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科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中实验室警戒值分析
1
作者 李萍 张少川 +3 位作者 槐艳 黄秋燕 雷颖佳 邱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3期5-10,16,共7页
目的分析医院精神科药物浓度超警戒值情况,为保证患者的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LIS信息检索系统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1月云南省精神病医院接受血药浓度监测的所有门诊及住院患者性别、年龄及治疗药物监测(TDM)原始数据、监... 目的分析医院精神科药物浓度超警戒值情况,为保证患者的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LIS信息检索系统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1月云南省精神病医院接受血药浓度监测的所有门诊及住院患者性别、年龄及治疗药物监测(TDM)原始数据、监测次数等。纳入该时间段服用精神科药物期间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超过警戒值的803例次TDM结果作为研究数据,超实验室警戒浓度的TDM原因分析则通过查询电子病例系统和LIS系统获得患者基本信息和服用药物情况。采用Excel软件汇总门诊和住院患者性别、年龄和血药浓度数据。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TDM结果、合并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21年1月—2023年11月总共完成检测83838例次,涉及精神科药物28种,其中门诊患者27141例次,住院患者56697例次。检测例数最多的为喹硫平(11902例次),其他依次为奥氮平(7185例次)、丙戊酸(6397例次)、氯氮平(5552例次)、阿立哌唑(3997例次)、碳酸锂(3986例次)、舍曲林(3597例次)等。监测结果超过实验室警戒值803例次(0.96%),其中男236例次,女567例次,相较于男性,女性患者出现实验室警戒浓度的概率显著更高(1.14%vs.0.69%,P<0.05);出现实验室警戒浓度的平均年龄为(30.58±20.14)岁,不同年龄段患者发生实验室警戒浓度的概率不同,但无显著差异(P>0.05);超过实验室警戒浓度的住院患者中与联合用药相比,单用1种精神科药物治疗的患者出现实验室警戒浓度的概率更低,占4.93%。结论警戒浓度的出现与性别和联合用药有关,因此,适当增加女性和联合用药患者血药浓度监测次数有利于提高用药安全性。在临床实践中,建议出现TDM异常值时,实验室检测人员应加强与临床医师沟通,积极寻找异常原因,同时临床药师结合患者病历分析原因给予临床医师合理用药建议,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监测意识,从而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药物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警戒值 精神科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2
作者 彭小林 范亚新 +2 位作者 张亮 陈代杰 张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4-109,共6页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土壤放线菌产生的一种抗菌药物,为最早使用的抗生素之一,其抗菌谱广、对大多数革兰阴性菌的杀菌作用强、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明显。由于氨基糖苷类肾、耳毒性明显,毒性低的β内酰胺类抗...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土壤放线菌产生的一种抗菌药物,为最早使用的抗生素之一,其抗菌谱广、对大多数革兰阴性菌的杀菌作用强、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明显。由于氨基糖苷类肾、耳毒性明显,毒性低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等的研发及广泛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临床的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肾毒性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立康唑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4
3
作者 武晓捷 董晓易 +4 位作者 陈轶坚 张菁 施耀国 吴菊芳 张婴元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准确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浓度的方法,用于临床上该药的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检测法,以地西泮为内标,蛋白沉淀法处理血浆样品,验证方法的特异性、准确度。建立的方法用以测定...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准确测定人血浆中伏立康唑浓度的方法,用于临床上该药的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检测法,以地西泮为内标,蛋白沉淀法处理血浆样品,验证方法的特异性、准确度。建立的方法用以测定5例口服或静脉滴注伏立康唑的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血药浓度。结果血浆样品线性范围为0.1~50mg/L,r2=0.9993;平均萃取回收率为107.6%;低、中、高浓度血浆样品日内、日间RSD≤4.8%和≤6.3%;血浆样品处理前、后放置24h后的回收率为95.7%~102.3%,92.7%~101.2%;-80℃冻融3次后回收率为81.0%~97.0%,-40℃冻融3次后回收率为88.3%~98.8%;测定5例患者伏立康唑谷浓度范围为0.348~3.596mg/L。结论建立的方法准确灵敏、特异性强、快速,适用于伏立康唑的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以该方法测定5例患者血药浓度,结果差异大,提示应进行伏立康唑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实属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检测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立康唑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抗真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昊 杨志勇 +5 位作者 霍康 李奇 王陶陶 董亚琳 高兰 石秦东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04-610,共7页
目的探讨对ICU侵袭性真菌病患者进行伏立康唑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诊断为侵袭性真菌病并使用伏立康唑治疗的68例ICU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监测伏立康唑药物谷浓度(voriconazole trough concentration,Cvmin)将患者... 目的探讨对ICU侵袭性真菌病患者进行伏立康唑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诊断为侵袭性真菌病并使用伏立康唑治疗的68例ICU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监测伏立康唑药物谷浓度(voriconazole trough concentration,Cvmin)将患者分为对照组(CON)及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组(TDM),其中TDM组患者在伏立康唑治疗期间监测Cvmin,并根据Cvmin调整药物剂量,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失败率和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进一步将TDM组患者按照Cvmin水平分为3个亚组,分别为低于有效治疗浓度组(Cvmin<1mg/L),达到有效治疗浓度组(Cvmin在1~4mg/L)和高于有效治疗浓度组(Cvmin>4mg/L)。比较不同亚组之间年龄、性别、白蛋白水平和持续肾替代治疗率之间的差异,寻找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结果和CON组相比,TDM组患者具有更低的治疗失败率,17%vs 3%,P<0.01;以及较低的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23%vs 5%,P<0.01。3个亚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白蛋白水平和APAPCHEII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与达到有效治疗浓度组及高于有效治疗浓度组的患者相比,低于有效治疗浓度组的患者持续肾替代治疗率明显升高,100%vs 52%,P<0.05及100%vs 29%,P<0.05。结论对于使用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病的ICU患者,尤其是那些同时接受CRRT治疗的患者,有必要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并根据Cvmin结果适当调整剂量,使药物浓度维持在有效治疗范围内,增加治疗成功率,同时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侵袭性真菌病 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下万古霉素治疗血流感染6例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慧芳 汤荣 +5 位作者 舒文 王瑞兰 梁晓宇 杨洋 吴菊芳 张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目的探讨增大万古霉素剂量治疗血流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入选2013年7月1日—12月31日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并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成人患者,检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并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及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万古霉素给药方案,同时记录患者... 目的探讨增大万古霉素剂量治疗血流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入选2013年7月1日—12月31日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并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成人患者,检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并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及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万古霉素给药方案,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分析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下增大万古霉素剂量,治疗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血流感染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本研究中血流感染病原菌均为MRCNS,除1株人葡萄球菌的万古霉素MIC值为1 mg/L,其余菌株的万古霉素MIC值均为2 mg/L。常规剂量(2 g/d,或1.5 g/d)万古霉素的谷浓度平均值为(3.84±1.42)mg/L,高剂量(3 g/d)万古霉素谷浓度平均值为(9.13±4.88)mg/L。常规剂量时平均万古霉素曲线下面积(AUC)与MIC浓度比值(AUC/MIC)为152±39,高剂量用药时平均AUC/MIC为197±44。6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了肾功能损害。6例患者在使用万古霉素后3例临床和细菌学治愈,3例无效。结论万古霉素治疗肾功能正常的MRCNS血流感染患者时,建议在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下调整患者个体化的给药方案,以达到目标治疗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血流感染 万古霉素 最低抑菌浓度 肾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治疗药物浓度监测队列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梁晓宇 吴菊芳 +6 位作者 杨敏婕 范亚新 郁继诚 曹国英 黄俊 周颖杰 张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2-478,共7页
目的了解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根据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结果调整万古霉素给药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5年1月—2014年9月进行万古霉素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的住院患者128例,分为治疗方案调整组和未调整组进行... 目的了解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根据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结果调整万古霉素给药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5年1月—2014年9月进行万古霉素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的住院患者128例,分为治疗方案调整组和未调整组进行TDM数据、万古霉素疗效、安全性分析,并建立Cox模型和生存曲线。结果调整组万古霉素日剂量和血药谷浓度高于未调整组,细菌学疗效和综合疗效也优于未调整组。Cox比例风险模型提示调整给药方案是疗效的保护因素。未发现安全性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根据TDM结果调整感染患者万古霉素给药方案,对于提高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疗效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89例次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结果数据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邹远高 王兰兰 白杨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38-140,共3页
目的对5种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EMIT方法测定口服卡马西平、丙戊酸、苯妥英或苯巴比妥的癫痫患者和服用地高辛的心衰患者的血药浓度,对798例患者889侧次TDM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种药... 目的对5种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EMIT方法测定口服卡马西平、丙戊酸、苯妥英或苯巴比妥的癫痫患者和服用地高辛的心衰患者的血药浓度,对798例患者889侧次TDM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种药物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的占44.99%;低于治疗窗浓度的占35.77%;高于治疗窗浓度的占19.24%;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的比例,卡马西平最高(56.15%),苯妥英最低(4.82%);低于和高于治疗窗的,苯妥英所占比例是最高的,分别是69.88%和25.30%。结论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依据之一,应综合分析患者用药方案,实验室数据和疗效,真正做到个体化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治疗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年我院环孢素等3种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曼 郭代红 +2 位作者 石莉 宁静 裴保香 《中国药师》 CAS 2005年第12期1020-1022,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我院近5年来环孢素等3种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结果,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所监测的3种治疗药物的血药浓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环孢素的监测结果主要分布在50-150,150-250,25... 目的:分析总结我院近5年来环孢素等3种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结果,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所监测的3种治疗药物的血药浓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环孢素的监测结果主要分布在50-150,150-250,250-350 ng·ml-13个区段,其他2种药物的监测结果中,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结果占年监测例次的百分率均较低,而低于有效浓度范围的结果在年监测例次中所占比例较大。结论:在应用环孢素、地高平、茶碱时,应全面分析患者的剂量方案、用药史、重要的实验室数据,结合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和临床疗效随时调整剂量,真正做到个体化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环孢素 地高辛 茶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癇)患者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与用药指导
9
作者 刘文丽 李鸿飞 李红健 《中国医药》 2014年第5期747-748,共2页
癫(癇)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脑部神经元反复的、自限性、过度的和/或超同步化电发放,导致一过性脑功能障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癫瘸的患病率为5‰[1-2].据报道[3-4],我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较大规模的癫瘸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 癫(癇)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脑部神经元反复的、自限性、过度的和/或超同步化电发放,导致一过性脑功能障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癫瘸的患病率为5‰[1-2].据报道[3-4],我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较大规模的癫瘸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癫(癇)的患病率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致病因素主要为产前及围产期因素、遗传因素或代谢障碍、中枢神经感染及热性惊厥和颅脑外伤、脑部肿瘤、近亲结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癇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用药指导 服药依从性 安全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立康唑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探讨 被引量:21
10
作者 何高丽 张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7-81,共5页
近年来,随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增多以及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技术和导管技术等医疗技术的开展,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特别是曲霉属和念珠菌属引起的感染,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不足30%和70%。
关键词 伏立康唑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遗传多态性 药动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立康唑的多中心药动学研究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钰然 郭蓓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2-92,共1页
伏立康唑是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一线药物,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征。现有的有关伏立康唑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研究表明,其临床意义虽重大,但均是单中心的小样本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探讨了伏立康唑浓度与临床疗效... 伏立康唑是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一线药物,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征。现有的有关伏立康唑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研究表明,其临床意义虽重大,但均是单中心的小样本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探讨了伏立康唑浓度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关系,并评价了可能影响伏立康唑浓度的临床因素和药物相互作用因素。入选2008年12月2010年5月在澳大利亚的7所医院接受伏立康唑治疗,并至少有1次药物浓度监测的患者。该研究共纳入201例患者,包含783个伏立康唑谷浓度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伏立康唑 药动学特征 多中心 侵袭性真菌感染 药物相互作用 一线药物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立康唑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范围
12
作者 LewisRE 武晓捷 汪复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75-275,共1页
伏立康唑自2002年问世以来已成为治疗侵袭性曲霉病的首选药物,并常作为移植后高风险患者预防用药。伏立康唑是氟康唑的衍生物,具抗菌谱广、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伏立康唑主要在肝脏由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因此同时应用的其他药... 伏立康唑自2002年问世以来已成为治疗侵袭性曲霉病的首选药物,并常作为移植后高风险患者预防用药。伏立康唑是氟康唑的衍生物,具抗菌谱广、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伏立康唑主要在肝脏由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因此同时应用的其他药物可能影响该药的体内代谢。不同患者该药的药动学特点可有很大差异,因而影响临床疗效或使毒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伏立康唑 细胞色素P450酶系 口服生物利用度 侵袭性曲霉病 体内代谢 药动学特点 首选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危重烟曲霉菌感染患者基于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抗真菌治疗的药学监护
13
作者 李美云 胡建 +2 位作者 刘丽华 张明香 李昕 《抗感染药学》 2019年第11期1920-1923,共4页
目的:探究危重烟曲霉菌感染患者基于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抗真菌治疗的药学监护,为临床制定伏立康唑个体化给药方案和用药监护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根据其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参与1例肺部烟曲霉菌感染患者伏立康唑用药方案的优化与不... 目的:探究危重烟曲霉菌感染患者基于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抗真菌治疗的药学监护,为临床制定伏立康唑个体化给药方案和用药监护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根据其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参与1例肺部烟曲霉菌感染患者伏立康唑用药方案的优化与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的监护。结果:临床药师利用血药浓度监测技术对该危重症患者采用个体化用药及药学监护后,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和不良反应得到控制,肺部炎症较前有显著好转,病情稳定。结论:在伏立康唑治疗危重症烟曲霉菌感染患者的过程中,临床药师基于TDM对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确保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TDM 药学监护 烟曲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抗精神病药物浓度监测回顾性分析
14
作者 康秉涛 赵璠 +3 位作者 段逍 李艳茸 李彤 雷英英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8期146-148,共3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榆林市第五医院4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结果,探讨其在临床精神科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精准用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对奥氮平、氯氮平、阿立哌唑、利培酮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 目的 回顾性分析榆林市第五医院4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结果,探讨其在临床精神科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精准用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对奥氮平、氯氮平、阿立哌唑、利培酮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收集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种抗精神病药物监测1次的频率高于2次及以上的监测频率;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治疗药物浓度在控率显著高于其余3种药物;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能明显提高监测在控率,多次治疗药物监测表明4种抗精神病药物平均在控率达到58.29%。其中氯氮平提升率最高,其次分别是阿立哌唑、奥氮平、利培酮。结论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能有效提高4种抗精神病药物在控率,对指导精神科合理用药有较好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回顾性分析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替考拉宁治疗老年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的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与疗效评估 被引量:16
15
作者 祖育娜 张华 +2 位作者 周丽娟 陈建丽 楚玉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5379-5381,共3页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替考拉宁在治疗老年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的血药谷浓度(Cmin)、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替考拉宁合理的给药方式及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的必要性。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52例老年重症革兰阳...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替考拉宁在治疗老年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的血药谷浓度(Cmin)、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替考拉宁合理的给药方式及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的必要性。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52例老年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给予替考拉宁针第1~3日0.4g,每12h1次,静脉滴注,此后0.4g,每天一次,静脉滴注;对照组按常规剂量给予替考拉宁针第1日0.4g,每12h1次,静脉滴注,此后0.4g,每天一次,静脉滴注,治疗期间采集血样,检测替考拉宁Cmin,比较两组患者Cmin、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替考拉宁的Cmin分别为(22.04±11.02)mg/l、(13.62±2.66)mg/l;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6%、78.6%;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7.5%、71.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6%,两组间患者C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始应用高剂量及维持剂量替考拉宁治疗老年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效果良好,可达到有效Cmin,且不良反应无增加,建议可在监测替考拉宁Cmin的同时提高替考拉宁的用量,以期提高替考拉宁的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考拉宁 革兰阳性菌 老年患者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原文传递
伏立康唑的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任佳秀 倪受东 +2 位作者 李萌 苗仁华 庄星星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7期1545-1548,共4页
伏立康唑是多种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治疗药物,但其药动学复杂、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且其血药浓度易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性别、年龄、联合用药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为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十分重要。就伏立康... 伏立康唑是多种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治疗药物,但其药动学复杂、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且其血药浓度易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性别、年龄、联合用药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为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十分重要。就伏立康唑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影响因素如个体差异大、CYP2C19基因多态性、药物间相互作用多、年龄因素、其他因素等进行综述,旨在为伏立康唑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个体差异 CYP2C19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儿童伏立康唑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婷婷 张杨 +2 位作者 刘玲玲 刘艳 徐三清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387-2390,共4页
目的:本研究拟评估伏立康唑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在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集76例以常规推荐剂量静脉滴注或口服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的血液标本共99份,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谷浓度。结果:测定伏... 目的:本研究拟评估伏立康唑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在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集76例以常规推荐剂量静脉滴注或口服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的血液标本共99份,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谷浓度。结果:测定伏立康唑谷浓度中位值为0.784μg·m L-1(0.025~9.910μg·m L-1),其中44例(44.4%)达到目标浓度范围(1~5.5μg·m L-1),给药剂量与血药浓度之间缺乏相关性(r=0.252,P=0.315)。个体间和个体内血药浓度变异系数分别为97.0%和69.6%。患儿年龄分布2个月~14岁,年龄<6岁的患儿与年龄>6岁的患者相比,谷浓度要达到目标范围需要给予更高剂量的伏立康唑(6.1 mg·kg-1/次vs.4.55 mg·kg-1/次,P<0.05)。谷浓度<1μg·m L-1的患儿治疗失败率高于成功率(58.8%vs.46.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0)。5名患儿治疗中监测谷浓度<1μg·m L-1且疗效不佳,通过提高给药剂量使谷浓度达1μg·m L-1以上,最终治疗有效。2例谷浓度≥5.5μg·m L-1的患儿均出现肝功能异常。结论:采用常规推荐剂量给药部分儿童难以达到伏立康唑的目标浓度。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在个体间和个体内均有较大的差异。低龄儿童要达到有效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往往需给予更高的用药剂量。开展伏立康唑药物浓度监测不仅可以保障患儿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可为合理制订我国儿童的伏立康唑初始治疗方案提供研究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伏立康唑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原文传递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施丽红 肖洪涛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1年第10期881-885,共5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成为晚期肿瘤患者重要的治疗药物,然而仅有部分患者能够从这些药物中获益。根据患者和肿瘤特点,筛选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优化给药策略,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而不增加不良反应,是精准免疫治疗亟需解决的问题。治疗药...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成为晚期肿瘤患者重要的治疗药物,然而仅有部分患者能够从这些药物中获益。根据患者和肿瘤特点,筛选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优化给药策略,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而不增加不良反应,是精准免疫治疗亟需解决的问题。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作为精准化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个体化治疗中不但存在机遇,同时也面临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量效关系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原文传递
ICU患者替考拉宁给药方式及药物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昊 王雪 +2 位作者 董海燕 董亚琳 田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38-544,共7页
目的:探讨替考拉宁的合理给药方式及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的必要性。方法:对使用替考拉宁治疗的20例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前3 d平均起始给药剂量(MID)的不同,分为MID=533.33 mg/d组10例和MID<533.33 m... 目的:探讨替考拉宁的合理给药方式及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的必要性。方法:对使用替考拉宁治疗的20例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前3 d平均起始给药剂量(MID)的不同,分为MID=533.33 mg/d组10例和MID<533.33 mg/d组10例,所有患者治疗期间采集血样,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Cmin)。结果:研究发现替考拉宁Cmin与初始给药剂量密切相关,其Pearson相关性为0.685,双侧显著性检验均为0.01,使用起始负荷剂量的患者Cmin明显高于不采用起始负荷量的患者(P<0.01),且治疗效果亦明显好于不予以起始负荷量的患者(P<0.01),两组病人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在使用替考拉宁时需要予以规范的起始负荷给药方式,以期快速达到有效药物治疗浓度,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应根据TDM结果协助调整给药剂量,避免替考拉宁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替考拉宁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负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感染患者替考拉宁药物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昊 王雪 +2 位作者 董海燕 董亚琳 田刚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感染患者进行替考拉宁药物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替考拉宁治疗前3d平均起始给药剂量(MID)的不同,分为MID=533.33mg/d组和MID<533.33mg/d组,所有患者治疗期间采集血样... 目的探讨重症感染患者进行替考拉宁药物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替考拉宁治疗前3d平均起始给药剂量(MID)的不同,分为MID=533.33mg/d组和MID<533.33mg/d组,所有患者治疗期间采集血样,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血药谷浓度。结果替考拉宁Cmin水平与MID密切相关,Pearson相关性为0.678,双侧显著性检验均为0.01,使用起始负荷剂量的患者Cmin明显高于不采用起始负荷量的患者(P<0.01),且治疗效果亦明显好于不予以起始负荷量的患者(P<0.01),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重症感染患者在使用替考拉宁时需要予以规范的负荷给药方式,以期快速达到有效药物治疗浓度,同时应予以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协助调整给药剂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素 替考拉宁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负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