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纳木错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主要温室气体通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旦增塔庆 旭日 +3 位作者 魏学红 魏达 刘永稳 王迎红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3-501,共9页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占我国天然草地的40%,研究其温室气体源汇强度及驱动因子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在西藏纳木错地区开展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的生态系统呼吸、CH_4和N_2O通量观测,生长季内的观测表明:高寒草原...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占我国天然草地的40%,研究其温室气体源汇强度及驱动因子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在西藏纳木错地区开展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的生态系统呼吸、CH_4和N_2O通量观测,生长季内的观测表明: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呼吸分别为(283.7±14.4)mg·m^(-2)·h^(-1)和(275.7±20.6)mg·m^(-2)·h^(-1),低于有机质丰富的沼泽化草甸,为(591.6±53.2)mg·m^(-2)·h^(-1)。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均是CH_4的汇,其生长季均值分别为(—84.9±7.6)μg·m^(-2)·h^(-1)和(—39.2±4.6)μg·m^(-2)·h^(-1);而沼泽化草甸是CH_4的源其均值为(149.2±34.2)μg·m^(-2)·h^(-1)。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均为N_2O的源,生长季排放量分别为(7.3±2.8),(3.0±1.1)和(2.2±4.3)μg·m^(-2)·h^(-1)。土壤水分总体控制着高寒草地CH_4通量的时空变化,在土壤水分含量约大于30%的沼泽化草甸表现为CH_4的排放源,而在土壤水分含量低于30%的高寒草原和草甸表现为CH_4的汇;生长季水分含量越高,对CH_4的吸收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原 高寒草甸 沼泽化草甸 生态系统呼吸 CH4通量 N2O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沼泽化草甸小叶章群落生物量季节动态规律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继丰 王臣 +4 位作者 庄凤君 付晓玲 王建波 周晓亮 倪红伟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8年第1期88-89,共2页
对三江平原沼泽化草甸小叶章群落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沼泽化草甸小叶章群落生物量季节动态呈抛物线型,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7月末,为326.00 g/m2;生物量累积生长量季节动态呈单峰型,最大积累量334.75 g/m2;生物量生长量、生物量绝对... 对三江平原沼泽化草甸小叶章群落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沼泽化草甸小叶章群落生物量季节动态呈抛物线型,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7月末,为326.00 g/m2;生物量累积生长量季节动态呈单峰型,最大积累量334.75 g/m2;生物量生长量、生物量绝对增长率和相对增长率季节动态都呈"Z"型,其最大值出现在7月末,分别为238.39 g/m2,7.95g/d,0.1825g/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化草甸 生物量 季节动态 绝对增长率 相对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典型草甸与沼泽化草甸中种子雨的差异 被引量:1
3
作者 文淑均 张世挺 +1 位作者 李伟 杜国祯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6-263,共8页
种子雨是一种潜在群落,在多样性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缘的典型草甸和沼泽化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群落种子雨物种组成与季节动态,及其与地上植被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典型草甸与沼泽化草甸植被中的物种丰富度、S... 种子雨是一种潜在群落,在多样性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缘的典型草甸和沼泽化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群落种子雨物种组成与季节动态,及其与地上植被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典型草甸与沼泽化草甸植被中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指数以及植株个体数虽无显著差异,但无度量多维度标定(NMDS)排序结果表明,2种群落物种组成有明显分离;2)典型草甸中种子雨密度显著高于沼泽化草甸;3)典型草甸与沼泽化草甸中种子雨密度的季节动态均呈双峰模式;4)典型草甸与沼泽化草甸中种子雨物种组成的相似性高于植被的相似性,该结果得到了NMDS排序结果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甸 沼泽化草甸 种子雨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武滩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群落结构及植物量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海艳 马玉寿 +2 位作者 孙小弟 王彦龙 杨时海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7年第2期20-22,共3页
对果洛州大武滩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典型样地的植物群落结构及植物量进行了调查,结果为:该草地植被由24种植物组成,隶属13科22属。藏嵩草为优势种,次优势种植物有华扁穗草和鹅绒委陵菜。植被多样性指数(H′)为3.06,生态优势度指数(D)为0.82... 对果洛州大武滩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典型样地的植物群落结构及植物量进行了调查,结果为:该草地植被由24种植物组成,隶属13科22属。藏嵩草为优势种,次优势种植物有华扁穗草和鹅绒委陵菜。植被多样性指数(H′)为3.06,生态优势度指数(D)为0.82,均匀度指数为(J′)值为0.96。地上植物量干重为558.7g/m2,地下植物量为6734.13g/m2。地下植物量主要分布在0~10cm处,为4071.7g/m2,占0~30cm植物量的60.46%。草地地上植物量按经济类群划分,莎草类、阔叶草类和禾草类植物分别占鲜重的69.9%、26.28%和3.78%;占干重的75.3%、20.3%和4.4%,草地植物群落以莎草科牧草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嵩草 沼泽化草甸 群落结构 植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伟 孙海松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7,13,共8页
为了对黄河源区藏蒿草沼泽草甸资源进行科学管理与保护,采用样方法,对黄河源区不同退化程度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源区藏嵩草沼泽化草甸植物组成有11科32属49种。不同退化程度群落植物组成及其重要值... 为了对黄河源区藏蒿草沼泽草甸资源进行科学管理与保护,采用样方法,对黄河源区不同退化程度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源区藏嵩草沼泽化草甸植物组成有11科32属49种。不同退化程度群落植物组成及其重要值都有很大变化,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藏嵩草平均高度由26.2 cm降低为7.3 cm,盖度由76%降低为31%;2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地上生物量明显下降,排序为未退化草地>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极度退化,藏嵩草沼泽化草甸是一个旱化演替的过程,莎禾草类为主——莎禾草类+杂类草——杂类草为主;3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均匀度指数呈正相关,与生态优势度呈负相关;物种丰富度在中度退化阶段最高,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数在重度退化阶段最高,均匀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群落的多样性。草甸可持续利用的最有效措施是围栏封育与划区轮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藏嵩草沼泽化草甸 群落特征 草地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尕海沼泽化草甸湿地不同地下水位土壤理化特征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江琪 马维伟 +4 位作者 李广 闫丽娟 朱海东 罗永忠 陈国鹏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1-347,共7页
为了研究地下水位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依据自然原因和地形原因形成的水位梯度,对尕海沼泽化草甸湿地区内高水位(SI)、中间水位(SII)和低水位(SIII)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尕海沼泽化草甸湿地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土... 为了研究地下水位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依据自然原因和地形原因形成的水位梯度,对尕海沼泽化草甸湿地区内高水位(SI)、中间水位(SII)和低水位(SIII)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尕海沼泽化草甸湿地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土壤颗粒组成中细砂(<0.2mm)比例下降,粗砂(2~0.2mm)含量增加,土壤容重显著升高,且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SI样地平均土壤总孔隙度、最大持水量分别是SII样地的1.19和1.36倍、SIII样地的1.93和2.75倍。尕海湿地SI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比SII和SIII分别高出了86.87%和167.35%、99.88%和115.95%、22.32%和58.97%,地下水位的降低显著影响了有机质的分解转化,加快了氧化分解的速率,造成土壤养分(碳、氮、磷)含量的减少,使得湿地土壤环境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化草甸湿地 地下水位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蓄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青海湖地区沼泽化草甸的空间分布现状及保护对策
7
作者 张文娟 唐俊伟 《草业与畜牧》 2011年第4期22-26,共5页
沼泽化草甸是青海省重要的草地类型,其生态与环境功能是其他类型草地不可替代的。近年来,环青海湖地区的沼泽化草甸逐渐萎缩,其空间分布和植物群落结构也受到很大程度的干扰。本文对环青海湖地区沼泽化草甸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沼泽化草甸是青海省重要的草地类型,其生态与环境功能是其他类型草地不可替代的。近年来,环青海湖地区的沼泽化草甸逐渐萎缩,其空间分布和植物群落结构也受到很大程度的干扰。本文对环青海湖地区沼泽化草甸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步分析,为合理开发利用该区草地资源,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化草甸 环青海湖地区 草地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晏县沼泽化草甸西藏嵩草外部形态特征调查
8
作者 张宗花 《青海草业》 2009年第3期51-54,共4页
沼泽化西藏嵩草草甸在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具有维持草地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上、调节气候的功能。文章就海晏地区不同退化程度的沼泽化草甸西藏嵩草的生长发育和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关键词 沼泽化草甸 西藏嵩草 外部形态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封禁牧对若尔盖高寒沼泽化草甸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熊银洪 韩金锋 +4 位作者 熊好琴 赵丽 刘宏强 董李勤 张昆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88,共8页
为评估围封禁牧与冬春放牧措施在若尔盖高寒沼泽化草甸的生态保护效益,对其围封禁牧7 a后的华扁穗草群落植株高度、地上生物量、物种丰富度等进行测量与分析。研究显示:(1)围封禁牧显著增加华扁穗草群落的植株高度、凋落物量(P<0.01)... 为评估围封禁牧与冬春放牧措施在若尔盖高寒沼泽化草甸的生态保护效益,对其围封禁牧7 a后的华扁穗草群落植株高度、地上生物量、物种丰富度等进行测量与分析。研究显示:(1)围封禁牧显著增加华扁穗草群落的植株高度、凋落物量(P<0.01),显著降低植株密度、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P<0.05);(2)围封禁牧样地的物种数下降5种,多数多年生杂类草退出群落,物种间正负关联比下降,群落稳定性降低;(3)植株高度与凋落物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物种丰富度显著负相关(P<0.05),而物种丰富度与凋落物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果表明:围封禁牧降低了若尔盖高寒沼泽化草甸的物种多样性及其植被生产力,冬春放牧可以有效地维持群落物种组成及其稳定性;围封禁牧引起的凋落物过量累积是高寒沼泽化草甸物种减少和群落稳定性降低的显著驱动因子。研究结果可为评价围封禁牧政策在不同类型湿地保护管理实践中合理性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沼泽化草甸 围封禁牧 群落结构 湿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湿地沼泽化草甸土壤真菌与理化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18
10
作者 任玉连 陆梅 +1 位作者 范方喜 彭淑娴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1期42-49,共8页
以高原湿地纳帕海沼泽化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培养结合形态鉴定比较分析0—20 cm、20—40 cm土层的土壤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组成,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0—20cm和20—40 cm土层中的真菌... 以高原湿地纳帕海沼泽化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培养结合形态鉴定比较分析0—20 cm、20—40 cm土层的土壤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组成,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0—20cm和20—40 cm土层中的真菌数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_(SW))和丰富度指数(D_(MA))均表现为0—20 cm土层> 20—40 cm土层;分别分离得到土壤真菌12属和10属,其中木霉属、青霉属、腐霉属、曲霉属同为沼泽化草甸两个土层的优势类群,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同时20—40cm未发现枝孢菌属和壳囊孢属,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经RDA冗余分析,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pH、容重和自然含水率可能是影响沼泽化草甸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湿地 沼泽化草甸 土壤真菌 土壤理化性质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帕海沼泽化草甸不同季节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14
11
作者 任玉连 范方喜 +1 位作者 彭淑娴 陆梅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9期69-75,共7页
为阐明纳帕海湿地沼泽化草甸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采用稀释培养结合形态鉴定比较,分析旱季和雨季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并探讨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 为阐明纳帕海湿地沼泽化草甸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采用稀释培养结合形态鉴定比较,分析旱季和雨季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并探讨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在0~20 cm土层为雨季>旱季;20~40 cm土层除全氮外,为旱季>雨季。土壤容重和自然含水率在0~20 cm土层和20~40 cm土层为雨季>旱季。(2)旱季和雨季土壤真菌多样性均具有明显季节变化,0~20 cm土层除均匀度指数JSW外,真菌数量、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DMA为旱季>雨季。20~40 cm土层,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DMA为旱季>雨季,真菌数量和均匀度指数JSW为雨季>旱季。(3)经形态鉴定,旱季和雨季分别分离到12属和11属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相似性极高,但也表现出一定差异性。曲霉属和腐霉属同为旱季和雨季沼泽化草甸的优势类群;枝孢菌属和壳囊孢属是旱季特有属,链孢菌属是雨季特有属。(4)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在旱季和雨季,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容重和自然含水率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相关性大。不同季节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土壤理化性质与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密切相关,为研究真菌群落对纳帕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帕海 沼泽化草甸 土壤真菌 土壤理化性质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沼泽化草甸植物群落对放牧的响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冉 李宏林 +3 位作者 黎与 马丽 张中华 周华坤 《青海科技》 2022年第6期46-51,114,共7页
为探究不同放牧方式对高寒沼泽化草甸植物群落的影响,本研究在青藏高原东部高寒沼泽化草甸选择三块土壤、植被状态较为一致的样地,设置全年放牧(AG)、生长季禁牧(WG)和全年禁牧(NG)三个处理,测定了群落物种丰富度、生产力、植物功能性... 为探究不同放牧方式对高寒沼泽化草甸植物群落的影响,本研究在青藏高原东部高寒沼泽化草甸选择三块土壤、植被状态较为一致的样地,设置全年放牧(AG)、生长季禁牧(WG)和全年禁牧(NG)三个处理,测定了群落物种丰富度、生产力、植物功能性状以及土壤全氮、全磷和速效氮含量等植被和土壤指标。结果表明:(1)放牧显著增加了沼泽化草甸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了群落地上生物量,在全年放牧条件下物种丰富度最高;(2)放牧显著增加了群落水平的比叶面积,降低了高度(P<0.05),而对群落的叶片干物质含量则没有显著影响;(3)随着放牧持续时间的增加,高寒沼泽化草甸土壤全氮、全磷和速效氮含量明显降低。放牧活动可以提高高寒沼泽化草甸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但是降低了其土壤养分含量,因此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放牧制度以实现对沼泽化草甸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沼泽化草甸 放牧方式 物种丰富度 植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高原西藏蒿草沼泽化草甸退化演替及可持续利用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严俊 旦久罗布 +13 位作者 谢文栋 张海鹏 何世丞 次旦 拉巴扎西 王有侠 马登科 陈金林 高科 李艳容 才珍 次仁宗吉 边巴拉姆 次仁曲珍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第3期31-34,共4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藏北高原西藏蒿草沼泽化草甸退化演替变化规律,探讨了草地演替过程中植被盖度、高度、产草量、植物种类等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随着西藏蒿草沼泽化草甸退化演替加剧,草层高度、草产量、植被盖度等随之下降;植物种类从多到... 本文主要研究了藏北高原西藏蒿草沼泽化草甸退化演替变化规律,探讨了草地演替过程中植被盖度、高度、产草量、植物种类等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随着西藏蒿草沼泽化草甸退化演替加剧,草层高度、草产量、植被盖度等随之下降;植物种类从多到少依次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未退化>重度退化>极度退化;建议根据不同退化程度采取不同的生态恢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沼泽化草甸 物种多样性 草地退化 可持续利用 研究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三江平原沼泽化草甸特性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14
作者 逯德福 于凤林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992年第2期31-35,共5页
三江平原是我国著名的沼泽化冲积平原和沼泽化植被面积最大的集中分布区。沼泽湿地景观随处可见。长期以来,在三江平原千里沃野中,自然生产潜力高、水草丰茂、中、湿生植物十分发育的沼泽化草甸,一直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发展的必... 三江平原是我国著名的沼泽化冲积平原和沼泽化植被面积最大的集中分布区。沼泽湿地景观随处可见。长期以来,在三江平原千里沃野中,自然生产潜力高、水草丰茂、中、湿生植物十分发育的沼泽化草甸,一直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发展的必争之地,也是三江平原农业开发的重要后备资源。其总面积达1160万亩。占全区后备土地资源总面积的45%(未包括重沼泽地)。合理组织沼泽化草甸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沼泽化草甸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小泊湖区沼泽化草甸、草甸和沙地的土壤酶活性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杨英 耿玉清 +2 位作者 黄桂林 赵恒毅 周红娟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26,共7页
为了探讨与高寒区沼泽化草甸及由其退化的草甸、沙地土壤中的有机碳、氮和磷转化相关的酶活性的变化机制,在青海湖流域小泊湖区的沼泽化草甸、草甸和沙地中,分别采集0~10 cm、10~20 cm和20~3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比较不同采样地土壤的理... 为了探讨与高寒区沼泽化草甸及由其退化的草甸、沙地土壤中的有机碳、氮和磷转化相关的酶活性的变化机制,在青海湖流域小泊湖区的沼泽化草甸、草甸和沙地中,分别采集0~10 cm、10~20 cm和20~3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比较不同采样地土壤的理化性质、7种水解酶和酚氧化酶活性的差异,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对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沼泽化草甸相比,草甸土壤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酶、几丁质酶、亮氨酸氨基肽酶和甘氨酸氨基肽酶的酶活性分别下降了44.6%、47.1%、35.7%、66.9%和82.5%;相应的沙地土壤酶活性则分别下降了91.3%、79.4%、76.2%、79.1%和94.7%;草甸土壤酚氧化酶活性很高;各采样地土壤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酶、几丁质酶活性与水溶性有机碳、氮含量显著相关,土壤含水量和水溶性有机碳、氮含量能够解释不同采样地土壤肽酶活性的差异,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能够解释不同采样地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差异;土壤含水量、p H和水溶性有机碳对酚氧化酶活性影响显著。与沼泽化草甸土壤相比,草甸和沙地土壤中与碳、氮转化相关的水解酶的活性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 沼泽化草甸 草甸 沙地 水解酶活性 酚氧化酶活性
原文传递
三江平原小叶章沼泽化草甸土壤呼吸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建波 倪红伟 +1 位作者 付晓玲 钟海秀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6-72,共7页
对三江平原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施)沼泽化草甸进行为期2a的模拟氮沉降实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loeC(m2·a)氮]、低氮[4g/(m^2·a)氮]和高氮F8g/(m^2·a)氮]。采用动态气室法(LI.6400—09叶室连接... 对三江平原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施)沼泽化草甸进行为期2a的模拟氮沉降实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loeC(m2·a)氮]、低氮[4g/(m^2·a)氮]和高氮F8g/(m^2·a)氮]。采用动态气室法(LI.6400—09叶室连接到LI.6400便携式CO2/H2O分析系统)测定土壤呼吸速率。结果表明,小叶章沼泽化草甸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动态曲线呈抛物线模式,在7月达到最高值;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温度之间呈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R^2为0.47-0.69);仅高氮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含水量表现出负指数相关关系60〈0.05,R^2=0.27);氮沉降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依据氮沉降水平而异,低氮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为(5.57±0.91)um01/(m^2·s),比对照处理土壤呼吸速率(5.18±0.86)μmol/(m^2·s)高8%60〈0.05),高氮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4.93±0.53)pmol/(m^2·s)则比对照处理稍低。不同氮沉降处理下,土壤呼吸温度系数Q10值分别为2.93、2.43和2.03,Q10值随着氮沉降水平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氮沉降可能抑制了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小叶章沼泽化草甸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原文传递
积水和网孔大小对青藏高原高寒沼泽化草甸优势种黑褐苔草叶片凋落物早期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余琴 毋洁 +3 位作者 梁德飞 张晶然 李谆 张世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785-2791,共7页
2013年5月,在青藏高原高寒沼泽化草甸收集优势种黑褐苔草(Carex atrofusca)立枯体凋落物。6月初,选择3个样带:长期积水带、周期性积水带和无积水带,并结合凋落物分解袋的方法,在每个样带区设置网孔大小分别为大(4.5 mm)、中(2.0 mm)、小... 2013年5月,在青藏高原高寒沼泽化草甸收集优势种黑褐苔草(Carex atrofusca)立枯体凋落物。6月初,选择3个样带:长期积水带、周期性积水带和无积水带,并结合凋落物分解袋的方法,在每个样带区设置网孔大小分别为大(4.5 mm)、中(2.0 mm)、小(0.1mm)的3种凋落物分解袋,研究积水状态和网孔大小对凋落物早期分解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积水显著抑制凋落物的分解,而周期性积水和无积水环境中凋落物的质量损失率在大、中、小网孔凋落物袋中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网孔显著影响凋落物质量损失率,表现为大网孔>中网孔>小网孔;在早期分解过程中,凋落物的氮、磷均表现为富集;积水状态显著影响凋落物分解后氮、磷的富集;网孔大小对凋落物氮富集的影响显著,而对磷富集的影响不显著;积水状态和网孔大小对凋落物氮富集影响的交互作用极显著,但对磷富集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积水状态和网孔大小影响高寒沼泽化草甸凋落物分解以及氮、磷养分动态,由于不同网孔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可用来反映不同土壤生物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因此,积水和土壤生物对维持高寒沼泽化草甸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水 土壤生物 凋落物分解 高寒沼泽化草甸 黑褐苔草
原文传递
尕海湿地沼泽化草甸中不同积水区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 被引量:23
18
作者 吴江琪 马维伟 +4 位作者 李广 王辉 罗永忠 聂志刚 薛景文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7-143,共7页
2014年5~9月,以尕海湿地沼泽化草甸中不同积水区(无积水区、季节性积水区和常年积水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中的活性有机碳含量,分析沼泽化草甸不同积水区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积水状况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影... 2014年5~9月,以尕海湿地沼泽化草甸中不同积水区(无积水区、季节性积水区和常年积水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中的活性有机碳含量,分析沼泽化草甸不同积水区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积水状况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影响显著。0~40 cm深度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最大值出现在常年积水区,季节性积水区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次之,最小值出现在无积水区。在不同土壤深度,20~4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在季节性积水区最大,在无积水区最小,其它深度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都在常年积水区最大,在无积水区最小,说明常年积水区活性有机碳及组分具有更加明显的表聚性。在不同采样日,各积水区的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微生物熵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都有显著变化(p<0.05)。各活性有机碳组分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各活性有机碳含量都随着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水状况 沼泽化草甸 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易氧化有机碳
原文传递
玛曲高寒沼泽化草甸51种植物光合生理和叶片形态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34
19
作者 任青吉 李宏林 卜海燕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3-603,共11页
基于功能性状的研究方法广泛地应用于生态学研究,用于解释不同层次的复杂的生态学过程,而绿色植物叶片的功能性状长期被认为对植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的影响。该研究对玛曲高寒沼泽化草甸51个植物种(分属于14科)的叶片形态和光... 基于功能性状的研究方法广泛地应用于生态学研究,用于解释不同层次的复杂的生态学过程,而绿色植物叶片的功能性状长期被认为对植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的影响。该研究对玛曲高寒沼泽化草甸51个植物种(分属于14科)的叶片形态和光合性状进行测量,比较不同物种和不同功能群(莎草科、禾本科和双子叶类杂草)的差异,分析叶片形态特征和叶片光合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物种、不同功能群之间在比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叶片形态和光合特征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例如禾本科植物具有较高的比叶面积和水分利用效率,双子叶类杂草具有较大的叶面积,而莎草科植物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在物种水平还是功能群水平,叶片形态和叶片光合性状之间都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该研究揭示了高寒沼泽化草甸植物物种在叶片功能性状上的显著分化,进而使得这些物种能在同一个草地群落中共存,而群落中不同功能群物种的组成差异将会对群落的结构、功能和资源利用产生显著的影响。该研究将为进一步研究高寒沼泽化草甸提供基础研究数据并为其保护和恢复提供生理生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沼泽化草甸 功能性状 叶片形态特征 光合生理特征 水分利用效率 功能群
原文传递
短期养分添加对西藏沼泽化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植物多样性和功能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周娟娟 刘云飞 +1 位作者 王敬龙 魏巍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29,共13页
N、P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营养元素,养分添加对退化草地改良复壮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以当雄县格达乡甲多村长期围封刈割的藏嵩草沼泽化草甸为研究对象,开展短期养分添加对地上生物量、植物多样性和功能性状的影响,明确植物多样性和群... N、P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营养元素,养分添加对退化草地改良复壮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以当雄县格达乡甲多村长期围封刈割的藏嵩草沼泽化草甸为研究对象,开展短期养分添加对地上生物量、植物多样性和功能性状的影响,明确植物多样性和群落水平功能性状对地上生物量变化的解释度。结果显示:N添加和N+P添加处理下,地上生物量至少增加39.3%和98.9%。N+P添加与单独N添加相比,显著增加了喜马拉雅嵩草、华扁穗草、禾草类群和杂类草类群的地上生物量(P<0.05);降低了藏嵩草的重要值,增加了喜马拉雅嵩草、早熟禾、鹅绒委陵菜、西藏报春的重要值。N+P添加显著提高了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养分添加增加了群落水平植株高度和氮含量(P<0.05),N+P添加显著增加群落水平叶片磷含量,增加了叶比重,降低了叶干物质含量;群落水平植株高度、叶片磷含量、叶片氮含量与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P<0.01)。最小二乘结构方程和方差分解结果显示,N添加对群落水平加权性状和地上生物量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P<0.05),P添加对群落水平加权性状、地上生物量和植物多样性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P<0.05),氮、磷共同决定了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群落水平植物功能性状和植物多样性对地上生物量的总解释度为81.3%,群落水平植物功能性状对地上生物量的解释度为78.5%,植物多样性的解释度为45.5%。综上,群落水平植物功能性状和植物多样性共同决定了高寒沼泽化草甸地上生物量对氮、磷养分添加的响应变化。施氮同时配施磷肥对草地增产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均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氮磷添加 沼泽化高寒草甸 物种多样性 功能性状 地上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