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库车油气系统油气藏相态分布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30
1
作者 周兴熙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05-213,共9页
根据库车油气系统80个油气藏地层流体的高温高压实验(PVT)结果和油气藏的油气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清晰地认识该系统已发现油气藏的流体相态类型和分布特征,并可以比较深入地了解其主要的控制因素。库车油气系统为富气的地质单元,烃流体... 根据库车油气系统80个油气藏地层流体的高温高压实验(PVT)结果和油气藏的油气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清晰地认识该系统已发现油气藏的流体相态类型和分布特征,并可以比较深入地了解其主要的控制因素。库车油气系统为富气的地质单元,烃流体以气态烃为主,液态烃处于次要地位。库车油气系统的北带是干气和湿气集中分布的地带,并有少量凝析气藏,这些凝析气藏贫含凝析油;南带是以富—特富凝析气藏为主的地带,并有伴生油藏和挥发性油藏分布。库车油气系统的西段比较富油,油藏和富—特富凝析气藏比较集中的出现在西段的羊塔克地区、却勒地区和乌什地区。认为库车油气系统烃类成藏史的特点是:1早期是以富油的凝析气和正常原油成藏为主,主要成藏区分布在早期圈闭发育的南带;2晚期是干气、湿气和贫凝析气的充注和成藏时期,在北带晚期圈闭中形成了干气藏、湿气藏和贫凝析油的气藏,在南带晚期同样也有较干的天然气进入早期油气藏,并使南带早期油气藏中的烃体系发生混合和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油气系统 油气藏相态 分布规律 控制因素 富油地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隆起F_(Ⅱ)21断裂带油气成藏过程与多相态成因 被引量:1
2
作者 熊昶 赵星星 +2 位作者 吴江勇 张新樵 汪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共18页
针对塔中隆起F_(Ⅱ)21断裂带奥陶系油气藏相态分布复杂问题,基于构造解析、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认为,原油密度、天然气干燥系数及气油比等参数的平面分布趋势与走滑断裂分段构造密切相关,翼尾构造带北部发育凝析气藏,南部依次发育挥发性... 针对塔中隆起F_(Ⅱ)21断裂带奥陶系油气藏相态分布复杂问题,基于构造解析、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认为,原油密度、天然气干燥系数及气油比等参数的平面分布趋势与走滑断裂分段构造密切相关,翼尾构造带北部发育凝析气藏,南部依次发育挥发性油藏与原油油藏。F_(Ⅱ)21断裂带与北部拗陷富满、顺北地区原油生源相同,主要来源于下寒武统烃源岩。原油成熟度沿断裂带由北至南依次降低,断裂带北部主要为原油裂解气,中部与南部主要为干酪根裂解气。F_(Ⅱ)21断裂带经历多期油气充注,翼尾地堑部位为油气有利充注点,喜马拉雅期盐下原油裂解气的强烈充注改造是北部凝析气藏形成的重要原因,受古构造影响,晚加里东期与晚海西期生成的原油资源主要于翼尾地堑构造南部鼻状隆起区域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相态 走滑断裂 翼尾构造 蒸发分馏 奥陶系 塔中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4号断裂带凝析气藏相态特征及差异富集主控因素
3
作者 任泓宇 张子轶 +3 位作者 肖重阳 谭涛 马冬晨 黄诗文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3,共8页
顺北4号断裂带位于顺托果勒低隆起中部,该条带油气藏类型为受断裂带控制的凝析气藏,内部凝析气藏相态特征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异性,国内外同类型的油气藏较少,因此,对该条带的相态特征及造成其差异性分布的主控因素进行深入研究能为同类型... 顺北4号断裂带位于顺托果勒低隆起中部,该条带油气藏类型为受断裂带控制的凝析气藏,内部凝析气藏相态特征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异性,国内外同类型的油气藏较少,因此,对该条带的相态特征及造成其差异性分布的主控因素进行深入研究能为同类型凝析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借鉴。研究利用PVT(压力—容积—温度)高压物性实验分析、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流体包裹体分析测试等技术手段,综合研究得出相关认识。研究结果表明:顺北4号断裂带原油整体为低凝固点、低含硫、中—高含蜡的轻质油;天然气甲烷摩尔分数、气油比、天然气干燥系数、CO_(2)摩尔分数在段内呈现差异性分布特征;通过PVT实验分析油气藏类型为凝析气藏,地露压差较大,属于未饱和油藏,北段的临界温度、临界压力明显高于中、南段,由北向南存在递减趋势;从烃源岩和成藏的角度分析,认为顺北4号断裂带凝析气藏差异富集的主控因素为多源供烃和多期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北油田 油气成藏 凝析气藏 油气藏相态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地区四号断裂带奥陶系超深层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相态差异性成因 被引量:8
4
作者 马安来 漆立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7-262,共16页
顺北地区4号断裂带奥陶系油气藏相态复杂,自NE向SW,油气藏相态的变化情况是挥发油藏—低气油比凝析气藏—高气油比凝析气藏—中等气油比凝析气藏。使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顺北4号断裂带油气藏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相态差异性的成因... 顺北地区4号断裂带奥陶系油气藏相态复杂,自NE向SW,油气藏相态的变化情况是挥发油藏—低气油比凝析气藏—高气油比凝析气藏—中等气油比凝析气藏。使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顺北4号断裂带油气藏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相态差异性的成因。4号断裂带原油生标含量低甚至缺失,原油生源与1号断裂带原油生源相同。4号断裂带原油成熟度高于1号断裂带原油,等效反射率为1.14%~1.60%。4号断裂带天然气干燥系数由NE向SW方向渐进增大,天然气成熟度为1.30%~1.70%。天然气中H2S、CO_(2)含量由NE向SW方向呈现增加的趋势。全油色谱正构烷烃摩尔分数对数与正构烷烃碳数的关系表明,4号断裂带原油未遭受蒸发分馏作用;4号带原油金刚烷含量分布范围为27.26~523.31μg/g,原油裂解作用程度为20.5%~95.8%,裂解程度较1号断裂带原油裂解作用高;SB4、SB41X-C和SB42X井原油硫代金刚烷含量为33.76~76.92μg/g,表明这些油气藏发生了硫酸盐热化学还原(TSR)作用。顺北4号断裂带奥陶系油气藏相态变化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4号断裂带地温梯度呈现两侧略低、中部较高的特点,这使得中部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成熟度较高,中部油气藏原油裂解作用较强;二是中部及SW部油气藏发生了TSR作用,这导致油气藏中CO_(2)、H_(2)S和GOR(气油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相态 次生改造 顺北地区 奥陶系 超深层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侏罗系三工河组凝析气藏特征及成因机制
5
作者 乔桐 刘成林 +5 位作者 杨海波 王义凤 李剑 田继先 韩杨 张景坤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9-180,共12页
基于油气地球化学、试油结果与凝析气相态分析实验等资料,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前哨井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凝析气藏特征,并对凝析气藏的成藏过程与成因机制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盆1井西凹陷侏罗系三工... 基于油气地球化学、试油结果与凝析气相态分析实验等资料,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前哨井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凝析气藏特征,并对凝析气藏的成藏过程与成因机制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盆1井西凹陷侏罗系三工河组凝析气藏为构造-岩性油气藏,优质储层岩性主要为灰色细—中粒长石岩屑砂岩,孔隙度为2.70%~16.10%,平均为12.10%,渗透率为0.016~109.000 mD,平均为14.170 mD,属于中孔、低渗储层,与下伏的二叠系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2套烃源岩形成了良好的储-盖组合。②研究区凝析油表现为低密度、低黏度、低凝固点和低含蜡量等特征,正构烷烃以低—中碳数为主,为下乌尔禾组烃源岩成熟—高成熟阶段的产物。③研究区凝析气藏天然气组分以烃类气为主,甲烷与乙烷碳同位素值分布集中,分别为-37.40‰~-36.84‰与-27.55‰~-26.54‰,为腐殖型烃源岩裂解气,来源于下乌尔禾组烃源岩。④研究区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于古近纪早期生成的凝析油气经过不断调整最终于新近纪早期充注形成凝析气藏,从成藏至现今储层流体组分未发生改变,油气藏相态类型也未发生改变,为原生型凝析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油 凝析气藏 腐殖型裂解气 下乌尔禾组烃源岩 油气藏相态类型 三工河组 侏罗系 盆1井西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超深层原油裂解动力学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慧莉 马安来 +5 位作者 蔡勋育 林会喜 李建交 刘金钟 朱秀香 吴鲜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8-825,共8页
随着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勘探向深层的拓展,超深层油藏赋存温度上限是有机地球化学和石油地质学关注的科学问题。使用封闭体系黄金管热模拟实验方法,对塔里木盆地顺北7井奥陶系超深层原油开展了50 MPa、90 MPa两种压力和2℃/h、20℃/h两... 随着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勘探向深层的拓展,超深层油藏赋存温度上限是有机地球化学和石油地质学关注的科学问题。使用封闭体系黄金管热模拟实验方法,对塔里木盆地顺北7井奥陶系超深层原油开展了50 MPa、90 MPa两种压力和2℃/h、20℃/h两种升温速率的热模拟实验;根据模拟实验结果,应用Kinetics软件进行化学动力学计算,对比不同温压条件下原油热裂解进程,讨论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压条件下,同一原油具有基本相似的裂解过程和基本一致的终点温度裂解总生气量。在原油裂解中,早期有重烃气的生成,晚期重烃气进一步转化为甲烷。升温速率对原油裂解进程影响显著,较高的升温速率下,原油裂解进程向高温推移,并且具有较高的油相保存温度上限。压力对原油裂解的影响较小。同一升温速率条件下,裂解早期压力对原油热裂解稍有“抑制”作用,而裂解晚期,压力则稍有“促进”作用。原油在不同温压条件下裂解过程的差异,可以用裂解活化能分布的差异进行解释。顺北7井原油在两种压力条件下均具有相对集中的活化能分布,表明原油发生裂解转化过程的“温度窗”相对较窄。顺北一区油相保持的温度上限高于180℃,在埋深9000 m的深部仍可保持油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热裂解 动力学模拟 油气藏相态 奥陶系 超深层 顺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