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治理性团结:第三次分配正义实现的路径省思
1
作者 顼迎芳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8,共12页
第三次分配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以国家—社会为分析框架,从正义的视角可以将第三次分配归纳为三种不同的团结样态:制度性团结、社会性团结、治理性团结。国家顶层设计意义上的三次分配的联结是一种... 第三次分配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以国家—社会为分析框架,从正义的视角可以将第三次分配归纳为三种不同的团结样态:制度性团结、社会性团结、治理性团结。国家顶层设计意义上的三次分配的联结是一种制度性团结,体现了第三次分配弥补初次分配、再分配不足的宏观正义;组织化与非组织化的社会力量的联结是一种社会性团结,体现了第三次分配实现形式的微观正义。但是第三次分配也存在正义不足的情形,而治理性团结可以纾解第三次分配正义不足的困局,通过党建引领、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多主体参与、受助人员反哺式参与等多元主体联动促进第三次分配正义,为更快更好实现共同富裕提供路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分配 分配正义 治理性团结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性团结:当代基层社区治理实践的理想目标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8
2
作者 熊万胜 郑楷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0-98,共9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阐明社会治理的目标是“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创造性地提出了“治理共同体”的概念。这是一种治理与建设并重的新思路。治理共同体在团结的语境下贯通了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为当代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阐明社会治理的目标是“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创造性地提出了“治理共同体”的概念。这是一种治理与建设并重的新思路。治理共同体在团结的语境下贯通了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为当代基层社区治理指明了方向,其意味着一种新型的社区团结,即“治理性团结”。在实现路径上,建设治理共同体需要“寓建设于治理之中”。党组织要通过党建引领统筹治理和建设,一方面促进社区多元主体的发育,另一方面透过多元主体更好地实现与群众的紧密联系,从而使社区治理体系转换成团结社区居民的架构,使社区治理能力成为团结社区居民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共同体 治理性团结 党建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团结视域下社会治理的理想目标与实现路径
3
作者 熊万胜 郑楷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28-43,共16页
“团结”是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与治国理政实践的核心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开始了统一战线的实践。随着时代变迁,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实践不断走深走实,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目标,将中国共产... “团结”是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与治国理政实践的核心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开始了统一战线的实践。随着时代变迁,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实践不断走深走实,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目标,将中国共产党的团结理念与实践推入一个新的阶段。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理念也为人类社会的社会整合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实践路径,即通过治理实现团结,通过这样的路径有可能达成一种新型的社会团结形态,即治理性团结。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实践内涵是要做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实现这个目标的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手段是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结 社会治理共同体 治理性团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治理的社会基础:对地域性社会团结的再认识——基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治理的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阳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65,M0005,共12页
基层治理是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础。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地域性社会团结既是基层治理的目标,也构成了基层治理的社会基础。地域性社会团结主要包括文化性团结、生产性团结和治理性团结这三种理想类型,其中,文化... 基层治理是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础。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地域性社会团结既是基层治理的目标,也构成了基层治理的社会基础。地域性社会团结主要包括文化性团结、生产性团结和治理性团结这三种理想类型,其中,文化性团结保留了更多的传统色彩,也更适应基层的简约治理;生产性团结整合了利益相关群体的共识,是法团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基础;治理性团结则体现了政府与市场主导的社会团结,是基层精细化治理的前提。不同类型的地域性社会团结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基层治理模式导致了基层在危机治理中的不同表现。充分认识治理模式与社会基础的适配性问题,对于应对常态化治理向危机治理转化时产生的“治理滞距”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公共危机治理 地域社会团结 文化团结 生产团结 治理性团结 简约治理 法团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整合与治理性团结:大都市郊区农村基层治理转型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建雷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0-170,共21页
本文立足我国东部大都市郊区农村的基层治理实践,从权威组织、集体资源和治理规则三个层面,揭示了以“集体”为媒介的行政整合机制及其后果。首先,基层政府通过村干部的正式化和选举程序的制度化,推动了“集体”组织的行政化,实现了基... 本文立足我国东部大都市郊区农村的基层治理实践,从权威组织、集体资源和治理规则三个层面,揭示了以“集体”为媒介的行政整合机制及其后果。首先,基层政府通过村干部的正式化和选举程序的制度化,推动了“集体”组织的行政化,实现了基层政府与农民的组织化联结。其次,通过将村级组织的治理实践纳入规范化的行政管理体系,基层政府实现了对农村集体资源的制度化控制和规则化分配。再次,村集体资源的再分配形塑了村民较高的组织认同,重塑了基层组织的权威结构。最后,以农民“集体”为媒介的行政整合机制深刻改变了郊区农村的团结模式,形成了村庄社会的治理性团结。这种“集体”团结模式体现了国家与乡村社会在实践中的“二元合一”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整合 治理性团结 郊区社会 农民集体
原文传递
试论乡村社会的治理振兴 被引量:25
6
作者 熊万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49,共10页
治理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一种路径和内涵,是相对于文化振兴和经济振兴来说的。其最终的目标是构建一种乡村社会的"治理性团结",以重建和优化乡村社会秩序。实现乡村社会治理振兴的关键在党,具体落实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治理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一种路径和内涵,是相对于文化振兴和经济振兴来说的。其最终的目标是构建一种乡村社会的"治理性团结",以重建和优化乡村社会秩序。实现乡村社会治理振兴的关键在党,具体落实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优化上,其中特别要注意提升基层组织进行生活治理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治理振兴 治理性团结 生活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