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培育路径研究
1
作者 顾泽楠 《新丝路》 2024年第33期0241-0243,共3页
大学生承载着全社会的期望,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大责任,其法律意识与法治水平直接反映和影响着民主法治化进程,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国法治建设虽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在面对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提升缓慢与法治... 大学生承载着全社会的期望,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大责任,其法律意识与法治水平直接反映和影响着民主法治化进程,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国法治建设虽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在面对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提升缓慢与法治信仰培育乏力的问题上,仍需保持清醒。基于此,文章从新时代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的意义入手,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的困境,从思想认知、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环境氛围等多方面找出问题与症结,然后结合高校、家庭及社会现实状况提出培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法治信仰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法治校背景下艺术职业院校学生法治信仰培养路径探究
2
作者 涂苗 廖政林 《艺苑》 2024年第6期96-99,共4页
依法治校是教育领域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在此背景下,艺术职业院校如何发挥自身专业特色,更有效地培养并提升学生法治信仰,为教育法治、国家法治贡献力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由浅... 依法治校是教育领域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在此背景下,艺术职业院校如何发挥自身专业特色,更有效地培养并提升学生法治信仰,为教育法治、国家法治贡献力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由浅入深,递进式剖析挖掘艺术职业学院学生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并从丰富法治教育内容和形式、强化参与法治实践、注重法治典型案例总结宣传等三大方面提出学生法治信仰培养路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艺术职业院校 法治信仰 法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职法律教学中法治信仰的渗透路径研究
3
作者 刘双影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6期0128-0131,共4页
在当代社会,法治已经成为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基本方式,而法治信仰则是法治建设的精神支柱。中职教育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法律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未来从业者的法治素养和法治信仰的形成。然而,当前中职法律教学中存在着对... 在当代社会,法治已经成为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基本方式,而法治信仰则是法治建设的精神支柱。中职教育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法律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未来从业者的法治素养和法治信仰的形成。然而,当前中职法律教学中存在着对法治信仰渗透不足的问题,这不仅影响着法律教学的效果,也制约了法治建设的进程。因此,需要寻求中职法律教学中法治信仰的渗透新路径,进一步提升中职法律教学质量。本文主要探讨了中职法律教学中法治信仰渗透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为法治社会的建设贡献一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法律教学 法治信仰 渗透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教育:从法律知识到法治信仰
4
作者 李越 《留学》 2024年第22期70-71,共2页
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法治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面对小初高法治教育内容庞杂,重复点多的问题,教师需对此进行科学整合,教学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保证法律教学主线的完整连贯。同时,教学还要避免只教知识,实现理例结合,让学... 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法治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面对小初高法治教育内容庞杂,重复点多的问题,教师需对此进行科学整合,教学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保证法律教学主线的完整连贯。同时,教学还要避免只教知识,实现理例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法能行”,进而“行法治”,从而培养社会主义法治的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整合 社会主义法治 法治信仰 法治教育 教学主线 思政课 基础教育阶段 一体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信仰社会化: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 被引量:10
5
作者 汪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3-120,共8页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践行现代法治,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成,人民法治信仰的形成是前提、关键和根本。法治信仰既强调的是共同体对法治的认同、依赖、信奉和遵循,也强调共同体成员在日常的实践中...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践行现代法治,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成,人民法治信仰的形成是前提、关键和根本。法治信仰既强调的是共同体对法治的认同、依赖、信奉和遵循,也强调共同体成员在日常的实践中践行法治原则,将法治内化为人们心中真诚的信仰。法治信仰社会化是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追求的社会化目标之一,法治信仰社会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实现和完成过程具有长期性和艰难性两大特征:其长期性体现在根除人治的制度性和非制度性影响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艰难性体现在法治政治决策的滞后性、公民法律素质提升的紧迫性和根除人治的非制度性影响等三个方面。因此,实现法治信仰社会化的过程需要法治的政治决策机制、法治的宣传引导机制以及公民的法治教育提升机制协同发挥作用,也需要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地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社会化 法治信仰 法治信仰社会化 非制度性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信仰教育的科学把握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咸杰 张立兴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8年第2期150-152,共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法制观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确立法治信仰。在法治信仰教育中,需要纠正三方面的错误倾向,即法治信仰教育需要从个人的关怀和追求出发、法治信仰教育的根本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法制观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确立法治信仰。在法治信仰教育中,需要纠正三方面的错误倾向,即法治信仰教育需要从个人的关怀和追求出发、法治信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塑照大学生的法治人格、讲授法治信仰就是淡化马克思主义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观 法治信仰 法治信仰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信仰的培育探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周军虎 何祥林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5-110,共6页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的拥护和真诚信仰。法治信仰是公众对法治的知、情、意的有机统一,一定意义上,法治信仰就是公众对法治的情感体验(依附感、神圣感)。长期的人治传统使现实生活中公众的法治信仰淡薄,树立法治的理念是培育法治信...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的拥护和真诚信仰。法治信仰是公众对法治的知、情、意的有机统一,一定意义上,法治信仰就是公众对法治的情感体验(依附感、神圣感)。长期的人治传统使现实生活中公众的法治信仰淡薄,树立法治的理念是培育法治信仰的前提和基础,找准法治的着力点是培育法治信仰的关键,法治实践是法治信仰培育的根本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信仰 情感体验 法治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法治信仰的培植 被引量:6
8
作者 莫敏 周双娥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第1期76-78,共3页
现代意义上的法治精神意蕴就是社会成员内在性的法律信仰。我国要实现法治化 ,首先必须树立个人乃至全社会普遍的法治信仰。
关键词 法治信仰 法治精神 现代法治 现代法律 法律信仰 社会法 法治 教育 中国 重要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立法治信仰 建设法治中国 被引量:9
9
作者 陈云东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共8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首次以党的重要文件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的论断,对于中国法治国家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首次以党的重要文件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的论断,对于中国法治国家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决定》确立了"法治信仰论",终结了"人治信仰观",以法治信仰观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必将有力促进国家的法治进程,也将在意识形态和思想领域产生深刻影响。推进法治国家应该尊重和保障信仰的多层化,树立法治信仰将从根本上全面提升国民法治素养,为中国法治化提供基础保障,从而确立"法治信仰"的根本和基础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信仰 法治国家 法治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法治信仰的误区及其化解路径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兵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5-188,共4页
大学生是推动社会法治文明的中坚力量,其法治信仰对全社会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当代大学生法治信仰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种种法治认识误区和实践误区。其形成的原因可从高校内部和高校外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提升大学生法治信仰需要... 大学生是推动社会法治文明的中坚力量,其法治信仰对全社会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当代大学生法治信仰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种种法治认识误区和实践误区。其形成的原因可从高校内部和高校外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提升大学生法治信仰需要国家、社会、高校多元协同、形成合力。就高校而言,可以从构建法治信仰教育体系和优化法治信仰养成环境两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法治信仰 改革 环境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西阁 《当代青年研究》 2011年第3期33-37,6,共6页
法治信仰是实现法治的基本前提。大学生的法治信仰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国法治建设的前程。由于传统法文化的影响、高校法治教育的不足、社会现实支持的欠缺,大学生的法治信仰极为不足。培育大学生法治信仰,要扬弃传统法文化,创建新的现代... 法治信仰是实现法治的基本前提。大学生的法治信仰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国法治建设的前程。由于传统法文化的影响、高校法治教育的不足、社会现实支持的欠缺,大学生的法治信仰极为不足。培育大学生法治信仰,要扬弃传统法文化,创建新的现代法治文化;突出高校法治教育的价值取向,营造校园法治氛围;纾解阻碍法治的实践症结,优化社会法治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法治信仰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公民法治信仰的构筑 被引量:7
12
作者 陶爱萍 《前沿》 2007年第3期124-126,共3页
法治信仰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战略目标必不可少的精神基石。但是由于文化传统中的消极因素、特殊的历史原因、法律运行的失调以及法治宣传教育的重心偏离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公民尚未普遍具有法治信... 法治信仰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战略目标必不可少的精神基石。但是由于文化传统中的消极因素、特殊的历史原因、法律运行的失调以及法治宣传教育的重心偏离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公民尚未普遍具有法治信仰。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应该把国民法治信仰的构筑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通过确保法律的高效运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良好行为示范以及调整法治宣传教育的重心,帮助国民尽快树立法治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法治信仰 构筑
原文传递
公民法治信仰的价值内涵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满玉 黄新根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第1期51-53,共3页
法治信仰是依法治国方略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公民作为社会的主体,其法治信仰如何对社会法治环境的形成、国家法治战略的实施都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从必要性来讲,法治信仰是公民自身综合素养的基础和前提;从战略性来讲,公民法治信仰的提... 法治信仰是依法治国方略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公民作为社会的主体,其法治信仰如何对社会法治环境的形成、国家法治战略的实施都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从必要性来讲,法治信仰是公民自身综合素养的基础和前提;从战略性来讲,公民法治信仰的提升是国家法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法治信仰赋予法律强大的生命力,对社会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培养公民法治信仰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法治信仰 价值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信仰形成路径探析 被引量:27
14
作者 张永和 孟庆涛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3年第5期19-21,共3页
法治之下,法律凝结了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制度共识和行为共识。法治是一种"成"人游戏,要在中国推行法治,必须得塑造社会主体的独立人格,培养良性的权利意识。在走进法治信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遵守和尊重法律是官方与民众的... 法治之下,法律凝结了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制度共识和行为共识。法治是一种"成"人游戏,要在中国推行法治,必须得塑造社会主体的独立人格,培养良性的权利意识。在走进法治信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遵守和尊重法律是官方与民众的共同义务,前者尤其责无旁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信仰 形成路径 价值共识 社会成员 独立人格 社会主体 权利意识 历史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民法治信仰的培育路径 被引量:3
15
作者 毛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9-62,共4页
树立法治信仰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在现代社会,法治不能仅是一种治理方式和规范公民行为的制度体系,还应成为社会公众普遍信仰的理念。在当代中国,明晰法治信仰的科学内涵和价值功能,... 树立法治信仰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在现代社会,法治不能仅是一种治理方式和规范公民行为的制度体系,还应成为社会公众普遍信仰的理念。在当代中国,明晰法治信仰的科学内涵和价值功能,正视公民在法治信仰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吸收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健全普法教育机制、完善法律制度、强化权利意识等方面促成公民对法律价值的强烈认同,是培育公民法治信仰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法治信仰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公民法治信仰培育的实现途径 被引量:2
16
作者 江雯斐 张赛清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7-43,共7页
法治中国实现的关键在于公民对法治的信仰。公民法治信仰的培育,首先要科学立法,其次要严格执法,再次是要公正司法,然后要恰当普法。要通过公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普及宪法及法律。最后是自觉护法。当法律的尊严遭到践踏、当法律的权威... 法治中国实现的关键在于公民对法治的信仰。公民法治信仰的培育,首先要科学立法,其次要严格执法,再次是要公正司法,然后要恰当普法。要通过公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普及宪法及法律。最后是自觉护法。当法律的尊严遭到践踏、当法律的权威被削弱时,公民能够自觉站出来护法,公民对法治的信仰才算是真正形成,法治中国的梦想才真正成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法治信仰 培育 实现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中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培育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凡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6年第5期82-86,共5页
大学生因其特殊的社会角色定位,他们对法律的信仰将直接影响中国法治化的建设进程。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背景下当下这一群体却面临着缺乏坚定的法治信仰和情感的现状,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全社会法治环境的形成,努力改革高校法治... 大学生因其特殊的社会角色定位,他们对法律的信仰将直接影响中国法治化的建设进程。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背景下当下这一群体却面临着缺乏坚定的法治信仰和情感的现状,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全社会法治环境的形成,努力改革高校法治教育模式,加大对法治教育的重视,提高法治教育在高校教育的地位对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中国 大学生 法治信仰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培育途径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国焕 李光明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61-64,共4页
新媒体时代,形形色色的非对称信息降低了大学生理性精神,网络空间监管不力诱发大学生罪案频发,众多的社会乱象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缺乏足够的信心。在此背景下,高校应从营造开放、民主与法治的校园文化入手,为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 新媒体时代,形形色色的非对称信息降低了大学生理性精神,网络空间监管不力诱发大学生罪案频发,众多的社会乱象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缺乏足够的信心。在此背景下,高校应从营造开放、民主与法治的校园文化入手,为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提供现实依据,同时重视利用新媒体技术,改善法治教育模式,强化网络舆论引导与监管等,分别为法治信仰培育提供技术支持、教育支撑、环境保障等,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大学生 法治信仰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大学生法治信仰的现实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丹 赵改萍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第12期74-78,共5页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法治信仰培育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培育大学生法治信仰有利于法治中国的建设,有助于中国法治梦、经济梦、政治梦和文化梦的实现;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推动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和依法治校的实...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法治信仰培育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培育大学生法治信仰有利于法治中国的建设,有助于中国法治梦、经济梦、政治梦和文化梦的实现;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推动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和依法治校的实现;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维护大学生自身的合法权益,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抓紧抓好大学生法治信仰的培育工作,才能培养出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法治信仰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法治信仰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被引量:4
20
作者 鲁春霞 《前线》 2014年第2期65-66,126,共3页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以及法治政府建设和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状况还不尽如人意、行政执法随意性较大、司法公信力不足等现象时有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以及法治政府建设和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状况还不尽如人意、行政执法随意性较大、司法公信力不足等现象时有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法治信仰薄弱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需要准确把握法治信仰的内涵及实践意义,探寻培育法治信仰的有效路径,以保障和促进法治中国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信仰 法治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培育 司法体制改革 法治政府建设 司法公信力 法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