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膜式氧合器涂层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婧群 陈华燕 +4 位作者 罗洁伟 田莉艳 黄麒谕 黄敏菊 徐苏华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3期237-241,共5页
膜式氧合器是体外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部件,其表面涂层能够提高器件(人工材料)的血液(生物)相容性,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因此,涂层的稳定性是氧合器的关键性能之一,对氧合器涂层的检测不可或缺。本文概述了膜式氧合器的主要涂层材料,总结... 膜式氧合器是体外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部件,其表面涂层能够提高器件(人工材料)的血液(生物)相容性,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因此,涂层的稳定性是氧合器的关键性能之一,对氧合器涂层的检测不可或缺。本文概述了膜式氧合器的主要涂层材料,总结了涂层表面结构的分析方法,包括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接触角测试等。同时,重点介绍了涂层稳定性的检测方法,针对不同涂层材料采用相应的测试手段,如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和分光光度法等,这些检测方法对膜式氧合器涂层的检测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式氧合器 涂层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脉动灌注模式对膜式氧合器血液流动环境、血栓形成风险及气体交换性能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付兴吉 陈增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69-369,共1页
目的探究不同脉动灌注模式(频率、振幅)对膜式氧合器血液流动环境、血栓形成风险及气体交换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流动力学建模仿真方法对临床氧合器进行分析,包括定常和不同脉动流量工况(平均流量均为4 L/min)。脉动包括3种频率(60、... 目的探究不同脉动灌注模式(频率、振幅)对膜式氧合器血液流动环境、血栓形成风险及气体交换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流动力学建模仿真方法对临床氧合器进行分析,包括定常和不同脉动流量工况(平均流量均为4 L/min)。脉动包括3种频率(60、120、240 s^(-1))和3种振幅(1、2、3 L/min)的9种正交组合。研究分析氧合器内多个位置的血液累积停留时间(ART)、接触系统凝血因子浓度(C[FXIa])、氧合器进出口压降(P_(D))及血氧分压差值(ΔP_(O2))等指标。结果经计算,在选取的特征位置,脉动灌注模式下的时均ART和C[FXIa]均大于定常灌注模式;在脉动灌注模式下,随着振幅增大,时均ART和C[FXIa]均增大,且越靠近下游增幅越大;时均P_(D)降低;时均ΔP_(O2)上升。随着频率变化,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在垂直于流向的截面内,距离进口高度越远时,时均ART和C[FXIa]越大;距离进口高度相同时,在截面对称轴处,时均ART和C[FXIa]较大。结论相比于定常灌注模式,脉动灌注模式会增大氧合器血栓形成风险,但同时会降低血流动力学能量损失,提升气体交换性能。在脉动灌注模式下,与频率相比,振幅的影响更显著,振幅越大,越靠近下游,血栓形成风险越大。随着振幅增大,氧合器血流动力学能量损失降低,气体交换性能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合器 灌注模式 血流动力学 血栓形成 血液流动 气体交换 交换性能 凝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氧合器的设计、数值仿真与实验研究
3
作者 岳明昊 张世耀 +10 位作者 李纪念 刘会超 苏子华 王亚伟 陈增胜 林世航 李晋渝 成雅科 胡永飞 贾存鼎 徐明洲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3期23-28,共6页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氧合器,以解决目前体外膜肺氧合设备存在的跨膜压差大、血氧交换效率低、易发血栓等问题。方法:首先,将氧合器血液通路流场主体设置为扁平圆柱体。其次,对血液通路拓扑结构进行三维建模,并将整个流场切分为血液入口段...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氧合器,以解决目前体外膜肺氧合设备存在的跨膜压差大、血氧交换效率低、易发血栓等问题。方法:首先,将氧合器血液通路流场主体设置为扁平圆柱体。其次,对血液通路拓扑结构进行三维建模,并将整个流场切分为血液入口段及入口缓冲区、热交换区、血氧交换区、出口缓冲区及血液出口段。最后,采用ANSYS FLUENT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和样机制作实验,对比设计的氧合器和Quadrox氧合器的性能。结果:仿真计算表明,设计的氧合器整体性能与临床常用氧合器处于同等水平,且在跨膜压差、血氧交换和流量均匀性方面更优。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氧合器跨膜压差和血氧交换率优于Quadrox氧合器。结论:设计的氧合器跨膜压差小、变温效果好、血氧交换效率高、血栓发生概率低,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氧合器 血液通路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合器抗凝涂层表面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婧群 陈华燕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4期57-58,28,共3页
氧合器是呼吸支持装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膜材料作为氧合器的核心,其表面的血液相容性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氧合器的使用寿命以及能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中空纤维膜结构能够减少体外血容量,在血液中具有优异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功能而... 氧合器是呼吸支持装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膜材料作为氧合器的核心,其表面的血液相容性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氧合器的使用寿命以及能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中空纤维膜结构能够减少体外血容量,在血液中具有优异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功能而被广泛用于氧合器。本文综述了膜式氧合器膜材料的种类和应用,以及抗凝涂层表面改性方法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旨在为膜肺涂层材料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式氧合器 膜材料 抗凝涂层 血液相容性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式氧合器专利技术现状
5
作者 邓臻 王铖媛 《中国科技信息》 2024年第22期21-23,共3页
膜式氧合器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并且在现代医学的多个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其又对膜式氧合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检索膜式氧合器技术方面的专利,对不同类型的膜式氧合器的专利技术演... 膜式氧合器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并且在现代医学的多个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其又对膜式氧合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检索膜式氧合器技术方面的专利,对不同类型的膜式氧合器的专利技术演进路线进行梳理,以膜式氧合器的主体结构为切入点,针对目前市场的主流--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展开重点技术分析,深刻剖析专利背后的技术手段,并基于分析结果整理该领域的核心专利,最后对膜式氧合器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专利 膜式氧合器 专利技术 主体结构 中空纤维 现代医学 演进路线 未来研究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和进口膜式氧合器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的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周蓉 强毅 +2 位作者 李天成 高百顺 宋兵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2年第1期25-28,50,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国产和进口膜式氧合器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性能评价指标,为心脏手术中膜式氧合器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术中使用国产膜式氧合器,B组术中使用进口膜式氧合器,两组其他处理条件相同。两组均... 目的通过比较国产和进口膜式氧合器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性能评价指标,为心脏手术中膜式氧合器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术中使用国产膜式氧合器,B组术中使用进口膜式氧合器,两组其他处理条件相同。两组均于体外循环(CPB)开始前(T1)、CPB开始后30 min(T2)、CPB结束时(T3)、CPB结束后2 h(T4)、CPB结束后24 h(T5)五个时点采静脉血,测定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于T1和T3时点采静脉血及尿液,测定血、尿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同时测定两组患者T1、T2和T3动脉血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氮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结果①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的水平均于CPB结束后明显升高(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血、尿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两组pH值、PaCO2、Sa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PaO2比较B组<A组(P<0.05),但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已能满足CPB中机体所需PaO2。结论国产膜式氧合器性能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因其质优价廉、性价比高,符合我国国情,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膜式氧合器 进口膜式氧合器 体外循环 心内直视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氧合器辅助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危复杂冠心病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王建彬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127-0130,共4页
观察体外膜氧合器辅助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危复杂冠心病的应用疗效。方法 我院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60位高危复杂冠心病患者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期间辅助通气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机械通气)与实验组(体外膜氧合器辅助通... 观察体外膜氧合器辅助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危复杂冠心病的应用疗效。方法 我院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60位高危复杂冠心病患者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期间辅助通气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机械通气)与实验组(体外膜氧合器辅助通气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10min心功能、血压及血气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 体外膜氧合器辅助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危复杂冠心病相较于机械辅助通气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通气情况,防止术中血压出现较大波动,同时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氧合器辅助 机械辅助通气方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高危复杂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氧合器对心肺转流炎症反应的影响
8
作者 曲振华 李国艳 +2 位作者 赵砚丽 刘志军 马洪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649-651,共3页
目的动态监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在心肺转流(CPB)各时段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on)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规律,并比较西京-90鼓泡式氧合器和希健-Ⅱ膜式氧合器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 目的动态监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在心肺转流(CPB)各时段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on)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规律,并比较西京-90鼓泡式氧合器和希健-Ⅱ膜式氧合器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鼓泡式氧合器组(B组)和膜式氧合器组(M组)。所有患者分别在麻醉后CPB开始前(T1)、主动脉阻断开放前(T2)、CPB结束时(T3)、术后2h(T4)、6h(T5)、24h(T6)及48h(T7)取静脉血5ml用ELISA法测定sICAM-1、sE-selection及TNF-α的浓度。结果两组患者血清中的TNF-α于T2时开始显著升高,T4时达到峰值(P<0·01)。sICAM-1于T5时开始升高,T6时达峰值。sE-selection于T4时开始升高,T5时达峰值(P<0·01)。M组大部分时点TNF-α、sICAM-1、sE-selection的浓度均低于B组。结论希健-Ⅱ膜式氧合器引起的炎症反应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 炎症反应 膜式氧合器 鼓泡式氧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螺旋导流集成式膜式氧合器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9
作者 刘锋 刘燕 +13 位作者 周荣华 武婷 丁晓晨 杜中涛 魏新广 陈瑾 韩云飞 汪勃 罗明 刘婷 史国宁 纪振华 王澍 侯晓彤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2年第6期323-328,共6页
目的以进口膜式氧合器为对照,评价新型螺旋导流集成式膜式氧合器用于心肺转流(CPB)心脏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家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最终入组160例受试者,159例(99.4%)受试者完成试验(试验组80例,对照组79例)。两组均于CPB开始... 目的以进口膜式氧合器为对照,评价新型螺旋导流集成式膜式氧合器用于心肺转流(CPB)心脏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家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最终入组160例受试者,159例(99.4%)受试者完成试验(试验组80例,对照组79例)。两组均于CPB开始前(T1)、升主动脉阻断后降温最低鼻咽温(31.5℃±1.5)℃(T2)、CPB结束前(麻醉恢复呼吸前)(T3)、CPB手术结束后24h内(T4)四个时点采集动脉血,测定血气分析、血常规、游离血红蛋白等,评价膜式氧合器有效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为产品的达标率。安全性评价包括多个指标。结果①两组产品达标率无显著性差异(P=1.000);②试验期间均未发生器械缺陷。所有受试者试验期间均未发生微栓塞及低氧血症;③气泡拦截能力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新型螺旋导流集成式膜式氧合器与进口膜式氧合器具有相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导流集成式膜式氧合器 进口膜式氧合器 心肺转流 临床研究 有效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膜式氧合器中氧传质系数近似计算的积分法
10
作者 张国亮 王绍亭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91-496,共6页
应用Graetz-Leveque问题的前进边界理论的修正近似解,进一步分析了半透膜阻力对氧传质速率的影响,获得了与Graetz-Leveque问题精确解非常接近的(相对偏差在6.58%以下)用于计算平板膜式氧合器中氧传质系数的简单分析表达式.并提出了基于... 应用Graetz-Leveque问题的前进边界理论的修正近似解,进一步分析了半透膜阻力对氧传质速率的影响,获得了与Graetz-Leveque问题精确解非常接近的(相对偏差在6.58%以下)用于计算平板膜式氧合器中氧传质系数的简单分析表达式.并提出了基于氧传质速率计算的该类氧合器通道长度设计的临界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氧合 膜式氧合器 传质 氧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式氧合器和鼓泡式氧合器对瓣膜置换病人呼吸功能的不同影响
11
作者 万连壮 邹刚永 +1 位作者 崔红艳 王玉莲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4年第4期219-219,共1页
目的 通过比较鼓泡式氧合器和膜式氧合器对瓣膜置换病人呼吸功能的不同影响阐明膜式氧合器良好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80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例 ,观察组术中使用膜式氧合器 ,对照组术中使用鼓泡式氧... 目的 通过比较鼓泡式氧合器和膜式氧合器对瓣膜置换病人呼吸功能的不同影响阐明膜式氧合器良好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80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例 ,观察组术中使用膜式氧合器 ,对照组术中使用鼓泡式氧合器。分别测定两组病人术后血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辅助呼吸时间和主要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血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辅助呼吸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5 )。术后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两组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与鼓泡式氧合器相比 ,膜式氧合器具有良好的肺保护作用 ,瓣膜置换手术中可首选膜式氧合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式氧合器 鼓泡式氧合器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手术 呼吸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聚合物涂层对聚丙烯膜氧合器血液相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史珂慧 王彦兵 +4 位作者 刘雯雁 张欢 高菊林 宫永宽 蒋红利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7-107,共11页
通过将3种仿细胞膜结构磷脂聚合物PMBT、PMLT、PMNC分别涂敷在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膜表面,研究聚合物涂层的稳定性及其对PP膜氧合器血液相容性的影响。动态接触角测量显示:3种聚合物涂层PP膜在不同温度和浓度的乙醇溶液中长时间浸... 通过将3种仿细胞膜结构磷脂聚合物PMBT、PMLT、PMNC分别涂敷在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膜表面,研究聚合物涂层的稳定性及其对PP膜氧合器血液相容性的影响。动态接触角测量显示:3种聚合物涂层PP膜在不同温度和浓度的乙醇溶液中长时间浸泡,其动态接触角无明显变化。体外蛋白质吸附实验表明:与无涂层PP膜相比,PMBT、PMLT和PMNC聚合物涂层PP膜对牛血清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吸附均显著下降。动物体外循环开始后,无涂层组的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及纤维蛋白原浓度较体外循环前明显降低,同时β血小板球蛋白、白介素8、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补体片段5a和凝血酶原片段F1+2的浓度明显升高,而PMBT、PMLT和PMNC聚合物涂层组的上述指标较体外循环前均没有明显变化,3种聚合物涂层组之间亦无统计学差异。体外循环120 min后,无涂层组氧合器有明显凝血现象,而3种聚合物涂层组氧合器均未发生凝血。上述结果提示,PMBT、PMLT和PMNC聚合物涂层不仅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而且能够显著提高PP膜氧合器的血液相容性。该结果为磷脂聚合物涂层医疗耗材的进一步转化应用提供了客观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材料 表面改性 血液相容性 磷脂聚合物 聚丙烯膜 氧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流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的传质研究Ⅰ结构因子α、β的测定和氧合器传质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庞嬿婉 王伟 +1 位作者 杜强国 杨玉良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4-48,共5页
在膜式氧合器水气传递实验装置上分别对二种不同的交叉流微孔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进行了水气传递实验,测得了氧合器的结构因子α、β,并用Mockros和Leonard对O2传递建立的半经验数学模型拟合了血气传递实验中氧... 在膜式氧合器水气传递实验装置上分别对二种不同的交叉流微孔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进行了水气传递实验,测得了氧合器的结构因子α、β,并用Mockros和Leonard对O2传递建立的半经验数学模型拟合了血气传递实验中氧气在血中的传递速率。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十分吻合,偏差小于10%。讨论了α、β与膜式氧合器的传递效果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式 氧合器 中空纤维 交叉流 聚丙烯 人工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术后体外膜式氧合器支持治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14
作者 龙村 冯正义 +2 位作者 刘晋萍 于昆 黑飞龙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5年第4期230-232,共3页
目的对本院7例心脏术后应用体外膜式氧合器氧合(ECMO)支持治疗的患者进行总结,评测ECMO的治疗效果,并为以后ECMO治疗提供经验。方法自2004年12月至2005年3月,对7例心脏术后需要心肺支持的高危患者进行ECMO治疗,儿童及婴幼儿均采用右房-... 目的对本院7例心脏术后应用体外膜式氧合器氧合(ECMO)支持治疗的患者进行总结,评测ECMO的治疗效果,并为以后ECMO治疗提供经验。方法自2004年12月至2005年3月,对7例心脏术后需要心肺支持的高危患者进行ECMO治疗,儿童及婴幼儿均采用右房-升主动脉插管,成人应用右房-股动脉或股动-静脉插管,ECMO期间麻醉镇静,维持血流动力学和呼吸指标稳定。结果ECMO时间平均97.6 h。7例患者均顺利脱机,3例脱机后死亡。结论ECMO治疗是一种有效地治疗心脏术后急性心肺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可挽救部分高危患者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式氧合器氧合 心脏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式氧合器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超微结构 被引量:9
15
作者 段亚峰 潘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31,37,共4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法对聚丙烯(PP)中空纤维膜的层结构和微孔结构进行了微观观测,测得膜式氧合器用PP中空纤维膜的主要结构特征为:中空纤维属于不对称膜;其横断面分为2层,皮层为多孔结构,支持层为海绵状结构;皮层为...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法对聚丙烯(PP)中空纤维膜的层结构和微孔结构进行了微观观测,测得膜式氧合器用PP中空纤维膜的主要结构特征为:中空纤维属于不对称膜;其横断面分为2层,皮层为多孔结构,支持层为海绵状结构;皮层为开放式表面,由很多不规则长条状微孔组成;微孔分布具有方向性,沿纤维轴向排列;孔的整体分布比较均匀,分布比例较高。这种结构特征确保了膜式氧合器氧合功能的顺利实现,并可有效避免血浆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合器 中空纤维膜 微孔结构 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式氧合器中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风婷 罗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27-1930,共4页
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分析膜式氧合器的特点。结果表明现在人工肺的应用主要是分离膜式,其形式已从最初的卷筒式、平板折叠式发展到今天广为采用的微孔中空纤维膜式。中空纤维膜氧合器使用中空纤维... 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分析膜式氧合器的特点。结果表明现在人工肺的应用主要是分离膜式,其形式已从最初的卷筒式、平板折叠式发展到今天广为采用的微孔中空纤维膜式。中空纤维膜氧合器使用中空纤维膜作为交换的主要场所,完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由于其在交换面积、氧合形态等方面具有优势,近年来已经成为人工肺研究的主要方向。用于制造中空纤维的材料主要为一些成纤性能良好的高分子材料,对膜材料的要求是具有良好的成膜性、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耐酸碱性、微生物侵蚀性和抗氧化性。当前的研究主要是为了提高气体交换能力和提高生物相容性,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改进膜材料,优化设计以及对各种性能的实验评估和临床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式氧合器 膜材料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空纤维膜 PUBMED 高分子材料 化学稳定性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京-87型鼓泡式氧合器应用于70公斤以上患者临床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伟宪 史蔚然 +4 位作者 方福珍 王晓莉 陈涛 郝丽丽 谭红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1999年第1期46-48,共3页
在心脏外科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心肺机的好坏直接影响心内直视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我院1989年12月至1998年5月共施行体外循环手术3572例,其中70公斤以上者106例,有54例应用了西京-87型鼓泡式氧合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5... 在心脏外科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心肺机的好坏直接影响心内直视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我院1989年12月至1998年5月共施行体外循环手术3572例,其中70公斤以上者106例,有54例应用了西京-87型鼓泡式氧合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54例患者,男48例,女6例,年龄平均41(19~59)岁;体重70~88kg,平均75.6kg;体表面积平均1.82m^2;冠状动脉阻闭时间10~142分钟,平均52分钟;灌注时间22~434分钟,平均104分钟;氧血比值为0.3~0.6:1;静脉血氧饱和度维持在65%~80%.用西京-87型鼓泡式氧合器,优选了适宜孔径的氧弥散器,从而解决了大体重病人氧合差的问题.体重最高者达88kg,氧血比例0.6:1~0.5:1,静脉血氧饱和度能维持在65%~80%.体现了该氧合器氧合性能好,而且携氧量高,既使应用于长时间或高流量灌注也能维持较稳定的氧合状态.而且热交换系统达到了降复温标准系数,在高体重患者降复温过程效果满意.本氧合器祛泡性能良好,对防止气栓的发生起到了保障.全组未见动脉气栓及脑缺氧症者.该氧合器氧血比值小,氧合性能好,而且集氧合、热交换、祛泡、过滤和贮血于一体,从而对血液有形成都份破坏程度减轻.对减少心、脑、肺、肾的并发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氧合器 高体重 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氧合器吸入异氟醚调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令平 刘仲凯 +3 位作者 王朝晖 邵长中 陈作雷 杜晨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4年第3期150-151,共2页
目的 探讨一种灌注医师可自主操作的、可控性强的体外循环期间降压方法。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的经氧合器吸入麻醉药模型 ,对 5 6例体外循环期间高血压的患者 ,实施经氧合器吸入异氟醚 ,观察其降压效果 ,评价其临床使用价值。结果  5 6... 目的 探讨一种灌注医师可自主操作的、可控性强的体外循环期间降压方法。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的经氧合器吸入麻醉药模型 ,对 5 6例体外循环期间高血压的患者 ,实施经氧合器吸入异氟醚 ,观察其降压效果 ,评价其临床使用价值。结果  5 6例病人中 ,4 7例单凭吸入异氟醚达到满意降压效果 ,另外 9例需加用其它药物才能达到要求的降压效果。结论 此设计是一种简单易行、灌注医师可自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合器 吸入 异氟醚 降压效果 高血压 降压方法 体外循环 医师 灌注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合器更换的体外循环模拟训练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荣华 熊际月 +3 位作者 秦臻 谭赵霞 罗明 李崎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5年第4期213-215,239,共4页
目的通过对体外循环氧合不良及氧合器更换进行模拟训练,旨在规范体外循环中氧合不良的处理流程、氧合器更换的操作流程,从而提高体外循环团队对于氧合器故障的处理能力。方法 8名具备1年以上体外循环临床经验的体外循环学员参与本模拟训... 目的通过对体外循环氧合不良及氧合器更换进行模拟训练,旨在规范体外循环中氧合不良的处理流程、氧合器更换的操作流程,从而提高体外循环团队对于氧合器故障的处理能力。方法 8名具备1年以上体外循环临床经验的体外循环学员参与本模拟训练,包括首次训练及1月后的重复训练。通过设计体外循环中氧合不良的场景,指导老师带领学员共同讨论氧合不良的处理流程,并训练学员更换氧合器。记录各学员氧合器更换所需时间,并对学员的临床思维、操作技术及交流互动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结果与首次训练相比,1个月后重复训练后,体外循环学员的综合评分显著提高[(4.63±0.52)vs(3.0±0.76),P<0.05],氧合器更换所需时间显著缩短[(152.4±18.8)s vs(381.0±70.1)s,P<0.05]。结论体外循环模拟训练有助于规范体外循环氧合不良的处理流程和氧合器更换的操作步骤,降低氧合器更换所需要的时间,提高团队处理氧合器故障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不良事件 氧合不良 氧合器更换 模拟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微孔聚丙烯纤维材料的“四川联大Ⅰ型”管外流式(ELF)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的研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小苹 王建 +2 位作者 王利春 裴觉民 陈君楷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6-141,共6页
介绍了“四川联大Ⅰ型”(以下简称:SUUⅠ)管外流式(ELF)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的研制、设计、外形制做及离心封端等过程,重点介绍了中空纤维膜材料选择,膜肺离心封端的原理、材料、设备及方法,并对聚氨酯胶进行离心... 介绍了“四川联大Ⅰ型”(以下简称:SUUⅠ)管外流式(ELF)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的研制、设计、外形制做及离心封端等过程,重点介绍了中空纤维膜材料选择,膜肺离心封端的原理、材料、设备及方法,并对聚氨酯胶进行离心封端的具体步聚作了较详细的叙述。作者根据自身在国外与国内的研制经验,认为离心封端的关键在于:(1)中空纤维膜材料的质量及成束质量;(2)聚氨酯封端胶材料固化特性的掌握及料量计算;(3)反应温度控制;(4)气体排除;(5)转速的控制;(6)纤维束的安装;(7)脱模和切头的时间掌握等方面。作者用外购的材料和自己设计制造的离心封端机成功地制造了我国第一个管外流式(ELF)中空纤维成人氧合器。SUUⅠ膜式氧合器的设计是作者在国外建立的交叉流式膜肺O2、CO2传递模型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式氧合器 中空纤维 离心封端 人工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