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气虚模型大鼠肺、肾组织水液代谢相关性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丛培玮 尚冰 +2 位作者 王哲 曲静 王德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357-359,共3页
目的:观察肺气虚模型大鼠肺、肾组织AQP1表达及血中ET、IL-1β、TNF-α水平的变化,为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肺肾相关理论提供依据。方法: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及熏香烟方法复制肺气虚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方法、RT-PCR方法测... 目的:观察肺气虚模型大鼠肺、肾组织AQP1表达及血中ET、IL-1β、TNF-α水平的变化,为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肺肾相关理论提供依据。方法: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及熏香烟方法复制肺气虚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方法、RT-PCR方法测定肺、肾组织AQP1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应用放免法测定血中、肺组织匀浆中ET、IL-1β及TNF-α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AQP1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肾组织AQP1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血中ET、IL-1β及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肺气虚模型大鼠肺组织AQP1表达下调;肾组织AQP1表达上调;血中及肺组织中ET、IL-1β、TNF-α含量明显升高,结果提示肺主"通调水道"功能之一可能与影响肺肾组织AQP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模型 水通道蛋白1 内皮素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气虚模型大鼠血ET、IL-1β及TNF-α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哲 王春田 +3 位作者 任艳玲 孙大宇 邹晓明 王德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2414-2416,共3页
目的观察肺气虚模型大鼠血内皮素(ET)、白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方法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及熏香烟方法复制肺气虚大鼠模型,观察症状、体征以及24h尿量、比重;放免法测定血ET、IL-1β及TNF-α含量;HE染... 目的观察肺气虚模型大鼠血内皮素(ET)、白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方法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及熏香烟方法复制肺气虚大鼠模型,观察症状、体征以及24h尿量、比重;放免法测定血ET、IL-1β及TNF-α含量;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咳嗽、气急、鼻部潮红,精神萎靡、蜷伏不动、毛失光泽、食量减少、便稀等症状,同时伴有尿量减少、比重增加;血ET、IL-1β与TNF-α均有升高;肺组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理变化。结论血ET、IL-1β及TNF-α含量升高,可作为肺气虚模型大鼠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模型 尿量 内皮素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酐散对肾气虚模型大鼠肾组织AQP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德山 王哲 +1 位作者 太史春 王道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1期25-27,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消酐散对肾气虚模型大鼠肾功能、肾脏集合管上皮主细胞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2,AQP2)表达变化。方法:应用丁胺卡那霉素复制肾气虚模型,采用消酐散治疗,于21 d后检测肾功能,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方法、RT-PCR方法测定肾组... 目的:探讨消酐散对肾气虚模型大鼠肾功能、肾脏集合管上皮主细胞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2,AQP2)表达变化。方法:应用丁胺卡那霉素复制肾气虚模型,采用消酐散治疗,于21 d后检测肾功能,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方法、RT-PCR方法测定肾组织AQP2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消酐散治疗组大鼠肾功能与模型组比较明显改善(P<0.05);AQP2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消酐散具有明显的改善肾气虚模型大鼠肾功能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肾气虚模型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AQP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酐散 气虚模型 水通道蛋白-2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珀生脉颗粒对心气虚模型小鼠心肌结构、SOD、MDA及TNF-α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石晶晶 陈雯 +3 位作者 师帅 张菀桐 褚瑜光 胡元会 《北京中医药》 2017年第5期420-424,共5页
目的探讨芪珀生脉颗粒对心气虚模型小鼠心肌结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84只,随机选取14只(雌雄各半)作为正常组,其余为造模组70只。造模组小鼠每天给予强迫负重游泳至... 目的探讨芪珀生脉颗粒对心气虚模型小鼠心肌结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84只,随机选取14只(雌雄各半)作为正常组,其余为造模组70只。造模组小鼠每天给予强迫负重游泳至力竭,实验全过程控食,第21天起每天灌服大剂量心得安溶液,连续4天,制造小鼠心气虚模型。实验第11天,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补心气组及芪珀生脉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灌胃给药。实验第25天取材,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心肌匀浆测定SOD、MDA,眼球取血测血清TNF-α。结果透射电镜下可见,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肌原纤维排列紊乱,线粒体堆积,嵴溶解;各给药组心肌结构损伤均有减轻。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心肌SOD活力显著降低,心肌MDA含量显著升高,血清TNF-α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芪珀生脉颗粒大剂量组心肌SOD活力显著升高,心肌MDA含量显著降低,血清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芪珀生脉颗粒能显著提高心肌SOD活力,降低心肌MDA含量,减少血清TNF-α含量,提高机体抗自由基损害的能力,抑制炎症因子对细胞的损害,从而达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珀生脉颗粒 气虚模型 小鼠 心肌结构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总皂苷对气虚模型大鼠的补气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丹丹 王天合 +6 位作者 余意 胡明华 李慧君 夏和元 罗心遥 杨玉莹 叶晓川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020-3025,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芪总皂苷对气虚模型大鼠的补气作用及可能机制,为阐明黄芪补气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补中益气丸,4.5 g/(kg·d),以生药量计]和黄芪总皂苷高、... 目的:研究黄芪总皂苷对气虚模型大鼠的补气作用及可能机制,为阐明黄芪补气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补中益气丸,4.5 g/(kg·d),以生药量计]和黄芪总皂苷高、低剂量组[252、28 g/(kg·d),以总皂苷量计],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饮食不节+疲劳"法复制气虚模型。于造模同时,各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水,每天1次,连续给药21 d。末次给药后,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检测大鼠的体质量、胸腺指数、脾指数;记录其负重力竭游泳时间;测定其脾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肝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血清中白蛋白(ALB),全血中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G)以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白细胞介素2(IL-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胸腺指数、脾指数、负重力竭游泳时间以及脾T淋巴细胞亚群CD3、ATP、ADP、ALB和IL-12水平均显著降低或缩短(P<0.05或P<0.01),MDA、乳酸、CK和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总皂苷高剂量组大鼠的体质量、脾指数、负重力竭游泳时间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ATP、ADP、ALB、RBC水平均显著升高或延长(P<0.05),MDA、乳酸、CK、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黄芪低剂量组大鼠的负重力竭游泳时间、ATP、ADP、IL-2水平均显著升高或延长(P<0.05或P<0.01),MDA、乳酸、CK、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黄芪总皂苷高剂量组大鼠脾指数、脾T淋巴细胞亚群CD3水平、负重力竭游泳时间、ATP水平显著升高或延长(P<0.05或P<0.01),黄芪总皂苷高、低剂量组大鼠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黄芪总皂苷可通过减少机体乳酸的积累,降低CK活性、体内脂质过氧化物水平以及调节免疫,从而起到补气、延缓疲劳发生、增强运动能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总皂苷 补气作用 机制 气虚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圣愈汤对小鼠血虚、气虚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谢晓芳 彭成 +1 位作者 赵小梅 乔胃娟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加味圣愈汤对血虚模型小鼠和气虚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制备血虚和气虚模型小鼠并灌胃加味圣愈汤高、中、低剂量(分别为1.05、0.53、0.265g/kg),检测血虚小鼠外周血RBC、HGB、网织红细胞比率(Ret)和气虚小鼠自发活动、抗应激... 目的:探讨加味圣愈汤对血虚模型小鼠和气虚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制备血虚和气虚模型小鼠并灌胃加味圣愈汤高、中、低剂量(分别为1.05、0.53、0.265g/kg),检测血虚小鼠外周血RBC、HGB、网织红细胞比率(Ret)和气虚小鼠自发活动、抗应激能力。结果:加味圣愈汤0.265、0.53、1.05g/kg可明显提高急性失血性血虚小鼠RBC、HGB水平和乙酰苯肼致溶血性血虚小鼠RBC水平,0.53、0.265g/kg亦明显降低急性失血性血虚小鼠外周血Ret;0.53、1.05g/kg可增加限食法气虚证小鼠3min内自发活动次数和延长抗应激小鼠断头喘气时间,1.05g/kg还能明显延长限失法气虚证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和升高抗应激小鼠耐低温存活率。结论:加味圣愈汤0.265、0.53、1.05g/kg灌胃能改善血虚小鼠的血虚状态和气虚小鼠的应激状态,具有养血益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圣愈汤 血虚模型 气虚模型
原文传递
睡眠剥夺诱导小鼠气虚证模型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甘加宽 樊憬懿 +2 位作者 王冬芝 任钧国 刘建勋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10期1801-1806,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睡眠剥夺、力竭游泳、睡眠剥夺结合力竭游泳3种造模方法,研究小鼠气虚模型的建立与评价方法。方法: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睡眠剥夺组、力竭游泳组、睡眠剥夺^+力竭游泳(简称"复合组"),每组12只,睡眠剥夺组采用... 目的:通过比较睡眠剥夺、力竭游泳、睡眠剥夺结合力竭游泳3种造模方法,研究小鼠气虚模型的建立与评价方法。方法: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睡眠剥夺组、力竭游泳组、睡眠剥夺^+力竭游泳(简称"复合组"),每组12只,睡眠剥夺组采用多平台水环境法进行睡眠剥夺,每天10 h;力竭游泳组采用负重10%进行力竭游泳,每天一次;复合组两种方法联合使用,连续28天。试验结束后,观察小鼠行为与体重,抓力仪测量小鼠抓力,利用小动物无创监护仪检测脉搏信号(心率、呼吸频率、呼吸幅度、脉搏幅度),采用数码照相机采集舌面图像,利用细胞流式仪检测脾脏T细胞亚群(CD3^+、CD4^+、CD8^+)与B细胞(CD19^+)。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模型小鼠活动能力均降低,呈现疲劳特性,体重、抓力显著降低(P<0.05-0.01);小鼠舌面均见不同程度的变白,仅复合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睡眠剥夺组与复合组小鼠心率、呼吸频率、脉搏幅度与呼吸幅度均显著降低(P<0.05-0.01);3组的CD3^+、CD4^+、CD8^+T细胞亚群显著增加(P<0.01),睡眠剥夺组的CD19^+B细胞显著减少(P<0.01)。结论:三种方法均可以成功制备气虚小鼠模型,以睡眠剥夺造模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模型 小鼠 睡眠剥夺 力竭游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慢性气虚血瘀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赵瑛 李蔚 +2 位作者 陆艳芹 郝丽莉 郭丽萍 《中医药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28-30,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雄性大鼠作为慢性天然气虚血瘀模型的可行性。方法:以老年雄性大鼠体重、体温、自主活动、耐疲劳时间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等为指标,观察老年雄性大鼠与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老年雄性大鼠体重基本稳定... 目的:研究老年雄性大鼠作为慢性天然气虚血瘀模型的可行性。方法:以老年雄性大鼠体重、体温、自主活动、耐疲劳时间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等为指标,观察老年雄性大鼠与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老年雄性大鼠体重基本稳定,模型对照组大鼠体重有所增加(第6、12d与第3d比较,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体重增加最快(第6、9、12d与第3d比较,P<0.05);老年雄性大鼠与模型对照组大鼠比较,体温较低(P<0.01),自主活动次数和耐疲劳时间减少(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老年雄性大鼠体温降低(P<0.05),自主活动次数和耐疲劳时间减少(P<0.01),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卡松粘度及卡松屈服应力显著增加(P<0.01)。结论:老年雄性大鼠一般状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符合气虚血瘀证的基本特征,利用老年雄性大鼠作为天然慢性气虚血瘀模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血瘀模型 血液流变学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虚证模型大鼠鼻咽组织cDNA阵列B区基因表达谱特征及其对治疗的反应 被引量:4
9
作者 田道法 周小军 唐发清 《中医药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60-61,共2页
目的 :观察气虚证模型大鼠鼻咽组织B区基因表达谱特征及其对治疗的反应。方法 :药物加疲劳法在Wistar大鼠制作气虚证模型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以AtlasTMcDNA阵列法检测各组动物鼻咽组织B区基因表达谱 ,比较分析其表达谱差异。结... 目的 :观察气虚证模型大鼠鼻咽组织B区基因表达谱特征及其对治疗的反应。方法 :药物加疲劳法在Wistar大鼠制作气虚证模型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以AtlasTMcDNA阵列法检测各组动物鼻咽组织B区基因表达谱 ,比较分析其表达谱差异。结果 :模型组动物表现I -kBα链、MAPK1、MAPK2、GNB2基因表达上调 ,MEK5、PLCδ、RGP(Rab相关GTP结合蛋白 )基因表达下调 ;治疗 1周后 ,表达上调的MAPK1、MAPK2二基因活性恢复正常 ,其余 5个基因表达活性仍维持治疗前活性状态。结论 :单纯气虚证动物出现调制子、效应子和细胞内转导子基因表达活性异常 ,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发生障碍。经针对性治疗后 ,这些障碍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模型大鼠 鼻咽组织 cDNA阵列B区 基因表达谱 治疗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气虚”大鼠模型肺、皮肤、大肠Fas、Fas-L表达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任秀玲 赵清树 +10 位作者 程振芳 郝福明 闫晓红 王文礼 石志强 王琦 杨宏新 杨巧芳 李林 云刚 赵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78-480,共3页
目的:在分子水平上探讨肺与皮肤、大肠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单纯烟熏法建立大鼠“肺气虚”病理模型,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病理模型组。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分别检测Fas、Fsa-L在两组动物肺、皮肤和大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 目的:在分子水平上探讨肺与皮肤、大肠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单纯烟熏法建立大鼠“肺气虚”病理模型,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病理模型组。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分别检测Fas、Fsa-L在两组动物肺、皮肤和大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肺气虚”病理模型组的肺、皮肤、大肠组织中Fas、Fas-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皮肤、大肠三种组织中Fas、Fas-L的表达水平呈平行相关性,从分子水平上提示肺与皮肤、大肠之间可能存在着内在联系,证实了中医学“肺外合皮毛”及“肺与大肠相表里”的重要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气虚”大鼠模型 FAS FAS-L 肺外合皮毛 肺与大肠相表里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中医气虚动物模型的研究
11
作者 周梦圣 李秋莲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 41-43,共3页
作者根据中医经典理论、临床所见和历代医家的论述,控制饲料量(100克/公斤体重/日)制成模拟气虚小鼠模型,基本与中医气虚证一致。以四君子汤治疗气虚小鼠模型具有明显促进肝脏和胸腺恢复功能作用,对正常小鼠则无效。
关键词 模拟气虚模型 动物模型 中医 气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气虚动物模型的研制 被引量:7
12
作者 龙子江 王桐生 +1 位作者 吕晓英 方义英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3年第2期67-68,共2页
目的 :研究心气虚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 :模拟人类心气虚产生的原因 ,采用剥脱睡眠与心肌缺血相结合方法 ,制备心气虚小鼠动物模型 ,并测定小鼠心率及常压耐缺氧能力和对戊巴比妥钠诱导的睡眠时间的影响。结果 :用剥脱睡眠与心肌缺... 目的 :研究心气虚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 :模拟人类心气虚产生的原因 ,采用剥脱睡眠与心肌缺血相结合方法 ,制备心气虚小鼠动物模型 ,并测定小鼠心率及常压耐缺氧能力和对戊巴比妥钠诱导的睡眠时间的影响。结果 :用剥脱睡眠与心肌缺血相结合方法复制心气虚小鼠动物模型具有与临床心气虚症状相似的特点 ,模型小鼠的心率明显减慢 ,常压下耐缺氧能力降低、睡眠时间显著缩短。结论 :采用剥夺睡眠与心肌缺血相结合方法制备的心气虚动物模型符合临床表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制 气虚动物模型 小鼠 中医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配伍当归益气活血作用的实验研究(三)——对气虚血瘀模型大鼠白细胞粘附性及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滕佳林 夏丽英 孙敬昌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5,共2页
目的 :探讨黄芪当归配伍 (QG)对气虚血瘀模型大鼠白细胞粘附性及粘附分子表达率的影响。方法 :用肌饿 +游泳造成“气虚血瘀”大鼠模型 ,灌胃给药 15d后测定LAR、CD18和CD5 4表达率。结果 :气虚血瘀模型组LAR、CD18及CD5 4表达率明显增高... 目的 :探讨黄芪当归配伍 (QG)对气虚血瘀模型大鼠白细胞粘附性及粘附分子表达率的影响。方法 :用肌饿 +游泳造成“气虚血瘀”大鼠模型 ,灌胃给药 15d后测定LAR、CD18和CD5 4表达率。结果 :气虚血瘀模型组LAR、CD18及CD5 4表达率明显增高 ,QG有显著降低气虚血瘀大鼠LAR、CD18和CD5 4表达率的作用。结论 :QG益气活血作用与降低白细胞粘附性和白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配伍 当归 益气活血作用 实验研究 气虚血瘀模型大鼠 白细胞粘附性 粘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复合因素诱导对气虚血瘀模型建立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晓萍 周军 +2 位作者 常秀娟 王振中 萧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01-903,共3页
目的:对不同复合因素诱导的气虚血瘀模型进行研究,探讨模型建立的要点。方法:采用复合因素诱导方法造模,其中限食加强迫游泳为第1种复合因素造模方法,限食、强迫游泳加皮下注射肾上腺素为第2种复合因素造模方法,考察2种造模方法对不同... 目的:对不同复合因素诱导的气虚血瘀模型进行研究,探讨模型建立的要点。方法:采用复合因素诱导方法造模,其中限食加强迫游泳为第1种复合因素造模方法,限食、强迫游泳加皮下注射肾上腺素为第2种复合因素造模方法,考察2种造模方法对不同性别大鼠体征及微观指标影响的差别。结果:与正常组比较,2种造模方法均使大鼠体质量减轻,耐疲劳时间减少,免疫功能降低,全血黏度增加,内皮功能紊乱。与第1种方法比较,第2种方法造模后大鼠耐疲劳时间、体质量及胸腺指数下降更为明显。与雌性大鼠比较,雄性大鼠耐疲劳时间长,胸腺及脾脏指数偏小,IL-4、IFN及VEGF水平偏低。结论:2种造模方法都可成功形成气虚血瘀证,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后雄性大鼠对其反应更为敏感。建议在采用该方法造模时雌雄分开,或使用单一性别,此外在本实验中发现不同性别SD大鼠具有免疫差异,且血清VEGF水平也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血瘀模型 限食 强迫游泳 盐酸肾上腺素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芪心复康对心气虚细胞模型β1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绍芝 刘强 +1 位作者 谢梦洲 谢英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212-214,共3页
目的 :研究参芪心复康对心气虚细胞模型 β1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取“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再给氧损伤”的方法建立心气虚细胞模型。设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人参组、水蛭组、丹参组、参芪心复康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 目的 :研究参芪心复康对心气虚细胞模型 β1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取“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再给氧损伤”的方法建立心气虚细胞模型。设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人参组、水蛭组、丹参组、参芪心复康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基因表达检测心气虚细胞模型和各中药治疗组的 β1受体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各中药组 β1受体mR NA表达与心气虚的细胞模型的 β1受体mRNA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参芪心复康组与其他中药组的 β1受体mRNA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参芪心复康防治心气虚证的机制与其干预 β1受体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心复康 气虚细胞模型 Β1受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复氧联合连二硫酸钠损伤制备心气虚细胞模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月香 高燕鲁 +1 位作者 李晓 左广民 《中医药信息》 2014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心气虚细胞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分成正常培养组、缺氧3h、4h复氧2h模型组和药物组及分别加入1mmol/L Na2S2O4、2mmol/L Na2S2O4、3mmol/L Na2S2O4+缺氧3h、4h复氧2h模型组和药物组。MTT法检测含药血清对细... 目的:探讨心气虚细胞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分成正常培养组、缺氧3h、4h复氧2h模型组和药物组及分别加入1mmol/L Na2S2O4、2mmol/L Na2S2O4、3mmol/L Na2S2O4+缺氧3h、4h复氧2h模型组和药物组。MTT法检测含药血清对细胞的毒性。以检测培养上清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LDH)为指标。结果:单纯缺氧/复氧以及连二硫酸钠合并缺氧/复氧均可造成心肌细胞损伤,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和连二硫酸钠浓度的增加,对心肌细胞的破坏程度不断加重。加入益气活血方药物血清干预后,对心肌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根据实验结果,选择1mmol/L Na2S2O4合并缺氧无糖4h复氧2h做为心气虚细胞模型的造模条件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细胞模型 缺氧复氧 连二硫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控制饲料量建立“气虚证”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宇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8期1909-1911,共3页
目的:探讨控制饲料量造成的"气虚证"模型小鼠对抗应激反应和NK细胞、IL-2、IFN-γ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实验按照中医"饥则损气"理论,通过控制动物饲料量造成"气虚证"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8组,除正常... 目的:探讨控制饲料量造成的"气虚证"模型小鼠对抗应激反应和NK细胞、IL-2、IFN-γ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实验按照中医"饥则损气"理论,通过控制动物饲料量造成"气虚证"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8组,除正常对照4组常规饲养,其余4组单笼分别控制饲料量(125g.kg-1.d-1)饲养,连续14天,造成气虚模型。结果:与正常组小鼠相比,造模组小鼠体重、负重游泳时间、耐缺氧时间均明显降低。造模组小鼠NKC—IL-2—IFN-γ活性、免疫器官指数、T细胞亚群的TH/TS比值均明显降低。结论:控制饲料量能造成小鼠气虚症状,降低小鼠体重,降低其抗应激反应能力并使其免疫功能状态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动物模型 抗应激反应 免疫功能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气虚冻伤模型大鼠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白赟 李艳彦 +2 位作者 高丽 王永辉 周然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2-24,共3页
目的:建立并采用气虚冻伤大鼠模型,从血流变和TXB2、6-k-PGF1α方面探查黄芪桂枝五物汤对气虚冻伤模型大鼠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理。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气虚冻伤模型组、黄芪桂枝五物汤组3组,每组10只。采用气虚模型... 目的:建立并采用气虚冻伤大鼠模型,从血流变和TXB2、6-k-PGF1α方面探查黄芪桂枝五物汤对气虚冻伤模型大鼠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理。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气虚冻伤模型组、黄芪桂枝五物汤组3组,每组10只。采用气虚模型(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法)复加冻伤模型(低温乙醇和水混合浸泡法)制备大鼠气虚冻伤模型。造模后第2天,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按相当于生药材4.7 g/(kg.d)体重给予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气虚冻伤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每日2次。连续给药3 d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流变、TXB2、6-k-PGF1α的变化。结果:造模后第3天,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气虚冻伤模型组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TXB2显著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6-k-PGF1α显著降低;与气虚冻伤模型组比较,黄芪桂枝五物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TXB2显著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6-k-PGF1α显著升高。结论:本气虚冻伤模型造模3 d存在血栓易形成状态,黄芪桂枝五物汤对气虚冻伤有一定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为通过对血循环的影响而达到益气活血疗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桂枝五物汤 气虚冻伤模型 TXB2 6-K-PG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气虚型肺气肿模型大鼠ET IL-1β及TNF-α含量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哲 王莹 +3 位作者 王守岩 井欢 高原 王德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1期2344-2346,共3页
目的:运用病症结合的方法复制肺气虚型肺气肿大鼠模型,观察血中、肺组织中ET、IL-1β、TNF-α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体液机制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及熏香烟方法复制肺气虚型肺气肿大鼠模型,放免法测定血中、肺组织... 目的:运用病症结合的方法复制肺气虚型肺气肿大鼠模型,观察血中、肺组织中ET、IL-1β、TNF-α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体液机制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及熏香烟方法复制肺气虚型肺气肿大鼠模型,放免法测定血中、肺组织中ET、IL-1β、TNF-α含量。结果:肺气虚型肺气肿模型组大鼠血中、肺组织中ET、IL-1β与TNF-α含量均有升高。结论:肺气虚型肺气肿模型大鼠血中及肺组织中ET、IL-1β、TNF-α含量升高,促进了肺气虚型肺气肿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型肺气肿模型 内皮素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纤维化(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造模方法新探索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兆晔 刘恩顺 +1 位作者 廉富 闫博 《天津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1期678-680,共3页
[目的]探索内窥镜引导下制作肺纤维化(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新方法。[方法]1)SD大鼠60只,运用内窥镜摄录监视系统及自创的鼠麻醉喉镜,采用无水乙醚吸入法麻醉方式,对大鼠气管内推注药物博莱霉素造肺纤维化模型。2)造模后随机分正常对照... [目的]探索内窥镜引导下制作肺纤维化(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新方法。[方法]1)SD大鼠60只,运用内窥镜摄录监视系统及自创的鼠麻醉喉镜,采用无水乙醚吸入法麻醉方式,对大鼠气管内推注药物博莱霉素造肺纤维化模型。2)造模后随机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芪术合剂组,泼尼松组观察。中药芪术合剂组疗效显著,从以方测证的角度验证肺纤维化(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制作成功。[结果]1)此造模方法具有气管内推注药物靶点准确,成功率高,无外源创伤,保障实验数据的原始性、可靠性,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标本耗损量,降低实验成本。2)益气活血散结法中药干预以方测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制作的模型具有气虚血瘀证的病机特点。[结论]该方法的创新值得在肺系疾病大鼠模型制造实验中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 气管造模 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