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动词重叠式的语义认知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荣榕 缪炎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5期16-20,共5页
汉语动词重叠式的语义解读一直存在争议。传统研究多聚焦于其增减量的解释,但缺乏对语言符号社会认知的考虑。该文借助隐喻—类象整合模型,探讨汉语动词重叠式语义建构中认知机制与社会规约的互动关系。通过对“整体—部分”图式结构的... 汉语动词重叠式的语义解读一直存在争议。传统研究多聚焦于其增减量的解释,但缺乏对语言符号社会认知的考虑。该文借助隐喻—类象整合模型,探讨汉语动词重叠式语义建构中认知机制与社会规约的互动关系。通过对“整体—部分”图式结构的层创空间分析,发现重叠结构在时间和序列的类象解读上倾向于“少量”意。在此基础上,语境进一步“调整”图式结构从而产生路径式和循环式两种重叠:前者借助隐喻repetition is division实现复现行为的步骤化,通过强化动作的边界感或弱化其延续感而产生少时量的解读;后者则遵循repetition is cycling实现复现行为的整合化,通过弱化动作的边界感或强化动作的延续感获得时量增加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动词重叠式 类象性 隐喻—类象整合模型 意象图式 语义研究 认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部位与早期习得的汉语动词的联结及其对动词习得年龄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永香 朱莉琪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12-921,共10页
在英语等语言中,动词习得被认为比名词习得更困难,而汉语儿童在3岁以前却习得了大量动词,仅表现出微弱的"名词优势"。Ma,Golinkoff,Hirsh-Pasek,McDonough和Tardif(2009)发现,早期习得的汉语动词比英语动词具有更高的可表象性... 在英语等语言中,动词习得被认为比名词习得更困难,而汉语儿童在3岁以前却习得了大量动词,仅表现出微弱的"名词优势"。Ma,Golinkoff,Hirsh-Pasek,McDonough和Tardif(2009)发现,早期习得的汉语动词比英语动词具有更高的可表象性,且可表象性可部分解释两种语言中动词习得年龄的变异。但是,目前尚未有研究揭示汉语动词为何具有较高的可表象性。本研究假设,早期动词与身体部位具有强烈的联结关系,从而导致汉语动词具有较高的可表象性。研究1通过成人词汇联想任务,考察了汉语儿童早期习得的169个行为动词与身体区域的联结关系。研究2请成人评定了这些动词的可表象性,进一步考察动词-身体部位联结、可表象性和习得年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验证了我们的假设。研究发现:1)汉语儿童早期习得的大部分动词都与特定身体区域有联结关系;2)汉语儿童先习得关于手部区域(包括手和手臂)的动词,其次是关于口部、腿部以及其他身体区域的动词;3)动词联结的身体区域数可解释可表象性12%的变异;4)动词-身体部位联结关系以可表象性为部分中介作用,影响早期动词的习得年龄。研究结果表明,汉语儿童早期习得动词与身体区域有较一致的联结关系,且联结强度通过提高动词的可表象性而影响习得年龄。该结果对解释为何汉语儿童早期习得大量动词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动词 身体部位 习得年龄 可表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动词的隐含因果性对代词加工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焦建亭 张必隐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82-1085,1107,共5页
本文用四个实验探讨了汉语句子理解中动词的隐含因果性特征对代词加工的影响。实验采用2×2被试内设计,方法为探测词法。结果表明,有些汉语动词的语义中存在着隐含因果性特征,它影响了主语和宾语的相对通达性。同时发现,汉语中的宾... 本文用四个实验探讨了汉语句子理解中动词的隐含因果性特征对代词加工的影响。实验采用2×2被试内设计,方法为探测词法。结果表明,有些汉语动词的语义中存在着隐含因果性特征,它影响了主语和宾语的相对通达性。同时发现,汉语中的宾语引发动词的隐含因果性倾向比主语引发动词中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隐含因果性 代词加工 汉语动词 因果性 隐含 加工 代词 句子理解 动词 通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言学特征向量和词嵌入向量的汉语动词事件类型预测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洪超 黄居仁 +1 位作者 侯仁魁 李洪政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3,共8页
该文主要介绍汉语动词事件类型的预测。事件类型是根据内部时间结构对汉语动词进行的重要分类,包括状态、活动、变化(完结和达成)。对汉语动词事件类型进行预测从理论上能够对以往语言学研究提出的特征进行验证,从应用上可以服务于机器... 该文主要介绍汉语动词事件类型的预测。事件类型是根据内部时间结构对汉语动词进行的重要分类,包括状态、活动、变化(完结和达成)。对汉语动词事件类型进行预测从理论上能够对以往语言学研究提出的特征进行验证,从应用上可以服务于机器翻译等任务。该文基于两种方式构建词向量进行汉语动词事件类型的预测,一种是根据语言学特征有监督地构建词向量,另一种是利用word2vec无监督地构建词嵌入向量。通过多元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分类器对汉语动词事件类型进行预测,最终实现了73.6%的总体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类型 汉语动词 语言学特征 词嵌入 分类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弱指导SVM的汉语动词次范畴化自动获取 被引量:2
5
作者 韩习武 赵铁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8期9-11,27,共4页
动词次范畴化自动获取过程主要涉及到两个典型步骤一、依据启发性规则生成次范畴化假设;二、应用统计方法对假设集合进行过滤,选择可靠的次范畴化类型。此前改进获取性能的研究都集中在统计过滤阶段,并且相关实验的假设生成阶段都没有... 动词次范畴化自动获取过程主要涉及到两个典型步骤一、依据启发性规则生成次范畴化假设;二、应用统计方法对假设集合进行过滤,选择可靠的次范畴化类型。此前改进获取性能的研究都集中在统计过滤阶段,并且相关实验的假设生成阶段都没有涉及到有指导的训练过程,因此所有这些方法都是无指导的。文章提出一种弱指导的汉语动词次范畴化自动获取方案,并应用SVM分类器取代原系统中的无指导假设生成模块。实验结果表明,最终获取性能有了统计意义上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动词 次范畴化 弱指导 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动词资源馆(Chinese Verb Library)的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汪梦翔 王厚峰 +1 位作者 刘杨 饶琪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94,共10页
该研究以动词的语义聚合层次为核心,构建了含有四个语义层级的动词分类系统,依托生成词库理论、语义格框理论和构式语法理论,从事件结构、语义格框架、物性角色、句法格式四个角度来对动词的自身属性以及组合性等特征进行描述,从而构造... 该研究以动词的语义聚合层次为核心,构建了含有四个语义层级的动词分类系统,依托生成词库理论、语义格框理论和构式语法理论,从事件结构、语义格框架、物性角色、句法格式四个角度来对动词的自身属性以及组合性等特征进行描述,从而构造出能够解释并深入描述动动之间、动名之间甚至是超常搭配用法的汉语动词资源馆Chinese Verb Library(CVL)。实验表明,该研究可以为句法分析、语义角色标注、尤其是揭示隐含的谓间关系提供新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动词资源馆 生成词库论 事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动词的意愿范畴及其句法表现——对自主范畴的再认识 被引量:6
7
作者 张万禾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6-90,共5页
马庆株(1988)把[±自主]作为一个基本语义特征对汉语动词进行分类,我认为[+自主]还可以细分为[+意愿][+可控](能力),两种因素对动词的句法行为也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分析表明,对[±自主]的这种分解能够充分解释动词自主义隐现的... 马庆株(1988)把[±自主]作为一个基本语义特征对汉语动词进行分类,我认为[+自主]还可以细分为[+意愿][+可控](能力),两种因素对动词的句法行为也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分析表明,对[±自主]的这种分解能够充分解释动词自主义隐现的条件和原因、主动与被动的对立。意愿情态(willingness)是意志情态(volition)的子类,以往对情态的研究集中在助动词上,本文则认为意愿情态可以作为普通动词的语义特征并对动词的句法功能有影响,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动词中的语义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动词 意愿 能力 可控 自主 主动 被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周国光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0-44,共5页
现代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周国光一配价语法是当前流行的主要语法理论之一。配价语法的基点是"谓语动词中心论",即一个句子以谓语动词为中心关联其他成分而构句。配价语法主要研究以动词为中心而构句时由深层语义结构映现为表层句法结... 现代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周国光一配价语法是当前流行的主要语法理论之一。配价语法的基点是"谓语动词中心论",即一个句子以谓语动词为中心关联其他成分而构句。配价语法主要研究以动词为中心而构句时由深层语义结构映现为表层句法结构的状况和条件,动词与名词之间的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动词 汉语动词 名词性成分 单向动词 配价语法 动词配价 语义特征 《中国语文》 三价动词 二价动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留学生汉语动词常见偏误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戴国华 《汉语学习》 2000年第6期61-65,共5页
关键词 汉语动词 偏误 日本 留学生 留学人员 日语 东北亚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类的汉语动词SCF获取回退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习武 赵铁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0期158-161,共4页
研究证明基于动词子类的回退方法能够改进次范畴化(SCF)自动获取的性能,不同的子类划分方法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同义词词林》、《知网1.2版》和《现代汉语动词大词典》分别对30个测试动词进行分类,并以分类结果来改进汉语动词SC... 研究证明基于动词子类的回退方法能够改进次范畴化(SCF)自动获取的性能,不同的子类划分方法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同义词词林》、《知网1.2版》和《现代汉语动词大词典》分别对30个测试动词进行分类,并以分类结果来改进汉语动词SCF自动获取的性能,实验结果证明:一、回退后的获取性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二、涉及句法成分较多的分类方法更适合汉语SCF自动获取;三、随机组合相关动词来构造回退子类是不合理的;四、上述分类都不是适合汉语动词SCF获取回退的最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动词 子类 SCF 回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现代汉语动词研究特点概述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为章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17,共11页
近十年现代汉语动词研究特点概述吴为章0.近十来年,现代汉语动词研究一直是个热门。本文试图以发表在《中国语文》、《中国语言学报》、《语文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汉语学习》等杂志上和收入《语法研究和探索》(一至五... 近十年现代汉语动词研究特点概述吴为章0.近十来年,现代汉语动词研究一直是个热门。本文试图以发表在《中国语文》、《中国语言学报》、《语文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汉语学习》等杂志上和收入《语法研究和探索》(一至五)、《句型和动词》等书中的有关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语文》 非自主动词 汉语动词 不及物动词 现代汉语 再分类 研究特点 语义特征 语法研究 单向动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真实语料中自动获取汉语动词次范畴化信息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习武 赵铁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4,181,共5页
描述了一种自动获取汉语动词次范畴化信息的可行技术和一个从大规模真实文本中构建动词次范畴化词汇知识库的系统性实验。实验基于语言学启发信息生成次范畴化框架假设,然后应用统计方法进行假设检验。对20个句模多元化动词获取结果的... 描述了一种自动获取汉语动词次范畴化信息的可行技术和一个从大规模真实文本中构建动词次范畴化词汇知识库的系统性实验。实验基于语言学启发信息生成次范畴化框架假设,然后应用统计方法进行假设检验。对20个句模多元化动词获取结果的初步评价表明,该技术已经达到了目前国际上同类研究相应水平的精确率和召回率;并且,所得知识库在一个PCFG句法分析器上的简单应用体现了次范畴化信息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有着可观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动词 谓词 次范畴化 次范畴化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评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昌来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6-59,共4页
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评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陈昌来南开大学马庆株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崛起的中青年语法学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研究以观察细致、描写深入、解释合理、方法严谨、成果扎实,而深受学界赞誉,并以现代汉语... 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评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陈昌来南开大学马庆株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崛起的中青年语法学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研究以观察细致、描写深入、解释合理、方法严谨、成果扎实,而深受学界赞誉,并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论文荣获王力语言学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研究 马庆株 语义特征 汉语动词 语法范畴 述宾结构 现代汉语 九十年代 能愿动词 汉语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动词英译的多端口处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谢旭升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共4页
汉语动词多 ,英语动词少 ,已成为汉英转换中的难点 ,不过英语丰富的形制和关系词及许多词类所拥有的动词性给我们提供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本文从零体现 ,名词、介词、形容词、副词、非谓语动词等方面 ,以典型的译例 ,简洁的说明介绍... 汉语动词多 ,英语动词少 ,已成为汉英转换中的难点 ,不过英语丰富的形制和关系词及许多词类所拥有的动词性给我们提供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本文从零体现 ,名词、介词、形容词、副词、非谓语动词等方面 ,以典型的译例 ,简洁的说明介绍动词转换的技巧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动词英译 汉语动词 英语多端口 译例说明 实例 动词转换 同源名词 介词 形容词 副词 非谓语动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留学生汉语动词使用偏误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瑞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年第9期91-93,共3页
蒙古留学生在使用汉语动词过程中出现的偏误是大量存在的,大致可以分为四类:遗漏动词、误用动词、误加动词和动词错序。通过对这四类偏误类型的分析,可以发现母语干扰是造成蒙古留学生汉语动词使用偏误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有目的语知识泛... 蒙古留学生在使用汉语动词过程中出现的偏误是大量存在的,大致可以分为四类:遗漏动词、误用动词、误加动词和动词错序。通过对这四类偏误类型的分析,可以发现母语干扰是造成蒙古留学生汉语动词使用偏误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有目的语知识泛化、学生学习策略和教师教学策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留学生 汉语动词 对比分析 偏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动词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6
作者 尹戴忠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20-122,共3页
80年代以来,汉语动词研究一直是个热门,研究成果颇丰,研究范围扩大,研究方法多样,研究队伍壮大。对于动词的性质与界定、分类标准和特定义类的研究是当前汉语动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分歧颇多。我们对所见到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 80年代以来,汉语动词研究一直是个热门,研究成果颇丰,研究范围扩大,研究方法多样,研究队伍壮大。对于动词的性质与界定、分类标准和特定义类的研究是当前汉语动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分歧颇多。我们对所见到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以便对今后相关的研究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动词 性质 分类标准 特定义类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交际中现代汉语动词的等级关系类型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毅玲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2-160,共9页
文本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出发,对《现代汉语词典》作了深入的考察,对现代汉语动词中含有社会等级关系的词语进行了新的再分类,即从角色的权势关系、角色的交际场合、角色的年龄辈分以及角色的优势、劣势等方面作为划分等级关系类型的依据,... 文本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出发,对《现代汉语词典》作了深入的考察,对现代汉语动词中含有社会等级关系的词语进行了新的再分类,即从角色的权势关系、角色的交际场合、角色的年龄辈分以及角色的优势、劣势等方面作为划分等级关系类型的依据,并对此进行了例证分析、数据统计,构建了新的类型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动词 等级关系 分类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动词的语义句法特征与双宾语结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亚军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9-92,共4页
双宾语或双及物结构历来是英汉语研究的重点之一。在汉语研究中,学者们吸收了不同的语言学流派的思想,对双宾语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理论思考,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解释。然而,由于学者们在双宾语结构的本质问题上远未达成共识,这一分歧... 双宾语或双及物结构历来是英汉语研究的重点之一。在汉语研究中,学者们吸收了不同的语言学流派的思想,对双宾语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理论思考,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解释。然而,由于学者们在双宾语结构的本质问题上远未达成共识,这一分歧不可避免地渗透到双宾语研究的各个方面,使得双宾语的研究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状态。本文以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为理论基础,探讨汉语中动词的语义句法特征及其句子的内部结构关系,以期能够对双宾语结构的特点和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宾语结构 汉语动词 转换生成语法 语义句法特征
原文传递
框架视域下的汉语动词词义分立动因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晓冬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3-112,共10页
要在框架语义理论指导下从框架视域研究词义演变规律,为了细化和控制词义观察视角,我们以"场景—框架"关系为依据对框架进行分类:即在学者们从语义域角度对框架分类之外,我们从语言形式、语言内容、词元的构成情况等角度对框... 要在框架语义理论指导下从框架视域研究词义演变规律,为了细化和控制词义观察视角,我们以"场景—框架"关系为依据对框架进行分类:即在学者们从语义域角度对框架分类之外,我们从语言形式、语言内容、词元的构成情况等角度对框架进行分类。着眼于语言形式,可把框架分为词元框架、词位框架、词外框架三类。这样,在词位框架中来看动词多义词内部的词义分立机制,其核心条件是交际者的视角化作用,即:视角化是词义分立的主要动因,交际者凸显词义的某个(些)方面、词义间的某种联系、交际的某个方面等的结果就是词义分立。立足于词位框架来观察动词的新词义生成后取得分立资格的认知依据,能提取到动词词义演变的一些普适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视域 汉语动词词义分立 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汉语动词看乒乓球横拍技术的创新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守清 《辽宁体育科技》 2003年第4期28-29,共2页
从带“扌”旁汉语动词所表述人体动作的方式和程度入手,观察、分析、实验带“扌”汉语动词所内涵人体手臂、手腕动作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是否符合乒乓球运动中手臂、手腕动作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表现规律的,从中寻找乒乓球横拍技术的创新思路... 从带“扌”旁汉语动词所表述人体动作的方式和程度入手,观察、分析、实验带“扌”汉语动词所内涵人体手臂、手腕动作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是否符合乒乓球运动中手臂、手腕动作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表现规律的,从中寻找乒乓球横拍技术的创新思路,丰富、完善乒乓球横拍技术的基本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动词 乒乓球 横拍技术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