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漓江城市段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佳 郭纯青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1年第5期68-71,共4页
近年来,对漓江水质进行过多次监测与研究,如生化需氧量、酸碱度和溶解氧等常规环境监测项目已获得良好的研究基础。本研究在进行漓江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时,除涵括常规水质参数及河流形态、结构功能等参数作为评价因子之外,还引入了河流沉... 近年来,对漓江水质进行过多次监测与研究,如生化需氧量、酸碱度和溶解氧等常规环境监测项目已获得良好的研究基础。本研究在进行漓江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时,除涵括常规水质参数及河流形态、结构功能等参数作为评价因子之外,还引入了河流沉积物的生态风险作为评价因子,并结合沉积物中重金属及有机氯农药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综合评价漓江河流生态健康程度,以期获得更全面科学的评估结果,为流域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 河流沉积物 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种大型底栖动物评价指数的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28
2
作者 盛萧 毛建忠 +3 位作者 曹然 黎征武 王旭涛 邓培雁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1期75-82,共8页
基于24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监测数据,Goodnight-Whitley修正指数(GBI指数)、average score per taxon(ASPT)指数、family biotic index(FBI)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B-IBI)指数5种不同... 基于24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监测数据,Goodnight-Whitley修正指数(GBI指数)、average score per taxon(ASPT)指数、family biotic index(FBI)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B-IBI)指数5种不同的生物评价指数,对东江流域的主要干支流进行河流生态健康评价,并研究不同生物评价指数在东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东江流域的整体健康状态处于中等水平,河流上游水质多达到"良好",中游水质多为"一般",下游水质则为"较差"或"极差"。分析了不同指数对不同类型人类干扰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除ASPT指数外,其余4种指数在不同程度上均能较显著地反映人类干扰的影响。其中,GBI指数对磷污染指示作用最佳;FBI指数对NO-2-N的污染指示最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对有机污染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并与电导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B-IBI指数与DO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并能很好地指示NH+4-N污染。利用不同的生物评价指数对东江进行综合评价,不仅能较为可靠地反映东江流域水质的整体状况,而且能指示不同人类干扰活动对东江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评价指数 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东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16
3
作者 欧阳莉莉 丁瑶 +3 位作者 高平川 赖承钺 陈舒平 贾滨洋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5-163,共9页
研究以成都市域内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分析得到水质、生境状况、浮游藻类、底栖动物等相关指标,利用综合指标体系法,评价成都市域内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并结合成都市人口、土地利用、地区生产总值等因素分析人类活动与河流生态健... 研究以成都市域内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分析得到水质、生境状况、浮游藻类、底栖动物等相关指标,利用综合指标体系法,评价成都市域内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并结合成都市人口、土地利用、地区生产总值等因素分析人类活动与河流生态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成都市河流浮游藻类以硅藻和绿藻为主,部分中下游采样点出现以蓝藻为主的情况;底栖动物以指示有机污染的颤蚓科出现的频率最高,约48%的采样点以颤蚓科为优势种;约74%的河流生态健康状况为"差"或"很差",河流生态健康状况整体呈现中上游优于下游、城市周边优于市区的特征;人口密度、人类活动用地比例与河流中氨氮呈显著正相关,人类活动会显著影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水质指标 生境指标 生物指标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生态健康评价在淮河流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4
作者 吴玉桃 《治淮》 2023年第12期38-39,共2页
河流与人类文明的发展传承息息相关。淮河水系庞大且复杂,近年来淮河流域的生态治理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文章主要围绕着淮河流域管理这一主题,介绍了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方法的种类,重点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河流生态健康评价在淮河流域... 河流与人类文明的发展传承息息相关。淮河水系庞大且复杂,近年来淮河流域的生态治理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文章主要围绕着淮河流域管理这一主题,介绍了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方法的种类,重点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河流生态健康评价在淮河流域管理中的价值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淮河 流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流域管理的河流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 被引量:8
5
作者 杨涛 惠秀娟 许云峰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09年第5期52-54,共3页
对生态健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概念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回顾了国内外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方法,提出了现阶段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不足及今后应该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并提出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在流域科学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 生态健康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流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河流生态完整性评价 被引量:11
6
作者 徐香勤 蔡文倩 +3 位作者 雷坤 殷旭旺 韩洁 孙明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08-2317,共10页
对河流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可为河流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依据.基于2018年8—9月天津市河流现场调查获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群落指标(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栖动物、鱼类、水生大型植物、陆生植物)数据,构建包含物理完整性、化学完整... 对河流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可为河流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依据.基于2018年8—9月天津市河流现场调查获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群落指标(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栖动物、鱼类、水生大型植物、陆生植物)数据,构建包含物理完整性、化学完整性和生物完整性在内的河流IEI(index of ecological integrity,生态完整性指数)评价体系,对天津市河流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根据生物栖息地评分和水质状况确定参照点位,采用标准化方法筛选候选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三部分指标权重,最终得出天津市河流生态健康评价结果.结果表明:①IEI评价结果显示,天津市河流生态健康状况等级为“健康”的样点占18.8%,“较好”的样点占28.1%,“一般”的样点占40.6%,“较差”的样点占6.3%,“差”的样点占6.3%,天津市河流生态健康状况整体处于“一般”水平.②相关性分析表明,ρ(NH4^+-N)和ρ(COD Mn)超标是造成天津市水质达不到功能区标准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影响河流生态健康的主要因素.研究显示,IEI评价法能够较为敏感地响应研究区面临的环境压力,适用于评价研究区河流生态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群落指标 生态完整性指数(IEI) 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渡江下游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保 《人民珠江》 2008年第6期43-45,70,共4页
构建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南渡江下游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其中,准则层包括环境功能、生态功能、防洪功能、利用功能和服务功能等共计15个评价指标。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南渡江下游河流的实际情况,划分评价指标的评价... 构建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南渡江下游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其中,准则层包括环境功能、生态功能、防洪功能、利用功能和服务功能等共计15个评价指标。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南渡江下游河流的实际情况,划分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及其刻度值,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综合评价指数为0.751,说明南渡江下游河流处于良好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渡江下游 层次分析法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忻州市滹沱河主要支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晓东 郭劲松 赵鹏宇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6年第2期33-36,68,共5页
采用河流生态健康评价体系中的水量、水质、生物、水体连通性4个指标,运用综合健康指数法分别对忻州市滹沱河4条支流进行生态健康评价。结果表明:阳武河总指标数值为34.1,呈病态状态;牧马河总指标数值为47.1,呈亚健康状态;云中河总指标... 采用河流生态健康评价体系中的水量、水质、生物、水体连通性4个指标,运用综合健康指数法分别对忻州市滹沱河4条支流进行生态健康评价。结果表明:阳武河总指标数值为34.1,呈病态状态;牧马河总指标数值为47.1,呈亚健康状态;云中河总指标数值为15.7,呈濒于崩溃状态;清水河总指标数值为75.0,呈基本健康状态。可见,该区域河流生态健康水平整体不容乐观,同时各河流具有差异性,尤其是云中河、阳武河生态修复非常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水量 水质 生物多样性 水体连通性 滹沱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成都段水生态健康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欧阳莉莉 韩迁 +1 位作者 何鑫 贾滨洋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54-1662,共9页
为探索城市河流健康评价的有效方法,以岷江(成都段)部分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水质、生境、浮游藻类、底栖动物,以底栖动物总分类单元数、毛翅目分类单元数、蜉蝣目分类单元数、EPT百分比、优势分类单元百分比、双翅目百分比6个指标... 为探索城市河流健康评价的有效方法,以岷江(成都段)部分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水质、生境、浮游藻类、底栖动物,以底栖动物总分类单元数、毛翅目分类单元数、蜉蝣目分类单元数、EPT百分比、优势分类单元百分比、双翅目百分比6个指标构建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并与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WQI)进行对比,以验证B-IBI的可行性.结果表明:①B-IBI评价23个河流样点中,5个健康,1个亚健康,5个一般,2个差,10个很差;②相同区域的B-IBI和WQI结果比较发现,二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B-IBI更能全面地反映河流生物学质量;③基于B-IBI评价的若干不同城市河流健康状况,均在远离城市的上游区域相对较好,人口集中区域相对较差.研究显示,B-IBI用于岷江成都段河流健康评价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成都段) 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 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WQI) 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DVI和NGBDI植被指数的河岸带植被覆盖度计算
10
作者 朱袭 刘韦辰 秦成雷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13期89-93,共5页
河岸带植被覆盖度是河道生态健康评价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传统的实地量测法耗时耗力,且受现场地形地貌、实验条件等制约,精度无法保证,而利用无人机遥感测量植被覆盖度,可减少工作量、提高测量精度,已成为区域生态和环境监测的重要... 河岸带植被覆盖度是河道生态健康评价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传统的实地量测法耗时耗力,且受现场地形地貌、实验条件等制约,精度无法保证,而利用无人机遥感测量植被覆盖度,可减少工作量、提高测量精度,已成为区域生态和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计算通州区运盐河—余西中心路至海门区边界段河段河岸带的VDVI(可见光波段差值植被指数)与NGBDI(绿蓝差异指数)两种植被指数,对研究区域植被信息进行识别,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到河段河岸带区域的植被覆盖率。研究表明:(1)利用VDVI提取研究区植被信息,提取精度高达93%,植被覆盖率为46.11%,与实际情况最为接近;(2)在识别植物像元上,VDVI与NGBDI两者均有较好的精度,在非植被像元的识别时VDVI精度高于NGBDI,总体上在提取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时VDVI更为可靠;(3)运盐河余西中心路至海门区边界段河段的植被覆盖情况表现为主要植被集中于公园绿地,耕地有少量植被,植被覆盖较为集中。研究结果可以为河流生态健康评价中的河岸植被覆盖度获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率 无人机 VDVI NGBDI 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定河北京段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修复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慕林青 刘培斌 +1 位作者 高晓薇 赵树旗 《北京水务》 2018年第4期16-20,共5页
针对永定河北京段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河流健康与其主导功能间的响应关系,建立面向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服务功能的河流健康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依次构建目标层、控制层、功能层与指标层,确定指标权重并计算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综... 针对永定河北京段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河流健康与其主导功能间的响应关系,建立面向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服务功能的河流健康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依次构建目标层、控制层、功能层与指标层,确定指标权重并计算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结合健康分级标准,最终确定永定河北京段的生态健康状况。计算结果表明:2015年永定河(三家店至卢沟桥段)处于基本健康状态,生态功能受损,建议优先采取水量补给措施,恢复河道生态基流,结合生境构建技术实现河流的综合修复与治理,对以永定河为代表的北方缺水型河流生态修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河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河流功能 指标体系
原文传递
A New Approach for the Health Assessment of River Systems Based on Interconnected Water System Networks 被引量:11
12
作者 ZHAO Junkai LI Lixian +2 位作者 ZHANG Aishe LI Jiufa GUO Qiuxia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7年第3期251-257,共7页
Interconnected river system networks is a national water conservancy strategy in China and focus of research. Here we discuss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material and energy exchange between rivers and lakes, various d... Interconnected river system networks is a national water conservancy strategy in China and focus of research. Here we discuss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material and energy exchange between rivers and lakes, various dynamic flows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river-lake interconnected relationships. We then propose a novel method for the health assessment of river systems based on interconnected water system networks. In a healthy river system there is "material and energy exchange" and it is the first and foremost relationship of material and energy exchange between rivers and lakes. There are unobstructed various "flows" between rivers and lakes including material flows (water, dissolved substances, sediments, organisms and contaminants), energy flows (water levels, flow and flow velocity), information flows (information generated with water flows, organisms and human activities) and value flows (shipping, power generation, drinking and irrigation). Under the influences of na- ture and human activity, various flows are connected by river-lake interconnection to carry material and energy exchange between rivers and lakes to achieve river-lake interactions. The material and energy exchange between rivers and lakes become one of the approaches and the direct driving forces of changes in river-lake interconnected relationships. The benignant changes in river-lake interconnected relationship tend to be in relatively steady state and in ideal dynamic bal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connected water system network classification system material and energy exchange ecological function health assessment of river system river-lake syste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