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汪榕培等人英译曹操《短歌行》译者行为比较研究
1
作者 李正栓 高田 《大连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1-60,共10页
曹操《短歌行》为汉乐府名篇,受到国内外译者广泛关注。由于个人背景、翻译目的、语言掌握以及翻译策略的不同,译者的行为会对译文效果产生复杂影响。本文基于周领顺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通过对汪榕培、邓罗和宇文所安三位译者的英译《... 曹操《短歌行》为汉乐府名篇,受到国内外译者广泛关注。由于个人背景、翻译目的、语言掌握以及翻译策略的不同,译者的行为会对译文效果产生复杂影响。本文基于周领顺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通过对汪榕培、邓罗和宇文所安三位译者的英译《短歌行》进行分析,从译外行为和译内行为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从文化、社会、历史、语言和文学等多角度探讨各译文的得失及异同,揭示译者行为在翻译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榕培 《短歌行》 译者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英译复译者的副文本行为模式——以理雅各与汪榕培为例
2
作者 蔡华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4,共9页
世纪之交,译本副文本成为翻译批评的新视角、新内容,尤其对译者研究起到了在场的、以示正听的作用。在译者行为批评理论观照下,本文比鉴《诗经》英译者理雅各与汪榕培的副文本操作,分析各自翻译“求真”与“务实”方法的意图、形式与功... 世纪之交,译本副文本成为翻译批评的新视角、新内容,尤其对译者研究起到了在场的、以示正听的作用。在译者行为批评理论观照下,本文比鉴《诗经》英译者理雅各与汪榕培的副文本操作,分析各自翻译“求真”与“务实”方法的意图、形式与功能,甄别解读式与可读型《诗经》译介的动态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英译复译副文本 理雅各资料型规划 汪榕培阅读性路线 “求真-务实”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汪榕培典籍英译“三化”研究
3
作者 赵长江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15,共8页
中国典籍英译专家汪榕培从文学角度英译《老子》和《庄子》,使道家典籍文学化,接受效果良好。他将中国传统文学作品译为当代英语,使中国文学当代化,展现中国文学魅力。他借用中国传统哲学理论和绘画理论提出“译可译,非常译”复译观和... 中国典籍英译专家汪榕培从文学角度英译《老子》和《庄子》,使道家典籍文学化,接受效果良好。他将中国传统文学作品译为当代英语,使中国文学当代化,展现中国文学魅力。他借用中国传统哲学理论和绘画理论提出“译可译,非常译”复译观和“传神达意”翻译标准,使典籍翻译理论古典化,丰富了中国传统译论研究。汪榕培典籍英译的“三化”实践有助于中国典籍英译水平的提高及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化,也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榕培 典籍英译 “三化” “传神达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牡丹亭》事典英译——以汪榕培译本为例
4
作者 陶帅 冯瑞贞 王蕾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3期7-11,共5页
作为“临川四梦”之一的《牡丹亭》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其中大量使用的典故增加了翻译的难度。本文对《牡丹亭》中的事典进行了遴选,并将其分为神话传说类事典和历史类事典。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出发,根据词汇对等、句法对等和篇... 作为“临川四梦”之一的《牡丹亭》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其中大量使用的典故增加了翻译的难度。本文对《牡丹亭》中的事典进行了遴选,并将其分为神话传说类事典和历史类事典。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出发,根据词汇对等、句法对等和篇章对等,对汪榕培《牡丹亭》译本中的事典翻译进行分析,剖析译者在事典英译中如何传递典故中的隐含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对等理论 事典 翻译 《牡丹亭》 汪榕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籍英译中的传神达意——以汪榕培《陶渊明集》英译本为例
5
作者 李上荣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95-198,共4页
“传神达意”是国内著名翻译大师汪榕培所倡导且践行的典籍英译标准及策略。陶渊明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展现了中华文明独特的魅力,深受国内外读者喜爱。该文以汪榕培《陶渊明集》英译本为案例,通过翔实的例证分析,从表层含义、深... “传神达意”是国内著名翻译大师汪榕培所倡导且践行的典籍英译标准及策略。陶渊明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展现了中华文明独特的魅力,深受国内外读者喜爱。该文以汪榕培《陶渊明集》英译本为案例,通过翔实的例证分析,从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外在形式、内在节奏韵律以及诗歌意象等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了汪榕培如何在典籍英译中做到传神达意,希望对中国文化“走出去”大背景下的典籍英译事业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榕培 《陶渊明集》英译 传神达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诗学视域下《邯郸记》《南柯记》英译唱词的禅宗美学翻译批评研究——基于汪榕培译本
6
作者 林晓萌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7期786-796,共11页
作为中国古代深受佛道思想涵蕴的戏曲家,汤显祖其代表作“临川四梦”中彰显了浓郁的禅宗哲学和美学书写,在中国戏剧史上开创地将道家佛教哲学思想的说教式旁白为行文叙述,融入浪漫主义的戏剧创作中,构建了独树一帜的中国式古典浪漫的哲... 作为中国古代深受佛道思想涵蕴的戏曲家,汤显祖其代表作“临川四梦”中彰显了浓郁的禅宗哲学和美学书写,在中国戏剧史上开创地将道家佛教哲学思想的说教式旁白为行文叙述,融入浪漫主义的戏剧创作中,构建了独树一帜的中国式古典浪漫的哲思宇宙。然则在目前的研究中,部分学者对于该叙述部分英译中美学的构建阐释的研究仍较为欠缺。在翻译批评理论的诗学观的视域下,本文旨在从文本中的禅宗思想和美学视角切入,以汪榕培译本中渗透佛道思想的《南柯记》和《邯郸记》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对唱词这一重要行文形式中英语译本中其禅宗美学的复现进行批评性分析,并初步得出结论:汪译本通过美学性建构、文学性生成以及文字翻译的张力等方法,在唱词英译中较为忠实地传达了禅宗思想,对抽象哲学阐释中的空白做了视域弥补,较理想地完成美学重构,并在译本中呈现出具体化、精练化、归化异化兼具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邯郸记 南柯记 汪榕培 禅宗美学 翻译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道德经》译者风格研究——以汪榕培和理雅各译本为例
7
作者 陈兴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8期131-140,共10页
本文采用语料库方法,对比研究了汪榕培和理雅各的《道德经》英译本在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上的异同。通过词汇特征、文化负载词、哲学术语的考察,揭示了两位译者在用词风格、文化诠释、哲理表达等方面的差异。在句法层面,通过分析... 本文采用语料库方法,对比研究了汪榕培和理雅各的《道德经》英译本在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上的异同。通过词汇特征、文化负载词、哲学术语的考察,揭示了两位译者在用词风格、文化诠释、哲理表达等方面的差异。在句法层面,通过分析句长、形合度等指标,发现理译本更注重形式对等,而汪译本更强调意义连贯。在语篇层面,通过比较连接词的使用、可读性等方面,进一步揭示了两个译本在衔接手段、阅读难度等方面的不同。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多角度、多层面地考察了两位译者的翻译风格。This paper adopts a corpus-based approach to conduc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ang Rongpei’s and James Legge’s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ao Te Ching at the lexical, syntactic, and textual levels. Through the examination of lexical features, culture-loaded words, and philosophical terms, it reveal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translators in terms of word choice,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and philosophical expression. At the syntactic level, by analyzing indicators such as sentence length and hypotaxis, it is found that Legge’s version places more emphasis on formal equivalence, while Wang’s version focuses more on coherence of meaning. At the textual level, through comparing the use of conjunctions and readability, it further uncover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versions in terms of cohesive devices and reading difficulty. By combin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e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translation styles of the two translators from multiple angles and le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汪榕培 理雅各 译者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汪榕培《诗经》英译中的“赋比兴”
8
作者 于阳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111-116,共6页
在本研究中,笔者采用了叶嘉莹的心物论作为研究方法,将“心”理解为作者的主观认知和表达方式,将“物”理解为原文中的环境、背景等客观要素,以分析汪榕培的《诗经》翻译。通过主客观的统一,探讨汪榕培译本的准确性、贴近度、对于《诗... 在本研究中,笔者采用了叶嘉莹的心物论作为研究方法,将“心”理解为作者的主观认知和表达方式,将“物”理解为原文中的环境、背景等客观要素,以分析汪榕培的《诗经》翻译。通过主客观的统一,探讨汪榕培译本的准确性、贴近度、对于《诗经》研究的意义等方面的问题,以期对于汪榕培的《诗经》翻译以及《诗经》研究领域做出一定的贡献。在传统诗学中,作为“诗之法”的“赋比兴”手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艺术表现方法,而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且具有特殊性的诗学理念。汪榕培的译本很好地把握住了英文诗歌的结构和节奏,使得原文中庞杂的画面变得整洁和有条理,这是其译诗的难能可贵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英译 汪榕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亭》英译语篇主位推进模式转换分析——以汪榕培译本为例
9
作者 廖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4期16-20,共5页
中国传统戏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中国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且中国传统戏剧英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以往对戏剧英译的研究往往重“内容”,轻“逻辑”。该文根据汉语行文特点,将以往学者所提出的主位推进模式分类... 中国传统戏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中国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且中国传统戏剧英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以往对戏剧英译的研究往往重“内容”,轻“逻辑”。该文根据汉语行文特点,将以往学者所提出的主位推进模式分类进行分析整合,修改为适用于汉英翻译(尤其是古汉语)主位推进分析的模式。并以修改后的主位推进模式为工具,从“逻辑”角度出发,分析《牡丹亭》原本语篇主位推进模式,以及汪榕培英译的主位推进模式转换策略,探究中国传统戏剧英译逻辑转换思路。研究发现,《牡丹亭》原作语篇主位推进模式主要分为主位延续型、延续型和主位延续型复合模式、交叉型复合模式三类。汪榕培在构建译文话语时主要采取直接保留、适当调整和重新建构三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走出去” 主位推进模式 《牡丹亭》 汪榕培 中国传统戏剧 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实有度 译笔菁华——读汪榕培《庄子》英译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映先 张小波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庄子》 汪榕培 翻译 英语 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汪榕培英译《上邪》赏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贻荫 唐梅秀 聂双武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47-49,共3页
笔者最近有幸在湖南人民出版社看到了汪榕培教授英译的《汉魏六朝诗三百首》。本书即将出版问世,是汪教授的又一本力作。全书精心选择汉魏六朝时期(公元前206-公元618年)的优秀诗歌三百首,共五六十万言,颇为壮观。不禁对汪... 笔者最近有幸在湖南人民出版社看到了汪榕培教授英译的《汉魏六朝诗三百首》。本书即将出版问世,是汪教授的又一本力作。全书精心选择汉魏六朝时期(公元前206-公元618年)的优秀诗歌三百首,共五六十万言,颇为壮观。不禁对汪教授深为钦佩,而且对本套丛书(《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榕培 传神达意 英译 汪译 翻译标准 《中国翻译》 现代汉语 《庄子》 比较翻译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皆因自然偏堪惜 还从老秋看春色——喜读汪榕培新作《英译陶诗》 被引量:10
12
作者 侯向群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2-55,共4页
一、矢志笃行不尚空谈 汪榕培先生是位矢志笃行,不尚空谈的翻译家.多年来他默默地将一本又一本国粹精华的英译推出,却极少见他发表关于翻译方面的议论,其实,像他这样的翻译家在这方面是最有发言权的.但是他没有,却在短短几年之内完成了... 一、矢志笃行不尚空谈 汪榕培先生是位矢志笃行,不尚空谈的翻译家.多年来他默默地将一本又一本国粹精华的英译推出,却极少见他发表关于翻译方面的议论,其实,像他这样的翻译家在这方面是最有发言权的.但是他没有,却在短短几年之内完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及《易经》、《庄子》、《列子》等典籍的英译.去年暑期笔者去大连外院参加一个座谈会,听他说刚刚完成汤显祖《牡丹亭》的英译,最近又见他的新作《英译陶诗》面世.这是我国第一部陶诗的全译本.与此同时,他还出版了《陶渊明诗歌英译比较研究》的专著.从这两本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译者生花妙笔的背后那种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和不畏艰难的求实求证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诗 汪榕培 明诗 诗歌 翻译家 《诗经》 《牡丹亭》 英译 译者 全译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评汪榕培教授英译《庄子》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建中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40-43,共4页
《庄子·寓言》一开始用一连串绕口令似的语言来说明卮言的表达功能: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穷年。不言则齐,齐与言不齐,言与齐不齐也,故曰无言。言无言,终身言,未尝不言;终身不言,未尝不言。有自也而可,有自... 《庄子·寓言》一开始用一连串绕口令似的语言来说明卮言的表达功能: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穷年。不言则齐,齐与言不齐,言与齐不齐也,故曰无言。言无言,终身言,未尝不言;终身不言,未尝不言。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汪榕培 卮言 艾略特 《四个四重奏》 英译 叶舒宪 《小吉丁》 形式和内容 天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形义在别样美——评汪榕培《英译陶诗》 被引量:8
14
作者 徐伟儒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8-51,共4页
去年9月,我得到一本《英译陶诗》,这是汪榕培先生继他的《易经》、《诗经》英文译著之后又一了不起的译作.汪榕培先生是我国新一代学者的代表,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词汇学家,更是卓越的翻译家.他的学问越做越厚实,越做越广博,堪称... 去年9月,我得到一本《英译陶诗》,这是汪榕培先生继他的《易经》、《诗经》英文译著之后又一了不起的译作.汪榕培先生是我国新一代学者的代表,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词汇学家,更是卓越的翻译家.他的学问越做越厚实,越做越广博,堪称同代人的楷模,也是中、青年学者的良师益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译 汪榕培 词汇学 形义 英文 陶诗 语言学家 当代 《诗经》 翻译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诗歌的翻译标准“传神达意”——以汪榕培译《枫桥夜泊》为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性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09-113,共5页
人们普遍认为诗歌不可译,或者说无法再现原作的原姿原貌。翻译家汪榕培先后将《诗经》、《老子》、《易经》、《邯郸记》、《陶渊明集》、《墨子》等翻译成英语,并赢得了普遍认可。汪榕培在翻译实践中一直遵守"传神达意"的翻... 人们普遍认为诗歌不可译,或者说无法再现原作的原姿原貌。翻译家汪榕培先后将《诗经》、《老子》、《易经》、《邯郸记》、《陶渊明集》、《墨子》等翻译成英语,并赢得了普遍认可。汪榕培在翻译实践中一直遵守"传神达意"的翻译标准。结合汪榕培翻译的《枫桥夜泊》,从"传神"和"达意"两个方面,与《枫桥夜泊》的其他几个英文译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汪榕培翻译的《枫桥夜泊》更能做到"形神兼备",即"传神地达意"。进一步分析"传神"与"达意"的关系,并指出"传神达意"是较好的诗歌翻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榕培 枫桥夜泊 传神达意 诗歌翻译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阐释和模仿之间——兼评汪榕培教授的英译《诗经·关雎》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建中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9-42,56,共5页
关键词 《关雎》 语言符号 文学符号 艺术符号 “三境”说 汪榕培 《诗经》 符号学 叶舒宪 文学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英咀华 译苑奇葩──学习汪榕培、任秀桦两先生英译《诗经》 被引量:4
17
作者 吕俊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11,47,共7页
含英咀华译苑奇葩──学习汪榕培、任秀桦两先生英译《诗经》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吕俊TheBestVerseanditsBestRenditionACommentontheEnglishVersionofTheBookofP... 含英咀华译苑奇葩──学习汪榕培、任秀桦两先生英译《诗经》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吕俊TheBestVerseanditsBestRenditionACommentontheEnglishVersionofTheBookofPoetryTranslatedb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榕培 《诗经》 英译 诗歌翻译 修辞格 译文 声音和意义 女子 矛盾心理 《楚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籍英译与中国文化“走出去”——汪榕培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2
18
作者 班柏 《山东外语教学》 2018年第6期3-10,共8页
汪榕培(1)教授生前系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典籍英译专家。笔者有幸就典籍英译问题对汪教授进行了专访。首先,汪榕培教授反思了自身的典籍英译实践,强调选材上与译者"本色"接近,读者定位为"广受众",间接论及译本经... 汪榕培(1)教授生前系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典籍英译专家。笔者有幸就典籍英译问题对汪教授进行了专访。首先,汪榕培教授反思了自身的典籍英译实践,强调选材上与译者"本色"接近,读者定位为"广受众",间接论及译本经典化所涉因素。其次,对典籍英译的途径与策略做出了剖析,质疑强弱势文化的经济判定依据,进而提出应辩证看待逆向文化翻译,同时提醒译者做出适当的文化协调。最后,结合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指出典籍英译学科建设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呼吁典籍翻译同传媒合作,翻译研究重视翻译实践,挖掘中华文化魅力来助力中华文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榕培 典籍英译 中国文化“走出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年含辛,执着创新──评汪榕培、卢晓娟编著的《英语词汇学教程》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壮麟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现代英语词汇学》 汪榕培 编著者 《教程》 隐喻成语 新词语 英语专业 克林顿 美国英语 新西兰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词汇学及其新进展——汪榕培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20
作者 班柏 汪榕培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15-120,共6页
汪榕培教授在英语词汇学领域耕耘多年,多有研究心得。访谈就词汇学在语言学中的地位和近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概况与展望。对英语词汇学中的传统领域,如词汇结构、词汇语义学、词汇发展以及词典学做了深入探讨。此外,还对英语词汇教学问... 汪榕培教授在英语词汇学领域耕耘多年,多有研究心得。访谈就词汇学在语言学中的地位和近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概况与展望。对英语词汇学中的传统领域,如词汇结构、词汇语义学、词汇发展以及词典学做了深入探讨。此外,还对英语词汇教学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汪榕培教授就词汇研究与典籍英译的关系以及词汇学研究组织和队伍建设给予了总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榕培 英语词汇学 语言学 词汇结构 语义 词典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