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及预测
1
作者 刘玒玒 刘书芳 李新一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2,共7页
利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2007—2021年祁连山地区30个县域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度,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2—2031年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 利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2007—2021年祁连山地区30个县域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度,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2—2031年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逐年升高,水资源子系统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人口子系统发展水平缓慢上升,经济子系统发展起点较低但增速较快;生态环境子系统发展起点相对较高但波动较大,且除水资源子系统外,甘肃片区指标优于青海片区。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协调度等级波动上升已达到中级协调;各地区增速具有异质性,南部增速最快,西北部次之,中部最慢。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度呈现稳步上升态势,逐渐由中级协调升至良好协调等级,且甘肃片区协调度略高于青海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 协调发展 时空演变 预测 祁连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及障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李佳璐 潘景茹 +2 位作者 冯峰 徐鹏 刘翠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6,共10页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08—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状态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的0.56上升至2020年的0.69,由勉强协调进入初级协调阶段,水资源子系统一直是影响九省(区)PWEE系统协调发展的限制因素,其平均障碍度从2008年的49.05%增加至2020年的55.48%,人均水资源量为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 耦合协调度 障碍因素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关系及时空分异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文睿 孙栋元 +4 位作者 王亦可 杨俊 兰立军 靳虎甲 徐裕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7-1537,共11页
推进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态和谐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文章基于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泰尔指数揭... 推进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态和谐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文章基于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泰尔指数揭示驱动因素和空间异质性,并利用趋势面映射耦合协调度全域分布。结果表明:(1)由经济发展带动水资源-经济-生态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逐年上升,综合发展指数由2006年0.29增长至2021年0.65。(2)河西走廊水资源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两两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不同趋势上升,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发展处于颉颃阶段向磨合阶段升级;协调度经历“轻度失调衰退-濒临失调衰退-勉强协调发展-初级协调发展-中级协调发展”五个阶段。(3)区域空间异质性逐渐发展为减小趋势,2021年空间分布表现出东南部发展优于西北部格局,金昌和张掖逐步成为河西发展优势区域。(4)城市化率、排污总量、节水灌溉面积对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耦合发展起到较大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对河西走廊经济-生态-水资源系统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耦合协调模型 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 时空演变规律 驱动因素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吕铖 吕素冰 +3 位作者 焦天一 赵衡 王富强 邵薇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共11页
持续的强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互馈关系,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探究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识别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协同学和随机森林模型改进了传统耦合协调度模型... 持续的强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互馈关系,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探究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识别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协同学和随机森林模型改进了传统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了河南省黄河流域2011-2022年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采用核密度估计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各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但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分别呈现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中心带动周边,边缘发展缓慢”、“上游优于下游,西南优于东北”的空间非均衡格局;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向好趋势显著,各城市间空间异质性明显,呈现出“区域齐升,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演化特征;自然禀赋、经济基础以及人居环境是协调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各因子之间关系日益紧密,交互类型呈现向“非线性增强”转化趋势。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协调发展评价的新方法,并对其科学性进行了验证,为深入剖析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提供了有力工具,对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随机森林 地理探测器 河南省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同演变的生态流量阈值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钰 张翔 +3 位作者 闫少锋 刘浩源 邓梁堃 付湘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5,65,共10页
针对天门河-汉北河流域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矛盾突出、水生态退化及经济社会发展受限等问题,基于水系统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模型,从系统层面研究河道内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应用情景模拟法... 针对天门河-汉北河流域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矛盾突出、水生态退化及经济社会发展受限等问题,基于水系统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模型,从系统层面研究河道内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应用情景模拟法,考虑高效节水、再生水利用率提高等调控措施及未来天然来水的不确定性,设置9种情景模拟2022—2035年研究区高、中、低3种生态流量阈值下的水资源供需及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结果表明:高效节水和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均有利于缓解因生态流量阈值增大而引起的区域水资源用户间的冲突问题;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分析,建议研究区丰水年(P=25%)生态流量阈值设置为年径流量的30%~50%,平水年(P=50%)和枯水年(P=75%)生态流量阈值设置为年径流量的10%~30%;增大生态流量阈值的同时应采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调控措施。研究结果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协同演化机制出发分析河流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为复杂水资源系统的优化运行与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 “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 生态流量阈值 适宜性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水资源-经济-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述 纪勤 +1 位作者 颜克胜 陈云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36,共9页
长江流域水资源、经济与生态之间协调发展有待提高,亟待探索水资源、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助力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以2011—2020年长江干流10省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水资源-经济-生态(water-economy-ecology,WEE)系... 长江流域水资源、经济与生态之间协调发展有待提高,亟待探索水资源、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助力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以2011—2020年长江干流10省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水资源-经济-生态(water-economy-ecology,WEE)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其次利用趋势面映射耦合协调度全域分布,并探究长江流域耦合协调度发展的局部特征;再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解析耦合协调度全局和局部相关性;最后采用因子探测器,探究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水资源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两两之间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但上升趋势存在显著差异;WEE系统耦合协调度全域呈现“U”型变化的态势,局部表现为“中游<上游<下游”;WEE系统耦合协调度空间集聚水平不断提高,局部空间相关性逐年向好;WEE系统耦合协调度主要影响因素可概括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污染排放及治理。长江流域未来可依据耦合协调度分布及影响因素贡献率,改善地区相应影响因素的现状,拓宽长江流域各省市高质量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经济-生态系统 耦合协调度 影响因素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地区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规划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振兴 郭怀成 +1 位作者 陈冰 张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018-1027,共10页
从干旱地区经济 -生态环境系统的动态性、综合性、多目标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出发 ,提出用不确定性多目标规划( IMOP)模型来解决干旱地区以水资源为核心的生态环境规划优化问题 ,建立了干旱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不确定性多目标规划模型... 从干旱地区经济 -生态环境系统的动态性、综合性、多目标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出发 ,提出用不确定性多目标规划( IMOP)模型来解决干旱地区以水资源为核心的生态环境规划优化问题 ,建立了干旱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不确定性多目标规划模型 ( IMOPMEES) ,应用模糊算法退化形式进行多目标规划的求解。并以新疆和墨洛地区为具体研究对象 ,采用 IMOPMEES进行可持续发展规划 ,应用交互式调整和情景分析的方法得到模型在两种情景下的优化方案。进而对两种情景进行综合分析比较 ,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研究表明 IMOP模型可以充分反映干旱地区经济 -生态环境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 ,并有效地协调目标之间的冲突 ,为干旱地区经济 -生态环境规划工作提供了一种较为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经济-生态环境系统 规划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沿黄地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水资源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胡醒木子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5-171,共7页
选择黄河流域上游地貌单元复杂、经济相对滞后、水资源依赖性强的内蒙古沿黄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水资源耦合协调系统,分析各子系统特征和耦合协调程度的时空演变与驱动因素,进而提出... 选择黄河流域上游地貌单元复杂、经济相对滞后、水资源依赖性强的内蒙古沿黄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水资源耦合协调系统,分析各子系统特征和耦合协调程度的时空演变与驱动因素,进而提出区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路径。结果表明:2011—2021年研究区水资源子系统发展滞后于生态环境子系统和经济发展子系统,子系统空间不均衡性显著;研究区耦合协调度经历了勉强协调到初级协调的上升过程;识别出各市(盟)耦合协调发展面临的6类主要问题;回归结果表明资源禀赋和工业化水平对耦合协调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研究提出“在顶层设计上统筹支撑、在市(盟)间协同发展和在市(盟)层面减小冲突”的三级治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水资源 耦合协调度 内蒙古沿黄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水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白美霞 王高旭 +2 位作者 张轩 吴永祥 吴巍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75,91,共7页
水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协同演进,对3个系统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是目前的热点。为探究水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特征,以青海省为研究对象,构建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及灰色关联模型对2000—2... 水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协同演进,对3个系统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是目前的热点。为探究水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特征,以青海省为研究对象,构建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及灰色关联模型对2000—2020年青海省水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特征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青海省水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子系统的评价指数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大趋势;(2)水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度处于融合高水平阶段,耦合协调度处于由中级协调向良好协调过渡的阶段;(3)在3个子系统中,水资源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对青海省水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影响较大,环境子系统次之,社会经济子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 耦合协调模型 灰色关联模型 CRITIC权重法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的协同模式及资源配置研究——基于水的核心地位
10
作者 韩子晨 王兵兵 +1 位作者 万魁 蒋一凡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197-204,共8页
通过多目标规划建立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协同分析框架,基于长江三角洲地区(长三角)城市群维度,构建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的协同模型,测算复合系统优化后的偏离度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2001—2020年长三角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优化后综... 通过多目标规划建立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协同分析框架,基于长江三角洲地区(长三角)城市群维度,构建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的协同模型,测算复合系统优化后的偏离度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2001—2020年长三角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优化后综合偏离度整体保持在0.135以下的低水平,但波动性较大,稳定性较差。2001—2020年粮食产量和能源开采量均保持上升态势,粮食产量较高。前期能源开采量大于粮食产量,2005年后,粮食产量高速增长,远超过能源开采量。综合效益持续升高,协同模型的经济效益较理想。据此,提出增强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内部的联动性和共生性、科学规划水资源调配、能源开采和粮食生产等资源一体化调配方案、提高资源整体投入产出水平、拓宽资源跨区流动路径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 协同模型 一体化配置 综合偏离度 综合经济效益 长江三角洲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协同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万晨 万伦来 金菊良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0-55,67,共7页
基于协同学基本原理,以集对分析中的联系度代替协同度,构建了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系统协同评价模型,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07—2013年的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协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安徽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协同... 基于协同学基本原理,以集对分析中的联系度代替协同度,构建了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系统协同评价模型,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07—2013年的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协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安徽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协同程度总体不高,其中:宣城、池州、安庆以及黄山处于低度协同状态,而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以及铜陵处于不协同发展状态;皖南地区的协同程度总体上比皖北地区的协同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 协同度 有序度 集对分析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演化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俊科 李红 +1 位作者 王锡波 马永仁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5-108,共4页
以水资源视角下的新疆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1-2014年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进行耦合协调性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4年新疆水资源-经济-生态-... 以水资源视角下的新疆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1-2014年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进行耦合协调性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4年新疆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中的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效益指数极速增长,水资源系统和生态系统效益指数平稳波动;全系统耦合度整体处于颉顽阶段,耦合协调性整体属于勉强协调型,其中耦合度指数值略高于耦合协调度值,并且呈现耦合系统越多,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越低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 耦合协调 演化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水资源-经济-社会-水生态协调度评价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有荣 崔东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6-144,共9页
为科学评价云南省2006~2016年水资源-经济-社会-水生态系统协调度水平,引入阴-阳对优化(YYPO)算法、投影寻踪(PP)和正态云模型(CM),构建了YYPO-PP-CM水资源-经济-社会-水生态协调度评价模型。从水资源、经济、社会、水生态系统中遴选... 为科学评价云南省2006~2016年水资源-经济-社会-水生态系统协调度水平,引入阴-阳对优化(YYPO)算法、投影寻踪(PP)和正态云模型(CM),构建了YYPO-PP-CM水资源-经济-社会-水生态协调度评价模型。从水资源、经济、社会、水生态系统中遴选出20个指标来构建水资源-经济-社会-水生态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和等级标准,采用云模型正向发生器来计算各分级评价指标隶属度;选取了8个标准测试函数对YYPO算法的优化性能进行仿真验证,并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布谷鸟搜索(CS)算法等4种传统优化算法的性能进行对比。基于PP基本原理,利用云南省2006~2016年水资源-经济-社会-水生态指标数据构造投影寻踪优化目标函数,通过YYPO-PP给出各评价指标权重,同时,根据隶属度矩阵和权重矩阵来计算水资源-经济-社会-水生态协调度评价的分级确定度,并进行评价分析,最后将评价结果与投影寻踪法、模糊评价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YYPO算法的寻优精度优于PSO、CS等传统优化算法,具有较好的开发、探索平衡能力和全局极值寻优能力。②YYPO-PP-CM模型将云南省2006~2007年水资源-经济-社会-水生态协调度评价为"极不协调",2008~2009年为"不协调",2010年为"基本协调",2011~2014年为"较协调",2015~2016年为"协调",表明近10 a来云南省水资源-经济-社会-水生态系统协调度水平持续提升。③评价结果与投影寻踪法、模糊评价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④YYPO-PP-CM模型兼具客观性、模糊性和随机性,既能客观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反映水资源-经济-社会-水生态协调度评价分级的定性概念,又能反映隶属程度的不确定性,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系统 经济社会系统 生态系统 指标体系 协调度评价 正态云模型 -阳对优化算法 投影寻踪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人口-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定量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马鹏媛 米红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共6页
通过构建高等教育-人口-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选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5年和2010年的截面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有序度、协调度模型测算等方法,着重从发展水平、单个系统有序度及系统间协调度三个维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 通过构建高等教育-人口-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选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5年和2010年的截面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有序度、协调度模型测算等方法,着重从发展水平、单个系统有序度及系统间协调度三个维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差异显著,高等教育、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相对高于人口系统;各系统的整体有序度略有提升,经济系统有序度最高,高等教育次之,人口系统最低;区域三系统间的协调度差距悬殊,高等教育-经济系统的协调度明显高于高等教育-人口系统的协调度。建议从高等教育与经济、高等教育与人口及高等教育-人口-经济系统的协调演化三方面考虑消除不协调因素,促进高等教育与人口、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人口-经济系统 有序度 协调度 协调演化
原文传递
黑河分水后张掖绿洲“生态-经济”系统风险规避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马国霞 田玉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66,共6页
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具有先天脆弱性和敏感性,水资源任何形式的改变都会给绿洲“生态-经济”系统产生一定的扰动。2000年国家实施的黑河分水,给张掖绿洲农业、地下水循环、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一定的风险。作者以风险分析理论为主,提... 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具有先天脆弱性和敏感性,水资源任何形式的改变都会给绿洲“生态-经济”系统产生一定的扰动。2000年国家实施的黑河分水,给张掖绿洲农业、地下水循环、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一定的风险。作者以风险分析理论为主,提出“循环型经济社会”节水模式、“节水农业+轻工业+枢纽型城镇”发展模式、“水价+水权”水资源管理模式三种模式规避风险,促使“生态-经济”系统达到最大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生态-经济系统 水资源 分水 风险规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洛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测度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瑛娟 周小婷 徐悦如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7期168-170,225,共4页
以陕西省商洛市为研究区域,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利用复合系统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商洛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耦合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商洛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在2005—2017年经历了中度失调-勉强... 以陕西省商洛市为研究区域,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利用复合系统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商洛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耦合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商洛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在2005—2017年经历了中度失调-勉强协调-一般协调的转变路径,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子系统间的相互影响及协调状况逐年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商洛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运输-人口-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定量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慧峰 《物流技术》 2015年第16期163-165,共3页
通过构建交通运输-人口-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选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3年和2013年的截面数据,采用有序度、协调度模型测算等方法,定量分析单个系统有序度以及系统间协调度。结果表明:交通运输、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相对高... 通过构建交通运输-人口-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选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3年和2013年的截面数据,采用有序度、协调度模型测算等方法,定量分析单个系统有序度以及系统间协调度。结果表明:交通运输、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相对高于人口系统;有序度最高的为经济系统,再次为交通运输系统,而有序度最低的则为人口系统;系统间的协调度在不同的区域有着显著差异,交通运输与人口系统的协调度明显高于人口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度。因此,要消除不协调因素,促进三方的良性循环与协调发展就可以从交通运输与人口、经济与人口及交通运输-人口-经济系统三个维度出发,研究协调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性 协调度 交通运输-人口-经济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分析的“经济-人口-火灾”系统研究
18
作者 孙鹏哲 庞集华 +1 位作者 马生昀 闫祖威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5-277,共3页
以《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消防年鉴》2002-2016年我国经济、人口、火灾的相关数据为依据,采用熵值赋权法计算我国经济-人口-火灾系统的权重及综合得分。构建耦合协调度分析模型,研究经济-人口-火灾系统之间是否协调发展。耦合协调度... 以《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消防年鉴》2002-2016年我国经济、人口、火灾的相关数据为依据,采用熵值赋权法计算我国经济-人口-火灾系统的权重及综合得分。构建耦合协调度分析模型,研究经济-人口-火灾系统之间是否协调发展。耦合协调度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经济-人口-火灾系统基本上在轻度失调衰退类和中度失调衰退类之间发展,耦合协调度总体上虽然有上升的趋势,但一直处于失调状态。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人口-火灾系统 综合评价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水-经济-生态耦合协调发展特征评价 被引量:35
19
作者 王富强 应卓晖 +1 位作者 吕素冰 赵衡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0-86,共7页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了2006—2019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状态,并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影响京津冀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9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了2006—2019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状态,并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影响京津冀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9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京津冀地区和北京水资源系统持续滞后,天津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系统交互滞后,河北处于经济社会系统滞后的状态;北京始终处于耦合协调发展最好水平,天津其次,河北耦合协调发展缓慢;水资源总量和地下水储变量是影响京津冀地区耦合协调度最重要的因素,人口变化情况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经济-生态系统 耦合协调发展 水资源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波 李春娇 王铁良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1-244,共4页
通过分析水资源约束下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构建基于模糊数学的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模型,选取辽宁省2000~2010年的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数据,研究和探索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 通过分析水资源约束下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构建基于模糊数学的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模型,选取辽宁省2000~2010年的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数据,研究和探索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结果表明:辽宁省经济有序度增加较快,水资源有序度受水资源总量影响波动较大,但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逐渐减少,2004~2010年水资源基本处于一种安全状态,生态环境有序度变化不稳定,系统总体协调度不高,呈现初级协调特征.根据计算结果的客观评价,辽宁省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具有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 协调发展 生态足迹 水资源承载力 有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