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栀子油中微量活性成分在不同氧化环境下的变化探究
1
作者 沈伟康 兰周哲 +3 位作者 王豪波 许光治 王艳 张有做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78,共4页
系统探究栀子油中微量活性成分在4种加速氧化(6 h)和2种自动氧化(8周)环境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京尼平苷、藏红花酸和角鲨烯等8种功能活性成分的含量在6种不同氧化条件下均呈现下降趋势;同一成分在不同氧化环境下的下降速率不同,自... 系统探究栀子油中微量活性成分在4种加速氧化(6 h)和2种自动氧化(8周)环境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京尼平苷、藏红花酸和角鲨烯等8种功能活性成分的含量在6种不同氧化条件下均呈现下降趋势;同一成分在不同氧化环境下的下降速率不同,自由基和金属离子对氧化影响最大,其次是热和紫外光。油脂氧化会造成活性成分的损失,因此应选择在低温、避光的环境下进行贮藏,同时避免接触金属容器和可能产生自由基的外源因素,从而降低微量活性成分的下降速度,提高栀子油的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油 微量活性成分 氧化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环境对油松花粉保存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曹现勇 田芳 +3 位作者 许清海 李月丛 陈利 白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71-575,共5页
花粉保存能力差异是影响花粉谱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KMnO4溶液和HNO3溶液作为氧化剂,模拟自然环境氧化条件对油松花粉保存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同一KMnO4溶液浓度条件下,随时间延长油松花粉完好率呈下降趋势;浸泡相同时间,随KMnO4... 花粉保存能力差异是影响花粉谱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KMnO4溶液和HNO3溶液作为氧化剂,模拟自然环境氧化条件对油松花粉保存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同一KMnO4溶液浓度条件下,随时间延长油松花粉完好率呈下降趋势;浸泡相同时间,随KMnO4溶液浓度增大油松花粉完好率亦明显下降.经68%HNO3溶液浸泡18 h后,残留的完好花粉外壁变薄,纹饰变模糊,24 h后花粉几乎完全被溶解.一般认为油松花粉保存能力较强,而经2%KMnO4溶液和68%HNO3溶液处理后,发现在短时间内就足以使油松花粉大量破碎或溶解,表明氧化环境对油松花粉保存影响强烈.氧化环境对油松花粉腐蚀作用强于碱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环境 油松花粉 花粉保存 花粉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环境中碳粒的弱反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石英 沈胜强 解茂昭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86-90,共5页
本文探讨了氧化环境中相对静止的碳粒在偏离冻结流情况下的解。最终目的是得到当Damkohler数Dg在[0,∞)范围内时的燃烧率值。当Dg→0时,空间气相反应速率为0,气相处于冻结状态;当Dg略有增加但为有限值时,空间... 本文探讨了氧化环境中相对静止的碳粒在偏离冻结流情况下的解。最终目的是得到当Damkohler数Dg在[0,∞)范围内时的燃烧率值。当Dg→0时,空间气相反应速率为0,气相处于冻结状态;当Dg略有增加但为有限值时,空间发生弱气相反应,且此反应被限制在靠近粒子表面一薄层区域内。随着Dg增大,气相反应逐渐变强。当Dg达到最大临界值D0g时,空间气相着火,此时不再属于弱气相反应。文中采用大活化能渐近法导出了弱气相反应条件下燃烧率与冻结流情况下燃烧率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温度与空间气相组分在弱反应条件下相对于冻结流情况下的偏离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粒 燃烧 弱反应 小扰动 氧化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氧化环境对微米铝镁合金粉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洋 任慧 +1 位作者 孙亚伦 焦清介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08-1313,共6页
为研究热氧化环境对微米铝镁合金粉活性的影响,研究了雾化微米铝镁合金粉71℃热氧化作用下粒度及铝镁比对活性影响的变化规律,同时通过建模对样品的氧化壳厚度变化进行计算.使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及能谱仪、X光透射扫描等手段,对雾... 为研究热氧化环境对微米铝镁合金粉活性的影响,研究了雾化微米铝镁合金粉71℃热氧化作用下粒度及铝镁比对活性影响的变化规律,同时通过建模对样品的氧化壳厚度变化进行计算.使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及能谱仪、X光透射扫描等手段,对雾化微米铝镁合金粉进行粒度、形貌、成分测试,利用气体容量法对热氧化后合金粉的活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71℃热氧化环境中,雾化微米铝镁合金粉的活性随粒度增加而降低,随铝镁合金比的升高而降低,但在氧化24h后,其活性基本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微米铝镁合金粉 氧化环境 氧化层厚度 铝镁合金比 活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环境中炭粒燃烧偏离平衡流解 被引量:1
5
作者 石英 沈胜强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91-694,共4页
探讨氧化环境下相对静止的炭粒在偏离平衡流情况下的解.当Dg降为有限值时,燃烧偏离平衡流,火焰锋面变厚,火焰位置有所偏离;此时燃烧速率取决于表面两个多相反应和空间气相反应.随着Dg降低,燃烧率下降;当Dg低于一临界值D... 探讨氧化环境下相对静止的炭粒在偏离平衡流情况下的解.当Dg降为有限值时,燃烧偏离平衡流,火焰锋面变厚,火焰位置有所偏离;此时燃烧速率取决于表面两个多相反应和空间气相反应.随着Dg降低,燃烧率下降;当Dg低于一临界值D0g时,空间气相反应不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流 偏离 扰动值 炭粒 燃烧 氧化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颗粒燃料滴在高温氧化环境中着火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葛阳 傅维标 吕田峰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26-134,共9页
本文在前人对单个油滴着火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着火过程中油滴周围气相温度场、浓度场的特点,提出了油滴着火的分区反应模型,得到了直观的着火条件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预报的临界着火温度与环境氧浓度的关系,与实验结果... 本文在前人对单个油滴着火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着火过程中油滴周围气相温度场、浓度场的特点,提出了油滴着火的分区反应模型,得到了直观的着火条件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预报的临界着火温度与环境氧浓度的关系,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另外,用这个着火条件结合油滴加热过程的分析计算,得到了着火延迟时间与各因素的关系,与实验结果对比,证明了这种分区近似法是一种预报、分析油滴着火过程的较简单、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粒燃料滴 着火 高温氧化环境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环境中预暴露对IC-6合金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袁福河 周龙江 +1 位作者 李铁藩 陈江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1-84,共4页
为了解IC-6合金在高温氧化环境中的力学损伤行为.研究了900、1000、1100℃空气中预暴露100h后合金的组织变化和拉伸性能.合金在预暴露后强度变化不大。且在不高于1000℃下预暴露后合金拉伸塑性没有受到氧化损伤.与K17G镍基合金相比... 为了解IC-6合金在高温氧化环境中的力学损伤行为.研究了900、1000、1100℃空气中预暴露100h后合金的组织变化和拉伸性能.合金在预暴露后强度变化不大。且在不高于1000℃下预暴露后合金拉伸塑性没有受到氧化损伤.与K17G镍基合金相比,IC-6合金所具有的这些明显优势被归因于定向凝固方法消除了横向晶界、抑制了空气中的氧沿晶扩散所造成的高温氧化环境的力学损伤.在1100℃预暴露后.由于在合金表面生成挥发性MoO3,合金基体沿枝晶间严重氧化,合金强度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环境操作 定向凝固 抗伸性能 合金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ozur工业污染场地活化强氧化环境修复技术 被引量:1
8
《中国环保产业》 2016年第4期71-72,共2页
由北京宜为凯姆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Klozur工业污染场地活化强氧化环境修复技术,适用于以原位和异位方式治理的有机化合物污染的退役工业场地(棕地)、农田、非正规填埋场、河流湖泊底泥以及地下水,可处理污染物包括氯代乙烯类、氯... 由北京宜为凯姆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Klozur工业污染场地活化强氧化环境修复技术,适用于以原位和异位方式治理的有机化合物污染的退役工业场地(棕地)、农田、非正规填埋场、河流湖泊底泥以及地下水,可处理污染物包括氯代乙烯类、氯代乙烷、氯代甲烷、苯系物(BTEX)、甲基叔丁基醚(MTBE)、多环芳烃(PAHs)、石油烃类、多氯联苯和农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工业场地 修复技术 氧化环境 活化 氯代甲烷 甲基叔丁基醚 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温氧化环境下纤维复合材料拉伸强度试验方法》国家标准编制组成立
9
《中国建材科技》 2015年第6期121-121,共1页
2015年12月4日,CTC中央研究院承担的《超高温氧化环境下纤维复合材料拉伸强度试验方法》国家标准编制组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启动工作会议。中国硅酸盐学会测试技术分会、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和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中国建材总院研发实验... 2015年12月4日,CTC中央研究院承担的《超高温氧化环境下纤维复合材料拉伸强度试验方法》国家标准编制组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启动工作会议。中国硅酸盐学会测试技术分会、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和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中国建材总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给予了大力支持。CTC首席科学家、中国硅酸盐学会测试技术分会包亦望教授、中国建材联合会标准质量部处长周丽玮教授、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胡中永教授等多家高校、研究所和企业单位的科研工作者参加了本次启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拉伸强度 纤维复合 氧化环境 试验方法 中国硅酸盐学会 中国建材 编制组 材料分析 测试服务 测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同位素及其在古海洋环境演化过程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杨曦 王义东 王中良 《地球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2,共10页
铁是具有多价态特性的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其形态和同位素经常被作为环境标识,尤其是对现代和古海洋有重要的环境指示意义。本文通过总结铁在现代和古海洋环境中的同位素组成及分馏机制、评述早期含铁矿物的成因,来支持太古代早期就出现... 铁是具有多价态特性的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其形态和同位素经常被作为环境标识,尤其是对现代和古海洋有重要的环境指示意义。本文通过总结铁在现代和古海洋环境中的同位素组成及分馏机制、评述早期含铁矿物的成因,来支持太古代早期就出现了厌氧氧化作用的观点。厌氧氧化作用将海洋中部分溶解铁氧化,这导致了溶解态铁富集轻铁同位素并间接造成了铁建造的形成。研究古海洋含铁矿物的成因极其困难,这是由于现代环境极难还原古海洋环境的化学物理条件。同位素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低含量铁的同位素测定,铁同位素及其分馏可以示踪古海洋中铁元素的行为特征并指示当时的海洋环境。因此,现代研究需要结合实验室模拟和现代类太古代环境来解决古海洋中铁同位素分馏机制,并结合其他元素的多同位素技术手段探讨古海洋中化学成分和含铁矿物的成因,这对矿产资源的探寻和生命起源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同位素 铁同位素分馏 铁形态 氧化还原环境标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苏鲁榴辉岩和石榴辉石岩中矿物Ce异常:对氧化环境下形成沉积物深俯冲作用的示踪 被引量:10
11
作者 罗彦 高山 +4 位作者 袁洪林 柳小明 D.Gnther 金振民 孙敏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23,共10页
准分子激光ICP-MS矿物原位微区分析发现,来自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典型地区(双河、毛屋、碧溪岭及仰口)的榴辉岩和石榴辉石岩中石榴石Ce异常从正到负高度变化.绿辉石或单斜辉石也表现出类似的Ce异常特征,但变化幅度小于石榴石.这种Ce... 准分子激光ICP-MS矿物原位微区分析发现,来自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典型地区(双河、毛屋、碧溪岭及仰口)的榴辉岩和石榴辉石岩中石榴石Ce异常从正到负高度变化.绿辉石或单斜辉石也表现出类似的Ce异常特征,但变化幅度小于石榴石.这种Ce异常高度变化的现象仅见于氧化条件下形成的强烈风化剖面中.因此,这一结果表明大别-苏鲁榴辉岩和石榴辉石岩中存在氧化条件下形成的风化沉积物,这些陆壳物质的深俯冲对地幔的改造和物质再循环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苏鲁榴辉岩 石榴辉石岩 Ce异常 沉积物深俯冲 LA-ICP-MS分析 氧化环境
原文传递
氧化环境和比例对改性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宗学 吕亮 +3 位作者 曾广勇 孙佳 第海辉 何毅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12-1016,共5页
以鳞片石墨(GR)为原料,采用改性Hummers液相氧化法制备氧化石墨,通过超声剥离获得片状的氧化石墨烯(GO),探讨了H2SO4环境与H2SO4+H3PO4混酸环境和KMn O4与GR的比例对GO制备的影响。采用FT IR,UV,TG,XRD,SEM,Raman和XPS等分析手段对制备... 以鳞片石墨(GR)为原料,采用改性Hummers液相氧化法制备氧化石墨,通过超声剥离获得片状的氧化石墨烯(GO),探讨了H2SO4环境与H2SO4+H3PO4混酸环境和KMn O4与GR的比例对GO制备的影响。采用FT IR,UV,TG,XRD,SEM,Raman和XPS等分析手段对制备的GO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O外貌呈褶皱片状,在片层上主要有C=O、C—OH、—COOH和C—O—C等官能团,以共价键形式存在石墨层间;通过Raman,TG和XPS数据分析表明在H2SO4+H3PO4混酸环境下制备的GO含氧官能团较多,并且KMn O4与鳞片石墨的最佳比例是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mers法 氧化石墨烯 氧化环境 氧化比例
原文传递
应用“十字剖面”法分析综放面采空区煤炭氧化环境
13
作者 杨俊民 闫大为 +1 位作者 朱大志 楚鸿雁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48,共3页
通过采用"十字剖面"研究法,对综放面采空区存在易自燃煤炭的环境和氧化蓄热的环境进行分析,为工作面回采时制定合理有效的防火安全技术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综放面采空区 煤炭氧化环境 十字剖面研究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南缘鲁丹阶-埃隆阶古地理环境变化过程
14
作者 朱航熠 《当代化工研究》 2025年第1期23-26,共4页
通过对川南地区长宁区块上奥陶—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地层的总有机碳含量(Total Organic Carbon,TOC)、主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分析,对长宁地区A1井页岩层序进行新的划分,其中龙一1为海侵体系域(Transgressive System Trace,TST)和早期高位体系... 通过对川南地区长宁区块上奥陶—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地层的总有机碳含量(Total Organic Carbon,TOC)、主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分析,对长宁地区A1井页岩层序进行新的划分,其中龙一1为海侵体系域(Transgressive System Trace,TST)和早期高位体系域(EHST-1和EHST-2),龙一2为晚期高位体系域(Late Highstand Systems Tract,LHST),并揭示了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用U/Th、V/Cr、Ni/Co、MoEF-UEF表示)、古生产力(用Babio、Ti、Al、Siex表示)、陆源碎屑输入(用总有机碳含量TOC、Ti、Zr和Al等表示)、古气候(以蚀变化学指数CIA,成分变化指数ICV)、原岩类型(用Th/Sc-Zr/Sc、SiO2/Al2O3-K2O/Na2O、La/Th-Hf、Co/Th-La/Sc等表示)、有机质富集控制因素(用UEF、TOC、Mo/Al、Siex表示)和水体滞留环境(用Co×Mn、Al、TOC表示)等参数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鲁丹阶TST时期海平面升高,上扬子地区水体普遍缺氧,持续的上升洋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进入海水,导致古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强烈构造沉降和化学风化的减弱及海平面升高共同导致汇水区的陆源碎屑供给较低。因此,古生产力、氧化还原条件为鲁丹阶TST时期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碎屑供给为次要控制因素。由于气候及古地理环境存在显著差异,EHST-1、EHST-2及LHST时期,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是氧化还原条件及碎屑供给,古生产力为次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环境 黑色页岩 氧化-还原环境 古生产力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环境中FeS修复重金属的稳定性变化与机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俊伟 杜俊逸 +1 位作者 桂梦瑶 吴代赦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63-573,共11页
硫化亚铁(FeS)是良好的重金属修复剂,但它对氧化环境敏感.当环境氧气浓度升高时,FeS对重金属的固定效果可能发生改变.本研究考察了氧化环境中FeS与重铬酸根、铅和镉离子的反应规律和结合机制变化.结果表明,环境氧气浓度升高可促进Fe^2+... 硫化亚铁(FeS)是良好的重金属修复剂,但它对氧化环境敏感.当环境氧气浓度升高时,FeS对重金属的固定效果可能发生改变.本研究考察了氧化环境中FeS与重铬酸根、铅和镉离子的反应规律和结合机制变化.结果表明,环境氧气浓度升高可促进Fe^2+的释放,且增加FeS表面S(-II)氧化态的比例(与Pb^2+反应:从24%增加到44%,与Cd^2+反应:从60%增加到78%).延长反应时间至30 d,虽然PbS和CdS结晶度提高,但两者表面出现Pb-O和Cd-O氧化形态,预示着重金属再释放的风险.有氧干燥条件下FeS表面矿物相转变为纤铁矿,对Cr(VI)的还原能力大幅下降.与未干燥FeS(FeS-Cr-3h)相比,当有氧干燥的FeS与Cr(VI)反应时,总铬的去除量下降约96%(由约100 mg·g^-1降至(3.74±1.12)mg·g^-1),Cr(VI)去除量下降约57%(由约100 mg·g^-1降至(43.28±0.46)mg·g^-1).FeS及重金属硫化物的氧化显然不利于重金属的长期稳定.如何延缓或抑制FeS与重金属硫化物的氧化因此成为未来研究需回答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亚铁 氧化环境 重金属修复 稳定性 机制变化
原文传递
渤海沉积物中的"活性铁"与其氧化还原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学刚 吕晓霞 +4 位作者 孙云明 李宁 袁华茂 詹天荣 宋金明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4,共5页
应用2001年12月航次所取得的渤海三个典型区域沉积物柱状样品,用5%HCl浸取溶解自然粒度下的沉积物,测定了其中的Fe3+、Fe2+、Fe3+/Fe2+值,探讨了其分布特征及其与沉积物氧化还原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Fe3+在整个研究海域均是从表层向下... 应用2001年12月航次所取得的渤海三个典型区域沉积物柱状样品,用5%HCl浸取溶解自然粒度下的沉积物,测定了其中的Fe3+、Fe2+、Fe3+/Fe2+值,探讨了其分布特征及其与沉积物氧化还原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Fe3+在整个研究海域均是从表层向下逐渐递减的,Fe2+在辽东湾是从表层向下逐渐减小的,而在其他海域是逐渐增加的。沉积物的上层(约50cm厚)Fe2+含量变化复杂。一些柱状样Fe2+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可能除与沉积物来源有关外,还与"活性铁"的总量有关,"活性铁"含量在垂直方向上随深度而降低。从"活性铁"与Fe3+/Fe2+判断,所研究的渤海区沉积环境以弱氧化环境为主,局部地区为还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铁 Fe^3+/Fe^2+值 氧化还原环境 渤海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长岭富铁矿氧化还原环境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9
17
作者 夏建明 王恩德 +1 位作者 赵纯福 门业凯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43-1646,共4页
通过分析弓长岭二矿区铁矿中变质矿物与铁矿物的组合规律,特别是石墨、堇青石和铁铝榴石这三个矿物,分析得出该矿区中的石墨是原始泥质沉积物经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通过物理化学计算得出铁氧化物在纯水条件下的赋存形式是赤铁矿,在石墨... 通过分析弓长岭二矿区铁矿中变质矿物与铁矿物的组合规律,特别是石墨、堇青石和铁铝榴石这三个矿物,分析得出该矿区中的石墨是原始泥质沉积物经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通过物理化学计算得出铁氧化物在纯水条件下的赋存形式是赤铁矿,在石墨存在的条件下,铁氧化物的赋存形式是磁铁矿.由该地区部分赤铁矿与磁铁矿紧邻的关系得出由纯水离解产生的O2具有很低的活跃性,并由此观点解释了该矿区以及鞍本地区出现的"两头大,中间小"的有趣现象以及该矿区地下500 m假象赤铁矿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组合 物理化学 氧化还原环境 纯水 石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性微量元素的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13
18
作者 许淑梅 翟世奎 +2 位作者 张爱滨 张晓东 张怀静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9-766,共8页
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和底层悬浮体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分布规律和富集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在研究区具有明显的"离岸富集"特征,去除粒度效应、陆源碎屑来源组分和有机质的吸附作用等因... 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和底层悬浮体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分布规律和富集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在研究区具有明显的"离岸富集"特征,去除粒度效应、陆源碎屑来源组分和有机质的吸附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之后,氧化还原敏感元素仍显示出在缺氧区的富集。通过同一站位底层悬浮体和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含量的分析比较,发现底层水缺氧是导致氧化还原敏感元素Mo、Cd、V等在沉积物中富集的主要原因。Mo、Cd、V等元素的不同富集程度可用来反映缺氧区的缺氧程度。因此,Mo,Cd,V等RSE在长江口外缺氧区及其邻近海域具有氧化还原环境指示意义,可以指示长江口外缺氧区的存在与大体范围,并可在一定程度上用来衡量缺氧区的缺氧程度。U理论上虽然也对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敏感,但由于受陆源碎屑来源组分的影响较大,在长江口外缺氧区的富集并不明显,因此U在研究区不具有氧化还原环境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 氧化还原环境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 缺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8ka以来日本海古生产力和古氧化还原环境变化的地球化学记录 被引量:8
19
作者 邹建军 石学法 +1 位作者 刘焱光 刘季花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8-109,共12页
通过对日本海Ulleung盆地KCES-1孔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过去48 ka以来日本海古生产力和古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多种替代指标质量累积速率(总有机碳、CaCO3,磷、过剩钡、镉含量)显示日本海古生产力自48 ka以来发生了... 通过对日本海Ulleung盆地KCES-1孔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过去48 ka以来日本海古生产力和古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多种替代指标质量累积速率(总有机碳、CaCO3,磷、过剩钡、镉含量)显示日本海古生产力自48 ka以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48~18 ka低海平面和有限的水体交换导致表层水古生产力相对较低。在18~11 ka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富营养盐水团(亲潮和东海沿岸流水团)的流入导致古生产力逐渐增大,在12.6~11.5 ka古生产力达到最大值。在全新世对马暖流成为影响古生产力变化的重要因素,并且自5 ka以来古生产力保持相对稳定。古氧化还原替代指标(总有机碳、钼、铀、锰、碳与硫含量之比、自生铀、自生钼含量)显示在12~9 ka日本海底层水可能为无氧环境。古生产力高和底层水体有限的交换是诱发底层水缺氧的主要因素,而这又与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 古生产力 氧化还原环境 日本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南部沉积物中的活性铁及氧化还原环境 被引量:13
20
作者 宋金明 李鹏程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2-36,共5页
研究了渤海南部沉积物中的活性铁、沉积物粒度、氧化还原环境及其关系。结果表明 ,沉积物中的活性铁与沉积物颗粒度大小关系不大 ,河流输入物对沉积物活性铁浓度有重要影响 ,沉积物中活性铁与其氧化还原环境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渤海 沉积物 活性铁 氧化还原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