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分胁迫对油茶容器苗叶片解剖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诚诚 文佳 +5 位作者 曹志华 胡娟娟 徐斌 梁淑云 段文军 束庆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9-84,共6页
【目的】研究油茶容器苗叶片解剖结构和光合生理指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了解其水分适应机制,为油茶育苗生产中基质水分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凤阳1号"1年生油茶容器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方式进行水分胁迫,使基质含... 【目的】研究油茶容器苗叶片解剖结构和光合生理指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了解其水分适应机制,为油茶育苗生产中基质水分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凤阳1号"1年生油茶容器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方式进行水分胁迫,使基质含水量分别为基质饱和含水量(W)的100%~91%,90%~81%,80%~71%,70%~61%,60%~51%和50%~41%。培养3个多月后,分别测定叶片的气孔特性、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生理特性等指标。【结果】随着基质含水量的减少,油茶容器苗的气孔密度、气孔面积、气孔大小和气孔开度发生了明显变化,当基质含水量为(90%~81%)W时,气孔密度和气孔面积均较大,气孔大小和开度均较小。随着基质含水量的减少,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厚度和栅栏组织/海绵组织都相应减小,光合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光能利用效率都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水分利用效率却总体呈上升趋势。当基质含水量为(90%~81%)W时,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均最大。【结论】当基质含水量为饱和含水量的90%~81%时,油茶容器苗木生长最佳。油茶容器苗能在不同水分胁迫下调整叶片结构和光合生理特征以维持正常生存和生长,对水分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油茶容器苗 气孔特性 叶片解剖结构 光合色素含量 光合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油茶容器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诚诚 曹志华 +4 位作者 胡娟娟 文佳 段文军 李春生 束庆龙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3-626,共4页
以一年生油茶容器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称重法控制基质含水量,设置CK,T1,T2,T3,T4和T5 6个水分处理组,研究水分胁迫下容器苗的生理生化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CK组的叶片含水量和自由水/束缚水值都为最大,分别为68.5%和26.4,而其他4组随着... 以一年生油茶容器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称重法控制基质含水量,设置CK,T1,T2,T3,T4和T5 6个水分处理组,研究水分胁迫下容器苗的生理生化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CK组的叶片含水量和自由水/束缚水值都为最大,分别为68.5%和26.4,而其他4组随着基质含水量减少其叶片含水量和自由水/束缚水值逐渐减小。(2)相对电导率、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都随着基质含水量的减少而呈先减后增的趋势,其最低值拐点出现在T1组,分别为37%、11.1 U·min-1·g-1和0.3μg·g-1。(3)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基质含水量的减少而增加,由CK组的231.4μm·g-1和40.4 mg·g-1增加到T4组的681.4μg·g-1和48.9 mg·g-1。综上所述,81%~90%的基质含水量最适合油茶容器苗木生长;当基质含水量超过90%时,叶片气孔开度减小,不利于苗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当基质含水量下降至81%以下时,苗木开始受到干旱胁迫。在今后的容器育苗生产中,应保持基质合适的水分含量,以维持其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容器苗 水分胁迫 游离脯氨酸 可溶性糖 丙二醛 含水量 相对电导率 P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水程度及基质重对油茶容器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胡娟娟 曹志华 +4 位作者 束庆龙 文佳 张鑫 李春生 詹文勇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3-246,共4页
对容器基质重与油茶苗生物量及基质失水程度与苗木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电导率等生理生化特性的关系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容器基质重量与油茶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呈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0.059x+0.919 4。(2)在不同失水程度下,基... 对容器基质重与油茶苗生物量及基质失水程度与苗木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电导率等生理生化特性的关系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容器基质重量与油茶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呈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0.059x+0.919 4。(2)在不同失水程度下,基质与茎叶的重量比值变化趋势为负抛物线型。(3)叶片相对电导率随着失水程度的增加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且在失水20%左右时,相对电导率达到最低值,随后开始急剧上升。(4)2种酶活性随着失水程度的增加也呈先降后升、最后失活的趋势,且在失水40%时,活性达到最高峰,随后逐步下降。(5)所有试验表明在失水20%时苗木各项生理指标处于一个最佳状态。因此,今后在油茶容器苗培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苗木水分的科学控制,使容器基质失水程度控制在2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容器苗 失水程度 POD CAT 相对电导率 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肥对油茶容器苗叶片解剖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段文军 沈雅飞 +3 位作者 曹志华 束庆龙 胡娟娟 李春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97,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叶面肥对油茶容器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叶面肥在油茶苗木培育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凤阳1号"1年生油茶容器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法,喷施不同的叶面肥(处理Ⅰ(尿素)、处理Ⅱ(海藻精华素)、处理Ⅲ... 【目的】研究不同叶面肥对油茶容器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叶面肥在油茶苗木培育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凤阳1号"1年生油茶容器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法,喷施不同的叶面肥(处理Ⅰ(尿素)、处理Ⅱ(海藻精华素)、处理Ⅲ(平衡型水溶肥料)和处理Ⅳ(磷酸二氢钾)),以喷清水为对照(CK),每隔15d喷施1次,连续喷施3次,第3次喷施后30d,分别测定油茶容器苗叶片解剖结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和比叶重等指标,比较不同叶面肥对油茶容器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喷施不同叶面肥的4个处理均可增加叶片厚度,叶片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海绵组织和叶片结构紧密度,其中叶片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海绵组织和叶片结构紧密度均以处理Ⅱ最大,分别为552.33μm,28.51μm,248.92μm,1.12,45.07%,处理Ⅵ最小,分别为496.06μm,18.73μm,194.52μm,0.85,39.21%。叶绿素a+b含量和叶绿素b/a亦为处理Ⅱ最高(0.652mg/g和0.440),处理Ⅳ最低(0.543 mg/g和0.334);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Cs)、胞间CO2浓度(Ci)、表观光能利用效率(LUE)和比叶重均有所增加,由高到低为处理Ⅱ>处理Ⅰ>处理Ⅲ>处理Ⅳ。【结论】4种叶面肥均可促进油茶苗木的生长,且以喷施海藻精华素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容器苗 叶面肥 叶片解剖结构 光合色素含量 光合特性 比叶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油茶容器苗生理特性及成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曹志华 胡娟娟 +4 位作者 束庆龙 文佳 詹文勇 徐广涛 卜基保 《经济林研究》 2011年第4期60-64,共5页
为给油茶容器苗水分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在不同失水程度下对油茶容器苗进行了根、茎、叶和基质电阻值以及叶和基质含水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失水程度0%~30%条件下叶片电阻值呈下降趋势,在失水程度0%~25%的条件下根和茎的电阻值... 为给油茶容器苗水分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在不同失水程度下对油茶容器苗进行了根、茎、叶和基质电阻值以及叶和基质含水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失水程度0%~30%条件下叶片电阻值呈下降趋势,在失水程度0%~25%的条件下根和茎的电阻值呈下降趋势;当叶片失水程度在30%以上、根和茎在25%以上时电阻值呈上升趋势,尤其在失水程度60%以上时,电阻值上升趋势加快。容器基质电阻值在失水程度50%以下时缓慢增加;当失水程度超过50%时开始陡增。当失水程度在0%~30%时,茎叶含水量从60.3%上升到73.3%;当失水程度在31%~70%时,从73.3%下降到30.3%。容器基质在水分饱和的情况下,含水量高达220%;而当失水程度为70%时,含水量仅为10%。油茶容器苗在失水程度保持在0%~15%、16%~30%、31%~45%、46%~60%和61%~75%时,苗木成活率分别为100%、92%、75%、25%和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容器苗 失水程度 电阻值 含水量 自由水/束缚水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油茶容器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袁德梽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15年第4期509-513,共5页
选择"湘林5号"一年生油茶容器苗为试验材料进行水分胁迫处理,设置8个水分处理组,研究水分胁迫下容器苗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和可溶性糖含量整体上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并都在胁迫70d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 选择"湘林5号"一年生油茶容器苗为试验材料进行水分胁迫处理,设置8个水分处理组,研究水分胁迫下容器苗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和可溶性糖含量整体上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并都在胁迫70d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6.357%、13.654 mmol·g-1和0.295 mg·g-1。POD活性、SOD活性、CAT活性、根系活力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叶绿素含量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在胁迫70 d降至最低值0.552 mg·g-1。说明在水分胁迫的前期对于油茶苗的影响很小;在胁迫的中期,油茶苗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变化过程;在胁迫的后期对油茶影响严重。因此,"湘林5号"具有一定抗旱能力,但持续干旱影响油茶苗生长,应及时浇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油茶容器苗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含水量对油茶容器苗的成活率、生长和电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张诚诚 曹志华 +4 位作者 胡娟娟 李春生 文佳 段文军 束庆龙 《中国林副特产》 2013年第5期1-5,共5页
以1年生油茶容器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称重法控制基质含水量,设置CK ,T1,T2,T3,T4和T5六个水分处理组,研究基质含水量对苗木成活率和生长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基质含水量低于81%时,苗木成活率开始下降,且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 以1年生油茶容器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称重法控制基质含水量,设置CK ,T1,T2,T3,T4和T5六个水分处理组,研究基质含水量对苗木成活率和生长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基质含水量低于81%时,苗木成活率开始下降,且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成活率也随之下降。基质含水量为90%~81%时,新梢和新叶生长量、叶片大小为最大,其新梢长达到5.21cm ,新叶数为4.89,叶片长×宽为4.23cm ×2.43cm ;相反;此时的生物量最大(鲜重为7.92g ,干重为3.44g )、根冠比最小(鲜重比为0.40,干重比为0.47)。由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得知,叶片电阻主要是由叶片含水量决定的,基质含水量为100%~91%时,各部分电阻为最小(其中新叶>老叶>基质),其叶片含水量最大(6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容器苗 基质含水量 成活率 生物量 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茶容器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周席华 徐春永 +3 位作者 杜洋文 胡荫坤 张光文 李振芳 《湖北林业科技》 2010年第3期14-16,共3页
为了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茶嫁接容器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找出对油茶幼苗生长发育具有较好效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采用920赤霉素、复硝酚钾、绿多收、催芽先锋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油茶容器苗生长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①抽梢率:920... 为了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茶嫁接容器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找出对油茶幼苗生长发育具有较好效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采用920赤霉素、复硝酚钾、绿多收、催芽先锋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油茶容器苗生长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①抽梢率:920赤霉素对油茶幼苗有抑制作用,复硝酚钾、绿多收、催芽先锋有促进作用;②抽梢长度:以绿多收效果最好,梢长均值为5.42cm,个体最大抽梢长度为12.80cm。总体来说,在选择以上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绿多收对油茶幼苗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容器苗 植物生长调节剂 抽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控水处理对油茶容器苗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光涛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19期27-29,共3页
目的:为了对油茶容器苗水分进行科学管理,促进油茶苗木的生长发育。方法: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测定了不同控水处理下油茶容器苗成活率及新梢生长情况。结果:油茶容器苗在失水程度保持在0%~15%(处理Ⅰ)、16%~30%(处理Ⅱ)、31%~45%... 目的:为了对油茶容器苗水分进行科学管理,促进油茶苗木的生长发育。方法: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测定了不同控水处理下油茶容器苗成活率及新梢生长情况。结果:油茶容器苗在失水程度保持在0%~15%(处理Ⅰ)、16%~30%(处理Ⅱ)、31%~45%(处理Ⅲ)、46%-60%(处理Ⅳ)和61%-75%(处理Ⅴ)的情况下,苗木存活率分别为100%、92%、75%、25%和0%。油茶容器苗的新叶数和新梢长的生长都表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规律,生长曲线呈现规则的"S"型。苗木新梢以处理Ⅱ最长,为4.31 cm,其次是处理Ⅰ,为3.93 cm。结论:油茶容器苗含水量高有利于其苗木的生长;在油茶容器苗栽培管理过程中,应当控制油茶容器苗的含水量在55%以上,才能保证油茶容器苗有较高的成活率和生长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容器苗 控水处理 成活率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大规格容器苗培育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韦泳丽 赵文东 周燕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0年第4期35-38,共4页
本研究以良种油茶岑软3号嫁接苗为材料,研究不同苗龄换大规格容器、施用不同类型复合肥以及不同叶面肥对大苗培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月份用半年生小杯苗上大杯与一年生小杯苗换大杯地径增长量一样;在大杯苗培育过程中灌施海藻复合肥... 本研究以良种油茶岑软3号嫁接苗为材料,研究不同苗龄换大规格容器、施用不同类型复合肥以及不同叶面肥对大苗培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月份用半年生小杯苗上大杯与一年生小杯苗换大杯地径增长量一样;在大杯苗培育过程中灌施海藻复合肥优于有机水溶性、微生物肥和挪威复合肥;在大杯苗培育过程中叶面喷施营养性化肥KH2PO4能促进苗木地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大规格容器 复合肥 叶面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苗在不同基质、不同环境下生长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春 李锦锦 束庆龙 《广西林业科学》 2019年第3期332-335,共4页
采用不同基质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的扦插芽苗分别进行室内温室、室外拱棚内移栽,对这2种环境下生长的油茶容器苗的成活率及其茎叶、新梢、根等生长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室外拱棚内生长的油茶容器苗成活率要高于温室,平均高出13.1... 采用不同基质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的扦插芽苗分别进行室内温室、室外拱棚内移栽,对这2种环境下生长的油茶容器苗的成活率及其茎叶、新梢、根等生长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室外拱棚内生长的油茶容器苗成活率要高于温室,平均高出13.19%;地上地下各部分生物量显著高于温室,尤其是根系生物量增长,移栽于室外拱棚内的容器苗各项指标均优于温室。结合室内外9种基质的油茶容器苗生物量数据的分析,表明基质Ⅴ与Ⅵ显著促进了油茶容器苗生长量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育 室外育 油茶容器苗 基质筛选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Cultivation Medium for Container Seedling Raising of Camellia oleifera
12
作者 汪洋 冷艳芝 +2 位作者 刘传清 阮国宇 胡先祥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5期703-706,715,共5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optimal component of culti- vation medium for container seedling raising of Camellia oleifera. [Method]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ntainer nursery technology of Camellia ol...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optimal component of culti- vation medium for container seedling raising of Camellia oleifera. [Method]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ntainer nursery technology of Camellia oleifera grafting in emergent stocks, yellow clay soil, surface soil of pine forest, decomposed edible fungus, peat soil, dung and dirt were mixed by different proportions into five formulae as nursery substrates, with garden soil as the control,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various substrates on the growth of annual Camellia oleifera container seedlings by using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based on variance analysis and multiple comparisons, and to screen the optimal substrate formula for container nursery of Camellia oleifera. [Result]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on the transplanting survival rate, seedling height, basal diameter, height-diameter ratio and lateral root length of Camellia oleifera container seedling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Various growth indi- cators of Camellia oleifera container seedlings cultivated in the substrate containing 40% of yellow clay soil + 15% of surface soil of pine forest + 20% of decomposed edible fungus + 20% of peat soil + 5% of dung and dirt exceeded that of the control and other substrate formulae, which could be used as the optimal substrate formula for the container nursery of Camellia oleifera. [Conclusion] This study screened the optimal substrate formula for the container nursery of Camellia oleifera, which provided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amellia oleifera container seedl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ellia oleifera Container seedling raising Cultivation medium GROWTH COMPON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