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尕海湿地区沼泽草甸退化对土壤氮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常文华 马维伟 +2 位作者 李广 徐国荣 龙永春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64,共11页
为探讨高寒湿地退化对土壤氮转化酶活性的影响,以青藏高原东缘尕海湿地未退化(ND)、轻度退化(LD)、中度退化(MD)和重度退化(HD)4种不同退化程度0~40 cm土层沼泽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退化与土层中土壤氮转化酶(蛋白酶、脲酶、硝酸还... 为探讨高寒湿地退化对土壤氮转化酶活性的影响,以青藏高原东缘尕海湿地未退化(ND)、轻度退化(LD)、中度退化(MD)和重度退化(HD)4种不同退化程度0~40 cm土层沼泽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退化与土层中土壤氮转化酶(蛋白酶、脲酶、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沼泽草甸退化程度加剧,土壤含水量、全氮、铵态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均显著降低,土壤温度与硝态氮含量却显著增加。2)随退化程度加剧,各土层土壤脲酶活性增加、蛋白酶活性降低,且仅在20~40 cm土层存在显著差异;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加、亚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在0~20 cm土层存在显著差异。3)各退化程度中,土壤脲酶、蛋白酶、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硝酸还原酶活性仅在HD显著下降。4)退化程度和土层对4种土壤氮转化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影响,且对土壤硝酸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存在显著交互作用。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对土壤氮转化酶活性变化的贡献率高达67.1%,其是驱动尕海沼泽草甸退化演替过程中土壤氮转化酶活性变化的主导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高寒湿地生态系统退化中的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海湿地 沼泽草甸 退化 氮转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连栽对土壤氮含量和氮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索沛蘅 杜大俊 +2 位作者 王玉哲 胡亚林 刘先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3-119,共7页
连栽严重影响了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为探讨连栽杉木林地土壤氮循环的障碍机理,以湖南会同森林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天然次生林、1代和2代杉木人工林为对象,分析了杉木连栽过程中土壤不同形态氮(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量氮、全氮)含... 连栽严重影响了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为探讨连栽杉木林地土壤氮循环的障碍机理,以湖南会同森林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天然次生林、1代和2代杉木人工林为对象,分析了杉木连栽过程中土壤不同形态氮(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量氮、全氮)含量的变化特征,以及土壤氮素含量和土壤氮转化酶(土壤脲酶、蛋白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天冬酰胺酶、N-乙酰氨基葡萄糖核苷酶)活性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P<0.05),2代杉木人工林显著高于天然次生林,而其它土壤理化指标变化不显著;(2)土壤亚硝酸还原酶、蛋白酶及天冬酰胺酶活性随连栽代数增加而发生显著变化,亚硝酸还原酶活性表现为1代>2代>天然次生林,蛋白酶活性随着连栽代数增加而增加,天冬酰胺酶活性表现为天然次生林>2代>1代;(3)土壤亚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微生物量氮(MBN)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蛋白酶活性与土壤含水率和硝态氮(NO3--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天冬酰胺酶活性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土壤全氮(TN)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栽 杉木人工林 土壤素形态 土壤氮转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氮胁迫对不同耐瘠性苦荞土壤氮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佳 陈伟 +2 位作者 张强 王红阳 李亚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53,共7页
为研究低氮胁迫对不同耐瘠性苦荞土壤氮转化酶活性的影响,以迪庆苦荞(DQ,耐低氮品种)和‘黑丰1号’(HF,不耐低氮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施氮水平:对照(CK,尿素0 mg/kg)、低氮量(N1,尿素80 mg/kg)、正常施氮量(N_(2),尿素160 mg/kg),对... 为研究低氮胁迫对不同耐瘠性苦荞土壤氮转化酶活性的影响,以迪庆苦荞(DQ,耐低氮品种)和‘黑丰1号’(HF,不耐低氮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施氮水平:对照(CK,尿素0 mg/kg)、低氮量(N1,尿素80 mg/kg)、正常施氮量(N_(2),尿素160 mg/kg),对不同耐瘠性苦荞品种土壤的水肥状况及氮转化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低氮胁迫对苦荞土壤的水肥状况有显著影响(p<0.05)。在低氮胁迫下,DQ的土壤含水量、pH、全氮、全磷、NO^(-)_(3)-N及产量比HF高。低氮胁迫对苦荞土壤氮转化相关酶活性亦有显著影响(p<0.05),在低氮胁迫下,HF的铵氧化酶活性、蛋白酶活性比DQ高37.61%,253.27%。同时,冗余分析表明品种(p=0.002),土壤含水量(p=0.002),NO^(-)_(3)-N(p=0.012),全钾(p=0.016),是影响土壤中氮转化过程关键酶活性最重要的环境因子。综上所述,迪庆苦荞对根际土壤水肥的保持度及产量高于黑丰,且成熟期迪庆苦荞氮转化酶活性较低,可能是迪庆苦荞通过对土壤中NH+4-N和NO^(-)_(3)-N的选择性吸收来改变根际土壤中的pH值从而影响氮转化酶的活性来调节环境中氮素的供给。因此,建议黄土高原土地养分贫瘠地区选用耐瘠性强苦荞品种,该结果可为黄土高原等土地养分贫瘠地区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胁迫 氮转化酶活性 耐瘠性苦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方式及生物质炭对温室青椒产量品质及土壤氮转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邱虎森 张文正 +2 位作者 刘杰云 吕谋超 王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7-74,共8页
滴灌技术因具有节水、节肥等优点在温室蔬菜种植中广泛应用。生物质炭因其特殊的性质,可改善土壤性质,影响作物生长。深入了解滴灌方式和生物质炭对温室蔬菜产量、品质及土壤氮转化酶的综合影响,对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合理灌溉施肥具有... 滴灌技术因具有节水、节肥等优点在温室蔬菜种植中广泛应用。生物质炭因其特殊的性质,可改善土壤性质,影响作物生长。深入了解滴灌方式和生物质炭对温室蔬菜产量、品质及土壤氮转化酶的综合影响,对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合理灌溉施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在日光温室设置地表滴灌(D)、插入式地下滴灌(ID)、地表滴灌+10 t·hm^(-2)生物质炭(D+B)和插入式地下滴灌+10 t·hm^(-2)生物质炭(ID+B)4个处理,研究两种滴灌方式下添加生物质炭对土壤性质、青椒产量、品质及土壤氮转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ID较D降低了土壤NO_(3)^(-)-N含量(P<0.05),但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P<0.05)。生物质炭增加了插入式地下滴灌的土壤NO_(3)^(-)-N含量及地表滴灌的水分含量(P<0.05)。与D相比,ID的青椒产量增加11.07%(P<0.05)。地表滴灌条件下,添加生物质炭可提高青椒产量22.59%(P<0.05)。无论添加生物质炭与否,插入式地下滴灌较地表滴灌降低了青椒可溶性糖含量3.22%~7.36%(P<0.05)。生物质炭降低了插入式地下滴灌的维生素C(Vc)含量及地表滴灌的总酸含量(P<0.05),但增加了两种滴灌方式的可溶性糖含量3.33%~7.95%(P<0.05)。由此可见,生物质炭可提高温室青椒的品质。无论添加生物质炭与否,插入式地下滴灌较地表滴灌均显著降低了土壤硝酸还原酶的活性(P<0.05),这可能是由于插入式地下滴灌促进作物根系生长而吸收了土壤矿质态氮,降低了反硝化作用底物。生物质炭增加了脲酶和蛋白酶活性(P<0.05),但降低了插入式下滴灌的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P<0.05)。综上所述,插入式地下滴灌可提高青椒产量,生物质炭可提高青椒产量及品质,调节土壤氮转化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方式 生物质炭 青椒产量 青椒品质 氮转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态氮对设施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智斌 薛晓蓉 +5 位作者 郭志奋 刘时瑞 白炬 杨治平 王永亮 张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75-1384,共10页
为探究硝态氮合理替代酰胺态氮对提高设施蔬菜氮素利用率、产量及品质的作用,本试验以设施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为研究对象,在等氮条件下,设置不同比例的硝态氮替代酰胺态氮处理,NO_(3)^(-)-N∶CO(NH_(2))_(2)-N依次为0∶100(... 为探究硝态氮合理替代酰胺态氮对提高设施蔬菜氮素利用率、产量及品质的作用,本试验以设施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为研究对象,在等氮条件下,设置不同比例的硝态氮替代酰胺态氮处理,NO_(3)^(-)-N∶CO(NH_(2))_(2)-N依次为0∶100(T1)、25∶75(T2)、50∶50(T3)、75∶25(T4)、100∶0(T5),分析不同比例硝态氮处理对设施番茄氮素积累量、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以及氮相关转化酶活性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与T1和T5处理相比,硝态氮替代50%~75%酰胺态氮(T3~T4)处理的各生育期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较高,促进了设施番茄全生育期氮素转化和叶绿素合成,提高了净光合速率,使氮素积累量增加12.82%~20.98%,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6.51%~24.16%,产量提高9.41%~26.62%。二次拟合曲线结果表明,硝态氮替代酰胺态氮比例为60.37%时的设施番茄产量达到最高,为77.95 t·hm^(-2)。与T1和T5处理相比,硝态氮替代50%~75%时,设施番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还原糖、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分别提高7.96%~13.51%、10.81%~14.27%、11.11%~16.38%、26.25%~35.67%和27.37%~49.06%,硝酸盐和有机酸含量分别降低21.72%~33.75%和10.73%~22.22%,番茄品质达到最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产量、果实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等与氮素积累量、NR、GS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施用硝态氮可通过提高氮转化关键酶活性而提高番茄氮素利用率,进而达到增产提质的目的。综上所述,硝态氮替代60.37%酰胺态氮是设施番茄生产的最佳施肥模式,可有效提高设施番茄产量及品质。本研究结果为实现设施番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番茄 硝态 酰胺态 氮转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