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法的目的”传统理论之批判与反思 被引量:5
1
作者 付子堂 宋云博 《政法论丛》 CSSCI 2014年第2期31-39,共9页
"法的目的"研究与争论虽绵延几千年,但缘于对法治的渴求、理性的推崇等原因,始终徘徊在传统的主观论与客观论之间。这不但有悖客观常理和法学科学性原则,而且终将会动摇公共秩序和危及市民社会建构。鉴于此,有必要在归结传统... "法的目的"研究与争论虽绵延几千年,但缘于对法治的渴求、理性的推崇等原因,始终徘徊在传统的主观论与客观论之间。这不但有悖客观常理和法学科学性原则,而且终将会动摇公共秩序和危及市民社会建构。鉴于此,有必要在归结传统理论中法的目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批判与反思,进而从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视角出发,在法解释学语境中重新考察法的目的,并申明加强"法的目的"研究有利于增强中国法律自信、扩大中国法律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的目的 主观论 客观论 解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知识产权法的目的及其实现途径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志敏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09年第7期17-20,37,共5页
以竞争法的思维阐释了知识产权法的二元目的和实现途径。在"直接目的"的实现上,据于成果信息的特性和开发激励的需要,并遵循开发者的支配利益法益保护模式的法学思路,直接阐明了知识产权的支配对象及其权利构成。由此也说明... 以竞争法的思维阐释了知识产权法的二元目的和实现途径。在"直接目的"的实现上,据于成果信息的特性和开发激励的需要,并遵循开发者的支配利益法益保护模式的法学思路,直接阐明了知识产权的支配对象及其权利构成。由此也说明了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理论:信息再现论及其内含的激励机制。在"最终的发展目的"的实现上,鉴于知识产权法是特殊领域的市场干预法,必须实行全面的内部法律规制来维系成果信息的开发与利用的竞争秩序,必要时尚需借助民法和反垄断法的力量来形成外部纠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法的目的 直接目的 最终目的 成果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环境法的目的和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泉生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999年第5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环境 法的目的 目的 可持续 环境保护工作 经济发展 环境问题 公害对策基本 发展战略 环境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视角下的法的目的 被引量:2
4
作者 曾兆晖 艾利娜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13-16,共4页
关于法的目的的争论由来已久,学者们在不同的立场上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和学说,文章试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双重视角对法的目的进行解析。法律的目的既在于人类共有价值的追求,最大公益的实现,同时本身的逻辑自洽性又是科学思维的运用,... 关于法的目的的争论由来已久,学者们在不同的立场上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和学说,文章试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双重视角对法的目的进行解析。法律的目的既在于人类共有价值的追求,最大公益的实现,同时本身的逻辑自洽性又是科学思维的运用,是一种理性的自觉,从而得出法律所应有的理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法的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意识是追求法的目的的精神意志——伊林法律意识理论概述
5
作者 徐晓晴 《重庆社会科学》 2006年第12期90-96,共7页
伊林的法律意识学说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将法作为人的内在精神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客体制度来加以认识、体验。他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他所谓的“规范法律意识”:第一,法是人的精神生活方式;第二,作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法的意识是规范性... 伊林的法律意识学说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将法作为人的内在精神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客体制度来加以认识、体验。他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他所谓的“规范法律意识”:第一,法是人的精神生活方式;第二,作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法的意识是规范性法律意识,是“源于追求精神的意志的追求法的意志”;第三,规范法律意识的认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意识 法的目的 精神生活 生活方式 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的目的和价值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时文娟 《法制与经济》 2011年第12期45-46,共2页
作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法具有其特定的目的和价值,本文从法的起源及发展的角度探究法的目的以及法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 法的起源 发展 法的目的 法的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目的及执法机关的取向 被引量:1
7
作者 赵东玉 《工商行政管理》 1996年第10期30-31,共2页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目的及执法机关的取向赵东玉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最初目的是保护诚实商人不受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侵害。"不正当竞争"一词最早出现于1850年法国法院依据《法国民法典》第1382条确立的原则所作的判决,判决的内容是...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目的及执法机关的取向赵东玉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最初目的是保护诚实商人不受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侵害。"不正当竞争"一词最早出现于1850年法国法院依据《法国民法典》第1382条确立的原则所作的判决,判决的内容是保护因同行的违法行为而蒙受损失的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不正当竞争 《不正当竞争 不正当竞争行为 法的目的 机关 社会公共利益 市场行为 保护消费者 制止不正当竞争 诚实信用
原文传递
学习台湾钓法的目的
8
作者 邓剑 《中国钓鱼》 1995年第7期11-11,共1页
钓友们谈到的台湾钓法,即长脑线悬坠底钓法,据有关资料介绍,只不过是台湾省众多钓鱼方法的一种,严格地讲,它只不过是台湾钓鲫术中的一种。由于长脑线悬坠底钓法在自然水域有诸多的局限性,因此在垂钓中使用的人不多。不说它整套标准钓具... 钓友们谈到的台湾钓法,即长脑线悬坠底钓法,据有关资料介绍,只不过是台湾省众多钓鱼方法的一种,严格地讲,它只不过是台湾钓鲫术中的一种。由于长脑线悬坠底钓法在自然水域有诸多的局限性,因此在垂钓中使用的人不多。不说它整套标准钓具的昂贵价格令人望而止步,就算一系列规范的以“快”为中心的动作,也不是一些只在书本上获得一点初步感性印象的钓友们在短期内能摸索掌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台 系列规范 昂贵价格 自然水域 法的目的 台湾省 基本动作 有关资料 短期内 符合实际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以来法的本质理论的科学发展轨迹——兼谈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理论发展的贡献
9
作者 徐忠麟 刘翔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7-40,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理论经历了重新认识、深化认识和创新认识三个发展阶段。其科学发展轨迹可以概括为:法的根源本质在坚持中发展创新,法的功能本质...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理论经历了重新认识、深化认识和创新认识三个发展阶段。其科学发展轨迹可以概括为:法的根源本质在坚持中发展创新,法的功能本质由感性走向理性,法的目的本质回归人性又超越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法的本质 法的根源本质 法的功能本质 法的目的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确立崭新的方法意识——社会科学研究现状浸议之三
10
作者 李小兵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81-82,共2页
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虽有一定繁荣,但并无实质性发展.究其根本,我以为,是缺乏对社会科学方法的清醒意识.由于这种原因,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上,就表现出学科的盲目发展、争论的文不对题、思路上难以创新,例如,近年兴起... 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虽有一定繁荣,但并无实质性发展.究其根本,我以为,是缺乏对社会科学方法的清醒意识.由于这种原因,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上,就表现出学科的盲目发展、争论的文不对题、思路上难以创新,例如,近年兴起的文化讨论,除去其政治启蒙的意义外,在学术理论上几乎没有什么突破性发展.究其原因,就是把文化理解为传统、价值、知识、意识形态等类型的不同思维背景和专业的人,在各自立场上的不同内心独白:反传统的人心目中的文化是传统;作中西价值观念比较的学者心目中的文化是价值观;广大民众意识中的文化其实指的是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新的方 自然科学方 人文科学 法的目的 类哲学 经验方 社会科学方 存在主义 个人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法的作用
11
作者 张小虎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1998年第4期45-48,共4页
关键词 法的任务 法的作用 思想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法的功能 政治上层建筑 法的目的 律制度 刑罚的目的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打”刑事政策的法理分析
12
作者 龙开祥 《安康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40-43,共4页
"严打"方针是刑事政策,但不是法律。非"法"意义上的刑事政策不具有普遍效力,也不应当成为影响司法独立的因素。"严打"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产物,也是法律工具论的现实反映。"严打"对于实现秩... "严打"方针是刑事政策,但不是法律。非"法"意义上的刑事政策不具有普遍效力,也不应当成为影响司法独立的因素。"严打"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产物,也是法律工具论的现实反映。"严打"对于实现秩序、公正等法的价值有一定效果,但法的价值的永恒却不能仅依赖于暂时的"严打"政策。因而,在法治实践中,必须将刑事政策的制订和法的目的、法治要求结合起来,才能培育出法治社会所需的法律文化,才能更好地实现法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打 刑事政策 律工具 法的目的 法的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法文化与现代法的价值意义
13
作者 苏艾平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48-52,共5页
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研究范围远比古代法宽泛。研究认为,中国古代法是'礼治'、'德治'、'人治''法治'等为内容的一种'综合体的法'[1]。与现代法律价值有一定的'相容性',如对善良风俗的倡... 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研究范围远比古代法宽泛。研究认为,中国古代法是'礼治'、'德治'、'人治''法治'等为内容的一种'综合体的法'[1]。与现代法律价值有一定的'相容性',如对善良风俗的倡导与维护、重'调节'、讲'和谐'、趋'合理'、求'公正'等思想,反映了法律在发挥其社会作用时所追求的理想和目的价值,对当今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法的目的价值 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感冒戴口罩”入法点赞
14
作者 荣荣 《小康》 2020年第15期83-83,共1页
法治涵养文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时间和耐心,不可操之过急。文明行为入法的目的不是规训和惩罚。科学指导和示范,使社会良性运转、文明发展才是旨归。2020年4月24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市文明行... 法治涵养文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时间和耐心,不可操之过急。文明行为入法的目的不是规训和惩罚。科学指导和示范,使社会良性运转、文明发展才是旨归。2020年4月24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并将于6月1日起施行。这一条例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方面将"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口罩 法的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立法的后续工程亟待加强
15
作者 卢文春 《人大研究》 1999年第1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地方立工作 后续工程 地方性 制建设 人员 法的目的 监督 律责任 有效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英语语法教学
16
作者 陈雪春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89-89,共1页
连词造句,学以致用,是语法教学的目的。 中国人学汉语,从表面上看没有把语法放在一个显著的位置,这并不意味着语法不重要;汉语是我们用来交际的母语,讲话、写文章都必须遵守汉语的语法,只是我们生长、生活在汉语言环境里,有习惯成自然之... 连词造句,学以致用,是语法教学的目的。 中国人学汉语,从表面上看没有把语法放在一个显著的位置,这并不意味着语法不重要;汉语是我们用来交际的母语,讲话、写文章都必须遵守汉语的语法,只是我们生长、生活在汉语言环境里,有习惯成自然之感,所以用来全不费功夫。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教学的特殊需要外,谁也不会去分析我们所讲的话、所写的文章是否符合语法,这是因为我们在语言实践中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把语法用好用活的缘故。所以我们讲的话别人听得懂;我们写的文章别人看得明白。综上所述,语法很重要,但不能唯语法而语法,学习语法的目的是解决正确地连词造句问题,必须学以致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语教学 汉语言环境 语言实践 日常生活 自然之感 英语句子 规则 形容词 法的目的 图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自然法理论
17
作者 欧鲁菲米·太渥 杨静哲(译) 《清华法律评论》 2014年第1期39-72,共34页
一本文的目标是建构一种实质性的马克思主义自然法理论,这源于马克思离世以来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的不断积累的成果,同时也借鉴了其他许多法律与哲学传统中的洞见。我希望,这种法律理论将保留其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更重要的是,增进我们对关... 一本文的目标是建构一种实质性的马克思主义自然法理论,这源于马克思离世以来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的不断积累的成果,同时也借鉴了其他许多法律与哲学传统中的洞见。我希望,这种法律理论将保留其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更重要的是,增进我们对关于法的性质、法的进化和法的目的等知识的理解。我将提出,一种适切的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必须在广阔的自然法传统的范围内寻找适合自身的位置。当然,自然法传统中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理论 法的目的 知识的理解 法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律理论 马克思主义传统 哲学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参与企业活动模拟法制定后勤保障战略
18
作者 李天铎 《管理观察》 1997年第6期4-5,共2页
关键词 后勤保障 模拟 企业活动 配发药品 行政管理 日程计划 指挥中心 法的目的 分配系统 战略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正在制定《公益事业捐赠法》
19
作者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1997年第9期56-56,共1页
目前,我国正在草拟《公益事业捐赠法》。制定此法的目的在于规范我国的公益事业,使其能够更好地取代国家、政府的一部分职能;保护公民对公益事业的积极性,使捐款的管理、使用等方面制度更健全、更透明。我国的公益事业刚起步不久,一些... 目前,我国正在草拟《公益事业捐赠法》。制定此法的目的在于规范我国的公益事业,使其能够更好地取代国家、政府的一部分职能;保护公民对公益事业的积极性,使捐款的管理、使用等方面制度更健全、更透明。我国的公益事业刚起步不久,一些运作方式不规范,一些违法人员利用公益事业进行诈骗等犯罪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事业 捐赠 运作方式 法的目的 人员 犯罪活动 法的制定 借鉴国外 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新产品的大型项目研制方法的演变
20
作者 陈云卿 《管理观察》 1995年第6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研制方 大型项目 新产品研制 综合评估 信息工作 项目方 法的目的 各阶段 选择自由 研制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