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高等教育法制变迁特征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郭为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81,共6页
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推进了我国法制文明与教育文明的相互结合,高等教育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对新时期高等教育法制变迁的过程、内容和方式等三个方面的考察,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法制变迁从被动适应到主动优化、从权力制约到权... 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推进了我国法制文明与教育文明的相互结合,高等教育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对新时期高等教育法制变迁的过程、内容和方式等三个方面的考察,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法制变迁从被动适应到主动优化、从权力制约到权利制衡、从国家强制到社会参与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高等教育法制 市场经济 法制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李约瑟问题”看法制变迁的规律和作用
2
作者 李延铸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45-48,共4页
英国当年能实现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历史性跨越,其基本条件为:同时具备科学技术、市场需要和法律制度等关键环节的临界性突破及其相互协调发展。相比之下,尽管当时中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曾领先于世界,但缺乏足够的大机器、... 英国当年能实现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历史性跨越,其基本条件为:同时具备科学技术、市场需要和法律制度等关键环节的临界性突破及其相互协调发展。相比之下,尽管当时中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曾领先于世界,但缺乏足够的大机器、大工厂的市场需求,其统治集团也没有按照先进生产力进行制度安排的自觉意愿,因而不可能靠自身力量实现近代工业化。推而论之,要实现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生产力发展,必须处理好制度需求与制度供应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问题 比较法学 法制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网络安全监控战略与法制变迁及其启示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建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25-34,共10页
美国网络安全战略逐步演进,以保护网络空间关键基础设施为中心,发展出针对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之间合作、促进网络公共信息共享和保护公民信息隐私安全和自由三方面的应对战略,通过系列行政命令、行政指令以及联邦法律等上升为国家战略... 美国网络安全战略逐步演进,以保护网络空间关键基础设施为中心,发展出针对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之间合作、促进网络公共信息共享和保护公民信息隐私安全和自由三方面的应对战略,通过系列行政命令、行政指令以及联邦法律等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网络安全政策的成熟,美国现行分散式立法已不能满足需求,政府和国会积极推动综合性网络安全立法。中国是国际互联网经济与安全体系的重要成员,独立的国家利益和主权保护需求,决定了必须建立自身内在逻辑连贯的互联网战略框架及制度化体系。美国互联网战略与法制变迁提供了思考中国互联网治理秩序建构问题最相关的参照系,值得进行有针对性的吸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安全 网络战略 法制变迁 个人信息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宪法禁酒令的立与废——兼谈美国进步主义时期的法制变迁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晓光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0-157,共8页
美国宪法第18条修正案要求美国全国禁酒,但是实施不久,又被第21条修正案所废止。禁酒令是与当时美国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社会转型,以及朝野上下为解决社会转型中的矛盾和问题而开展的进步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一立一废,带给我们... 美国宪法第18条修正案要求美国全国禁酒,但是实施不久,又被第21条修正案所废止。禁酒令是与当时美国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社会转型,以及朝野上下为解决社会转型中的矛盾和问题而开展的进步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一立一废,带给我们对于公共利益与个人自由、法律与道德、立法与执法等关系的思考。美国进步主义时期的国家权力结构和公民权利结构都进行了调整,法律自身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酒令 进步运动 原因分析 法制变迁
原文传递
百年中国租界的法制变迁——以上海租界法制变迁为中心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立民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72,共7页
中国租界法制与中国租界一样,在中国大地上生存了百年时间。在这百年里,它发生过变迁,经历过三个阶段,即产生和初具规模、拓展和成熟、衰落和终结等阶段。引起中国租界法制变迁的主要原因,即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强烈要求收回租界与废... 中国租界法制与中国租界一样,在中国大地上生存了百年时间。在这百年里,它发生过变迁,经历过三个阶段,即产生和初具规模、拓展和成熟、衰落和终结等阶段。引起中国租界法制变迁的主要原因,即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强烈要求收回租界与废除租界法制的努力、满足租界自身发展的需求等。为了全面认识中国租界法制的变迁,还需关注与其相关的其它一些问题。其中包括:中国租界法制变迁对中国近代法制统一性的破坏、与中国国家主权的关联、对中国其它租界和华界法制的影响等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才能对中国租界法制的变迁有较为全面、深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租界 上海租界 法制变迁 近代法制
原文传递
西南民族地区百年法制变迁述论 被引量:4
6
作者 兰元富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18,共7页
自"改土归流"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律处于不断的融突和合状态;改革开放后,随着习惯法的复兴,国家法与习惯法的冲突再次彰显;要解决这种困境,并使民族习惯法走上自觉发展变迁的道路,必须进行文化整合。
关键词 西南民族地区 法制变迁 整合
原文传递
近代法制变迁中的一个本土概念“业”——以汉口码头纠纷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易江波 《法律文化研究》 2009年第1期452-462,共11页
"业"的观念、规则包含"管业"、"守业"等内容,它是中国本土财产权观念与规则的重要成分。"业"在主体方面具有多元性、群体性,在内容方面具有开放性、综合性以及宗法伦理属性。以近代汉口码头纠... "业"的观念、规则包含"管业"、"守业"等内容,它是中国本土财产权观念与规则的重要成分。"业"在主体方面具有多元性、群体性,在内容方面具有开放性、综合性以及宗法伦理属性。以近代汉口码头纠纷为例,"业"的观念与规则在纠纷解决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纠纷解决 法制变迁 汉口码头
原文传递
国际保赔险的法制变迁及其对我国保赔险法制完善的启示
8
作者 韦松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8-102,共5页
国际保赔险的起源和发展都和法制密切相关。18世纪颁布的法律赋予船东更多的责任,并禁止船东向商业保险机构转嫁风险,于是船东通过联合自保的方式共担风险,形成最初的保赔协会和保赔险。早期的保赔协会财务制度较为简单,承担的责任较少... 国际保赔险的起源和发展都和法制密切相关。18世纪颁布的法律赋予船东更多的责任,并禁止船东向商业保险机构转嫁风险,于是船东通过联合自保的方式共担风险,形成最初的保赔协会和保赔险。早期的保赔协会财务制度较为简单,承担的责任较少,管理相对粗放。而保赔险相关法制的革新,促使保赔协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扩大保障范围、提升责任限额、引入竞争机制,推动着保赔险向纵深发展。为促进我国保赔险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应对相关法律条文进行修改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赔险 国际保赔协会集团 法制变迁
原文传递
清朝时期达斡尔族地区法制的变迁 被引量:3
9
作者 苏钦 《法学杂志》 2003年第3期58-59,共2页
达斡尔族地区法制变迁 ,是中华民族法制史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该民族的氏族组织 ,婚姻家庭、继承制度以及服兵役制度等 。
关键词 清朝 达斡尔族地区 法制变迁 中国 法制
原文传递
近代以来中国商会治理变迁及其法制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谈萧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71,共7页
商会制度,是近代中国由农耕社会法制向工商社会法制、由统制经济法制向市场经济法制转型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法律制度。在传统中国法制中,社会治理以绅士阶层为中心,形成了在中央集权引导下,与儒家主流意识形态和官僚系统保持一致的... 商会制度,是近代中国由农耕社会法制向工商社会法制、由统制经济法制向市场经济法制转型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法律制度。在传统中国法制中,社会治理以绅士阶层为中心,形成了在中央集权引导下,与儒家主流意识形态和官僚系统保持一致的绅权治理。及至近代,商会制度的出现为中国社会提供了一个法制变迁的契机,集权式的绅权治理开始向分权式的商会治理转型。尽管在这个制度转型过程中,法制变迁的路径依赖和制度惯性效应仍不可避免,并呈现出迂回曲折的变迁轨迹,但是它依然具有较高绩效。中国商会治理变迁所取得的经济绩效表明,当前中国法制应坚持集权治理向分权治理转轨的制度变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会 绅权 治理 法制变迁
原文传递
论止付令的法律性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帆 《法制与经济》 2008年第4期12-14,共3页
信用证欺诈和独立担保欺诈的救济手段之一是发布止付令,我国在2005年也通过司法解释引入了中止支付程序。然而对于止付令的法律性质仍有不同看法。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止付令在英美法系国家表现为禁令,在大陆法系表现为假处分,而在我国的... 信用证欺诈和独立担保欺诈的救济手段之一是发布止付令,我国在2005年也通过司法解释引入了中止支付程序。然而对于止付令的法律性质仍有不同看法。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止付令在英美法系国家表现为禁令,在大陆法系表现为假处分,而在我国的现行法律体系中则应当归入财产保全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付令 中止支付 信用证欺诈 法制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贸易法制的变迁原理及中国的政策选择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雪平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5-166,共12页
为应对公共卫生危机,各国都尽可能采取贸易限制措施,使得以WTO规则为核心的国际贸易法制变得脆弱不堪,支持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力有不逮,国际贸易法制变迁势在必行。国际贸易法制变迁的外源性条件和内源性因素,决定了国际贸易法制的变迁... 为应对公共卫生危机,各国都尽可能采取贸易限制措施,使得以WTO规则为核心的国际贸易法制变得脆弱不堪,支持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力有不逮,国际贸易法制变迁势在必行。国际贸易法制变迁的外源性条件和内源性因素,决定了国际贸易法制的变迁路径,并由此形成国际贸易法制变迁的基本规律。根据这一规律,中国须结合本国国情和国际贸易情势,在国际贸易法制变迁中做出恰如其分的政策选择,籍此维护中国"国际国内双循坏"新发展格局中的贸易利益,维护并推进国际贸易法制向着公平、合理的方向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策选择 公共卫生危机 国际贸易法制 法制变迁条件
原文传递
宋代大赦制度及其对唐之传承与异变
13
作者 陈一 《研究生法学》 2019年第5期14-21,共8页
大赦是贯穿传统中国社会始终的一项特殊法律制度,源于先秦,在西汉逐渐走向制度化,经魏晋的发展至唐代趋于成熟和完善。两宋在继受唐代法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大赦制度,使之成为常制,相较于唐代在继承其主要功能的同时也发生异变,功能上... 大赦是贯穿传统中国社会始终的一项特殊法律制度,源于先秦,在西汉逐渐走向制度化,经魏晋的发展至唐代趋于成熟和完善。两宋在继受唐代法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大赦制度,使之成为常制,相较于唐代在继承其主要功能的同时也发生异变,功能上进一步多样化,范围越来越广,频率极大增加。这一方面确实对当时抵御外敌入侵、缓和国内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有着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大赦呈现滥用的趋势,也给宋朝的经济社会带来了严重负担。我国现行的特赦不同于传统的大赦,既体现了对中华优良文明的继承,展现了其固有功能和时代价值,避免了传统大赦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 唐代 大赦 法制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nges and Innovation of Dutch Building Regulation and Control: An Ongoing Debate
14
作者 Nico P. M. Scholten Rob T.H. de Wildt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6年第3期359-364,共6页
Dutch building regulation is under construction. After the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Fundamentele Verkenning Bouw" in 2008, several studies have been done on the principals that the commission outlined in its report... Dutch building regulation is under construction. After the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Fundamentele Verkenning Bouw" in 2008, several studies have been done on the principals that the commission outlined in its report. Local authorities and parties in construction were invited to start experiments with a more privatized system of building control. But this faced a lack of participation, partly due to the impact of the crisis. The minister responsible for housing and construction invited in 2011 a "Bouwteam" to develop an agenda for action for construction. In 2012, 17 action teams started to focus, speed up and simplify th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Recently, the two teams related to building regulation presented their plans. The first was a roadmap towards private building control, the second, a proposal for an independent body to answer questions on constructions plans that do intrinsically but not legally meet the standards of building regulation. There is considerable controversy regarding the way that this implementation team is paving its path towards private building control. While the minister for housing conformed himself to a subsidized private implementing team, the Dutch Parliament has expressed its own priorities for regulation: insured guarantee to protect users and owners, a role for local authorities regarding safety and acceptance of buildings and simplification of building regulation and control for simple construction works. The parliament held a round-table conference to get informed about private building control. Recently, a proposal by the minister for housing was discussed. Further debate will be needed to decide about the next steps in innovation building regulation, which will take place in the upcoming months. ERB/RIGO (Foundation Expert Centre Regulations in Building/Research Institute for Real Estate) have developed own proposals for the public-private relation regarding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s. They expect that their proposals might be of help. The proposals are laid down in several publications and partly realized in experimental development of "to be approved" technical solutions. This paper reflect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proposals and these of the roadmap, on the possible outcome of the ongoing debate and its implications, legal and technical, on building regulation and on legal and contractual liability. This paper tries to give an inside view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gulation and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proposals, starting from a theoretical outline of building reg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ilding regulation GOVERNMENT innov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行政不服申诉制度的变迁——我国行政复议法修改的一种参照 被引量:3
15
作者 闫尔宝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8-36,共9页
在当前修改行政复议法的过程中,与我国行政法律制度建构具有密切关联的近邻日本的制度经验或许可以提供一种重要参考。日本现行行政不服申诉制度发端于明治时代的诉愿法,二战之后建立了以行政不服审查法为基础的行政不服申诉制度,该制... 在当前修改行政复议法的过程中,与我国行政法律制度建构具有密切关联的近邻日本的制度经验或许可以提供一种重要参考。日本现行行政不服申诉制度发端于明治时代的诉愿法,二战之后建立了以行政不服审查法为基础的行政不服申诉制度,该制度已运行近50余年。在日本当代行政法律制度变革的大背景下,行政不服申诉制度在公正性、效率性等方面都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在维护国民信赖的前提下进行修正。日本的行政不服审查法修改进而提上日程,并有望在近期审议乃至通过。其法律修改重点在于谋求通过制度改进增强行政不服申诉制度的公正性,并提高行政不服审查案件的处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复议 行政不服申诉 法制变迁 日本法
原文传递
中国法学纪事
16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9-190,共2页
2011年10月15至16日,由中国法律史学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云南大学法学院承办的中国法律史学会2011年年会暨辛亥百年与法制变迁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市隆重举行。
关键词 中国法学 中国法律史 纪事 中国人民大学 学术研讨会 法制变迁 云南大学 法学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