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法律与政治的共生:法律政治学导论 被引量:36
1
作者 姚建宗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63,共5页
自法治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共识和社会理想以来,法律与政治的关系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领域都出现了对于法律自主与自治的过度偏爱,以及对于政治的不适当的贬抑。但人类自身的人性需求,特别是基于在生存的基础上对于生存的意义... 自法治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共识和社会理想以来,法律与政治的关系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领域都出现了对于法律自主与自治的过度偏爱,以及对于政治的不适当的贬抑。但人类自身的人性需求,特别是基于在生存的基础上对于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寻求,自然而然地就进入了政治生活和法律生活之中。因为人们过社会生活的动机,恰恰是作为个体的人的本能的自我保存所催发的人类作为整体的共同保存,这种个人私利中所蕴涵的人类共同的整体利益,成为人类生活的共同诉求,也成为法律与政治在逻辑与事实上联结的基点。在人类的生活中,无论是纯粹的私人生活领域,还是公共生活领域,其得以展开的基本前提乃是具有最起码的秩序状态,而这在逻辑上和事实上也是由政治和法律来共同完成的。不仅如此,人类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现代社会中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或者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生活的适宜性,事实上也都是由法律和政治共同构筑的,这表明人类自身的生活与发展始终是离不开政治与法律的。而从人类具体的社会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来看,法律对于政治的意义在于,它承担着政治权力的道德性、正当性与合理性的意义赋予和意义展现的责任,使政治权力获得并维持足够的合法性,而这在实行民主、法治和宪政制度的现代社会中是至为关键的。所有这些都表明,法律与政治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内在关联,也就是说,法律与政治始终都是共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政治 法律与政治的本质联结 公共诉求 命运共谋 政治合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法律与政治关系”的中国法政治学的前提性问题批判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立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3-128,共6页
"法律与政治的关系"是法政治学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定位的前提性问题。中国法政治学发展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法律与政治的关系"这一法政治学的前提性问题尚未得到理论层面的有效证成,导致法政治学的核心范畴和... "法律与政治的关系"是法政治学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定位的前提性问题。中国法政治学发展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法律与政治的关系"这一法政治学的前提性问题尚未得到理论层面的有效证成,导致法政治学的核心范畴和理论立场的模糊和混乱。因此,亟待建构中国法政治学研究的自我范式和研究方法,对"法律与政治的关系"、"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民主完善与法治建设"、"国家政权体制建设与公民社会的培育"等极具挑战性与全局性的法政治学问题给出合理的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 政治 政治 法律与政治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法律与政治之间的构成性联系——哈贝马斯的论述及其对于当代中国法律与政治之启示 被引量:6
3
作者 李依林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8-122,共5页
哈贝马斯在其著作《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中提出了法律与政治两者之间是"构成性联系"的观点,并从他的社会理论出发进行了独特的论述:建立在交往理性基础上具有合法性的法律,使政治权力与交... 哈贝马斯在其著作《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中提出了法律与政治两者之间是"构成性联系"的观点,并从他的社会理论出发进行了独特的论述:建立在交往理性基础上具有合法性的法律,使政治权力与交往权力联系起来,由此形成一种法律与政治权力的互相构成。法律与政治之间的构成性联系是一种良性循环关系,两者彼此没有先后和高下之分,两者互为前提、相互支撑。哈贝马斯的这一理论给予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法律与政治实践以重要启示:即在实践中不能以政代法,要积极实行法政,走民主法治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与政治 同源构成 内在构成 以政代法 民主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南海与东海制裁法案》的法律与政治审视 被引量:1
4
作者 董跃 盛健宁 《边界与海洋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32-47,共16页
近年来一直为美国某些议员所力推的《南海与东海制裁法案》意欲对我国在南海、东海的海上维权行动进行制裁,是美国日渐政治化、“长臂化”的经济制裁适用于海洋领域的重要尝试。综合法律、政治角度,该法案传达了美国发动涉海经济制裁的... 近年来一直为美国某些议员所力推的《南海与东海制裁法案》意欲对我国在南海、东海的海上维权行动进行制裁,是美国日渐政治化、“长臂化”的经济制裁适用于海洋领域的重要尝试。综合法律、政治角度,该法案传达了美国发动涉海经济制裁的新趋势,体现了在“美国优先”下塑造所谓“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意图。分析该法案的通过前景及政治影响对我国破解涉海经济制裁意义重大,有助于我国有效应对南海“围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57法案 南海东海问题 经济制裁 法律与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律与政治之关系——从立法与行政透视英国宪法性人权保护 被引量:1
5
作者 青维富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4-18,共5页
在英国,法律和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宪法性权利的保护上,因为宪法性权利不仅要影响英国议会议员、政府官员以及司法官员的特定是非观念,而且要影响其立法过程、执法过程和司法过程的程序。就政治与法律之间关系的一般理论而言,直接关涉... 在英国,法律和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宪法性权利的保护上,因为宪法性权利不仅要影响英国议会议员、政府官员以及司法官员的特定是非观念,而且要影响其立法过程、执法过程和司法过程的程序。就政治与法律之间关系的一般理论而言,直接关涉到英国的政治、法律和人的活动,并体现英国宪法性人权与立法之关系以及英国宪法性人权的保护方式,进而通过英国人权法与英国法官具有政治性的裁决之间的相互作用诠释其对英国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型构英国法律和政策的制定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与政治 宪法性人权 议会立法 英国行政 英国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律与政治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林 赵建生 《青海社会科学》 1987年第1期98-102,共5页
正确理解和处理法律与政治的关系,无论是对完善上层建筑,建立社会主义的和谐统一的政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还是对进一步清除“左”的影响,促进开放、搞活、改革和加快四化建设的步伐,无不具有重要意义。但对这一至关紧要的理... 正确理解和处理法律与政治的关系,无论是对完善上层建筑,建立社会主义的和谐统一的政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还是对进一步清除“左”的影响,促进开放、搞活、改革和加快四化建设的步伐,无不具有重要意义。但对这一至关紧要的理论问题,人们不都是认识得十分清楚的。因此,很有加深研究之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与政治 统治阶级利益 政治要求 社会主义法律 国家意志 列宁 工人阶级 执政党 国家政权 被统治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律家的政治智慧——与冯象教授“共鸣”
7
作者 梁成意 《中国商界》 2010年第8期305-306,共2页
法律家不仅要具备法律思维,更需政治智慧。政治智慧要求法学家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实现法律与政治之间的妥协,以实现法律的政治功能,促进社会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 法律 政治智慧 实现法律 法律与政治 政治功能 正视现实 有序发展 法律思维 法学家 社会 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大钊的“民彝论”法律思想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荣文 陈开琦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0-52,共3页
李大钊的“民彝论”法律思想陈荣文,陈开琦李大钊是由早期“惟民主义”的“民彝论”者逐渐转变过渡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其法律思想同样经历了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本文试就其早期的“民彝论”法律思想作一番探讨,略抒浅见,... 李大钊的“民彝论”法律思想陈荣文,陈开琦李大钊是由早期“惟民主义”的“民彝论”者逐渐转变过渡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其法律思想同样经历了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本文试就其早期的“民彝论”法律思想作一番探讨,略抒浅见,以求赐教。一、“民彝”“民彝”是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法律思想 法与理 共同意志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主权国家 法律与政治 辛亥革命 意志自由 人民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政治的形成
9
作者 杨晨 《现代商贸工业》 2011年第16期61-62,共2页
以公民为主体的现代政治是与传统政治相对应的一种统治形式,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发展壮大的一种治理形式。然而现代政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脱离传统政治到最终形成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漫长的建构过程中,不仅需要思想家们的理... 以公民为主体的现代政治是与传统政治相对应的一种统治形式,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发展壮大的一种治理形式。然而现代政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脱离传统政治到最终形成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漫长的建构过程中,不仅需要思想家们的理论构建,而且需要相应的实践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政治 理论构建 法律与政治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宪政视野中的权利法定主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吉玉泉 《行政与法》 2003年第11期40-41,共2页
对权利法定主义问题,在当今学术界的研讨成果极为丰硕,本文拟从宪法学的视野、在宪政体制的构架内对权利法定主义的成因进行分析,而不是对解决权利法定主义的弊端提出详尽的解决思路,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的主旨在于对问题进行实证化的... 对权利法定主义问题,在当今学术界的研讨成果极为丰硕,本文拟从宪法学的视野、在宪政体制的构架内对权利法定主义的成因进行分析,而不是对解决权利法定主义的弊端提出详尽的解决思路,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的主旨在于对问题进行实证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法定主义 合法与违法 法律与政治 法律工具主义 权利恩赏 自然法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决策 被引量:2
11
作者 覃翔楠 《文化产业》 2023年第17期13-16,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内涵,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还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文化法治”是一个由文化—政治—法律系统耦合而正在形成的专门化法律部门,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在对非物质...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内涵,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还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文化法治”是一个由文化—政治—法律系统耦合而正在形成的专门化法律部门,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立法决策的过程中,有效保护是政治与文化的结合,政府治理是最直接的保护形式。为了实现有效保护,我国形成了三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即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规范保护是法律与政治系统的结合,即在三种模式有效的前提下,通过考虑文化权的保护与限制双重属性进行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决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法治 保护与限制 生产性保护 法律与政治 整体性保护 抢救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附庸还是忠诚公仆?——关于日本司法系统的两种看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弗兰克·阿帕汉 胡娟 《北大法律评论》 CSSCI 2010年第2期584-617,共34页
本文分析了二战后头五十年内关于日本司法系统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日本法官自愿成为执政党的政治附庸,另一种则认为他们是世界上最独立和诚实的司法人员。双方都同意,作为日本司法系统的特征,对个体法官进行紧密的官僚制控制使得... 本文分析了二战后头五十年内关于日本司法系统的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日本法官自愿成为执政党的政治附庸,另一种则认为他们是世界上最独立和诚实的司法人员。双方都同意,作为日本司法系统的特征,对个体法官进行紧密的官僚制控制使得司法系统统一并且和谐运转,但这也导致了日本法官更趋向于服从重森严的等级,而非法律的教义。就这一点而言,日本司法系统可能成为其他国家,比如中国的可借鉴利用的模型,因为后者正在缺乏大量法律从业人员的情况下建设新的司法系统。必须注意的是,日本司法系统是在能够缓和极权倾向的有效民主制度中运行的。作为最终的结论,所有的司法系统都是极具政治性的,他们的所有工作都是以其自身所处的制度文化和政治文化为背景而展开的。本文也分析了各持上述一种观点的两位学者间互相冲突的方法论:马克·拉姆塞耶的回归分析和理性选择假说以及约翰·黑利的传统比较法制度历史分析。本文比较了两种方法论的强处和弱处,并体现了以下两点:第一,至少在这里,定量分析进路强调了个体选择的作用,而定性分析则强调了制度设置;第二,尽管定性分析能提供更为宽广的叙述,但也以故事中空白情节的人为虚构和因此造成的结果走样为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独立 法律与发展 日本法 比较法 法律与社会科学方法 法律与政治
原文传递
法律、“资本的编码”与炼金术:评《资本的编码:法律如何制造财富与不平等》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双 《东方学刊》 2021年第2期114-121,共8页
历史有时候就像钟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掀起了一场席卷美国法学界的"法律与经济"运动,致力于对各种法律规则和制度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追求效率和财富最大化,主张市场自由和去监管。几十年过去了,美国法学... 历史有时候就像钟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掀起了一场席卷美国法学界的"法律与经济"运动,致力于对各种法律规则和制度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追求效率和财富最大化,主张市场自由和去监管。几十年过去了,美国法学界又兴起了另一场运动,历史的钟摆似乎正在摆向相反的方向。2019年4月,耶鲁大学法学院发起了"法律与政治经济"(Law and Political Economy)倡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加哥大学 财富最大化 美国法学界 法学院 耶鲁大学 炼金术 法律与政治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原文传递
法治的英国经验 被引量:6
14
作者 程汉大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8-16,158,共10页
英国的法治道路是一条成功之路。建国之初,源于日尔曼原始习俗的习惯法初步划定了英国的未来走向,法治进程开始起步。诺曼时期一度流行的封建法,不自觉地促进了英国法治传统的成长。此后产生的普通法,因其自治性、职业化、制度化等固有... 英国的法治道路是一条成功之路。建国之初,源于日尔曼原始习俗的习惯法初步划定了英国的未来走向,法治进程开始起步。诺曼时期一度流行的封建法,不自觉地促进了英国法治传统的成长。此后产生的普通法,因其自治性、职业化、制度化等固有属性,进一步稳固了英国法治传统。"光荣革命"后,法治最终确立。英国法治经验主要有:第一,建立适度强大的政治权威,进而实现政治与法律的良性互动,是顺利走向法治的必要前提。第二,法律自治的制度化是关乎法治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第三,法律自治制度化的核心是自治型司法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法 封建法 普通法 法律与政治互动 法律自治制度化
原文传递
日本“七三一”部队细菌战罪行展在日本和美国展出引起强烈反响
15
作者 蔡德金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1995年第4期217-218,共2页
日本“七三一”部队细菌战罪行展在日本和美国展出引起强烈反响蔡德金1993年7月至1995年2月,在从北海道到冲绳岛的日本61个城市举行了"七三一部队巡回图片展"。巡回展是由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主持的,共展出珍贵的历史照... 日本“七三一”部队细菌战罪行展在日本和美国展出引起强烈反响蔡德金1993年7月至1995年2月,在从北海道到冲绳岛的日本61个城市举行了"七三一部队巡回图片展"。巡回展是由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主持的,共展出珍贵的历史照片一百多帧。这一展览在日本社会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战 日本侵华 南京大屠杀 部队 法律与政治 战争罪行 侵华日军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抗日战争 侵略战争
原文传递
究竟是谁改的——一则有待考证的史料
16
作者 张静如 《北京党史》 CSSCI 1999年第6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李大钊 东西文化 梁漱溟 义和团 辜鸿铭 划掉 故居 法律与政治 纪念馆 国际法
原文传递
法社会学研究的三个导向
17
作者 朱景文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1年第5期120-121,共2页
法社会学的法理学导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社会学与法理学具有亲缘关系,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最早的法社会学,如吉林大学的马新福老师、北京大学的赵振江老师的研究都是如此,法律与社会、法律与经济、法律与政治、法律与科学技术... 法社会学的法理学导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社会学与法理学具有亲缘关系,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最早的法社会学,如吉林大学的马新福老师、北京大学的赵振江老师的研究都是如此,法律与社会、法律与经济、法律与政治、法律与科学技术等等都是当时的主题。马克思主义法学,包括以此为根据建立的苏联、中国的法理学教科书也都有比较强的社会科学、社会学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法学 法律与社会 法理学 法律与政治 吉林大学 三个导向 社会科学
原文传递
评沈家本《法学盛衰说》——评读《寄簃文存》卷三中第八篇论文《法学盛衰说》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光灿 《政法论坛》 1985年第1期69-72,共4页
(一) 概说以礼为中心的礼法结合论,是中国儒家传统的法律思想。沈家本的礼为体、法为用的法律思想,正是渊源于儒家。沈家本也正是运用这个思想武器来考察中国法学之盛衰的。沈家本开宗明义地说:“孔子言:道政齐刑,而必进之以德。礼是制... (一) 概说以礼为中心的礼法结合论,是中国儒家传统的法律思想。沈家本的礼为体、法为用的法律思想,正是渊源于儒家。沈家本也正是运用这个思想武器来考察中国法学之盛衰的。沈家本开宗明义地说:“孔子言:道政齐刑,而必进之以德。礼是制治之源,不偏重乎法,然亦不能废法而不用。”这就是他论说法学盛衰的思想之纲,是他的思想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家本 中国法学 法律思想 以吏为师 法律与政治 近代资产阶级 评读 决定论 法学思想 儒家传统
原文传递
国际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对国际法院管辖权的考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凌兵 《中国法律评论》 CSSCI 2020年第4期1-11,共11页
本文梳理了国际组织争端解决的四种模式,考察国际法院行使管辖权的条件和界限。以世卫组织为示例,结合国际法院判例,包括2020年判决的“民航理事会上诉案”,文章对国际法院管辖权涉及的五大问题进行分析,包括争端的存在、争端的定性、... 本文梳理了国际组织争端解决的四种模式,考察国际法院行使管辖权的条件和界限。以世卫组织为示例,结合国际法院判例,包括2020年判决的“民航理事会上诉案”,文章对国际法院管辖权涉及的五大问题进行分析,包括争端的存在、争端的定性、诉前谈判、国际组织机关的角色和其他争端解决方式的选择。对利用国际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处理国家间复杂争端的法律与政治意义,文章做了初步的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院 法院管辖权 世卫组织 争端解决 法院判例 五大问题 法律与政治 诉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