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鱼类栖息地生态水文特征的生态流量过程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陵蕾 吴宇雷 +1 位作者 张志广 李克锋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13,共4页
针对我国目前生态需水研究难以反映河流自然生态水文信息和保护对象需水过程的问题,以岷江上游干流典型电站——姜射坝水电站为例,以齐口裂腹鱼为主要保护对象,结合河道内流量增量法、目标河段天然径流过程和目标物种栖息地生态水文特征... 针对我国目前生态需水研究难以反映河流自然生态水文信息和保护对象需水过程的问题,以岷江上游干流典型电站——姜射坝水电站为例,以齐口裂腹鱼为主要保护对象,结合河道内流量增量法、目标河段天然径流过程和目标物种栖息地生态水文特征,获得了姜射坝水电站闸址下游河道生态流量过程,尽量保留了涨落水变化和流量脉冲过程对齐口裂腹鱼产卵活动的水文信号刺激,有助于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口裂腹鱼栖息地 生态水文学指标 河道内流量增量法 生态流量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饵料生长的生态流量过程分析——以黑水河松新河段为例
2
作者 鲁芸 刘清园 +2 位作者 成必新 孙干 由丽华 《四川环境》 2022年第6期33-39,共7页
目前生态流量研究大多只考虑了鱼类完成产卵活动所需水力生境条件,很少考虑其余生长时段的需求。以金沙江左岸一级支流黑水河干流典型减水河段——松新减水河段为例,考虑了短须裂腹鱼产卵期的水力生境需求及饵料生长的生态水力学偏好特... 目前生态流量研究大多只考虑了鱼类完成产卵活动所需水力生境条件,很少考虑其余生长时段的需求。以金沙江左岸一级支流黑水河干流典型减水河段——松新减水河段为例,考虑了短须裂腹鱼产卵期的水力生境需求及饵料生长的生态水力学偏好特征。使用河道内流量增量法确定了不同时期的生态基流量,并结合河段涨落水变化及流量脉冲特征推求了考虑饵料生长的生态流量过程。结果表明,该河段内短须裂腹鱼产卵期适宜的生态基流量为13.4m^(3)/s,产卵期前后适宜饵料生长的生态基流量为8.28 m^(3)/s。研究结果可为已建电站减水河段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依据,同时从鱼类多生命阶段需求为生态流量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须裂腹鱼 底栖硅藻 产卵期 河道内流量增量法 生态流量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子河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评估 被引量:26
3
作者 康鑫 张远 +3 位作者 张楠 丁森 孟伟 李向东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10-320,共11页
基于对太子河流域鱼类及栖息地的调查研究,选择该流域的优势种洛氏鱥(Phoxinus lagowskii)作为指示生物,建立洛氏鱥幼鱼对水深、流速、溶解氧、总溶解颗粒物和河岸带植被指数的栖息地适宜度曲线,并借鉴河道内流量增量法计算各采样点河... 基于对太子河流域鱼类及栖息地的调查研究,选择该流域的优势种洛氏鱥(Phoxinus lagowskii)作为指示生物,建立洛氏鱥幼鱼对水深、流速、溶解氧、总溶解颗粒物和河岸带植被指数的栖息地适宜度曲线,并借鉴河道内流量增量法计算各采样点河段的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指数。结果表明: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在太子河上游较高(>0.5),中游次之(0.2-0.5),下游较低(<0.2)。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指数与10项栖息地调查指标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太子河流域内限制洛氏鱥幼鱼生存的因素不是水文条件,而是河流水质及河岸带等环境因素;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随着太子河中下游人类开发强度加大,洛氏鱥栖息地质量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河 洛氏鱥 河道内流量增量法 栖息地适宜度指数 栖息地质量 土地利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砻江锦屏大河湾减水河段中鱼类栖息地模拟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谭燕平 王玉蓉 +1 位作者 李嘉 刘敏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43,共4页
针对引水式电站的修建将造成坝下河道减脱水、危害减水河段内水生生物生存的问题,以雅砻江锦屏大河湾猫猫滩闸址至九龙河汇口36km减脱水河段为例,选取了1.75km的浅滩和2.12km的深潭生境河段作为鱼类栖息地评价的特征河段,采用单变量方法... 针对引水式电站的修建将造成坝下河道减脱水、危害减水河段内水生生物生存的问题,以雅砻江锦屏大河湾猫猫滩闸址至九龙河汇口36km减脱水河段为例,选取了1.75km的浅滩和2.12km的深潭生境河段作为鱼类栖息地评价的特征河段,采用单变量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特征河段自然生境水力学特点,分析得出目标物种对水深及流速的适宜性曲线。并采用河道内流量增加法,建立了雅砻江锦屏大河湾特征河段鱼类栖息地模拟的River2D模型,确定了特征河段中目标物种适宜的栖息地面积变化情况,定性描述了鱼类适宜栖息地分布随流量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鱼类适宜栖息地随流量增大将由河道中间逐渐向边缘移动;在小流量时鱼类适宜栖息地面积增长迅速,随流量的进一步增大鱼类适宜栖息地增长速率明显减缓甚至基本不变,且当流量大于一定值时将会呈现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内流量增量法 适宜性曲线 River2D模式 适宜栖息地面积 雅砻江锦屏大河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鱼类产卵场健康的生态需水核算--以西江东塔产卵场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周华彬 余春雪 苏美蓉 《人民珠江》 2020年第5期61-72,共12页
产卵场是鱼类栖息地中敏感场所,具有特殊的水文水动力特征,对鱼类自然繁殖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为有效缓解家鱼资源衰退趋势,开展针对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生态需水核算研究,保障家鱼繁殖的用水需求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首次以西江段东塔产... 产卵场是鱼类栖息地中敏感场所,具有特殊的水文水动力特征,对鱼类自然繁殖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为有效缓解家鱼资源衰退趋势,开展针对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生态需水核算研究,保障家鱼繁殖的用水需求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首次以西江段东塔产卵场为研究区域、四大家鱼为目标物种,构建研究区水动力特征指标适宜性曲线,采用二维河流水动力学模型River2D,模拟不同流量下流速和水深等因素对鱼类产卵场的影响,建立流量与四大家鱼栖息地权重可用面积变化的关系,从而确定研究区生态需水量。研究结果表明:基于20种流量工况(1 000~20 000 m^3/s)模拟结果显示,东塔产卵场最大权重可用面积为101 935.48 m^2,适宜权重可用面积对应的生态需水量为10 277.54~12 546.61 m^3/s,该值可作为四大家鱼产卵期的生态需水峰值。基于历史月平均流量工况模拟结果显示,东塔产卵场1-12月可利用加权面积最小值对应的流量分别为:1 339.67、1 256.53、1 361.93、2 126.09、4 057.10、6 202.66、6 734.19、5 316.12、3 092.66、1 680.32、1 234.40、1 168.32 m^3/s,该系列值可作为维持东塔产卵场功能的最小生态需水量。利用维持四大家鱼产卵场健康确定河道生态需水量有利于鱼类种质资源的提高,在维持生物多样性乃至对整个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产卵场 河道内流量增量法 适宜性曲线 River2D模型 生态需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洲坝下游中华鲟产卵栖息地适宜度标准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班璇 李大美 李丹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2-177,共6页
以美国渔业及野生动物署提出的河道内流量增量法为理论基础,参照国内不同领域鱼类专家对中华鲟产卵栖息地的物理变量范围研究,分别用专家建议法和实测法绘制了葛洲坝下游中华鲟在不同生长阶段需求的栖息地各物理变量所对应的栖息地适宜... 以美国渔业及野生动物署提出的河道内流量增量法为理论基础,参照国内不同领域鱼类专家对中华鲟产卵栖息地的物理变量范围研究,分别用专家建议法和实测法绘制了葛洲坝下游中华鲟在不同生长阶段需求的栖息地各物理变量所对应的栖息地适宜度曲线,并根据二元法的分类格式对适宜度曲线上50%、75%、90%的水深和流速组合适宜度值的变量范围进行了求解.从而为河道内流量增量法中的物理栖息地模拟系统分析中华鲟在不同流量下的加权适宜栖息地面积提供了计算标准,同时为三峡大坝的生态调度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栖息地适宜度标准 河道内流量增量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