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污染土壤添加不同土壤调理剂对雅榕幼苗影响研究
1
作者 包全发 张晓勉 +4 位作者 邱智敏 岳春雷 张桂华 李贺鹏 房瑶瑶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41-47,共7页
以雅榕Ficus concinna 1年生幼苗为对象,采用Cd污染土盆栽试验,分析添加生物炭、泥炭2种土壤调理剂对雅榕苗高、地径生长量、Cd富集转移能力、叶绿素、膜质过氧化和渗透调节等的影响,研究Cd胁迫下雅榕的耐受机理及不同土壤调理剂在促进... 以雅榕Ficus concinna 1年生幼苗为对象,采用Cd污染土盆栽试验,分析添加生物炭、泥炭2种土壤调理剂对雅榕苗高、地径生长量、Cd富集转移能力、叶绿素、膜质过氧化和渗透调节等的影响,研究Cd胁迫下雅榕的耐受机理及不同土壤调理剂在促进雅榕生长、增强净化能力等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在中度以上Cd(2.52 mg·kg^(-1))胁迫条件下,雅榕依靠渗透调节物质对膜质过氧化进行修复,提高叶绿素含量、维持正常光合作用,表现出对Cd胁迫较强的适应能力;添加质量比为5%的生物炭或泥炭均可有效减轻Cd胁迫对雅榕的危害,但添加5%的生物炭在促进雅榕生长、缓解Cd污染对雅榕的损伤、提升雅榕光合作用、增强雅榕净化Cd污染土壤能力等方面综合效果优于添加5%的泥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榕 生物炭 泥炭 CD污染土壤 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土壤烧结制备陶粒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丽 严晓红 +3 位作者 柯国鹏 梅嘉鑫 陈明月 刘敬勇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5,共9页
陶粒是重金属污染土壤资源化利用有效途径,不仅附加值高,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文献调研,首先对比分析了中国一些地区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原料的化学成分,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制备陶粒进行可行性分析;然后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制备陶粒... 陶粒是重金属污染土壤资源化利用有效途径,不仅附加值高,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文献调研,首先对比分析了中国一些地区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原料的化学成分,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制备陶粒进行可行性分析;然后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制备陶粒的工艺及影响因素,并以铬为例分析了陶粒固化重金属的机理;最后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陶粒当前应用方向及未来可能应用的方向,并提出了当前重金属污染土壤陶粒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展望。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土壤烧结陶粒具有可行性,其烧结过程会受到原料配比和烧结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且烧结后的陶粒重金属固化效果好,其陶粒产品当前被运用于建筑领域,而水处理滤料和陶粒支撑剂等也是其未来可能的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陶粒 焙烧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可行性研究与实践
3
作者 李晓春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5年第1期131-133,共3页
重金属污染土壤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本文综述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主要修复技术的原理、方法和适用条件,重点探讨了它们的优缺点和实际应用效果。通过对不同技术的可行性分析和对比,综合考... 重金属污染土壤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本文综述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主要修复技术的原理、方法和适用条件,重点探讨了它们的优缺点和实际应用效果。通过对不同技术的可行性分析和对比,综合考虑成本、效率、环境影响等因素,提出了因地制宜、多技术联合修复的策略建议。本研究对指导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实践、开发优化新型修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区域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土壤 修复技术 可行性研究 联合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土壤的物化修复治理技术分析
4
作者 颜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5年第2期164-167,共4页
土壤资源十分宝贵,我国土壤资源利用率较高,但有时会受到生产活动影响,而出现土壤污染现象,不仅影响到土壤本身的负载净化能力,土壤生态环境面临严峻考验。污染土壤的存在不可放任不管,我国也重视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加强对全新技术... 土壤资源十分宝贵,我国土壤资源利用率较高,但有时会受到生产活动影响,而出现土壤污染现象,不仅影响到土壤本身的负载净化能力,土壤生态环境面临严峻考验。污染土壤的存在不可放任不管,我国也重视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加强对全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污染土壤环境的恢复。因土壤修复治理技术众多,要结合污染土壤性质、特点,选择合适的技术内容。基于此,本文着重讲述物化修复治理技术,先介绍污染土壤运用物化修复治理技术的意义,基于我国污染土壤技术运用现状,提出污染土壤的物化修复治理技术运用策略,希望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物化修复治理技术 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淋洗剂对镍污染土壤的淋洗修复效果评估
5
作者 熊邦 《化学世界》 2025年第1期33-38,共6页
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柠檬酸和草酸淋洗剂对镍污染土壤进行淋洗实验,对比不同淋洗剂对污染土壤中镍去除率、形态分布和潜在环境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组[去离子水(CK)],草酸对污染土壤中镍的去除效果最佳,镍去除率随着草... 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柠檬酸和草酸淋洗剂对镍污染土壤进行淋洗实验,对比不同淋洗剂对污染土壤中镍去除率、形态分布和潜在环境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组[去离子水(CK)],草酸对污染土壤中镍的去除效果最佳,镍去除率随着草酸物质的量的浓度增加而增加,但逐渐趋于稳定,其次是柠檬酸和EDTA,镍去除率随着其草酸物质的量的浓度增加而无明显增加;EDTA、柠檬酸和草酸淋洗剂对污染土壤中镍的形态分布组成影响显著,草酸的影响程度大于EDTA和柠檬酸;EDTA、柠檬酸和草酸淋洗剂均显著降低污染土壤中镍的环境风险(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下降,环境风险削减率增加),经草酸淋洗后污染土壤中镍的环境风险显著小于EDTA和柠檬酸。综合评价分析,草酸对污染土壤中镍的淋洗效果优于EDTA和柠檬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淋洗剂 形态分布 环境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洗技术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研究应用
6
作者 邱丽彬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5年第1期106-109,共4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传统的土壤修复技术面临着效率低、成本高以及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等诸多挑战,而淋洗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土壤修复方法逐渐受到关注。基于此,文章简要分析了淋洗...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传统的土壤修复技术面临着效率低、成本高以及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等诸多挑战,而淋洗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土壤修复方法逐渐受到关注。基于此,文章简要分析了淋洗技术的应用原理,并从几种常见的淋洗剂出发,提出了淋洗技术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实践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洗技术 污染土壤修复 研究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L-天门冬氨酸纳米钙对镉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影响
7
作者 唐旭 田辉 +2 位作者 张浩冉 柴国华 吴秀文 《中国农学通报》 2025年第2期98-108,共11页
为探究外源L-天门冬氨酸纳米钙(NPs-Ca)对镉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影响,本试验采取盆栽试验的方法,对镉污染的土壤添加不同钙源,设置3个不同处理:不施钙(CK),施用氯化钙(Ca)和施用NPs-Ca(NPs-Ca)。本试验测定了土壤基础理... 为探究外源L-天门冬氨酸纳米钙(NPs-Ca)对镉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影响,本试验采取盆栽试验的方法,对镉污染的土壤添加不同钙源,设置3个不同处理:不施钙(CK),施用氯化钙(Ca)和施用NPs-Ca(NPs-Ca)。本试验测定了土壤基础理化性质,镉总量及不同形态镉含量,为深入了解引起变化的原因,又通过高通量测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分布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CaCl_(2)显著提高了土壤水溶性钙含量,但并未对土壤pH、其他养分含量和不同形态镉含量产生显著影响,而施用NPs-Ca对土壤碱解氮,可溶性钙含量有显著提升作用,同时,有效降低了土壤总镉含量和有效态镉含量。NPs-Ca也对土壤微生物丰度有显著影响,使得变形菌门微生物相对丰度明显下降,对土壤和植物生长有着积极意义的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微生物占比显著增加。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与CaCl_(2)不同,NPs-Ca的施入并未减少土壤微生物的物种数和多样性。本试验结果为NPs-Ca应用于修复镉污染土壤,丰富有益微生物丰度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L-天门冬氨酸纳米钙 土壤养分 理化性质 微生物群落 土壤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及修复对策的研究
8
作者 季凌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5年第1期187-190,共4页
重金属污染土壤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本文分析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主要来源,并探讨了污染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研究发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原理主要包括改变重金属与土壤的结合态及存在形式,以及降低重金... 重金属污染土壤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本文分析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主要来源,并探讨了污染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研究发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原理主要包括改变重金属与土壤的结合态及存在形式,以及降低重金属污染物的浓度。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修复对策,分析了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并探讨了修复技术的应用。最后,提出了实施“一地一策”的综合治理策略,以实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土壤环境 影响评价 修复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复铅镉污染土壤的磷酸二氢钙、腐殖酸和粉煤灰施加方式优化
9
作者 焦仕雨 张箭 +2 位作者 丰土根 方浩宇 董海洲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58,66,共6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日趋严峻,单一钝化剂往往只对单一重金属钝化效果明显,而对其他重金属的修复效果则不是很显著。利用腐殖酸、粉煤灰、磷酸二氢钙3种钝化剂复配对铅(Pb)、镉(Cd)污染土壤进行钝化修复,并探究不同钝化剂施加方式的钝化... 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日趋严峻,单一钝化剂往往只对单一重金属钝化效果明显,而对其他重金属的修复效果则不是很显著。利用腐殖酸、粉煤灰、磷酸二氢钙3种钝化剂复配对铅(Pb)、镉(Cd)污染土壤进行钝化修复,并探究不同钝化剂施加方式的钝化效果。结果表明,优化施加方式能有效提高Pb、Cd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果,轻度(Pb 1000 mg/kg,Cd 2 mg/kg)和中度(Pb 2000 mg/kg,Cd 4 mg/kg)污染土壤先添加磷酸二氢钙和腐殖酸养护3周,再添加粉煤灰养护1周钝化修复效果最好,重度(Pb 3000 mg/kg,Cd 6 mg/kg)污染土壤先添加磷酸二氢钙和腐殖酸养护1周,再添加粉煤灰养护3周钝化修复效果最佳。最佳施加方式还可以减少土壤酸化程度,并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3种钝化剂复配施加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离子交换与沉淀作用让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沉淀物,并生成致密光滑的涂层包裹住土壤颗粒,从而降低重金属离子的活性,达到钝化重金属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钝化 土壤污染 施加方式 钝化剂复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与植物协同修复铅污染土壤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冰 周丽鹏 +4 位作者 姚文利 徐佳婷 董莉莉 张明 孙世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93-4799,共7页
为了有效修复和美化污染的土壤环境,降低重金属的污染,将培养生物菌剂与2种富集植物联合修复铅(Pb)污染的土壤,通过微生物培养、高效液相色谱、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等方法,研究土壤中重金属残留、酶活性、叶绿素含量、重金属抗性菌、... 为了有效修复和美化污染的土壤环境,降低重金属的污染,将培养生物菌剂与2种富集植物联合修复铅(Pb)污染的土壤,通过微生物培养、高效液相色谱、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等方法,研究土壤中重金属残留、酶活性、叶绿素含量、重金属抗性菌、微生物数量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Pb污染浓度为400 mg/kg,分别经过联合修复30 d和60 d,土壤中重金属浓度分别下降了19.61%、19.48%,60 d比30 d吸附率分别提高了16.82%、17.83%。过氧化氢酶由对照组的5.6 mg/kg增加到11.4、15.9 mg/kg;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由45.6 mg/kg增加到88.4、93.4 mg/kg;蔗糖酶的活性由4.2 mg/kg增加到9.6、9.9 mg/kg;脲酶的活性由32.6 mg/kg增加到66.3、71.2 mg/kg。叶绿素的含量分别增加9.16%、9.18%。重金属抗性菌检出量分别减少21.31%和20.27%。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最高增加了97.68%、67.63%、210.09%。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度也相应增加2.7%、2.9%。可见污染土壤经过微生物菌剂与植物联系修复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加快重金属的吸附和转运,提高酶活性,提升植物对重金属的耐受性,重金属抗性菌数量显著降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增加;阐明微生物菌剂和植物协同作用下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强化修复机制,为高效治理土壤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重金属 生态修复 重金属抗性菌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D3A强化紫花苜蓿修复Cd污染土壤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刁静茹 肖奇赞 +2 位作者 张淋淋 闫利甜 赵保卫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1-69,共9页
研究可生物降解螯合剂N-十二酰基乙二胺三乙酸盐(LED3A)诱导强化紫花苜蓿修复Cd污染土壤的效果,采用盆栽方法,考察LED3A对紫花苜蓿生理指标、Cd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以及增效提取土壤中Cd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显著抑制紫花苜蓿的生长... 研究可生物降解螯合剂N-十二酰基乙二胺三乙酸盐(LED3A)诱导强化紫花苜蓿修复Cd污染土壤的效果,采用盆栽方法,考察LED3A对紫花苜蓿生理指标、Cd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以及增效提取土壤中Cd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显著抑制紫花苜蓿的生长及光合作用,增加丙二醛(MDA)的积累.而在土培体系中施用LED3A,可以提高植株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缓解细胞膜脂过氧化损伤和Cd诱导产生的氧化应激.LED3A的螯合强化作用能够增大紫花苜蓿细胞质中Cd的分布比例,促使植株中的Cd由高活性形态向低活性形态转化,通过细胞壁固持和液泡区隔化提高耐Cd性能,进而减轻毒害.与不添加LED3A组相比,最佳LED3A添加量(321.3 mg·kg^(-1))组紫花苜蓿植株中的总Cd含量和积累量分别提高了29.4%和69.1%,地下/地上富集系数及转运系数分别增加了28.6%,36.4%和10.5%.说明添加适量LED3A可有效提高紫花苜蓿对Cd的耐受性与修复Cd污染土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3A 紫花苜蓿 CD污染土壤 植物修复 化学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中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淋洗效果研究
12
作者 李慧芳 陈文芳 +4 位作者 陈磊磊 石巍巍 亢珂 师亚坤 陈俊培 《河南化工》 2025年第1期30-34,共5页
针对土壤石油污染问题,运用单一变量法研究了8种单一表面活性剂及4种复合表面活性剂对石油烃的淋洗效果,并对淋洗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质量比为1∶2∶2的复合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卵磷脂与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 针对土壤石油污染问题,运用单一变量法研究了8种单一表面活性剂及4种复合表面活性剂对石油烃的淋洗效果,并对淋洗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质量比为1∶2∶2的复合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卵磷脂与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80)较适合用于中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修复。其最佳淋洗条件为浓度10 g/L,pH值5,液固比15∶1,温度50℃,振荡时间3 h;淋洗前后土壤中的养分并未明显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淋洗 土壤污染 石油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PAHs污染土壤植物微生物修复效果及机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贾建丽 高小龙 +4 位作者 张犇 赵燊炜 韩宇欣 原浩坤 王业荃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5-216,共12页
针对焦化厂等土壤中铬(Cr)、砷(As)重(类)金属和菲(Phe)、苯并[a]芘(BaP)等多环芳烃(PAHs)风险高、绿色低碳修复技术缺乏等突出问题,以黑麦草-玉米-食醚红球菌(Rhodococcus aetherivorans,BW2)开展植物微生物联合。结果表明,63 d后植物... 针对焦化厂等土壤中铬(Cr)、砷(As)重(类)金属和菲(Phe)、苯并[a]芘(BaP)等多环芳烃(PAHs)风险高、绿色低碳修复技术缺乏等突出问题,以黑麦草-玉米-食醚红球菌(Rhodococcus aetherivorans,BW2)开展植物微生物联合。结果表明,63 d后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组土壤中Cr、As、Phe和BaP浓度分别下降9.63%、5.28%、45.14%和26.87%,其中重金属的去除主要依赖于植物作用,而PAHs去除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生物与植物的共同作用;植物主要吸收可提取态重金属,63 d后不同修复组土壤中可交换态Cr平均下降2.19%,而As则由于降解作用使修复过程中可交换态增加;可交换态Cr和碳酸盐结合态Cr与土壤中放线菌门呈强正相关,2种形态As则与拟杆菌门、装甲菌门、FBP菌门和浮霉菌门呈正相关。污染物去除效率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同时受酶活性和不同功能微生物丰度的动态影响,反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也在土壤污染物种类、浓度及理化性质等综合作用下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多环芳烃 复合污染土壤 食醚红球菌 黑麦草-玉米 联合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耐铬菌的分离鉴定及对Cr(Ⅵ)污染土壤的治理
14
作者 吴卿 李倩男 +3 位作者 张颖 刘睿怡 彭森 万芮含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99-2408,共10页
为实现高质量比铬污染场地的微生物修复,从华北某废弃铬盐厂取土样分离出两株高效铬还原菌,并对两株菌进行16S rRNA鉴定,分别命名为Agrobacterium sp. Cr-1(Cr-1)和Lysinibacillus sp. Cr-2(Cr-2)。将两菌株分别投入高质量比铬污染土壤... 为实现高质量比铬污染场地的微生物修复,从华北某废弃铬盐厂取土样分离出两株高效铬还原菌,并对两株菌进行16S rRNA鉴定,分别命名为Agrobacterium sp. Cr-1(Cr-1)和Lysinibacillus sp. Cr-2(Cr-2)。将两菌株分别投入高质量比铬污染土壤中,通过分析土壤Cr(Ⅵ)质量比、pH值、铬形态的变化,探究两菌株对高质量比Cr(Ⅵ)污染土壤的治理能力。通过细菌多样性和代谢组学分析,根据细菌种类、代谢物和代谢物通路的差异分析了两菌株的Cr(Ⅵ)解毒及还原的原理。当反应42 d后,投加Agrobacterium sp. Cr-1和Lysinibacillus sp. Cr-2的土壤Cr(Ⅵ)质量比分别由1 100 mg/kg降至33.49 mg/kg和92.29 mg/kg。研究显示:两种菌株均能够实现对高质量比Cr(Ⅵ)污染土壤的高效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Cr(Ⅵ)污染土壤 生物还原 细菌多样性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饭石和硝酸钾添加对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作用
15
作者 杨钊 刘泽梁 +2 位作者 冯爽 张旭红 吴蔓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14-2021,共8页
为研究麦饭石和硝酸钾对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作用,本试验通过向石油污染土壤中投加麦饭石和硝酸钾,比较了两种修复剂对不同污染时长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作用和毒性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对于新污染土壤,施加硝酸钾和麦饭石修复110 d后,... 为研究麦饭石和硝酸钾对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作用,本试验通过向石油污染土壤中投加麦饭石和硝酸钾,比较了两种修复剂对不同污染时长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作用和毒性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对于新污染土壤,施加硝酸钾和麦饭石修复110 d后,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TPH)的去除率分别为12.03%和17.09%。其中,施加硝酸钾修复45 d时主要增强了土壤微生物的硝化潜力,修复后期(第46~110天)主要通过强化好氧反硝化作用实现对TPH的去除。对于陈旧性污染土壤,投加硝酸钾和麦饭石修复110 d后,TPH去除率分别为24.41%和22.07%,石油烃的去除主要发生在修复后期(第46~110天)。陈旧性污染土壤中添加硝酸钾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固氮和硝化潜力。麦饭石的添加对不同污染时长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主要通过吸附作用实现。蚯蚓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麦饭石处理组蚯蚓7 d平均死亡率为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和硝酸钾处理组的100%死亡率,表明施入硝酸钾修复显著增强了土壤的生态毒性,施入麦饭石可降低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毒性。研究表明,相比硝酸钾,麦饭石兼具石油烃去除和降低土壤生态毒性的作用,可作为一种优质修复剂处理石油污染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生物刺激 生态毒性 麦饭石 硝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锌冶炼重金属重污染土壤稳定化研究
16
作者 赵静 李也 +1 位作者 史昱翔 李蕾 《环境科技》 2024年第4期8-13,20,共7页
针对部分铅锌冶炼场地遭受严重重金属污染的问题,采用基于铁的稳定化材料FeCl_(3)+CaCl_(2)+NaOH+Ca(OH)_(2),FeCl_(3)+CaCl_(2)+NaOH+Ca(OH)_(2)+Na_(2)S及FeCl_(3)+Na_(2)HPO_(4)进行修复。根据TCLP浸出法评估效果,选出最佳组合为FeCl... 针对部分铅锌冶炼场地遭受严重重金属污染的问题,采用基于铁的稳定化材料FeCl_(3)+CaCl_(2)+NaOH+Ca(OH)_(2),FeCl_(3)+CaCl_(2)+NaOH+Ca(OH)_(2)+Na_(2)S及FeCl_(3)+Na_(2)HPO_(4)进行修复。根据TCLP浸出法评估效果,选出最佳组合为FeCl_(3)+Na_(2)HP0_(4),该组合在3个场地中使Pd浸出浓度分别下降96%,63%,61%,显著减少重金属迁移。研究突显了合适材料的选择对有效土壤稳定化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重金属 铅锌冶炼 铁基材料 稳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泥污染土壤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7
作者 金玉 张钰莹 沙基罗维奇 《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5期22-29,共8页
“双碳”背景下,环境保护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油泥污染土壤作为一种重要的行业危险废物,由于其产量大、污染重、具有资源回收价值等特点,其处理和回用已成为目前国内外亟待解决的环保难题,油泥污染土壤处理技术也成为了当前从业者的研... “双碳”背景下,环境保护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油泥污染土壤作为一种重要的行业危险废物,由于其产量大、污染重、具有资源回收价值等特点,其处理和回用已成为目前国内外亟待解决的环保难题,油泥污染土壤处理技术也成为了当前从业者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当前油泥污染土壤的污染现状和处理现状,综述了油泥污染土壤处理技术方法中热化学清洗法、萃取法、热解法和电化学生物耦合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围绕这几类技术的优缺点以及改进性研究展开分析,列举了一些较为前沿的研究工作及其研究成果。文末,对油泥污染土壤处理技术进行了展望,并总结了油泥污染土壤处理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者进行油泥污染土壤处理研究带来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油泥污染土壤 土壤修复 环境保护 资源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化厂污染土壤中18种PAHs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守文 李咏梅 +5 位作者 王彩 李恒宇 李晨 徐绍英 孙宁 董周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6-275,共10页
为研究焦化厂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以某焦化厂为目标,布设260个点位,根据各点位污染情况,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共780件。通过分析样品中18种PAHs含量,探讨了不同判定标准下厂区土壤中PAHs总体污染程度以及不... 为研究焦化厂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以某焦化厂为目标,布设260个点位,根据各点位污染情况,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共780件。通过分析样品中18种PAHs含量,探讨了不同判定标准下厂区土壤中PAHs总体污染程度以及不同功能区污染状况特征,同时根据HJ 25.3—2019《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对厂区内18种PAHs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该焦化厂污染水平较高,且厂区污染在空间上表现出强烈非均质性。厂区内PAHs以2~3环为主,占比为58.82%,4~6环PAHs占比为41.48%。厂区内以苯并[a]芘为基准的6种主要风险PAHs的毒性当量浓度(TEQ Bap)分布特征与总PAHs(∑18 PAHs)含量分布具有一致性。(2)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PAHs含量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污水处理区>化产区>焦炉区>锅炉发电厂>煤炭储存区>办公区。不同功能区低环与中高环PAHs含量比值不同,表明各区域污染物来源存在差异。(3)厂区内主要健康风险来源于化合物的致癌风险,不同功能区的致癌风险水平差异较大,污水处理区致癌风险超标倍数及超标率远超化产区及焦炉区。由于苯并[j]荧蒽的加入,PAHs总致癌风险增加0.93%~204.46%,厂区内总致癌风险超标点位增加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厂 污染土壤 多环芳烃 分布特征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位建堆热脱附技术在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19
作者 方兴斌 《环境科技》 2024年第6期29-33,共5页
以上海市某有机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工程为例,介绍建堆热脱附技术的工艺流程、建设方案和设备组成,并对热脱附运行过程中温度、天然气用量、废水废气处理等进行分析,评估建堆热脱附技术在有机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应用结... 以上海市某有机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工程为例,介绍建堆热脱附技术的工艺流程、建设方案和设备组成,并对热脱附运行过程中温度、天然气用量、废水废气处理等进行分析,评估建堆热脱附技术在有机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应用结果表明,天然气加热34 d后,土壤堆体温度可达到150℃以上,可有效去除土壤中氯苯类和苯胺类有机污染物,每立方污染土壤天然气用量约为30.6 m^(3),采用“冷凝+吸附”工艺处理热脱附尾气、“氧化+混凝”工艺处理废水,可实现尾气和废水均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堆热脱附 土壤修复 氯苯类污染土壤 苯胺类污染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