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最优PS点获取方法的矿山工业广场沉降监测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可明 李婷婷 +3 位作者 马军 李亚星 江克贵 赵项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1,共8页
为保障矿山地面和井下工作人员、工业广场周边居民以及运煤系统运行安全,实时监测地表变形情况,提出永久散射体(PS)点的优化获取方法,以提升P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在沉降监测中的适用性。首先,选择淮北市郊煤矿工业广场煤... 为保障矿山地面和井下工作人员、工业广场周边居民以及运煤系统运行安全,实时监测地表变形情况,提出永久散射体(PS)点的优化获取方法,以提升P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在沉降监测中的适用性。首先,选择淮北市郊煤矿工业广场煤柱Ⅱ513工作面开采沉陷期间2020年10月31日—2022年8月22日共26景SAR卫星影像,运用PS-InSAR技术确定最优的PS点目标选取方法;然后,基于该方法获取该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开采损害保护区地面沉降速率、累计沉降量;最后,基于地面水准点实测数据验证PS-InSAR监测精度并分析研究区地表及建(构)筑物动态沉降情况。结果表明:相干系数和振幅离差指数双阈值法较适应于研究区沉降监测;研究区内可探测到的最大下沉速率为-26.5 mm/a,最大累计下沉值为-53.7 mm;同时,探测到研究区西北部存在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因素;利用水准数据验证精度,均方根误差(RMSE)仅为3.8 mm,决定系数达到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散射体(ps)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工业广场 沉降监测 相干系数 振幅离差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InSAR与SBAS-InSAR监测地表沉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侯安业 张景发 +2 位作者 刘斌 罗毅 刘国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5-128,134,共5页
阐述PS-InSAR与SBAS-InSAR的方法与原理,以北京地区为例,处理了2004—2010年的31幅ENVISATASAR图像,将两种技术获得的结果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PS-InSAR与SBAS-InSAR获得的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些微的差异主要表现为SBAS-InSAR的PS... 阐述PS-InSAR与SBAS-InSAR的方法与原理,以北京地区为例,处理了2004—2010年的31幅ENVISATASAR图像,将两种技术获得的结果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PS-InSAR与SBAS-InSAR获得的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些微的差异主要表现为SBAS-InSAR的PS点形变时间序列在空间上相对更加连续。两种技术所取得的结果与北京市地面沉降的监测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两种方法获得的结果都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散射体(ps) 地表形变 INSAR 小基线(SBAS)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PS-InSAR技术的桥梁随机形变规律 被引量:3
3
作者 潘军 李威 +5 位作者 赵冰 张华 吕孝雷 肖和平 叶建文 李建辉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57-65,共9页
为了建立面向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的桥梁安全预警体系,需要考虑桥梁在随机荷载下的形变规律。由于桥梁的整体形变特征能由桥梁形变关键点的形变来表征,故在桥梁形变关键点上设置了人工PS点,利用蒙特卡罗法-有限元模拟技术,... 为了建立面向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的桥梁安全预警体系,需要考虑桥梁在随机荷载下的形变规律。由于桥梁的整体形变特征能由桥梁形变关键点的形变来表征,故在桥梁形变关键点上设置了人工PS点,利用蒙特卡罗法-有限元模拟技术,在不同的日温时段上探讨目标桥梁的形变关键点的随机形变规律,依据随机车流荷载模型探讨随机车流对桥梁形变关键点随机形变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统一桥梁的形变关键点与人工PS点,将蒙特卡罗法-有限元模拟技术和PS-InSAR技术结合起来,可将InSAR技术与桥梁工程联系在一起;随机系统温度对桥梁形变关键点的形变有明显的影响,甚至可达cm量级;将日温温度划分成4个时间段后对桥梁做蒙特卡罗法-有限元模拟,就能在SAR图像数据分析时剔除InSAR量测中随机系统温度因素的影响;随机车流下桥梁形变关键点的形变在mm量级,远小于随机系统温度对桥梁形变关键点形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InSAR) 永久散射体(ps) 桥梁形变关键点 随机荷载 随机形变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和SBAS技术监测厦门市主城区地面沉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强 聂运菊 程朋根 《江西科学》 2021年第2期292-298,共7页
基于Sentinel-1A卫星2017年5月到2020年9月的41幅影像,采用PS和SBAS 2种技术,进行高精度的时序形变监测获取了厦门市区监测期间的地表形变信息,PS形变量级位于-25~20 mm/a,SBAS形变量级位于-22.91~18 mm/a。对2种监测结果进行交叉对比... 基于Sentinel-1A卫星2017年5月到2020年9月的41幅影像,采用PS和SBAS 2种技术,进行高精度的时序形变监测获取了厦门市区监测期间的地表形变信息,PS形变量级位于-25~20 mm/a,SBAS形变量级位于-22.91~18 mm/a。对2种监测结果进行交叉对比和时序分析,形变趋势和空间分布相吻合并分析其线性关系高达0. 920 6。提取出4个沉降比较严重区域分别是:A区为同安区中部地区,沉降量最大达到-40 mm;B区位于集美区西南部,最大沉降量为-26 mm;C区位于海沧区南部城中,最大沉降量为-23 mm;D区位于海沧区东部地区与厦门岛西部地区最大沉降量分别为-23 mm、-32 mm、-7. 7 mm。结果表明2种技术都获得可靠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散射体(ps) 小基线(SBAS) 地面形变 交叉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e series ground subsidence inversion in mining area based on CRInSAR and PSInSAR integration 被引量:5
5
作者 邢学敏 朱建军 +1 位作者 王永哲 杨亚夫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2498-2509,共12页
The subsidence of the mining area was monitored by analyzing the phase of permanent scatters (PS) which maintained high coherence in magnitude of SAR images.A hew method of spatial unwrapping was presented which use... The subsidence of the mining area was monitored by analyzing the phase of permanent scatters (PS) which maintained high coherence in magnitude of SAR images.A hew method of spatial unwrapping was presented which used the subsidence rates calculated on comer reflector (CR) points as constraints for PS network to perform the spatial unwrapping using the parametric adjustment method.The algorithm achieved the integration of CR data and PSInSAR algorithm.The colliery dense distributed area around Baisha reservoir was chosen as the study area in the experiment.The time series of subsidence from February in 2007 to February in 2010 is successfully inversed by using the periodic function to simulate the linear and nonlinear components of the deformation.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uracy can be ± 2.1 mm with the leveling data being used as the external validation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anent scatters comer reflector (CR) constraint adjustment mining subsidence nonlinear defor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B-SAR构建永久散射体网改正气象扰动方法 被引量:14
6
作者 徐亚明 周校 +1 位作者 王鹏 邢诚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07-1012,1020,共7页
气象扰动对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测量精度影响较大,选取合适的气象改正方法关系到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分析了常用的地基合成孔径雷达气象改正模型及方法,提出了一种利用永久散射体(permanent scatterers,PS)气象改正网... 气象扰动对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测量精度影响较大,选取合适的气象改正方法关系到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分析了常用的地基合成孔径雷达气象改正模型及方法,提出了一种利用永久散射体(permanent scatterers,PS)气象改正网的全场景气象改正方法,并将该技术应用到施工期的高危边坡监测实验中。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削弱气象影响,提高测量精度,准确探测出高危边坡中的不稳定区域。通过与传统选点气象改正的改正结果和测量机器人测量结果的比较分析,证明该方法可有效应用于高危边坡变形监测中,在复杂环境下气象影响可控制在亚mm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扰动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 精度 边坡监测 永久散射体(ps)
原文传递
采空区地表InSAR形变监测与安全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董建军 张莹 +1 位作者 李昕 梅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为探明河南省平顶山市某变电站拟建场地的安全稳定性,避免采空区地表沉降或倾斜给变电站造成安全隐患,采用永久散射体(P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研究平顶山市2015—2022年间的45景Sentinel-1A数据,精细化分析拟建场地的9个代表位... 为探明河南省平顶山市某变电站拟建场地的安全稳定性,避免采空区地表沉降或倾斜给变电站造成安全隐患,采用永久散射体(P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研究平顶山市2015—2022年间的45景Sentinel-1A数据,精细化分析拟建场地的9个代表位置的时序形变特征,进而建立基于InSAR监测的采空区地表场地安全稳定性评价机制,完成对场地的安全稳定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模糊数据集的模糊PS选点法可克服PS点密度低的弊端,有效增加分析可用数据,提升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依据基准点校正拟建区内代表点的时序形变后发现,拟建场地整体形变较小且逐渐呈现趋于稳定的趋势,最大沉降量为13.05 mm,最大沉降速度为5.73 mm/a,最大倾斜为0.070 mm/m。基于安全稳定性评价机制分析可知:采空区地表场地移动变形处于稳定状态,变电站地基基础处于安全状态,采空区地表沉降对拟建变电站的影响程度小,综合3种评价指标进行分析,采空区地表场地安全稳定性等级为高,具备建设变电站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地表形变 永久散射体(p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形变监测 安全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阈值法的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影像永久散射体选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夏磊凯 付五洲 +1 位作者 黄其欢 夏晨翔 《勘察科学技术》 2016年第5期17-21,40,共6页
为了有效探测地基合成孔径雷达(GB-SAR)干涉测量中的永久散射体(PS),该文利用GB-SAR影像具有高相干性特点,基于以往雷达影像PS点选取理论提出一种平均相干系数阈值与振幅离差指数阈值的"双阈值法"自动探测法,并对阈值参数进... 为了有效探测地基合成孔径雷达(GB-SAR)干涉测量中的永久散射体(PS),该文利用GB-SAR影像具有高相干性特点,基于以往雷达影像PS点选取理论提出一种平均相干系数阈值与振幅离差指数阈值的"双阈值法"自动探测法,并对阈值参数进行优化,以挑选出GB-SAR影像中精确可靠的PS点。经过实验验证,证实了该方法是有效可靠的,并得到大量数据,比少量数据选取PS点更有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SAR 永久散射体(ps) 双阈值法
原文传递
SBAS-InSAR技术的广州市地面沉降监测 被引量:3
9
作者 聂运菊 计玉芳 熊倩 《北京测绘》 2022年第11期1501-1507,共7页
为了研究广州市地面沉降情况,利用覆盖广州地区的34景Sentinel-1A影像数据,基于永久散射体(PS)特征点的短基线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进行时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形态呈稳定状态,研究区域内存在6个沉降区,在监测时... 为了研究广州市地面沉降情况,利用覆盖广州地区的34景Sentinel-1A影像数据,基于永久散射体(PS)特征点的短基线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进行时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形态呈稳定状态,研究区域内存在6个沉降区,在监测时间内,研究区沉降速率为-32.1 mm/a~7.3 mm/a,累计沉降量为-92.1 mm。广州市的软土是导致沉降的主要因素,城市的工程建设以及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为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永久散射体(ps)特征点 短基线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 沉降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雷达干涉测量中角反射器的设计和安装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月华 王润峰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39,共3页
介绍利用基于欧空局ENVISAT ASAR卫星观测数据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和永久散射体干涉数据处理技术(PS)进行地面沉降活动监测时,如何简便地进行角反射器的设计和安装,来增强卫星反射信号的强度和获得较稳定的永久散射体,以便获得... 介绍利用基于欧空局ENVISAT ASAR卫星观测数据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和永久散射体干涉数据处理技术(PS)进行地面沉降活动监测时,如何简便地进行角反射器的设计和安装,来增强卫星反射信号的强度和获得较稳定的永久散射体,以便获得长时序、高相干性的卫星数据,从而实现对地面有效监测的目的。着重从角反射器的设计和安装原理、技术思路、作业步骤和过程、数据效果等方面阐述如何在星载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中设计角反射器。为研究有关角反射器的设计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 永久散射体干涉数据处理技术(ps) 角反射器(CR) 设计 安装 地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nSAR技术在矿区开采沉陷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付春永 苗小利 冯西林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13-117,共5页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测量技术,具有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地物有一定的穿透性等传统测量所不可比拟的特点,作者在介绍其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姚桥矿区进行了变形监测,分析了不能产...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测量技术,具有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地物有一定的穿透性等传统测量所不可比拟的特点,作者在介绍其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姚桥矿区进行了变形监测,分析了不能产生明显干涉条纹的原因,并将实测水准数据和利用D-InsSAR技术得到的沉陷值相比较,进行了初步的精度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SAR 地面沉陷 永久散射体(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