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库尔勒香梨园土壤氨挥发速率及累积规律 被引量:4
1
作者 丁阔 王雪梅 +3 位作者 陈波浪 柴仲平 魏雪峰 罗湘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为了掌握库尔勒香梨园土壤氨挥发特征与挥发损失量,以6年树龄库尔勒香梨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闭式集气法对香梨整个生育期的香梨园土壤氨挥发速率及累积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灌溉及温度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氨挥发有显著影响。氨挥... 为了掌握库尔勒香梨园土壤氨挥发特征与挥发损失量,以6年树龄库尔勒香梨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闭式集气法对香梨整个生育期的香梨园土壤氨挥发速率及累积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灌溉及温度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氨挥发有显著影响。氨挥发速率在一天内的变化,由于温度的影响而具体表现为下午(16:00~20:00)、中午(12:00~16:00)、早上(8:00~12:00)、夜间(20:00~08:00)挥发速率依次降低,并在施肥后的第4天下午(16:00~20:00)时达到最大值0.032 kg/(hm^2·h);氨挥发日累积量在不施肥的情况下随着香梨生育期的推进而逐渐减少,最后趋于平稳。而在4月1日和6月1日对试验样地进行施肥后,氨挥发日累积量明显增加,在4月5日和6月5日分别达到0.411和0.318 kg/(hm^2·d)。在每个月10日对试验样地进行灌水后,氨挥发日累积量明显增加,在5月15日达到最大值0.24 kg/(hm^2·d);氨挥发月累积量在基施肥处理的4月和追施肥处理的6月较大,分别达到9.086和7.619 kg/(hm^2·m)。在香梨整个生育期内,氨挥发累积量达到36.52 kg/hm^2,占总施肥量的12.17%,损失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园 土壤 氨挥发速率 日累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地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习斌 张继宗 +3 位作者 左强 邹国元 翟丽梅 刘宏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7-333,共7页
保护地过量施用氮肥是造成氮素氨挥发损失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研究了常规施肥、常规+C/N、推荐施肥和单施有机肥4种施肥措施下保护地菜田土壤的氨挥发特性。结果表明:减少施肥量和秸秆还田技术能有效降低... 保护地过量施用氮肥是造成氮素氨挥发损失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研究了常规施肥、常规+C/N、推荐施肥和单施有机肥4种施肥措施下保护地菜田土壤的氨挥发特性。结果表明:减少施肥量和秸秆还田技术能有效降低氨挥发损失;整个监测周期内,不同处理氨挥发量均较小,常规施肥处理损失量最高,占总施氮量的0.73%,化肥氮对氨挥发的贡献率较大(大于70%),不同处理氨挥发损失量大小顺序为常规施肥>常规+C/N>推荐施肥>单施有机肥;氨挥发监测周期内表层土壤(0—1cm)pH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下降幅度以常规施肥处理最大,约0.5个pH值单位;土壤pH值、0—1cm土层铵态氮含量与氨挥发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 氨挥发速率 保护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用量对设施栽培蔬菜地土壤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李银坤 武雪萍 +1 位作者 武其甫 吴会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49-957,共9页
【目的】针对我国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水肥过量施用问题,研究不同水氮条件下黄瓜-番茄种植体系内的土壤氨挥发特征,探讨影响设施菜地土壤氨挥发的重要因子,为降低氮肥的氨挥发损失、建立合理的灌溉和施肥制度提供参考。【方法】以华北... 【目的】针对我国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水肥过量施用问题,研究不同水氮条件下黄瓜-番茄种植体系内的土壤氨挥发特征,探讨影响设施菜地土壤氨挥发的重要因子,为降低氮肥的氨挥发损失、建立合理的灌溉和施肥制度提供参考。【方法】以华北平原设施黄瓜-番茄轮作菜地为研究对象,设常规灌溉(W1)和减量灌溉(W2)2个灌溉水平,每种灌溉水平下设不施氮(N0)、减量施氮(N1)和常规施氮(N2)3个氮水平,共6个处理组合(W1N0、W1N1、W1N2、W2N0、W2N1、W2N2)。采用通气法监测不同水氮条件下黄瓜-番茄轮作体系内的土壤氨挥发动态,分析与土壤氨挥发相关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设施黄瓜-番茄种植体系内表层(0—10 cm)土壤铵态氮受施肥的影响波动较大,与常规施氮(N2)相比,相同灌水条件下减量施氮(N1)处理的0—10 cm土层铵态氮浓度最高值降低了25.1%30.3%(P<0.05)。减量施氮可显著降低土壤氨挥发速率。与常规施氮(N2)相比,减量施氮处理(N1)在黄瓜季和番茄季内的氨挥发速率均值分别降低了21.1%22.8%(P<0.05)和16.5%17.9%(P<0.05)。整个黄瓜-番茄轮作周期内,土壤氨挥发损失量和氮肥的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17.8 48.1 kg/hm2和1.23%1.44%。与常规施氮(N2)相比,减量施氮处理(N1)的土壤氨挥发损失量及氮肥的氨挥发损失率分别降低了19.3%20.0%(P<0.05)和0.85 0.92个百分点。各处理土壤氨挥发速率与0—10 cm土壤铵态氮浓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0—10 cm土壤铵态氮浓度是土壤氨挥发的重要驱动因子。与常规灌溉(W1)相比,减量灌溉(W2)条件下设施菜地土壤氨挥发速率及氨挥发损失量略有增加(P>0.05)。适宜减少氮肥及灌溉量不仅能够维持较高的蔬菜产量,而且显著提高了灌溉水和氮肥的利用效率。其中减量施氮处理(N1)的氮肥农学效率比常规施氮(N2)提高了95.4%146.4%;减量灌溉(W2)的灌溉水农学效率比常规灌溉(W1)提高了27.7%54.0%。【结论】通过合理的节水减氮措施可达到抑制氮肥氨挥发损失、增加产量以及提高水氮利用效率的目的。在供试条件下,节水30%左右、减施氮量25%的水氮组合(W2N1)具有较佳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氮肥 菜地 铵态氮浓度 氨挥发速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灰渣与化肥混合对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容 高明 +3 位作者 廖燕妮 王丹 邓炜 叶夏依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60-1167,共8页
采用室内恒温培养,碱液吸收法测定灰渣-化肥中氮的挥发量,研究了锯木灰、谷壳灰、玉米灰、水稻灰分别与不同化肥配比下,在一定时间内的氨挥发规律。结果表明:四种灰渣在N1、N2、N3水平下,随着时间的增加氨的挥发量和挥发率呈先增大后... 采用室内恒温培养,碱液吸收法测定灰渣-化肥中氮的挥发量,研究了锯木灰、谷壳灰、玉米灰、水稻灰分别与不同化肥配比下,在一定时间内的氨挥发规律。结果表明:四种灰渣在N1、N2、N3水平下,随着时间的增加氨的挥发量和挥发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各处理的峰值多出现在10-15 d的培养阶段;谷壳灰、玉米灰、水稻灰添加磷酸二氢钾能明显抑制混合物中氨的挥发,而锯木灰添加氯化钾、磷酸二氢钾均能抑制氨的挥发;在四种灰渣中,锯木灰处理的氨挥发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种灰渣,特别是在N3水平下比同期的其他灰渣处理高5倍。Elovich方程和抛物线扩散方程均能较好拟合氨的挥发量随时间的变化,其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灰渣 挥发 氨挥发速率 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氮运筹模式对田间土壤氨挥发及春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祯 史海滨 +1 位作者 李仙岳 闫建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9-807,共9页
为了减少氨挥发带来的氮素损失和面源污染,寻求一种节水、节肥、稳产的水氮运筹模式,研究分析了氨挥发规律及春玉米籽粒产量对不同水氮运筹模式的响应。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共15个处理。主区为灌水定额,设置3个水平,分别为525、750、975 m... 为了减少氨挥发带来的氮素损失和面源污染,寻求一种节水、节肥、稳产的水氮运筹模式,研究分析了氨挥发规律及春玉米籽粒产量对不同水氮运筹模式的响应。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共15个处理。主区为灌水定额,设置3个水平,分别为525、750、975 m^3·hm^(-2);副区为施氮量,设置5个水平,分别为0、80、160、240、320 kg·hm^(-2)。于2014、2015年连续两年进行田间试验。采用通气法采集田间氨挥发量,并计算氨挥发速率、氨挥发损失量及损失率。结果表明:2014、2015两年同一处理追肥后的氨挥发速率峰值均大于该处理施入基肥后的氨挥发速率峰值,追肥后氨挥发速率峰值比施入基肥后的氨挥发速率峰值分别高出63.31%和62.06%。施氮量、灌水定额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对NH_3-N损失量具有极显著影响,三者对田间土壤NH_3-N损失量的影响表现为施氮量>灌水定额>两者的交互作用。2014、2015两年各施氮处理施入基肥后平均NH_3-N损失量为5.71~13.95 kg·hm^(-2),追肥后平均NH_3-N损失量为8.70~18.66 kg·hm^(-2)。2014年各施氮处理NH_3-N总损失量为13.90~32.21 kg·hm^(-2),2015年各施氮处理NH_3-N总损失量为15.45~32.99 kg·hm^(-2)。处理W2N3(灌水定额750 m^3·hm^(-2),施氮量240 kg·hm^(-2))既能节水、节肥,又能保证获得高产,同时显著地降低了NH_3-N损失量,故推荐该处理为适用于当地的最优水氮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运筹模式 施氮量 灌水定额 氨挥发速率 挥发损失量 春玉米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典型小叶章湿地土壤氨挥发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6
作者 孙志高 刘景双 +1 位作者 王金达 秦胜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31-937,共7页
采用通气法对三江平原典型草甸小叶章湿地和沼泽化草甸小叶章湿地土壤的氨挥发进行了原位测定,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氨挥发速率在生长季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7月中旬前出现两次挥发高峰和一次低值,之后整体... 采用通气法对三江平原典型草甸小叶章湿地和沼泽化草甸小叶章湿地土壤的氨挥发进行了原位测定,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氨挥发速率在生长季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7月中旬前出现两次挥发高峰和一次低值,之后整体呈严格单调下降趋势,后者的氨挥发速率较高,平均为前者的1.35±0.53倍;二者累计氨挥发量的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7月中旬前增加迅速,且值比较接近;之后增加缓慢,但其值发生明显分异,表现为后者大于前者;生长季内,典型草甸小叶章湿地土壤的氨挥发总量为6.35 kg N.hm-2,而沼泽化草甸小叶章湿地则为6.87 kg N.hm-2,二者之比为1∶1.08;氮素物质基础不是影响二者氨挥发过程的重要限制因素,大气温度及其所引起的其它温度波动是影响氨挥发速率变化的重要因素;降水及土壤水分波动与散失是引起氨挥发速率局部波动的重要原因;土壤pH和质地是导致氨挥发速率普遍较低的根本原因;而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则是引起二者氨挥发速率和氨挥发量变化及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 氨挥发速率 小叶章湿地 影响因素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式下砂姜黑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氨挥发特征及排放系数 被引量:12
7
作者 吕金岭 王小非 +1 位作者 李太魁 寇长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69-1879,共11页
土壤类型对于农田氨挥发影响较大,而关于砂姜黑土农田氨挥发特征及排放系数研究相对较少,不利于区域性农田土壤氨排放清单的准确评估。基于此,选取豫南典型砂姜黑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CK)、传统施肥(TR)、优化施肥(OPT)、再优化施肥... 土壤类型对于农田氨挥发影响较大,而关于砂姜黑土农田氨挥发特征及排放系数研究相对较少,不利于区域性农田土壤氨排放清单的准确评估。基于此,选取豫南典型砂姜黑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CK)、传统施肥(TR)、优化施肥(OPT)、再优化施肥(ZOPT)和缓控肥(HK)5种施肥处理,利用密闭海绵法,探究砂姜黑土农田不同施肥方式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土壤氨挥发特征,并尝试确定氨排放系数。结果表明:砂姜黑土传统施肥条件下冬小麦季土壤氨挥发量为11.1 kg×hm-2,夏玉米季氨挥发量为13.4 kg×hm-2,说明夏玉米季是砂姜黑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氨的高排放时期。对比不同处理的氨挥发量,发现ZOPT和HK处理冬小麦季和夏玉米季的氨挥发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其次为OPT处理,TR处理的氨挥发量最高。HK处理的氨排放系数最低,其中冬小麦季和夏玉米季分别为1.7%和1.5%,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其次为ZOPT和OPT处理,其氨排放系数冬小麦季分别为2.1%和2.6%,夏玉米季分别为2.6%和3.6%;TR处理的氨排放系数最高,冬小麦季和夏玉米季分别为3.6%和4.7%。不同施肥处理氨挥发量与施肥量的拟合结果表明,随施肥量增加,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氨挥发显示出较强的线性增长趋势,其中夏玉米季和冬小麦季的R2分别为0.934和0.931,说明该区域砂姜黑土传统施肥量的氨挥发未出现明显的激发性增长现象。本研究结果可为砂姜黑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和氮排放清单的估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施肥方式 氨挥发速率 挥发 排放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呼吸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抑制剂对水稻冠层NH3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明霞 周彩云 +3 位作者 李明军 崔克辉 聂立孝 黄见良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6-211,共6页
在营养液培养条件下,对两个不同氮效率基因型水稻品种扬稻6号和武育粳3号采用光呼吸抑制剂异烟肼(INH)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抑制剂蛋氨酸亚砜亚胺(MSO)处理,研究其对水稻光合速率、光呼吸速率、GS酶活性及冠层的NH3挥发速率的影响。结... 在营养液培养条件下,对两个不同氮效率基因型水稻品种扬稻6号和武育粳3号采用光呼吸抑制剂异烟肼(INH)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抑制剂蛋氨酸亚砜亚胺(MSO)处理,研究其对水稻光合速率、光呼吸速率、GS酶活性及冠层的NH3挥发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1)MSO导致剑叶光合速率下降,光呼吸速率升高;INH导致光呼吸速率显著下降,同时一定程度上引起光合速率降低。(2)MSO处理显著降低了GS酶活性,相应地引起NH3挥发速率增加;INH在一定程度上导致NH3挥发速率降低。(3)扬稻6号NH3挥发速率比武育粳3号低的生理原因是光呼吸速率较低和GS酶活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呼吸速率 酰胺合成酶 氨挥发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和氮肥互作对盐渍化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何帅 王国栋 张磊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7-91,144,共6页
【目的】探明生物炭和氮肥互作对盐渍化土壤氨挥发的影响。【方法】基于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仅施用生物炭、仅施用氮肥、同时施用生物炭和氮肥对不同盐渍化程度土壤的氨挥发速率与矿质态氮量的影响。【结果】添加生物炭可提升非盐... 【目的】探明生物炭和氮肥互作对盐渍化土壤氨挥发的影响。【方法】基于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仅施用生物炭、仅施用氮肥、同时施用生物炭和氮肥对不同盐渍化程度土壤的氨挥发速率与矿质态氮量的影响。【结果】添加生物炭可提升非盐渍化和中度渍化土壤pH值,但对重度盐渍化土壤pH值的影响不显著。施氮条件下,添加生物炭对非盐渍化土壤和中度盐渍化土壤的氨挥发速率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氨挥发总量分别相比仅施氮处理降低了18.06%和50.88%,氨挥发速率分别降低了14.57%和43.68%。【结论】添加生物炭可显著降低非盐渍化土壤与中度盐渍化土壤的氨挥发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氮肥 盐渍化土壤 氨挥发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平原玉米田不同施肥下的土壤氨挥发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欣周 张世春 +3 位作者 李颖 郑益旻 赵洪亮 谢立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3741-3751,共11页
【目的】通过不同施肥措施对氨气排放贡献的研究,获得辽河平原化肥施用本地化的氨排放因子,为大气环境和生态等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于2018年5—10月在沈阳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开展不同施肥措施下的氨气排放的大田试验,以... 【目的】通过不同施肥措施对氨气排放贡献的研究,获得辽河平原化肥施用本地化的氨排放因子,为大气环境和生态等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于2018年5—10月在沈阳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开展不同施肥措施下的氨气排放的大田试验,以基肥施树脂包衣缓释化肥、拔节期追施尿素为常规施肥方式,设置无氮处理(T0)、常规施肥减半(T1)、常规施肥+生物炭(T2)、常规施肥一次性施入(T3)、常规施肥(T4)5个处理。采用通气法在玉米全生育期内定时收集氨气,利用流动分析仪检测计算氨排放通量,同时测定土壤铵态氮含量。【结果】施基肥后氨挥发速率呈现双峰趋势,各处理分别于施基肥后第1—2天或第5—7天达到氨挥发速率最大值,施基肥后各处理氨挥发速率最大值表现为:常规施肥减半(T1)>常规施肥+生物炭(T2)>常规施肥一次性施入(T3)>常规施肥(T4)>无氮处理(T0);施追肥后各处理均于第1—2天达到氨挥发速率最大值,追肥后各处理氨挥发速率最大值表现为:常规施肥(T4)>常规施肥+生物炭(T2)>常规施肥减半(T1)>常规施肥一次性施入(T3)>无氮处理(T0)。氨挥发损失累积量表现为常规施肥+生物炭(T2)>常规施肥(T4)>常规施肥一次性施入(T3)>常规施肥减半(T1)>无氮处理(T0)。各时期各处理间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差异并不显著,但土壤铵态氮含量和同时期土壤氨挥发速率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施追肥后两者的变化趋势比施基肥后更加相似。由于T1、T2、T4追肥期施尿素,尿素释放铵态氮比缓释化肥更加迅速,同时氨挥发也相对较快。整体来看,减少50%施氮量,氨挥发损失累积量只减少20%。各处理间生长季内氨挥发损失累积量差异显著,常规施肥+生物炭(T2)的氨挥发损失累积量最多,在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加施生物炭氨挥发损失累积量增加22%。全生长季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一次性施入缓释化肥而不采取尿素追肥的措施比以尿素作为追肥的措施的氨挥发累积量减少12%。【结论】氨挥发随着施氮量增加呈现边际递减效应。生物炭促进了农田氨挥发,玉米秸秆生物炭呈碱性,导致了氨挥发累积量的增加,但其具有孔隙度和比表面积大、吸附效果强的特点,可改良土壤和减少其他温室气体。一次性施入缓释化肥而不采取尿素追肥显著降低了氨挥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因子 氨挥发速率 生物炭 施肥 玉米 辽河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麦间作系统土壤氨挥发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程小娜 薛建辉 吴永波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7-131,共5页
利用通气法田间原位实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不同株行距杨麦间作系统、单作麦田系统的土壤氨挥发特点。结果表明:间作系统与单作系统土壤氨挥发变化趋势无明显差异,不论是基肥期还是追肥期各处理土壤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6~7 d,占... 利用通气法田间原位实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不同株行距杨麦间作系统、单作麦田系统的土壤氨挥发特点。结果表明:间作系统与单作系统土壤氨挥发变化趋势无明显差异,不论是基肥期还是追肥期各处理土壤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6~7 d,占总累积挥发量的60%~83%;间作系统不同施氮水平土壤氨挥发速率及挥发累积量均不同程度低于单作系统相应施氮水平下的挥发速率及挥发累积量;在整个冬小麦生长季内,株行距2 m×5 m的杨麦间作系统(I1)和2 m×15 m的杨麦间作系统(I2)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分别比单作系统降低了0.76~4.23 kg/hm2和2.13~4.16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系统 施氮水平 氨挥发速率 挥发累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前茬植烟土壤的氨挥发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雪萍 陆引罡 +2 位作者 周建云 钱晓刚 孟源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0-143,149,共5页
为提高烤烟氨素利用率,给烤烟生产合理选择前茬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试验结合原位通气监测方法研究了不同前茬对植烟土壤氨挥发速率和氨挥发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前茬植烟土壤施基肥后的氨挥发速率在施肥后6d达到峰值,并以空闲地... 为提高烤烟氨素利用率,给烤烟生产合理选择前茬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试验结合原位通气监测方法研究了不同前茬对植烟土壤氨挥发速率和氨挥发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前茬植烟土壤施基肥后的氨挥发速率在施肥后6d达到峰值,并以空闲地前茬最高,为4.14kg N/(hm2·d);黑麦草前茬其次,为3.10kg N/(hm2·d);小麦前茬第3,为2.77 kg N/(hm2·d);油菜前茬最低,为2.10kg N/(hm2·d)。即施基肥后不同前茬植烟土壤的氨挥发速率为空闲地>黑麦草>小麦>油菜。2)不同前茬植烟土壤施追肥后的氨挥发速率也在施肥后6d达到峰值,并以空闲地前茬最高,为0.55kg N/(hm2·d);黑麦草前茬其次,为0.48kg N/(hm2·d);油菜前茬第3,为0.41kg N/(hm2·d);小麦前茬最低,为0.32kg N/(hm2·d)。即施追肥后不同前茬植烟土壤的氨挥发速率为空闲地>黑麦草>油菜>小麦。3)不同前茬植烟土壤的氨挥发积累总量以空闲地最高,为13.68kg N/hm2;黑麦草前茬次之,为12.74kg N/hm2;小麦前茬第3,为10.98kg N/hm2;油菜前茬最小,为9.01kg N/hm2。即不同前茬植烟土壤的氨挥发积累总量为空闲地>黑麦草>小麦>油菜,分别占施入氮肥总量的14.03%、13.07%、11.26%和9.24%。结论:在烤烟生产过程中,选择油菜前茬土壤种植烤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壤的氨挥发损失量,有利于提高氮素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前茬 通气法 烤烟 氨挥发速率 挥发 植烟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流域典型农区不同施肥处理下稻田氨挥发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13
作者 吴凡 张克强 +4 位作者 谢坤 王风 王瑞琦 尹高飞 沈仕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35-1742,共8页
为探寻洱海流域合理的施肥方式,减少氮肥的氨挥发损失,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研究了不同氮肥类型及施氮量对稻田氨挥发规律、氨挥发累积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探究了影响氨挥发排放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稻田氨挥发主要发... 为探寻洱海流域合理的施肥方式,减少氮肥的氨挥发损失,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研究了不同氮肥类型及施氮量对稻田氨挥发规律、氨挥发累积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探究了影响氨挥发排放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稻田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2~5 d内,穗肥期氨挥发损失占比最大为19.04%~33.00%,其次分蘖肥期损失为7.18%~15.72%,基肥期损失最少为4.89%~7.76%。不同施肥处理中常规施肥(CF)、化肥减量20%(T1)、单施有机肥(T2)、有机肥与化肥配施(T3)、考虑当季25%矿化率单施有机肥(T4)、考虑当季25%矿化率有机肥与化肥配施(T5)和单施控释肥(T6)的氨挥发累积量分别为42.52、22.73、11.71、15.12、38.24、25.95 kg·hm^-2和18.44 kg·hm^-2。等量施氮条件下不同肥料类型氨挥发损失占比大小为尿素>控释肥>有机肥+化肥>有机肥。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施氮量越大氨挥发累积量越大,且氨挥发速率与田面水NH4+-N浓度呈正相关性。综合稻田氨挥发累积量及水稻产量,在洱海流域典型农区水稻种植中,有机肥与化肥配施(25%当季矿化率)、化肥减量施用(20%)以及控释肥施用是3种较优的环境友好型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流域 稻田 氮肥类型 氨挥发速率 挥发累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尿素配施处理下土壤氨挥发特性 被引量:21
14
作者 董怡华 张玉革 +2 位作者 孙树林 金丹 王英刚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943-2949,共7页
采用室内恒温模拟培养方法,以单施尿素处理为对照,研究了减量尿素配施玉米秸秆、配施脲酶抑制剂NBPT和硝化抑制剂DMPP组合、配施玉米秸秆+抑制剂组合等处理对棕壤氨挥发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处理土壤的p H、铵态氮、硝态氮含量与氨挥... 采用室内恒温模拟培养方法,以单施尿素处理为对照,研究了减量尿素配施玉米秸秆、配施脲酶抑制剂NBPT和硝化抑制剂DMPP组合、配施玉米秸秆+抑制剂组合等处理对棕壤氨挥发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处理土壤的p H、铵态氮、硝态氮含量与氨挥发速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单施尿素处理氨挥发速率在第3天即达到峰值;减量尿素配施玉米秸秆处理的氨挥发速率峰值出现时间延迟至施肥后第5天;在配施玉米秸秆的土壤中添加抑制剂组合后,氨挥发速率峰值延迟至第11天出现。与单施尿素相比,减量尿素配施玉米秸秆并添加抑制剂组合可显著降低氨挥发速率峰值74.27%,培养18 d可减少氨挥发累积损失量43.96%。不同处理的氨挥发速率与土壤的铵态氮浓度、p H呈正相关,与土壤的硝态氮浓度呈负相关。配施玉米秸秆并添加抑制剂组合的土壤中铵态氮浓度达到高峰后可长时间保持较高水平(>350 mg·kg-1),并可有效减少硝态氮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挥发速率 玉米秸秆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铵态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