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9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下滴灌水分亏缺对绿洲蒙古黄芪水生产力及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李艳翠 李福强 周波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5年第4期82-86,98,共6页
为评估不同水分亏缺对河西绿洲蒙古黄芪耗水特征、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在各生育期设置了轻度和中度水分亏缺处理,并以全生育期充分灌溉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苗期和现蕾开花期轻度水分亏缺处理会显著提高蒙古黄芪产量、水分... 为评估不同水分亏缺对河西绿洲蒙古黄芪耗水特征、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在各生育期设置了轻度和中度水分亏缺处理,并以全生育期充分灌溉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苗期和现蕾开花期轻度水分亏缺处理会显著提高蒙古黄芪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产投比,而根茎伸长期和根茎增粗期轻度水分亏缺处理有利于提高药用品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苗期轻度水分亏缺处理的灌溉效果最佳。研究可为河西绿洲灌区蒙古黄芪节水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亏缺 水生产力 蒙古黄芪 经济效益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对持续性干旱水分亏缺的响应 被引量:3
2
作者 薛联青 王文壮 +2 位作者 刘远洪 韩强 杨明杰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1,共8页
利用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和高精度分层土壤含水量数据分析了2001—2020年黄河流域生长季总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量化了流域不同深度土壤湿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探究了不同植被类型在生长季的总初级生产力对土壤连续水分亏缺事件的响... 利用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和高精度分层土壤含水量数据分析了2001—2020年黄河流域生长季总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量化了流域不同深度土壤湿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探究了不同植被类型在生长季的总初级生产力对土壤连续水分亏缺事件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总初级生产力空间上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生长季耕地累积总初级生产力最大、林地次之、草地最小,研究期内流域总初级生产力整体呈上升趋势,耕地相对增速最大、草地次之、林地最小;流域土壤湿度在空间和时间上均有显著差异,表层土壤含水量波动对深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林地和耕地表层与深层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远高于草地;流域草地和耕地总初级生产力对土壤水分的深度敏感区间为0~40 cm,林地的深度敏感区间为0~100 cm,在深度敏感区间内,随着土壤连续水分亏缺天数的增加,草地和耕地总初级生产力依次经历短暂平稳、加速下降、降速趋缓的变化过程,而林地总初级生产力则表现出短暂下挫、长时间平稳、加速下降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初级生产力 土壤含水量 持续性干旱 水分亏缺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黄土区不同人工植被类型深层土壤水分亏缺评价
3
作者 王月玲 许浩 +4 位作者 安钰 万海霞 董立国 韩新生 袁心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5-223,共9页
【目的】开展评估不同人工植被类型深层土壤水分亏缺程度,能为区域科学合理实施植被恢复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夏彭阳中庄小流域5种不同植被类型(山桃林、沙棘林、柠条林、苜蓿地,农田为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水分相对亏缺... 【目的】开展评估不同人工植被类型深层土壤水分亏缺程度,能为区域科学合理实施植被恢复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夏彭阳中庄小流域5种不同植被类型(山桃林、沙棘林、柠条林、苜蓿地,农田为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CSWDI)和干燥化指数(SDI)定量评价模型,对不同植被类型下0~1 000 cm土壤水分亏缺及干燥化程度进行定量化分析与评价。【结果】不同植被类型深层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差异明显,0~1 000 cm平均土壤水分含量呈现出农地(16.29%)>山桃林(13.06%)>沙棘林(12.22%)>柠条林(9.12%)>苜蓿地(8.08%)。在垂直剖面上,土壤水分随土层深度增加总体呈现先减小后增加再逐渐稳定的趋势。在0~1 000 cm农地基本没有水分亏缺和干层发生,山桃林、柠条林、沙棘林和苜蓿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土壤水分亏缺现象,平均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分别为0、0.22、0.62、0.35、0.79,平均土壤干燥化指数分别为185.5%、67.45%、51.55%、87.35%、36.10%,5种植被类型中苜蓿地土壤水分亏缺最严重,其次为柠条林、沙棘林、山桃林、农地。山桃林、柠条林、沙棘林、苜蓿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干层分布,分别呈现中度、轻度和严重干燥化,干层厚度(DSLT)分别为890、860、800、920 cm,DSL-SWC分别为12.42%、8.14%、11.56%、7.76%。【结论】宁南黄土区不同人工植被类型对深层土壤水分亏缺具有明显影响,导致不同程度土壤干层发生,其中苜蓿地土壤水分亏缺最严重,应采取相应措施恢复土壤水分,促进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土壤水分 水分亏缺 宁南黄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亏缺胁迫对马铃薯块茎产量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郭佳欢 陈杰盼 +3 位作者 白天姿 周英琦 冯琰 王燕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31-34,40,共5页
为了探究水分亏缺胁迫对马铃薯块茎产量构成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系BFL10和BFL12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水分胁迫状态下马铃薯各生育期的株高、分枝数、匍匐茎数量、单株结薯数量和单株结薯重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水分亏缺胁迫对马铃薯株高和... 为了探究水分亏缺胁迫对马铃薯块茎产量构成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系BFL10和BFL12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水分胁迫状态下马铃薯各生育期的株高、分枝数、匍匐茎数量、单株结薯数量和单株结薯重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水分亏缺胁迫对马铃薯株高和分枝数的影响因品种熟性而异;重度水分亏缺胁迫显著降低了两个品系的单株结薯数量、单株大薯数量和单株结薯重量,轻度水分亏缺胁迫显著降低了单株大薯数量,推测轻度水分亏缺可能通过影响薯块膨大降低产量,而重度水分亏缺是通过影响薯块膨大和减少薯块数量两个方面降低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水分亏缺胁迫 块茎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实期水分亏缺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孙士鑫 林添 +4 位作者 侯淼 杨传铭 胡聪聪 范名宇 李红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0-127,共8页
为研究结实期不同程度水分亏缺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黑龙江省主栽粳稻品种为材料,于水稻结实期(花后5 d)设置轻度(-20~-25 kPa)、重度(-55~-60 kPa)水分胁迫,以淹水灌溉为对照,在成熟期测定水稻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品种... 为研究结实期不同程度水分亏缺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黑龙江省主栽粳稻品种为材料,于水稻结实期(花后5 d)设置轻度(-20~-25 kPa)、重度(-55~-60 kPa)水分胁迫,以淹水灌溉为对照,在成熟期测定水稻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水稻间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龙稻18的产量、食味品质表现最优。与对照相比,轻度、重度水分胁迫分别减产4.65%、7.88%,但处理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干旱处理显著降低了稻米的加工和外观品质;在轻度、重度水分亏缺后,稻米垩白粒率、垩白度分别较对照显著升高115.62%、99.73%和108.16%、90.73%;籽粒长宽比受到的影响较小。干旱处理显著提高了清蛋白含量(7.95%、8.75%),显著降低了醇溶蛋白含量(12.10%、10.58%),轻度、重度水分亏缺分别显著提高了稻米的球蛋白(3.40%)、总蛋白(3.90%)含量。干旱处理未对直链淀粉含量产生显著影响,轻度水分亏缺后,稻米的光泽、味道、口感及综合评分分别较对照显著升高1.67%、0.37%、3.00%和1.46%。综上所述,结实期水分亏缺降低了稻米的加工、外观品质,提高了营养品质,且轻度水分亏缺能够改善稻米蒸煮食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分亏缺 产量 品质 结实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区典型植被土壤水分亏缺特征
6
作者 臧凯旋 刘登强 +4 位作者 刘广全 贾雨如 马欢 尚静石 艾宁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5期63-68,共6页
在陕北地区,土壤水分是限制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解陕北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变化情况,给研究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选取吴起县广泛分布的7种典型退耕还林植被,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结... 在陕北地区,土壤水分是限制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解陕北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变化情况,给研究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选取吴起县广泛分布的7种典型退耕还林植被,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含水量随季节变化总体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在7种植被类型中,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贮水量均表现为河北杨最高,草地次之,刺槐山杏混交林最低;研究区在2020年秋季至2021年夏季土壤水分处于持续亏缺状态,且各植被类型春季土壤贮水亏缺补偿度明显小于冬季。研究表明:研究区土壤水分受植被类型影响明显,在陕北选择合理的植被配置模式进行退耕还林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土壤水分 贮水量 水分亏缺 陕北黄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对大气水分亏缺的响应 被引量:2
7
作者 姜萍 袁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3-412,共10页
近几十年来新疆气候变化显著,“暖湿化”转型与“湿干转折”先后出现,势必对地区植被生产力、大气干旱状况以及二者间的响应关系产生影响。以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和大气水分亏缺(VPD)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1982—2018年新疆地区植被GPP... 近几十年来新疆气候变化显著,“暖湿化”转型与“湿干转折”先后出现,势必对地区植被生产力、大气干旱状况以及二者间的响应关系产生影响。以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和大气水分亏缺(VPD)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1982—2018年新疆地区植被GPP、VPD的时空分布与演变规律,并揭示了大气水分胁迫对植被GPP的影响。结果表明:(1)新疆植被GPP整体具有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年均值为256.6 g C·m^(-2)·a^(-1),呈显著上升趋势。GPP增加趋势占植被总面积的82.00%,其中增加显著区约占42.81%,多分布于南疆绿洲和北疆山前农业区;GPP下降趋势占比较小且分布零散。(2)新疆地区VPD具有“山区低、平原/盆地高”的鲜明格局,年均值为0.66 kPa,呈不显著波动上升趋势。全疆大部地区表现出VPD显著性上升,下降趋势零星出现在昆仑山脉高海拔山区。(3)新疆植被GPP对VPD的响应“正负共存”,并具有明显空间异质性。GPP与VPD的负相关占植被区总面积的54.52%,主要出现在山前草地地带;正相关则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和天山北坡及其东段,以栽培作物和灌木类型为主。VPD对GPP的影响在不同植被类型间差异鲜明,而在同一植被类型内正、负响应共存。分析认为,虽然大气水分胁迫尚未成为地区植被生产力变化的主导驱动力,但在新疆干旱化急剧增加背景下,仍需加强对GPP与VPD响应关系的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 大气水分亏缺(VPD) 时空变化 相关分析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亏缺和盐胁迫对棉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张万恒 何帅 忠智博 《农业工程》 2024年第12期115-120,共6页
为探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小海子灌区主栽棉花品种塔河2号苗期生长的土壤含水量与含盐量的适宜区间,设置水(轻度、中度水分亏缺)、盐(低盐、中盐、高盐胁迫)两因素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程度水盐胁迫对棉苗植株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在... 为探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小海子灌区主栽棉花品种塔河2号苗期生长的土壤含水量与含盐量的适宜区间,设置水(轻度、中度水分亏缺)、盐(低盐、中盐、高盐胁迫)两因素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程度水盐胁迫对棉苗植株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在水盐交互作用下,盐胁迫是抑制棉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主导因素。与对照相比,相同土壤含水量时,低盐处理未抑制棉苗生长及光合特性指标;中盐处理对棉苗部分生长指标已产生显著抑制(P<0.05),使棉苗株高降低21.12%~34.53%,叶面积指数降低23.73%~59.70%,同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也分别显著降低35.88%和27.12%~28.33%;高盐处理几乎显著抑制所有棉苗生理指标。相同盐胁迫下,中度水分亏缺更利于棉苗株高、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等指标,并且高盐比中盐处理更明显,其他水分亏缺处理棉花生长及光合特性指标差异均不显著。中度水分亏缺和中盐胁迫为供试棉种苗期正常生长推荐的水盐搭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水分亏缺 盐分胁迫 棉苗 光合特性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亏缺对拱棚水果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赵银平 孙利萍 +3 位作者 史亮 高敏丽 霍红盼 赵增寿 《耕作与栽培》 2024年第4期78-80,共3页
为探究结果期水分调控对拱棚水果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水果番茄戴安娜为试材,分别设置结果期正常灌水、减水10%、减水30%三个灌水梯度和两个灌水间隔时间(7 d、10 d)双因素试验,共计6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水果番茄戴安娜的产... 为探究结果期水分调控对拱棚水果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水果番茄戴安娜为试材,分别设置结果期正常灌水、减水10%、减水30%三个灌水梯度和两个灌水间隔时间(7 d、10 d)双因素试验,共计6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水果番茄戴安娜的产量影响不显著,但处理4“结果期减水10%+间隔10 d”产量最高,为4 609.62 kg/667 m~2。结果期水分亏缺对水果番茄品质影响显著,其中处理5“结果期减水30%+间隔7 d”品质综合评价最优。因此,生产上推荐采用“结果期减水30%+间隔7 d”的方法对拱棚水果番茄进行结果期灌水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番茄 产量 品质 水分亏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亏缺对水稻茎秆贮藏碳水化合物向籽粒运转的调节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维 蔡一霞 +3 位作者 蔡昆争 张建华 杨建昌 朱庆森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9-828,共10页
以两个茎秆贮藏物质利用效率不同的水稻(Oryzasativa)杂交组合(‘汕优63’和‘Pc311/早献党’)为材料,进行土壤水分亏缺处理(Water_deficit),以水层灌溉为对照(Well_watered),研究水分亏缺对水稻茎贮藏性碳水化合物运转及其关键酶活性... 以两个茎秆贮藏物质利用效率不同的水稻(Oryzasativa)杂交组合(‘汕优63’和‘Pc311/早献党’)为材料,进行土壤水分亏缺处理(Water_deficit),以水层灌溉为对照(Well_watered),研究水分亏缺对水稻茎贮藏性碳水化合物运转及其关键酶活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水分亏缺促进了水稻茎秆贮藏物质的运转和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开花前茎秆贮藏的碳水化合物对产量贡献率分别提高了1.9~3.0倍(与水层灌溉相比)。土壤水分亏缺诱导了水稻茎节间α_淀粉酶、β_淀粉酶、α_葡萄糖苷酶、D_酶活性上升,但淀粉磷酸化酶受到了抑制,说明土壤水分亏缺加强水稻茎秆贮藏淀粉水解途径,而不是磷酸解途径。就蔗糖代谢而言,土壤水分亏缺提高了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和活化状态,抑制蔗糖转化酶活性,促进蔗糖合成,加速贮藏物质快速降解和转移,从而调节稻株贮藏碳水化合物向籽粒的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亏缺 非结构性糖 淀粉水解酶 蔗糖磷酸合成酶 水稻 贮藏碳水化合物 土壤水分亏缺 籽粒产量 茎秆 运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北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评价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庚 牛俊杰 +1 位作者 朱炜歆 王玲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5期309-314,共6页
[目的]定量评价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现象,为科学指导该区域合理配置植被和生态恢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地处晋西北的五寨县为目标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土壤水分亏缺定量评价模型,对柠条林(Caragana korshinskii)... [目的]定量评价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现象,为科学指导该区域合理配置植被和生态恢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地处晋西北的五寨县为目标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土壤水分亏缺定量评价模型,对柠条林(Caragana korshinskii)、小叶杨林(Populus simonii)、油松林(Pinus tabuliformis)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和样地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进行计算。[结果]3种人工林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土壤水分相对亏缺现象,小叶杨林和柠条林在0—200cm有轻微土壤水分亏缺,小叶杨林在200—600cm深度内没有土壤水分亏缺,柠条林在200cm深度以下土壤水分亏缺值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升高;油松林在0—200cm土层深度内,土壤水分亏缺严重,在200cm深度以下土壤水分亏缺值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有所降低;3种林地的样地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分别为0.16,-0.12和0.31,油松林的土壤水分亏缺程度高于另外2种林地;3种人工林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干层分布,以轻度和中度干层为主,油松林在浅层土壤有重度土壤干层发育。[结论]晋西北黄土丘陵区3种人工林地中,油松林土壤水分亏缺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亏缺 人工林地 土壤水分亏缺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期水分亏缺对大豆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王银霞 《青海农林科技》 2024年第1期86-89,共4页
为了分析大豆苗期不同程度水分亏缺对生长指标以及生理特性影响,本文以河南省濮阳县大豆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分析水分亏缺对根系干物质积累量、生理指标、和产量影响。结果表明:T_(1)处理大豆根长、根直径、根体积、... 为了分析大豆苗期不同程度水分亏缺对生长指标以及生理特性影响,本文以河南省濮阳县大豆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分析水分亏缺对根系干物质积累量、生理指标、和产量影响。结果表明:T_(1)处理大豆根长、根直径、根体积、根系活力值均最大,分别为75.11 cm、12.43 mm、37.56 cm^(3)、168.33 mg/g·h;T_(1)处理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的大豆根系干物质积累量均最大,分别为3.17 g/株、5.46 g/株、6.05 g/株;T_(2)、T_(3)处理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的大豆根系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对照;大豆根系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大豆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T_(1)处理蛋白含量最高,为18.55 mg/g,显著高于其它处理;T_(1)处理大豆节数、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产量均最大,所以,大豆苗期适度亏水有利于促进大豆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系 苗期 水分亏缺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的春玉米季节性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21
13
作者 黄晚华 杨晓光 +9 位作者 曲辉辉 冯利平 黄彬香 王靖 施生锦 武永峰 张晓煜 肖小平 杨光立 李茂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8-34,共7页
季节性干旱是影响湖南春玉米生产最突出的气象灾害,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发生的规律,可为湖南春玉米生产的发展和合理布局提供技术支持。该文基于湖南省96个气象站点1961-2007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FAO于1998年推荐的Penman-Monteith... 季节性干旱是影响湖南春玉米生产最突出的气象灾害,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发生的规律,可为湖南春玉米生产的发展和合理布局提供技术支持。该文基于湖南省96个气象站点1961-2007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FAO于1998年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了参考作物蒸散量、玉米的作物需水量。考虑盈余降水对水分亏缺指数的影响,修正了的水分亏缺指数计算方法,并依据玉米的水分亏缺指数,分析了季节性干旱发生频率的时空特征。并选取不同区域典型站点分析了水分亏缺指数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湖南春玉米生长季节内干旱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和空间区域分布特征:干旱频率较高的时段主要在玉米抽雄-吐丝阶段及其后的生育阶段,且随生育期后移干旱频率明显增加,以轻旱程度为主。空间分布特征是以湘中南的衡阳及周边一带干旱频率最高,其次为湘东、湘北一带次高,湘西等地春玉米干旱频率低。各年代之间比较,以20世纪80年代干旱较严重,90年代干旱相对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干旱 水资源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作物需水量 时空特征 春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铃期不同时段水分亏缺对棉花群体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8
14
作者 马富裕 李蒙春 +3 位作者 杨建荣 季新疆 申屠向东 陶会俊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467-1472,共6页
对棉花花铃期前期 (开花以后前 10d)、中期 (开花后 10~ 4 0d)、后期 (开花 4 0d以后 ) 3个时段水分亏缺(土壤含水量临界值为 0~ 6 0cm ,土层 4 0 %~ 5 0 %田间相对持水量 )的群体光合效应研究表明 ,花铃期中期水分亏缺对棉花群体光... 对棉花花铃期前期 (开花以后前 10d)、中期 (开花后 10~ 4 0d)、后期 (开花 4 0d以后 ) 3个时段水分亏缺(土壤含水量临界值为 0~ 6 0cm ,土层 4 0 %~ 5 0 %田间相对持水量 )的群体光合效应研究表明 ,花铃期中期水分亏缺对棉花群体光合影响最大 ,导致群体光合速率 (CAP)最大值 (CO2 ,3.6 g·m-2 ·h-1)比适水 (CO2 ,4 .5 g·m-2 ·h-1)下降 4 2 .2 % ,最大值出现日期提前 7d ;对冠层上部影响最大 ,其次是中部 ,下部最小。其中冠层上部CAP下降2 8%、中部 13.3%、下部 10 % ;并且使棉株果枝成铃空间分布由线性的三角形变为抛物线的“凹槽”形 ;单株平均成铃 3.7个 ,皮棉单产 114 8kg·ha-1,分别比适水对照减少 1.7个和 74 1kg·ha-1;水分利用效率为皮棉 0 .2 4kg·m-3 ,比对照下降 2 7%。若将水分亏缺时段移至花铃前期或后期 ,可减轻水分亏缺对群体光合效率、棉株成铃分布、产量的影响 ,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铃期 时段 水分亏缺 棉花 群体光合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后水分亏缺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2
15
作者 郑家国 任光俊 +1 位作者 陆贤军 姜心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9-243,共5页
20 0 0~ 2 0 0 1年设置盆栽试验 ,在人为控制水分的条件下 ,造成水稻齐穗后遭受干旱的条件 ,研究了花后水分亏缺对稻谷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稻齐穗后 2 5d内 ,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这一阶段干旱缺水 ,将对稻谷产... 20 0 0~ 2 0 0 1年设置盆栽试验 ,在人为控制水分的条件下 ,造成水稻齐穗后遭受干旱的条件 ,研究了花后水分亏缺对稻谷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稻齐穗后 2 5d内 ,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这一阶段干旱缺水 ,将对稻谷产量产生重大影响 ;齐穗 2 5d以后断水 ,由于土壤田间持水量尚能供应 10d左右的生理需水 ,影响大幅减弱。稻米品质与谷粒的充实程度显著相关 ,在进行优质稻的栽培中应尽量保持后期的田间水分 ,排水时间不能早于齐穗后 2 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后水分亏缺 水稻 产量 品质 水分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亏缺下作物补偿效应类型及机制研究概述 被引量:126
16
作者 赵丽英 邓西平 山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523-526,共4页
总结了作物在水分亏缺下产生补偿效应的类型、机制及条件 .补偿效应类型可分为生长补偿、生理生化补偿、代谢及产量补偿等 ;从渗透调节、脱水保护等方面对补偿效应的生化及分子机制作了探讨 ,并阐明了作物产生补偿效应的生物学基础 。
关键词 农作物 水分亏缺 补偿效应 补偿类型 分子机制 生长补偿 生理生化补偿 代谢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亏缺指数在全国干旱遥感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7
17
作者 齐述华 张源沛 +2 位作者 牛铮 王长耀 郑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7-372,共6页
水分亏缺指数(WDI)是建立在作物水分胁迫指数理论基础上,并假设陆地表面温度是冠层温度与土壤表面温度线性加权及土壤与植被冠层之间不存在感热交换的情况下,结合陆气温差与植被指数得到的区域干旱评价指标。本文利用MODISTerra陆地表... 水分亏缺指数(WDI)是建立在作物水分胁迫指数理论基础上,并假设陆地表面温度是冠层温度与土壤表面温度线性加权及土壤与植被冠层之间不存在感热交换的情况下,结合陆气温差与植被指数得到的区域干旱评价指标。本文利用MODISTerra陆地表面温度和植被指数数据产品,采用NDVITs空间法分别计算了2000年4月上旬和5月中旬气温空间分布的基础上,结合陆气温差和植被指数计算全国范围WDI,并与表层土壤含水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WDI能够比较合理地用来监测区域干旱,不仅适用于裸地条件,还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完全植被或部分植被覆盖条件下的干旱监测,克服了CWSI只能应用于郁闭植被冠层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遥感监测 水分亏缺指数 MOD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亏缺对陆地棉花铃期叶片光化学活性和激发能耗散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张亚黎 罗宏海 +3 位作者 张旺锋 樊大勇 何在菊 白慧东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81-689,共9页
为了探讨水分亏缺对叶片光合机构光化学量子效率和非辐射热耗散的影响,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精确地控制滴水量,实现不同程度的土壤水分亏缺,系统测定了不同水分条件下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 为了探讨水分亏缺对叶片光合机构光化学量子效率和非辐射热耗散的影响,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精确地控制滴水量,实现不同程度的土壤水分亏缺,系统测定了不同水分条件下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接受光量子通量密度(Photon flux density,PFD)、叶片温度(Leaf temperature,Tleaf)以及叶片水势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轻度水分亏缺(田间持水量的55%-60%)叶片接受的PFD与对照(田间持水量的70%~75%)无差异,Tleaf略高于对照;中度水分亏缺(田间持水量的40%~45%)在12∶00(北京时间,下同)以前叶片接受的PFD和对照无差异,随后显著低于对照,Tleaf在整个日变化中均高于对照。不同水分处理对黎明前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The maximum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of PSⅡ,Fv/Fm)没有影响。轻度水分亏缺叶片的实际光化学效率(PSⅡ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ΦPSⅡ)、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lectron transport rate,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Photochemical quenching,qp)的日变化与对照基本一致,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NPQ)在12∶00以前和14∶00以后显著低于对照,在12∶00~14∶00和对照无差异。中度水分亏缺叶片的ΦPSⅡ、ETR和qp在12∶00才显著降低,此后由于叶片出现暂时萎焉、下垂,所接受的PFD减弱,叶绿素荧光参数缓慢恢复,且高于对照;NPQ在12∶00以前显著高于对照,14∶00略高于对照,此后低于对照。水分亏缺导致中午叶片水势和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降低,但叶绿素a/b比值升高。因此,在田间条件下,陆地棉可通过叶片萎焉下垂运动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调节叶片对光能的捕获,以及通过光合电子传递、热耗散水平的变化来适应水分亏缺的逆境。在中度水分亏缺条件下,陆地棉叶片萎焉下垂运动的被动调节减少了过量激发能对光合机构的伤害,保证了光合机构的正常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能量耗散 水分亏缺 叶片运动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亏缺程度对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4
19
作者 刘海涛 齐红岩 +1 位作者 刘洋 石广鑫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4-418,共5页
试验设置5个灌水处理:每桶浇水量分别为2000(CK),1500(T1),1000(T2),500(T3),300mL(T4),研究不同水分亏缺程度对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浇水量的减少番茄株高、株幅、茎粗、干物重、单株产量均明显下降,总... 试验设置5个灌水处理:每桶浇水量分别为2000(CK),1500(T1),1000(T2),500(T3),300mL(T4),研究不同水分亏缺程度对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浇水量的减少番茄株高、株幅、茎粗、干物重、单株产量均明显下降,总灌水量与番茄的第1、第2穗果的单果重和单株产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与果实中Vc、可溶性糖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有机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T1、T2处理产量下降幅度较小,而果实中Vc、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有显著的增加,是较好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水分亏缺程度 生长发育 产量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期水分亏缺与增施氮肥对杂交稻叶片光合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吴自明 王竹青 +4 位作者 李木英 曾蕾 石庆华 潘晓华 谭雪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4-505,共12页
为了探讨以水肥调控延长水稻结实期叶片功能的可能性,研究了早衰型和非早衰型杂交稻组合后期衰老过程中叶片光合功能对适度水分亏缺和增施氮肥的响应。结果表明,水稻灌浆期水分亏缺促使叶绿素和叶面积衰减加剧,加速Rubisco羧化活性和叶... 为了探讨以水肥调控延长水稻结实期叶片功能的可能性,研究了早衰型和非早衰型杂交稻组合后期衰老过程中叶片光合功能对适度水分亏缺和增施氮肥的响应。结果表明,水稻灌浆期水分亏缺促使叶绿素和叶面积衰减加剧,加速Rubisco羧化活性和叶片光合功能衰退,叶片ZR(玉米素核苷)含量下降。对缺水较敏感的中优838、天优998和隆平601其叶绿素衰减率提高了9%~12%;光合速率各下降了19.55%、19.12%、12.73%;ZR含量、Rubisco羧化活性的降幅相对高于其余组合。在限水的同时增施氮肥明显缓解了水分亏缺胁迫的影响,但增氮效果组合间存在较大差异。叶绿素衰减率降低6.14%~27.10%;光合速率,隆平601、天优998、汕优63和中优838提高9.30%~15.81%,两优6326和C两优396提高3%~5%;Rubisco羧化活性,隆平601提高18.94%,中优838提高12.16%,其他组合提高3%~9%;增施氮肥提高了叶片ZR含量,中优838叶片ZR平均含量提高16.05%,C两优396和汕优63分别提高8.31%和8.16%,两优6326和隆平601分别提高4.90%和1.13%。相关分析表明,叶片ZR含量与叶光合速率和Rubisco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ubisco羧化活性与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极显著相关,叶片总糖含量和稻谷产量与光合速率相关显著和极显著。水稻灌浆期水分不足加速叶片衰老和光合功能衰退,在干旱胁迫时适量增施氮肥,是降低干旱胁迫危害、增强叶片光合功能、延长叶片功能期,防御早衰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衰老 水分亏缺 增氮 光合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