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超越解释——对疑难案件法律解释方法功能之反思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梁迎修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1-115,共5页
-
文摘
法律解释方法能够为疑难案件的裁判提供思考方向,并为判决结论提供论证。但这些解释方法本身并不确定,方法之间也没有固定的效力位阶,这些局限使其难以保障法律解释的客观性。由于在疑难案件中法官需要进行利益衡量和价值判断,因此其裁判具有决策性质。为了增强裁判的科学性和妥当性,法官还应求助于其他社会科学。中国法学应在深化法律解释方法论研究的同时,推进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法学教育中也应考虑完善法科学生的知识结构。
-
关键词
法律解释方法论
疑难案件
法律解释方法的局限性
中国法学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法律诠释学的未来
- 2
-
-
作者
罗时贵
袁彩红
-
机构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法学院
南昌市东湖区人民法院
-
出处
《青年与社会》
2013年第1期55-58,共4页
-
文摘
法律诠释学作为一门新型的独立交叉学科,内容如何构建的基本问题在我国学术理论界还处于幼嫩、莫衷一是的阶段。本文基于对诠释学历史嬗变的特点分析,比较了方法论意义上的法律解释学和本体论意义上的法律诠释学的各自优长,主张在未来的法律诠释学的构建中,应从本体论意义上的视角、以德沃金的建构性诠释为借鉴来进行,并倡导性指出法律诠释学的建构所应当遵循的解释循环性、融贯性及整全性指导原则,力图引导和走向从理解—诠释—论证的诠释结构。
-
关键词
诠释学
方法论上法律解释学
本体论上法律诠释学
指导原则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