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淀法制备氟氧化钇粉体及其表征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维华 郝先库 +4 位作者 张瑞祥 许宗泽 马显东 姜东波 胡珊珊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CAS 2011年第1期137-140,共4页
以氯化钇溶液为原料,碳酸氢铵溶液为沉淀剂,氢氟酸为氟化剂制备了氟氧化钇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表征氟氧化钇粉体的晶体结构组成,用激光粒度仪表征粒径分布,用SEM和能谱仪表征形貌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为:沉淀... 以氯化钇溶液为原料,碳酸氢铵溶液为沉淀剂,氢氟酸为氟化剂制备了氟氧化钇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表征氟氧化钇粉体的晶体结构组成,用激光粒度仪表征粒径分布,用SEM和能谱仪表征形貌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为:沉淀温度60℃,氯化钇浓度0.2mol·L^(-1),碳酸氢铵浓度1.0mol·L^(-1),滴加速度10mL·min^(-1),氟化温度20℃,灼烧温度700℃,在此条件下得到粒度分布均匀、形貌为针状的氟氧化钇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法 氟氧化钇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造粒-氟化转型-焙烧制备氟氧化钇中的物相变化
2
作者 陶博 谢紫玉 +4 位作者 钟佐华 胡佳乐 刘宇 杨幼明 张小林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共7页
采用一种喷雾造粒-氟化-焙烧的技术路线制备球形氟氧化钇粉体。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对样品的微观形貌、物相、受热时发生重量的变化等进行表征,用Flynn-Wal1-Ozawa(FWO)法求出生成YOF... 采用一种喷雾造粒-氟化-焙烧的技术路线制备球形氟氧化钇粉体。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对样品的微观形貌、物相、受热时发生重量的变化等进行表征,用Flynn-Wal1-Ozawa(FWO)法求出生成YOF反应的活化能。结果表明,在喷雾造粒-氟氧化过程中氢氧化钇转变氟氧化钇;在焙烧过程中,YF_(3)与O_(2)发生氧化转型,物相转变过程表达为YF_(3)→Y_(5) O_(4) F_(7)→YOF;确定了氢氧化钇前驱体最佳热处理温度为200℃,氟化后氧化转型最佳焙烧温度为800℃,制备的氟氧化钇粉体分散性好,为微米级多孔球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氧化钇 物相变化 喷雾造粒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灼烧温度对氟氧化钇物理性能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李维华 郝先库 +3 位作者 姜晓丽 马显东 许宗泽 张瑞祥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38-141,共4页
以氯化钇溶液为原料,碳酸氢铵溶液为沉淀剂,氢氟酸为氟化剂制备氟氧化钇粉体,利用XRD、粒度仪和TEM对氟氧化钇进行表征,研究灼烧温度对氟氧化钇的晶体结构、粒度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灼烧温度升高,氟氧化钇晶化程度逐渐增大,并在... 以氯化钇溶液为原料,碳酸氢铵溶液为沉淀剂,氢氟酸为氟化剂制备氟氧化钇粉体,利用XRD、粒度仪和TEM对氟氧化钇进行表征,研究灼烧温度对氟氧化钇的晶体结构、粒度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灼烧温度升高,氟氧化钇晶化程度逐渐增大,并在500~600℃发生了从六方相到立方相的相变,粒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氧化钇 结构 灼烧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钇沉淀及其氟化合成微米级氟氧化钇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维华 郝先库 赵永志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0-115,共6页
用碳酸氢铵作为沉淀剂制备碳酸钇,用氢氟酸对碳酸钇进行氟化,F-与Y3+摩尔比为1∶1,前驱体为碳酸钇、氟碳酸钇和氟化钇的混合物,前驱体经600℃灼烧,合成了氟氧化钇(YOF)。用XRD和激光粒度仪对YOF晶相和粒度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氟化温度... 用碳酸氢铵作为沉淀剂制备碳酸钇,用氢氟酸对碳酸钇进行氟化,F-与Y3+摩尔比为1∶1,前驱体为碳酸钇、氟碳酸钇和氟化钇的混合物,前驱体经600℃灼烧,合成了氟氧化钇(YOF)。用XRD和激光粒度仪对YOF晶相和粒度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氟化温度、沉淀温度、碳酸氢铵加入速度、氯化钇浓度、碳酸氢铵浓度对YOF粒径的影响,选取了最优反应条件,成功制备了中心粒径为1.72μm的菱形相YOF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钇 氟氧化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