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5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理论的理论根源、演进脉络与经验启示
1
作者 迟方旭 王志豪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5,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状况和法治建设实践,领导市场经济法治建设经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创立阶段、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状况和法治建设实践,领导市场经济法治建设经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创立阶段、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的发展阶段、十六大以后的完善阶段和十八大以来的新发展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实际之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关于法治对经济基础的保障功能和经济基础对作为上层建筑的法治的推动作用的理论论断,对新时代法治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理论 市场经济法治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法治建设语境下中国传统法家法治理论研究
2
作者 张雅洁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8期36-39,共4页
新时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我们客观、全面对待传统法律文化遗产,深入挖掘与现代法治建设契合的因素,进行现代解释与阐发,使其在现实环境中焕发勃勃生机。本文以古代法家法治... 新时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我们客观、全面对待传统法律文化遗产,深入挖掘与现代法治建设契合的因素,进行现代解释与阐发,使其在现实环境中焕发勃勃生机。本文以古代法家法治思想为主要内容,研究了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君主集权制度的重要影响,以及与现代法治建设的同构性。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历史土壤和文化根基,期望传统法律资源能够实现现代性转化,在法治中国建设的今天发挥古老的力量与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建设 传统法家 法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代特色法治理论的人民性
3
作者 魏彦芳 李一峰 左文立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9-72,共4页
新时代特色法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华传统法律文化民本思想的凝练升华,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壤,始终坚持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和服务人民的政治立场。因此,新时代特色法治理论以人民至上为初心使命,以保障人民权益为... 新时代特色法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华传统法律文化民本思想的凝练升华,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壤,始终坚持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和服务人民的政治立场。因此,新时代特色法治理论以人民至上为初心使命,以保障人民权益为根本宗旨,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奋斗目标。新时代特色法治理论人民性的实现路径是:立法贯彻以民为本的思想,执法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司法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守法彰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特色法治理论 人民性 全面依法治 人民至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逻辑——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法治理论演进之考察
4
作者 池通 刘宏宇 《法治现代化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68-80,共13页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自主法治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独特话语体系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得以塑造和建构,并通过法治理论予以凝练、总结与表达。法治理论作为法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法治实践进行提炼,与法治...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自主法治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独特话语体系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得以塑造和建构,并通过法治理论予以凝练、总结与表达。法治理论作为法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法治实践进行提炼,与法治实践相融共进、深刻互动,不断引领和推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实现新的历史跨越。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话语体系在“阐释进路、表述立场、规范构造、知识谱系、实践向度”等方面呈现出“从法律体系论到法治体系论、从依法治国论到法治中国论、从国家法理论到党规国法系统论、从西方话语主导到寻求自主表达、从证成法治价值到探索法治实现”的建构逻辑,这是法治理论不断寻求和表达法治“中国性”的必然结果,揭示了中国探索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逻辑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话语体系 法治理论 演进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消防法治理论的公共场所火灾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研究
5
作者 朱凌 《水上安全》 2024年第11期136-138,共3页
本文深入探讨基于消防法治理论的公共场所火灾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文章首先分析了公共场所火灾风险的多元性、广泛影响及防控的复杂性,随后揭示了风险识别机制、应对策略及法律法规体系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了完善风险识别机制、制定针... 本文深入探讨基于消防法治理论的公共场所火灾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文章首先分析了公共场所火灾风险的多元性、广泛影响及防控的复杂性,随后揭示了风险识别机制、应对策略及法律法规体系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了完善风险识别机制、制定针对性应对策略及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的综合对策,以期提升公共场所火灾防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法治理论 公共场所 火灾风险识别 应对策略 法律法规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历史逻辑探赜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婷 《决策与信息》 2020年第11期42-48,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建设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历史逻辑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着深厚而丰实的理论根基,既来源于精深的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建设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历史逻辑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着深厚而丰实的理论根基,既来源于精深的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汲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思想精华,又借鉴西方法治思想的有益经验,同时在中国共产党探索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中与时俱进。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标注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新高度,是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法治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理论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林 莫纪宏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共7页
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根据新时代新征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十九大报告把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 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根据新时代新征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十九大报告把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做出全面部署,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为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本刊特邀法学界专家学者,对党的十九大在全面依法治国方面的理论创新进行研讨,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创新 法治理论 法学界 精神 学习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家法治理论评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何勤华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17-23,共7页
本文从法学史角度,对先秦法家提出的法治理论的基本内容,思想前提,实现法治的方法和途径,法家法治理论的历史进步性,法家法治理论与古代西方法治学说的异同点,以及法家法治理论对中国古代法学所发生的负面影响等作了比较详细的评述。
关键词 古代 法家 法治理论 评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法治理论的重要创新 被引量:9
9
作者 姜明安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6期20-22,共3页
习近平法治理论创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法治宏观理论的创新;二是法治制度理论的创新;三是法治运行环境和法治运作方式理论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的诸多论述,均闪耀着法治思想创新、法治理念创新、法治理论创新的光芒,是&qu... 习近平法治理论创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法治宏观理论的创新;二是法治制度理论的创新;三是法治运行环境和法治运作方式理论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的诸多论述,均闪耀着法治思想创新、法治理念创新、法治理论创新的光芒,是"理论一定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要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的最好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理论 创新论述 治国理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原理性创新 被引量:8
10
作者 翟国强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3,共13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立场,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环境、历史任务和基本国情,从三个“全新”的维度科学阐释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它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架构中的重... 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立场,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环境、历史任务和基本国情,从三个“全新”的维度科学阐释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它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最新发展、最新成果,更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理论到实践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这一思想在依法治理、法治道路、党法关系、依宪治国等领域的理论创新,深化了对国家治理一般规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和共产党依法执政规律的认识,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创新 全面依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儒学与法治理论关联性的特点--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建设为切入点的思考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瑜青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50,共4页
以权利保障为入手是西方法治理论的思想传统,而传统儒学人文学说在治国原理上更关注的是以人的主体致善为学说的归宿点,传统儒学在治国主张上并不是反法治的。其实历史上儒学一直十分重视治道,法治可以说是治道的重要内容。在分析法治... 以权利保障为入手是西方法治理论的思想传统,而传统儒学人文学说在治国原理上更关注的是以人的主体致善为学说的归宿点,传统儒学在治国主张上并不是反法治的。其实历史上儒学一直十分重视治道,法治可以说是治道的重要内容。在分析法治与传统儒学关系时应尝试从法治要素的角度去讨论问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建设必须关注中国传统儒学对人类所提供的智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儒学 法治理论 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一种思想样态 被引量:4
12
作者 姚建宗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68,162,共11页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的不断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已经初步形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指导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总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的不断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已经初步形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指导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总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总体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是核心;坚持作为人类法律文明核心的普适性法治理念与基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中国国情特殊性的守成及创新的有机统一,以执政党和政府所拥有的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为基础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与权力推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特点与现实路径;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策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实践统领;以依法行政为内容的法治政府建设是关键;以司法公正为内容的司法公信力提升是重点;以依法治理为基本要求的法治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以深厚的法治文化为支撑的全民普遍守法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永远行进在路上、没有终点的不断展开的过程。以上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一种思想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 法治理论 法治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之“法治”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金钊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9-16,共8页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建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命题。这是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实现执政方式的法治化转变的理论基础。从历史的角度考察,社会...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建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命题。这是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实现执政方式的法治化转变的理论基础。从历史的角度考察,社会主义与法治的结合是法治思想史的重大转变。法治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而非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需要法治之理,法治之理是人们公认的法治规则。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特征在于执政党要依法执政,接受宪法、法律的约束。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建构需要阐明法治的基本含义:法治是社会主义的政治道德;是社会主义道路的实现方式;是以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主要方法的战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中国 法治理论 法治之理 社会主义法治 法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生态法学正名——兼论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 被引量:3
14
作者 魏胜强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0-86,共7页
生态法学虽然一度受到误解,但理论界关于生态法学的讨论奠定了生态法学的学术基础,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实践构成了生态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生态法学必然会取代环境法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法学学科。生态法学继承和超越了环境法学,能全面反... 生态法学虽然一度受到误解,但理论界关于生态法学的讨论奠定了生态法学的学术基础,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实践构成了生态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生态法学必然会取代环境法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法学学科。生态法学继承和超越了环境法学,能全面反映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显著创新。加强对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公众参与司法活动的研究,是生态法学立足于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实践的基本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法学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历程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毅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3-51,共9页
1979年 ,在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启发下 ,中国法学界冲破了极左思想设置多年的禁区 ,首先提出了“要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主张。在这以后 2 0年间 ,中国法学界出于对国家政治命运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坚持不懈地探索、研究和宣传法治理论 ... 1979年 ,在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启发下 ,中国法学界冲破了极左思想设置多年的禁区 ,首先提出了“要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主张。在这以后 2 0年间 ,中国法学界出于对国家政治命运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坚持不懈地探索、研究和宣传法治理论 ,掀起了三次法治讨论高潮 ,推动和促进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的形成和确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法治理论 治国方略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英国法治理论的传承与超越——哈特“法治世界”中的法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彩凤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37,共8页
作为 2 0世纪一流的法哲学家 ,哈特在批判和继承其前辈理论的基础上 ,坚持和发扬光大分析法学“真理性”的同时 ,将实证法学和法治置于现代混合经济社会的大背景下 ,并展开系统性的思考和解说。他以其独特的多重研究视角 。
关键词 英国法治理论 哈特 法律规则 奥斯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被引量:3
17
作者 公丕祥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1,F0002,共12页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深远影响,奋力开启新时代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新征程,具有重大的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原理与...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深远影响,奋力开启新时代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新征程,具有重大的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论准则,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法治理论与法治实践的有机结合,深刻回答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地位、政治方向、基本方略、战略安排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一个内涵丰厚、博大精深的科学法治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的历史性飞跃,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新的历史性飞跃 中国法治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法治理论”三十年发展的省思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文恺 《北方法学》 2009年第1期153-160,共8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法治理论经历了"法治"与"人治"之争、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三个大的阶段。我国的法治理论有着鲜明的特色,即具备了满足中国的法治现实之需、以邓小平理论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法治理论经历了"法治"与"人治"之争、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三个大的阶段。我国的法治理论有着鲜明的特色,即具备了满足中国的法治现实之需、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政府和学界的良性互动、借鉴西方国家的法治理论、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以及理论界主体的回归等特征。这些特征又将把法治理论研究导向注重法治实践的具体方式和路径、关注中国的传统与现实等方向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理论 历史发展 基本特点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法治理论与行政诉讼原告中心地位的确立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新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53,共6页
当代行政法治理论已从形式法治走向实质法治,它为确立行政诉讼原告的中心地位提供了理论根据。公民权利与行政权力的不同特点决定了行政诉讼制度的设计和运行必须坚持原告的中心地位;平衡论要求确立原告的中心地位,以使公民权既对抗行政... 当代行政法治理论已从形式法治走向实质法治,它为确立行政诉讼原告的中心地位提供了理论根据。公民权利与行政权力的不同特点决定了行政诉讼制度的设计和运行必须坚持原告的中心地位;平衡论要求确立原告的中心地位,以使公民权既对抗行政权,又抗衡审判权;我国行政法治现代化的良性发展为行政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目标,包括确立原告的中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法治理论 行政诉讼原告 权力 权利 法治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