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活动对川东平行岭谷区岩溶地下水化学性质季节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俊云 李林立 +2 位作者 谢世友 李廷勇 李元庆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4-518,共5页
以川东平行岭谷区典型岩溶槽谷——北碚槽上为研究区域,通过对8月和11月的岩溶地下水水化学性质研究,发现槽上岩溶地下水的化学性质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电导率、矿化度、SO42-浓度及HCO3-浓度都是8月大于11月,与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相对应... 以川东平行岭谷区典型岩溶槽谷——北碚槽上为研究区域,通过对8月和11月的岩溶地下水水化学性质研究,发现槽上岩溶地下水的化学性质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电导率、矿化度、SO42-浓度及HCO3-浓度都是8月大于11月,与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相对应,也与人类在8月份对土地利用的强度大于在11月份对土地利用的强度相对应。研究区地下水的化学性质与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季节差异具有比较明显的对应关系,为进一步认识岩溶地下水的时间变化规律提供科学数据,也有利于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从而采取更加合理的措施来治理和保护岩溶地区有限的地下水资源,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平行岭谷 岩溶地下 水化学性质 季节变化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典型湿地水化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芸 吕宪国 杨青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4-187,共4页
以三江平原湿地生态试验站为研究基地,选择典型采样地点,对湿地水、排水沟水、降水、保护区河流水样进行测试,分析水样中主要离子含量(HCO3-、Cl-、NO3-、SO42-、Ca2+、Mg2+、K+、Na+)、重金属元素含量(Cu、Zn、Fe、Mn)和营养元素含量(N... 以三江平原湿地生态试验站为研究基地,选择典型采样地点,对湿地水、排水沟水、降水、保护区河流水样进行测试,分析水样中主要离子含量(HCO3-、Cl-、NO3-、SO42-、Ca2+、Mg2+、K+、Na+)、重金属元素含量(Cu、Zn、Fe、Mn)和营养元素含量(N、P、K)及其有效性。研究湿地水化学的一般性质以及湿地排水后湿地水中化学元素的迁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水化学类型一般为HCO3--Ca.Mg型和HCO3--Ca.Na型,重金属序列为Fe>Mn>Cu>Zn>Pb、Cr。排水中丧失大量的化学元素,这是湿地退化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湿地 水化学性质 退化 H值 离子含量 重金属元素含量 营养元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煤水化学——循环煤泥水系统的水化学性质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志军 孟齐 刘炯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14-623,共10页
煤泥水可称为选煤厂的“血液”,循环煤泥水系统则是选煤厂的“血液循环系统”。为深入了解选煤厂的循环煤泥水系统,提出了选煤水化学的概念,并通过介绍循环煤泥水系统的物质组成、无机盐类矿物的溶解、煤中无机硫的氧化、金属离子的水... 煤泥水可称为选煤厂的“血液”,循环煤泥水系统则是选煤厂的“血液循环系统”。为深入了解选煤厂的循环煤泥水系统,提出了选煤水化学的概念,并通过介绍循环煤泥水系统的物质组成、无机盐类矿物的溶解、煤中无机硫的氧化、金属离子的水解与聚合、煤泥水的酸碱反应、黏土矿物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全面解析了循环煤泥水系统的水化学性质。煤中矿物组成是影响水化学性质的关键因素,循环煤泥水系统中的一系列化学反应使煤泥水的水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包括离子组成与含量、煤泥水的酸碱体系、离子的存在形式。黏土矿物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对水化学性质有重要影响,金属阳离子在黏土矿物上的吸附形式包括静电吸附、羟基络合吸附、沉淀吸附,并从理论角度分析金属离子在黏土矿物上的吸附形态,同时其吸附过程也受pH的影响,最终使煤泥水中高价金属离子含量减少。通过反应原理、影响因素和实验模拟分别对各个反应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了多种反应之间的关联性,得出以上多个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共同决定了循环煤泥水系统的水化学性质。循环煤泥水系统的水化学性质研究是实现高效选煤的基础,得出不同煤样和水质环境条件下的水化学性质变化规律,实现水化学性质的精准调控,可以有效改善煤泥浮选和煤泥水沉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 煤泥 水化学性质 金属离子 黏土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煤水化学——水化学性质对颗粒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志军 庄丽 刘炯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85-1693,共9页
煤泥水的水化学性质对颗粒间相互作用有重要的影响。煤泥浮选需要煤颗粒与杂质颗粒在矿浆中充分分散,而煤泥水澄清需要颗粒有效凝聚。为解决浮选环节和澄清环节所需颗粒间分散-凝聚状态相矛盾的问题,以及所需水化学环境相矛盾的问题,以... 煤泥水的水化学性质对颗粒间相互作用有重要的影响。煤泥浮选需要煤颗粒与杂质颗粒在矿浆中充分分散,而煤泥水澄清需要颗粒有效凝聚。为解决浮选环节和澄清环节所需颗粒间分散-凝聚状态相矛盾的问题,以及所需水化学环境相矛盾的问题,以煤与高岭石颗粒为例,通过Zeta电位分布和原子力显微镜测力,从微观层面上研究了水化学性质对颗粒间作用行为的影响。金属离子对颗粒Zeta电位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Ca^(2+)使煤和高岭石颗粒各自的Zeta电位分布变窄,使同种颗粒间发生凝聚;Ca^(2+)浓度由1 mmol/L增大到5 mmol/L时,煤与高岭石混合颗粒的Zeta电位分布由双峰变为单峰,煤与高岭石颗粒发生凝聚。Ca^(2+)可以促进煤与高岭石颗粒间发生同类和异类凝聚,Na^(+)对颗粒间凝聚行为的影响较小。用原子力显微镜直接测量颗粒间作用力,发现随着Ca^(2+)浓度的增加,煤与高岭石颗粒间的作用斥力和作用范围逐渐减小,颗粒越来越容易发生凝聚,当Ca^(2+)浓度增大到5 mmol/L时,煤和高岭石颗粒间出现引力;而Na^(+)对颗粒间作用力的影响微弱。不同pH条件下颗粒间作用力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减小,煤与高岭石之间的作用力由斥力转变为引力。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煤颗粒间作用力的测定,发现煤颗粒间存在较强的疏水引力,同时表明,煤颗粒易发生同类凝聚,煤泥水澄清环节需重点考虑煤与黏土矿物颗粒、黏土矿物与黏土矿物颗粒的凝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化学 循环煤泥系统 水化学性质 颗粒间相互作用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雀河中下游河水化学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和平 李国振 +1 位作者 田长彦 李银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2-125,共4页
在干旱地区,节水与防止水资源污染同等重要,我们于2001年6月-2003年12月对孔雀河水质进行监测,每月15日取样观测一次。经过分析数据得出:河水符合生活用水标准和农田灌溉水标准占52.8%。通过对河水水质的年变化规律分析得出:引... 在干旱地区,节水与防止水资源污染同等重要,我们于2001年6月-2003年12月对孔雀河水质进行监测,每月15日取样观测一次。经过分析数据得出:河水符合生活用水标准和农田灌溉水标准占52.8%。通过对河水水质的年变化规律分析得出:引起孔雀河水盐分含量增高的主要因素为上游的排水、排盐,其次为河水源头“博斯腾湖”水盐分含量比较高。与其它内陆干旱河流相比,排水、排盐是引起河水盐分增加的共同点,而河水浓缩致使盐分含量增加在孔雀河中游表现不明显,河水源头盐分含量比较高为其特征,望在塔里木河治理中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河 水化学性质 变化规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昭通喀斯特区天然水水化学性质及地质成因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永林 雒昆利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8-35,共8页
为研究云南省昭通市昭通喀斯特区天然水水化学性质及其地质成因,采集9组河水样和27组裂隙水样,运用Piper三线图、阴阳离子比例法及饱和指数法,分析了昭通喀斯特区河水及裂隙水的水化学性质及主要地质因素。结果表明:昭通河水与裂隙水中... 为研究云南省昭通市昭通喀斯特区天然水水化学性质及其地质成因,采集9组河水样和27组裂隙水样,运用Piper三线图、阴阳离子比例法及饱和指数法,分析了昭通喀斯特区河水及裂隙水的水化学性质及主要地质因素。结果表明:昭通河水与裂隙水中优势阴阳离子分别为HCO_3^-(67.3%和70.0%)与Ca^(2+)(60.0%和72.1%);昭通81.6%天然水TH主要在75.0~300.0 mg/L之间。昭通天然水中含F-量(均值0.1 mg/L)远低于中国饮用水卫生标准值(1.0 mg/L)。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含水层中发育的裂隙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a-HCO_3和Ca·Mg-HCO_3。含水层岩性控制着昭通裂隙水化学性质。昭通氟中毒区可在碳酸盐岩且岩性较为单一的含水层中找到优质水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昭通 喀斯特 天然 水化学性质 氟中毒 地质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安县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及关键水化学性质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孙瑞刚 李连香 +2 位作者 程先军 田克军 李晓琴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16-322,共7页
为进一步认清河北省文安县高氟地下水的水化学性质,在水文地质调查以及取样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水化学特征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和水化学成因分析等手段阐明文安县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和关键水化学性质.结果表明:文安县深层地下水氟化物含... 为进一步认清河北省文安县高氟地下水的水化学性质,在水文地质调查以及取样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水化学特征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和水化学成因分析等手段阐明文安县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和关键水化学性质.结果表明:文安县深层地下水氟化物含量0.56~4.19 mg/L,总体分布是中北部偏高;其关键水化学特征是pH值7.7~8.7、总碱度高于211 mg/L、总硬度低于90 mg/L,水化学类型为典型的Na-HCO3型;在文安县地下水环境条件下,总碱度、碳酸氢根以及钠离子是促进高氟地下水形成的关键水化学因素;当2.0 mg/L<F-< 3.5 mg/L时,地下水中Ca2+与F-有拮抗作用.通过氯碱指数和饱和指数分析可知,研究区域高氟地下水的形成主要是水-岩间的阳离子交换反应和氟矿物的溶解-沉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安县 高氟地下 分布特征 水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水生植物对水化学性质影响差异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瑞一 张乾柱 +1 位作者 李玉秀 苏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4-68,共5页
为揭示不同类型水生植物对水化学性质及碳循环的影响,对重庆交通大学李子湖8个监测点的水温、pH、电导率(EC)、溶解氧(DO)及总溶解固体(TDS)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对水化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西岸分布的挺水植物以... 为揭示不同类型水生植物对水化学性质及碳循环的影响,对重庆交通大学李子湖8个监测点的水温、pH、电导率(EC)、溶解氧(DO)及总溶解固体(TDS)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对水化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西岸分布的挺水植物以大气中CO2为主要碳源,挺水植物对藻类的抑制作用使藻类光合作用减弱,从而导致西岸光合作用的影响弱于东岸;结合湖水稳定碳同位素(δ^13CDIC)分析,从上游到下游,东岸DO和pH逐渐降低而溶解无机碳(DIC)浓度逐渐增加,其原因可能是有机质分解硝化耗氧以及大气中CO2进入水体造成的;而西岸挺水植物生长在加剧了碳酸盐溶蚀的同时,也阻碍了大气中CO2进入水体,几种作用的相互影响导致西岸湖水δ^13CDIC沿程逐渐偏正但DIC浓度沿程变化不大。两岸水化学性质变化特征的差异说明不同植物类型对水化学性质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性质 碳循环 生植物 光合作用 δ^13CDIC 李子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冬奥会崇礼赛区山杨林水化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胡静霞 杨新兵 朱辰光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18年第1期23-28,共6页
以位于和平林场的冬奥会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赛区水环境为研究目标,以大量分布的山杨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降雨分配过程中(林外雨、穿透雨、树干径流、地表径流)对降水水化学性质的影响程度。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氮(TN)、... 以位于和平林场的冬奥会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赛区水环境为研究目标,以大量分布的山杨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降雨分配过程中(林外雨、穿透雨、树干径流、地表径流)对降水水化学性质的影响程度。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含量分别使用消解比色法、水杨酸法、过硫酸盐氧化法、消解抗坏血酸法测定。结果表明:(1)林外雨中COD和TN、TP含量相对较低,但是NH3-N含量较高,达到1.94mg/L;(2)降雨经过林冠层后(穿透雨)COD含量增加了3 800%,NH3-N、TN、TP含量分别减少24%、81%、42%;(3)树干径流较林外雨COD、NH3-N、TN、TP含量分别增加了5 700%、17%、12%、33%;(4)地表径流COD、TN、TP含量较林外雨分别增加了6 600%、127%、42%,NH3-N含量减少了62%;(5)水化学性质综合变化指数分别为林外雨0.65、穿透雨0.53、树干径流0.98、地表径流1.35,降雨对森林的化学淋溶作用较大,经淋溶作用后穿透雨、树干径流及地表径流中的NH3-N、TN、TP净淋溶量出现了负值。研究分析得知,山杨林降低了雨水中氨氮的含量,对水化学环境起到了净化的作用,对改善水生态环境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杨 穿透雨 树干径流 径流 水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典型林分水化学性质研究
10
作者 胡静霞 杨新兵 钟良子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9-205,共7页
为改善2022年冬奥会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赛区(和平林场)森林水环境,以当地典型森林类型(山杨林、云杉林、白桦林和华北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在降雨分配过程中(林外雨、穿透雨、树干径流、地表径流)对降水水化学性质的影响程度。化... 为改善2022年冬奥会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赛区(和平林场)森林水环境,以当地典型森林类型(山杨林、云杉林、白桦林和华北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在降雨分配过程中(林外雨、穿透雨、树干径流、地表径流)对降水水化学性质的影响程度。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N)、总氮(TN)、总磷(TP)分别使用消解比色法、水杨酸法、过硫酸盐氧化法、消解抗坏血酸法测定。结果表明:(1)降雨经过林冠层后(穿透雨)4个林分COD、TN含量较林外雨整体上呈增加趋势;NH_3-N、TP含量呈减少的趋势;(2)树干径流中4个林分COD、NH_3-N、TN、TP含量较林外雨整体上均呈增加趋势;(3)4个林分的地表径流中COD、TN、TP含量较林外雨呈增加趋势;NH_3-N含量呈减少趋势;(4)水化学性质综合变化指数分别为林外雨0.65、山杨林0.95,云杉林2.09,白桦林1.30,华北落叶松林2.32。降雨对森林的化学淋溶作用较大,经淋溶作用后穿透雨、树干径流及地表径流中的NH_3-N、TN、TP净淋溶量出现了负值。森林降低了雨水中氨氮的含量,对水化学环境起到了一定的净化作用,对改善水生态环境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雨 树干径流 径流 水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天然水的水化学性质和元素特征 被引量:23
11
作者 田原 余成群 +4 位作者 雒昆利 武建双 张宪洲 倪润祥 田兴磊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69-982,共14页
为了调查西藏的水质和水资源特色,2013年在西藏拉萨、那曲地区、阿里地区、日喀则地区36个县乡镇采集了60个水样(地下水35个,地表水22个,温泉水3个),对其水化学性质与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并与周边的青海西南部、新疆南部、四... 为了调查西藏的水质和水资源特色,2013年在西藏拉萨、那曲地区、阿里地区、日喀则地区36个县乡镇采集了60个水样(地下水35个,地表水22个,温泉水3个),对其水化学性质与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并与周边的青海西南部、新疆南部、四川西部与西藏东部等地水的水化学类型进行了对比,讨论了不同地区内水化学类型的差异。总体上看西藏大部地区水质较好,能够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样pH处于6.75~8.21范围内;总溶解性固体(TDS)均值为225.54 mg/L;阿里地区水中砷元素含量超标(超过10μg/L),双湖地区水中氟含量超标(超过1 mg/L);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a—HCO,型;由南向北水中阳离子由以ca2+为主逐渐过渡到以Na+为主,阴离子HCO3逐渐减少,c1-与so4-逐渐增多;河流水与冰川融水的成因类型主要为岩石风化型,地下水成因受多种因素控制;构造分区控制水中主要元素进而影响水化学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区域质对比 水化学性质 中元素特征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西部、南部和东北部边界地区天然水的水化学性质及其成因 被引量:15
12
作者 田原 余成群 +2 位作者 查欣洁 高星 于明寨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75-991,共17页
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致使青藏高原天然水拥有独特的水化学性质并保存着较完整的原生状态,但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持续增大,可能导致当地水环境及水化学性质发生改变。通过对青藏高原存在人类活动的西部、南部和东北部边界地区进行水样采... 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致使青藏高原天然水拥有独特的水化学性质并保存着较完整的原生状态,但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持续增大,可能导致当地水环境及水化学性质发生改变。通过对青藏高原存在人类活动的西部、南部和东北部边界地区进行水样采集、分析与测定,并探讨了当地天然水水化学性质的区域差异及其成因规律。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不同边界地区天然水的物理性质、水化学性质和成因均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地理环境、地质条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水样pH的平均值为7.75,总溶解固体(TDS)的均值为171 mg/L,总硬度(TH)的均值为168 mg/L,总体来看水质较好,大部分能够满足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适宜饮用;水样中Ca^(2+)和Mg^(2+)为主要阳离子,HCO_3^-和SO_4^(2-)为主要的阴离子,主要由碳酸盐的风化和蒸发岩的溶解共同控制且碳酸盐岩风化的过程更为强烈;各边界地区天然水中的生物源物质均远低于国家和WHO标准,表明目前这些地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边界地区 天然 水化学性质 成因机制
原文传递
岩溶泉水化学性质及δ^(13)C_(DIC)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瑞一 吕现福 +1 位作者 刘子琦 吕春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430-2436,共7页
为了深入研究岩溶泉水水化学性质与溶解无机碳同位素(δ13CDIC)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雨季(2014年6月~2014年10月)对柏树湾泉、兰花沟泉、后沟泉进行监测,并与旱季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个岩溶泉在雨季的碳酸盐岩溶蚀量大于旱季,... 为了深入研究岩溶泉水水化学性质与溶解无机碳同位素(δ13CDIC)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雨季(2014年6月~2014年10月)对柏树湾泉、兰花沟泉、后沟泉进行监测,并与旱季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个岩溶泉在雨季的碳酸盐岩溶蚀量大于旱季,但消耗的CO2量却小于旱季,其中兰花沟泉和后沟泉的CO2消耗量为负值.相对于雨季其它月份,7月与旱季一样,岩溶作用减弱但消耗的CO2量增加.因为受到水动力条件影响,7月H2CO3对碳酸盐岩溶蚀的贡献增加,而HNO3与H2SO4对碳酸盐岩溶蚀的贡献则降低.另外,HNO3与H2SO4溶蚀碳酸盐岩及其对HCO-3产生的脱水作用都会导致δ13CDIC偏正,因此δ13CDIC与NO-3+SO2-4浓度呈现出正相关性,而与HCO-3浓度呈现出负相关性.这说明水动力条件以及HNO3与H2SO4的参与对岩溶泉水化学性质及δ13CDIC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泉 动力条件 HCO-3脱 水化学性质 δ13CDIC
原文传递
塔河油田缝洞单元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开发动态 被引量:15
14
作者 朱蓉 楼章华 +2 位作者 鲁新便 金爱民 苏丹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7-572,共6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为受控于构造—岩溶旋回作用形成的缝洞系统,是由多个缝洞单元在空间上叠合形成的复合油气藏。储集体的基本单元为缝洞单元,单个缝洞单元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油气藏。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单元地层水按其赋存状态...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为受控于构造—岩溶旋回作用形成的缝洞系统,是由多个缝洞单元在空间上叠合形成的复合油气藏。储集体的基本单元为缝洞单元,单个缝洞单元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油气藏。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单元地层水按其赋存状态可以分为3种类型:洞穴底部油气驱替残留水;洞穴周缘小缝洞系统驱替残留水;储层下部层间水。缝洞单元水化学性质与洞穴间联系程度有关。连通性好的缝洞单元内的井具有相似的地下水化学性质;连通性差或不连通的缝洞单元,地下水化学性质则存在一定差异。以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主要缝洞单元S48井缝洞单元为例,分析了缝洞单元地下水化学性质及开发动态,为油田的开发及稳油控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油藏 缝洞单元 洞穴系统 水化学性质 开发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扬子区海相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保存 被引量:16
15
作者 胡晓凤 王韶华 +1 位作者 盛贤才 肖传桃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37,共6页
根据对中扬子区86口海相探井地层水测试成果的总结与分析,辅以盖层、水动力条件以及地表热液、热水(泉)、油气苗等流体的分布规律,系统研究了中扬子区海相地层水化学特征,认为中扬子区地层水具有垂直分带性(自由交替带、交替阻滞带、交... 根据对中扬子区86口海相探井地层水测试成果的总结与分析,辅以盖层、水动力条件以及地表热液、热水(泉)、油气苗等流体的分布规律,系统研究了中扬子区海相地层水化学特征,认为中扬子区地层水具有垂直分带性(自由交替带、交替阻滞带、交替停滞带)和横向分区性(开启区、次封存区、封存区);阐述了地层水化学性质与油气保存的相关性,建立了中扬子区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保存评价标准;认为中扬子区纵向上下组合地层水属交替阻滞交替停滞带,地层开启程度低,油气保存好,上组合地层水大多属自由交替带交替阻滞带,地层开启程度较大,油气保存逊色;横向上以石柱复向斜(石柱)、当阳复向斜中部(江陵)、沉湖土地堂复向斜中南部(仙桃)为封存区,油气保存好。提出下组合地层以及石柱、江陵、仙桃地区是中扬子区油气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水化学性质 垂直分带 横向分区 油气保存 油气勘探 中扬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佛山岩溶生态系统初步探讨——岩溶泉水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林立 况明生 +1 位作者 蒋勇军 何多兴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01-204,共4页
从岩溶水化学性质方面对金佛山岩溶生态系统作了初步的分析,选取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岩溶泉进行对比性加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出露的岩溶泉水化学性质和岩溶强度存在较大不同;具有不同海拔高度的小鲵泉和双龙泉水化学性质随时间... 从岩溶水化学性质方面对金佛山岩溶生态系统作了初步的分析,选取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岩溶泉进行对比性加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出露的岩溶泉水化学性质和岩溶强度存在较大不同;具有不同海拔高度的小鲵泉和双龙泉水化学性质随时间变化的稳定性出现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生态系统 水化学性质 主导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北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对应分析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高东燕 孟婧莹 吴春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59,共3页
结合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北区环河含水岩组地下水水化学数据,以地下水中六大离子(K++Na+、Ca2+、Mg2+、Cl-、SO24-及HCO3-)和TDS为变量,应用对应分析法对环河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66个样本点被分为3个区,Ⅰ区... 结合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北区环河含水岩组地下水水化学数据,以地下水中六大离子(K++Na+、Ca2+、Mg2+、Cl-、SO24-及HCO3-)和TDS为变量,应用对应分析法对环河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66个样本点被分为3个区,Ⅰ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多为SO24-、SO24--Cl-型,Ⅱ区多为HCO3--SO24--Cl-型,Ⅲ区多为HCO3-、HCO3--SO24-、HCO3--Cl-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地质 水化学性质 对应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油田地下水化学场的形成与分布
18
作者 金爱民 楼章华 +2 位作者 朱蓉 蔡希源 高瑞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9-719,共1页
影响沉积盆地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因素较多,如大气水下渗淡化作用、泥岩压实排水淡化作用/渗滤浓缩作用和粘土矿物脱水淡化作用等,它们对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影响作用垂向上具有阶段性,平面上具有选择性。前者导致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垂直分... 影响沉积盆地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因素较多,如大气水下渗淡化作用、泥岩压实排水淡化作用/渗滤浓缩作用和粘土矿物脱水淡化作用等,它们对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影响作用垂向上具有阶段性,平面上具有选择性。前者导致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垂直分带性,结合松辽盆地实际情况,从浅到深可以划分出:①大气水下渗淡化带;②近地表蒸发浓缩带;③泥岩压实排水淡化带(C1)-压滤浓缩带(C2);④粘土矿物脱水淡化带;⑤渗滤浓缩带等五个水化学剖面单元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 松辽盆地 地下 水化学性质 油田 浓缩作用 粘土矿物 泥岩压实 垂直分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浅层地下水化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明珠 王卓微 +6 位作者 黎坤 陈建耀 高磊 李绍恒 资惠宇 黄晓旭 邓玉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39-1546,共8页
广州市作为珠三角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人口数已经超过1 500万,因此,其供水安全问题至关重要。虽然广州市目前供水主要来源于东江、西江和北江,但是水污染等问题使得其供水能力较为脆弱,而地下水作为应急水源,了解其水质及影响因素为重... 广州市作为珠三角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人口数已经超过1 500万,因此,其供水安全问题至关重要。虽然广州市目前供水主要来源于东江、西江和北江,但是水污染等问题使得其供水能力较为脆弱,而地下水作为应急水源,了解其水质及影响因素为重中之重。为了解广州市地下水化学特征概况和土地利用类型对地下水的影响,分别于2014年12月(旱季)和2015年7月(雨季)各采集72个浅层地下水水样,分析水中pH、TDS和主要的七大离子含量;运用GIS的相关技术方法分析水化学性质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水化学类型区域进行划分;采用Duncan多重比较法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对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广州市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季节性差异不显著,但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Na^+和Cl^-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最大。由于广州市东北地区土壤层较薄,对酸雨的缓冲能力较弱,并且作为流域内的主要补给区,其pH值较低,pH总体呈现出东北低西南高的分布趋势;TDS主要受到海水的影响呈现出与pH相似的分布趋势,另外,农耕地覆盖下和脆弱性较高地区的地下水中的TDS含量相对较高。广州市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Ca+Mg-HCO_3为主,沿海区域和中心城区由于海水入侵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水化学类型向Na+K-Cl+SO_4型转变。根据差异性分析结果,土地利用方式会对地下水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较为分散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地下水的影响效果不显著,而由于行政功能划分不同造成的各土地利用方式在不同行政区的比例差异却会对地下水化学性质造成显著的影响。K^+与SO_4^(2-)在浅层地下水中的含量与农耕用地面积存在正相关关系,Na+则主要与城镇用地面积相关,Cl^-同时受农耕用地和城镇用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市 浅层地下 时空分布 水化学性质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些地下热水矿床的矿物包裹体溶液与地下水性质的初步研究
20
作者 张相训 《南方国土资源》 1993年第3期59-66,共8页
通过对与海水、卤水、岩溶水和膏盐层地下水有成因联系的几个典型矿床的矿物包裹体溶液和地下水的水化学性质的研究表明,二者在离子成分、浓度和矿化度等方面都保持着明显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这些矿床的成矿溶液地下水起源的更为直... 通过对与海水、卤水、岩溶水和膏盐层地下水有成因联系的几个典型矿床的矿物包裹体溶液和地下水的水化学性质的研究表明,二者在离子成分、浓度和矿化度等方面都保持着明显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这些矿床的成矿溶液地下水起源的更为直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热 成矿溶液 水化学性质 矿物包裹体 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