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水量-水质模型的星海湖生态补水量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世强 石伟 +3 位作者 欧阳虹 邱小琮 赵增锋 李延林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0-186,共7页
【目的】探明星海湖主要污染物指标,并研究分析不同水质目标下的生态补水量,为改善星海湖水环境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各月采集水样检测水环境指标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影响星海湖水质的主要水环境因素,构建水量-水质模型... 【目的】探明星海湖主要污染物指标,并研究分析不同水质目标下的生态补水量,为改善星海湖水环境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各月采集水样检测水环境指标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影响星海湖水质的主要水环境因素,构建水量-水质模型,并分析计算星海湖不同水质标准下的生态补水量.【结果】星海湖水环境主要影响因素为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 Mn)、重铬酸盐指数(COD Cr).星海湖水质保持现状不再恶化所需补水量由污染物指标COD Cr决定;星海湖水质达到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Ⅳ类时,所需补水量由污染物指标COD Mn和COD Cr共同决定;星海湖水质达到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Ⅲ类水时,所需补水量由污染物指标COD Cr决定.星海湖水质保持现状、达到Ⅳ类、Ⅲ类水标准时,其所需补水量分别为7420万m 3、12496万m 3、15244万m 3.【结论】星海湖水环境主要污染物指标为TN、TP、COD Mn、COD Cr,大量N、P元素及有机物进入星海湖中造成水体营养盐超标和有机污染;不同污染物指标需净化稀释的补水量差异较大,与N、P营养盐超标净化稀释所需水量相比,有机污染物的净化稀释是造成星海湖补水量大的主要原因,稀释补水应以降低水体有机物含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海湖 污染物指标 生态补水量 主成分分析法 水量-水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质-水量-水源地耦合模型的生态补水量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潘若云 江雪 +1 位作者 潘荦 黄晓荣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8-63,73,共7页
为研究受损河流生态修复所需的补水量,基于QUAL-2K水质模型模拟断面水质,Tennant法确定河道生态流量,构建了以水质达标、生态水量达标、对水源地影响最小为目标的耦合模型,并将耦合模型应用于四川省某中小河流,在水质目标下,通过对河流... 为研究受损河流生态修复所需的补水量,基于QUAL-2K水质模型模拟断面水质,Tennant法确定河道生态流量,构建了以水质达标、生态水量达标、对水源地影响最小为目标的耦合模型,并将耦合模型应用于四川省某中小河流,在水质目标下,通过对河流现状水质因子评价分析,选取氨氮、总磷两种水质因子达到Ⅲ类水为目标,对该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进行模拟;水量目标下,以多年平均流量的30%和50%分别作为非汛期和汛期的生态流量;水源地目标下,生态补水不应侵占水源地本身生态流量和其他用水户用水。结果表明,水质目标下全年引水量为7 197万m^(3),水量目标下全年引水量为6 808万m^(3),综合水源地可引水量,确定补水月份为1-6月,全年引水量为1.01亿m^(3)。研究成果证明生态补水可作为短期内改善因缺水而受损的生态系统的一种手段,能够为跨区补水河流项目生态补水量的确定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水 水质-水量-水源地耦合模型 补水水源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水源补给的宿迁市黄河故道水量-水质耦合优化调控
3
作者 王文琪 王思如 +4 位作者 罗嘉西 陆毅 胡继成 赵士文 孙金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8-72,78,共6页
为了实现黄河故道水量和水质双重保障目标下的耦合优化调控,需要综合考虑水量补给渠道、水质改善目标、经济成本和技术难度等多重因素。研究基于黄河故道11级梯级蓄水工程和骆马湖、中运河、洪泽湖对黄河故道的补给关系,充分利用和优化... 为了实现黄河故道水量和水质双重保障目标下的耦合优化调控,需要综合考虑水量补给渠道、水质改善目标、经济成本和技术难度等多重因素。研究基于黄河故道11级梯级蓄水工程和骆马湖、中运河、洪泽湖对黄河故道的补给关系,充分利用和优化分配周边水系水源,通过建立水量-水质耦合模型,开展多种水资源配置方案的数值模拟与方案比选,提出多水源补给的黄河故道优化调度方案。结果表明:在“高水高用、低水低用”的基础上每月增加小额生态补水量(0.42亿~0.52亿m3),成本适中、技术难度低,且水质改善效果较好,2018年(现状年)和2025年(规划水平年)水质综合改善率分别为22%和9%,水质总体达标率分别为82%和93%,调水成本分别比单一水源(“高水”)成本降低16%和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水质耦合模型 多水源补给 多目标调控 黄河故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水质的水资源调配模型及其解法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松达 苏飞 夏梦河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0-624,共5页
针对水库群-河网系统中水量水质的联合调配问题,以水库群联合调度的大系统分解-协调模型为基础,综合考虑河网环境需水和供水水质的不同要求,建立了水库群-河网水资源联合调配模型.通过水质模型计算河网达到不同目标功能水质的需水量,将... 针对水库群-河网系统中水量水质的联合调配问题,以水库群联合调度的大系统分解-协调模型为基础,综合考虑河网环境需水和供水水质的不同要求,建立了水库群-河网水资源联合调配模型.通过水质模型计算河网达到不同目标功能水质的需水量,将该需水量作为用水需求反馈给水库群系统进行水量水质协调优化.水质模型求解采用非线性迎风差分格式,水库群-河网模型迭代求解采用大系统分解-协调对偶迭代技术.应用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及其求解方法可行有效,并已成为区域水量水质联合调配的重要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群-河网系统 水量水质模型 迎风差分格式 对偶迭代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量-水质耦合模型的扎龙湿地水质净化功能模拟与评估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红艳 章光新 孙广志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63-1171,共9页
自然湿地系统的水质净化功能已被社会广泛的认可,但科学评估其水质净化功能的研究尚且不多.为了维护湿地这种功能及其生态健康,如何定量化研究自然湿地水质净化功能成为国际湿地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热点.本文针对扎龙湿地氮、磷污染,水质... 自然湿地系统的水质净化功能已被社会广泛的认可,但科学评估其水质净化功能的研究尚且不多.为了维护湿地这种功能及其生态健康,如何定量化研究自然湿地水质净化功能成为国际湿地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热点.本文针对扎龙湿地氮、磷污染,水质日趋恶化的现状,在调研收集湿地相关资料以及室内模拟实验获取参数的基础上,构建了水量-水质耦合模型,并对湿地水质净化功能进行模拟与评估.通过统计分析,TN,TP模型模拟值和室内试验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8.6%和12.4%.对不同TN,TP进水浓度条件下的水质净化情况进行模拟和预测,发现当进水TN浓度大于42mg/L或TP浓度大于14mg/L时,90d的水力停留时间条件下对污水的去除效果将达不到Ⅴ类水标准.最后模拟计算得出,当工农业回归水的水量为0.3×108m3/a,且出水达到Ⅴ类水质标准时,扎龙湿地(约1000km2芦苇湿地)的最大承载能力为TN1.26×103t/a,TP0.42×103t/a.研究结果为扎龙湿地水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水质耦合模型 水质净化功能 WASP水质模型 扎龙湿地
原文传递
喀斯特山区河流水环境容量核算与污染控制的单元化研究——以清水江流域鱼梁江河段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吴贻创 何守阳 +3 位作者 杨应增 吴攀 韩志伟 吴起鑫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1-120,共10页
以喀斯特山区清水江流域鱼梁江河段为研究对象,在查明地下水排泄与河流环境容量及其水质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采用Daniel趋势检验法和水量—水质同步估测模型等分析了流域水质变化及其污染负荷和核算了多水文情势下的水环境容量等。结果表... 以喀斯特山区清水江流域鱼梁江河段为研究对象,在查明地下水排泄与河流环境容量及其水质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采用Daniel趋势检验法和水量—水质同步估测模型等分析了流域水质变化及其污染负荷和核算了多水文情势下的水环境容量等。结果表明,流域污染负荷为:氨氮(NH-3-N)312.85t/a,总磷(TP)274.91t/a,氟化物(F^-)311.82t/a,主要为城镇生活和工业污染排放且具明显空间分布特征。控制单元Ⅰ的F-浓度显著下降,水环境容量未超载;控制单元Ⅱ和Ⅲ的TP、F^-和NH-3-N浓度均显著下降,前者水环境容量均超载,后者TP为过载状态;控制单元Ⅳ主要污染物浓度无明显升降趋势,但TP和F-出现超载,TP严重超载为枯竭状态;控制单元Ⅴ的TP和F^-浓度显著下降,水环境容量均为超载状态,亟待实施NH-3-N、TP和F^-污染物总量控制和精准削减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容量 水量-水质同步估量模型 多水文情势 喀斯特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南通段污染带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龙江 朱维斌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6-38,45,共4页
通过建立应用贴体坐标系和有限体积法求解的二维水流—水质方程的模型,对潮汐河口南通段污染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揭示了水深、水面比降、纵向及横向混合系数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时段与污染带范围的相关关系,并进行了各影响因素的灵敏度... 通过建立应用贴体坐标系和有限体积法求解的二维水流—水质方程的模型,对潮汐河口南通段污染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揭示了水深、水面比降、纵向及横向混合系数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时段与污染带范围的相关关系,并进行了各影响因素的灵敏度分析,对灵敏度大小进行了排序:水深>水面比降>横向混合系数>纵向混合系数>排放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 水量-水质模型 潮汐河口 水力因素 污染带 灵敏度分析 长江南通段 环境水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区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潘畅 陈建湘 +2 位作者 黄长红 唐聪 钱宝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0-24,48,共6页
为摸清洞庭湖区水体污染现状,揭示各区域水体营养化水平及营养盐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在湖区的水文-水质综合站网,于2017年8月在全湖24个代表性断面开展了水文-水质同步监测,分析了洞庭湖各区域营养水平和水环境质... 为摸清洞庭湖区水体污染现状,揭示各区域水体营养化水平及营养盐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在湖区的水文-水质综合站网,于2017年8月在全湖24个代表性断面开展了水文-水质同步监测,分析了洞庭湖各区域营养水平和水环境质量状况,计算了出入湖的污染物通量。结果表明,全湖除汨罗江和六门闸为中度富营养化外,其他区域为轻度富营养化,洞庭湖总体营养水平呈恶化趋势;藕池河北支(东洞庭湖入口之一)总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区域,其次是东洞庭湖出口处;沅水总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区域,其次是大通湖、东洞庭湖出口处和藕池河;六门闸(东洞庭入口之一)高锰酸盐指数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区域,其次是大通湖、沅水;汨罗江叶绿素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区域,其次是东洞庭湖出口处和六门闸。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单因子数据分析及评价,总氮总磷两项营养指标的污染比较严重,使得全湖水质类别为Ⅳ类或者Ⅴ类,甚至为劣Ⅴ类。空间分布上,入湖污染负荷主要来源是沅水,其次是长江三口之一的松滋河;长江干流监利至螺山段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为洞庭湖。经综合考虑,对洞庭湖实施水资源保护和综合治理已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水平 水环境质量 污染物通量 水量-水质同步测验 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上游银川段傍河抽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段晓龙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43-145,共3页
基于黄河中上游银川段的潜水-承压水多层结构,通过单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研究抽水过程中地下水主要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建立水质-水量耦合关系模型量化抽水过程中潜水含水层、承压水含水层的排水量占比。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潜... 基于黄河中上游银川段的潜水-承压水多层结构,通过单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研究抽水过程中地下水主要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建立水质-水量耦合关系模型量化抽水过程中潜水含水层、承压水含水层的排水量占比。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潜水积极参与外界水循环过程,承压水相对封闭,总体形成上淡下咸的垂向分布特征。混合抽水时潜水含水层排水量占比为21.60%,承压水含水层排水量占比为88.40%,呈现出潜水缓慢释放、承压水迅速释放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试验 水质-水量耦合关系模型 水量 黄河中上游银川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阅海湖生态环境需水研究
10
作者 吴江 李俊杰 白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41-45,共5页
[目的]探明银川市阅海湖生态环境需水量,满足其生态系统稳定不退化所需要消耗的水资源总量。[方法]于2019年对阅海湖进行水样采集,测定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 Cr)和高锰酸盐指数(COD_(Mn))4个主要水质污染物指标,通过建立... [目的]探明银川市阅海湖生态环境需水量,满足其生态系统稳定不退化所需要消耗的水资源总量。[方法]于2019年对阅海湖进行水样采集,测定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 Cr)和高锰酸盐指数(COD_(Mn))4个主要水质污染物指标,通过建立水质-水量耦合模型,采用功能法计算分析阅海湖水体最小、适宜和最大生态环境需水量。[结果]阅海湖水质保持现状所需引水量由污染物指标TP、COD Cr和COD_(Mn)决定,达到地表水水质标准Ⅲ类水时所需引水量由污染物指标COD Cr决定;阅海湖生态环境需水量划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水体基本需水量、水体生态环境改善需水量、岸边带植被及景观娱乐需水量,水体基本需水量和生态环境改善需水量占阅海湖总需水量的绝大部分,通过计算可知,水体生态环境最小需水量为14.64×10^(6) m^(3),适宜需水量为24.76×10^(6) m^(3),最大需水量为50.98×10^(6) m^(3)。[结论]阅海湖水体水质已受到污染,含磷营养盐和有机物污染正在成为阅海湖水质的基本制约因素,应严格限制流入湖区地表水体污染物含量,并实现多渠道补水以免湖泊生态情况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需水量 水质-水量耦合模型 功能法 阅海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善地区水环境敏感点水质影响权重分析及风险等级判定 被引量:13
11
作者 谢蓉蓉 逄勇 +2 位作者 张倩 陈可 孙明园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244-2250,共7页
为保证嘉善地区水环境安全,在嘉善地区3次大规模野外水文、水质监测基础上,建立一维水动力及水质模型,选取嘉善地区3个水环境敏感点(包括国控断面红旗塘大坝、省控断面池家水文站以及陆斜塘水源地)进行水质影响权重分析(包括内外源权重... 为保证嘉善地区水环境安全,在嘉善地区3次大规模野外水文、水质监测基础上,建立一维水动力及水质模型,选取嘉善地区3个水环境敏感点(包括国控断面红旗塘大坝、省控断面池家水文站以及陆斜塘水源地)进行水质影响权重分析(包括内外源权重、点面源权重);通过二级指标体系法,同时考虑高风险企业影响,判定水环境敏感点的风险等级.结果表明:①区域内部污染源对水环境敏感点影响大于区域外部污染源影响,COD内源平均影响权重为55.3%,氨氮为67.4%,TP为63.1%;面源影响大于点源影响,COD面源平均影响权重为53.7%,氨氮为65.9%,TP为57.8%;②红旗塘大坝和池家水文站为中风险,陆斜塘水源地除8月为中风险外,4月和12月均为低风险.本研究成果为保障水环境安全及社会经济安全运行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敏感点 水量模型 水质模型 同步监测 权重 风险等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