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糊递归神经网络的污泥容积指数预测模型 被引量:9
1
作者 许少鹏 韩红桂 乔俊飞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550-4556,共7页
污泥容积指数(SVI),一个关键的污泥沉降性能评价指标。针对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膨胀关键水质参数污泥容积指数难以准确在线测量,且实验室取样测量方法时间久、精度低,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模糊递归神经网络(HRFNN)用来预测污泥容积指数的变... 污泥容积指数(SVI),一个关键的污泥沉降性能评价指标。针对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膨胀关键水质参数污泥容积指数难以准确在线测量,且实验室取样测量方法时间久、精度低,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模糊递归神经网络(HRFNN)用来预测污泥容积指数的变化,通过在网络第三层加入含有内部变量的反馈连接来实现输出信息的反馈。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模糊神经网络相比,该网络的规模小、精度高,处理动态信息的能力明显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膨胀 污泥容积指数 污水处理过程 模糊递归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缺乏引起的非丝状菌活性污泥膨胀 被引量:25
2
作者 高春娣 彭永臻 王淑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0-43,共4页
以啤酒废水为研究对象,用SBR法研究了进水中不同有机物与总磷浓度的比值(以BOD/P计)对活性污泥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中BOD/P为100/0.8以上的条件下,污泥的沉降性能良好;当进水中BOD/P分别为100/0.6和100/0.3时,出现高含水率的黏... 以啤酒废水为研究对象,用SBR法研究了进水中不同有机物与总磷浓度的比值(以BOD/P计)对活性污泥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中BOD/P为100/0.8以上的条件下,污泥的沉降性能良好;当进水中BOD/P分别为100/0.6和100/0.3时,出现高含水率的黏性菌胶团过量生长的现象,发生非丝状菌膨胀;在进水中BOD/P为100/0.4的条件下,发生更严重的非丝状菌膨胀.试验中还研究了磷缺乏条件下微生物对氮源和磷源利用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丝状菌膨胀 磷缺乏 污泥容积指数 SVI 活性污泥膨胀 啤酒废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沉池污泥沉降特征参数探讨及泥位动态仿真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立爱 侯红勋 陈金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5-140,173,共7页
二沉池作为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单元其优化运行尤为重要,实际中往往缺乏对二沉池的深入认识而导致在运行中经常发生污泥沉降性能变差的情况,基于上述问题探讨了表征污泥沉降性能的经验表征参数污泥容积指数SVI的不足,提出了二沉池水力停留... 二沉池作为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单元其优化运行尤为重要,实际中往往缺乏对二沉池的深入认识而导致在运行中经常发生污泥沉降性能变差的情况,基于上述问题探讨了表征污泥沉降性能的经验表征参数污泥容积指数SVI的不足,提出了二沉池水力停留时间内污泥沉降比SV的概念,同时基于固体通量理论和物料守恒建立了二沉池的数学模型,采用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Lab VIEW)对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泥位层高度和回流污泥浓度进行了动态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污泥浓度较低(MLSS<4.0 g/L)时,SV_(30)和MLSS之间呈正比例关系,可采用经验SVI值来判断污水厂的污泥沉降性能,但污泥浓度升高时(MLSS>4.0 g/L)SV_(30)和MLSS之间的线性关系发生改变,采用经验SVI值衡量污泥的沉降性能会带来较大误差;所开发的仿真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二沉池运行工况并预测未来二沉池泥位的变化趋势,同时指导操作人员动态地改变回流比值,既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泥膨胀带来的污泥流失风险,又能为污水厂的优化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参数估值 动态仿真 二沉池 污泥容积指数 泥位层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处理膨胀污泥的试验研究
4
作者 王怡 周冰 +2 位作者 彭党聪 陈爆 丁擎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71-73,共3页
采用20kHz的超声频率,在4个不同的声能密度(1.28、2.56、3.85、5.13W/mL)、5个不同的超声处理时间(30、60、90、120、150s)下处理膨胀污泥。结果表明,在4个不同的声能密度下超声处理30s均使污泥的SVI30值增大,即短时间的超声作用非但不... 采用20kHz的超声频率,在4个不同的声能密度(1.28、2.56、3.85、5.13W/mL)、5个不同的超声处理时间(30、60、90、120、150s)下处理膨胀污泥。结果表明,在4个不同的声能密度下超声处理30s均使污泥的SVI30值增大,即短时间的超声作用非但不能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反而会降低污泥的沉降性能;当超声处理时间延长至120s、声能密度为5.13W/mL时,污泥的SVI30值降幅最大,达26%;在不同的声能密度下,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超声对污泥硝化活性的影响逐渐由促进变为抑制,声能密度为3.85W/mL、超声处理时间为60s时的污泥硝化活性最佳(较原污泥提高了约36%)。由此可知,提高膨胀污泥的硝化活性与改善其沉降性能的超声作用条件并不一致,需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膨胀污泥 污泥容积指数 硝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曝气强度对蠕虫捕食污泥过程的影响
5
作者 张晓琦 田禹 王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5-351,共7页
利用寡毛纲蠕虫一水丝蚓(Limnodrilussp.)的捕食实现污泥量的削减,并针对曝气强度对蠕虫捕食污泥过程的影响,考察了不同的曝气强度所引起的蠕虫活性、泥水性质和污泥减量效能等的变化.结果表明:蠕虫对曝气强度的耐受能力有限.... 利用寡毛纲蠕虫一水丝蚓(Limnodrilussp.)的捕食实现污泥量的削减,并针对曝气强度对蠕虫捕食污泥过程的影响,考察了不同的曝气强度所引起的蠕虫活性、泥水性质和污泥减量效能等的变化.结果表明:蠕虫对曝气强度的耐受能力有限.其受损程度与曝气强度和时间正相关,低强度的间歇曝气下蠕虫受损数量较低,为总数的1.7%蠕虫的组织乳酸脱氢酶活力在2.8~9.5m。/(m2.h)的曝气强度下明显升高,表现了较高的物质代谢和能量消耗水平.较低的曝气强度下污泥上清液中硝酸盐氮的累积较轻.蠕虫对污泥的捕食能够抑制低曝气强度下溶氧缺乏所引起的污泥容积指数(SVI)增加,改善污泥的沉降性.在2.8m。/(m2.h)的间歇曝气下,污泥减量效率比连续曝气的污泥减量效率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 蠕虫 捕食 污泥减量 污泥容积指数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调理过程中污泥性质变化及各指标相关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学彦 魏明岩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5年第10期114-118,共5页
考察在调理过程中污泥和束缚水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AC能够促进污泥絮体的絮凝作用,增大污泥粒径,降低束缚水含量,明显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和沉降性能。随着PAC投药量的增大,污泥CST、SVI和粒径的变化速率逐渐减小,当PAC投药量大于0.8 g/L... 考察在调理过程中污泥和束缚水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AC能够促进污泥絮体的絮凝作用,增大污泥粒径,降低束缚水含量,明显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和沉降性能。随着PAC投药量的增大,污泥CST、SVI和粒径的变化速率逐渐减小,当PAC投药量大于0.8 g/L时,各指标变化较小并逐渐趋于稳定,继续投加PAC不能获得更好的调理效果;污泥束缚水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在投药量为1.0 g/L处出现转折。在污泥PAC调理过程中,CST、SVI和污泥粒径相关性较强,可相互替代,而束缚水含量与CST相关性较弱,不能与其他指标互相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PAC 毛细吸水时间 污泥容积指数 粒径 束缚水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对SBR反应器中活性污泥膨胀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朱康康 费学宁 +2 位作者 焦秀梅 池勇志 李松亚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39-44,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光照时间对SBR工艺反应器中的活性污泥膨胀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采用3个SBR反应器,以45 W日光灯作为光源,在温度、DO和进水水质等运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反应器分别在全天光照(SBR1)、昼夜间歇光照(SBR2)和全天避光(SBR3)3个... 为了研究不同光照时间对SBR工艺反应器中的活性污泥膨胀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采用3个SBR反应器,以45 W日光灯作为光源,在温度、DO和进水水质等运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反应器分别在全天光照(SBR1)、昼夜间歇光照(SBR2)和全天避光(SBR3)3个条件下进行研究,观察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菌群和水处理指标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全天光照条件时总磷去除率最高,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3.41%,57.14%,49.94%;间歇光照条件下反应器COD,TN去除率最高,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4.42%,54.27%,40.01%,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6.70%,41.81%,36.72%;避光条件下污泥的沉降性最好,反应器SVI平均值分别为173.08,170.83,140.21 mL/g.运行期间主要优势菌种有N.Limicola,021N和M.parvicella,光照条件下0092型和N.Limicola型丝状菌的生长周期更长,全天光照条件菌丝丰度更大,避光条件下0041型丝状菌更早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工艺 污泥容积指数 光照 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BR法处理高盐废水 被引量:13
8
作者 宋晶 孙德栋 +4 位作者 王一娜 薛文平 董晓丽 马春 张新欣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1-284,共4页
通过逐步提高盐度的方法驯化出耐高盐的活性污泥,采用序批式生物膜法(SBBR)进行模拟高盐废水的处理试验,对盐度为0和2%,COD为300 mg/L的高盐废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每周期12 h、曝气量0.6 L/min、平均污泥质量浓度2 000~3 500 mg/... 通过逐步提高盐度的方法驯化出耐高盐的活性污泥,采用序批式生物膜法(SBBR)进行模拟高盐废水的处理试验,对盐度为0和2%,COD为300 mg/L的高盐废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每周期12 h、曝气量0.6 L/min、平均污泥质量浓度2 000~3 500 mg/L、污泥龄为18 d条件下,出水COD去除率变化不大,分别为97%和93%,而相应的出水NH4+-N去除率从93%降低到72%,表明废水盐度增大,对系统的硝化能力有较大影响。改变进水有机负荷对出水COD去除影响不大,该系统耐有机负荷冲击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废水 驯化活性污泥 序批式生物膜法(SBBR) 污泥容积指数(S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VI在Orbal氧化沟运行管理中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日霞 王社平 +3 位作者 谢纯德 徐晓妮 邵军峰 李胜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54,共3页
在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管理中,影响活性污泥处理工艺运行效果的因素很多,在缺乏经验数据的情况下,运行管理人员常以污泥容积指数(SVI)作为指导运行的主要参数。通过对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Orbal氧化沟工艺在运行中的实测结果进行统计分... 在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管理中,影响活性污泥处理工艺运行效果的因素很多,在缺乏经验数据的情况下,运行管理人员常以污泥容积指数(SVI)作为指导运行的主要参数。通过对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Orbal氧化沟工艺在运行中的实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了SVI与污泥负荷NS、溶解氧DO及出水SS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以SVI值指导Orbal氧化沟的工艺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BAL氧化沟 污泥容积指数 污泥负荷 溶解氧 悬浮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除磷对厌氧氨氧化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轶鹏 张斌 +1 位作者 王世杰 董方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0年第1期22-27,共6页
为研究化学除磷对厌氧氨氧化性能的影响,采用厌氧氨氧化耦合化学除磷工艺,考察该工艺对污水中氮、磷去除效果和微生物菌群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厌氧氨氧化系统中投加不同浓度的PAC和FeCl3,系统的脱氮和除磷效率均有所增强,且投加PAC... 为研究化学除磷对厌氧氨氧化性能的影响,采用厌氧氨氧化耦合化学除磷工艺,考察该工艺对污水中氮、磷去除效果和微生物菌群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厌氧氨氧化系统中投加不同浓度的PAC和FeCl3,系统的脱氮和除磷效率均有所增强,且投加PAC的脱氮除磷效果优于FeCl3。污泥表面ξ电位和污泥容积指数(SVI)均呈下降趋势,改善了厌氧氨氧化污泥的沉降性能。提高PAC投加量并未对污泥的比厌氧氨氧化活性(SAA)产生影响,而提高FeCl3投加量会使污泥SAA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厌氧氨氧化工艺 脱氮除磷 化学除磷 FECL3 PAC ξ电位 污泥容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疫情期间污水处理厂运行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贵生 张双 +2 位作者 杨仁凯 田洁 张华 《净水技术》 CAS 2020年第7期8-13,23,共7页
以某城镇污水处理厂为例,探讨“新冠”疫情期间,处理水量、进出水水质、污泥性状、污泥处置等方面的明显变化,采取优化曝气运行模式、优化厌氧区/缺氧区进水比例、提高除磷剂和消毒剂用量等措施,确保污水处理厂安全稳定运行。结果表明:... 以某城镇污水处理厂为例,探讨“新冠”疫情期间,处理水量、进出水水质、污泥性状、污泥处置等方面的明显变化,采取优化曝气运行模式、优化厌氧区/缺氧区进水比例、提高除磷剂和消毒剂用量等措施,确保污水处理厂安全稳定运行。结果表明:各项出水指标远低于一级A排放标准(GB 18918—2002);其中,TN和TP的去除率较2020年春节期间分别提高了9.17%、4.85%。同时,针对病毒在污水中存在传播的可能性,建议加强一线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新冠疫情 运行参数 去除率 活性污泥容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厂二沉池运行控制中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旭 房安富 +1 位作者 刘俊红 袁琳 《净水技术》 CAS 2012年第1期90-92,共3页
二沉池运行中,池体尺寸是固定的,需要根据污泥沉降情况,确定出运行需要的回流比,表面负荷等工艺参数。常用的二沉池设计计算公式是先假定污泥浓度,SVI,回流比,表面负荷等因素,计算得出池体尺寸。对设计公式进行反向推导,则可在池体尺寸... 二沉池运行中,池体尺寸是固定的,需要根据污泥沉降情况,确定出运行需要的回流比,表面负荷等工艺参数。常用的二沉池设计计算公式是先假定污泥浓度,SVI,回流比,表面负荷等因素,计算得出池体尺寸。对设计公式进行反向推导,则可在池体尺寸已经确定的条件下,根据曝气池污泥沉降情况,确定出合理的污泥回流比和表面负荷,从而便于污水厂运行人员对二沉池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沉池 污泥容积指数(SV30) 污泥回流比 表面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中水系统解决二沉池冬季稳定运行的运营实践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鹏 张强 夏海霞 《净水技术》 CAS 2021年第11期158-163,共6页
西北L市Y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26万m^(3)/d,采用AAO工艺。Y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发现日进水量波动较大,某典型日时变化系数按照最大时进水量/平均时进水量核算,已超过原设计总变化系数1.3。自2011年运行以来,每年冬季均发生污泥膨胀,... 西北L市Y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26万m^(3)/d,采用AAO工艺。Y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发现日进水量波动较大,某典型日时变化系数按照最大时进水量/平均时进水量核算,已超过原设计总变化系数1.3。自2011年运行以来,每年冬季均发生污泥膨胀,对二沉池的稳定运行造成很大风险。通过采取超越初沉池和投加硅藻土药剂的方式,提高活性污泥无机物成分来增加其沉降性。随着进水量接近设计值,利用厂内中水系统作为冬季应急期间的二沉池,以降低现有二沉池的表面负荷,同时调整中水系统运行参数确保其出水达标,保障了Y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膨胀 非丝状菌 污泥容积指数(SVI) 硅藻土 斜管沉淀池 表面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改善制浆造纸厂废水的处理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海明 《造纸化学品》 CAS 2009年第1期52-56,共5页
该文对制浆造纸厂混凝-絮凝法废水处理系统采用硫酸铝或聚合氯化铝(PACl)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Organopol 5415)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Chemfloc 430 A)的组合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硫酸铝-Organnopol 5415组合处理体系... 该文对制浆造纸厂混凝-絮凝法废水处理系统采用硫酸铝或聚合氯化铝(PACl)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Organopol 5415)或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Chemfloc 430 A)的组合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硫酸铝-Organnopol 5415组合处理体系的废水处理效果最好。该处理体系的浊度下降率为99.7%,总悬浮固形物(TSS)去除率为99.5%,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为95.6%,同时污泥容积指数(SVI)下降到38mL/g,沉降时间减少到1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 废水处理系统 制浆造纸厂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污泥容积指数 组合处理 聚合氯化铝 悬浮固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某城镇污水处理厂二沉池翻泥问题及措施
15
作者 方建飞 田洁 +1 位作者 张磊 魏进平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9期164-165,共2页
本文论述了造成二沉池翻泥的原因,并以某污水处理厂为例,探讨了该厂二沉池翻泥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结合该厂实际情况,通过采取降低污泥浓度、辅助投加絮凝剂、改变曝气模式等措施,解决了活性污泥沉降性差的问题,对防止二沉池翻泥具有积... 本文论述了造成二沉池翻泥的原因,并以某污水处理厂为例,探讨了该厂二沉池翻泥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结合该厂实际情况,通过采取降低污泥浓度、辅助投加絮凝剂、改变曝气模式等措施,解决了活性污泥沉降性差的问题,对防止二沉池翻泥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沉池 污泥浓度 沉降性 活性污泥容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Ferric Chloride on the Properties of Biological Sludge in Co-precipitation Phosphorus Removal Process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志斌 李艺 +3 位作者 魏垒垒 吕育锋 王猛 高宝玉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5期564-568,共5页
This paper studied the effect of ferric chloride on waste sludge digestion,dewatering and sedimentation under the optimized doses in co-precipitation phosphorus removal proces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is paper studied the effect of ferric chloride on waste sludge digestion,dewatering and sedimentation under the optimized doses in co-precipitation phosphorus removal proces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mixed liquid suspended solid(MLSS) was 2436 mg.L-1 and 2385 mg.L-1 in co-precipitation phosphorus removal process(CPR) and biological phosphorous removal process(BPR),respectively.The sludge reduction ratio for each process was 22.6% and 24.6% in aerobic digestion,and 27.6% and 29.9% in anaerobic digestion,respectively.Due to the addition of chemical to the end of aeration tank,the sludge content of CPR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PR,but the sludge reduction rate for both processes had no distinct difference.The sludge volume index(SVI) and sludge specific resistance of BPR were 126 ml.g-1 and 11.7×1012 m.kg-1,respectively,while those of CPR were only 98 ml.g-1 and 7.1×1012 m.kg-1,indicating that CPR chemical could improve sludge settling and dewat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ical phosphorous removal process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phosphorus removal process ferric chloride municipal wastewater SLUD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ed Performance of Membrane Bioreactor by Sludge Ozonation for Reduction of Excess Sludge Production
17
作者 蒋轶锋 何圣兵 陈建孟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9年第2期171-176,共6页
To seek for an alternative solution for th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excess activated sludge,a hybrid system of membrane bioreactor(MBR)coupled with ozonation process(i.e.,ozonation run)was set up to treat the domest... To seek for an alternative solution for th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excess activated sludge,a hybrid system of membrane bioreactor(MBR)coupled with ozonation process(i.e.,ozonation run)was set up to treat the domestic wastewater.A reference run without ozonation was also preformed as a control.The optimal ozone dose of 0.16mg O3·mg MLVSS-1 used for the sludge solubilization in the ozonation run was firstly determined through the batch sludge ozonation tests.A 40-day continuous operation of the two parallel systems demonstrated that circulation of ozonized sludge as lysate did not impact the performance of MBR in terms of organic and ammonia removal.On the contrary,an improvement in TN removal(by 7.7%)and sludge reduction(by 54%)was observed in the ozonation-combined MBR,and it was furthermore illustrated by the calculation of the mass balance based on the COD and TN substances.In addition,ozonation did not deteriorate the sludge activities for the ozonation run,indicating that not much inert organic materials built up in the bioreactor.Decreased VSS/SS ratio and lower amount of filamentous bacteria after ozonation treatment on the other hand improved the sludge settleability,as lower and constant Sluge Volume Index(SVI)values were detected in the ozonation ru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brane bioreuctor MBR OZONATION NITROGEN excess slud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表面性质对絮凝沉降性能与出水悬浮物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何志江 赵媛 +4 位作者 张源凯 王洪臣 齐鲁 尹训飞 张晓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135-3143,共9页
为了研究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表面性质对絮凝性能(flocculation ability,FA)和出水悬浮物(effluent suspend solid,ESS)的影响,测定了北京市7个不同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的表面性质,包括污泥容积指数(sludge volume index,SVI)和胞外聚合物... 为了研究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表面性质对絮凝性能(flocculation ability,FA)和出水悬浮物(effluent suspend solid,ESS)的影响,测定了北京市7个不同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的表面性质,包括污泥容积指数(sludge volume index,SVI)和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中的蛋白质/多糖(protein/carbohydrate,P/C)比例、Zeta电位以及二维分形维数(twodimensional fractal dimension,D2f),并且通过相关性分析和拟合,探讨了这几个参数与活性污泥的FA和ESS的关系.结果表明,SVI与活性污泥的FA和ESS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但FA和ESS存在明显的负线性相关关系(R_2=0.787);当EPS中的P/C从1.28增加到25.34时,FA可从0.19增加到0.73,ESS从14.89 mg·L^(-1)降低到6.08 mg·L^(-1),蛋白质中的氨基带有正电荷能够中和絮体表面的负电荷,其在EPS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有利于降低表面Zeta电位的绝对值和形成更稳定的絮体结构,进而提高絮凝能力.而且,Zeta电位与活性污泥的FA和ESS分别存在负线性相关(R_2=0.883)和正线性相关(R_2=0.902),当Zeta电位的绝对值每减小1 m V,FA提高0.059,ESS减少0.934 mg·L^(-1).此外,活性污泥的D2f与FA基本上呈现指数关系(R_2=0.935,P<0.01),当D2f从1.10增加到1.45,FA提高了4.3倍,而同时D2f与ESS具有较好的负线性相关(R_2=0.8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能力 出水悬浮物 污泥容积指数(SVI) 胞外聚合物 ZETA电位 分形维数
原文传递
盐度变化对厌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子超 高孟春 +4 位作者 魏俊峰 杨玉锁 张晶 于淑萍 王悦静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273-3281,共9页
为探讨盐度变化对厌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影响,采用三维荧光(3D-E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技术,研究了不同盐度下升流式厌氧污泥流化床(UASB)中污泥的松散结合型胞外聚合物(LB-EPS)与紧密结合型胞外聚合物(TB-EPS)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LB... 为探讨盐度变化对厌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影响,采用三维荧光(3D-E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技术,研究了不同盐度下升流式厌氧污泥流化床(UASB)中污泥的松散结合型胞外聚合物(LB-EPS)与紧密结合型胞外聚合物(TB-EPS)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LB-EPS和TB-EPS与污泥沉降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进水盐度由0逐渐增加至8%,厌氧污泥LB-EPS和TB-EPS含量分别由4.94和12.25 mg·g^(-1)(以VSS计)增加至41.47和43.04 mg·g^(-1)(以VSS计);LB-EPS和TB-EPS中蛋白(PN)和多糖(PS)含量的比值分别由3.2和3.8降低至1.8和2.3;污泥容积指数(SVI)与LB-EPS、TB-EPS均正相关;3D-EEM光谱显示,色氨酸蛋白和芳环蛋白荧光峰存在于不同盐度下LB-EPS和TB-EPS中,类胡敏酸荧光峰仅存在于盐度高于4%的TB-EPS中;FTIR分析表明,进水盐度的增加导致LB-EPS和TB-EPS中PS的C—O组分相对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厌氧污泥 胞外聚合物 三维荧光光谱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污泥容积指数
原文传递
基于絮体结构指标的丝状菌膨胀污泥SVI预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小兵 张琳 +5 位作者 汪坤 韦京云 林睿 张诗华 钟梅英 谢俊霞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22,共7页
为了建立更加准确的膨胀活性污泥沉降性表征方法,筛选出5个反映污泥微观絮体结构的特征指标:絮体大小(SZ)、伸长性(ST)、密实性(CP)、规则性(RG)和丝状菌(FL),分析众多特征参数降维的可能性,建立丝状菌膨胀污泥絮体结构特征指标体系,以... 为了建立更加准确的膨胀活性污泥沉降性表征方法,筛选出5个反映污泥微观絮体结构的特征指标:絮体大小(SZ)、伸长性(ST)、密实性(CP)、规则性(RG)和丝状菌(FL),分析众多特征参数降维的可能性,建立丝状菌膨胀污泥絮体结构特征指标体系,以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探索膨胀污泥絮体结构特征指标与污泥容积指数(SVI)的关系,建立丝状菌膨胀污泥的SVI预测函数。结果表明,污泥絮体特征参数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降维。污泥絮体结构特征指标与丝状菌膨胀活性污泥的SVI之间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R2=0.779),据此建立了SVI预测模型,丝状菌膨胀污泥的SVI实测值与预测值呈现较强的线性相关性(R2=0.801),模型能较好地预测丝状菌污泥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菌膨胀污泥 絮体结构指标 污泥容积指数 主成分分析法 预测函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