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0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峡谷型水源水库蓄水过程水质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要素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思汗 李元来 +3 位作者 刘茜 黄廷林 李楠 文刚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3-571,共9页
水源水库是城镇居民最主要的饮用水水源,新建水库选取引水水质一般较好,然而由于水库蓄水过程中水质受到降雨径流入库、水动力条件和分层结构变化的共同影响,库区水体水质仍可能呈恶化趋势.本研究重点探索水库蓄水过程中水质演变规律,... 水源水库是城镇居民最主要的饮用水水源,新建水库选取引水水质一般较好,然而由于水库蓄水过程中水质受到降雨径流入库、水动力条件和分层结构变化的共同影响,库区水体水质仍可能呈恶化趋势.本研究重点探索水库蓄水过程中水质演变规律,解析水源水库污染特征.以固定频率取样检测的方法,跟踪监测陕西省汉中市三河口水库蓄水过程上游河道及库区水质,分析上游来水水质、库区水体分层结构及水动力条件等要素的改变对水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21年6−7月三河口首次较大流量蓄水过程受来水温度影响,来流水体以底部潜流的形式进入库区,并在底部形成新的温度分层;双温跃层结构的形成导致在水体中部和底部各自形成厚度达15和10 m的厌氧水层.②9月初第二次特大流量径流入库彻底破坏水体热分层结构,水体在径流和气温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完全混合.③水源水库蓄水过程水质受入库径流与水体分层结构共同影响:6−8月水库入库径流量小且污染负荷低,库区氮磷及有机物浓度有较小波动,而热分层结构阻碍了污染物的垂向传递,温跃层水体总氮浓度和高锰酸盐指数在垂向上呈较大值,分别为1.78和6.0 mg/L;8月至9月初入库径流量大且污染负荷较高,全库区氮磷及有机污染物浓度升高明显,总氮浓度由1.07 mg/L升至1.56 mg/L,总磷浓度由0.021 mg/L升至0.029 mg/L,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由5.18 mg/L升至6.18 mg/L.水库蓄水过程中,上游径流入库是影响主库区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过程 热分层 水质变化 污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藻消亡分解过程中的水质变化及营养盐释放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郭西亚 常闻捷 +3 位作者 杨志伟 陆隽 邓建才 朱金格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152,共10页
为研究蓝藻消亡分解对湖泊水质及水体营养盐的影响,从巢湖藻类水华易发区收集新鲜藻浆,在室内进行了蓝藻消亡分解实验,探讨蓝藻消亡分解过程中的水体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等理化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蓝藻消亡分解过程... 为研究蓝藻消亡分解对湖泊水质及水体营养盐的影响,从巢湖藻类水华易发区收集新鲜藻浆,在室内进行了蓝藻消亡分解实验,探讨蓝藻消亡分解过程中的水体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等理化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蓝藻消亡分解过程中,水体DO和氧化还原电位(ORP)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最低值分别达0.1 mg/L和-200 mV,使水体处于厌氧强还原状态;蓝藻中的营养盐会快速向水体中释放,导致水体氮磷浓度持续升高,使水体TN、氨氮(NH_(3)-N)、TP最大浓度分别达到初始浓度的2.15、1.18、2.60倍。在蓝藻消亡分解过程中,水体营养盐浓度与藻类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对蓝藻聚集区内的蓝藻开展快速有效打捞,对于遏制蓝藻污染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蓝藻 分解 水质变化 营养盐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中心城区典型河道水质变化规律及污染成因分析
3
作者 李静仪 常素云 +2 位作者 李绍飞 杨金辉 王松庆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63-68,共6页
为实现天津市中心城区河道水环境的长效改善,以调水循环线路上的卫津河段流域为典型河道,选取八里台和纪庄子桥两个监测断面,分析NH_(3)-N、COD_(Mn)、COD_(Cr)质量浓度在年内的变化规律可知,非汛期三项指标质量浓度较低,汛期质量浓度... 为实现天津市中心城区河道水环境的长效改善,以调水循环线路上的卫津河段流域为典型河道,选取八里台和纪庄子桥两个监测断面,分析NH_(3)-N、COD_(Mn)、COD_(Cr)质量浓度在年内的变化规律可知,非汛期三项指标质量浓度较低,汛期质量浓度均显著升高,严重超出地表水Ⅴ类标准。汛期泵站排水是引起河道污染物质量浓度增加的重要原因,利用系统聚类法识别引起河道断面污染物质量浓度升高的主要泵站。结果表明:八里台断面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双峰道泵站,其次为海光寺泵站;纪庄子桥断面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梅江泵站、体院北泵站和浯水道泵站。因此,在汛期应持续监测主要污染泵站的排水水质,并根据污染物质量浓度,调整泵站排水量。上述几个主要污染泵站的收水区未完全实现雨污分流,造成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河道,故落实泵站收水区域的雨污分流是改善卫津河水质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区 典型河道 水质变化 污染成因 系统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流域辽宁段主要水质监测断面近30a水质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孔令尧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4期17-21,30,共6页
结合辽河流域辽宁段13个水质监测断面氨氮、总磷监测数据,对其近30a水质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河干流各水质监测断面氨氮和总磷均总体呈现递减变化,年递减率分别为0.05和0.03mg/l·10a,各水质监测指标总体均未通过90%的Ma... 结合辽河流域辽宁段13个水质监测断面氨氮、总磷监测数据,对其近30a水质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河干流各水质监测断面氨氮和总磷均总体呈现递减变化,年递减率分别为0.05和0.03mg/l·10a,各水质监测指标总体均未通过90%的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总磷 水质变化特征 辽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洪水期水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刘付立 黄玄敏 +3 位作者 潘璐 彭晓然 陈玉莹 王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33-37,共5页
通过分析丹江口水库洪水期氨氮、总磷、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等主要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流量、水温、电导率和浊度等水文及物理指标的相关性,探索洪水过程对丹江口水库水质的影响程度和机制。结果表明:洪水显著影响了水库水质,尤其在... 通过分析丹江口水库洪水期氨氮、总磷、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等主要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流量、水温、电导率和浊度等水文及物理指标的相关性,探索洪水过程对丹江口水库水质的影响程度和机制。结果表明:洪水显著影响了水库水质,尤其在承接汉江方向来水的汉库远端区域;不同污染物对洪水的响应程度不同,氨氮和总磷显示出较大的波动,而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的波动则相对较小;主要污染物与水文及物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差异显著,揭示了洪水过程对丹江口水库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污染物的独特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变化特征 洪水 相关性分析 丹江口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渠江流域水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段慧 范力 +1 位作者 银正勇 吴瑶 《四川环境》 2024年第6期23-30,共8页
为探究渠江流域近年来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污染原因,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污染指数法对2015一2022年渠江干流和支流11个断面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从时空角度剖析渠江流域地表水水质变化特征;结合水质情... 为探究渠江流域近年来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污染原因,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污染指数法对2015一2022年渠江干流和支流11个断面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从时空角度剖析渠江流域地表水水质变化特征;结合水质情况与地区经济、降雨的关系,分析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2015-2022年渠江干流水质优于支流,中、上游水质优于下游,流域总体水质呈变优趋势;流域内巴河、渠江、州河以及清溪河水质季节性变化不明显,而铜钵河、流江河以及任市河水质季节变化显著,且以春季水质最差;TP营养盐污染指标为渠江流域水质污染控制的主要指标,其次为有机污染指标COD_(Cr)和I_(Mn);河流沿岸居民生活和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是渠江流域河流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江流域 单因子指数法 内梅罗污染指数法 主成分分析法 水质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支流沱江自贡段水质变化及影响因素
7
作者 毛志成 江欧 +2 位作者 吕敏燕 胡华 邹同静 《科技与创新》 2024年第4期153-155,共3页
通过2022年沱江流域自贡段5个断面手工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了总磷(TP)、总氮(TN)、氨氮(NH_(3)-N)、高锰酸盐指数(COD^(Mn))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利用Spearman趋势检验对各断面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22年长江... 通过2022年沱江流域自贡段5个断面手工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了总磷(TP)、总氮(TN)、氨氮(NH_(3)-N)、高锰酸盐指数(COD^(Mn))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利用Spearman趋势检验对各断面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22年长江流域沱江支流自贡段在3月、7月出现氨氮超标,在5月、9月出现总磷超标,釜溪河支流的水质在时间和空间变化上都劣于沱江支流自贡段总体水质状况。从主要污染指标来看,长江流域沱江支流自贡段各指标在空间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沱江 水质变化 Spearman趋势检验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污水处理厂水质变化特征及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
8
作者 刘凯华 钟星 +4 位作者 张光利 晏经纬 陈绪周 蒋松祝 潘广帅 《酿酒科技》 2024年第11期77-81,共5页
对某酱香型白酒一个生产周期内污水处理厂的生产进水COD、氨氮、总磷、总氮等水质变化特征进行了连续观测,研究了某酱香型白酒一个生产周期内污水处理厂对生产进水中4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各轮次酒生产废水经“预处理-厌氧... 对某酱香型白酒一个生产周期内污水处理厂的生产进水COD、氨氮、总磷、总氮等水质变化特征进行了连续观测,研究了某酱香型白酒一个生产周期内污水处理厂对生产进水中4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各轮次酒生产废水经“预处理-厌氧-好氧-后处理”等组合工艺处理后,各项指标均达到GB 27631—2011《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排放标准,COD和总磷的去除率始终维持在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废水水质变化 污染物去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因素与供水水源地水质变化关系研究
9
作者 谭长芝 冯燔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8期205-208,共4页
本项研究深入挖掘供水水源地水文因素和水质变化的内在关系,并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状况的总结来揭示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变化规律、水温、水动力条件以及其他水文因素共同影响水质变化,并研究其机制。该研究通过统计分析,模型构建及模拟实验,... 本项研究深入挖掘供水水源地水文因素和水质变化的内在关系,并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状况的总结来揭示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变化规律、水温、水动力条件以及其他水文因素共同影响水质变化,并研究其机制。该研究通过统计分析,模型构建及模拟实验,对水文因素和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量化研究,构建水文-水质耦合模型,实现水质预测和管理的最优化。研究表明:水文因素对供水水源地的水质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为水质预测,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水质管理策略与建议,对水资源保护与水质管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因素 水质变化 供水水源地 水质管理 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山湖水质变化趋势分析及其对蓝藻水华暴发影响因素浅析
10
作者 成沔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18期68-71,共4页
本研究基于2001年至2023年淀山湖气象和水质等数据,对淀山湖水质变化趋势及其对蓝藻水华暴发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过去20年中,淀山湖的风速呈现低风速变化趋势,而气温、日照时数、降雨量无显著趋势变化。水质方面,水温无显著趋势变化,... 本研究基于2001年至2023年淀山湖气象和水质等数据,对淀山湖水质变化趋势及其对蓝藻水华暴发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过去20年中,淀山湖的风速呈现低风速变化趋势,而气温、日照时数、降雨量无显著趋势变化。水质方面,水温无显著趋势变化,总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的浓度呈显著下降趋势,而总磷浓度则经历了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淀山湖叶绿素a浓度总体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蓝藻密度呈现先平稳上升,后显著上升的趋势。淀山湖的水质呈现逐步改善的趋势,但氮磷浓度依然较高,是利于藻类生长的藻型生境。既使气温、光照和风力等外部条件适宜,淀山湖发生藻华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山湖 水质变化 趋势分析 蓝藻水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充水水质变化对循环水系统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李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9期0144-0147,共4页
河北某制药企业原使用本地市政自来水作为循环水的补充水,后改为使用南水北调工程的供水(以下皆简称“南水”),随后又对企业制药过程中产生的洗瓶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后的中水进行回收利用。改造后,三者成为循环水补充水的主要来源,2023... 河北某制药企业原使用本地市政自来水作为循环水的补充水,后改为使用南水北调工程的供水(以下皆简称“南水”),随后又对企业制药过程中产生的洗瓶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后的中水进行回收利用。改造后,三者成为循环水补充水的主要来源,2023年全年南水、洗瓶废水、中水占比依次约为1/5、3/5、1/5。对补充水、循环水的水质指标和循环水的浓缩倍数进行比较发现,使用南水、洗瓶废水、中水作为补充水的各项水质指标浓度较原来使用的本地市政水更低;实际运行过程中循环水各项水质指标浓度较原来升高,循环水浓缩倍数获得提升较大,春季由0.74倍提升至4倍左右,夏季由0.88倍提升至7.8倍,相应的补充水消耗也会显著降低。补充水水质改变后,在循环水中进行挂片实验发现,循环水对碳钢的平均腐蚀率为0.368mm/a,对黄铜的平均腐蚀率为0.0160mm/a,远高于国标规定,因而对循环水处理方案进行了变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变化 浓缩倍数 腐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市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分析及建议
12
作者 王思源 《陕西水利》 2024年第2期111-113,共3页
为研究近年来淮北市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收集2017年~2021年以来河流断面的水质监测资料,对淮北市六条河流的水质现状、水质污染程度、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沱河徐楼闸水质转好、萧濉新河淮纺闸上水质转好、闸河丁庄闸上... 为研究近年来淮北市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收集2017年~2021年以来河流断面的水质监测资料,对淮北市六条河流的水质现状、水质污染程度、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沱河徐楼闸水质转好、萧濉新河淮纺闸上水质转好、闸河丁庄闸上水质转好、龙岱河童台闸上水质转好、龙岱河陈路口闸上水质转好、老濉河101省道桥河流水质转好。浍河临涣集水文站、闸河北山闸上的河流水质呈恶化趋势。提出相应治理建议,以应对淮北市目前主要河流水质存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变化趋势 分析评价 治理建议 自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来水供水管网水质变化规律及应对策略研究
13
作者 赵 冰 《前卫》 2024年第1期0040-0042,共3页
自19世纪末以来,自来水供水系统逐渐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以此解决居民用水需求.这一技术进步不仅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也极大地推动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然而,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后,自来水水质保护成为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随... 自19世纪末以来,自来水供水系统逐渐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以此解决居民用水需求.这一技术进步不仅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也极大地推动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然而,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后,自来水水质保护成为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工业化进程加深及气候变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水源污染、输送过程中二次污染问题显现,水质状况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不仅制约着公共供水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还可能给消费者的饮用水安全带来隐患.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明水质随时间和外部条件波动的具体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管理和防控策略,以维护和进一步改善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来水 供水管网 水质变化规律 应对策略
原文传递
鄱阳湖南昌湖区典型断面水质变化特征及污染源解析研究——以伍湖分场国控断面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聂含冰 闫冰 +7 位作者 夏嵩 付嘉琦 刘勇 桂双林 魏源送 郁达伟 陶茂梁 高婕 《江西科学》 2024年第4期813-819,839,共8页
伍湖分场断面是鄱阳湖南昌湖区五大国控断面之一。针对2020年以来鄱阳湖流域总磷(TP)枯水期浓度偏高的问题,以伍湖分场断面为例,根据逐月监测和加密监测数据,分析断面水质近况。结果表明,断面TP浓度突增月份出现在12月,2021年断面枯水... 伍湖分场断面是鄱阳湖南昌湖区五大国控断面之一。针对2020年以来鄱阳湖流域总磷(TP)枯水期浓度偏高的问题,以伍湖分场断面为例,根据逐月监测和加密监测数据,分析断面水质近况。结果表明,断面TP浓度突增月份出现在12月,2021年断面枯水期TP的平均浓度相较于2020年有所增加。根据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的加密监测结果,显示断面的水质问题仍然是枯水期的TP浓度较高。TP的主要排放源头较为分散,主要为农业种植源(48.25%),其次是内源释放(18.05%)、生活源(17.04%)及干湿沉降(13.55%)。TP入湖量占比最大的是联圩镇,占汇水区域入湖总量的41.59%,其次则是成新农场与恒湖垦殖场,排放量总和占据近一半。TP排放占比最高的成新农场和联圩镇是治理工作的重点区域,其次是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的恒湖垦殖场也需要相应的治理措施。据此提出相应水质提升(稳定)措施,以期断面水质在“十四五”期间稳定达到国控考核,为伍湖分场断面乃至鄱阳湖流域的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伍湖分场 国控断面 水质时空变化特征 污染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仙湖水质变化(1980-2011年)趋势与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79
15
作者 高伟 陈岩 +2 位作者 徐敏 郭怀成 谢阳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5-642,共8页
水质恶化是湖泊系统生态健康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科学地判别水质变化趋势是正确认识和解决水环境问题的首要步骤.基于抚仙湖1980-2011共32年湖体水质监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和Daniel趋势检验法分析了高锰酸盐指数(COD Mn)、总氮(TN)... 水质恶化是湖泊系统生态健康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科学地判别水质变化趋势是正确认识和解决水环境问题的首要步骤.基于抚仙湖1980-2011共32年湖体水质监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和Daniel趋势检验法分析了高锰酸盐指数(COD Mn)、总氮(TN)、总磷(TP)、透明度(SD)、叶绿素a(Chl.a)和浮游植物丰度等6项指标的年际变化趋势;从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2个角度,筛选出9项水质变化的驱动指标,建立了水质指标与驱动指标之间的灰色关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统计的6项指标年际波动较大,其中TP、TN和浮游植物丰度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0.6以上;②在α=0.05显著性水平上,COD Mn、TN、SD、Chl.a和浮游植物丰度等5项指标均有恶化趋势,Mann-Kendall和Daniel趋势检验2种方法的检验结果一致;③驱动因子与水质指标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水平,其中,人口数量和水温是主要驱动因子,与主要水质指标的灰色关联系数达到0.7以上的强相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仙湖 水质变化 趋势检验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黄河、松花江60—80年代水质变化趋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50
16
作者 陈静生 夏星辉 +1 位作者 张利田 李荷碧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00-505,共6页
对我国“水文年鉴”上所载长江、黄河和松花江自50 年代末至80 年代中期所有站点的水化学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此时段内,就天然水主要离子成分而言,长江、黄河和松花江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水质变化趋势.对其成因和机理进... 对我国“水文年鉴”上所载长江、黄河和松花江自50 年代末至80 年代中期所有站点的水化学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此时段内,就天然水主要离子成分而言,长江、黄河和松花江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水质变化趋势.对其成因和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长江中上游水质的酸化趋势起因于该地区不断增长的燃煤硫排放所引起的严重酸沉降过程和不断增加的农田流失氮肥的氧化成酸过程.松花江水质的碱化趋势主要与黑龙江省造纸废水排放和大量引用重碳酸钠型地下水灌溉农田有关.黄河中游水质的浓化趋势与天然径流量的减少以及流域农田用水量的大大增加有关.灌溉水在田间发生蒸发浓缩作用和加强对土壤的淋洗作用,导致农田回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黄河 松花江 河流污染 水质变化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来湘江水质变化分析 被引量:56
17
作者 陈咏淑 吴甫成 +1 位作者 吕焕哲 姚成胜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8-512,共5页
根据 1 981~ 2 0 0 0年湘江的水质监测数据 ,选用危害较大的 1 0项污染指标 ,采用均值指数法对近 2 0年来湘江水质变化进行了分析 ,并对湘江干流不同河段水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湘江总体水质在 2 0世纪 90年代呈恶化趋势 ,致使污... 根据 1 981~ 2 0 0 0年湘江的水质监测数据 ,选用危害较大的 1 0项污染指标 ,采用均值指数法对近 2 0年来湘江水质变化进行了分析 ,并对湘江干流不同河段水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湘江总体水质在 2 0世纪 90年代呈恶化趋势 ,致使污染加剧的主要因子是总大肠菌群、总磷、石油类和总汞 ;主要污染源为工业污染和生活废水污染 ,近年来生活废水污染日益突出 ,工业污染中重金属污染明显 ;在干流不同河段中 ,株洲、湘潭和长沙河段污染最为严重 ;估计未来湘江的生活污染和农业污染还会加剧。因此 ,为确保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湘江污染治理任务依然任重道远。在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公民环境意识 ,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发展生态农业的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废水 湘江 工业污染 江水 水质变化 水污染 河段 近20年 株洲 湘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14年乌梁素海湖泊水质变化特征 被引量:34
18
作者 田伟东 贾克力 +4 位作者 史小红 赵胜男 吴用 宋爽 马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6-1234,共9页
为了确定乌梁素海湖泊水质变化特征,选取乌梁素海2005-2014年6-9月长序列的水质实测数据,分析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及氟化物的年际变化特征.采用灰色模式识别模型对乌梁素海2005-2014年的水质进行评价,并结合乌梁素海的实际状... 为了确定乌梁素海湖泊水质变化特征,选取乌梁素海2005-2014年6-9月长序列的水质实测数据,分析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及氟化物的年际变化特征.采用灰色模式识别模型对乌梁素海2005-2014年的水质进行评价,并结合乌梁素海的实际状况,从外源污染、入湖污染物负荷量及入湖水量3个方面对其水质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4年间,水质状况转好;除总磷外,各污染指标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灰色综合指数表明乌梁素海水质正向良性方向发展;总磷治理应成为乌梁素海污染治理的主要方面;外源污染的削减、入湖污染物负荷量的降低及入湖水量的增加是乌梁素海水质转好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梁素海 水质变化 灰色模式识别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下河流水质变化及其与景观格局关系分析——以太湖流域苏州市为例 被引量:30
19
作者 杨洁 许有鹏 +3 位作者 高斌 王跃峰 徐羽 马倩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27-835,共9页
以河流近域景观格局与水环境质量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基于2001年及2010年两期土地利用类型以及7条典型河流的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5项水质指标,分析城镇化下苏州市河流水质与景观格局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以河流近域景观格局与水环境质量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基于2001年及2010年两期土地利用类型以及7条典型河流的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5项水质指标,分析城镇化下苏州市河流水质与景观格局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苏州市河流水质状况总体较差,但呈现一定的好转趋势.(2)河流水质受到城镇用地、旱地及水田的综合影响,并表现出尺度效应.其中城镇用地与旱地对河流水质恶化具有明显的作用,水田则反之.2001-2010年城镇用地及水田对水质的影响程度有所减弱,旱地则增强.(3)蔓延度指数、最大面积斑块比例对河流水质呈现负相关,斑块数量、斑块密度、香农均匀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则与水质呈现正相关.景观格局对于水质的影响在大范围缓冲区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苏州水环境管理及太湖流域城市空间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变化 土地利用 景观空间特征 城镇化 苏州市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上游水质变化趋势与环境酸化关系初探 被引量:32
20
作者 陈静生 关文荣 +1 位作者 夏星辉 何大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5-270,共6页
根据我国水利部水文年鉴和全球水质监测计划中国站点的水化学资料,对长江中游干流主要水文站和四川与贵州省境内长江主要支流下游的水文站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个别站点至90年代中期)的主要离子含量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发... 根据我国水利部水文年鉴和全球水质监测计划中国站点的水化学资料,对长江中游干流主要水文站和四川与贵州省境内长江主要支流下游的水文站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个别站点至90年代中期)的主要离子含量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这些站点在主要离子含量变化趋势方面存在着共同的特点,即:碱度有所降低,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含量有所升高,相应地,总硬度与总碱度的比值也有所升高.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与我国西南地区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合起来进行讨论,指出这是酸不敏感地区陆地水水质对酸沉降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水质变化 环境酸化 水体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