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西北印度洋底层水组成:来自表层沉积物Nd同位素和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证据 |
黄子钊
乔淑卿
金丽娜
李小艳
陈亮
刘强
殷征欣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iRSC-PseAAC:基于有效降维算法LDA预测蛋白质中的氧化还原敏感半胱氨酸位点 |
魏欣
刘春生
吕哲
林刚
胡思亲
贾建华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长江口外缺氧区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的“粒控效应” |
张晓东
翟世奎
许淑梅
张爱滨
卢海建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6
|
|
4
|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性微量元素的环境指示意义 |
许淑梅
翟世奎
张爱滨
张晓东
张怀静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3
|
|
5
|
秦岭大巴山地区紫阳毒重石矿床成因:矿石组构、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和碳-氧同位素证据 |
罗莉
皮道会
杨競红
吴赫嫔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6
|
氧化还原敏感型胶束的构建和药物控释性能 |
余丽丽
刘乾
姚琳
李立
刘少静
杨宽
田洪玉
|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7
|
海洋环境中氧化还原敏感性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环境指示意义 |
许淑梅
张晓东
翟世奎
卢海建
|
《海洋地质动态》
|
2007 |
15
|
|
8
|
海洋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对水体环境缺氧状况的指示作用 |
解兴伟
袁华茂
宋金明
李宁
李学刚
段丽琴
王越奇
任成喆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8
|
|
9
|
东海季节性低氧海区柱状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对沉积环境变化的响应 |
解兴伟
袁华茂
宋金明
段丽琴
梁宪萌
王启栋
任成喆
王越奇
|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9
|
|
10
|
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在沉积环境判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吕荐阔
翟世奎
于增慧
刘晓锋
王轲
|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9
|
|
11
|
南海典型断面表层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
程俊
黄怡
王淑红
苗莉
颜文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12
|
珠江口季节性低氧区柱状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分布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
罗仿
叶丰
黄超
韦刚健
曾提
王志兵
王利伟
|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13
|
南极罗斯海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海洋意义 |
王家凯
李铁刚
熊志方
常凤鸣
秦秉斌
王琳淼
贾奇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4
|
双重氧化还原敏感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表征 |
张学全
李赛
张漫
万诗雨
|
《当代化工》
CAS
|
2019 |
1
|
|
15
|
莱阳凹陷莱阳群黑色页岩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特征与有机质富集的控制因素 |
王续学
张祥玉
李守军
张家豪
张振宇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4
|
|
16
|
冲绳海槽中南部柱状沉积物氧化还原敏感元素赋存机理与环境指示意义 |
许晓燕
窦衍光
张勇
陈晓辉
孙治雷
白凤龙
翟滨
王利波
邹亮
|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7
|
氧化还原敏感型元件调控大肠杆菌氧化胁迫耐受性 |
李婷婷
王亮
刘晨光
|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8
|
长江口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早期成岩过程 |
邹建军
石学法
李乃胜
刘季花
朱爱美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0
|
|
19
|
pH/氧化还原双敏感聚合物的合成与siRNA复合胶束的制剂学性质 |
王琪
朱嘉
贾莉
陈大为
乔明曦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20
|
氧化还原敏感PEO-PPO-SS-DTX聚合物胶束的构建及体外抗肿瘤评价 |
刘新
张佩
何文秀
栾玉霞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
2018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