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茱萸碱调节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对脑梗死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宋秀威 杨月君 王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7期1240-1246,共7页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调节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脑梗死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构建脑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吴茱萸碱低剂量组、吴茱萸碱高剂量组...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调节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脑梗死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构建脑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吴茱萸碱低剂量组、吴茱萸碱高剂量组、吴茱萸碱高剂量+空载质粒组、吴茱萸碱高剂量+HMGB1过表达组,每组15只,另选取15只健康大鼠设为假手术组,以吴茱萸碱和质粒分组处理后,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估大鼠神经损伤;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面积;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促炎因子环氧化酶-2(COX-2)、白细胞介素-18(IL-18)、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发生损伤,mNSS评分、脑梗死面积、海马神经元凋亡率、血清与脑组织COX-2、IL-18、iNOS水平、脑组织HMGB1、TLR4蛋白表达及p-NF-κB p65/NF-κB p65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吴茱萸碱低剂量组、吴茱萸碱高剂量组、吴茱萸碱高剂量+空载质粒组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损伤均减轻,mNSS评分、脑梗死面积、海马神经元凋亡率、血清与脑组织COX-2、IL-18、iNOS水平、脑组织HMGB1、TLR4蛋白表达及p-NF-κB p65/NF-κB p65均降低(P<0.05);吴茱萸碱高剂量组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损伤较吴茱萸碱低剂量组进一步减轻,mNSS评分、脑梗死面积、海马神经元凋亡率、血清与脑组织COX-2、IL-18、iNOS水平、脑组织HMGB1、TLR4蛋白表达及p-NF-κB p65/NF-κB p65进一步降低(P<0.05)。与吴茱萸碱高剂量组比较,吴茱萸碱高剂量+HMGB1过表达组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损伤加重,mNSS评分、脑梗死面积、海马神经元凋亡率、血清与脑组织COX-2、IL-18、iNOS水平、脑组织HMGB1、TLR4蛋白表达及p-NF-κB p65/NF-κB p65升高(P<0.05)。结论:吴茱萸碱可通过阻止HMGB1/TLR4/NF-κB信号激活而降低促炎因子表达,从而抑制神经炎症,减轻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吴茱萸碱 迁移蛋白b1/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b信号通路 神经炎症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SIRT1/HMGB1/NF-κB通路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2
作者 范增光 袁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2期4109-4113,共5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RT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小鼠适应性饲养2周后,ApoE^(-/-)小鼠给予...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RT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小鼠适应性饲养2周后,ApoE^(-/-)小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制备。8周后分离小鼠主动脉根部,制备石蜡切片,油红O染色证实模型复制成功。将4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补阳还五汤中剂量组、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将10只C57BL/6J小鼠继续普通饲料喂养设置为空白组,各组小鼠均干预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炎性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2、IL-1β]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主动脉SIRT1、HMGB1、NF-κB蛋白表达。结果:补阳还五汤可升高小鼠主动脉斑块中SIRT1蛋白表达,降低HMGB1、NF-κB蛋白表达及小鼠血清IFN-γ、TNF-α、IL-12、IL-1β表达。结论: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调控SIRT1/HMGB1/NF-κB信号通路,减低炎症反应,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补阳还五汤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高迁移率族蛋白b1/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 炎症反应 小鼠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B1-RAGE/TLRs-NF-κB信号通路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3
作者 周霞 凌斌 +3 位作者 孙洁 修光辉 朱义超 熊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7期101-103,共3页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作为晚期炎症因子可促进早期炎症因子释放,不断触发并维持下游炎症反应,其受体主要有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和Toll样受体,受体活化后可激活各种信号通路,并激活NF-κB信号转导通路枢纽,进而上调各种炎症因子,促...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作为晚期炎症因子可促进早期炎症因子释放,不断触发并维持下游炎症反应,其受体主要有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和Toll样受体,受体活化后可激活各种信号通路,并激活NF-κB信号转导通路枢纽,进而上调各种炎症因子,促进炎症级联反应,进一步促进脓毒血症发展。本文对HMGB1介导的信号通路HMGB1-RAGE/TLRs-NF-κB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迁移蛋白b1 迁移蛋白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Toll样受体-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 炎症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干预对膝骨关节炎大鼠滑膜结构和SIRT1/HMGB1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文韬 李冰 +2 位作者 陈恒 李武 李朵朵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第1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干预对膝骨关节炎大鼠滑膜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SIRT1激动剂组,采用左膝关节间隙处注射4%木瓜蛋白酶溶液建立膝骨关节炎... 目的探讨电针干预对膝骨关节炎大鼠滑膜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SIRT1激动剂组,采用左膝关节间隙处注射4%木瓜蛋白酶溶液建立膝骨关节炎大鼠模型。电针组给予电针刺激“内膝眼”、“外膝眼”、“阴陵泉”穴位,持续10 min/次,SIRT1激动剂组腹腔注射SRT2104溶液(25 mg/kg),每周两次。采用Lequesne MG评分评估膝骨关节炎损伤严重程度,Elisa法检测膝关节滑膜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变化,伊红-苏木素(HE)染色观察膝关节滑膜组织形态学,Western-blot法检测膝关节滑膜SIRT1和HMGB1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膝关节滑膜SIRT1和HMGB1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equesne MG评分总分、膝关节滑膜液IL-1β和IL-6的含量明显升高,膝骨关节滑膜上皮组织严重增生,滑膜细胞核大深染,排列不整齐,可见弥漫大量炎性细胞,膝关节滑膜SIRT1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HMGB1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Lequesne MG评分总分、膝关节滑膜液IL-1β和IL-6的含量明显减少,膝骨关节滑膜上皮组织轻微增生,滑膜细胞核染较浅,可见少量散在炎性细胞,膝关节滑膜SIRT1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HMGB1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电针干预可明显改善膝骨关节炎滑膜炎性损伤情况,可能与减少炎症介质释放,调控膝骨滑膜SIRT1/HMGB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电针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1 迁移蛋白b1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SIRT1和HMGB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张皓 郭锦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102-1106,共5页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江油市人民医院2020-01—2021-01住院治疗的80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另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江油市人民医院2020-01—2021-01住院治疗的80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另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和血清SIRT1、HMGB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IRT1、HMGB1水平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评估价值。结果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SIR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MGB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SIRT1、HMGB1表达水平与瘤数目、瘤直径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SIRT1、HMGB1联合预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AUC为0.944,敏感性为96.15%,特异性为87.04%,优于各自单独预测(Z二者联合-SIRT1=2.296,P=0.022;Z二者联合-HMGB1=2.759,P=0.006)。结论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SIRT1显著低表达,HMGB1显著高表达,两者与瘤数目、瘤直径等临床病理特征显著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1 迁移蛋白b1 血清 病理特征 评估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MGB1/RAGE/NF-κB信号通路探讨大黄牡丹汤对急性胰腺炎肠损伤大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2
6
作者 文林林 汪永锋 +9 位作者 白敏 汪湛东 宋冰 张延英 刘馨鸿 孙银凤 杨丹 王琼 赵泓彰 杨润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8,共8页
目的:基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RAGE)/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大黄牡丹汤对急性胰腺炎肠损伤大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120只SPF级Wistar大鼠采用5%牛?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制备急性胰腺炎(AP)... 目的:基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RAGE)/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大黄牡丹汤对急性胰腺炎肠损伤大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120只SPF级Wistar大鼠采用5%牛?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制备急性胰腺炎(AP)肠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牡丹汤低、中、高剂量组(3.5、7、14 g·kg^(-1)),灌胃给药,奥曲肽组(1×10^(-5)g·kg^(-1)),皮下注射,每组2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于造模前1 h及造模后每隔12 h给药1次,造模后24 h收集样本。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生化法检测血清中淀粉酶(AMS)、C反应蛋白(CRP);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结肠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胰腺和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HMGB1、RAGE、NF-κB抑制因子激酶(IKK)、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一般生存状态不佳、扭体反应、大便次数减少及便质干等情况的改变;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上述症状改善;与大黄牡丹汤低剂量组比较,大黄牡丹汤高剂量组症状改善最为明显。生化法检测血清AMS、CRP含量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MS、CRP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牡丹汤组大鼠AMS、CRP含量降低(P<0.05);与大黄牡丹汤低剂量组比较,大黄牡丹汤高剂量组大鼠AMS、CRP含量明显降低(P<0.05)。ELISA检测结肠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NF-α、IL-1β、IL-6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牡丹汤组大鼠TNF-α、IL-1β、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大黄牡丹汤低剂量组比较,大黄牡丹汤高剂量组和奥曲肽组大鼠TNF-α、IL-1β、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胰腺、结肠组织坏死、充血、结构不完整;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的胰腺、结肠组织水肿、坏死程度明显改善;与大黄牡丹汤低剂量组比较,大黄牡丹汤高剂量组改善最为明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HMGB1、RAGE、IKK、IκBα、NF-κB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牡丹汤各剂量组大鼠HMGB1、RAGE、IKK、IκBα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大黄牡丹汤低剂量组比较,大黄牡丹汤中、高剂量组合奥曲肽组大鼠HMGB1、RAGE、IKK、IκBα、NF-κB mRNA表达水平降低,其中以大黄牡丹汤高剂量组表现最为明显(P<0.05)。Western blot结果与Real-time PCR分析结果趋势一致。结论:大黄牡丹汤对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的一般情况、炎症指标及胰腺和结肠组织病理状态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RAGE/NF-κB信号通路,减轻急性胰腺炎大鼠结肠组织细胞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大黄牡丹汤 肠损伤 炎症反应 迁移蛋白b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RAGE)/核转录因子b(NFb)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瑞马唑仑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7
作者 武苗 陈星 +1 位作者 牛静芬 王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4期16-22,共7页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Rem)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的作用及其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低剂...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Rem)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的作用及其对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低剂量Rem组(Rem-L组)、中剂量Rem组(Rem-M组)、高剂量Rem组(Rem-H组)和高剂量Rem加HMGB1激活剂地塞米松(DEX)组(Rem-H+DEX组),每组15只。除Sham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均通过升高眼压法构建RIRI模型。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使用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组织中缺氧相关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HMGB1/RAGE/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相较于Sham组,Model组大鼠视网膜高度水肿,神经节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细胞呈现空泡样变化且排列紊乱,细胞间隙增宽;随着Rem注射剂量的增加,RIRI大鼠视网膜水肿程度逐渐减轻,神经节细胞数量增多,排列更加有序。相较于Sham组,Model组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率和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及视网膜组织中MDA、HMGB1、RAGE、NF-κB、HIF-1α、VEGF表达水平均升高,而SOD、GSH-PX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Model组,Rem-L组、Rem-M组和Rem-H组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率和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及视网膜组织中MDA、HMGB1、RAGE、NF-κB、HIF-1α、VEGF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而SOD、GSH-PX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Rem-H组,Rem-H+DEX组上述指标变化趋势逆转。结论Rem能够抑制大鼠RIRI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HMGB1/RAGE/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瑞马唑仑 迁移蛋白b1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转录因子b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绞股蓝茶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细胞炎症凋亡保护作用和机制研究
8
作者 谭电波 刘中华 +2 位作者 杜青 曾宏亮 李跃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17-1423,共7页
目的基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信号轴探讨丹参绞股蓝茶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 目的基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信号轴探讨丹参绞股蓝茶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肝细胞炎症凋亡反应的抑制作用和机制研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藜芦醇组、丹参绞股蓝茶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组,连续灌胃给药14 d。采用腹腔注射0.5%CCl4橄榄油溶液(5 mL/kg)的方法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生化法检测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partate transferase,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TUNEL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形态结构和肝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IRT1、HMGB1和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LDH水平和肝组织Hyp活性显著升高,以及肝组织中MDA和SOD活性明显降低,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肝组织存在明显的病理损伤以及肝细胞凋亡情况,肝组织中SIRT1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HMGB1和NF-κB蛋白的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绞股蓝茶高剂量组和白藜芦醇组小鼠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LDH水平和肝组织Hyp活性显著降低,以及肝组织中MDA和SOD活性明显增加,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1β水平显著降低,肝组织的病理损伤以及肝细胞凋亡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肝组织中SIRT1蛋白表达增加,HMGB1和NF-κB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丹参绞股蓝茶能有效保护急性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SIRT1/HMGB1/NF-κB信号通路,减轻肝细胞炎性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损伤 炎性凋亡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迁移蛋白b1 转录因子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柄花素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9
作者 李慧 李璐璐 《解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36-241,共6页
目的探讨芒柄花素(Formo)调节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盲肠结扎和穿刺方法建立脓毒症大鼠,将造模后的大鼠随机分为脓毒... 目的探讨芒柄花素(Formo)调节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盲肠结扎和穿刺方法建立脓毒症大鼠,将造模后的大鼠随机分为脓毒症组、低剂量Formo(Formo-L)组(15 mg/kg Formo)、Formo中剂量(Formo-M)组(30 mg/kg Formo)、Formo高剂量(Formo-H)组(60 mg/kg Formo)、Formo-H^(+)重组HMGB1蛋白(rHMGB1)组(60 mg/kg Formo^(+)8μg/kg rHMGB1),并以仅做切口,不进行盲肠结扎或穿刺的大鼠为假手术组。干预结束后,检测大鼠肺组织湿干比(W/D);腹部取血,流式细胞术及ELISA分别检测大鼠免疫功能及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右肺上叶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HMGB1/RAGE/NF-κB信号通路相关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组肺组织病理损伤严重,CD4^(+)、CD4^(+)/CD8^(+)显著降低,TNF-α,IL-1β,IL-6水平、病理损伤评分、W/D、CD8^(+)、HMGB1、RAGE、p-NF-κB p65/NF-κB p65表达比较显著增加(P<0.05);与脓毒症组相比,Formo-L组、Formo-M组、Formo-H组病理损伤得到改善,CD4^(+)、CD4^(+)/CD8^(+)显著增加,TNF-α,IL-1β,IL-6水平、病理损伤评分、W/D、CD8^(+)、HMGB1、RAGE、p-NF-κB p65/NF-κB p65表达显著降低,组间有差异(P<0.05);与Formo-H组相比,Formo-H^(+)rHMGB1组病理损伤加重,CD4^(+)、CD4^(+)/CD8^(+)显著降低,TNF-α,IL-1β,IL-6水平、病理损伤评分、W/D、CD8^(+)、HMGB1、RAGE、p-NF-κB p65/NF-κB p65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Formo可能通过抑制HMGB1/RAGE/NF-κB信号通路减轻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提高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柄花素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迁移蛋白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核转录因子b信号通路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异病同治”探讨活血解毒法治疗冠心病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仕晗 刘艳飞 +3 位作者 刘凤岚 王青 刘玥 徐凤芹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85-191,共7页
我国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多病共存逐渐增加,冠心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重大慢病,积极探索对其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法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中医对冠心病和认知功能障碍关系... 我国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多病共存逐渐增加,冠心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重大慢病,积极探索对其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法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中医对冠心病和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认知最早见于《黄帝内经》,而随着对冠心病和认知功能障碍认识的不断深化,“瘀”与“毒”对两者并病的影响越来越得到学界关注。中医对冠心病和认知功能障碍病因病机的认识具有共通性,“异病同治”理论为中医临床辨治病机相同的不同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符合现代医学对多病共存整体性和个体化的防治原则。基于此,本文系统提出了“瘀毒互结”为冠心病和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病因病机,探讨了活血解毒方药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酰胺代谢,激活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抑制细胞焦亡、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转录因子-κB(MAPK/NF-κB)信号通路、抑制线粒体分裂和调节DNA甲基化等方面异病同治冠心病和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未来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和认知障碍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解毒法 异病同治 冠心病 认知功能障碍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1(SIRT1) 丝裂原活化蛋白/核转录因子b(MAPK/NFb)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