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Carrousel氧化沟的建模与污泥负荷率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
1
1
作者
巩书涵
刘玉玲
+2 位作者
张璐
李东旭
杜浩强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17-121,共5页
以BioWin污水厂仿真模拟软件的AS—DM模型为平台,建立了西安某污水厂Car.rousel氧化沟X-艺仿真模型,对模型进行校准并探讨了污泥负荷率对去除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出水COD受污泥负荷率的影响较小,而氨氮、总氮...
以BioWin污水厂仿真模拟软件的AS—DM模型为平台,建立了西安某污水厂Car.rousel氧化沟X-艺仿真模型,对模型进行校准并探讨了污泥负荷率对去除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出水COD受污泥负荷率的影响较小,而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受污泥负荷率的影响较大,随污泥负荷率的增大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碳源不足对去除TN和总磷的影响均较大。Carrousel氧化沟工艺最适宜的污泥负荷率为0.065~0.070kgBOD,/(kgMLS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ROUSEL氧化沟
BioWin软件
建模
污泥负荷率
原文传递
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13
2
作者
王芳
杨凤林
+3 位作者
张兴文
张捍民
刘毅慧
周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49,81,共4页
在内循环气升式间歇反应器对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化过程进行了研究,从污泥负荷率和碳源特性分析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以蔗糖为碳源时,反应器在较低的曝气量下生长有大量的丝状真菌,而在较高的曝气量下有利于污泥形成表面光滑的颗粒,但...
在内循环气升式间歇反应器对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化过程进行了研究,从污泥负荷率和碳源特性分析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以蔗糖为碳源时,反应器在较低的曝气量下生长有大量的丝状真菌,而在较高的曝气量下有利于污泥形成表面光滑的颗粒,但当污泥负荷过低时,光滑的颗粒污泥表面开始迅速生长丝状真菌而导致颗粒污泥不稳定。试验表明以蔗糖为碳源物质形成好氧颗粒污泥速率快,但其操作条件难控制,容易引起丝状真菌的大量生长;以乙酸钠为碳源物质,形成颗粒污泥速度慢,污泥颗粒化程度不高;而以蔗糖与乙酸钠为混合型碳源进行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证明了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表面光滑,没有丝状菌的存在,并且颗粒污泥易于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
污泥
颗粒化
曝气量
污泥负荷率
混合碳源
污泥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A/O生物脱氮工艺的设计计算
被引量:
1
3
作者
程晓如
杨开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2-15,共4页
本文论述了A/O生物脱氮工艺的特点,讨论了A/O工艺的合理设计问题,并介绍了用于计算A/O生物脱氮效率、缺氧池、好氧池及需氧量的公式.
关键词
生物脱氮
需氧量
污泥负荷率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曝气池容积计算方法分析
4
作者
延克军
李卫平
+2 位作者
韩英
孙岩柏
张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375-1376,共2页
对曝气池容积计算方法中广泛采用的BOD污泥负荷率法和正被接受的污泥龄法两个互为独立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论证,指出:这两种方法实质上是属于同一个公式,只是考虑的角度不同而引入的两个不同概念而已.如能将考虑的角度有机地结合、相...
对曝气池容积计算方法中广泛采用的BOD污泥负荷率法和正被接受的污泥龄法两个互为独立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论证,指出:这两种方法实质上是属于同一个公式,只是考虑的角度不同而引入的两个不同概念而已.如能将考虑的角度有机地结合、相互校核、共同优化,将使曝气池容积的设计计算更趋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池
BOD
污泥负荷率
法
污泥
龄法
活性
污泥
处理系统
容积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压力生化反应器处理有机废水研究
5
作者
费忠民
郭维华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1年第6期30-32,共3页
试验考察了在不同压力和不同负荷条件下,采用压力生化反应器对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反应器在停留时间为4h时,容积负荷可达5.91~11.8kg犤BOD5犦/(m3·d),氧转移效率达50%,污泥产率仅为0.1%,且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好...
试验考察了在不同压力和不同负荷条件下,采用压力生化反应器对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反应器在停留时间为4h时,容积负荷可达5.91~11.8kg犤BOD5犦/(m3·d),氧转移效率达50%,污泥产率仅为0.1%,且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好。该反应器适于对中、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生化反应器
污泥负荷率
有机废水
废水处理
活性
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瓜藤厌氧发酵实验及结果和分析
6
作者
刘金财
顾平道
《科技视界》
2016年第10期278-278,282,共2页
对已有研究的沼气工程技术、相关的基本工艺,包括厌氧降解的过程、影响反应进行的因素进行总结并加以分析;选取黄瓜藤的污泥负荷率作为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原料,在可行性和适用性上进行分析。
关键词
厌氧降解
污泥负荷率
厌氧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氧化沟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
1
7
作者
周鑫根
《浙江建筑》
1997年第A12期11-12,共2页
氧化沟(oxidation ditch),是1953年由荷兰卫生工程研究所(TNO)帕斯维尔(A·Pasveer)博士发明的。后来,根据氧化沟的设计原理,很多国家对氧化沟进行不同形式的改进。我国自80年代开始引进了氧化沟处理污水技术。
关键词
废水处理
氧化沟
设计
污泥负荷率
耗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其他
8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1995年第4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脱氮硫杆菌
深度处理
污水处理技术
污泥负荷率
给水排水
工程建设
下水道
好氧处理
处理中心
处理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SBR工艺设计中特别注意的问题
9
作者
王小军
《才智》
2009年第5期32-33,共2页
SBR工艺是一种理想的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它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效果稳定、占地面积小、耐冲击负荷强及具有脱氮除磷能力等优点,是目前正在深入研究的一项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
关键词
SBR
反应池
排出比
污泥
浓度
污泥负荷率
原文传递
题名
Carrousel氧化沟的建模与污泥负荷率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
1
1
作者
巩书涵
刘玉玲
张璐
李东旭
杜浩强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17-121,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8391)
陕西省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4K15-03-05)
文摘
以BioWin污水厂仿真模拟软件的AS—DM模型为平台,建立了西安某污水厂Car.rousel氧化沟X-艺仿真模型,对模型进行校准并探讨了污泥负荷率对去除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出水COD受污泥负荷率的影响较小,而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受污泥负荷率的影响较大,随污泥负荷率的增大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碳源不足对去除TN和总磷的影响均较大。Carrousel氧化沟工艺最适宜的污泥负荷率为0.065~0.070kgBOD,/(kgMLSS·d)。
关键词
CARROUSEL氧化沟
BioWin软件
建模
污泥负荷率
Keywords
Carrousel oxidation ditch
BioWin software
modeling
sludge loading rate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13
2
作者
王芳
杨凤林
张兴文
张捍民
刘毅慧
周军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49,81,共4页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030141022)
文摘
在内循环气升式间歇反应器对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化过程进行了研究,从污泥负荷率和碳源特性分析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以蔗糖为碳源时,反应器在较低的曝气量下生长有大量的丝状真菌,而在较高的曝气量下有利于污泥形成表面光滑的颗粒,但当污泥负荷过低时,光滑的颗粒污泥表面开始迅速生长丝状真菌而导致颗粒污泥不稳定。试验表明以蔗糖为碳源物质形成好氧颗粒污泥速率快,但其操作条件难控制,容易引起丝状真菌的大量生长;以乙酸钠为碳源物质,形成颗粒污泥速度慢,污泥颗粒化程度不高;而以蔗糖与乙酸钠为混合型碳源进行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证明了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表面光滑,没有丝状菌的存在,并且颗粒污泥易于稳定运行。
关键词
好氧
污泥
颗粒化
曝气量
污泥负荷率
混合碳源
污泥
稳定性
Keywords
aerobic granulation process
aeration volume
sludge loading rate
mixed carbon source
stability
分类号
X830.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A/O生物脱氮工艺的设计计算
被引量:
1
3
作者
程晓如
杨开
机构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建筑工程系
出处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2-15,共4页
文摘
本文论述了A/O生物脱氮工艺的特点,讨论了A/O工艺的合理设计问题,并介绍了用于计算A/O生物脱氮效率、缺氧池、好氧池及需氧量的公式.
关键词
生物脱氮
需氧量
污泥负荷率
污水处理
Keywords
bio-denitrification, anoxic/oxic, oxygen demand sludge load
分类号
X50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曝气池容积计算方法分析
4
作者
延克军
李卫平
韩英
孙岩柏
张菊
机构
包头钢铁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南昌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375-1376,共2页
文摘
对曝气池容积计算方法中广泛采用的BOD污泥负荷率法和正被接受的污泥龄法两个互为独立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论证,指出:这两种方法实质上是属于同一个公式,只是考虑的角度不同而引入的两个不同概念而已.如能将考虑的角度有机地结合、相互校核、共同优化,将使曝气池容积的设计计算更趋合理.
关键词
曝气池
BOD
污泥负荷率
法
污泥
龄法
活性
污泥
处理系统
容积计算
Keywords
aeration tank
volume
sludge loading ratio
sludge age
design and running management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压力生化反应器处理有机废水研究
5
作者
费忠民
郭维华
机构
苏州城建环保学院
出处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1年第6期30-32,共3页
文摘
试验考察了在不同压力和不同负荷条件下,采用压力生化反应器对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反应器在停留时间为4h时,容积负荷可达5.91~11.8kg犤BOD5犦/(m3·d),氧转移效率达50%,污泥产率仅为0.1%,且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好。该反应器适于对中、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关键词
压力生化反应器
污泥负荷率
有机废水
废水处理
活性
污泥
Keywords
pressure biochemical reactor
slud ge load rate
organic wastewater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78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瓜藤厌氧发酵实验及结果和分析
6
作者
刘金财
顾平道
机构
上海东华大学环境学院
出处
《科技视界》
2016年第10期278-278,282,共2页
文摘
对已有研究的沼气工程技术、相关的基本工艺,包括厌氧降解的过程、影响反应进行的因素进行总结并加以分析;选取黄瓜藤的污泥负荷率作为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原料,在可行性和适用性上进行分析。
关键词
厌氧降解
污泥负荷率
厌氧发酵
分类号
S216.4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氧化沟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
1
7
作者
周鑫根
机构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出处
《浙江建筑》
1997年第A12期11-12,共2页
文摘
氧化沟(oxidation ditch),是1953年由荷兰卫生工程研究所(TNO)帕斯维尔(A·Pasveer)博士发明的。后来,根据氧化沟的设计原理,很多国家对氧化沟进行不同形式的改进。我国自80年代开始引进了氧化沟处理污水技术。
关键词
废水处理
氧化沟
设计
污泥负荷率
耗氧量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其他
8
出处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1995年第4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脱氮硫杆菌
深度处理
污水处理技术
污泥负荷率
给水排水
工程建设
下水道
好氧处理
处理中心
处理水质
分类号
X799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SBR工艺设计中特别注意的问题
9
作者
王小军
机构
兰州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出处
《才智》
2009年第5期32-33,共2页
文摘
SBR工艺是一种理想的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它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效果稳定、占地面积小、耐冲击负荷强及具有脱氮除磷能力等优点,是目前正在深入研究的一项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
关键词
SBR
反应池
排出比
污泥
浓度
污泥负荷率
分类号
TH162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Carrousel氧化沟的建模与污泥负荷率的影响探讨
巩书涵
刘玉玲
张璐
李东旭
杜浩强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
原文传递
2
好氧颗粒污泥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王芳
杨凤林
张兴文
张捍民
刘毅慧
周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浅谈A/O生物脱氮工艺的设计计算
程晓如
杨开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曝气池容积计算方法分析
延克军
李卫平
韩英
孙岩柏
张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压力生化反应器处理有机废水研究
费忠民
郭维华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黄瓜藤厌氧发酵实验及结果和分析
刘金财
顾平道
《科技视界》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氧化沟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周鑫根
《浙江建筑》
199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其他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SBR工艺设计中特别注意的问题
王小军
《才智》
2009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