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0篇文章
< 1 2 1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起源、发展和应用
1
作者 薛晓熠 周敏 沈之霞 《塑料包装》 2025年第1期63-68,42,共7页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了气相色谱的高效分离和质谱的高灵敏度,自问世以来,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分析工具。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GC-MS的分析能力和效率显著提升。本文综述了GC-MS的起源、相关技术的改进、发展及其在食品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了气相色谱的高效分离和质谱的高灵敏度,自问世以来,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分析工具。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GC-MS的分析能力和效率显著提升。本文综述了GC-MS的起源、相关技术的改进、发展及其在食品分析、环境分析、药物代谢分析等领域的应用,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食品分析 环境分析 农药检测 饮用水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分析胡柚花窨制红茶香气成分特征
2
作者 张慧静 王悦 +2 位作者 杨波 王长法 陆胜民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6期266-274,共9页
目的 揭示胡柚花香对红茶香气特征的影响。方法 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对胡柚花窨制红茶和胡柚干花、鸠坑红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分... 目的 揭示胡柚花香对红茶香气特征的影响。方法 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对胡柚花窨制红茶和胡柚干花、鸠坑红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检测到186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胡柚干花、鸠坑红茶和胡柚花窨制红茶中挥发性化合物分别为92种、78种和67种。胡柚干花中挥发性成分以醇类和烯类为主,而鸠坑红茶和胡柚花窨制红茶中挥发性成分以醇类为主。橙花醇和芳樟醇是胡柚花窨制红茶中最主要的香气成分,赋予了其浓郁的花果香和甜香。与胡柚干花相比,胡柚花窨制红茶中醇类成分增加,烯类成分减少;与鸠坑红茶相比,胡柚花窨制红茶中烯类成分增加,醛类成分减少。此外,32种成分为胡柚花窨制红茶特有成分,可能与其独特加工工艺和原料种类有关。结论 本研究结果可为胡柚花窨制红茶的香气特征分析提供了可靠方法,为其品质提升、其标准化生产和创新发展控制提供了技术基础,也为其他花香型再制茶产品的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柚花窨制红茶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技术在化工分析中的实践探索
3
作者 张志红 袁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4期173-176,共4页
在化工分析中对气相色谱技术的应用,能高效分离复杂的化合物混合物,广泛用于分析气体、液体及一些挥发性物质。对化工原料、产品及废气的质量控制与分析,气相色谱能准确检测出不同组分的浓度、纯度和组成,具有高分辨率、灵敏度和选择性... 在化工分析中对气相色谱技术的应用,能高效分离复杂的化合物混合物,广泛用于分析气体、液体及一些挥发性物质。对化工原料、产品及废气的质量控制与分析,气相色谱能准确检测出不同组分的浓度、纯度和组成,具有高分辨率、灵敏度和选择性,能满足化工行业对快速、精确分析的需求。再优化分析条件,降低成本,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推动化工生产的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 技术 化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在化工分析中的技术应用
4
作者 张光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5年第2期073-076,共4页
气相色谱技术作为目前高效、灵活、准确的分析技术,在我国化工领域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能够适应化工生产期间提出的各项需求。目前,气相色谱法在石油、天然气、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中的应用较为理想,分析能力和技术价值较高。为此,在本次... 气相色谱技术作为目前高效、灵活、准确的分析技术,在我国化工领域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能够适应化工生产期间提出的各项需求。目前,气相色谱法在石油、天然气、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中的应用较为理想,分析能力和技术价值较高。为此,在本次分析中将详细阐述气相色谱法在化工分析中的技术应用,期望能在未来发展中,不断对技术进行创新、完善与优化,为化工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 化工分析 技术应用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技术在粮油食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李艳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5年第4期058-061,共4页
在食品质量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粮油食品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幸福。本论文以气相色谱为主要研究手段,对其在粮油食品品质检测中的全面应用进行了探讨。本项目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 在食品质量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粮油食品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幸福。本论文以气相色谱为主要研究手段,对其在粮油食品品质检测中的全面应用进行了探讨。本项目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对 GC技术核心原理进行深入剖析,解析其内在物理化学机理,揭示各组分基于分配系数差异实现固定相和流动相精细分离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对气相色谱仪的关键部件进行逐一解析,包括载气系统如何稳定输送载气、准确引入样品的精细设计、色谱柱在分离体系中的核心分离功能、组分到电信号的精确转换过程、数据处理系统对海量信号的高效集成分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技术 粮油食品 质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技术在中药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探讨
6
作者 彭俊瑜 《科学与信息化》 2025年第7期137-139,共3页
为了更加准确地检测出中药农药残留,保证中药及其制品质量,本文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对中药农药残留检测中应用气相色谱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气相色谱技术是一种科学、成熟、先进的检测技术,能够准确地检测出中药中的... 为了更加准确地检测出中药农药残留,保证中药及其制品质量,本文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对中药农药残留检测中应用气相色谱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气相色谱技术是一种科学、成熟、先进的检测技术,能够准确地检测出中药中的农药残留。并且该技术在中药农药残留检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有利于筛选出不符合中药农残检测标准的中药,更好地保证中药及其制品的安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技术 中药农药残留检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监测中气相色谱技术的应用
7
作者 陈泉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5年第3期061-064,共4页
我国当前时期的化工产业迅速发展,由此而造成的水环境水体污染情况也更加显著。为客观判断水环境的污染物类型及其浓度指标,则需采用气相色谱仪器予以实现,借助气相色谱技术来判断水体污染的严重等级,以期达到全面整治水环境污染的目标... 我国当前时期的化工产业迅速发展,由此而造成的水环境水体污染情况也更加显著。为客观判断水环境的污染物类型及其浓度指标,则需采用气相色谱仪器予以实现,借助气相色谱技术来判断水体污染的严重等级,以期达到全面整治水环境污染的目标。本文探讨了气相色谱技术在水环境水体新污染物监测中的原理及其应用要点,充分发挥气相色谱技术在水体污染监测中的价值,依托污染监测技术来改善水体水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监测 相色谱技术 应用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技术在环境监测工程中的应用
8
作者 葛旭影 李鼎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3期091-094,共4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环境监测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气相色谱技术凭借其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等优势,在环境监测工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气相色谱技术的原理、特点,深入探讨其在大气、水体、土壤等...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环境监测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气相色谱技术凭借其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等优势,在环境监测工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气相色谱技术的原理、特点,深入探讨其在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监测中的具体应用,并分析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旨在为推动环境监测技术进步,提升环境监测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技术 环境监测 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饮用水水质检测中的运用解析
9
作者 何悦华 《清洗世界》 2025年第2期125-127,共3页
为全面提升饮用水水质检测水平,要结合实际检测要求和标准,优选适配技术手段,建构科学的检测流程,更好地获取检测信息数据,以此优化饮用水水质管理效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的目标。本文简要介绍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 为全面提升饮用水水质检测水平,要结合实际检测要求和标准,优选适配技术手段,建构科学的检测流程,更好地获取检测信息数据,以此优化饮用水水质管理效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的目标。本文简要介绍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对饮用水水质检测中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应用要点展开讨论,并对技术应用质控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饮用水 水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李亚男 张尚耀 孔祥奚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6期150-152,共3页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具有高效分离、多组分同时检测等特点,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领域应用潜力巨大。本文重点介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要点和实际应用案例,为食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农药残留检测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土壤污染检测中的应用
11
作者 朱丹丹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5年第3期63-65,共3页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作为一种灵敏、准确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土壤污染检测。为了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土...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作为一种灵敏、准确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土壤污染检测。为了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土壤资源利率,综述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土壤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该技术在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检测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 土壤污染 环境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多种食品添加剂并行检测技术研究
12
作者 金志超 《食品界》 2025年第2期38-40,共3页
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添加剂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本文探讨了气相色谱法在多种食品添加剂并行检测中的应用,通过对其原理、技术优势及实验研究进行分析,展示了气相色谱法在确保食品安全方面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添加剂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本文探讨了气相色谱法在多种食品添加剂并行检测中的应用,通过对其原理、技术优势及实验研究进行分析,展示了气相色谱法在确保食品安全方面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气相色谱法结合合理的实验条件和优化参数,能够有效提高对食品添加剂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 相色谱 食品安全 优化参数 并行检测 检测灵敏度 检测技术研究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陈酿时间对酱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13
作者 黄冰羽 王淋 +6 位作者 刘源 王惠 石学梅 潘丽娜 傅其旭 王宪斌 李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3期283-292,共10页
目的研究陈酿时间对酱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方法利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了不同陈酿时间黑豆酱油和豆粕... 目的研究陈酿时间对酱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方法利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了不同陈酿时间黑豆酱油和豆粕酱油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差异,并利用气味活度值法(odor activity value,OAV)鉴定关键香气成分。结果在不同陈酿时间的6种酱油样品中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1227种,主要包括265种酯类、155种萜类、153种酮类、137种杂环化合物、104种醇类、77种酸类、72种醛类、59种酚类、54种烃类、50种胺类、30种芳烃类、27种醚类、26种含氮化合物、9种含硫化合物、9种卤代烃。随着陈酿时间的增加,黑豆酱油和豆粕酱油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及相对含量呈现显著差异(P<0.05),且关键香气成分对整体风味特征的贡献明显。电子鼻技术可以有效区分不同陈酿时间酱油的挥发性香气特征,并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的趋势一致。通过OAV共鉴定出132种关键香气成分(OAV>1),其中醛类、酚类和萜类对整体香气贡献显著。结论本研究揭示了不同陈酿时间对黑豆酱油和豆粕酱油的挥发性成分及香气品质的影响规律,为酱油和风味品质的提升提供了理论与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相色谱-质谱技术 挥发性风味 味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佛手中挥发性成分的代谢组学分析
14
作者 袁林 阎睿 +3 位作者 匡文玲 谭美龄 熊学庆 贺灵芝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5年第2期10-18,共9页
目的:筛选出新鲜佛手与干燥佛手挥发性成分的代谢差异物,全面分析佛手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并探讨评价佛手质量的新路径。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佛手的挥发性代谢物进行定性和相对含量分析。结... 目的:筛选出新鲜佛手与干燥佛手挥发性成分的代谢差异物,全面分析佛手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并探讨评价佛手质量的新路径。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佛手的挥发性代谢物进行定性和相对含量分析。结果:共鉴定出110种与香气有关的挥发性成分,分为10类,其中萜类数量最多,新鲜佛手中萜类占比46.6%,干燥佛手中萜类占比46.8%。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分析挥发性成分可将新鲜和干燥后的佛手进行区分。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表明该模型稳定,可用于筛选新鲜、干燥佛手中挥发性成分的代谢差异物。通过建立的OPLS-DA模型,筛选出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大于1的化合物共12种,主要包含了萜类和醇类物质。结论:新鲜佛手和干燥后的佛手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本研究全面分析了佛手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指明了佛手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可为佛手质量评价及质量标志性成分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顶空固相微萃取-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挥发油 代谢组学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含气量现场测试技术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金川 王香增 +5 位作者 李中明 刘树根 牛嘉亮 袁天姝 李兴起 唐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5-326,共12页
含气量是页岩气勘探评价及生产决策中的关键性基础参数,大三段式现场含气量解吸是准确、经济、快捷的首选方法。有别于煤层气思路,页岩含气量在测试原理、方法、技术及仪器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无管化测试技术和小三段式测量方法的... 含气量是页岩气勘探评价及生产决策中的关键性基础参数,大三段式现场含气量解吸是准确、经济、快捷的首选方法。有别于煤层气思路,页岩含气量在测试原理、方法、技术及仪器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无管化测试技术和小三段式测量方法的提出和应用,在提高解吸气测试精度的同时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从借鉴于煤层气的条件回推法到多点测量约束拟合法,页岩损失气测量方法更加摆脱了对假设条件的依赖。基于非接触式扭矩传递的方法原理,实现了残余气测试过程中的全程气密。双三段式的含气量准确测量,为总含气量、游吸比、可采系数等含气结构参数的分析和求取奠定了基础,但页岩的可采气量并不是损失气和解吸气的简单加和。高精度含气量现场解吸的应用领域广泛,高精度解吸数据的系统获得、含气结构多参数的预测评价、智能评价技术的实践应用等,是页岩含气量现场解吸发展的基本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结构 技术进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ME-GC-MS技术分析黑海棠果加工前后挥发性香气成分
16
作者 李柏阳 李国巍 +5 位作者 姬妍茹 董艳 魏连会 杨庆丽 张正海 石杰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25年第1期136-143,共8页
黑海棠果是以鲜海棠果为原料采用变温熟成技术加工而成的一种新型食品。为了对比加工前后海棠果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情况,本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鲜海棠果和黑海棠果的主要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与... 黑海棠果是以鲜海棠果为原料采用变温熟成技术加工而成的一种新型食品。为了对比加工前后海棠果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情况,本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鲜海棠果和黑海棠果的主要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结果显示,鲜海棠果中鉴定出78种挥发性化合物,占峰面积的92.23%;黑海棠果中鉴定出61种挥发性化合物,占峰面积的93.20%。海棠果中烃类与酯类为主要的挥发性成分,经过加工后,醇类、酯类化合物含量下降,醛类与酮类化合物含量显著上升,产品的香气更加丰富。本研究有助于了解海棠果与黑海棠果的香气特征,为海棠果产品研发与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棠果 变温熟成技术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法 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HS-GC-MS技术的当归及其混伪品气味差异分析
17
作者 赵元钰 杨瑞琦 +4 位作者 朱克曜 朱新甜 王语诗 邹慧琴 闫永红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3期451-459,共9页
目的:基于电子鼻和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技术,探究当归及其3种混伪品的气味差异和物质基础。方法:以当归、东当归、欧当归及独活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和HS-GC-MS技术分别从气味和具体挥发性成分2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化学计量... 目的:基于电子鼻和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技术,探究当归及其3种混伪品的气味差异和物质基础。方法:以当归、东当归、欧当归及独活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和HS-GC-MS技术分别从气味和具体挥发性成分2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筛选品种间的差异性成分,通过相关性分析探寻传感器响应值与差异性成分间的相关性规律。结果:当归及其混伪品间气味、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差异明显。电子鼻的检测结果经主成分分析后能较好地区分当归及其混伪品;采用HS-GC-MS技术共鉴别出烯烃类、酯类、芳香类、醛类等58个成分,且不同品种样品间化合物相对质量分数差异明显。以变量重要性投影值>1为标准筛选出的23个差异性挥发性成分与电子鼻传感器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差异性气味产生的物质基础主要为p-伞花烃、庚醛、糠醛、莰烯、水芹烯等。结论:电子鼻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区分当归及其混伪品,结合HS-GC-MS技术揭示当归及其混伪品的气味特征及差异,可为当归的真伪鉴别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混伪品 电子鼻 顶空-相色谱-质谱技术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技术在化工分析中的应用
18
作者 鲍群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11期31-33,共3页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化工行业对产品质量和工艺过程的控制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化工分析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工生产的需要。气相色谱技术属于一种高效的分离分析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操作简便和可重复性的优点。因...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化工行业对产品质量和工艺过程的控制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化工分析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工生产的需要。气相色谱技术属于一种高效的分离分析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操作简便和可重复性的优点。因此,气相色谱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化工分析领域中。对气相色谱技术在化工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旨在为化工分析工作的高效推进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技术 化工分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不同预处理技术对压榨山茶油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丝兰 刘思思 +3 位作者 易有金 刘汝宽 李昌珠 肖志红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55,共8页
旨在提升山茶油风味品质,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分析微波、烘烤、蒸制3种预处理技术对压榨山茶油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和聚类分析比较不同预处理压榨山茶油挥... 旨在提升山茶油风味品质,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分析微波、烘烤、蒸制3种预处理技术对压榨山茶油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和聚类分析比较不同预处理压榨山茶油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预处理压榨山茶油中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18种(40.02%~51.88%)、醇类9种(10.99%~19.85%)、酮类6种(19.37%~27.35%)、酯类3种(4.21%~11.44%)、吡嗪类2种(1.25%~6.50%)、烃类1种(0.19%~0.32%)和酸类1种(0.35%~2.16%),其中微波预处理压榨山茶油的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其次为烘烤、蒸制的;OPLS-DA建立的模型能够有效地区分不同预处理压榨山茶油,并根据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大于1筛选出了10种特征挥发性成分,分别是2-甲基丁醛D、3-甲基丁醛D、2,3-戊二酮、乙酸甲酯、2-甲基吡嗪、丙酮、3-羟基-2-丁酮、顺-2-庚烯醛、正己醇、1-丁醇,其中前5种为关键风味成分(ROAV大于1);聚类分析表明不同预处理压榨山茶油的10种特征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分类结果与OPLS-DA分类基本一致。综上,不同预处理技术所得压榨山茶油的风味不同,可通过OPLS-DA和聚类分析进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油 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成分 预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GC-MS技术对红酸汤特征香气成分的研究
20
作者 林莉 董玮 +1 位作者 严红光 袁玮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4-191,共8页
为明确红酸汤的特征香气成分,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贵州地区5种市售红酸汤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电子鼻结果表明,氮氧化合物、短链烷烃、无机硫化物、醇醚醛酮类化合物、有... 为明确红酸汤的特征香气成分,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贵州地区5种市售红酸汤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电子鼻结果表明,氮氧化合物、短链烷烃、无机硫化物、醇醚醛酮类化合物、有机硫化物为5种红酸汤的主要香气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5种红酸汤的特征香气成分可归为3类(W样品、H和G样品、Y和L样品)。运用GC-MS检测到5种红酸汤中含有醇类、酯类、酸类、烷烃类、酚类、醛类、酮类、醚类、烯烃类和其他类共157种挥发性香气成分。经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分析,共筛选出乙醇、乙酸、十六酸乙酯、苯乙醇、1-丙醇、乙酸乙酯等25个VIP值>1的红酸汤关键特征香气物质。综上,利用两种检测技术进行协同分析,可获得较全面的红酸汤特征香气物质,研究结果可为改进红酸汤的风味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酸汤 物质 电子鼻 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