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颡鱼仔、稚、幼鱼耗氧率及氨氮排泄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廖志洪 林小涛 +1 位作者 王春 邱炜韬 《生态科学》 CSCD 2004年第3期223-226,共4页
本文测定了不同温度(20、24、28、32℃)下黄颡鱼仔、稚、幼鱼的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结果表明,黄颡鱼的耗氧率、氨氮排泄率随体质量增大而降低,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体质量、温度与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的关系可用RO=0.0224T0.6428積0.1284W... 本文测定了不同温度(20、24、28、32℃)下黄颡鱼仔、稚、幼鱼的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结果表明,黄颡鱼的耗氧率、氨氮排泄率随体质量增大而降低,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体质量、温度与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的关系可用RO=0.0224T0.6428積0.1284W、RN=0.2654T0.4326積0.1417W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稚和幼鱼 耗氧 氨氮排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斑点叉尾[鱼回]幼鱼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麻艳群 曲照球 +4 位作者 司楠 董升辉 胡文广 孙悦欣 江林源 《水产养殖》 CAS 2021年第4期31-35,共5页
采用封闭流水式装置,研究斑点叉尾[鱼回]幼鱼(Ictalurus Punctatus)(约9~11 g)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8,22和26℃)的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18,22和26℃时斑点叉尾[鱼回]幼鱼的耗氧率分别为(171.66±33)mg/(kg·h)... 采用封闭流水式装置,研究斑点叉尾[鱼回]幼鱼(Ictalurus Punctatus)(约9~11 g)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8,22和26℃)的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18,22和26℃时斑点叉尾[鱼回]幼鱼的耗氧率分别为(171.66±33)mg/(kg·h),(97.22±26)mg/(kg·h)和(171.83±44)mg/(kg·h),26℃处理组的耗氧率最高,与22℃处理组具显著差异(P<0.05);氨氮排泄率也表现出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的趋势,18,22和26℃时其氨氮排泄率分别为(0.40±0.01)mg/(g·h),(0.44±0.01)mg/(g·h)和(0.58±0.01)mg/(g·h)。在22~26℃,斑点叉尾[鱼回]幼鱼的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鱼回] 温度 氨氮排泄率 耗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和pH值对鮸鱼幼鱼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的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闫茂仓 单乐州 +3 位作者 邵鑫斌 胡利华 柴雪良 林志华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5-91,共7页
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及pH值对鮸鱼幼鱼的呼吸、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盐度对鮸鱼幼鱼耗氧率、氨氮排泄率有显著影响(P<0.05),盐度11-26,鮸鱼幼鱼耗氧率逐步上升,26时达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pH值对耗氧率无显著影响(... 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及pH值对鮸鱼幼鱼的呼吸、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盐度对鮸鱼幼鱼耗氧率、氨氮排泄率有显著影响(P<0.05),盐度11-26,鮸鱼幼鱼耗氧率逐步上升,26时达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pH值对耗氧率无显著影响(P>0.05),pH6.5-9.0鮸鱼幼鱼耗氧率变化幅度很小,在此范围内pH值的变化对鮸鱼幼鱼氨氮排泄率有显著影响(P<0.05).O∶N比值也随着盐度升高而升高,26时达到峰值,随后下降;pH8.0时,O∶N比值最低;不同盐度和pH下鱼幼鱼平均O∶N分别为24.258,22.378.鮸鱼幼鱼主要以蛋白质为能源,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其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鮸鱼 盐度 PH值 耗氧 氨氮排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鲇幼鱼耗氧率与氨氮排泄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杨培民 刘刚 +4 位作者 张涛 金广海 刘义新 吴瑞兰 于翔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0-474,共5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和体重对鲇Silurus asotus幼鱼呼吸、氨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鲇幼鱼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一昼夜在4:00-7:00和17:00-20:00各出现一个耗氧高峰,这两个时间段应是鲇幼鱼的摄食和活动高峰;在18-31℃...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和体重对鲇Silurus asotus幼鱼呼吸、氨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鲇幼鱼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一昼夜在4:00-7:00和17:00-20:00各出现一个耗氧高峰,这两个时间段应是鲇幼鱼的摄食和活动高峰;在18-31℃下,鲇幼鱼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排氨率在18-26℃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于26℃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耗氧率(OR)和排氨率(N)均随着体重(W)的增加而下降,并呈幂函数的关系,相关方程分别为OR=0.8784W-0.9145(R2=0.9731),N=34.665W-0.8999(R2=0.8616);随着温度的上升,鲇幼鱼耐低氧能力下降,当温度大于26℃时,窒息点超过0.5 mg/L;随着体重的增加,鲇幼鱼耐低氧的能力上升,体重低于4.06 g时,窒息点没有显著差异(P〉0.05),当体重达到11.06 g时,窒息点降至(0.319±0.031)mg/L,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氧 氨氮排泄率 窒息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口鱼的耗氧率、氨氮排泄率和窒息点 被引量:2
5
作者 季辰跃 骆小年 +3 位作者 李姣 段友健 邢雨忻 李权森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242-249,共8页
用呼吸室法测定马口鱼幼鱼24 h的耗氧率、氨氮排泄率和窒息点等数据,分析不同水温对马口鱼耗氧率、氨氮排泄率和窒息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马口鱼的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当水温为(15.0±0.5)℃时,马口鱼大... 用呼吸室法测定马口鱼幼鱼24 h的耗氧率、氨氮排泄率和窒息点等数据,分析不同水温对马口鱼耗氧率、氨氮排泄率和窒息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马口鱼的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当水温为(15.0±0.5)℃时,马口鱼大规格组[平均体质量(124.68±3.03)g]在10:50达到最大耗氧率(0.457±0.025)mg/(g·h)和最大氨氮排泄率(0.119±0.016)mg/(g·h);小规格组[平均体质量(49.00±2.16)g]在16:20和18:20达到最大耗氧率(0.333±0.028)mg/(g·h)和(0.333±0.032)mg/(g·h),在18:20—22:20达到最大氨氮排泄率(0.023±0.11)mg/(g·h)。当水温为5.0~30.0℃时,马口鱼的窒息点随温度升高遵循N字形先升后降再升的波动规律。2组马口鱼的窒息点在10.0℃时都有一个上升的拐点,其中小规格组[平均体质量(61.72±3.80)g]在10.0℃时窒息点达最高值(3.68±0.21)mg/L,大规格组[平均体质量(108.37±4.75)g]在30.0℃时窒息点达最高值(4.80±0.22)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口鱼 耗氧 氨氮排泄率 窒息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饲频率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消化酶活力和氨氮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崔超 禹娜 +4 位作者 龙丽娜 曹阳 黎明 李二超 陈立侨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5-43,共9页
在室内水族箱条件下,以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4.42±0.06 g)为对象,探讨了投饲频率对幼鱼生长、消化酶活力和氨氮排泄的影响。实验采用等量投饲法,共设置4个投饲频率(2次·d-1、3次·d-1、4次·d-1... 在室内水族箱条件下,以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4.42±0.06 g)为对象,探讨了投饲频率对幼鱼生长、消化酶活力和氨氮排泄的影响。实验采用等量投饲法,共设置4个投饲频率(2次·d-1、3次·d-1、4次·d-1和6次·d-1,分别记为F2、F3、F4和F6组),投饲实验为期42 d。结果表明,随着投饲频率增加,实验鱼的增重率升高,饵料系数下降。其中,F6组增重率最高,为461.33%,但与F3组(409.67%)和F4组(443.33%)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相应地,F3、F4与F6组实验鱼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F2组(P<0.05),而F3、F4与F6组之间的饵料系数无显著性差异。F2组和F6组肥满度较低,且显著低于F3组和F4组(P<0.05);此外,实验鱼脏体比和肝体比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而略有下降,但各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肝脏淀粉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随投饲频率的增加而升高,胰蛋白酶活性的差异则不显著;提高投饲频率还可降低鱼的氨氮排泄率,其中F6组的耗氧率也显著低于其它组。结果显示,适当增加投饲频率可提高俄罗斯鲟的消化酶活力,降低蛋白被用于能量代谢的比例,从而提高了幼鱼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结合本实验的结果和生产实际情况,建议人工养殖鲟鱼幼鱼的投饲频率大于等于4次·d-1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鲟 投饲频 增重 饵料系数 体成分 消化酶活力 氨氮排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斑马鱼静止代谢率和氨氮排泄率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格 谢航 +1 位作者 何定聪 罗毅平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48,共5页
本研究测定了18,23,28,33℃等温度下斑马鱼(Danio rerio)的静止代谢率(RMR)和氨氮排泄率(AN)。结果表明,RMR值与温度(T)显著正相关,二者关系可用指数函数描述:YRMR=21.28e0.090 3T(r2=0.562,n=55,p<0.01);雄鱼对温度的敏感性高于雌鱼... 本研究测定了18,23,28,33℃等温度下斑马鱼(Danio rerio)的静止代谢率(RMR)和氨氮排泄率(AN)。结果表明,RMR值与温度(T)显著正相关,二者关系可用指数函数描述:YRMR=21.28e0.090 3T(r2=0.562,n=55,p<0.01);雄鱼对温度的敏感性高于雌鱼;随着温度上升,AN显著增加(p<0.05);各温度下,氨熵(AQ)值分别为0.34,0.14,0.10和0.16。研究认为,13和38℃可能是斑马鱼可长期耐受的温度下限和上限,该种鱼RMR水平较高且对温度变化较敏感;蛋白供能比过高可能是斑马鱼不适宜低温生存的原因,低温是否促进斑马鱼的无氧代谢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Danio rerio) 温度 静止代谢 氨氮排泄率
原文传递
鸭绿沙塘鳢耗氧率、氨氮排泄率与临界窒息点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军 骆小年 +5 位作者 徐忠源 王晓光 宋文华 赵晓临 夏大明 郭冰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5-691,共7页
用呼吸室法研究鸭绿沙塘鳢耗氧率(OCR)、氨氮排泄率和临界窒息点。结果表明:鸭绿沙塘鳢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在(13.5±0.5)℃下,大规格鸭绿沙塘鳢[(66.72±8.30)g]在0:30达到最大耗氧率[(0.207 0±0.... 用呼吸室法研究鸭绿沙塘鳢耗氧率(OCR)、氨氮排泄率和临界窒息点。结果表明:鸭绿沙塘鳢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在(13.5±0.5)℃下,大规格鸭绿沙塘鳢[(66.72±8.30)g]在0:30达到最大耗氧率[(0.207 0±0.005 1)mg/(g.h)]和最大氨氮排泄率[(0.004 0±0.001 3)mg/(g.h)],中规格鸭绿沙塘鳢[(15.63±4.78)g]分别在0:30和4:30达到最大耗氧率[(0.197 7±0.013 2)mg/(g.h)]和最大氨氮排泄率[(0.008 5±0.003 1)mg/(g.h)],小规格鸭绿沙塘鳢[(1.78±0.93)g]分别在20:30和8:30达到最大耗氧率[(0.410 9±0.252 6)mg/(g.h)]和最大氨氮排泄率[(0.027 9±0.006 6)mg/(g.h)];大、中和小规格鸭绿沙塘鳢的临界窒息点分别为0.13、0.16和0.29 mg/L,体重和临界窒息点呈负相关。鸭绿沙塘鳢的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与温度(0~24℃)呈正相关;鸭绿沙塘鳢的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与体重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沙塘鳢 耗氧 氨氮排泄率 临界窒息点
原文传递
温度对锯缘青蟹状幼体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朱小明 李少菁 宋星宇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2-96,共5页
用水瓶法和径流装置测定了锯缘青蟹各期状幼体(Z1~Z5)在不同温度(22、24、26、28、30和32℃)下的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实验结果表明,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各期幼体之间存在差异;Q10值表明,最适温度Z1和Z2是24~26... 用水瓶法和径流装置测定了锯缘青蟹各期状幼体(Z1~Z5)在不同温度(22、24、26、28、30和32℃)下的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实验结果表明,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各期幼体之间存在差异;Q10值表明,最适温度Z1和Z2是24~26℃,Z3和Z4是28~30℃,而Z5是26~28℃;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与幼体干质量呈幂函数关系,M=aDWb,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的a值范围分别是119.26~304.64和508.13~942.17,平均值分别为180.23和754.74;b值范围分别是-0.6724~-0.5155和-0.7729~-0.4536,平均值分别为-0.5865和-0 6131;不同温度下各期幼体的O/N平均值为15.6,青蟹幼体主要以蛋白质代谢物质;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与温度和体重的二元回归方程分别为R=14.83+0.526T-0.090DW(r2=0.8211,n=26)和E=6.09+4.47T-0 376DW(r2=0.7796,n=26),F检验表明相关性极显著(F<F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呼吸 锯缘青蟹 状幼体 耗氧 氨氮排泄率 人工育苗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西洋牙鲆幼鱼标准代谢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7
10
作者 王波 李继强 +4 位作者 曹志海 李德军 孙庆霞 朱明远 毛兴华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2-68,共7页
测定了大西洋牙鲆幼鱼在禁食和静息状态下的呼吸耗氧率、氨氮排泄率和CO2排出率;研究了它们的呼吸商、氧氮比、能量代谢的特征和能源的化学本质。结果表明,大西洋牙鲆在水温10.8~21.5℃时,其耗氧率Q10=2.336,代谢率的体重系数b=0.832... 测定了大西洋牙鲆幼鱼在禁食和静息状态下的呼吸耗氧率、氨氮排泄率和CO2排出率;研究了它们的呼吸商、氧氮比、能量代谢的特征和能源的化学本质。结果表明,大西洋牙鲆在水温10.8~21.5℃时,其耗氧率Q10=2.336,代谢率的体重系数b=0.832。白天能量代谢率为2.00J/(h·g),夜间能量代谢率为1.474J/(h·g),白天是夜间的1.357倍,最高值出现在09:00(上午),代谢率为2.525J/(h·g),最低值在03:00(夜间),代谢率为1.147J/(h·g)。在水温4~26℃时大西洋牙鲆平均呼吸耗氧率为0.123mg/(h·g);氨氮排泄率2.654μg/(h·g);CO2排出率0.135mg/(h·g);代谢率1.773J/(h·g);O∶N=38.8;呼吸商为0.791。大西洋牙鲆以蛋白质、脂肪和糖类3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为能源,随着温度的升高和个体的生长O∶N比值增加,即代谢底物中蛋白质用于氧化供能的比例相对减少,用于生长的比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牙鲆 耗氧 氨氮排泄率 CO2排出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亲蟹的标准代谢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温小波 陈立侨 艾春香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5-109,共5页
对中华绒螯蟹亲蟹的耗氧率、二氧化碳排出率及氨氮排泄率进行了测定 ,并研究了亲蟹的能耗率及能源物质的供能比。结果表明 ,体重为 (5 6 .99± 6 .4 2 )g亲蟹 ,在水温 (2 0± 0 .5 )℃时的耗氧率为 (0 .2 77± 0 .0 5 9)mg&... 对中华绒螯蟹亲蟹的耗氧率、二氧化碳排出率及氨氮排泄率进行了测定 ,并研究了亲蟹的能耗率及能源物质的供能比。结果表明 ,体重为 (5 6 .99± 6 .4 2 )g亲蟹 ,在水温 (2 0± 0 .5 )℃时的耗氧率为 (0 .2 77± 0 .0 5 9)mg·g- 1·h- 1,CO2 排出率为 (0 .32 1± 0 .0 78)mg·g- 1·h- 1,氨氮排泄率为(2 .790± 0 .6 43) μg·g- 1·h- 1,能耗率为 (4.2 4± 0 .92 )J·g- 1·h- 1;亲蟹代谢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提供的能量比为 7.4∶4 1.2∶5 1.4 ;其能耗率 (R0 )与体重 (W )呈负相关 ,其关系式为R0 =1.76 32W- 0 .54 0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亲蟹 标准代谢 耗氧 CO2排出 氨氮排泄率 能耗 甲壳动物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流对三疣梭子蟹幼蟹运动行为和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茂林 张秀梅 +1 位作者 黄国强 张沛东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1-324,共4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水流刺激对不同体重(小、中、大3种规格的体重分别为13.348 g±1.751 g、21.71 g±1.247 g、30.308 g±3.009 g)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幼蟹运动行为的影响,研究了幼蟹在水流刺激(23 cm...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水流刺激对不同体重(小、中、大3种规格的体重分别为13.348 g±1.751 g、21.71 g±1.247 g、30.308 g±3.009 g)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幼蟹运动行为的影响,研究了幼蟹在水流刺激(23 cm/s)1 h及恢复12、24 h时的耗氧率、氨氮排泄率、氧氮比和血蓝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小、中、大3种规格幼蟹最大耐流流速分别为23.0、26.7、31.0 cm/s,水流刺激对幼蟹的运动行为影响显著。当流速为23.0 cm/s时,3种规格的幼蟹均在水槽底部顶流爬动;流速高于23 cm/s时,小规格组幼蟹趴于拦网区不动。幼蟹的耗氧率和氨氮排泄率随体重增大而降低,在水流刺激1 h后,3种规格幼蟹的耗氧率、氨氮排泄率和血蓝蛋白含量均下降,而氧氮比升高;静水中恢复12 h,其氧氮比恢复至正常,耗氧率、氨氮排泄率和血蓝蛋白含量升高,至24 h恢复到正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水流刺激1 h后和恢复12 h时幼蟹的耗氧率、氨氮排泄率差异显著(P<0.05),恢复24 h后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耗氧 氨氮排泄率 血蓝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体重和昼夜节律对大菱鲆幼鱼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刘鹏 宋协法 葛长字 《河北渔业》 2009年第5期1-4,27,共5页
在鱼体重相对恒定时,用流水法测定了温度、昼夜节律对大菱鲆幼鱼耗氧率、氨氮排泄率的影响;在温度相对恒定时,用静水法测定了体重对大菱鲆幼鱼耗氧率、氨氮排泄率,窒息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体重2.0 g的幼鱼,耗氧率随水... 在鱼体重相对恒定时,用流水法测定了温度、昼夜节律对大菱鲆幼鱼耗氧率、氨氮排泄率的影响;在温度相对恒定时,用静水法测定了体重对大菱鲆幼鱼耗氧率、氨氮排泄率,窒息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体重2.0 g的幼鱼,耗氧率随水温升高而上升;10℃时,耗氧率最低,在26℃达到最高;在18℃以上,温度再升高,大菱鲆幼鱼将分配更多的能量用于呼吸代谢。体重2.0 g的大菱鲆幼鱼氨氮排泄率随水温的升高而上升;在10℃时氨氮排泄率最低,26℃达到最高;大菱鲆幼鱼的氨氮排泄比较稳定,但在较高温度水平时大菱鲆幼鱼蛋白质代谢的强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水温 体重 昼夜节律 耗氧 氨氮排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standard metabolic rates of juvenile and adult Exopalaemon carinicauda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成松 李富花 相建海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381-388,共8页
Ridgetail white prawn (Exopalaemon carinicauda) are of significant economic importance in China where they are widely cultured.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on the basic biology of this species. We evaluated... Ridgetail white prawn (Exopalaemon carinicauda) are of significant economic importance in China where they are widely cultured.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on the basic biology of this species.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16, 19, 22, 25, 28, 31, and 34℃) on the standard metabolic rates (SMRs) of juvenile and adult E. carinicauda in the laboratory under static conditions. The oxygen consumption rate (OCR), ammonia-N excretion rate (AER), and atornic ratio of oxygen consumed to nitrogen consumed (O:N ratio) of juvenile and adult E. carinicauda we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emperature (P〈0.05). Both the OCR and AER of juvenil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from 16 to 34℃, but the maximum OCR for adults was at 31℃. Juvenile shrimp exhibited a higher OCR than the adults from 19 to 34℃.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ERs of the two life-stages from 16 to 31 ℃ (P〉0.05). The O:N ratio in juvenil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adults over the entire temperature range (P〈0.05). Th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Q_10) of OCR and AER ranged from 5.03 to 0.86 and 6,30 to 0.85 for the adults, respectively, and from 6,09-1.03 and 3.66-1.80 for the juveniles, respectively. The optimal temperature range for growth of the juvenile and adult shrimp was from 28 to 31℃, based on Q_10 and SMR values. Results from the present study may be used to guide pond culture production ofE. carinicau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onia-N excretion rate (AER) O:N ratio oxygen consumption rate (OCR)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Shrimp(Litopenaeus vannamei) Farming Waste on the Growth, Digestion, Ammonium-Nitrogen Excretion of Sea Cucumber(Stichopus monotuberculatus) 被引量:1
15
作者 CHEN Yanfeng LUO Peng +1 位作者 HU Chaoqun REN Chunhua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5年第3期484-490,共7页
In this study, specific growth rate(SGR), ingestion rate(IR), food conversion ratio(FCR), apparent digestion ratio(ADR) and ammonium-nitrogen excretion were determined for sea cucumber(Stichopus monotuberculatus) rear... In this study, specific growth rate(SGR), ingestion rate(IR), food conversion ratio(FCR), apparent digestion ratio(ADR) and ammonium-nitrogen excretion were determined for sea cucumber(Stichopus monotuberculatus) reared in plastic containers(70 L; 4 containers each diet treatment). Sea cucumbers were fed with five diets containing different amounts of farming waste from shrimp(Litopenaeus vannamei)(100%, 75%, 50%, 25% and 0) and a formulated compound(20% sea mud and 80% powdered algae). Sea cucumbers grew faster when they were fed with diet D(25% shrimp waste and 75% formulated compound) than those fed with other diets. Although IR value of sea cucumber fed with diet A(shrimp waste) was higher than those fed with other diets, both the lowest SGR and the highest FCR occurred in this diet group. The highest and the lowest ADR occurred in diet E(formulated compound) and diet A group, respectively, and the same to ammonium-nitrogen excretion. The contents of crude protein, crude lipid and total organic matter(TOM) in feces decreased in comparison with corresponding diets. In the feces from different diet treatments, the contents of crude protein and TOM increased gradually as the contents of crude protein and TOM in diets increased, while crude lipid content decreased gradually as the crude lipid content in diets 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 cucumber Stichopus monotuberculatus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GROWTH DIGESTION ammonium-nitrogenexcre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低盐驯化方式对缢蛏生存、生理代谢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新星 杜鑫鑫 +4 位作者 杨栋 刘琦 牛东红 沈和定 李家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8-715,共8页
为了探究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在低盐水域养殖的可行性,从生存、摄食和生理代谢方面,比较分析不同驯化方式下缢蛏的淡化效果。设置3种不同低盐驯化方式的驯化组(Da组:盐度每48 h下降3的等速驯化组;Db组:盐度每24 h下降1.5的等... 为了探究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在低盐水域养殖的可行性,从生存、摄食和生理代谢方面,比较分析不同驯化方式下缢蛏的淡化效果。设置3种不同低盐驯化方式的驯化组(Da组:盐度每48 h下降3的等速驯化组;Db组:盐度每24 h下降1.5的等速驯化组;Dc组:盐度大于10时每48 h下降3,盐度小于10时每24 h下降1的分段驯化组)和未驯化组(Ud组:盐度5),水体盐度从20淡化至5,驯化周期为10 d;检测了各实验组缢蛏的存活率、耗氧率、氨氮排泄率、摄食率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各驯化组缢蛏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Ud组(43%),且Dc组成活率(86%)最高;Dc组缢蛏耗氧率、氨氮排泄率均显著低于Da组和Db组;Dc组摄食率显著高于Da组和Db组;Dc组缢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波动最小。由此可见,采用较低淡化速率的分段式淡化模式优势显著,该结果为低盐水域开展缢蛏淡化养殖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低盐驯化 存活 耗氧 氨氮排泄率 抗氧化酶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