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域水生态系统完整性模拟方法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夏瑞 贾蕊宁 +3 位作者 陈焰 王璐 马淑芹 张远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1-252,共12页
水生态系统完整性变化模拟是流域水生态退化诊断、风险预警和修复重建的基础。受到多种环境压力的叠加影响,水生态系统完整性状态具有累积性、复合性和滞后性的响应特征,难以采用常规静态实验和水质模型进行表征和预测。梳理了国内外该... 水生态系统完整性变化模拟是流域水生态退化诊断、风险预警和修复重建的基础。受到多种环境压力的叠加影响,水生态系统完整性状态具有累积性、复合性和滞后性的响应特征,难以采用常规静态实验和水质模型进行表征和预测。梳理了国内外该领域最新进展,按照水生生物、生态系统动力学、栖息地适宜性、统计经验、流域水系统耦合等5类模型,阐明了不同类型模型的基本原理、适用性和应用案例。结果表明:我国环境管理亟需水生态系统完整性模拟工具支撑,应围绕该领域开展重大科学基础研究,突破河湖水生生物模拟预测和多尺度耦合关键技术,加快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生态系统完整性模型库和参数库,推动建设我国流域水生态系统模拟器大科学装置,支撑构建长江、黄河等重点河流水生态系统综合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系统完整性模拟 生生物 动力 栖息地 经验模型 耦合模拟
原文传递
爱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
2
作者 姜东岩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4年第3期31-33,共3页
根据爱河流域的环境数据、生物多样性、基础地力和其它威胁相关资料,从生物群落、栖息地、连通性以及水文情势4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对爱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完整性利用捕捞指标、入侵指标、栖息地比例相似P_(SI)指数、综合连通系数和变化... 根据爱河流域的环境数据、生物多样性、基础地力和其它威胁相关资料,从生物群落、栖息地、连通性以及水文情势4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对爱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完整性利用捕捞指标、入侵指标、栖息地比例相似P_(SI)指数、综合连通系数和变化范围法RVA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爱河流域栖息地、连通性、水文情势属性均达到差状态,河流水质、生物群落属性为较优和一般状态,爱河支流有富营养化风险;应结合流域生态现状、特征及五大关键生态属性建立完整性评价体系,综合应用P SI指数、连通系数、RVA可以准确计算指标阈值,考虑鱼类生态学习性差异还需长期监测完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完整性评价 爱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完整性指数与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86
3
作者 王备新 杨莲芳 刘正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7-710,共4页
生物完整性指数是目前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应用最广泛的一个生态指标。本文扼要介绍了生物完整性指数的概念、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原理以及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的构建方法,介绍了生物完整性指数在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应... 生物完整性指数是目前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应用最广泛的一个生态指标。本文扼要介绍了生物完整性指数的概念、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原理以及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的构建方法,介绍了生物完整性指数在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应用及我国开展这方面工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完整性指数 健康评价 生态系统 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附石藻类生物完整性指数对汝溪河水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燕君 徐沙 +3 位作者 刘瑞 许金铸 施军琼 吴忠兴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8-237,共10页
以三峡库区支流-汝溪河自然河段为研究区域,调查了自然河段内9个样点的附石藻类群落和水环境理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应用生物完整性评价指数(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IBI),对汝溪河水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汝溪河自然河段... 以三峡库区支流-汝溪河自然河段为研究区域,调查了自然河段内9个样点的附石藻类群落和水环境理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应用生物完整性评价指数(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IBI),对汝溪河水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汝溪河自然河段附石藻类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空间和时间异质性,驱动附石藻类群落结构形成的水环境因子为电导率、浊度、硝态氮和溶解氧。IBI结果表明,上游生物完整性较高;中下游和下游生物完整性较差;枯水期生物完整性较高,而平水期和丰水期生物完整性较低。由此可见,汝溪河自然河段生物完整性一般,表明汝溪河水生态系统已处于亚健康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石藻类 生物完整性指数 群落结构 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与动态仿真模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耕 董瑞 +2 位作者 周腾禹 徐惠民 丁德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077-4089,共13页
以中国西沙珊瑚礁生态监控区为例,从生态系统完整性视角出发,结合珊瑚礁功能群组与环境变化的多重反馈效应,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动态诊断模型,并通过基础情景和典型干扰情景(捕捞活动、陆源沉积、长棘海星(Acant... 以中国西沙珊瑚礁生态监控区为例,从生态系统完整性视角出发,结合珊瑚礁功能群组与环境变化的多重反馈效应,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动态诊断模型,并通过基础情景和典型干扰情景(捕捞活动、陆源沉积、长棘海星(Acanthaster planci)暴发)的模拟过程,分析该生态监控区2010—2050年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发展趋势及演变机理。结果显示:(1)系统动力学与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方法的整合,为珊瑚礁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定量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性的方法;(2)珊瑚礁生态系统各效应指数中累积效应的变化最为明显,2010—2050年指数最大增长17.2,年均增长率约为1.2%,综合完整性指数在波动变化中稳步上升,珊瑚礁受损程度由中受损向中、低受损转变;(3)不同状态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完整性,在其演化的不同阶段各有差异性,并且这种差异通常随时间推移才逐渐放大;(4)无论何种情景下,珊瑚礁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尤其处于系统演化的释放重组阶段(2035—2040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将创造了一定的可恢复性。研究结果对于分析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整体演化过程提供了理论借鉴,也为我国后续的珊瑚礁生态系统适应性修复理论模式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完整性 系统动力学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扰动对外源性磷在模拟水生态系统中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5
6
作者 史小丽 王凤平 +4 位作者 蒋丽娟 杨柳燕 孔志明 高光 秦伯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37-541,共5页
采用同位素示踪法,模拟研究不同扰动强度对外源性磷在水体、铜绿微囊藻和底泥中迁移的影响.水体中外源性磷首先由快速的物理化学分配进入铜绿微囊藻和底泥中,然后其在水体中的迁移主要受铜绿微囊藻生长状况的影响.实验表明,当扰动强度为... 采用同位素示踪法,模拟研究不同扰动强度对外源性磷在水体、铜绿微囊藻和底泥中迁移的影响.水体中外源性磷首先由快速的物理化学分配进入铜绿微囊藻和底泥中,然后其在水体中的迁移主要受铜绿微囊藻生长状况的影响.实验表明,当扰动强度为30r/min时,铜绿微囊藻生长得最好.单位质量铜绿微囊藻中最大外源性磷含量与扰动强度无关,但扰动能加快铜绿微囊藻对外源性磷的吸收速率.水体中溶解的外源性磷含量随时间持续下降,微囊藻的衰亡能促进水体中磷向底泥中迁移.最终绝大部分外源性磷迁移到底泥中.增加扰动能有效降低水体中溶解性磷的浓度,在扰动为30r/min时,水体中外源性磷从2.183mg/mL下降到0.0180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 外源性磷 模拟生态系统 铜绿微囊藻 迁移 同位素示踪法 分配 体富营养化 体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氯联苯在模拟水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积累与迁移动态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聂湘平 魏泰莉 蓝崇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8-483,共6页
利用微宇宙模拟水生态系统对多氯联苯在水体环境中的行为 ,包括多氯联苯在水体、沉积物、生物体 (皇冠草、河蚬、鲢 )不同分配相及生物体不同组织、器官中含量、分布以及迁移、富集等时间变化动态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水草对PCB... 利用微宇宙模拟水生态系统对多氯联苯在水体环境中的行为 ,包括多氯联苯在水体、沉积物、生物体 (皇冠草、河蚬、鲢 )不同分配相及生物体不同组织、器官中含量、分布以及迁移、富集等时间变化动态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水草对PCB有一定程度的吸收 ;河蚬对PCBs有明显的吸收积累 ,并且吸收达到平衡的时间较长。鱼体对PCB的吸收积累在不同组织中有明显的差别 ,在内脏和肌肉组织中积累较高 ,鳃组织中积累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宇宙模拟 生态系统 多氯联苯 污染物 环境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给药方式下环丙沙星在模拟水生态系统中的归趋 被引量:4
8
作者 陈菊芳 周孝治 +1 位作者 聂湘平 江天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300-5307,共8页
采用不同的给药方式对环丙沙星(CPFX)在模拟水生态系统中的归趋进行研究,包括环丙沙星在水体、沉积物、生物体(皇冠草、河蚬、异育银鲫)等不同分配相及生物体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含量、分布以及迁移、富集等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CPFX... 采用不同的给药方式对环丙沙星(CPFX)在模拟水生态系统中的归趋进行研究,包括环丙沙星在水体、沉积物、生物体(皇冠草、河蚬、异育银鲫)等不同分配相及生物体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含量、分布以及迁移、富集等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CPFX进入模拟水生态系统后,水体中药物浓度下降迅速,3种给药方式下,最高浓度不超过15.30μg.L-1。底泥表现出明显的吸附积累,而且长时间地保持高浓度残留;在饲料给药方式下,底泥药物浓度最高可达2379.67μg.L-1。水生生物对CPFX有不同程度的富集和残留,水草对CPFX的吸收较多,尤其是叶片部分,药物浓度最高可达899.83μg.L-1;河蚬、鱼体对CPFX有一定的吸收积累,停药15d后,河蚬、鱼体内仍有明显的残留,不同组织对CPFX的吸收积累存在显著差别,在内脏中的积累量比肌肉组织高。3种给药方式导致的鱼体内药物残留量大小依次是:饲料给药>混合给药>水体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宇宙模拟生态系统 环丙沙星 归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的白洋淀湿地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文君 康立新 +1 位作者 赵燕楚 孔凡青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2年第3期164-168,共5页
白洋淀湿地是海河流域的重要水体之一,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为评价白洋淀湿地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于2019年在湿地布设12个点位,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类群的调查监测。采用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分析了白洋淀湿地水生态系统... 白洋淀湿地是海河流域的重要水体之一,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为评价白洋淀湿地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于2019年在湿地布设12个点位,开展了大型底栖动物类群的调查监测。采用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分析了白洋淀湿地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对21个备选参数进行了筛选,总分类单元数、摇蚊科类群所占百分比,耐污类群所占百分比和撕食者所占百分比等4个参数用于构建白洋淀湿地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采用比例积分法,以参照点位25%分位数值作为评价湿地健康状况的标准,评价了各监测点位的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湿地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丙沙星在模拟水生态系统中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春艳 周孝治 +1 位作者 陈菊芳 聂湘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3-78,共6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环丙沙星(CPFX)在微宇宙模拟水生态系统中的归趋,包括CPFX在水体、沉积物、生物体[皇冠草(Echinodorus amazonicus)、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等不同分配相及生物体不同组...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环丙沙星(CPFX)在微宇宙模拟水生态系统中的归趋,包括CPFX在水体、沉积物、生物体[皇冠草(Echinodorus amazonicus)、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等不同分配相及生物体不同组织中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水生态系统中加入500.00μg.L-1CPFX后,药物部分被水生生物所吸收,部分沉降进入底泥中。在各相中的CPFX残留量随时间不断变化,1 d内水体中药物含量降至15.30μg.L-1,而底泥中药物含量升至385.57μg.kg-1。CPFX不同程度地富集和残留于水生生物体中,皇冠草对CPFX的吸收量大,尤其是叶片部分1 d内含量高达795.43μg.kg-1,随后逐步降低;河蚬、异育银鲫对CPFX有明显的吸收积累,并且在体内的残留时间可长达45 d,不同组织对CPFX的吸收积累存在明显差异,在内脏中的积累量比肌肉组织高。不同生物体中CPFX的分布和富集存在着较大差异,其趋势为皇冠草>河蚬>异育银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宇宙模拟生态系统 环丙沙星 环境归趋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氯异氰尿酸在模拟水生态系统中归趋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孝治 陈菊芳 +1 位作者 聂湘平 江天久 《生态科学》 CSCD 2007年第4期361-366,共6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三氯异氰尿酸(TCCA)在微宇宙模拟水生态系统中的归趋,包括TCCA在水体、沉积物、生物体(皇冠草、河蚬、异育银鲫)等不同分配相及生物体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富集以及迁移等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CCA进入...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三氯异氰尿酸(TCCA)在微宇宙模拟水生态系统中的归趋,包括TCCA在水体、沉积物、生物体(皇冠草、河蚬、异育银鲫)等不同分配相及生物体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富集以及迁移等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CCA进入模拟水生态系统后,除发生水解外,其余或被水生生物所吸收,或者沉降进入底泥中。水生生物对TCCA有不同程度的富集和残留。水草对TCCA的吸收较大,尤其是叶片部分;河蚬、鱼体对TCCA具有明显的吸收积累,并且在体内的残留时间较长,不同组织对TCCA的吸收积累存在明显的差别,在内脏中的积累量比肌肉组织高。不同生物对TCCA的分布和富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趋势为皇冠草>河蚬>异育银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宇宙模拟生态系统 三氯异氰尿酸 环境归趋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水-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模拟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富强 张蒙 +2 位作者 吕素冰 赵衡 应卓晖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8-232,共15页
针对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未来可能面临的失衡失稳问题,构建水-经济-生态系统动力学模拟模型,设置开源节流、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等5种情景方案,预测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指标发展趋势,运用耦... 针对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未来可能面临的失衡失稳问题,构建水-经济-生态系统动力学模拟模型,设置开源节流、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等5种情景方案,预测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指标发展趋势,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模拟京津冀地区2020—2035年不同情景下耦合协调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20—2035年5种情景下北京、天津和河北水-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延续现状型耦合协调度均最低,开源节流型、发展经济型和保护环境型次之,综合协调型均最高。说明在维持现状发展条件下,京津冀水-经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略有增加但变化较小,只有在节约用水和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才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35年延续现状情景下北京、天津和河北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均属于中级耦合协调型,综合协调情景下北京和天津耦合协调发展属于良好耦合协调型,河北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导致耦合协调发展缓慢,仍属于中级耦合协调型,未来应注重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研究可为京津冀地区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生态系统 系统动力学 耦合协调度模型 发展趋势模拟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氚水在模拟水稻-水-土壤生态系统中的行为 被引量:4
13
作者 史建君 郭江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69-272,共4页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HTO(氚水 )在水稻 水 土壤模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消长行为 ,并应用三库室开系统模型和非线性回归方法确定了水稻、水和土壤分室的拟合方程 .结果表明 ,田表水中的HTO不仅在系统各分室间转移和分配 ...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HTO(氚水 )在水稻 水 土壤模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消长行为 ,并应用三库室开系统模型和非线性回归方法确定了水稻、水和土壤分室的拟合方程 .结果表明 ,田表水中的HTO不仅在系统各分室间转移和分配 ,而且迅速向系统外散逸 ;HTO中的氚以自由水氚和结合态氚形式存在于水稻中 ,以吸湿性水氚和结晶水氚存在于土壤 ,其中自由水氚 (或吸湿性水氚 )的比活度大于结合态氚 (或结晶水氚 ) ;水稻植株和土壤中HTO比活度随时间增加至最大值后又趋于下降 ,而结合态氚则呈缓慢增加 ;水稻茎秆中的总氚比活度高于其它各部位 ,而后逐渐趋于动态平衡 .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 :田表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总氚比活度分别为Cw(t) =3 2 .19e-0 .0 353t+99.94e-0 .330t、Cs(t)=2 0 .42 (e-0 .0 353t-e-0 .330t)和Cr(t) =3 8.49e-0 .0 353t- 10 .13e-0 .330t- 2 8.3 6e-2 .574 4t.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各回归方程较好地反映了HTO在水稻 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稻--土壤生态系统 迁移行为 消长行为 环境行为 放射生态 核电站放射性排放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水热平衡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兵 刘世荣 +1 位作者 崔向慧 白秀兰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8,共10页
陆地生态系统水热平衡问题是研究气候和小气候形成及其变化机制的重要问题 ,也是维持现有陆地生态系统平衡稳定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文中较系统地分析总结了国内外陆地生态系统水热平衡规律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从系统观点出发 ,... 陆地生态系统水热平衡问题是研究气候和小气候形成及其变化机制的重要问题 ,也是维持现有陆地生态系统平衡稳定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文中较系统地分析总结了国内外陆地生态系统水热平衡规律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从系统观点出发 ,评述了不同类型陆地生态系统水热平衡研究的若干方法 ,阐述了土壤 -植物 -大气连续体 ( SPAC)系统水热平衡规律的研究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热平衡 SPAC系统 耦合模拟 生态恢复 气候形成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陆地生物圈模式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姚德良 沈卫明 +2 位作者 张强 周兴民 沈振西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9-394,共6页
改进了适合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陆地生物圈模式 ,分析了模式中温度变化与水分运动分层的物理原因 ,说明了气候状况对地表面能量交换的影响 ,给出了净辐射和蒸散量新的计算方法 ,提出了有限差分计算中具有二阶精度的Euler隐式格式 ,介... 改进了适合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陆地生物圈模式 ,分析了模式中温度变化与水分运动分层的物理原因 ,说明了气候状况对地表面能量交换的影响 ,给出了净辐射和蒸散量新的计算方法 ,提出了有限差分计算中具有二阶精度的Euler隐式格式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站的气候概况和野外观测情况。最后利用本模式对高寒草甸生态站地区的土壤—植被—大气间水热交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高寒草甸 热交换 陆地生物圈模式 数植模拟 温度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流域水生态完整性观测模拟平台建设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6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8年第12期F0002-F0002,共1页
研究内容:按照流域物理完整性、化学完整性和生物完整性的观测要求,对照流域水生态完整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从技术、方法和监测成本等方面研究用无人机对各指标进行监测的可行性及监测方法,构建流域无人机水生态完整性监测指标体系及对应... 研究内容:按照流域物理完整性、化学完整性和生物完整性的观测要求,对照流域水生态完整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从技术、方法和监测成本等方面研究用无人机对各指标进行监测的可行性及监测方法,构建流域无人机水生态完整性监测指标体系及对应的监测方法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无人机机载传感器的选型和配置,和无人机进行系统集成;研发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实现无人机的自动巡航;研究水域无人机遥感数据处理技术,开展流域典型区域的无人机遥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处理技术 生态完整性 辽河流域 观测模拟 生态 平台建设 无人机遥感 监测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流域水生态完整性观测模拟平台建设关键技术
17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9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研究内容:按照流域物理完整性、化学完整性和生物完整性的观测要求,对照流域水生态完整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从技术、方法和监测成本等方面研究用无人机对各指标进行监测的可行性及监测方法,构建流域无人机水生态完整性监测指标体系及对应... 研究内容:按照流域物理完整性、化学完整性和生物完整性的观测要求,对照流域水生态完整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从技术、方法和监测成本等方面研究用无人机对各指标进行监测的可行性及监测方法,构建流域无人机水生态完整性监测指标体系及对应的监测方法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无人机机载传感器的选型和配置,和无人机进行系统集成;研发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实现无人机的自动巡航;研究水域无人机遥感数据处理技术,开展流域典型区域的无人机遥感监测。标志性成果:1.可见光无人机遥感平台:按照低空摄影测量规范进行作业,可获取流域典型区域的正射影像,通过影像分析和解译可获取水生态完整性的水体感官、土地利用、植被分布等物理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处理技术 生态完整性 辽河流域 观测模拟 生态 平台建设 无人机遥感 监测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流域水生态完整性观测模拟平台建设关键技术
18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9年第3期I0001-I0001,共1页
研究内容:按照流域物理完整性、化学完整性和生物完整性的观测要求,对照流域水生态完整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从技术、方法和监测成本等方面研究用无人机对各指标进行监测的可行性及监测方法,构建流域无人机水生态完整性监测指标体系及对应... 研究内容:按照流域物理完整性、化学完整性和生物完整性的观测要求,对照流域水生态完整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从技术、方法和监测成本等方面研究用无人机对各指标进行监测的可行性及监测方法,构建流域无人机水生态完整性监测指标体系及对应的监测方法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无人机机载传感器的选型和配置,和无人机进行系统集成;研发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实现无人机的自动巡航;研究水域无人机遥感数据处理技术,开展流域典型区域的无人机遥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处理技术 生态完整性 辽河流域 观测模拟 生态 平台建设 无人机遥感 监测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鱼类完整性指数的上海黄浦江骨干人工河流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高敏佳 陈振锋 +5 位作者 张彦彦 龚珑 张亚 唐振 赵振官 唐文乔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13,共15页
为深入了解上海黄浦江5条骨干人工河流的生态系统现状,采用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方法对其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作了评价。2021年6月(夏季)和11月(秋季)租用专业渔船在5条河流共计20个断面采集到鱼类标本10092尾,隶属于8目17科45属6... 为深入了解上海黄浦江5条骨干人工河流的生态系统现状,采用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方法对其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作了评价。2021年6月(夏季)和11月(秋季)租用专业渔船在5条河流共计20个断面采集到鱼类标本10092尾,隶属于8目17科45属60种。以黄浦江上游为参照点,设置了5大类29个初选指标,然后根据分布范围筛选、判别能力筛选和相关性检验,构建了由8个指标组成的F-IBI评价体系。分析结果表明,金汇港和龙泉港总体处于“好”或“一般”的状态;大治河、川杨河和淀浦河空间差异较大,从“差”到“好”均有。其中夏季有14个采样断面为“一般”,各有3个采样断面为“好”或“差”;秋季有11个采样断面为“一般”,5个采样断面为“好”,4个采样断面为“差”。5条人工河流下游的健康状况普遍好于上游,但总体上与流经上海中心城区的黄浦江自然支流苏州河的健康状况相比较为均一。这些结果为上海黄浦江5条骨干人工河流的环境管理提供了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浦江 大型人工支流 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 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原文传递
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完整性对水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薛同来 佟素娟 +4 位作者 张为堂 田彩云 孟庆义 侯达 邱彦召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40-1546,共7页
为了探究水生生物群落的自我维持能力以及恢复能力,通过人工构建水生生物群落,考察了关键水环境指标对群落要素的种类和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人工构建的水生生态系统可改善水质,提升透明度,降低高锰酸钾指数、叶绿素a、浮游动植物密度... 为了探究水生生物群落的自我维持能力以及恢复能力,通过人工构建水生生物群落,考察了关键水环境指标对群落要素的种类和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人工构建的水生生态系统可改善水质,提升透明度,降低高锰酸钾指数、叶绿素a、浮游动植物密度等指标,效果良好,但对总氮和总磷影响不显著;放养密度影响人工生态系统的水质净化能力,低放养密度(鱼类25.0 g/m^3,蚌1.0 g/L)时优于高放养密度(鱼类50.0 g/m^3,蚌2.0 g/L)时;狐尾藻和金鱼藻有助于提升鱼蚌系统的水质净化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群落结构完整性 放养密度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