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实测肾脏深度对泌尿系梗阻性疾病GFR的影响
1
作者 何光远 张思杏 +2 位作者 蓝秋 罗意 罗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162-165,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实际测量肾脏深度与使用Tonnesen公式计算得到的肾脏深度对泌尿系梗阻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影响。方法 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49例在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 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实际测量肾脏深度与使用Tonnesen公式计算得到的肾脏深度对泌尿系梗阻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影响。方法 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49例在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的患者数据。通过结合患者最近的CT影像资料实际测量患者地肾脏深度及使用Tonnesen公式计算得到的肾脏深度。根据Gates法计算左右肾的GFR,从而分析这两种方法测得的肾脏深度值及其相应GFR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 统计分析显示,基于CT实际测量肾脏深度计算出的GFR与Tonnesen公式法计算出的结果有显著差异。CT实测的肾脏深度显著大于Tonnesen公式计算的结果。无论是在正常组、轻度梗阻组还是中度梗阻组中,基于CT测量的肾脏深度计算出的GFR值普遍高于使用Tonnesen公式计算的结果。方法 计算的GFR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滤过率 肾脏深度 肾动态显像 泌尿系梗阻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尿路成像技术的价值
2
作者 沈瑜琳 张辉扬 林水金 《影像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25-29,共5页
目的:探索64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尿路成像技术对泌尿系梗阻性疾病诊断优势。方法:以疑似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患者支撑本次研究,开展各项数据分析,截取时间点为2022年1月-2023年6月,筛选70例,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对患者... 目的:探索64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尿路成像技术对泌尿系梗阻性疾病诊断优势。方法:以疑似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患者支撑本次研究,开展各项数据分析,截取时间点为2022年1月-2023年6月,筛选70例,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对患者开展64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尿路成像技术诊断,观察其诊断结果,分析该技术诊断优势与价值。结果:疑似70例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患者病理诊断检出阳性68例,2例阴性,该结果作为金标准,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64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尿路成像技术检出阳性68例,阴性2例,误诊与漏诊情况存在(1例漏诊、1例误诊),计算指标诊断符合、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7.14%、98.53%、50.00%),相比病理诊断指标无对比性(P>0.05)。诊断结果中,病理诊断检出肿瘤6例(8.82%)、输尿管畸形15例(22.06%)、泌尿系结石28例(41.18%)、尿路狭窄19例(27.94%),检出率100.00%;64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尿路成像技术诊断检出肿瘤6例(8.82%)、输尿管畸形15例(22.06%)、泌尿系结石28例(41.18%)、尿路狭窄18例(26.47%),检出率98.53%,数值无对比差异(P>0.05)。结论:64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尿路成像技术对泌尿系梗阻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精准地进行病灶观察,减少外界因素对病症产生的影响,提高诊断精准性,有助于患者尽早确诊,对于临床病症诊断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平扫 三维尿路成像技术 泌尿系梗阻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尿路水成像与静脉尿路造影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丽娜 郑菲 刘彪 《广西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485-486,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水成像(MRU)与静脉尿路造影(IVU)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和优势。方法43例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患者,均行IVU和MRU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对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定位诊断准确率MRU为...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水成像(MRU)与静脉尿路造影(IVU)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和优势。方法43例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患者,均行IVU和MRU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对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定位诊断准确率MRU为83.7%(36/43),IVU为63.0%(24/38),MRU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3.0%(40/43)均高于IVU的76.3%(2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RU不能直接反映肾脏的分泌功能。结论泌尿系梗阻疾病可先选用IVU检查,对于梗阻部位原因不明或梗阻严重的患者可选用MRU。对于婴幼儿和不能耐受IVU检查的患者也可直接选MRU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梗阻性疾病 磁共振尿路水成像 静脉尿路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58例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肾功能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何平红 马国英 +2 位作者 达静静 胡英 查艳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8期13-16,共4页
目的分析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影响肾功能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6月就诊于贵州省5家三甲医院泌尿外科及肾内科,年龄≥18岁,经泌尿系B超或影像学诊断为尿路梗阻性疾病患者电子病历资料共558例,采集病... 目的分析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影响肾功能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6月就诊于贵州省5家三甲医院泌尿外科及肾内科,年龄≥18岁,经泌尿系B超或影像学诊断为尿路梗阻性疾病患者电子病历资料共558例,采集病历中的一般概况、梗阻原因、梗阻时间、积水程度、手术前后血白细胞、手术前后血肌酐、术前尿常规、血钙、血磷、血尿酸、血C反应蛋白、血清蛋白、血HCO_~3-浓度、并发症等信息进行分布特征描述,并对术后肾功能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收集病例558例,其中男性384例;女性173例。农民253例(45.35%)。主要病因为泌尿系结石422例(75.6%)。发生肾功能损害构成比:354例(63.44%)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e GFR<60 ml/min),其中53例(9.5%)为终末期肾病。303例术前e GFR<60 ml/min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治疗后3月内患者肾功能恢复(e GFR≥60 ml/min)242例(80%),肾功能未恢复(GFR<60 ml/min)61例(20%)。常见并发症有肾功能损害354例(63.44%)、膀胱炎252例(45.2%)。将术前e GFR<60 ml/min经手术治疗的患者的21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男性、年龄、肾萎缩、术前e GFR下降为影响肾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男性发病率高、农民发病率高,最常见的疾病为泌尿系结石。发生肾功能损害的概率高。男性、年龄、肾萎缩、术前e GFR下降为影响肾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梗阻性疾病 流行病学特点 肾功能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系梗阻性疾病影像学检查进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郑菲 王丽娜 《当代医学》 2012年第28期18-19,共2页
本文综合分析了泌尿系梗阻性疾病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认为B超检查简单易行,可作为首选。那些在B超发现有梗阻者,可进行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检查,不但可以明确梗阻的位置,还可以确定引起梗阻的原因。如果是没有CT设备的可选用静脉尿路... 本文综合分析了泌尿系梗阻性疾病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认为B超检查简单易行,可作为首选。那些在B超发现有梗阻者,可进行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检查,不但可以明确梗阻的位置,还可以确定引起梗阻的原因。如果是没有CT设备的可选用静脉尿路造影。大部分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可明确梗阻的部位。对于婴幼儿、孕妇等不宜接受大剂量的电离辐射及碘过敏的患者,可选用磁共振尿路造影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梗阻性疾病 B超 静脉尿路造影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 磁共振尿路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剂量MS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仰涢霞 张柏昌 +1 位作者 朱让 周耀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究双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8月于本院经病理检查或手术确诊为尿路梗阻性疾病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剂量MSCT尿路造影检查者纳入常规剂量组... 目的:探究双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8月于本院经病理检查或手术确诊为尿路梗阻性疾病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剂量MSCT尿路造影检查者纳入常规剂量组,采用低对比剂用量及低辐射剂量MSCT尿路造影检查者纳入双低剂量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探讨并分析双低剂量MSCT尿路造影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病例图像质量评分都超过4分,都可以满足诊断要求,双低剂量组平均分值约4.53分,常规剂量组平均分值约4.6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炎症和泌尿系畸形诊断的特异度均为0,常规剂量组对泌尿系结石的敏感度、准确度均为95.8%,泌尿系肿瘤敏感度、准确度均为66.7%,泌尿系炎症敏感度、准确度均为50.0%泌尿系畸形敏感度、准确度均为100%。双低剂量组对泌尿系结石的敏感度、准确度均为91.7%,泌尿肿瘤敏感度、准确度均为50.0%,泌尿系炎症、泌尿系畸形敏感度、准确度均为100%。两组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剂量组对比剂使用量和辐射剂量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低剂量MSCT尿路造影检查结合三维重建等技术能对泌尿系梗阻疾病进行诊断,且诊断效能与常规剂量MSCT尿路造影相同,对比剂使用量和辐射剂量更少,安全性更高,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泌尿系梗阻性疾病 尿路造影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尿路成像技术对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11
7
作者 余琳 李豪刚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尿路成像技术对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80例疑似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64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尿路成像技术扫描,以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评估64排螺旋C...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尿路成像技术对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80例疑似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64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尿路成像技术扫描,以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评估64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尿路成像技术对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64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尿路成像技术共检出泌尿系梗阻性疾病75例,其中泌尿系结石24例、肾盂输尿管肿瘤26例、膀胱肿瘤3例、慢性炎症10例、结核8例、输尿管外压性梗阻2例、先天性输尿管狭窄2例,另有5例未检出,其诊断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灵敏度为94.87%、特异度为50.00%、准确度为93.75%、阳性预测值98.67%、阴性预测值为20.00%,约登指数为0.449。结论 MSCT平扫及三维尿路成像技术对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高,可较准确鉴别诊断泌尿系梗阻性疾病分类情况,对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案制定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梗阻性疾病 64排螺旋CT平扫 三维尿路成像技术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尿路造影和静脉尿路造影诊断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效果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白佃龙 陈晓蕾 +1 位作者 李小鹏 张显 《中外医疗》 2021年第20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分别采取螺旋CT尿路造影(CTU)、静脉尿路造影(IVU)用于临床诊断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该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采取使用... 目的探讨分别采取螺旋CT尿路造影(CTU)、静脉尿路造影(IVU)用于临床诊断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该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采取使用不同的检查方式,主要进行IVU检查与CTU检查,根据检查方式不同做对照,比较不同的检查方式的诊断效率、诊断价值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采取CTU方式的检查时间为(19.26±2.56)min,明显短于IVU方式(64.25±6.12)min的检查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659,P<0.001);CTU检查方式对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总检出率为98.75%,显著高于IVU检查方式81.25%的总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11,P<0.001);CTU检查方式检查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IVU检查11.25%的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3,P=0.029)。结论在临床诊断泌尿系梗阻性疾病中,采取CTU检查在诊断效率、诊断效果及安全性上均优于IVU检查,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尿路造影 静脉尿路造影 泌尿系梗阻性疾病 诊断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系梗阻性疾病进行螺旋CT尿路造影和静脉尿路造影技术诊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曾文彬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尿路造影技术与螺旋CT尿路造影应用于泌尿系梗阻性疾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治疑似为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患者80例,均给予静脉尿路造影以及螺旋CT尿路造影诊断。将病理结果作为最终的标准,分析、对比上述两种诊断的有... 目的:探讨静脉尿路造影技术与螺旋CT尿路造影应用于泌尿系梗阻性疾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治疑似为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患者80例,均给予静脉尿路造影以及螺旋CT尿路造影诊断。将病理结果作为最终的标准,分析、对比上述两种诊断的有效性。结果:所选患者均顺利完成诊断,对比病理结果,螺旋CT诊断准确率100%;静脉尿路造影技术诊断准确率63.8%(P<0.05)。结论:在诊断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时采取螺旋CT尿路造影的效果优于静脉尿路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造影 泌尿系梗阻性疾病 诊断价值 螺旋CT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U与IVP在诊断泌尿系梗阻性疾病优越性中的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日敏 张晴荣 +1 位作者 沈珠盈 庄小艺 《现代实用医学》 2010年第4期412-413,共2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及静脉尿路造影(IVP)技术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检查中的优越性。方法将35例由病理证实的为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患者行MSCTU及IVP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5例尿路梗阻患者中,结石所致22例,肿瘤...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及静脉尿路造影(IVP)技术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检查中的优越性。方法将35例由病理证实的为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患者行MSCTU及IVP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5例尿路梗阻患者中,结石所致22例,肿瘤所致4例,外压所致2例,尿路畸形3例,术后及感染各2例。IVP技术仅能部分和(或)间接显示,而MSCTU检查无论从定位、定性及周边情况均能全部直接或间接做出诊断。结论 MSCTU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诊断上明显优越于IVP,可作为传统IVP替代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静脉尿路造影 泌尿系梗阻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尿路造影和静脉尿路造影技术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简昌友 苟仁波 王乾平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3年第3期224-225,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螺旋CT造影和静脉尿路造影技术在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优越性。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5月间入我院进行治疗的确诊为泌尿系统梗阻疾病的患者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和静脉尿路造... 目的:对比分析螺旋CT造影和静脉尿路造影技术在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优越性。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5月间入我院进行治疗的确诊为泌尿系统梗阻疾病的患者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和静脉尿路造影(IVP),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尿路狭窄(外压性、术后及感染等)患者7例,肿瘤4例,泌尿系统结石23例,输尿管畸形4例,MSCTU检查无论从定位、定性及周边情况均能全部直接或间接做出诊断。IVP技术仅能部分和(或)间接显示。结论:MSCTU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诊断上较IVP具有显著优势,应用效果更好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造影 静脉尿路造影 泌尿系梗阻性疾病 确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U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陈寅 陈静雯 +1 位作者 吴力源 胡钢锋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5年第11期110-111,共2页
尿路梗阻是当今常见的泌尿系疾患,引起尿路梗阻的原因较多,通过各种检查来确定梗阻的部位与性质,了解积水的程度,对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磁共振尿路造影(MRU)是近年来发展并成熟起来的一种泌尿系影像检查技术。它在显示尿... 尿路梗阻是当今常见的泌尿系疾患,引起尿路梗阻的原因较多,通过各种检查来确定梗阻的部位与性质,了解积水的程度,对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磁共振尿路造影(MRU)是近年来发展并成熟起来的一种泌尿系影像检查技术。它在显示尿路解剖结构与病变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回顾了28例MRU检查,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梗阻性疾病 尿路梗阻 磁共振尿路造影 解剖结构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螺旋CT尿路造影和静脉尿路造影诊断泌尿系梗阻性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熊永芳 刘新玲 赵传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2327-2329,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和静脉尿路造影(IVP)技术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对40例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患者,均接受螺旋CT尿路造影和静脉尿路造影技术检查。结果 40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与病理结果比较,螺旋CT尿路造影检... 目的探讨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和静脉尿路造影(IVP)技术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对40例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患者,均接受螺旋CT尿路造影和静脉尿路造影技术检查。结果 40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与病理结果比较,螺旋CT尿路造影检出25例泌尿系结石、5例肿瘤、6例尿路狭窄、4例输尿管畸形,诊断符合率为100.00%,静脉尿路造影检出19例泌尿系结石,1例肿瘤,1例尿路狭窄,4例输尿管畸形,诊断符合率为62.50%;螺旋CT尿路造影对梗阻性积水显示准确率100.00%,较对照组的80.00%显著提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尿路造影诊断效果优于静脉尿路造影技术,从定位、定性不同角度观察病变部位及周边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梗阻性疾病 螺旋CT尿路造影 静脉尿路造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崔瑛 方佳 +3 位作者 赵雄 曲人俏 杜向东 陈德 《新疆医学》 2010年第7期28-31,共4页
关键词 输尿管梗阻性病变 临床评价 多层螺旋CT 泌尿系梗阻性疾病 静脉尿路造影 影像学检查方法 病因诊断 生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肾绞痛的护理
15
作者 陈红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1218-1220,共3页
妊娠期肾绞痛是临床较少见的一种急腹症,多由泌尿系梗阻性疾病引起,起病急骤,疼痛剧烈,常伴恶心、呕吐等症状,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和母子安全,处理起来也相对网难,易出现产科并发症。我院近年来共收治妊娠合并肾绞痛患者38例,现... 妊娠期肾绞痛是临床较少见的一种急腹症,多由泌尿系梗阻性疾病引起,起病急骤,疼痛剧烈,常伴恶心、呕吐等症状,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和母子安全,处理起来也相对网难,易出现产科并发症。我院近年来共收治妊娠合并肾绞痛患者3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绞痛 妊娠期 护理 泌尿系梗阻性疾病 产科并发症 健康发育 急腹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尿流动力学测定在女性尿道综合征治疗中的意义
16
作者 董向明 周鹏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第18期187-188,共2页
尿流动力学概况及DantecMenuet尿流动力仪的工作原理 尿流动力学是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及电生理学方法来研究储尿和排尿的生理过程及功能障碍的一门新兴学科。研究范围:正常排尿生理学;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神经原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 尿流动力学概况及DantecMenuet尿流动力仪的工作原理 尿流动力学是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及电生理学方法来研究储尿和排尿的生理过程及功能障碍的一门新兴学科。研究范围:正常排尿生理学;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神经原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各种类型的尿失禁。检查方法包括上尿路动力学、其中包括:经皮肾盂穿刺灌注测压;静脉肾盂造影同步放射学观察;经肾或输尿管造漏测压;括约肌肌电图测定;排尿时膀胱尿道造影;各种同步联合测定;动态尿流动力学测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尿道综合征 动力学测定 尿流动力仪 泌尿系梗阻性疾病 尿道功能障碍 尿流动力学 治疗 正常排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