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1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还原石墨烯支撑的硫化锰负极材料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星和 杨晓娜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6-558,596,共4页
利用氧化还原石墨烯(rGO)优异的物化性质,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氧化还原石墨烯支撑的硫化锰(MnS/rGO)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采用XRD和SEM对材料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电化学性能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在1.0 A/g... 利用氧化还原石墨烯(rGO)优异的物化性质,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氧化还原石墨烯支撑的硫化锰(MnS/rGO)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采用XRD和SEM对材料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电化学性能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在1.0 A/g电流密度下,循环200次后MnS/rGO电极放电比容量为614.1 mAh/g。在10.0 A/g高倍率电流密度下,MnS/rGO电极平均放电比容量为142 mAh/g。由于rGO优异的导电性和机械韧性,复合了rGO的MnS材料增强了表面Mn^(2+)到Mn^(3+)的氧化反应动力学,加速了锂化/去锂化反应和电荷转移能力,缓解了循环过程中材料体积变化,提高了材料结构稳定性,显示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石墨烯 硫化锰 锂离子电池 负极 赝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氧化还原石墨烯的稳定水溶液分散体的合成方法(英文) 被引量:4
2
作者 韩晓东 赵志伟 +1 位作者 李雪华 施晨燕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396-401,共6页
提供了一种在聚苯乙烯磺酸钠(PSS)的帮助下,合成氧化还原石墨烯稳定水溶液分散体的简单方法。这种方法制备的分散体非常稳定,长达几个星期都没有聚集或者沉淀。通过各种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 提供了一种在聚苯乙烯磺酸钠(PSS)的帮助下,合成氧化还原石墨烯稳定水溶液分散体的简单方法。这种方法制备的分散体非常稳定,长达几个星期都没有聚集或者沉淀。通过各种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的结果表明PSS紧密地包裹住了石墨烯,形成功能化石墨烯;石墨烯的亲水性大大提高。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明O—S—O官能团的存在,说明石墨烯中存在PS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提供了C/S的原子浓度比等,进一步说明了PSS的存在。结果表明,覆盖有PSS的氧化还原石墨烯能够应用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石墨烯 聚苯乙磺酸钠 稳定水溶液分散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石墨烯对NH_3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媛 李昕 +4 位作者 余水江 刘卫华 党幼云 潘杨 赵隆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720-724,共5页
以TA功能化的rGO为传感器的敏感材料与以平面叉指电阻器件传感器的变换器相结合,构造电阻型氨气传感器,并且室温下测试该传感器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室温下对氨气表现了较高的灵敏度、良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及较快的响应和恢... 以TA功能化的rGO为传感器的敏感材料与以平面叉指电阻器件传感器的变换器相结合,构造电阻型氨气传感器,并且室温下测试该传感器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室温下对氨气表现了较高的灵敏度、良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及较快的响应和恢复速度,对6 550×10-6氨气的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为20s和10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石墨烯 单宁酸 NH3 气敏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酸钙/氧化还原石墨烯/PVC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永禄 王雅玲 +1 位作者 黄胜兵 丁风丽 《聚氯乙烯》 CAS 2016年第7期16-19,共4页
将氧化还原石墨烯和纳米碳酸钙两种纳米级填料同时引入PVC聚合反应体系,通过预乳化方式改善填料在体系中的分散效果,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得了三元复合材料。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普通PVC树脂和氧化还原石墨烯/PVC复合材料相比,该三元复合... 将氧化还原石墨烯和纳米碳酸钙两种纳米级填料同时引入PVC聚合反应体系,通过预乳化方式改善填料在体系中的分散效果,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得了三元复合材料。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普通PVC树脂和氧化还原石墨烯/PVC复合材料相比,该三元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和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 氧化还原石墨烯 纳米碳酸钙 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检测铜离子
5
作者 程德顺 王乐乐 +2 位作者 张子强 张娜 张克营 《山东化工》 CAS 2021年第8期109-111,共3页
制备了氧化还原石墨烯修饰的玻碳电极并用于铜离子(Cu^(2+))的检测,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Cu^(2+)有明显的电化学催化作用。采用循环伏安法对Cu^(2+)进行检测,在pH值=4.0的0.1 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Cu^(2+)在1.0×10^(-5)~4.0... 制备了氧化还原石墨烯修饰的玻碳电极并用于铜离子(Cu^(2+))的检测,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Cu^(2+)有明显的电化学催化作用。采用循环伏安法对Cu^(2+)进行检测,在pH值=4.0的0.1 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Cu^(2+)在1.0×10^(-5)~4.0×10^(-3)mol/L浓度范围内与其还原峰电流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Ip(10^(-5)A)=5.470+0.0581C(10^(-5)mol/L),检测限为3.3×10^(-6)mol/L(S/N=3)。该法在Cu^(2+)检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石墨烯 铜离子检测 循环伏安法 玻碳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钯/壳聚糖/氧化还原石墨烯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对利发霉素的检测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志兵 吴晴晴 张锐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79-1683,共5页
制备了钯(Pd)/壳聚糖-还原氧化石墨烯(CS-RGO)修饰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利发霉素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利用示差脉冲伏安法对其进行测定。在0.1 mol·L^-1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pH=7.0)中,利发霉素的氧化峰电流大小... 制备了钯(Pd)/壳聚糖-还原氧化石墨烯(CS-RGO)修饰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利发霉素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利用示差脉冲伏安法对其进行测定。在0.1 mol·L^-1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pH=7.0)中,利发霉素的氧化峰电流大小与其浓度在1.0×10^-7~1.0×10^-3 mol·L^-1浓度范围内成良好的一次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4×10^-9 mol·L^-1(S/N=3)。此外,该修饰电极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发霉素 PD 还原氧化石墨 修饰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坏血酸和单宁酸进行氧化石墨烯的还原和特性研究
7
作者 黄天文 王婧 +4 位作者 谭磊 郝燕 杨卉 杨慧敏 马力通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4,共5页
分别采用绿色还原剂抗坏血酸(AA)和单宁酸(TA)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还原,制得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TA修饰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A)。通过对RGO和RGOA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体系中AA和TA均可有效地还原GO。制得的RGO和RGOA... 分别采用绿色还原剂抗坏血酸(AA)和单宁酸(TA)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还原,制得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TA修饰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A)。通过对RGO和RGOA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体系中AA和TA均可有效地还原GO。制得的RGO和RGOA形貌、亲水性和导电性存在显著区别:RGO为具有较大比表面积且碎裂、无序固体结构,电导率显著提高,与RGOA相比还原程度更高,但亲水性较差;RGOA则由于TA的多酚羟基的引入,呈现为膨胀卷曲絮状结构,电导率有所提升,亲水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 化学还原 抗坏血酸 单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 keV电子辐照对自支撑还原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影响
8
作者 甄小娟 黄一凡 +5 位作者 冯展祖 罗丹 龚成师 蒋锴 潘多龙 杨生胜 《核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2,共9页
本文研究了还原氧化石墨烯薄膜(Reduced graphene Oxide Film,rGOF)在500 keV不同注量下的电子辐照效应,分别测定辐照前后r GOF的电学性能、结构缺陷、表面化学组成、表面形貌、层片间距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经电子辐照后,材料表面的... 本文研究了还原氧化石墨烯薄膜(Reduced graphene Oxide Film,rGOF)在500 keV不同注量下的电子辐照效应,分别测定辐照前后r GOF的电学性能、结构缺陷、表面化学组成、表面形貌、层片间距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经电子辐照后,材料表面的电阻值增大,有辐射诱导缺陷形成,sp^(2)和sp^(3)碳以及含氧官能团含量均发生变化,热稳定性略有提高,石墨烯层片间距变大。FLUKA计算结果表明高能电子能够穿透石墨烯薄膜。分析表明rGOF辐照前后电性能的变化是由缺陷、结构紊乱、含氧官能团和C/O原子比变化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薄膜 电子辐射效应 电学性能 结构变化 表面化学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氧化石墨烯包覆钛酸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9
作者 刘航 秦龙威 +3 位作者 徐振凯 蔺多佳 张剑峰 夏鑫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186,共5页
为了得到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优异的钛酸锂(LTO)负极材料,将质量浓度不同的氧化石墨烯与LTO材料进行物理混合,再通过热处理方法制备出还原氧化石墨烯包覆钛酸锂(LTO@rGO)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拉曼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 为了得到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优异的钛酸锂(LTO)负极材料,将质量浓度不同的氧化石墨烯与LTO材料进行物理混合,再通过热处理方法制备出还原氧化石墨烯包覆钛酸锂(LTO@rGO)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拉曼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工作站对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质量浓度为2mg/mL时,在电流密度为1C条件下,LTO@rGO复合材料初始比容量为168mAh/g,经过50次循环后容量为165.2mAh/g,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锂 还原氧化石墨 表面改性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锰@丝素蛋白/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10
作者 徐颖淑 叶名宇 +1 位作者 邓佳佳 贾红兵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2期98-104,共7页
为提高石墨烯基柔性电极的综合性能,通过真空辅助抽滤和化学还原的方式,制备了丝素蛋白/还原氧化石墨烯(SF/rGO)复合薄膜,在硫酸钾/高锰酸钾(K_(2)SO_(4)/KMnO_(4))溶液中,以SF/rGO作为碳源,制备了二氧化锰@丝素蛋白/还原氧化石墨烯(MnO... 为提高石墨烯基柔性电极的综合性能,通过真空辅助抽滤和化学还原的方式,制备了丝素蛋白/还原氧化石墨烯(SF/rGO)复合薄膜,在硫酸钾/高锰酸钾(K_(2)SO_(4)/KMnO_(4))溶液中,以SF/rGO作为碳源,制备了二氧化锰@丝素蛋白/还原氧化石墨烯(MnO_(2)@SF/rGO)复合薄膜,考察了K_(2)SO_(4)/KMnO_(4)的浸渍时间对MnO_(2)@SF/rGO薄膜的力学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浸渍时间为60 min时,制得的MnO_(2)@SF/rGO薄膜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与电化学性能,薄膜电极的拉伸强度为(41.4±3.4)MPa,当电流密度为0.25 mA/cm^(2)时,其面积比电容达到548.7 mF/cm^(2);该薄膜组装成的超级电容器器件在0.25 mA/cm^(2)电流密度下,面积比电容为200 mF/cm^(2),在5 mA/cm^(2)的电流密度下循环6000次,仍可保持85%的优异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 氧化 丝素蛋白 浸渍法 柔性电极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钴双金属普鲁士蓝类似物/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吸波性能的研究
11
作者 高恒 张海燕 《材料研究与应用》 2025年第1期129-135,共7页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进入5G阶段,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然而,无线通信带来的电磁波污染对电子产品的干扰及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致力于研发质量轻、厚度薄、吸收电磁波频率范围宽和吸波能力强的电磁...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进入5G阶段,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然而,无线通信带来的电磁波污染对电子产品的干扰及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致力于研发质量轻、厚度薄、吸收电磁波频率范围宽和吸波能力强的电磁波吸收材料。普鲁士蓝类似物(PBA)作为金属有机框架(MOF)之一,有着成分可调、容易制备等特点,目前在微波吸收领域已经成为了研究热点。由于单一MOF无法构建导电网络,限制了其在吸波领域中应用,将MOF与低维材料复合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策略。基于此,采用共沉淀法初步合成锌钴双金属PBA,再以该类似物和氧化石墨烯(GO)作为前驱体,通过简单的水热反应、冷冻干燥及热处理工艺,成功合成了锌钴双金属普鲁士蓝类似物/还原氧化石墨烯(ZnO/CoO/Co@rGO)气凝胶复合材料。ZnO/CoO/Co@rGO气凝胶复合材料以三维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气凝胶为骨架,锌钴双金属PBA衍生的ZnO/CoO/Co复合物负载骨架之上,克服了单一MOF无法产生导电网络的问题,同时还降低了材料的密度,提升了阻抗匹配。ZnO/CoO/Co@rGO气凝胶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可以通过改变锌钴双金属PBA和GO的质量比进行调控。在锌钴双金属PBA与GO的质量比为3∶1,且ZnO/CoO/Co@rGO气凝胶复合材料与石蜡质量比仅为1∶9的情况下,该复合材料在频率2—18 GHz下展示了良好的微波吸收性能,最小反射损耗达到-54.5 dB,而最大有效吸收带宽为6.38 GHz。证明,ZnO/CoO/Co@rGO是一种具有潜力的微波吸收材料,进一步拓宽了MOF基吸波材料的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普鲁士蓝类似物 气凝胶 微波吸收 还原氧化石墨 氧化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还原氧化石墨烯@Fe_(3)O_(4)/硅橡胶复合材料强微波吸收材料
12
作者 李飞翔(编译) 《橡胶参考资料》 2025年第1期2-10,共9页
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产生了不好的微波辐射。微波污染会导致对一些敏感电子设备的干扰,产生故障。长时间暴露在微波辐射下甚至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因此,迫切需要高性能微波吸收材料来... 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产生了不好的微波辐射。微波污染会导致对一些敏感电子设备的干扰,产生故障。长时间暴露在微波辐射下甚至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因此,迫切需要高性能微波吸收材料来解决微波污染普遍存在的问题。具有柔性、质量轻、厚度薄、高吸收效率和宽吸收带宽的材料是实现可穿戴电子产品和航空航天领域各种应用的高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电子产品 微波吸收材料 电子设备 还原氧化石墨 微波辐射 吸收效率 可穿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可控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玉方 张慧丽 +4 位作者 梁丰国 杨新伟 陈长科 买买提江·依米提 马俊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2-57,共6页
化学氧化还原法是工业上较为成熟的一种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的方法。本研究首先采用改进Hummers法氧化剥离石墨,在喷雾干燥条件下获得了片状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然后分别采用维生素C(Vitamin C,... 化学氧化还原法是工业上较为成熟的一种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的方法。本研究首先采用改进Hummers法氧化剥离石墨,在喷雾干燥条件下获得了片状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然后分别采用维生素C(Vitamin C,VC)化学还原、快速升温热还原、慢速升温热还原、VC还原结合快速升温热还原法对GO样品进行还原,得到了四种RGO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的物理化学表征。结果表明,还原方法对RGO形貌结构及导电性有显著影响:采用VC化学还原可得到比表面积较大且具有微/介多级孔道的球状RGO,其还原程度低,导电性差;采用热还原可得到还原程度较高、导电性良好的片状RGO,并且较快的升温速率有利于发生膨胀剥离,可有效提高相应RGO样品的比表面积;VC还原与快速升温热还原相结合则可以得到比表面积和还原程度都较高的多孔球状RGO,但由于RGO颗粒之间较大的接触电阻,其导电性不及热还原得到的片状RG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 还原方法 化学还原 还原 维生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多巴胺修饰还原石墨烯负载纳米银复合Gap19多肽水凝胶的制备及抗菌评价
14
作者 李若彤 吴悦宁 +4 位作者 邓云艺 陈世超 兰小蓉 李适廷 李广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4期7333-7343,共11页
背景:活髓保存疗法是治疗深龋等口腔常见疾病的主要疗法之一,盖髓材料的抗菌性能对疗效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盖髓材料抗菌性较弱并会激起牙髓组织一定的炎症反应,从而导致治疗失败。目的:探讨纳米银-还原氧化石墨烯/聚多巴胺/甲基丙烯... 背景:活髓保存疗法是治疗深龋等口腔常见疾病的主要疗法之一,盖髓材料的抗菌性能对疗效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盖髓材料抗菌性较弱并会激起牙髓组织一定的炎症反应,从而导致治疗失败。目的:探讨纳米银-还原氧化石墨烯/聚多巴胺/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ap19水凝胶材料的抗菌作用。方法:制备纳米银-还原氧化石墨烯。使用含不同质量浓度纳米银-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完全培养基培养人牙髓干细胞,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采用抑菌圈实验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纳米银-还原氧化石墨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通过CCK-8与抑菌圈实验结果筛选促细胞增殖与抑菌效果最明显的纳米银-还原氧化石墨烯质量浓度,负载于水凝胶中。使用含不同浓度Gap19(一种针对连接蛋白43半通道的特异性抑制剂)的完全培养基培养人牙髓干细胞,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筛选促细胞增殖效果最明显的Gap19浓度,负载于水凝胶中。制备纳米银-还原氧化石墨烯/聚多巴胺/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ap19(AgNPs-rGO/PDA/GelMA@Gap19)水凝胶,表征该水凝胶材料的理化性质。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变异链球菌、乳酸杆菌)悬液分别与三氧化矿物凝聚体、聚多巴胺/甲基丙烯酰化明胶水凝胶、纳米银-还原氧化石墨烯/聚多巴胺/甲基丙烯酰化明胶水凝胶与AgNPs-rGO/PDA/GelMA@Gap19水凝胶共培养,以单独培养的细菌悬液为空白对照组,检测各组水凝胶的抗菌率。结果与结论:①通过CCK-8与抑菌圈实验结果确定纳米银-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最佳质量浓度为12.5μg/mL,通过CCK-8实验确定Gap19的最佳浓度为20μmol/L;②扫描电镜下可见AgNPs-rGO/PDA/GelMA@Gap19水凝胶呈褶皱多孔状,纳米银在水凝胶表面及内部均有负载;能谱分析结果显示纳米银-还原氧化石墨烯与Gap19成功负载至水凝胶上;③4种水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异链球菌、乳酸杆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以纳米银-还原氧化石墨烯/聚多巴胺/甲基丙烯酰化明胶水凝胶与AgNPs-rGO/PDA/GelMA@Gap19水凝胶的抗菌作用最显著,说明AgNPs-rGO/PDA/GelMA@Gap19水凝胶作为一种新型盖髓材料具备明显的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还原氧化石墨 Gap19 甲基丙酰化明胶 水凝胶 抗菌性 工程化口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氧化石墨烯膜负载Co_(3)O_(4)活化过硫酸氢钾降解罗丹明B 被引量:3
15
作者 蔺甜 阎鑫 王嘉玮 《化学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以RGO(还原氧化石墨烯膜)为载体,采用水热法制备RGO/Co_(3)O_(4)高效复合催化剂。通过XRD(X射线衍射仪)、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手段对复合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和化学组成等进行表征,并以RhB(罗丹明B)为降解物... 以RGO(还原氧化石墨烯膜)为载体,采用水热法制备RGO/Co_(3)O_(4)高效复合催化剂。通过XRD(X射线衍射仪)、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手段对复合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和化学组成等进行表征,并以RhB(罗丹明B)为降解物评价复合催化剂活化PMS(过硫酸氢钾)的反应活性。另外,考察了PMS质量浓度、RhB初始质量浓度、pH值及温度对催化剂活化PMS降解RhB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MS质量浓度为100 mg/L、RhB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pH值为7、温度为25℃时反应18 min对RhB降解率为98%。自由基捕获实验结合ESR(电子顺磁共振)结果表明体系中同时存在SO_(4)^(-·)和HO·2种活性自由基。循环实验结果显示催化剂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对RhB的降解率仍保持90%以上,显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 Co_(3)O_(4) 过硫酸氢钾 罗丹明B 高级氧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氨酯膜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羧甲基纤维素柔性温度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孔晨光 史珺 +3 位作者 王杭州 黄有诚 江淑敏 杨立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7,F0002,I0001,共9页
具有高温度灵敏度和可靠重复性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在新兴的电子皮肤领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羧甲基纤维素(CMC)溶解在氧化石墨烯溶液(GO)中,在化学还原后使用聚氨酯膜(PU)封装合成了具有机械柔性的温度传感器件。该传感器具有优异的温... 具有高温度灵敏度和可靠重复性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在新兴的电子皮肤领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羧甲基纤维素(CMC)溶解在氧化石墨烯溶液(GO)中,在化学还原后使用聚氨酯膜(PU)封装合成了具有机械柔性的温度传感器件。该传感器具有优异的温度灵敏系数(1.54%/K)、快速的响应时间(9.2 s)以及可靠的监测重复性。值得注意的是,CMC的引入增加了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片层间的导电势垒,这有效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温度灵敏系数。同时,PU膜的封装阻碍了氧气和水分子的干扰,极大增强了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此外,该柔性温度传感器在连续温度监测和呼吸频率测量等实际应用中表现出卓越的检测精度和稳定性,展现了其在电子皮肤领域中如医疗监测、智能机器人平台和环境探测等应用场景的广泛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 还原氧化石墨 柔性温度传感器 电子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钼 还原氧化石墨烯对涤纶织物的阻燃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伟 韩宾宾 +1 位作者 薛阳彪 郑敏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40,共11页
为了赋予涤纶(PET)织物良好的阻燃、抑烟性能,实现PET织物的低烟、无卤阻燃,采用浸轧工艺,用水热法制备二硫化钼还原氧化石墨烯(MoS_(2)/RGO)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于PET织物的阻燃整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以及X射线衍射仪等对... 为了赋予涤纶(PET)织物良好的阻燃、抑烟性能,实现PET织物的低烟、无卤阻燃,采用浸轧工艺,用水热法制备二硫化钼还原氧化石墨烯(MoS_(2)/RGO)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于PET织物的阻燃整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以及X射线衍射仪等对MoS_(2)/RGO复合材料以及MoS_(2)/RGO/PET织物的微观形貌与化学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垂直燃烧测试仪、烟雾密度箱、接触角仪等对MoS_(2)/RGO/PET织物的阻燃、抑烟性能以及亲水性能进行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MoS_(2)/RGO复合材料在织物上能够形成良好包覆,且能够有效提高PET织物的热稳定性,在700℃时,其残炭率较纯织物明显提升;MoS_(2)/RGO/PET织物的极限氧指数可提升至28.2%,总热释放量较纯PET织物下降60.5%,烟雾密度降低59.9%,具有良好的自熄性能,损毁长度可降低至10.6 cm。此外,MoS_(2)/RGO复合材料可以赋予PET织物良好的亲水性能,在2.2 s时接触角变为0°,有效改善了PET织物的服用舒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还原氧化石墨(MoS_(2)/RGO) 阻燃整理 抑烟 PET织物 水热法 浸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电镜观测氧化石墨烯的加热还原过程
18
作者 白天琦 黄坤 +2 位作者 杜进隆 裴嵩峰 高鹏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5-412,共8页
近年来石墨烯导热膜在高性能手机等电子产品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加热的方式还原氧化石墨烯是一种被应用于石墨烯导热膜批量制备的商业方法,但其原子尺度上的结构演化过程并不很清楚。本文利用球差校正扫描透射电镜原位观测了氧化... 近年来石墨烯导热膜在高性能手机等电子产品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加热的方式还原氧化石墨烯是一种被应用于石墨烯导热膜批量制备的商业方法,但其原子尺度上的结构演化过程并不很清楚。本文利用球差校正扫描透射电镜原位观测了氧化石墨烯在加热条件下还原的微观结构演化,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在还原初期会释放大量气体从而形成丝状网络结构,且层间距会随着还原进程而减小,经过高温石墨化的还原氧化石墨烯能够具有稳定的结构。本论文的研究揭示了氧化石墨烯在还原过程的微观结构演化,为指导优化还原氧化石墨烯基导热膜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原位加热 孔洞 层间距 还原氧化石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氧化石墨烯/酚醛杂化气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9
作者 王晓岚 师建军 +2 位作者 姚祺 孔磊 杨云华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69,共7页
基于溶胶-凝胶技术,通过物理共混和常压干燥方法,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酚醛树脂(RGO/PR)杂化气凝胶,考察了RGO/PR杂化气凝胶微观结构、热稳定性和介电性能随RGO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探索其作为防隔热/吸波复合材料基体的应用性能。结果表... 基于溶胶-凝胶技术,通过物理共混和常压干燥方法,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酚醛树脂(RGO/PR)杂化气凝胶,考察了RGO/PR杂化气凝胶微观结构、热稳定性和介电性能随RGO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探索其作为防隔热/吸波复合材料基体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RGO片层结构均匀分散在酚醛气凝胶骨架中,RGO的加入可以有效提升气凝胶的热稳定性,当添加RGO的质量分数为4%时,杂化气凝胶的Tmax提升17.28℃;RGO对RGO/PR的介电性能有显著影响,2 GHz介电常数实部由2.6增加到4.7,可以实现对PR气凝胶电性能的灵活调控;气凝胶厚度为20 mm时,最低反射损耗小于-10dB;石英纤维增强RGO/PR杂化气凝胶经500 s表面温度为1200℃的烧蚀后,最大背温仅为186.31℃,表现出良好的防隔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有机气凝胶 还原氧化石墨 防热 吸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薄膜还原程度对测温与电热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刘娜 曹成成 +3 位作者 陶冶 李会东 杨莉萍 陈泽中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78-8184,共7页
由于质量轻、韧性好、价格低廉且成型工艺简单等诸多优点,还原氧化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薄膜在温度传感和电加热等领域颇受关注。分析了经不同温度热还原的rGO薄膜在微观结构、键合种类、力学及电学性能上的差异,以探究... 由于质量轻、韧性好、价格低廉且成型工艺简单等诸多优点,还原氧化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薄膜在温度传感和电加热等领域颇受关注。分析了经不同温度热还原的rGO薄膜在微观结构、键合种类、力学及电学性能上的差异,以探究还原程度对rGO薄膜测温与加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薄膜内的C-O、C=O等含氧官能团在200℃还原后明显减少,碳原子的主要键合类型由C-C键变为C=C键。当还原温度升至600℃时,rGO薄膜内仍保留了部分含氧羟基官能团,C/O为7.18,而经800℃还原的rGO薄膜成分已趋近石墨烯。随着还原程度的增大,rGO薄膜的电阻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氧原子的析出破坏了rGO薄膜的层间致密结构,使拉伸强度逐渐降低。当还原温度达到600℃时,电阻-温度曲线表现出优异的线性关系,室温电阻温度系数(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resistance,TCR)为-1.60×10^(-3)/℃。在24 V直流驱动电压下,经600和800℃热还原的rGO薄膜可分别加热至242和367℃,但由于层间结构的松散和开裂,经800℃热还原的rGO薄膜的自发热升温曲线波动明显。因此,对于要求加热和测温双功能的应用场景,经600℃还原的rGO薄膜表现出更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 还原 电阻温度系数 电加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