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与纤维化-4指数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李曹杰 李嘉浚 +5 位作者 徐叶 陈茂培 罗剑锋 任正刚 杨欣荣 陈荣新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186-191,共6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血液生化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纤维化-4指数(FIB-4)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2月至2017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肝癌根治性切除30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目的探讨肝硬化血液生化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纤维化-4指数(FIB-4)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2月至2017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肝癌根治性切除30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肝癌复发和生存情况,分析APRI、FIB-4与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生存的关系,应用ROC曲线评价APRI、FIB-4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300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1个月。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PRI、FIB-4、血管侵犯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管侵犯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DFS(HR=1.518,95%CI 1.024~2.252,P=0.038)、OS(HR=2.301,95%CI 1.270~4.167,P=0.006)的独立危险因素。时间依赖ROC(time-ROC)结果显示,APRI、FIB-4预测术后1年、3年和5年DF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555~0.596,预测术后1年、3年和5年OS的AUC为0.600~0.679。结论基于血液生化检测的肝硬化指标APRI与FIB-4对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预后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 纤维化-4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张蕊 陈贺 刘艳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 分析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对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CHC组,随后采用Scheuer评分将CHC患者肝纤维化分为无或轻微肝纤... 目的 分析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对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CHC组,随后采用Scheuer评分将CHC患者肝纤维化分为无或轻微肝纤维化、显著肝纤维化。同时,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46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AST和血小板计数(PLT),并计算APRI。分析比较各组与AST、PLT、APRI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HC肝纤维化指标与APRI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APRI对CHC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结果 CHC组AST、APR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HC病理结果显示,S0期为18例,S1期15例,S2期17例,S3期16例,S4期14例,不同肝纤维化程度CHC患者的AST、PLT、APRI水平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ST、APRI水平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PLT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PRI与透明质酸、LN、PⅢP、CⅣ等肝纤维化指标均呈正相关(r=0.441、0.364、0.532、0.421,P均<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APRI曲线下面积(AUC)、cut-off、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12、156.4、79.6%、88.3%,且均高于AST、PLT敏感度、特异度(P<0.05)。结论 APRI在CHC患者中升高,并且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能够作为预测CHC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 慢性丙型肝炎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艳红 邱红 +3 位作者 门光国 毛壬萍 王晓珺 吕勤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13期1415-1419,共5页
目的探讨血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APRI)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VLBWI/ELBWI)肠外营养(PN)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NICU住院的PN支持治疗超过14 d的VLBWI/EL... 目的探讨血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APRI)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VLBWI/ELBWI)肠外营养(PN)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NICU住院的PN支持治疗超过14 d的VLBWI/ELBWI 147例的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期间患儿有无发生PNAC,分为PNAC组56例和非PNAC组91例。比较两组患儿营养支持情况、住院治疗情况、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出生后不同时间患儿血生化指标和APRI。结果PNAC组患儿PN使用时间、达足量肠内喂养时间、脂肪乳剂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非PNAC组,住院期间败血症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均高于非PN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NAC组患儿出生后60 d或出院前ALT高于非PNAC组,生后30、60 d或出院前AST、TBil、DBil、TBA均高于非PNAC组,生后14、30、60 d或出院前APRI均高于非PN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VLBWI/ELBWI发生PNAC时APRI在出生后14 d即有明显升高,APRI可作为VLBWI/ELBWI发生PNAC的早期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 胆汁淤积 血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 肠外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对肝动脉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洪海 孙玉 +2 位作者 生守鹏 张永宏 郑加生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1期56-62,共7页
目的研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to platelet ratio index,APRI)对肝动脉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预后的评估... 目的研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to platelet ratio index,APRI)对肝动脉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接受肝动脉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201例HBV相关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史、基础肝病、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Child-Pugh分级、肿瘤数目、肿瘤最大直径、肿瘤部位及腹水。计算各患者APRI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基线APRI的临界值,并将患者分为低APRI组(APRI≤临界值)及高APRI组(APRI>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HBV相关HCC患者肝动脉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根据ROC曲线确定基线APRI临界值为1.30。低APRI组104例,高APRI组97例,低APRI组与高APRI组患者间肝硬化(无/有:62/41vs 42/56)、WBC计数(<4×10~9/L/≥4×10~9/L:29/74 vs 55/43)、ALT(<45 U/L/≥45 U/L:82/21vs 63/35)、ALB(<35 g/L/≥35 g/L:24/79 vs 49/49)、TBil(≤21μmol/L/> 21μmol/L:73/30vs 40/58)、PT(≤12.8 s/> 12.8 s:79/24 vs 46/52)、CHE(<4000 U/L/≥4000 U/L:16/87 vs43/55)、腹水(有/无:4/99 vs 15/83)及Child-Pugh分级(A级/B级:91/12 vs 70/28)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APRI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高APR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4,P <0.001)。Cox多因素预后分析表明基线APRI> 1.30、ALB <35 g/L、肿瘤最大直径> 3 cm是影响HBV相关HCC患者肝动脉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2.836,95%CI:1.082~4.465,P <0.001;HR=0.616,95%CI:0.403~0.942,P=0.025;HR=2.286,95%CI:1.467~3.560,P <0.001)。结论基线APRI、ALB水平及肿瘤最大直径是HBV相关HCC患者接受肝动脉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术后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射频消融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B-4指数联合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对HBV患者治疗后病情转归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康晓征 赵勇 +3 位作者 蒋善珍 郑微 任春梅 陈锦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82-1786,共5页
目的评价FIB-4指数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后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科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并治疗的患者112例,入院后记录其基线资料并随访1年,根据随访结局分为不良预后组及预后良好组,单因... 目的评价FIB-4指数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后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科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并治疗的患者112例,入院后记录其基线资料并随访1年,根据随访结局分为不良预后组及预后良好组,单因素分析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后患者预后的因素;运用ROC曲线评价其对患者预后风险的预测能力。结果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患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RR=1.567)和FIB-4指数(RR=1.334)对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ROC曲线下FIB-4指数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09,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3%、70.2%。结论 FIB-4指数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联合诊断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后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望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后患者的常规检查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FIB-4指数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在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忠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 评价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在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56例CHB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进行Ishak评分.同时检测AST和血小板,计算APRI.比较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与APRI间的关系... 目的 评价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在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56例CHB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进行Ishak评分.同时检测AST和血小板,计算APRI.比较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与APRI间的关系.结果 APRI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P<0.01),28例CHB患者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前APRI为1.391±0.109,治疗后为0.430±0.06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PRI可作为预测CHB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指标之一,同时可间接对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肝脏组织学疗效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 血小板计数 天冬氨酸 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
原文传递
声触诊组织量化联合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田婧 何岩莉 +2 位作者 骈林萍 陈安萌 李墨航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216-219,共4页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联合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APRI)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4年1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3例,行肝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另选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3...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联合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APRI)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4年1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3例,行肝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另选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3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VTQ检查,同时计算APRI值,分析VTQ和APRI值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观察联合检测对F2期以上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35例F4组患者年龄为(44.10±8.89)岁,明显大于健康人的(33.15±8.08)岁、20例F1组的(34.02±7.36)岁和19例F3组的(38.55±9.39)岁(P<0.05);F4组患者右肝斜径(ODRL)为(121.51±8.61)mm,明显短于健康人的(126.61±8.54)mm、F1组的(126.59±8.71)mm、29例F2组的(128.96±9.01)mm和F3组的(128.88±8.66)mm(P<0.05);F4组VTQ值为(1.89±0.39)m/s,明显大于健康人的(1.11±0.14)m/s、F1组的(1.29±0.26)m/s、F2组的(1.35±0.25 m/s)和F3组的(1.55±0.24)m/s,VTQ值随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升高而增高(P<0.05);健康人APRI值为(0.16±0.06),明显小于F1组的(0.23±0.15)、F2组的(0.30±0.18)、F3组的(0.36±0.34)、F4组的(0.45±0.46),APRI值随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升高而上升(P<0.05);肝纤维化病理学分期与VTQ呈正相关(95%CI:0.715~0.893,r=0.804,P<0.001),与APRI呈负相关(95%CI:0.583~0.781,r=0.681,P<0.001);经分析VTQ与APRI诊断肝纤维化的ROC曲线,发现它们诊断F1期的AUC分别为0.873对0.811,诊断F2期的AUC分别为0.882对0.861,诊断F3期的AUC分别为0.941对0.861,诊断F4期的AUC分别为0.940对0.817,显示VTQ诊断的AUC均大于APRI。以肝纤维化程度大于F2期为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标准,发现VTQ诊断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VTQ/APRI比值或APRI。结论 VTQ和APRI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相关,VTQ联合APRI检测F2级以上肝纤维化诊断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声触诊组织量化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血小板比值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可作为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预后指标 被引量:3
8
作者 苏子剑 张剑华 +2 位作者 潘群雄 王聪仁 费洪江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16-322,共7页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与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88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ACE术前外周血APRI水平分为低APRI组(APRI<1.30,237例)和高APRI组(APRI≥1.30,...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与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的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88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ACE术前外周血APRI水平分为低APRI组(APRI<1.30,237例)和高APRI组(APRI≥1.30,151例),比较2组患者的1年及3年生存率。结果高APRI组的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25.5%和2.6%,低APRI组为71.2%和30.0%,2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白蛋白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脉管癌栓、APRI、TACE次数是肝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经ROC曲线分析比较显示,APRI较其他临床预后因素有更大的ROC曲线下面积。结论 APRI可作为判断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 血小板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对肝细胞癌切除术预后的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昭光 任辉 +2 位作者 张佳斌 李志杰 王洪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14-1818,共5页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APRI)与肝细胞癌(HCC)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228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ROC曲线获得APRI值最佳截点为1.62,将患者分为低APRI组(APRI<1.62)和高APRI组(APR...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APRI)与肝细胞癌(HCC)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228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ROC曲线获得APRI值最佳截点为1.62,将患者分为低APRI组(APRI<1.62)和高APRI组(APRI≥1.62),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及预后。结果:术前APRI值同术前AST、PLT、HBsAg阳性率、肝脏纤维化、门脉癌栓密切相关。低APRI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50%)显著高于高APRI组(31%)的患者(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APRI值、肿瘤最大横径、肿瘤数目、门静脉癌栓、肿瘤的TNM分期及分化程度均是影响HCC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术前外周血APRI值同接受根治性手术的HCC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是其独立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血小板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 肝切除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指数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状态的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占卿 陆伟 +1 位作者 杨丽芳 史连国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66-369,共4页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指数(APRI)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状态的价值。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171例患者进行肝穿刺行病理学分级和分期检查。检测患者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小板(BPC)计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指数(APRI)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状态的价值。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171例患者进行肝穿刺行病理学分级和分期检查。检测患者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小板(BPC)计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结果AST和APRI在G1与G2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和0.002),在G2与G3、G3与G4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926和0.551、0.926和0.805);BPC在G1与G2、G2与G3、G3与G4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464、0.388、0.218)。AST和APRI在S0与S1、S1与S2、S2与S3、S3与S4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203和0.747、0.378和0.265、0.714和0.256、0.916和1.000);BPC在S2与S3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8),在S0与S1、S1与S2、S3与S4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670、0.815、0.180)。AST和APRI预测G2~4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和0.71(95%CI分别为0.67~0.86和0.61~0.8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4.0U/L和0.84;当AST≥74.0U/L和APRI≥0.84时,其预测G2~4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Youden指数分别为61%和54%、83%和83%、95%和94%、37%和27%、65%和59%、44%和36%。BPC预测S3~4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31(95%CI为0.23~0.39),最佳截断值为141.50×109/L;当BPC≤141.50×109/L时,其预测S3~4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Youden指数分别为82%、55%、66%、74%、69%、37%。结论APRI对乙型肝炎相关性显著的炎症活动(G2~4)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不优于AST;APRI对乙型肝炎相关性显著的肝纤维化(S2~4)或严重肝纤维化(S3~4)或肝硬化(S4)无预测价值,而BPC对乙型肝炎相关性严重的肝纤维化(S3~4)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无创模型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 血小板计数 病理分级 病理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硬度值、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FIB-4指数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健 辛克锋 +2 位作者 李劲松 吴兆进 李铭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1613-1616,共4页
目的探讨脾脏硬度值(SSM)、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FIB-4指数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无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05例肝硬化病人,均行胃镜检查、测量SSM、... 目的探讨脾脏硬度值(SSM)、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FIB-4指数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无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05例肝硬化病人,均行胃镜检查、测量SSM、检测肝功能及血常规等生化指标,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SSM、APRI、FIB-4预测肝硬化病人EV程度的能力。结果 SSM、APRI及FIB-4值均随EV程度的加重而呈上升趋势,在不同程度EV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M、APRI、FIB-4预测肝硬化EV的AUC值分别为0.859、0.753、0.795,预测重度EV的AUC值分别为0.833、0.788、0.801。结论SSM、APRI及FIB-4在预测肝硬化病人EV是否存在及严重程度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诊断 肝硬化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 血小板 超声检查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γ-谷氨酰转肽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变化对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
12
作者 张海燕 缪家文 +4 位作者 熊茜 李龙 李蕊 刁仁联 朱东来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2期115-117,共3页
目的 探究早期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水平及γ-谷氨酰转肽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GGT/ALT)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为临床PLC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 目的 探究早期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水平及γ-谷氨酰转肽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GGT/ALT)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为临床PLC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存在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不同将其分为两组,PLC组(35例,为PLC患者)和肝炎组(35例,为慢性肝炎患者),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35例的体检资料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AFP、PIVKA-Ⅱ水平及GGT/ALT、阳性率,PLC组不同肿瘤直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肝炎组和PLC组患者血清AFP、PIVKA-Ⅱ水平及GGT/ALT及AFP、PIVKA-Ⅱ、GGT/ALT阳性率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PLC组患者均较肝炎组、对照组更高,肝炎组患者血清PIVKA-Ⅱ水平高于对照组;与肿瘤直径<5 cm比,肿瘤直径≥5 cm的PLC组患者血清AFP、PIVKA-Ⅱ水平均更高(均P<0.05);不同肿瘤直径PLC组患者GGT/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期PLC患者的诊断中,血清AFP、PIVKA-Ⅱ水平及GGT/ALT均较高,可为疾病诊治和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 异常凝血 γ-谷氨酰转肽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计数指数联合血氨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崔燕 王婷 +2 位作者 杨亚俊 胡卫敏 邵莉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计数指数(APRI)联合血氨对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西安大兴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92例。其中肝性脑病者45例,非肝性脑病者47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白蛋白(Alb... 目的:探讨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计数指数(APRI)联合血氨对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西安大兴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92例。其中肝性脑病者45例,非肝性脑病者47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白蛋白(Alb)、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血氨、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指标。分析APRI、血氨值与肝性脑病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分级和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以及APRI、血氨值联合诊断肝性脑病的价值。结果:肝性脑病组患者INR、AST、PT、TBil、DBil水平等均高于非肝性脑病组,Alb水平则低于非肝性性脑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性脑病组患者APRI、血氨水平均高于非肝性脑病组(P<0.01)。92例患者中,APRI值在Child-Pugh A、B、C级患者中的APRI水平值分别为(3.68±0.51)、(4.28±0.56)、(5.01±1.03),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升高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64,P<0.001);血氨值在Child-Pugh A、B、C级患者中的血氨值水平分别为(95.64±6.28)、(118.04±8.65)、(150.52±11.82)μmol/L,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升高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ELD评分与APRI指数呈正相关,APRI指数随着MELD升高而增加(r=0.603,P<0.001)。肝性脑病组患者APRI指数与血氨值均高于无肝性脑病组(P<0.01)。同参考范围相比,血氨值联合APRI的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分别为86.67%(39/45)、88.57%(31/35)、80.00%(8/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患者联合检测APRI及血氨,可及时预警肝性脑病的出现,减少漏诊率,使肝性脑病患者得到早期及时的干预,使肝性脑病损害风险降到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氨 肝硬化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血小板计数指数 肝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采血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玉华 金凤梅 +2 位作者 刘彩侠 王玲玲 侯玲玲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3期1888-1888,共1页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献血者血液检测指标之一,《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要求ALT采用两种方法(速率法、干化学法)进行2次检测,分别在采血前和采血后进行。由于ALT的非特异性及假阳性等原因,献血者ALT检测不合格是造成血站...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献血者血液检测指标之一,《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要求ALT采用两种方法(速率法、干化学法)进行2次检测,分别在采血前和采血后进行。由于ALT的非特异性及假阳性等原因,献血者ALT检测不合格是造成血站血液检测不合格报废的主要原因之一[1-2]。由于单采血小板耗材昂贵,且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源队伍较少,有必要制订适宜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采血前ALT筛查策略,防止血液采集后造成的浪费,降低血液成本。作者对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ALT检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酸氨基转移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对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蔡思铭 岑红霞 +1 位作者 廖赵妹 陈剑标 《肝脏》 2021年第8期917-919,共3页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对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实施肠外营养治疗的极低体重早产儿132例,分为PNAC组和非PNAC组。记...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对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实施肠外营养治疗的极低体重早产儿132例,分为PNAC组和非PNAC组。记录肠外营养治疗后第1、2、3周直接胆红素(D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小板(PLT),计算APRI值。结果肠外营养治疗后第一周PNAC组APRI显著高于非PNAC组(P<0.05),DB、AST和PLT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外营养治疗后第二周PNAC组APRI和DB显著高于非PNAC组(P<0.01),PLT显著低于非PNAC组(P<0.05),AST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外营养治疗后第三周PNAC组APRI、DB和AST显著高于非PNAC组(P<0.05和P<0.01),PLT显著低于非PNAC组(P<0.01)。APRI曲线下面积为0.701,截断值取0.43,诊断效率最高,敏感度为78.6%,特异度为73.1%。结论PNAC早产儿APRI会显著升高,早期监控APRI有利于PNAC早期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 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和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辛建 张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4357-4362,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LSR)和肝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肝胆外科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肝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LSR的最佳临界值为0.903...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LSR)和肝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肝胆外科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肝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LSR的最佳临界值为0.903,以术前LSR是否大于0.903分为低LSR组、高LSR组。术后随访3年,观察生存情况,同时对于患者的临床病理相关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生存分析选择log rank检验和Kaplan-Meier法,多因素生存分析选择Cox回归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构建列线图,进行内部验证。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T分期、Edmondson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年龄、AFP、HBsAg、白蛋白、微血管侵犯、早期复发、肿瘤直径、CTP分级、CS分期、BCLC分期、病理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进行3年随访,共有57例存活,生存率为57%,43例死亡,死亡率为43%。低LSR组和高LSR组患者的肿瘤进展率分别为88%(44/50)、92%(46/50),早期复发率分别为60%(30/50)、72%(36/50),中位OS分别为29.5个月、23个月,中位PFS分别为24.5个月、16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FP、HBsAg、微血管侵犯、早期复发、CS分期、BCLC分期、LSR≤0.903是影响患者OS的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SR≤0.903是影响肿瘤进展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0),同时CS分期、BCLC分期对于肝癌的进展也有一定的影响(P=0.049,P=0.004)。LSR的升高可显著降低肝癌患者的OS和PFS。在内部验证中,列线图C-指数为0.751(95%CI为0.685~0.818)。结论:术前LSR是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且与临床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在评估肝癌患者的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因此,在术前综合管理阶段,应尽可能恢复和改善肝功能,以获得更好的肝癌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比值 预后 列线图 早期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白蛋白的比值在预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翊凯 毕新宇 +3 位作者 赵宏 李智宇 赵建军 蔡建强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11期1741-1745,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白蛋白的比值(AAR)在预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33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数据。采用ROC曲线分析AAR预测肿瘤复发的最佳界值,根据AAR界值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白蛋白的比值(AAR)在预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33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数据。采用ROC曲线分析AAR预测肿瘤复发的最佳界值,根据AAR界值将患者分为高AAR组(AAR≥1)、低AAR组(AAR <1)。采用χ2检验分析AAR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诊断肝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AAR最佳界值为1; AAR≥1跟肝硬化显著相关(P <0. 05);高AAR组的1、3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低于低AAR组; AAR≥1、大血管侵犯或存在瘤栓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术前AAR≥1是肝细胞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AAR≥1的肝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切除术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白蛋白的比值 生存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T淋巴细胞、血清转氨酶及血小板水平对马尔尼菲蓝状菌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涛 蒋忠胜 +3 位作者 李敏基 胡家光 覃川 莫胜林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98-1102,共5页
目的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CD4^+ T淋巴细胞、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血小板(PLT)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病(TS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柳州市人... 目的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CD4^+ T淋巴细胞、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血小板(PLT)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病(TS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柳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AIDS合并TSM患者,依据其预后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采用ROC评估CD4^+ T淋巴细胞、ALT、AST以及PLT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收治96例AIDS合并TSM初始治疗患者,其中好转组54例,恶化组42例。血清ALT水平好转组患者低于恶化组[26. 5 (7. 0,148. 0) U/L VS 47. 5 (11. 0,116. 0) U/L]。血清AST水平好转组患者低于恶化组[49. 0(10. 0,198. 0) U/L VS 188. 0(33. 0,435. 0) U/L]。血浆PLT水平好转组患者高于恶化组[133. 0(13. 0,303. 0)×10~9/L VS 33. 5 (7. 0,113. 0)×10~9/L],CD4^+ T淋巴细胞水平好转组患者高于恶化组为[24. 0 (5. 0,112. 0)个/μL VS 14. 5(2. 0,78. 0)个/μ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AST≥2×ULN联合PLT≤62×10~9/L时,用于预测TSM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 917(95%CI:0. 835~0. 998),P <0. 05,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 0%、93. 3%、93. 1%和90. 3%。结论 AST以及PLT可作为预测AIDS合并TSM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当AST≥2×ULN且PLT≤62×10~9/L时,需警惕TSM患者近期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蓝状菌病 丙氨酸氨基转移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 血小板 预后 CD4^+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LR、LDH联合检测对转移性胃癌免疫治疗的预后价值
19
作者 吴世祯 林榕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198,共10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乳酸脱氢酶(LDH)联合检测对转移性胃癌(MGC)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效果和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治疗...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乳酸脱氢酶(LDH)联合检测对转移性胃癌(MGC)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效果和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治疗的88例MGC患者免疫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外周血液学相关指标,患者近期治疗疗效根据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进行评估,通过χ^(2)检验进行分析和比较两组间疾病控制率(DCR)和客观缓解率(ORR)的差异及PD-L1表达差异及组间临床特征差异。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组间差异的比较则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结果:免疫治疗后NLR3、NLR4、PLR2、PLR3、PLR4、LDH2、LDH3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均P<0.05)。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组与疾病进展(PD)组患者治疗前的NLR1、LDH1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高水平的NLR2、NLR3、NLR4、PLR4、LDH1、LDH3、LDH4、ΔNLR1、ΔNLR2、ΔNLR3、ΔPLR1的OS比低水平组均更短(均P<0.05),高水平的NLR2、NLR3、NLR4、PLR1、LDH1、ΔNLR1、ΔNLR2、ΔNLR3、ΔPLR1、ΔPLR2的PFS比低水平均更短(均P<0.05)。NLR3-H中PD-L1阴性患者占比最高,且阴性组、联合阳性分数(CPS)=1~5、CPS≥53组中的NLR3-H患者数量均比NLR3-L组多(均P<0.05)。NLR3-H、PLR3-H组中女性患者占比更高(均P<0.05)。结论:NLR、PLR、LDH检测对MGC患者免疫治疗的疗效和预后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胃癌 免疫治疗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乳酸脱氢 预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ST/ALT对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0
作者 王娟 范雪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4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与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生存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诊断SFTS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317例SFTS患者,将全部SFTS患者... 目的探讨线粒体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与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生存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诊断SFTS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317例SFTS患者,将全部SFTS患者和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入院1周内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使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全部SFTS患者和入住ICU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mAST/ALT在SFTS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死亡组的年龄、碱性磷酸酶(ALP)、ALT、AST、AST/ALT、胞质AST(cAST)、cAST/ALT、mAST、mAST/AL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α-羟基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均高于生存组(P<0.05);入住ICU死亡者的年龄、AST、cAST、mAST、AST/ALT、cAST/ALT、mAST/ALT、CK及α-HBDH水平均明显高于幸存者(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α-HBDH、AST/ALT、cAST/ALT及mAST/ALT是所有SFT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AST/ALT、cAST/ALT及mAST/ALT是入住ICU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P<0.05),且mAST/ALT的OR值最高;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上述参数的AUC值均大于0.7,有一定预测价值,且mAST/ALT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最高,预后预测价值最好。结论AST/ALT、cAST/ALT及mAST/ALT水平和SFTS患者预后有关,其中mAST/ALT水平对重症SFTS患者预后价值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线粒体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 丙氨酸转氨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