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唐至清中国古代法治传播途径研究
1
作者 贾秋宇 张帅梁 《新闻爱好者》 CSSCI 2024年第3期66-68,共3页
由唐至清,可谓中国古代社会基层治理逐渐成熟之时,在法治传播的途径上也产生了极大的更革,从唐代的简明立法,到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再到明代申明亭与“教民榜文”的出现,以及清朝时期乡饮酒礼的成熟,中国古代社会由唐至清法治传播途... 由唐至清,可谓中国古代社会基层治理逐渐成熟之时,在法治传播的途径上也产生了极大的更革,从唐代的简明立法,到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再到明代申明亭与“教民榜文”的出现,以及清朝时期乡饮酒礼的成熟,中国古代社会由唐至清法治传播途径不断丰富和完善,为基层社会的法治治理提供了舆论宣传与媒介保障,也为当下法治中国加大法治传播的力度、丰富法治传播途径,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由唐至清 法治传播途径 历史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法制传播到法治传播——探析新时期法治新闻传播的路径
2
作者 夏家敏 张利明 《新闻世界》 2024年第12期80-83,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制传播”通过传统媒体、会议、传单等多种形式在全社会普遍开展起来。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公众法治意识的逐步增强,法制传播时代的思维及分析方式已无法应对当下的法治传播问题。本文拟通过对中国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制传播”通过传统媒体、会议、传单等多种形式在全社会普遍开展起来。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公众法治意识的逐步增强,法制传播时代的思维及分析方式已无法应对当下的法治传播问题。本文拟通过对中国法治传播实例的探究,初步总结出目前法治传播存在的问题,如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的模糊、媒体不了解受众的认知结构、忽视对社会现实的描述等。以提升法律的沟通性为核心目的,试图总结媒体在法治传播中的不同角色和应当起到的作用,并给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传播 事实建构 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一体”:智能传播时代的法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
作者 梁鑫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24年第3期72-74,共3页
法治传播是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和法治信仰塑造、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逻辑。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培养德法兼修的法治传播人才。智能传播时代,新的媒介技术催生了法治传播的三元主体结构。德... 法治传播是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和法治信仰塑造、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逻辑。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培养德法兼修的法治传播人才。智能传播时代,新的媒介技术催生了法治传播的三元主体结构。德法兼修的法治传播人才需要分层培养,对专业法律人、法治媒体人、全体公民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方式,进而形成“三元一体”的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兼修 法治传播人才 “三元一体”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法治传播”评估的价值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朝 《理论观察》 2014年第11期19-20,共2页
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推进,变法之后的普法运动成为中国法治现阶段的主题。普法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法治传播,而由此展开的"法治传播"评估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是中国法治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中国法治地方性需求的必... 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推进,变法之后的普法运动成为中国法治现阶段的主题。普法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法治传播,而由此展开的"法治传播"评估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是中国法治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中国法治地方性需求的必然选择。"法治传播"评估在中国的开展具有可行性,其可行性既有来自法治评估系统的理论支撑,同时也有来自法治评估技术的支持与保证。中国"法治传播"评估的实现路径重点在于做好法治传播评估主体的多元化、法治传播评估内容的丰富化及法治传播评估方法与技术的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传播 评估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传播:一个亟待开拓的研究领域——当代中国法治传播研究综述 被引量:2
5
作者 董光鹏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3-8,共6页
本文对三十年来中国法治传播的研究进了综述,在梳理了学界对于法治传播概念的界定、法治传播的研究概况后发现,学界对治传播领域的研究主要针对具体的传播形态,而法治传播的基本概念研究匮乏,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尤其是对"法治传播&q... 本文对三十年来中国法治传播的研究进了综述,在梳理了学界对于法治传播概念的界定、法治传播的研究概况后发现,学界对治传播领域的研究主要针对具体的传播形态,而法治传播的基本概念研究匮乏,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尤其是对"法治传播"一词的使用缺乏共识和规范。为更好的厘清这些基本问题,本研究选择从法治传播的要素、形式、功能、问题这四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在最后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法治传播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学视角下的法治传播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董光鹏 《荆楚学刊》 2017年第1期64-68,共5页
作为象征符号的法治是社会系统运行的信仰秩序,但法律人共同体与大众间存在的符号鸿沟、伦理鸿沟、信仰鸿沟,作为社会规范的法治无法正常发挥其功能。因此,法律人共同体要肩负起法治传播的文化使命,把法治大规模推向受众市场。当前,在... 作为象征符号的法治是社会系统运行的信仰秩序,但法律人共同体与大众间存在的符号鸿沟、伦理鸿沟、信仰鸿沟,作为社会规范的法治无法正常发挥其功能。因此,法律人共同体要肩负起法治传播的文化使命,把法治大规模推向受众市场。当前,在传播格局被重塑的数字时代,法律人共同体要因应数字化网络新秩序,把作为符号的法治嵌入到数字网络,让法治成为了网络的性质,创造出法治传播的数字沟通范式。同时也要看到,当下法律人共同体的数字传播实践存在传统的法律权威被消解、传播的不确定性增加、网络过滤、碎片化传播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传播 法律人共同体 象征符号 数字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法治传播与协同实践下“法治视讯”教学设计——以山东政法学院为例
7
作者 干瑞青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91-96,共6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全面升级的时代背景下,立足媒介科技前沿,创新法治传播形态成为共识。山东政法学院“法治视讯”课程教学设计依托本校“广学识、精专业、融法学、强实践、重创新、多面向、丰成果”人才培养体系,紧扣“融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全面升级的时代背景下,立足媒介科技前沿,创新法治传播形态成为共识。山东政法学院“法治视讯”课程教学设计依托本校“广学识、精专业、融法学、强实践、重创新、多面向、丰成果”人才培养体系,紧扣“融法学、强实践”要求,进行多维、协同化“法治视讯”教学设计,突出“法治”导向,把深化一个认识、学习两种理论、坚持三个层次、推动四类实践等作为教学特色,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视讯” 创新 法治传播 协同实践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主流媒体法治传播的实践与创新探析
8
作者 孟玲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第7期67-69,共3页
在法治报道中,主流媒体在传播法律知识、监督司法公正、培育法治信仰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选取宁波日报、宁波晚报、“甬派”等宁波主流媒体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近年来的法治传播情况进行分析,包括选题内容、信息来源、媒体观点... 在法治报道中,主流媒体在传播法律知识、监督司法公正、培育法治信仰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选取宁波日报、宁波晚报、“甬派”等宁波主流媒体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近年来的法治传播情况进行分析,包括选题内容、信息来源、媒体观点、受众互动及技术手段运用等,运用新闻传播理论并结合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前沿观点,对媒体在依法治市背景下的传播理念、传播议题等方面的创新展开讨论。研究发现,主流媒体通过创新传播理念,探索城市治理新模式;创新融媒实践,打造凝聚共识的信息平台;创新数据应用,实现智能化精准传播,为城市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法治环境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主流媒体 法治传播 实践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高校法治传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9
作者 陈丽花 张佳琪 万雅静 《传媒论坛》 2022年第10期114-117,共4页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法治建设也迈入新阶段,培养具有法治意识的公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第一步。公民将法治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作为民族复兴的建设者,其法治意识...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法治建设也迈入新阶段,培养具有法治意识的公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第一步。公民将法治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作为民族复兴的建设者,其法治意识现状是全民族法治意识的集中体现。通过对部分高校法治传播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高校法治传播中存在传播模式单一、碎片化宣传、消除网络负面影响不力、宣传主体认知不到位等问题,新媒体时代高校法治传播要改善传播模式、建构数据信息库、打造正面意见领袖、加强高校联动等多种途径去解决问题,一步步完善法治传播建设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高校法治传播 解决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话:法治传播的一种媒介化实践——以豆瓣“学习法律小组”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乐 徐卫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2-150,共9页
对话是法律的重要属性,深度媒介化所开启的法治对话场域正切合法律的这一属性。以豆瓣“学习法律小组”为视点考察法治传播的媒介化实践,研究显示,同报纸、电视等大众传媒和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相比,豆瓣在对话契机的媒介化上使法治传... 对话是法律的重要属性,深度媒介化所开启的法治对话场域正切合法律的这一属性。以豆瓣“学习法律小组”为视点考察法治传播的媒介化实践,研究显示,同报纸、电视等大众传媒和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相比,豆瓣在对话契机的媒介化上使法治传播参与者拥有更多提出权益疑问、寻求社会支持的机会,在对话关系的媒介化上使法治传播参与者之间的对话关系更具平等性,在对话环境的媒介化上使自由的对话氛围和话题的开放性更有保障,这是法治传播深度媒介化的三个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传播 媒介化 网络化 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主体与中国法治传播实践的变迁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晶晶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7-158,共12页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法治"经历了从观念到专业话语再到治理方式和政治理论的变迁。变迁的过程既有理论的论争,也有实践的推演,更有二者的互动。但二者的互动一直未引起学界的重视。对改革开放以来立法者、司法者、执法...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法治"经历了从观念到专业话语再到治理方式和政治理论的变迁。变迁的过程既有理论的论争,也有实践的推演,更有二者的互动。但二者的互动一直未引起学界的重视。对改革开放以来立法者、司法者、执法者等与公民的互动即法治传播实践轨迹的研究发现,中国法治传播实践的变迁是在传播规律的作用下不断回应法治建设和社会发展并与之互动的过程。其中,传播主体是首要的和基础性要素,传播主体的变化及其对传播客体、媒介与受众的选择促成了传播模式的更迭,产生了不同的传播效果。但无论各要素如何增减变化,追求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考量不会变,也不应变。尊重传播规律、遵循法治价值引导,用传播理性提升法治传播效果,这是变迁中的中国法治传播实践给我们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传播 普法 传播主体 传播模式 传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主义视域下新媒体法治传播的内容构成、困境及优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侯金亮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12期85-100,共16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作为新兴传播形态,因其用户规模庞大,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持,也是法治传播的核心主体之一。新媒体法治传播具有传播属性和法律属性,其主要的特征为传播主体多元化、信息体量爆炸式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作为新兴传播形态,因其用户规模庞大,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持,也是法治传播的核心主体之一。新媒体法治传播具有传播属性和法律属性,其主要的特征为传播主体多元化、信息体量爆炸式发展、传播方式呈现交互性、信息的价值多元以及传播内容碎片化。卢曼的“功能—结构主义”作为社会理论,可用于研究新媒体在法治领域的传播功能。新媒体法治传播功能的内容构成可分为政治功能、法律功能与社会功能。其法治传播功能发挥具有一定限制,原因是面临着规制不足、主体泛化、伦理失范的现实困境。对此,通过新媒体治理法治化、建设“价值—技术”多元依法治理制度体系、完善新媒体从业人员自律机制三条进路可以实现新媒体法治传播的功能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主义 新媒体 法治传播 卢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法治传播塑造公民法治信仰 被引量:4
13
作者 范玉吉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77-78,共2页
2020年是“七五”普法的收官之年,2021年,将开始中国的第八个五年普法计划。在“七五”普法与“八五”普法交接的时刻,我们非常有必要检视一下法治传播在法治宣传教育中的作用,有必要对公民法治信仰的塑造工程有一个理性的审视,看看法... 2020年是“七五”普法的收官之年,2021年,将开始中国的第八个五年普法计划。在“七五”普法与“八五”普法交接的时刻,我们非常有必要检视一下法治传播在法治宣传教育中的作用,有必要对公民法治信仰的塑造工程有一个理性的审视,看看法治传播在塑造公民法治信仰方面能有什么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信仰 法治宣传教育 普法 法治传播 公民 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微博自媒体法治传播审视传媒法治素养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佳琪 万雅静 任秀芹 《新闻传播》 2022年第17期31-33,共3页
自媒体是依托于高速发展的数字科技以及网络技术产生的新型的信息共享的即时交互平台,法治素养是在掌握了基础的法律知识、理解了法律内涵以及法律本质的基础之上,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的能力。自媒体法治素养即为普通大众依托数字科技... 自媒体是依托于高速发展的数字科技以及网络技术产生的新型的信息共享的即时交互平台,法治素养是在掌握了基础的法律知识、理解了法律内涵以及法律本质的基础之上,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的能力。自媒体法治素养即为普通大众依托数字科技以及网络技术在相关平台上向受众传播关于法治信息时所表现出的对于法治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给予了普通大众机会,依托数字科技以及网络技术在相关平台上向受众传播法治信息,促进了法治自媒体人的出现,但是由于自媒体人本身法治素养参差不齐,导致自媒体法治传播时常出现标签化、利益化、道德预设等情况,甚至会导致“网暴”、挑战司法公正的现象出现。因此笔者以微博平台为例,基于#杀猪盘套路有多深#这一话题,探讨自媒体法治传播中表现出的有关法治素养方面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法治传播 法治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治理视野下的全媒体法治传播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晶晶 《中国广播》 2020年第8期23-27,共5页
法治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高频词,法治传播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之一。全媒体环境下,互联网技术催生了法治传播的结构性变化,形成了新闻媒体、社交媒体、法务自媒体三足鼎立的新格局。新格局... 法治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高频词,法治传播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之一。全媒体环境下,互联网技术催生了法治传播的结构性变化,形成了新闻媒体、社交媒体、法务自媒体三足鼎立的新格局。新格局体现了追求公正的集体社会心理,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存的对平等、公平、正义的需求。内心需求推动着传播行为,进而又影响着社会行为。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全媒体法治传播在法治能力、社会对话、法治共识与传播主体的连接等方面都会对社会行为带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传播 全媒体 社会治理 社会心理 社会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法治传播研究热点与趋势变化研究
16
作者 庞金源 崔明伍 《新闻传播科学》 2023年第3期430-440,共11页
本文使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对我国近三十年法治传播领域研究进行可视化研究。首先,从年发文量、核心作者、研究主题、发表期刊、研究机构等五个方面进行统计,展现整体研究状态。其次,进行关键词共现与聚类操作,结合时间线图谱分析,... 本文使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对我国近三十年法治传播领域研究进行可视化研究。首先,从年发文量、核心作者、研究主题、发表期刊、研究机构等五个方面进行统计,展现整体研究状态。其次,进行关键词共现与聚类操作,结合时间线图谱分析,描绘该领域研究热点的整体态势和演变趋势。研究发现,我国法治传播研究与国家法治进程、媒介技术存在互动关系,统一于社会实践当中。最后,从增进学界关注度、提升科研水平、促进科研合作、平衡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 法治传播 共现分析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传播视阈下案件报道的“真实”呈现——以“大学生掏鸟案”回访的差异报道为例
17
作者 陈萍 李玉冰 《科技传播》 2023年第15期54-58,共5页
以“大学生掏鸟案”发生8年后的案件报道为例进行分析,比较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中的偏差与问题,以此反思新闻报道中“真实”的应有之义,讨论这一问题对于通过新闻媒体帮助公民构建法治认同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法律真实 新闻真实 案件报道 法治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媒体背景下法治传播现状与路径优化研究
18
作者 熊太芳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第24期163-165,共3页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传播者与受众所对应的群体不再具有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就使得在全媒体背景下,传播者的法治素养及其传播内容参差不齐,信息纷繁复杂,致使法治信息内容出现随性化、碎片化、道德预设、挑战司法公...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传播者与受众所对应的群体不再具有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就使得在全媒体背景下,传播者的法治素养及其传播内容参差不齐,信息纷繁复杂,致使法治信息内容出现随性化、碎片化、道德预设、挑战司法公正等问题。由此,如何规范法治传播行为、提升法治宣传水平、发挥法治传播在社会治理中的功能成为当前普法宣传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和案例研究法,从全媒体背景入手,重点研究法治传播的现状,着重分析法治传播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特点、出现的问题以及优化路径。针对全媒体背景下法治传播的问题,文章提出建议:在法治传播实践中要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促进行业自律,相关主体应切实提升自身的法治素养,做到准确报道;在内容创作方面要开拓求新,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做到普法与法治实践的深度融合,不断改进传播模式,提升传播共情力;在效果评估方面要避免法治传播“蜻蜓点水”,须重视法治传播实效,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与监督功能,构建科学客观的法治传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 法治传播 习近平法治思想 现状分析 路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介如何形塑法治传播——媒介化和比较视角
19
作者 徐卫琦 《东南传播》 2023年第12期14-16,共3页
新媒体和电视在法治传播实践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从媒介化视角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新媒体法治传播和电视法治节目对法治传播形式有不同的呈现逻辑,在不同媒介逻辑的主导下设置了相异的法治传播重点,并且对法治材料和象征性资... 新媒体和电视在法治传播实践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从媒介化视角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新媒体法治传播和电视法治节目对法治传播形式有不同的呈现逻辑,在不同媒介逻辑的主导下设置了相异的法治传播重点,并且对法治材料和象征性资源有着不同的分发和传播方式,这些不仅规定了公众对法治内容特定的接收和体验方式,而且建构了不同的传播主体和关系网络,可以看到不同的媒介技术及其应用如何为中国的法治宣传教育提供可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传播 媒介化 新媒体 电视法治节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视剧融入刑事指导案例对法治传播的启示——基于对电视剧《底线》的分析
20
作者 陈盈羽 张晟炜 《艺术研究快报》 2023年第1期60-64,共5页
本文以现象级法治题材影视剧《底线》为研究对象,通过简述《底线》的剧情主旨,阐释了指导性案例融入影视剧中对当代法治传播的作用,得出了《底线》作为深刻反映当代法治进程的影视作品,指导性案例的融入为当代影视赋能法治传播提供了借... 本文以现象级法治题材影视剧《底线》为研究对象,通过简述《底线》的剧情主旨,阐释了指导性案例融入影视剧中对当代法治传播的作用,得出了《底线》作为深刻反映当代法治进程的影视作品,指导性案例的融入为当代影视赋能法治传播提供了借鉴,为影视创作推动法治传播开拓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线》 指导性案例 法治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