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mart Plug泪小管塞治疗水液缺乏型干眼症临床初步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陈晓莉 张世华 廖润斌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723-724,共2页
目的:探讨Smart Plug泪小管塞治疗水液缺乏型干眼症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5/2013-04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水液缺乏型干眼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Smart Plug泪小管塞治疗,观察术后临床疗效、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泪... 目的:探讨Smart Plug泪小管塞治疗水液缺乏型干眼症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5/2013-04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水液缺乏型干眼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Smart Plug泪小管塞治疗,观察术后临床疗效、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 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eein staining,FL)变化。结果:本组48例患者,显效31例(65%),有效14例(29%),无效3例(6%),总有效率为94%。治疗前,患者SⅠt,BUT,FL分别为3.49±1.24mm/5min,3.15±1.07s,2.52±0.11分。治疗后,患者SⅠt,BUT,FL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术后有异物感,8h后栓子脱落;1例患者于术后8mo出现肉芽组织,泪小管塞脱落。其余病例无下泪小管感染或肉芽肿。结论:Smart Plug泪小管塞治疗水液缺乏型干眼症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RT PLUG 泪小管塞 水液缺乏型干眼症 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液缺乏型干眼症患者下泪新月高度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建华 杨阳 +2 位作者 王大庆 杨小丽 兰长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78-780,共3页
目的比较水液缺乏型干眼症(aqueous tear deficiency,ATD)患者与非ATD人群的下泪新月高度(lower tear meniscus height,LTMH),并分析LTMH用于ATD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9月于我院眼科门诊确诊的ATD患者40例(40眼)作为ATD组,... 目的比较水液缺乏型干眼症(aqueous tear deficiency,ATD)患者与非ATD人群的下泪新月高度(lower tear meniscus height,LTMH),并分析LTMH用于ATD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9月于我院眼科门诊确诊的ATD患者40例(40眼)作为ATD组,另选取39例(39眼)非ATD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获取被检者自然瞬目后的下泪新月图像并测量LTMH。通过绘制诊断试验特征曲线并计算线下面积,计算并选择LTMH的"异常"临界值,同时得出相应的敏感性(ATD患者中LTMH值呈阳性的比率)与特异性(非ATD人群中LTMH值呈阴性的比率)值,以此确定LTMH是否可作为诊断ATD的有效指标。结果 ATD组的LTMH为(141.1±22.4)μm,对照组为(193.9±22.3)μm,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95,P<0.01)。当LTMH选择"异常"临界值为0.168 mm时,其对于ATD的诊断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92.5%。结论ATD患者的泪新月明显小于非ATD人群,LTMH对于ATD有良好的诊断准确性,因此用作ATD的诊断指标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新月 水液缺乏型干眼症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水液缺乏型干眼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孙晓艳 何慧琴 《新中医》 CAS 2013年第12期139-142,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水液缺乏型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水液缺乏型干眼症的87例患者的资料,治疗组45例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人工泪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角膜染色、泪膜破裂时间、泪液流量及眼部症状积分...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水液缺乏型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水液缺乏型干眼症的87例患者的资料,治疗组45例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人工泪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角膜染色、泪膜破裂时间、泪液流量及眼部症状积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角膜染色改善、泪液流量增加、泪膜破裂时间延长、眼部症状积分改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泪液流量、泪膜破裂时间、眼部症状积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在改善角膜染色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治疗水液缺乏型干眼症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液缺乏型干眼症 针灸疗法 针刺 眼针 体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液缺乏型干眼模型小鼠睑板腺的变化
4
作者 周紫莹 欧尚坤 +3 位作者 黄超 蒋浩 张丽颖 谷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66-1671,共6页
背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睑板腺中腺泡细胞的增殖异常分化,认为这一过程与干眼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睑板腺管腔阻塞和腺泡萎缩等结构和功能异常,可引起或加重干眼。因此,研究干眼中睑板腺变化对于深入理解干眼症的发病机... 背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睑板腺中腺泡细胞的增殖异常分化,认为这一过程与干眼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睑板腺管腔阻塞和腺泡萎缩等结构和功能异常,可引起或加重干眼。因此,研究干眼中睑板腺变化对于深入理解干眼症的发病机制、寻找治疗和预防干眼症的新靶点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探究水液缺乏型干眼模型小鼠中睑板腺的变化。方法:选取6-8周雌性C57/B6小鼠32只,随机将其分成2组,每组16只。实验组小鼠采用同时切除眶外和眶内的泪腺的方法建造水液缺乏型干眼小鼠模型,对照组不做手术处理。正常饲养2周后于裂隙灯下观察两组小鼠角膜的改变,同时检测泪液分泌量。麻醉后脱颈处死两组小鼠后取睑板腺,观察睑板腺大体形态的变化,制成冰冻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睑板腺的结构,油红染色评价睑板腺的功能,免疫荧光染色和RT-qPCR观察两组小鼠睑板腺中祖细胞角蛋白14、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以及异常分化的小脯氨酸丰富蛋白1B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造模2周后,实验组小鼠角膜可见片状缺损,角膜缘新生血管生成且侵入角膜中央;②实验组小鼠泪液分泌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③显微镜照相显示,实验组睑板腺导管中断萎缩,排列紊乱;④苏木精-伊红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睑板腺中的脂质空泡较对照组明显增多;⑤油红染色中可见实验组小鼠脂质沉积;⑥免疫荧光和RT-qPCR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睑板腺中祖细胞角蛋白14、Ki67、小脯氨酸丰富蛋白1B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⑦提示水液缺乏型干眼可导致睑板腺的代偿性肥大、增殖增加、脂质代谢异常,同时可发生睑板腺异常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液缺乏型干眼症 睑板腺功能障碍 睑板腺 干眼模 动物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