicinal orchids traditional medicine Veracruz medicinal orchi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桌上的杜鹃花
19
作者 施银仙(文/图) 《人与自然》 2024年第6期66-71,共6页
杜鹃属是北半球最大的木本植物属,约1000种,广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温带。中国西南、缅甸东北和东喜马拉雅山区是世界杜鹃属植物的多度中心和多样性中心。我国杜鹃属植物物种有80%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三个地区,2014年统计有403种,其... 杜鹃属是北半球最大的木本植物属,约1000种,广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温带。中国西南、缅甸东北和东喜马拉雅山区是世界杜鹃属植物的多度中心和多样性中心。我国杜鹃属植物物种有80%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三个地区,2014年统计有403种,其中云南有257种。杜鹃花,位列中国的“三大高山花卉”和“十大名花”,其不仅提供了巨大的观赏价值,也是重要的民族药用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大名花 杜鹃属植物 杜鹃花 高山花卉 喜马拉雅山区 观赏价值 多样性中心 民族药用植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