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94篇文章
< 1 2 1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小说中的形象建构及民族认同研究
1
作者 高宁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03-107,112,共6页
少数民族作家在小说作品的创作中高度重视民族性的强化与表达,其为文学作品赋予浓厚的民族色彩,借助文学来展现民族特质、彰显民族精神,并运用多元化的创作手段与方式来建构民族认同,升华民族意识。深入研究当代少数民族小说作品中的民... 少数民族作家在小说作品的创作中高度重视民族性的强化与表达,其为文学作品赋予浓厚的民族色彩,借助文学来展现民族特质、彰显民族精神,并运用多元化的创作手段与方式来建构民族认同,升华民族意识。深入研究当代少数民族小说作品中的民族认同建构问题,从作品叙事方式选择、人物形象塑造、语言文字使用、文本文体确定等多个维度对此作了探索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小说 形象建构 民族认同 叙事 语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认同视域下莆仙民俗舞蹈的体育教学研究
2
作者 林琳 《当代体育科技》 2025年第6期176-179,共4页
莆仙民俗舞蹈作为闽中地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体育教学领域展现出了独特价值与发展潜力。该文从运动特性、心肺功能训练效应及竞技化发展可行性3个维度深入阐述了其体育属性,分析了文化认知深化、动作技能习得规律、艺术表现能力... 莆仙民俗舞蹈作为闽中地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体育教学领域展现出了独特价值与发展潜力。该文从运动特性、心肺功能训练效应及竞技化发展可行性3个维度深入阐述了其体育属性,分析了文化认知深化、动作技能习得规律、艺术表现能力提升和群体互动参与促进等四大教学规律,并探讨了文化意识培养、技术技能训练强化、艺术审美提升及创新能力开发等核心教学要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口述史资料采集、技艺分解示范教学、多媒体情境导入法以及民俗节庆演出实践等一系列教学策略,旨在推动莆仙民俗舞蹈在体育教学中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仙民俗舞蹈 民族认同 体育价值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岛语族起源的历史书写及国家与民族认同建构
3
作者 俞健 邓晓华 吕军伟 《台湾研究集刊》 2025年第1期110-124,共15页
民进党当局“108课纲”指导下的台湾地区高中历史教材以“南岛民族台湾原乡论”向岛内学子灌输“台湾地区是南岛民族国家”的错误“国家认同”和“泛南岛民族主义”的错误民族认同。通过横向比较5种台湾地区历史教科书及菲律宾、印度尼... 民进党当局“108课纲”指导下的台湾地区高中历史教材以“南岛民族台湾原乡论”向岛内学子灌输“台湾地区是南岛民族国家”的错误“国家认同”和“泛南岛民族主义”的错误民族认同。通过横向比较5种台湾地区历史教科书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西兰、帕劳、图瓦卢6个南岛国家历史教科书中南岛祖先人群起源历史书写,进而探析南岛起源历史在国家民族认同建构中的作用,发现:“南岛民族台湾原乡论”实为“台独”分裂分子之谎言,“出华南说”“中国云南说”“东南亚说”是“南岛世界”对祖先起源的主流认知,“泛南岛民族主义”尚不具备超国家形态的“南岛民族认同”基础。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通过历史教育将“南岛语人群出华南说”塑造为学生群体的集体历史记忆是推进两岸国家和民族认同的必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岛语民族起源 历史教科书 国家认同 民族认同 台湾地区 南岛语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跨族际通谱中的中华民族认同实践——以《杨再思氏族通志》为例
4
作者 吴淼 雷霖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66-77,共12页
西南地区多民族在共同姓氏基础上编修的《杨再思氏族通志》,是展现各民族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典型文本。主要表现为包括中华民族历史起源认同、中华民族历史进程认同、中华民族历史事件认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认同;包括中华民族政治交往认同、... 西南地区多民族在共同姓氏基础上编修的《杨再思氏族通志》,是展现各民族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典型文本。主要表现为包括中华民族历史起源认同、中华民族历史进程认同、中华民族历史事件认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认同;包括中华民族政治交往认同、经济交流认同、血脉交融认同的中华民族交融认同;包括家国同构理念认同、孝悌忠信精神认同、耕读勤俭文化认同的中华民族价值认同。西南地区各民族杨氏族人共同编修通谱,跨越民族界限,由个体的家族认同延伸到国家认同,展示各族人民自觉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族际通谱 中华民族认同 杨再思氏族通志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价值·实践: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塑造中国边疆民族认同的逻辑探赜
5
作者 崔家胜 王彦龙 《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 2025年第1期62-68,共7页
维护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主张之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通过理论指导、文化交流互鉴和拓展国际视野等具体形式对塑造边疆民族认同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维护和巩固社会... 维护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主张之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通过理论指导、文化交流互鉴和拓展国际视野等具体形式对塑造边疆民族认同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塑造中国边疆民族认同的价值旨归。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塑造中国边疆民族认同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多措并举增进民生福祉、夯实文化认同思想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民族理论 民族认同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船变革”下的民族认同机制——以道口头铺二三道街“龙船会”为个案
6
作者 付晓丰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6-10,共5页
龙的崇高性自古以来就深植炎黄子孙的灵魂深处,早已缔结为中华民族世代传衍的精神叙事与文化根脉。滑县道口头铺的“龙船会”作为龙文化与火神信仰文化相互交织的地方民俗活动,不仅区别于传统旱船体制,而且是对原始图腾社会遗俗的文化... 龙的崇高性自古以来就深植炎黄子孙的灵魂深处,早已缔结为中华民族世代传衍的精神叙事与文化根脉。滑县道口头铺的“龙船会”作为龙文化与火神信仰文化相互交织的地方民俗活动,不仅区别于传统旱船体制,而且是对原始图腾社会遗俗的文化复归。龙图腾作为皇权象征、神圣信仰以及华夏民族进行自我身份认同的符号载体,是道口头铺推进“龙船变革”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旱龙船作为存活于小传统之中的龙文化遗产,在与地方信仰的互相耦合中建构了一个能够充分激活民族认同的文化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龙船 道口庙会 龙图腾 民族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认同视域下土尔扈特回归档案叙事性开发探究
7
作者 刘菊 华林 杨慧文 《档案学刊》 2025年第1期64-72,共9页
土尔扈特部举族万里东归是中华民族强大向心力与凝聚力的彰显,可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绝佳案例。土尔扈特回归档案作为清代民族团结的历史实证,引用叙事理论对其开发可实现档案价值增值、激发公众情感共鸣、构筑完整社会记忆,... 土尔扈特部举族万里东归是中华民族强大向心力与凝聚力的彰显,可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绝佳案例。土尔扈特回归档案作为清代民族团结的历史实证,引用叙事理论对其开发可实现档案价值增值、激发公众情感共鸣、构筑完整社会记忆,但当前还存在叙事视角与结构单一、叙事空间有限与互动匮乏、叙事形式与媒介滞后等问题。文章根据土尔扈特回归档案开发现状提出转换叙事组织、优化叙事体验、强化叙事传播等路径,以期推动土尔扈特回归档案创新性开发,助力中华民族认同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认同 土尔扈特回归档案 档案叙事 叙事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中学生中华民族认同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积极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
8
作者 陈秋燕 吴柳蒨 +1 位作者 刘杨 袁晓娇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87,129,共9页
中华民族认同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石,也是促进个体福祉的关键因素。为探索民族地区中学生中华民族认同的特点,中华民族认同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中华民族认同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量表》《生活满意... 中华民族认同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石,也是促进个体福祉的关键因素。为探索民族地区中学生中华民族认同的特点,中华民族认同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中华民族认同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四川省民族地区三所中学1232名中学生施测。结果表明:民族地区中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总体较高,高中生的认同水平显著高于初中生;中华民族认同对民族地区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积极心理资本在二者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46.15%。可见,中华民族认同不仅能直接改善民族地区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还可以通过提升积极心理资本间接影响民族地区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强化中华民族认同为促进民族地区学生整体福祉铺设了坚实的心理与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认同 积极心理资本 生活满意度 民族地区中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际体育竞赛参与看叙利亚民族认同构建
9
作者 王霏 张一帆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77,158,159,共29页
二战后,在整体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际体育竞赛逐渐取代战争成为一种极具象征性和凝聚力的活动,国际体育竞赛参与也成为民族国家进行民族认同构建的重要途径。1948年,叙利亚成立国家奥委会并加入国际奥委会,自此该国的体育管理组织日臻... 二战后,在整体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际体育竞赛逐渐取代战争成为一种极具象征性和凝聚力的活动,国际体育竞赛参与也成为民族国家进行民族认同构建的重要途径。1948年,叙利亚成立国家奥委会并加入国际奥委会,自此该国的体育管理组织日臻完善。从1948年伦敦奥运会开始,叙利亚积极参加夏季奥运会,以及泛阿拉伯运动会、地中海运动会、亚运会等区域运动会。总的来看,叙利亚通过国际体育竞赛参与,在民族认同构建方面彰显了独立国家地位,展示了世俗国家形象,显示出一定的国家治理能力,从体育层面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但这一过程也面临民族认同构建历史具有超民族认同色彩、体育管理问题凸显国家治理弊端、国际体育竞赛参与深受国内外政治影响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体育竞赛 民族认同构建 叙利亚 奥运会 区域运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造与凝聚:民族传统节日中的文化记忆与民族认同
10
作者 张宏邦 卢柯含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7-95,151,共10页
民族传统节日作为文化记忆的载体,承载着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情感。促进各民族间的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既增进了民族团结,又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从文化的凝聚功能、仪式的重复性和符号的象征... 民族传统节日作为文化记忆的载体,承载着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情感。促进各民族间的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既增进了民族团结,又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从文化的凝聚功能、仪式的重复性和符号的象征性出发,探讨民族传统节日在传承历史记忆的同时,通过形式与内涵的创新,成为促进民族间相互理解与文化融合的重要平台。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互动与共识,为构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具体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节日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推进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机制建设研究
11
作者 崔文静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24年第1期13-20,共8页
基于民族与国家之间互动关系的考量,需要站在维护国家整体战略安全的角度,通过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实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发展。对当代中国而言,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机制建设极为必要。要通过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 基于民族与国家之间互动关系的考量,需要站在维护国家整体战略安全的角度,通过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实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发展。对当代中国而言,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机制建设极为必要。要通过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重视法律法规公正,调整完善民族政策、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等制度机制建设推进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整合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有为域外游记对中华民族认同意识自觉之促进作用
12
作者 黄肖嘉 陈澈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康有为在撰于清末的域外游记中流露出明显的民族融合思想。他认为,民族融合是建立现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关键途径。而要实现民族融合,文化认同较之血缘同脉而言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种民族融合思想在很大程度上... 康有为在撰于清末的域外游记中流露出明显的民族融合思想。他认为,民族融合是建立现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关键途径。而要实现民族融合,文化认同较之血缘同脉而言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种民族融合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认同意识的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域外游记 中华民族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认同的实践逻辑
13
作者 方盛举 谭映晖 《昭通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20-29,共10页
中华民族观是党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关于对中华民族认识和观点的总和。其形成和发展的心理本质是以中华民族认同为核心,主要包含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核心要素。因此,中华民族认同和知情意行心理过程存在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其中,... 中华民族观是党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关于对中华民族认识和观点的总和。其形成和发展的心理本质是以中华民族认同为核心,主要包含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核心要素。因此,中华民族认同和知情意行心理过程存在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其中,“知”的传播是中华民族认同的前提条件,“情”的培育是中华民族认同的关键环节,“意”的确立代表中华民族认同的完成,而“行”的形成则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最高体现。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背景下,本文立足知、情、意、行四个心理过程,从理论认知、情感熏陶、意志培育、行动实践等方面着手,提出循序渐进建构中华民族认同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认同 中华民族 知情意行 心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种教育参与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3088位大学生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家新 刘甜甜 刘子云 《统一战线学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95-109,共15页
本文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3088位大学生的调查样本,对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及其与相关教育参与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大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与相关教育的参与投入度和经验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也与性别、民族、生源地、国家通... 本文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3088位大学生的调查样本,对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及其与相关教育参与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大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与相关教育的参与投入度和经验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也与性别、民族、生源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就读专业和年级,以及与不同民族的群际接触经历等因素相关,但相对于教育经验丰富度,教育参与投入度更可能有利于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的提升。同时,相关思政课程以及研讨会、青年交流活动等实践性、互动性活动课程对中华民族认同也具有较大的正向影响。高校需重视中华民族认同教育的资源整合与系统设计,通过协同育人提升教育的系统性、吸引力和实效性;重视研讨会、青年交流活动等实践性、互动性活动课程在中华民族认同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强调在实践经验和切身体验中塑造认同;重视大学生日常生活环境中的群际接触与互动,开发基于日常情境的生活教育和隐性课程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认同 认同教育 教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本要素探析——以“在韩朝鲜族”民族认同感类型及其特征为中心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美花 孙春日 《东疆学刊》 CSSCI 2024年第1期80-85,共6页
运用参与观察、深入访谈等调查方法,调查“在韩朝鲜族”民族认同感自我认知的变化过程,进而归纳出“在韩朝鲜族”民族认同感的类型及特征。民族认同感作为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与环境变化及个人心境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韩朝鲜... 运用参与观察、深入访谈等调查方法,调查“在韩朝鲜族”民族认同感自我认知的变化过程,进而归纳出“在韩朝鲜族”民族认同感的类型及特征。民族认同感作为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与环境变化及个人心境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韩朝鲜族”在环境变化之后,民族认同感亦会发生相应转变。这种重构过程,作为适应韩国社会的结果,通常在“朝鲜族集体主义”“追求平等权”“工具化倾向”等三个行为特征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成员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是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要素之一,强化国家认同是逐步达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标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韩朝鲜族 跨界民族 民族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庸俗民族认同观 被引量:3
16
作者 姜勇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8-43,共6页
民族认同意识可能产生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社会作用。其消极的方面无限扩张,就形成庸俗民族认同观。庸俗民族认同观特别容易为民族分裂主义所利用,它是民族团结的腐蚀剂,也会严重影响民族自身的发展。应该坚决克服和消除庸俗民族认同观。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民族 民族分裂主义 文化 经济 政治 危害 民族发展 民族认同 庸俗民族认同 民族认同意识 民族团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初中生民族认同心理研究——以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彝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安晓镜 朱姝 邱贵芹 《邢台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85-187,共3页
民族认同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352名初中生为调查对象,研究当前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初中生的民族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民族认同包括主流文化认同、积极文化认同和消极文... 民族认同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352名初中生为调查对象,研究当前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初中生的民族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民族认同包括主流文化认同、积极文化认同和消极文化认同三种成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初中生的民族认同意识非常明确,而且对主流文化认同程度最高,性别、年级、民族以及所居住的村寨或街道的情况均未对主流文化认同和积极文化认同产生影响,在消极文化认同上,民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事后检验结果表明,苗族在消极认同的得分要高于彝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认同 主流文化 积极的民族认同 消极的民族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族与土耳其民族认同建构(1930—1938)
18
作者 敏敬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46-154,160,共10页
20世纪30年代,为了巩固新政权、维护领土统一和促进西式现代化顺利进行,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尝试在土耳其国内建构以种族为基础的单一民族认同,提出了具有浓厚种族色彩的“土耳其历史理论”和“太阳语言理论”,并对国内少数族群实施种族同... 20世纪30年代,为了巩固新政权、维护领土统一和促进西式现代化顺利进行,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尝试在土耳其国内建构以种族为基础的单一民族认同,提出了具有浓厚种族色彩的“土耳其历史理论”和“太阳语言理论”,并对国内少数族群实施种族同化政策。土耳其民族主义者的种族理论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统一,增强了民族自信,但也造成族群关系紧张和极端民族主义膨胀等问题,也为后来土耳其实行泛突厥主义外交创造了思想和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 凯末尔主义 种族 民族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边地中国”形象的文学建构与民族认同——以西南联大学者云南边地考察作品为中心
19
作者 何欢 曹姗姗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3-129,共7页
《缅边日记》《水摆夷风土记》《红河之月》是西南联大学者基于云南边地考察后而写的文学作品,三部作品的书写路径恰好是对云南西南边地的全覆盖展示,是对“边地中国”文学形象版图的拓展与实践。作者对战时“边地中国”形象的文学建构... 《缅边日记》《水摆夷风土记》《红河之月》是西南联大学者基于云南边地考察后而写的文学作品,三部作品的书写路径恰好是对云南西南边地的全覆盖展示,是对“边地中国”文学形象版图的拓展与实践。作者对战时“边地中国”形象的文学建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于民族认同构建多民族国家的边地印象;二为聚焦边地人民生存之苦塑造“等待曙光”的边地形象;三是作者将家国忧患意识及学者严谨态度相结合,从学术文化、政府政策等理论学识视角出发搭建“忧思中的边地形象”。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边地书写提供了新的创作样本及审美体验,也为现今民族工作的开展、中华文化的发扬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边地中国形象 边地书写 民族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