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听骨链病变的听力学特征与术后听力效果
1
作者 王宇 罗慧文 +1 位作者 鲁兆毅 潘滔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0-935,共6页
目的研究纯音测听对听骨链病变类型的预测价值,以及不同类型听骨链病变患者听骨链重建术后的远期听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7年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鼓室成形及听骨链重建术的患者,按照术中发现的听骨链病... 目的研究纯音测听对听骨链病变类型的预测价值,以及不同类型听骨链病变患者听骨链重建术后的远期听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7年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鼓室成形及听骨链重建术的患者,按照术中发现的听骨链病变类型将其分为3组:(A)听骨链中断组,(BC)听骨链固定组,(D)听骨链完整而被病变包绕组。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纯音测听结果,包括平均气导听阈(pure tone audiometry,PTA)、气骨导差(airbonegap,ABG)以及各频率的气、骨导阈值。结果入组92例患者,共计93侧耳,随访时间均大于6个月。3组患者术前PTA、ABG及各频率气导阈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D组术前气导呈低频下降为主的听力曲线,骨导听力基本正常;A组与BC组术前气导呈平坦型下降曲线,伴有明显的中高频骨导下降。3组患者术后PTA、ABG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BC组阈值降低最明显,D组术后低频听阈基本恢复到正常范围。结论当听骨链中断且固定时,其听力损失主要由听骨链固定所致。听骨链固定引起的听力下降程度最重,骨气导间距最大,听骨链完整但被病变包绕引起的听力损失最轻。听骨链重建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听力,其中听骨链固定的患者术后听力改善程度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重建 纯音测听 平均听阈(PTA) (ab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质听小骨在中耳乳突手术中听力重建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涛 周长明 韩淼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钛质人工听骨在中耳乳突手术中听骨重建的疗效。方法对5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并接受德国宾格钛质人工听小骨植入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50例鼓膜修补后1个月复查均愈合良好,术后5个月发现2例听骨脱出,其中1例合并感染。50耳... 目的探讨钛质人工听骨在中耳乳突手术中听骨重建的疗效。方法对5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并接受德国宾格钛质人工听小骨植入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50例鼓膜修补后1个月复查均愈合良好,术后5个月发现2例听骨脱出,其中1例合并感染。50耳术前气导听力为36.67~103.33dB,平均为(63.00±18.03)dB;骨导听力10.00~58.00dB,平均为(28.07±14.22)dB。术后气导平均听力为(43.73±17.26)dB,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骨导平均听力为(27.10±16.25)dB,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气骨导差(ABG)为13.34~50.00dB,平均为(34.53±10.84)dB,术后ABG平均为(17.63±5.12)dB,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ABG≤20dB者及ABG较术前缩小15dB为听力提高有效共35耳,有效率为70%(35/50)。结论钛质人工听骨在听骨链重建的鼓室成形术中可以获得良好的听力效果,是一种并发症少,脱出率低,值得推广使用的人工听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重建 钛质人工听 (ab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质人工听骨在一期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赵丹 童步升 +2 位作者 邱建新 刘业海 段茂利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 研究钛质人工听骨植入在一期鼓室成形术中的疗效。方法 对3 1例用钛质人工听骨行一期鼓室成形术的患者,随访3-6个月。通过计算术前术后纯音测听得出气骨导阈值的平均值,比较手术后气导的恢复情况和手术前后的气骨导差。结果 3 1例... 目的 研究钛质人工听骨植入在一期鼓室成形术中的疗效。方法 对3 1例用钛质人工听骨行一期鼓室成形术的患者,随访3-6个月。通过计算术前术后纯音测听得出气骨导阈值的平均值,比较手术后气导的恢复情况和手术前后的气骨导差。结果 3 1例患者术后鼓膜愈合良好,未见人工听骨排异反应,及听骨脱出,有1例在术后2个月时发生感染。31耳术前气导听力30.00~88.75dB,平均为(59.27±15.67)dB,术后气导平均听力为(43.10±14.64)dB,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骨导听力为10.00~43.75dB,平均为(23.06±9.18)dB,术后骨导平均听力为(22.82±7.49)dB,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气骨导差(ABG)为11.25~62..5dB,平均为(36.21±11.88)dB,术后ABG平均为(19.40±12.92)dB,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G≤20dB且ABG较术前缩小15dB为听力提高有效,共有13耳,有效率为41.94%(13/31)。结论 钛质人工听骨植入在一期鼓室成形术中可以取得满意的听力效果,术后并发症少,排除率低,在有听骨链破坏行Ⅰ期鼓室成形术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质人工听 链重建 (abg) 鼓室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人工听骨在慢性中耳炎听力重建中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谢雯 郑艳 《华西医学》 CAS 2010年第4期707-709,共3页
目的评价聚四氟乙烯人工听骨在慢性中耳炎听力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09年12月慢性中耳炎手术中接受聚四氟乙烯部分/全人工听骨赝复物(Partial/Total ossicular replacementprostheses,PORP/TORP,美国美敦力公司... 目的评价聚四氟乙烯人工听骨在慢性中耳炎听力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09年12月慢性中耳炎手术中接受聚四氟乙烯部分/全人工听骨赝复物(Partial/Total ossicular replacementprostheses,PORP/TORP,美国美敦力公司)行听骨链重建的50例患者50只耳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比较听力学资料完整的39例39只耳手术前及手术后3-6个月语言频率(0.5、1.0、2.0kHz)气导平均听力及气骨导差(air-bone-cap,ABG)。结果随访3-16个月,50只耳手术后1-3个月均干耳,手术后1个月鼓膜愈合良好。9只耳手术中人工听骨表面未置入耳屏软骨,其中1只耳手术后3个月人工听骨脱出,1只耳手术后2个月鼓膜内陷,人工听骨外端盘面外突。39只耳手术前气导听力为36.67-95.00dB,平均为(59.70±14.33)dB;骨导听力为3.30-51.70dB,平均为(22.78±11.61)dB;手术后气导听力平均为(46.60±17.03)dB,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前ABG为10-60dB,平均为(37.00±12.12)dB。手术后ABG平均为(26.20±11.56)dB,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气导听力提高10.00-30.00dB者(手术后听力提高有效)共24只耳,有效率为61.5%(24/39)。结论聚四氟乙烯人工听骨是慢性中耳炎体重建听骨的理想材料,手术后取得良好的听力结果 ,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重建 (abg) 部分听链重建赝复物(PORP) 全听链重建赝复物(TOR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