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0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组成特征分析
1
作者 潘宝钰 齐浩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23-127,共5页
通过调查分析,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典型森林植物群落样地共调查到木本植物345种隶属于76科164属,草本植物 93种隶属于35科76属。乔木59科104属225种,灌木76科155属291种。乔木层物种主要以山茶科、壳斗科、杜鹃花科、樟科、山矾科等10... 通过调查分析,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典型森林植物群落样地共调查到木本植物345种隶属于76科164属,草本植物 93种隶属于35科76属。乔木59科104属225种,灌木76科155属291种。乔木层物种主要以山茶科、壳斗科、杜鹃花科、樟科、山矾科等10科为主,所拥有物种占总数的57.33%;灌木主要以樟科?蔷薇科?山茶科、壳斗科、杜鹃科、冬青科等10科为主,所拥有物种数占总数的30.66%。物种组成特点:第一,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丰富,优势树种比较明显。林中草本稀疏,藤本植物也少见。第二,种类组合多样性。第三,恒有度高的物种少。分析乔木层主要建群种或优势种及其生活型重要值所占比例沿海拔变化情况,较好的反映出了该区植被类型海拔垂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群落组成 物种重要值 物种多样性 江西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拥军 季梦成 +1 位作者 邹菊花 张宪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36-239,共4页
介绍了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的区系特征及地理分布 ,其资源丰富 ,共有 40科 75属 15 0种 ,并对该地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江西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药用蕨类植物 区系 地理分布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地表甲虫多样性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倩 郑发科 钟志宇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共4页
2006年对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4个地区徐家厂、侗木关、十四公里和黄岗山进行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多样性的调查,共设样地22块,主要采用巴氏罐诱法。采到标本1625号,隶属16科。以隐翅虫科数量最多,占数的31.0%,步甲科次之,占22.6... 2006年对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4个地区徐家厂、侗木关、十四公里和黄岗山进行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多样性的调查,共设样地22块,主要采用巴氏罐诱法。采到标本1625号,隶属16科。以隐翅虫科数量最多,占数的31.0%,步甲科次之,占22.6%,叩甲科、叶甲科和金龟子科的数量各占5%以上,它们共同构成该地区地甲虫的优势类群。徐家厂甲虫的个体数量、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高,黄岗山的均匀度指数最高。4个地区虫群落的相似性指数均处在0.25~0.50之间,为中等不相似水平。几种常见甲虫在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这4种生境内的数量分布有显著差异。整个鞘翅目在针叶林内的个体数量最多,高山灌丛内的最少。指数随海拔的升高出现不同变化。这些结果说明江西武夷山自然保区的甲虫数量与生境有密切关系,海拔高度其多样性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甲虫 多样性 生境 海拔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蝶类区系结构及垂直分布 被引量:23
4
作者 丁冬荪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93-407,共15页
据有较详细分布资料的227种蝶类昆虫分析,武夷山蝶类属东洋界范畴;垂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武夷山蝶类从山麓至山顶,随着海拔升高,东洋界种类递减,古北界成分逐渐增多,尤以海拔1100m以上更加明显;在海拔1800m以上东... 据有较详细分布资料的227种蝶类昆虫分析,武夷山蝶类属东洋界范畴;垂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武夷山蝶类从山麓至山顶,随着海拔升高,东洋界种类递减,古北界成分逐渐增多,尤以海拔1100m以上更加明显;在海拔1800m以上东洋界种被古北及古北跨区系种所替代。本文对武夷山蝶类水平分布的南北限和垂直分布的上限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 自然保护区 蝶类 垂直分布 区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叶附生苔初报 被引量:6
5
作者 季梦成 刘仲苓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25-127,共3页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东北部,是我省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本文首次报道该区叶附生苔类植物1科6属6种,并与福建武夷山比较,就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叶附生苔种类贫乏的原因进行讨论。
关键词 叶附生苔 自然保护区 江西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勇 张琪 +2 位作者 袁荣斌 林贵兵 徐艳琴 《福建林业科技》 2016年第1期134-138,共5页
采用野外线路调查与民间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标本采集、鉴定、实物拍摄等方式,对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共计有药用维管植物219科748属1436种,其中蕨类植物40科75属160种;... 采用野外线路调查与民间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标本采集、鉴定、实物拍摄等方式,对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共计有药用维管植物219科748属1436种,其中蕨类植物40科75属160种;裸子植物6科14属20种;被子植物173科659属1256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98种。并发现江西地理新分布药用植物3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新记录 自然保护区 江西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木本植物多样性垂直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矫恒盛 钟志宇 +2 位作者 程林 方毅 程松林 《江西林业科技》 2009年第1期6-10,共5页
基于海拔500~2000m之间每隔100m设置的14个样地调查研究。对江西武夷山主峰黄岗山西北坡森林群落结构特征、木本植物多样性及其与海拔梯度的关系进行探讨。14个样地共记录木本植物57科108属215种,其中乔木43科80属149种。全部样方中乔... 基于海拔500~2000m之间每隔100m设置的14个样地调查研究。对江西武夷山主峰黄岗山西北坡森林群落结构特征、木本植物多样性及其与海拔梯度的关系进行探讨。14个样地共记录木本植物57科108属215种,其中乔木43科80属149种。全部样方中乔木树种分为常绿阔叶、落叶阔叶和针叶3种生活型,其中常绿阔叶树85种、落叶阔叶树59种、针叶树5种。研究结果表明:①常绿阔叶林一般分布在海拔1300m以下,针阔混交林分布在海拔1400~1800m,1800m以上为山顶矮林。②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指数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是:木本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与海拔成显著负线性相关关系。Cody指数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Jaccard相似系数与海拔梯度无明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植物 多样性 海拔梯度 江西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8
作者 周光畴 《国土绿化》 1994年第2期36-36,共1页
关心绿色宝库的人们,大都知道座落在武夷山脉黄岗山南麓的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却很少了解该山北麓的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旖旎风光。 从上饶市乘汽车沿闽赣公路南下,到紫溪后折向盘山公路,行车约100公里,便来到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 关心绿色宝库的人们,大都知道座落在武夷山脉黄岗山南麓的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却很少了解该山北麓的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旖旎风光。 从上饶市乘汽车沿闽赣公路南下,到紫溪后折向盘山公路,行车约100公里,便来到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这里,层峦叠嶂,山势险峻,溪涧迂回,飞瀑挂岩,茫茫林海,古木参天。 保护区建于1982年,在上饶地区铅山县境内。东、南与福建省崇安县接壤,紧倚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面积4572公顷。南面主峰便是黄岗山,海拔2157.7米,是武夷山脉的最高峰,也是华东沿海最高的山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黄岗山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南方铁杉 保护区 针叶林生态系统 国家级保护植物 白颈长尾雉 中亚热带 华杜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绥螨种类及垂直分布调查(寄螨目:植绥螨科)
9
作者 侯佩华 《生物灾害科学》 1996年第2期12-14,共3页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共发现植绥螨3属24种,在海拔320m~1850m上都有分布,其种类和数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关键词 江西武夷山 植绥螨 垂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调查初报 被引量:14
10
作者 方毅 胡殿明 刘仁林 《江西林业科技》 2008年第5期33-35,共3页
江西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江西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亚热带海洋气候与内陆气候的过渡地区,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此次报道自然保护区内部分地区大型真菌的初步调查结果,采用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Ainsworth(1973)的分类系统进行分类。... 江西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江西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亚热带海洋气候与内陆气候的过渡地区,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此次报道自然保护区内部分地区大型真菌的初步调查结果,采用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Ainsworth(1973)的分类系统进行分类。本次调查采集了200多份大型真菌标本,经鉴定,这些真菌隶属于担子菌亚门16科,共44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担子菌 真菌分类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大型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种群生物学及海拔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11
作者 程松林 毛夷仙 +3 位作者 胡尔夷 雷平 袁荣斌 邹思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0-167,共8页
【目的】掌握黄腹角雉模式产地种群的个体参数、性别比、年龄结构和海拔分布等生物学特征,为更好地制定积极有效的保护行动计划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研究区海拔、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等因素,分别采用3种调查方法:1)样线观察法。2004年... 【目的】掌握黄腹角雉模式产地种群的个体参数、性别比、年龄结构和海拔分布等生物学特征,为更好地制定积极有效的保护行动计划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研究区海拔、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等因素,分别采用3种调查方法:1)样线观察法。2004年4月—2014年12月,在研究区布设总长度约80 km的调查样线7条。2)繁殖季节前期套脚捕捉法。于2006年2月、2007年3月和2008年3月捕捉标记黄腹角雉个体26只。3)红外相机照相法。2010年4月—2014年8月,选择82个地点安装红外线触发照相机,每个位点监测时间不少于8个月。【结果】1)黄腹角雉繁殖前期,雄性成年个体体质量为1 210~1 500 g(n=15)、体长470~600 mm(n=5),雌性体质量1030~1 384 g(n=7)、体长390~492 mm(n=5)。2)样线调查法性别比为雌∶雄=1∶1.26,该方法易将雄性亚成体误判为雌性;捕捉标记法雌∶雄=1∶2.25,由于繁殖季节雄性黄腹角雉防御性行为明显增强,可能导致雄性被捕获率高;红外相机照相法可以通过照片和视频仔细分辨来减少性别的误判,其雌∶雄=1∶1.60的结果应当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3)根据照片确认的131只黄腹角雉,其中雄性成体47只、亚成体20只,雌性成体29只、亚成体13只,幼鸟22只,结合黄腹角雉的性成熟年龄和预期寿命等因素,认为研究区的黄腹角雉种群属于稳定增长型;假设被拍摄个体占实际种群数量的1/4,则研究区黄腹角雉繁殖群应大于100对。4)红外相机监测显示,研究区海拔1600~1 800 m处的森林是黄腹角雉的核心分布区,这一区域拍摄到黄腹角雉的有效机位数占93.33%、个体数占总数的39.69%,海拔1 200~1 400 m、1 400~1 600 m和1 800~2 000 m范围的有效机位介于58.33%~69.23%之间,个体数分别占总数的12.98%、22.90%、16.03%,海拔800~1 000 m、1 000~1 200 m、2 000 m以上范围的3个海拔梯度有效机位数介于20%~40%之间,累计拍摄到的个体数占总数的8.40%,海拔800 m以下没有拍摄到黄腹角雉个体。【结论】研究区内保存有国内目前已知最大的黄腹角雉种群。进一步加强种群的研究监测,对维护这一全球性濒危雉类的安全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雉类 黄腹角雉种群 性别比 年龄结构 海拔分布 江西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林: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忠诚守护者
12
作者 钟南清 张彩霞 《国土绿化》 2022年第7期26-29,共4页
“我的父母是保护区第一批职工,我自小在这里长大,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毕业后我选择回保护区工作。”47岁的程林如是说。1995年,他从江西省南昌林业学校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保护区工作,现任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管... “我的父母是保护区第一批职工,我自小在这里长大,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毕业后我选择回保护区工作。”47岁的程林如是说。1995年,他从江西省南昌林业学校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保护区工作,现任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管理科科长。他接过父亲守护武夷山的接力棒,一干就是27年。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两省交界处,是全国首批国家公园之一,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景观、自然遗产、生物多样性丰富且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态系统 自然遗产 程林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景观 生物多样性 守护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资源调查编目(Ⅲ):鸟纲
13
作者 程松林 雷平 +2 位作者 兰文军 邹思成 张彩霞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2期58-65,共8页
截至2021年底,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有鸟纲动物18目67科195属337种,其中常见物种19种,占5.64%;模式种(亚种)42种,占12.46%;中国特有种9种,占2.67%。中国受胁(CR/EN/VU)物种18种,近危物种(NT)28种,数据缺乏物种(DD)1种;IUCN受... 截至2021年底,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有鸟纲动物18目67科195属337种,其中常见物种19种,占5.64%;模式种(亚种)42种,占12.46%;中国特有种9种,占2.67%。中国受胁(CR/EN/VU)物种18种,近危物种(NT)28种,数据缺乏物种(DD)1种;IUCN受胁物种9种,近危种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5种;列入CITES附录I和附录Ⅱ的有32种;江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3种。DG-F指数为0.884 7(DF=43.282 4,DG=4.991 5)。研究区单位面积内乔木数量、物种数和郁闭度,是影响鸟类多样性的关键因子;按物种构成可大致分为:低山农林营作干扰亚区(海拔900 m以下),次生性植被(过渡性)亚区(海拔900~1 400 m),山顶原始植被亚区(海拔1 400 m以上)3个分布梯度。研究区在中国鸟类区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纲 多样性特征 物种编目 江西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初报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陶立奎 程义杰 陈晓虹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70-872,共3页
2006年7月对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野外调查。该保护区共有两栖动物28种,隶属于2目8科18属。其中广布种3种,占10.7%,其余25种均为东洋界种类,比例高达89.3%。东洋界种类中,华中区物种有9种,占32.2%;属华中华南区共同分布的... 2006年7月对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野外调查。该保护区共有两栖动物28种,隶属于2目8科18属。其中广布种3种,占10.7%,其余25种均为东洋界种类,比例高达89.3%。东洋界种类中,华中区物种有9种,占32.2%;属华中华南区共同分布的有16种,占57.1%。该区以蛙科为优势科,其中又以臭蛙属和水蛙属为优势属。考察中发现了九龙棘蛙和武夷湍蛙两个江西省两栖动物新纪录,至此江西省两栖动物种类增至41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两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发现大眼斜鳞蛇 被引量:3
15
作者 汪继超 程林 +2 位作者 王平 付鑫 兰文军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40,共1页
2014年7月23日,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叶家厂附近(27°52′42.07″N,117°43′25.24″E,海拔963 m)采集到蛇类标本1号,鉴定为大眼斜鳞蛇(Pseudoxenodon macrops)。经查阅文献,为江西省首次发现该物种(钟昌富2004,... 2014年7月23日,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叶家厂附近(27°52′42.07″N,117°43′25.24″E,海拔963 m)采集到蛇类标本1号,鉴定为大眼斜鳞蛇(Pseudoxenodon macrops)。经查阅文献,为江西省首次发现该物种(钟昌富2004,赵尔宓2006,程松林等2009),距离本发现地最近的该物种分布地位于福建省邵武县(赵尔宓1998)。标本保存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本室(编号:WYS2014072501)。该标本为幼体,体长255 mm,尾长50 mm,头宽5.5 mm。头顶有两条黑色横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江西 斜鳞蛇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物种分布 标本室 标本保存 福建省
原文传递
武夷山黄龙岩省级自然保护区 被引量:1
16
《福建林业》 2024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2015年5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保护区位于武夷山市,总面积4765.16 hm^(2)。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中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及闽江上游水源发源地。
关键词 野生动植物资源 省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生态系统 闽江上游 主要保护对象 武夷山 国家重点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蛇类物种资源调查初报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同亮 李剑萍 +3 位作者 兰文军 邹思成 程松林 汪继超 《蛇志》 2015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了解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蛇类资源现状。方法 2014年7月22日~8月4日采用样线法对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展开调查。结果本次调查记录蛇类动物14种,隶属1目3科12属,以游蛇科为主,占遇见蛇类物种总数的78... 目的了解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蛇类资源现状。方法 2014年7月22日~8月4日采用样线法对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展开调查。结果本次调查记录蛇类动物14种,隶属1目3科12属,以游蛇科为主,占遇见蛇类物种总数的78.6%。大眼斜鳞蛇(Pseudoxenodon macrops)为江西省蛇类新纪录。调查过程中蛇的遇见率为0.88条/km,数量较多的福建竹叶青蛇、山溪后棱蛇和黄链蛇,遇见率分别为0.31条/km、0.24条/km和0.11条/km。结论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竹叶青蛇、山溪后棱蛇和黄链蛇等常见种的数量较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武夷山 蛇类 分布 保护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昼间行为的红外相机监测 被引量:15
18
作者 程松林 雷平 +2 位作者 胡尔夷 袁荣斌 邹思成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5-702,共8页
鸟类的行为是遗传而来,或是学习获得,多表现出对环境条件的适应。为了解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野生种群昼间行为和时间分配,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根据海拔、植被类型和人为活动干扰等因子,在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海拔444... 鸟类的行为是遗传而来,或是学习获得,多表现出对环境条件的适应。为了解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野生种群昼间行为和时间分配,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根据海拔、植被类型和人为活动干扰等因子,在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海拔444~2133m区间,选择了41个代表性的机位进行红外相机监测,每个机位监测时间不少于250d。其中23个机位获得了视频资料,共记录N314只次(d229只次,Q85只次)野生黄腹角雉的有效视频4447S。其昼间活动时间约11~13h。地面行为可以分为6种,摄食、位移和休息3个刚性行为时间占总时长的97.08%,不同季节间摄食行为的平均耗费时间差异显著(尸〈O.05),位移和休息行为的平均时间差异不显著(JP〉0.05)。不同性别间的摄食行为和整理行为的平均时间差异显著(P〈0.05)。繁殖期笼养黄腹角雉主要行为与野生种群相同,但野生种群的行为时间摄食行为〉位移行为〉休息行为,而笼养种群则是休息行为〉位移行为〉摄食行为,估计与笼养种群省去了搜寻食物时间和环境异质性小、不用担心被天敌捕食等因素有关。研究结果提示:黄腹角雉的昼间行为存在性别差异,但机制尚不清楚;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栖息地保存较好、人为干扰小,栖息地内的食物在不同季节均能够满足黄腹角雉的生存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腹角雉 昼间行为 时间分配 红外相机 江西武夷山
原文传递
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碳储量遥感估测方法与空间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明阳 吴军 +1 位作者 余超 时宇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0,共5页
以福建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以2003年24块固定样地数据、同年Landsat TM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K最邻近分类算法、人工神经网络、土地覆盖分类4种方法,对研究区域2003年的碳储量进行遥感估测。在... 以福建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以2003年24块固定样地数据、同年Landsat TM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K最邻近分类算法、人工神经网络、土地覆盖分类4种方法,对研究区域2003年的碳储量进行遥感估测。在此基础上,对森林碳密度进行地理加权回归及空间格局分析。研究表明:在4个模型中,人工神经网络的相关系数最高,标准误差、平均相对误差最低,预测精度最高;研究区不同功能分区碳密度差别不大,森林平均碳密度为52.40 t/hm2,碳储量为278.542 3万t;森林碳密度与所处位置的海拔、坡向负相关,与坡度、林地土壤水文状况、植物生长状况正相关;随着海拔的降低和人为干扰活动的增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森林碳密度的空间聚集性减弱,破碎化趋势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储量 遥感估测 空间分析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南方铁杉外生菌根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12
20
作者 钱晓鸣 黄耀坚 +5 位作者 张艳辉 吴久玲 陈仁华 刘国富 黄长兵 谭荣锋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0-185,共6页
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残遗与濒危树种南方铁杉植物群落历经了6年的调查,共采集了123种外生菌根,经显微与超显微技术鉴定了84种,这一结果是迄今为止已发表的,在同一树种中菌根类型最多的记录.它不仅证明了武夷山地区的菌物区系由于... 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残遗与濒危树种南方铁杉植物群落历经了6年的调查,共采集了123种外生菌根,经显微与超显微技术鉴定了84种,这一结果是迄今为止已发表的,在同一树种中菌根类型最多的记录.它不仅证明了武夷山地区的菌物区系由于处于东西相连,南北贯通的位置上,而且从区系成分上据有温热两带俱全的特点,因而形成生物多样性,并从共生菌的角度再度揭示了物种协同进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 残遗与濒危树种 南方铁杉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