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制负压检测仪在气管插管术中气管导管位置检测的运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建峰 唐忠科 +2 位作者 臧志文 戢运超 李明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5-165,共1页
气管插管术是临床麻醉、急救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常用操作,同时它也是导致麻醉风险和相关并发症的潜在区域。若意外地将气管导管置入食管而未能及时发现则可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这不仅需要麻醉医生在日常工作中提高警惕,还需要有... 气管插管术是临床麻醉、急救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常用操作,同时它也是导致麻醉风险和相关并发症的潜在区域。若意外地将气管导管置入食管而未能及时发现则可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这不仅需要麻醉医生在日常工作中提高警惕,还需要有快速、可靠的气管导管位置检测仪器辅助判断。为此,我科于2007年将湖北省襄樊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李明强博士自制的负压检测仪应用于气管插管术中气管导管位置的检测。经60例气管插管术验证,该负压检测仪能快速、可靠地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导管位置 气管插管术 检测仪器 位置检测 负压 襄樊市中心医院 相关并发症 临床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导管位置检测仪的研制
2
作者 周大春 潘卫江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7-30,共4页
利用Hall传感器设计了一个气管导管位置检测仪来快速检测气管导管的位置。气管插管时,Hall传感器探头固定在病人颈部皮肤上,顶端带有小磁铁的管芯随气管导管一起进入气管中,根据检测到的磁场强度的大小,测量出探头与磁铁间的距离,从而... 利用Hall传感器设计了一个气管导管位置检测仪来快速检测气管导管的位置。气管插管时,Hall传感器探头固定在病人颈部皮肤上,顶端带有小磁铁的管芯随气管导管一起进入气管中,根据检测到的磁场强度的大小,测量出探头与磁铁间的距离,从而判断出气管导管的位置。经临床测试,该检测仪性能可靠,测量准确,可以用于教学及临床气管插管时气管导管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导管位置检测仪 研制 误入食管 Hall传感器 位置检测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插管鉴定囊”与P_(ET)CO_2对气管导管位置判定的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童幼良 孙鸣 +2 位作者 文家前 夏江燕 王臻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5-316,共2页
气管内插管是全麻手术和抢救病人时常用的操作技术。寻求一种快速、准确、简便检测气管导管所在位置的方法十分重要。2000年,我们将“气管插管鉴定囊”监测技术用于临床,对400例全麻手术病人进行了观察,并与PETCO2监测做了比效,报道如下。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气管内插管法 气管导管位置 气管插管鉴定囊 PETC02 比较
原文传递
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位置与非通气侧肺呼出气二氧化碳波形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一雄 谢文钦 +2 位作者 周建英 江长城 康振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646-1647,共2页
目前国内研究呼出气二氧化碳监测判断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 lumen endobronchial tube,DLT)位置多为分析非通气侧呼出气二氧化碳波形变化[1-2],但对应用非通气侧呼出气二氧化碳波形判断双腔管位置的标准尚有争议[3]。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导管位置 非通气侧 呼出气二氧化碳波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判断气管导管位置的改进 被引量:3
5
作者 邢峰 李茂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55-556,共2页
气管插管后,以按压胸部呼出气体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判断导管位置,主观上认为比传统方法更敏感,本研究拟对此进行评价.
关键词 气管插管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气管导管位置 全身麻醉
原文传递
气管插管鉴定球法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及听诊器法判断气管导管位置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钧 章利 +1 位作者 范薇 朱海彦 《现代医学》 2016年第2期236-238,共3页
目的:通过与呼气末二氧化碳(P_(ET)CO_2)及听诊器法的比较,检验气管插管鉴定球法在气管导管位置判断中的作用。方法:5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编号,在可视喉镜直视下顺序在气管和食管中插入同型号的两根单腔气管导管,然... 目的:通过与呼气末二氧化碳(P_(ET)CO_2)及听诊器法的比较,检验气管插管鉴定球法在气管导管位置判断中的作用。方法:5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编号,在可视喉镜直视下顺序在气管和食管中插入同型号的两根单腔气管导管,然后以鉴定球和听诊器来判断气管导管所处的位置,再以P_(ET)CO_2法检验。结果:听诊器法正确率为82%,鉴定球法为99%,P_(ET)CO_2法为100%;鉴定球法与P_(ET)CO_2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鉴定球法与听诊器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鉴定球法所需的检测时间短于其它两种方法(P〈0.05)。结论:气管插管鉴定球法能迅速且准确地判断气管导管所处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鉴定球法 听诊器法 呼气末二氧化碳 气管导管位置判断
原文传递
4种方法确定气管导管位置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齐乐 刘荣 +2 位作者 李寿春 吕少君 翁浩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12-816,共5页
目的比较改良颈部透光法与导管厘米刻度法、气囊后标记线法、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法确定气管导管插入位置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3月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 目的比较改良颈部透光法与导管厘米刻度法、气囊后标记线法、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法确定气管导管插入位置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3月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进行全麻经口插管的成人患者,麻醉诱导后直接用喉镜插入导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n=30),分别采用导管厘米刻度法、气囊后标记线法、纤支镜法和改良颈部透光法(将自制光纤引导红色激光导管定位器用于导管定位)确定导管位置。插管时各组患者依次采用屈曲位、中立位、后仰位,测量3种头颈位时导管顶端至隆突和气囊后缘至声门的距离;记录各组导管位置不良的发生情况。结果4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采用气囊后标记线法确定导管位置的30例患者中有6例在直接喉镜下未见到声门,未能完成定位;其他3种方法均按照要求完成定位。①患者由屈曲位变为后仰位时,隆突一管尖距离逐渐延长,而气囊一声门距离逐渐缩短;当患者处于屈曲位和后仰位时,导管厘米刻度法测量隆突-管尖距离较纤支镜法明显缩短(em:1.44±1.14比2.11±0.54,3.01±1.18比3.80±0.71,均P〈0.05),也较改良颈部透光法略有缩短(om:1.44±1.14比1.93±0.81,3.01±1.18比3.45±O.91,均P〉0.05);当患者处于中立位、后仰位时,导管厘米刻度法测量气囊-声门距离较改良颈部透光法、气囊后标记线法、纤支镜法明显延长(em:3.07±1.08比2.28±0.76、2.29±0.90、2.49±0.86,2.64±0.94比1.82±0.72、1.81±0.94、2.02±0.91,均P〈0.05)。与纤支镜法比较,改良颈部透光法在3种体位下测量的隆突-管尖和气囊-声门的距离均较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隆突-管尖距离过短可导致导管插入支气管,气囊-声门距离过短可引起气囊压迫声门。采用导管厘米刻度法确定导管位置时,屈曲位有7例,中立位、后仰位各有1例发生导管插入支气管;采用气囊后标记线法时,屈曲位有4例、中立位有1例发生导管插入支气管,后仰位有4例发生气囊压迫声门;改良颈部透光法和纤支镜法仅屈曲位时各有1例发生导管插入支气管。结论在进行气管插管时,如头颈位置变动,采用导管厘米刻度法更易插入支气管;采用气囊后标记线法既可能插入支气管也可能造成气囊压迫声门;而采用改良颈部透光法和纤支镜法较少发生插入支气管和气囊压迫声门。改良后的气管导管定位器以颈部透光法为原理,可以用于气管导管定位且效果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导管位置 颈部透光法 导管厘米刻度法 气囊后标记线 纤维支气管
原文传递
手法辅助下经口光棒盲探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史思仁 骆秀琴 +3 位作者 卢水娟 郑恭 林峰 赵毅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719-720,共2页
关键词 盲探气管插管 临床应用 手法 气管插管技术 气管导管位置 插管成功率 临床麻醉 困难气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插管鉴定囊”在急诊抢救插管中的应用——与听诊法对导管位置判定的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童幼良 孙鸣 +2 位作者 夏江燕 王臻 王瑾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90-691,T005,共3页
目的 观察“气管插管鉴定囊”在抢救危重病人气管内插管时对导管位置判定的作用 ,并和传统听诊法做比较。方法  5 7例重症抢救病人 ,气管内插管后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病人 (n =30 )先用“气管插管鉴定囊”检测 ,然后改用听诊法检测 ;... 目的 观察“气管插管鉴定囊”在抢救危重病人气管内插管时对导管位置判定的作用 ,并和传统听诊法做比较。方法  5 7例重症抢救病人 ,气管内插管后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病人 (n =30 )先用“气管插管鉴定囊”检测 ,然后改用听诊法检测 ;Ⅱ组病人 (n =2 7)先用听诊法检测然后换用“气管插管鉴定囊”检测。结果 “气管插管鉴定囊”检测所需花费的时间短于听诊法 ;两法均检测出了全部 14例食管内插管病人 ;在 5 7例气管内插管病人中 ,“气管插管鉴定囊”正确检测出 5 3例气管内插管 (敏感性为92 98% ) ,听诊法检测出 4 6例气管内插管 (敏感性为 85 19% )。结论 用“气管插管鉴定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鉴定囊 急诊 抢救 听诊器 气管导管位置
原文传递
听诊法、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法和颈部透光法判断气管内导管位置准确性的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齐乐 刘荣 +5 位作者 唐恩辉 李寿春 金俊 何喜欢 吕少君 翁浩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26-830,共5页
目的:评价听诊法、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法和颈部透光法判断气管内导管是否误入食道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试验设计,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的60例... 目的:评价听诊法、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法和颈部透光法判断气管内导管是否误入食道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试验设计,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的60例经口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常规麻醉诱导后,由同一位插管者将两根相同型号的气管导管分别插入患者的气管和食道,插入深度相同。由2名不同年资的麻醉医师分别使用听诊法、PETCO2法、颈部透光法对导管的位置进行判断,每次测试的导管(气管内或者食道内)和方法均按照随机数字表选择。高年资医师测试后再由低年资医师按照同样方法测试相同的导管。记录2名医师用不同方法判断气管导管位置的正确和错误例数。结果高年资和低年资两组医师对60例患者共实施180次判断,气管内90次,食道内90次;整体上高、低年资医师用3种方法判断导管位置的正确率无差异〔96.7%(174/180)比92.2%(166/180),χ2=3.500,P=0.057〕。使用听诊法判断气管导管位置时,高年资医师正确率高于低年资医师(95.0%比78.3%,χ2=5.786,P=0.013);运用PETCO2法判断时,不同年资医师均能准确判断气管导管位置,准确率均为100%;使用颈部透光法判断时,高年资医师误判3例(正确率为95.0%),低年资医师误判1例(正确率为98.3%),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0,P=0.250)。颈部透光法判断导管位置的正确率明显高于听诊法(χ2=7.563,P=0.004)。听诊法判断气管导管位置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0%、80.0%,颈部透光法分别为96.7%、93.3%,PETCO2法均为100%。结论 PETCO2法能准确判断麻醉后气管导管是否误入食道,优于听诊法和颈部透光法;颈部透光法判断导管是否误入食道的效果优于听诊法,且不受临床经验的影响;听诊法的准确性受临床经验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诊法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法 颈部透光法 气管导管位置
原文传递
自制可调式异型气管导管固定器在小儿扁桃腺摘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金锋 李文志 周华成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29,共1页
异型气管导管适用于口咽部手术病人的呼吸道管理,导管一般采用医用胶布固定于面颊.但导管的口咽部分靠近扁桃腺,直接影响手术的操作,同时手术过程中,由于导管固定胶布粘帖不牢、手术操作调整气管导管位置、麻醉过浅、病人呛咳等原因,可... 异型气管导管适用于口咽部手术病人的呼吸道管理,导管一般采用医用胶布固定于面颊.但导管的口咽部分靠近扁桃腺,直接影响手术的操作,同时手术过程中,由于导管固定胶布粘帖不牢、手术操作调整气管导管位置、麻醉过浅、病人呛咳等原因,可能导致导管脱出声门,发现和处理不及时将危及病人生命.本课题设计了可调式异型气管导管固定器,目的是既可牢固固定气管导管,又可根据需要在术中调整导管在口腔内的位置,便于手术操作.现将本固定器的结构、操作方法以及其在慢性扁桃腺摘除术中的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腺摘除 固定器 可调式 术中 异型 小儿 自制 气管导管位置 手术操作 呼吸道管理 手术病人 胶布固定 手术过程 导管固定 导管脱出 课题设计 应用情况 操作方法 口咽部 口腔内
原文传递
右上肺叶切除术中左肺肺大疱破裂1例
12
作者 何静 崔剑 王淑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1252-1252,共1页
关键词 右上肺叶切除 肺大疱破裂 术中 气管导管位置 右肺上叶切除术 左肺 双腔气管导管 SPO2下降 右上肺癌 咪唑安定 依托咪酯 麻醉诱导 瑞芬太尼 维持麻醉 单肺通气 气道压力 气道阻力 呼吸频率 手控呼吸 双肺通气 纤支镜 潮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技术在重症哮喘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双燕 仲俊峰 马彩叶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18-819,共2页
机械通气是治疗危重哮喘患者的有效办法[1].迅速有效并且准确的气管插管是为危重哮喘患者提供机械通气治疗的关键步骤.但在危急情况下气管导管误插入食道的概率可达到6%~16%[1].因此,早期准确地判断气管导管位置就显得相当重要.超声... 机械通气是治疗危重哮喘患者的有效办法[1].迅速有效并且准确的气管插管是为危重哮喘患者提供机械通气治疗的关键步骤.但在危急情况下气管导管误插入食道的概率可达到6%~16%[1].因此,早期准确地判断气管导管位置就显得相当重要.超声技术在气道管理中的应用已有一些报道[2].而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end-tidal carbon dioxide,ETCO2)是气管导管位于气管内的金标准[3].本研究拟通过对超声和ETCO2波形两种方法判断气管导管位置的比较,为临床急救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患者 超声技术 气管插管 应用 气管导管位置 呼气末二氧化碳 dioxide 重症
原文传递
儿童气道管理:超声可否实时评价气管插管?
14
作者 Bruno Marciniak, MD Pierre Fayoux, MD +6 位作者 Anne Hebrard MD Renee Krivosic-Horber, MD Thomas Engelhardt, MD, PhD Bruno Bissonnette, BSc, MD, FRCPC 何睿林(译) 蒋宗滨(校) 《麻醉与镇痛》 2011年第4期79-83,共5页
背景儿童气管插管需要相当的专业知识,对许多麻醉医师而言也是一种挑战。确认气管导管位置的方法有直接目测法或间接测法,例如听诊和二氧化碳波形图。这些方法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在婴幼儿。超声检查是无创的方法,更容易... 背景儿童气管插管需要相当的专业知识,对许多麻醉医师而言也是一种挑战。确认气管导管位置的方法有直接目测法或间接测法,例如听诊和二氧化碳波形图。这些方法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在婴幼儿。超声检查是无创的方法,更容易被麻醉医师所采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正常小儿气道气管插管期间的特征性实时超声检查所见及这种方法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需行气管插管并具有正常气道的30例健康儿童被纳入研究。在使用深度吸入麻醉行气管插管时,应用Sonosite Titan(Sonosite。Bothell,WA)超声仪扫描小儿气道,记录特征性图像。通过听诊和良好的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图来进一步确认气管导管放置位置的正确性。结果研究病例的平均年龄(±标准差)为48±37个月,体重19.7±8.6kg,性别比(男/女)为1:2。验证气管插管成功依据下列标准:1)确认气管和气管环;2)确认声带;3)气管导管经过时声门变宽;4)气管导管位于隆突上方,给予肺手动通气后可确认胸腔脏层.壁层胸膜界面的运动(如滑动征)。一例食管插管因见到导管位于左侧气管旁间隙而被识别。结论本研究描述了正常小儿气管插管期间超声气道的特征,提示超声检查可用于儿童气道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超声检查 气管插管 气道管理 健康儿童 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图 实时评价 气管导管位置 麻醉医师
原文传递
中心静脉置管并发张力性气胸
15
作者 Michael W 陈树珍(摘) 李彦(校)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2期286-287,共2页
一位60岁患者,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加重而施行机械通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AVD),在等待X片的结果期间,患者烦躁不安,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降至85%,呼吸机的吸气峰压报警。立即检查肺呼吸音,发现右肺呼吸音明显减弱... 一位60岁患者,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加重而施行机械通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AVD),在等待X片的结果期间,患者烦躁不安,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降至85%,呼吸机的吸气峰压报警。立即检查肺呼吸音,发现右肺呼吸音明显减弱,气管导管位置无变化。呼吸频率30次/min,右侧胸廓的起伏小于左侧。尽管床头已置于高30°状态,但患者的颈静脉还是有些怒张,心率110次/min,窦性心率过速,血压106/60mmHg,双侧胸廓叩诊发现右侧为鼓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张力性气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脉搏血氧饱和度 并发 中心静脉导管 气管导管位置 肺呼吸音
原文传递
双腔管肺通气时判定选择性单肺通气的声学监测方法
16
作者 Shai Tejman-Yarden, MD Dror Lederman, MSc +7 位作者 Israel Eilig, MD Alexander Zlomik,MD Nathan Weksler, MD Arnon Cohen, PhD(RIP) Gabriel M. Gurman, MD 方芳(译) 丁明(校) 薛张纲(校) 《麻醉与镇痛》 2008年第1期79-83,共5页
气管内插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置入一侧支气管(单肺插管)(OLI)。对此,目前尚无有效的早期监测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使用声学分析的方法来判定单肺插管。11例需要使用双腔气管导管的胸外科手术患者纳入研究。麻醉诱导后及确认双... 气管内插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置入一侧支气管(单肺插管)(OLI)。对此,目前尚无有效的早期监测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使用声学分析的方法来判定单肺插管。11例需要使用双腔气管导管的胸外科手术患者纳入研究。麻醉诱导后及确认双腔气管导管位置正确后,于手术前记录每侧肺的通气数据。使用3个压电扩音器来记录肺呼吸音,其中每侧胸壁各一个,第3个置于右前臂用于记录背景噪音。采集到的声音经过滤后,计算信号的能量包,并将呼吸及其间歇分为小片段。根据单肺能量信号的比率,呼吸被分成以下三类:双侧通气、选择性的右肺通气以及选择性的左肺通气。右肺通气时11例患者中有10例可以通过此项技术确认,在左肺通气时确认率达到100%。研究提示声学监测能有效地监测选择性单肺通气,并可用于早期诊断O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监测方法 声学分析 双腔管 气管内插管 外科手术患者 双腔气管导管 气管导管位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