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罗沙星注射液与抗感染中药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 被引量:16
1
作者 祝永明 李士敏 +2 位作者 吴筱丹 潘学仙 涂厉标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 :研究氟罗沙星注射液与 3种抗感染中药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考察溶液配伍前后的外观色泽、微粒数、pH值等变化情况 ,并采用HPLC法考察配伍液中氟罗沙星的稳定性。结果 :氟罗沙星注射液与穿琥宁粉针剂配伍后溶液出现白色浑浊 ... 目的 :研究氟罗沙星注射液与 3种抗感染中药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考察溶液配伍前后的外观色泽、微粒数、pH值等变化情况 ,并采用HPLC法考察配伍液中氟罗沙星的稳定性。结果 :氟罗沙星注射液与穿琥宁粉针剂配伍后溶液出现白色浑浊 ,并有沉淀析出 ;与双黄连注射液配伍后溶液呈轻微浑浊 ;与鱼腥草注射液配伍后 12h内溶液澄明 ,外观色泽、微粒数和pH值均无明显变化 ,配伍液中氟罗沙星经HPLC测定含量稳定。结论 :氟罗沙星注射液不宜与穿琥宁粉针、双黄连注射液配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罗沙星注射液 抗感染中药注射液 药物配伍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罗沙星注射液与4种抗生素配伍的稳定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健 周燕文 马妮飞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62,共2页
目的 :考察氟罗沙星注射液与 4种常用抗生素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在室温下模拟临床常用的浓度 ,观察 10 %氟罗沙星注射液与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阿米卡星、硫酸妥布霉素及注射用磷霉素钠在 5 %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 6h内混合液的外观、pH值... 目的 :考察氟罗沙星注射液与 4种常用抗生素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在室温下模拟临床常用的浓度 ,观察 10 %氟罗沙星注射液与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阿米卡星、硫酸妥布霉素及注射用磷霉素钠在 5 %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 6h内混合液的外观、pH值和吸收度的变化。结果 :氟罗沙星注射液与磷霉素钠混合时 ,1h内有沉淀产生 ,与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阿米卡星、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混合 ,6h内混合液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 :氟罗沙星注射液与注射用磷霉素钠不可配伍使用 ,与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阿米卡星、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配伍 6h内是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罗沙星注射液 抗生素 配伍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罗沙星注射液的体内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肖灿鹏 余江河 +1 位作者 徐旭东 汪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05-309,共5页
采用体外抗菌活性和体内保护作用等试验确定氟罗沙星注射液对临床分离的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的抗菌活性。氟罗沙星注射液对本试验中的大多数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阴性菌和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强于链球菌。接... 采用体外抗菌活性和体内保护作用等试验确定氟罗沙星注射液对临床分离的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的抗菌活性。氟罗沙星注射液对本试验中的大多数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阴性菌和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强于链球菌。接种量从103增加到107CFU/点时,该药物对试验菌的MIC值变化不大;但培养基pH值为酸性时(pH=5),药物对试验菌的抗菌活性明显降低4~32倍。体内保护试验表明:氟罗沙星注射液对大肠杆菌感染的小鼠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氟罗沙星注射液对四株试验菌的体内抗菌活性与对照药物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罗沙星注射液 最低抑菌浓度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转移溶出伏安法测定氟罗沙星注射液含量 被引量:2
4
作者 缪谦 程雅倩 +1 位作者 项光其 何道法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3-595,共3页
A new,simple and convenient method was proposed to determine FLRX.Cyclic voltammetric behavior of Fleroxacin(FLRX) on graphite electrode was studied.FLRX can be strongly adsorbed on graphite electrode.At the potential... A new,simple and convenient method was proposed to determine FLRX.Cyclic voltammetric behavior of Fleroxacin(FLRX) on graphite electrode was studied.FLRX can be strongly adsorbed on graphite electrode.At the potential of +1.040V(vs.SCE),FLRX is oxidized and adsorbed on the electrode surface.Using HAc~NaAc as a buffer solution, FLRX showed a reduction wave and the peak potential of -0.110V(vs.SCE) by linear sweep voltammetry after the electrode was washed by double distilled water.A new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FLRX was established by adsorptive transfer stripping voltammetry.The peak current is proportional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fleroxacin in the range of 4~42 μ g/mL.The method is simple,sensitive,fairly free of interference and accu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氟罗沙星注射液 吸附转移溶出伏安法 石墨电极 抗菌药 药物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罗沙星注射液无菌检查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许威 李翔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10期1228-1229,共2页
目的探讨氟罗沙星注射液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H无菌检查法的要求进行方法验证试验。采用薄膜过滤法,将样品稀释后过滤冲洗或将样品直接冲洗后,在培养基中加入适当的中和剂,分别进行试验。结果采用以上两种... 目的探讨氟罗沙星注射液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H无菌检查法的要求进行方法验证试验。采用薄膜过滤法,将样品稀释后过滤冲洗或将样品直接冲洗后,在培养基中加入适当的中和剂,分别进行试验。结果采用以上两种方法试验,敏感菌均可正常生长。结论采用增加中和剂或过滤前稀释处理进行无菌检查,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罗沙星注射液 无菌检查 薄膜过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罗沙星注射液稳定性及其有效期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艳萍 严晓鹏 +1 位作者 薛万俐 史沛海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9-10,共2页
目的 :考察氟罗沙星注射液的稳定性 ,并预测其室温贮存有效期。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氟罗沙星注射液含量 ,用初均速法预测其有效期。结果 :本品在光照下色泽变深 ,含量明显变化 ,室温、高温条件下稳定。室温贮存有效期为 1.5年。结... 目的 :考察氟罗沙星注射液的稳定性 ,并预测其室温贮存有效期。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氟罗沙星注射液含量 ,用初均速法预测其有效期。结果 :本品在光照下色泽变深 ,含量明显变化 ,室温、高温条件下稳定。室温贮存有效期为 1.5年。结论 :初均速法预测氟罗沙星注射液有效期简便、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罗沙星注射液 稳定性 有效期 预测 喹诺酮类抗感染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罗沙星注射液与常用药物配伍稳定性 被引量:8
7
作者 陈瑛 张锋 韩莹旻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06年第1期40-42,共3页
氟罗沙星(fleroxacin)注射液是一种可供静脉给药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新药,在临床应用中,氟罗沙星注射液常与其他药物交替输入体内,存遮短时间混合的药物配伍问题。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其配伍稳定性的文献报道进行综述。
关键词 氟罗沙星注射液 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罗沙星注射液与肌苷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少华 《安徽医药》 CAS 2002年第3期11-12,共2页
目的 研究在不同温度 (2 5℃、38℃ )条件下 ,氟罗沙星注射液与肌苷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供试液中氟罗沙星和肌苷的含量 ,并观察外观、pH值的变化。 结果 配合液在两种温度下外观、pH值、紫外吸收图谱无明... 目的 研究在不同温度 (2 5℃、38℃ )条件下 ,氟罗沙星注射液与肌苷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供试液中氟罗沙星和肌苷的含量 ,并观察外观、pH值的变化。 结果 配合液在两种温度下外观、pH值、紫外吸收图谱无明显变化。两药含量也无明显改变。结论 可以配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罗沙星注射液 肌苷注射液 配伍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罗沙星注射液与常用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正军 叶方 郑江萍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691-692,共2页
关键词 氟罗沙星注射液 不溶性微粒 输液配伍 微粒变化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 临床安全用药 变化情况 稳定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罗沙星注射液中可见异物与pH值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盘捷 李荣 周玉生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期55-56,共2页
目的探究佛罗沙星注射液中可见异物与pH值的关系。方法在氟罗沙星注射液中滴入药用乳酸以调节pH值,观察佛罗沙星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以及低温(2~8)℃时的稳定性。结果 pH值4.0~4.4的氟罗沙星注射液,室温条件下可见异物符合规定,低温(2~8... 目的探究佛罗沙星注射液中可见异物与pH值的关系。方法在氟罗沙星注射液中滴入药用乳酸以调节pH值,观察佛罗沙星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以及低温(2~8)℃时的稳定性。结果 pH值4.0~4.4的氟罗沙星注射液,室温条件下可见异物符合规定,低温(2~8)℃放置24h后仍具有稳定性,于121℃灭菌15min后,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佛罗沙星注射液质量检测标准。结论氟罗沙星注射液的pH值与贮存条件对可见异物影响明显,pH值4.0~4.4的氟罗沙星注射液稳定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罗沙星注射液 PH值 可见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罗沙星注射液致19例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举 谷祥富 赵立仙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1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氟罗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用氟罗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19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症状,且老年患者更易发生。结论临床应... 目的探讨氟罗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用氟罗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19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症状,且老年患者更易发生。结论临床应重视氟罗沙星注射液的抗菌效应及不良反应的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罗沙星注射液 药物不良反应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罗沙星注射液与注射用夫西地酸钠存在配伍禁忌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立光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53-153,共1页
关键词 氟罗沙星注射液 注射用夫西地酸钠 配伍禁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罗沙星注射液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国凤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97-97,99,共2页
关键词 氟罗沙星注射液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氟罗沙星注射液的含量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成章 《中国药业》 CAS 2006年第16期27-27,共1页
目的建立氟罗沙星注射液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gpersilC18(250mm×5mm,5μm),流动相为三乙胺磷酸溶液(取三乙胺5mL、磷酸7mL,加水至1000mL)-乙腈(86∶14),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86nm。结果氟... 目的建立氟罗沙星注射液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gpersilC18(250mm×5mm,5μm),流动相为三乙胺磷酸溶液(取三乙胺5mL、磷酸7mL,加水至1000mL)-乙腈(86∶14),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86nm。结果氟罗沙星浓度线性范围为30.39~101.3μg/mL,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9.98%,RSD为0.3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完全适合氟罗沙星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罗沙星注射液 含量测定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罗沙星注射液在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探讨 被引量:6
15
作者 毛国富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48-149,共2页
本文对氟罗沙星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做出讨论,并得出氟罗沙星在5%及10%葡萄糖注射液中稳定性好可与二者配伍。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 本文对氟罗沙星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做出讨论,并得出氟罗沙星在5%及10%葡萄糖注射液中稳定性好可与二者配伍。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时,产生白色沉淀,含量明显下降,因此临床使用时,不能与有含氯化钠的注射液配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罗沙星注射液 输液 配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罗沙星注射液治疗临床感染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胜波 安仕军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第23期178-178,共1页
氟罗沙星注射是第三代氟喹酮类抗菌新药。本品抗菌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DNA旋转酶活性,而达到细胞的内杀菌作用,其杀菌作用不受细菌生长期的影响。本品抗菌谱广,除对革兰阴性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外,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 氟罗沙星注射是第三代氟喹酮类抗菌新药。本品抗菌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DNA旋转酶活性,而达到细胞的内杀菌作用,其杀菌作用不受细菌生长期的影响。本品抗菌谱广,除对革兰阴性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外,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菌、痢疾杆菌、沙门菌、流感杆菌、淋球菌、衣原体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罗沙星注射液 临床感染 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酒后静脉滴注氟罗沙星注射液致过敏性哮喘一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荣芝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09年第10期923-923,共1页
关键词 静脉滴注 氟罗沙星注射液 饮酒后 过敏性哮喘 罗沙葡萄糖注射液 呼吸急促 药物过敏史 胃部不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罗沙星注射液与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郝睿 《中国药事》 CAS 2006年第2期101-102,共2页
关键词 氟罗沙星注射液 药物配伍 稳定性 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 药物联合应用 临床应用 抗菌谱广 抗菌活性 查阅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罗沙星注射液与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被引量:1
19
作者 侯春影 黄小翠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3期76-76,共1页
氟罗沙星注射液为无色澄明液体,主要成分为氟罗沙星,属喹诺酮类抗菌药,适用于头孢类及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的患者;注射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为浅黄色澄明液体,主要用于改善骨科术后患者的末梢血液循环,避免静脉血栓的发生。
关键词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氟罗沙星注射液 配伍禁忌 喹诺酮类抗菌药 液存 末梢血液循环 术后患者 药物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滴注氟罗沙星注射液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琦 马碧波 《齐鲁护理杂志》 2005年第5期458-459,共2页
关键词 静脉滴注 氟罗沙星注射液 护理 消化系统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