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离婚时父母为子女出资的房产归属与补偿规则——《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二)》第8条评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汪洋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5,共15页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二)》第8条回归婚姻法框架,采取调整离婚财产分割时双方利益的解决路径,直面房产归属和补偿问题,坚持了“出资资金归属”与“子女购买房产归属”脱钩、“物权维度的产权登记”与“婚姻维度的房产归属”脱钩的立...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二)》第8条回归婚姻法框架,采取调整离婚财产分割时双方利益的解决路径,直面房产归属和补偿问题,坚持了“出资资金归属”与“子女购买房产归属”脱钩、“物权维度的产权登记”与“婚姻维度的房产归属”脱钩的立场。一方父母全额出资,出资一方子女在婚姻维度享有全部份额,离婚时房产归属于该方。各方均出资或一方部分出资,则夫妻依据出资比例享有潜在份额,一方不同意时应排除确定房屋归属时竞价取得规则的适用。原则上应当判决房屋归出资份额占绝对优势一方,并依“出资来源及比例”对另一方“折价补偿”,再行考量“共同生活及孕育共同子女情况”“离婚过错”“对家庭的贡献大小”“离婚时房屋市场价格”等酌定因素,在离婚分割共同财产环节对另一方“合理补偿”。此外,还应当进一步明确各因素的分量及顺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为子女出资 夫妻房产 离婚财产分割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二)
原文传递
隐含于《民法典》的政策:规范表达及体系展开
2
作者 张平华 董媛媛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104,共13页
《民法典》第十条将国家政策逐出裁判依据之列,但其条文在不同程度上体现或导向政策。梳理政策在法典制定和实施中的功能,隐含于法典中的政策将浮出水面。隐含于《民法典》的政策可界定为经转化进入民法规范、指导立法和司法及作为民法... 《民法典》第十条将国家政策逐出裁判依据之列,但其条文在不同程度上体现或导向政策。梳理政策在法典制定和实施中的功能,隐含于法典中的政策将浮出水面。隐含于《民法典》的政策可界定为经转化进入民法规范、指导立法和司法及作为民法解释之来源的规范性文件。该政策所在民法条文为政策的规范表达。按照民法与政策的互动轨迹,政策的规范表达分为引入型和转致型两类。引入型表达包括直接规定政策术语和转化政策目标的规范表达,转致型表达可细分为直接转致和间接转致两类表达。政策在其规范表达条文的制定中作为立法指针。经引入或转致进入法典后,政策融入立法目的,为目的解释提供参考,并充当民法规范的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政策 规范表达 类型 法律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居住权应用模式研究
3
作者 和丽军 《河北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16,共17页
我国《民法典》新增设的居住权,虽为自然人通过设立居住权以解决生活居住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其内容多为原则性规定,作为设立居住权时所应遵循的具体规则仍存在不足。如欲使该制度在实践中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及价值,就需进一步明确在我... 我国《民法典》新增设的居住权,虽为自然人通过设立居住权以解决生活居住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其内容多为原则性规定,作为设立居住权时所应遵循的具体规则仍存在不足。如欲使该制度在实践中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及价值,就需进一步明确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下民众设立居住权时可选择的具体应用模式,并对设立居住权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予以具体规范。只有如此,民众才能基于自己的需求,遵循居住权设立、生效及一般性禁止等具体规则,从“赠居同一”的扶助性居住权或“售后回居”的商业化居住权中做出取舍,设立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居住权,以对自己的生活居住利益予以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居住权 应用模式 以房养老 居住利益
原文传递
论《民法典》中的身体权概念
4
作者 温世扬 刘昶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8,F0002,共9页
作为定义类法条,《民法典》第1003条将法律保护作为规范目标,彰显了身体权的防御属性,身体权概念应依该规定加以重构。身体权不具备支配权能,身体部分的“客体化”与“工具化”倾向既忽视了身体部分无法作为支配对象的事实,也混淆了权... 作为定义类法条,《民法典》第1003条将法律保护作为规范目标,彰显了身体权的防御属性,身体权概念应依该规定加以重构。身体权不具备支配权能,身体部分的“客体化”与“工具化”倾向既忽视了身体部分无法作为支配对象的事实,也混淆了权利主体与权利客体的关系,与人格保护“先验性”的本旨相悖。作为身体权的权能之一,“身体完整”意指物理完整,性骚扰等侵扰精神安宁的行为不同于侵害身体权指向的人格要素,无法适用相同的侵权构成要件。与身体相分离的部分,即便权利人具备事后与身体再度结合的意思,也仅构成法律上的物,通过承认物上精神利益的保护即可解决问题。“行动自由”意指物理活动的自由,以可视化的身体为载体,与其他物质型人格权相同,应根据损害结果确定客观层面的民事责任要件,无须结合《民法典》第998条进行利益衡量。非法搜查以限制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为前提,故纳入行动自由的保护范畴具备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身体权 一般人格权 物理完整性 物理活动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视域下合伙合同解除规则的建构
5
作者 孟勤国 严冬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33-44,共12页
合伙合同的解除,是合伙人脱离合伙关系的前提。合伙合同具有开放包容、组织化差异程度大、给付内容不确定、以信赖关系为基础的特征。合伙合同解除规则建构需要建立在确定性、效率和公平的核心逻辑基础上。实践中产生的合伙僵局,需要在... 合伙合同的解除,是合伙人脱离合伙关系的前提。合伙合同具有开放包容、组织化差异程度大、给付内容不确定、以信赖关系为基础的特征。合伙合同解除规则建构需要建立在确定性、效率和公平的核心逻辑基础上。实践中产生的合伙僵局,需要在《民法典》视域下,从合伙合同解除的核心价值逻辑出发,建构合伙合同法定解除、意定解除、酌定解除的规则体系加以应对,而酌定解除应以解除为原则,不解除为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伙合同 解除规则 民法典 功能价值 法律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时代遗嘱信托制度之建构——以隔代财富传承的法律依托为切入点
6
作者 李会勋 张琳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63-71,共9页
在全球经济深度发展与转型的宏观格局下,个体财富呈现出多元增长的态势,老年人愈发重视遗产分配问题。以实践中日益凸显的居民隔代财富传承需求的法律依托为切入点,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不同的隔代财富传承途径展开深入剖析,并引出遗... 在全球经济深度发展与转型的宏观格局下,个体财富呈现出多元增长的态势,老年人愈发重视遗产分配问题。以实践中日益凸显的居民隔代财富传承需求的法律依托为切入点,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不同的隔代财富传承途径展开深入剖析,并引出遗嘱信托制度在当下适用的独特优越性。然而,由于我国《民法典》与《信托法》在遗嘱信托制度规定上存在逻辑冲突,使得遗嘱信托制度难以施展其效能。因此,应当在充分分析与借鉴域外遗嘱信托制度的前提下,对我国遗嘱信托制度进行解释与重构,消除“受托人承诺”的成立要件,完善遗嘱信托的登记制度,在反永续原则的基础上发挥遗嘱信托制度在隔代财富传承领域中的作用,为社会财富的平稳、有序传承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嘱信托制度 隔代财富传承 民法典 信托财产 信托期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公平原则司法适用研究——基于241份裁判文书的考察
7
作者 申惠文 张晓蕾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4-21,共8页
《民法典》公平原则的司法适用较为普遍,涉及合同、婚姻家庭、侵权等各个领域,但存在向一般条款逃逸、法院裁判差异较大、陷入道德裁判等突出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公平原则本身具有极强的抽象性,理论争议较大,法官在司法适用中缺乏明确指... 《民法典》公平原则的司法适用较为普遍,涉及合同、婚姻家庭、侵权等各个领域,但存在向一般条款逃逸、法院裁判差异较大、陷入道德裁判等突出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公平原则本身具有极强的抽象性,理论争议较大,法官在司法适用中缺乏明确指引。公平原则与其他基本原则共同构成了民法的内在体系,可以弥补民法外在体系封闭僵化的缺陷。公平原则的司法适用功能,需要予以明确肯定,但要处理好与具体规则的关系,处理好与其他原则的关系。公平原则适用应当聚焦个案的特殊性,以类型化适用为原则,以价值衡量适用为补充,把握好司法适用的硬性条件与软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公平原则 司法适用 体系化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政课探究
8
作者 崔玉隆 《现代商贸工业》 2025年第5期203-206,共4页
《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政课对学生在法治建设中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提升法治思维和用法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民法典》融入思政课应本着简洁化、系统化的原则精选《民法典》基本内容,通过线上民法学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和... 《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政课对学生在法治建设中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提升法治思维和用法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民法典》融入思政课应本着简洁化、系统化的原则精选《民法典》基本内容,通过线上民法学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和线下《民法典》基本规则与实践的混合式教学,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民法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具有解决现实生活一般法律纠纷的能力,促进法律素养的提升。同时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法治教育能力以满足《民法典》基本内容的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思政课 价值意蕴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民法典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9
作者 黄国庆 《教师》 2025年第3期29-31,共3页
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是“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高校在加强民法典教育、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铸牢法治建设根基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文章通过问卷形式开展调研,分析高校民法典教育的现状,发现在教学内容融合度、师资素养、... 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是“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高校在加强民法典教育、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铸牢法治建设根基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文章通过问卷形式开展调研,分析高校民法典教育的现状,发现在教学内容融合度、师资素养、学生学习内驱动力、教学素材资源开发等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立足“大思政”背景,坚持问题导向,从构建大学生民法典教育的教学体系,丰富民法典教育育人内容,拓展民法典育人形式,创新育人载体等几个方面,探究高校民法典教育的有效策略,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教育 调查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法典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
10
作者 陈丽洪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41-46,共6页
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为民法典的立法目的之一,是我国德法并重治国之道的重要体现。结合民法典的核心理念,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含义,可以更好地理解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影响。民法典的立法编纂在民法基本原则... 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为民法典的立法目的之一,是我国德法并重治国之道的重要体现。结合民法典的核心理念,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含义,可以更好地理解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影响。民法典的立法编纂在民法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规则等方面有机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司法实践活动实施民法典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立法体现 司法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对招标投标的影响
11
作者 陈有限 《中国招标》 2025年第2期82-85,共4页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3〕13号,以下简称《合同编通则解释》)自2023年12月5日起施行。《合同编通则解释》作为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各个部分...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3〕13号,以下简称《合同编通则解释》)自2023年12月5日起施行。《合同编通则解释》作为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各个部分的司法解释,从一般规定、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保全、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违约责任等方面,对一些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作出规定,对合同主体因签订、履行合同所发生争议的处理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司法解释 合同主体 民法典 招标投标 合同的效力 违约责任 合同的订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改革研究
12
作者 肖英华 《广东教育(职教)》 2025年第1期112-114,共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法典教育。“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以下简称德法课)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提升当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法典教育。“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以下简称德法课)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重要使命,任课教师应主动加强民法典的普法教育工作,赋予课程“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教育体系 民法典 道德与法治 思想政治理论课 法治素养 任课教师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重要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民法典》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解决策略
13
作者 陈娟 《住宅与房地产》 2025年第1期63-65,共3页
基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物业服务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合同纠纷问题。本文分析当前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的特点以及原因,并基于《民法典》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 民法典 物业服务合同 合同纠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甘风险规则释论:规范功能、法理定位与逻辑构成——以《民法典》第1176条第1款为中心
14
作者 席斌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28,共7页
作为法定免责事由,《民法典》自甘风险规则无疑将发挥个体性责任自负与责任基准之确定、实现社会性矫正正义与风险治理,以及弘扬体育精神与健康理念的重要规范功能。鉴于当前自甘风险的民法法定规范表述呈现出单一性和抽象性特点,为建... 作为法定免责事由,《民法典》自甘风险规则无疑将发挥个体性责任自负与责任基准之确定、实现社会性矫正正义与风险治理,以及弘扬体育精神与健康理念的重要规范功能。鉴于当前自甘风险的民法法定规范表述呈现出单一性和抽象性特点,为建构社会文体活动清晰的责任谱系与合理的裁判标准,须进一步阐明该规则“被容许的危险”的基础法理,并定位其“侵权免责型”的具体类型。民法解释论上,亦应于正面具体解构出规则逻辑内含的合法文体活动、特定固有风险、直接与间接活动参加者以及参加者知悉了解且自由自愿面对风险等基本要件,于反面厘清规则法定排除适用情形的要义,即行为人的合理注意义务宜以参加者尽到遵守保护活动安全之规则的一般注意义务为准,违者并造成损害的,仍应依法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自甘风险 被容许的危险 文体活动 安全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视域下居住权主客体界定的规范与限缩
15
作者 李火丁 《上海房地》 2025年第2期47-50,共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确立的居住权制度有效提升了房屋的使用效率,为保障基本民生提供了法律支撑。在当前的居住权法律体系中,居住权主客体范围的界定仍不够明晰。例如,主体范围是否应当包含法人;自然人中非亲属关系人、有房者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确立的居住权制度有效提升了房屋的使用效率,为保障基本民生提供了法律支撑。在当前的居住权法律体系中,居住权主客体范围的界定仍不够明晰。例如,主体范围是否应当包含法人;自然人中非亲属关系人、有房者与同住之人能否具备主体资格;客体范围是否局限于他人住宅,部分住宅与其附属设施是否属于居住权客体。对这些问题,目前都无明确规范加以界定。为了更好地实现居住权制度的价值,应进一步规范限缩居住权的主客体范围,消除实践中的模糊地带,推动居住权制度的完善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居住权 社会保障 主客体范围 立法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监护委托下的侵权责任承担——《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解释(一)》第10条解读
16
作者 王海旭 《争议解决》 2025年第1期133-138,共6页
监护制度保护未成年人和成年无限制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的权利。监护人不能履行监护职责时,可以委托有能力的监护人代为监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解释(一)》第十条规定了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在监护关系中的责任,监护人... 监护制度保护未成年人和成年无限制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的权利。监护人不能履行监护职责时,可以委托有能力的监护人代为监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解释(一)》第十条规定了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在监护关系中的责任,监护人对被监护人造成的损害承担全部责任,被监护人在过错范围内分担责任,但以赔偿限额为限。该条还明确了有偿委托的追偿权,限制了无偿委托的责任,加强了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The guardianship system protects the rights of minors and individuals lacking full civil capacity for civil behavior. When guardians cannot fulfill their duties, they may delegate them to capable caregivers. Article 10 of the “Interpretation (I) on the Tort Liability Section of the Civil Cod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ddresses liability between the guardian and the ward in the guardianship relationship. Guardians bear full liability for harm for the damage caused by the ward, while wards share responsibility within the scope of their fault, subject to compensation limits. It also clarifies recourse in paid entrustments and limits liability for unpaid delegates, strengthening legal protections for vulnerable individu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侵权责任编 监护人 受托监护 监护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孕子女亲子关系认定:标准检讨与规则重构——基于《民法典》第1073条的规范考察
17
作者 刘冠合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46-55,共10页
我国《民法典》第1073条,增设“亲子关系认定”规范。但其在处理代孕子女之亲子关系认定时,仍显乏力,难以规避裁判差异,无法实现司法统一。代孕行为导致“分娩”和“血缘”发生分离,进而致使“分娩事实”“血缘真实”和“意思表示”等... 我国《民法典》第1073条,增设“亲子关系认定”规范。但其在处理代孕子女之亲子关系认定时,仍显乏力,难以规避裁判差异,无法实现司法统一。代孕行为导致“分娩”和“血缘”发生分离,进而致使“分娩事实”“血缘真实”和“意思表示”等亲子关系认定依据产生冲突,基于生母、卵母以及代孕子女等不同主体利益倾向,学界提出“契约说”“代孕违法说”“子女最佳利益说”“继父母子女关系说”等观点,且争执不休。对此,本文建议在“血缘至上”的基础之上,引入法律拟制之生母身份,构建“双母亲”身份关系,以兼顾父母、子女等主体的平等保护与利益平衡,切实维护代孕子女的人格尊严与身份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代孕子女 亲子关系 认定标准 子女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合同编第558条旧物回收义务的法律适用
18
作者 曾萌闽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5年第2期149-152,162,共5页
《民法典》合同编第558条旧物回收义务是合同绿色化的具体体现之一。作为新增的条款,因其缺乏法律解释,在司法实践中面临概念不清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冲突和具体履行不确定等困境。在民法社会化理论和绿色原则的指导下,运用法律解释... 《民法典》合同编第558条旧物回收义务是合同绿色化的具体体现之一。作为新增的条款,因其缺乏法律解释,在司法实践中面临概念不清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冲突和具体履行不确定等困境。在民法社会化理论和绿色原则的指导下,运用法律解释方法明确了旧物回收义务的内涵,对旧物回收义务的冲突做出价值选择,厘清了旧物回收义务的法律关系,梳理了旧物回收义务的责任承担,以期完善旧物回收义务在合同领域的法律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合同编 绿色原则 旧物回收 价值衡量 规则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居住权条款的司法适用及展开
19
作者 曾彦超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54-172,共19页
《民法典》确立了居住权制度,对完善用益物权体系、实现住房价值最大化、满足弱势群体住房需求及保障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居住权的法定化明确了其作为用益物权的属性,为司法实践提供了依据。然而,由于我国居住权制度起步较晚,存在设立方... 《民法典》确立了居住权制度,对完善用益物权体系、实现住房价值最大化、满足弱势群体住房需求及保障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居住权的法定化明确了其作为用益物权的属性,为司法实践提供了依据。然而,由于我国居住权制度起步较晚,存在设立方式受限、消灭方式单一、主客体范围模糊、权利义务不明等问题,易引发相关矛盾纠纷。对此,应从立法现状、制度缺陷和实践难点出发优化居住权制度。具体而言,增加居住权的设立与消灭方式;细化居住权人义务,同时赋予其优先购买权、征收补偿请求权等延伸权利;居住权主体涵盖具备一定条件的家庭成员或护理人员,客体扩展至具有居住功能的建筑物及其必要附属设施;在保障弱势群体居住权益的同时探索投资性居住权的功能续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权 民法典 法律适用 用益物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优良家风条款的实施机制研究
20
作者 李付雷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8-108,共11页
《民法典》第1043条第1款增设优良家风条款,为建设优良民风、社风和党风提供了法律保障。应从两个角度推进优良家风条款贯彻实施:一是在司法裁判过程中,作为法律原则适用于民事案件中,具体包括漏洞填补、规则选择、价值宣示和规则解释4... 《民法典》第1043条第1款增设优良家风条款,为建设优良民风、社风和党风提供了法律保障。应从两个角度推进优良家风条款贯彻实施:一是在司法裁判过程中,作为法律原则适用于民事案件中,具体包括漏洞填补、规则选择、价值宣示和规则解释4个路径。法院应当准确识别案件争议点,穷尽寻找可适用的法律规则,加强释法说理的法律论证,依据比例原则对判决结果进行检验。二是发挥转介特别法的管道作用,授权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党组织等外部力量积极介入婚姻家庭关系,促进家庭成员树立优良家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良家风 党风政风 民法典 婚姻家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