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硝基水杨酰胺抑制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的作用对氢醌的敏感性
1
作者 吕斌 徐建兴 陈世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337-339,共3页
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QCR)是线粒体呼吸链的三个能量偶联部位之一,它起着将电子从还原型泛醌传递给细胞色素c(Cyt.c)的作用,根据King和Yu提出的泛醌结合蛋白理论[1],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中含有泛醌结合... 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QCR)是线粒体呼吸链的三个能量偶联部位之一,它起着将电子从还原型泛醌传递给细胞色素c(Cyt.c)的作用,根据King和Yu提出的泛醌结合蛋白理论[1],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中含有泛醌结合蛋白QPc.研究表明,泛醌-细胞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水杨酰胺 细胞色素c 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1基因甲基化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静 赵晴 +3 位作者 徐亚南 孔祥怡 丛乐乐 李松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4686-4689,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UQCRC) 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AD患者(AD组) 50例,非AD患者(对照组) 55例,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两组外周血中UQCRC1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UQCRC) 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AD患者(AD组) 50例,非AD患者(对照组) 55例,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两组外周血中UQCRC1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 UQCRC1基因在AD组和对照组发生甲基化率分别为64. 00%(32/50)和25. 45%(1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AD组中,按性别和年龄分层中,UQCRC1基因甲基化水平与性别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年龄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UQCRC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AD发病风险相关,通过检测外周血UQCRC1基因甲基化对AD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Uqcrc)1基因 DNA甲基化 甲基化特异性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阳明经穴调控FALS患者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2表达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李玲 黄银兰 +3 位作者 马腾 万明雨 曹丽翠 姚辉洁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97-1000,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阳明经穴后,FALS患者骨间肌中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2的差异表达,揭示针刺阳明经穴治疗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分子机制。方法同一个家系患病组(n=4)与正常组(n=5),针刺穴位:双侧(肩髃、曲池、合谷、伏兔、足三里... 目的观察针刺阳明经穴后,FALS患者骨间肌中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2的差异表达,揭示针刺阳明经穴治疗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分子机制。方法同一个家系患病组(n=4)与正常组(n=5),针刺穴位:双侧(肩髃、曲池、合谷、伏兔、足三里、解溪),每日针刺1次,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留针期间共行针2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2天继续下一个疗程,共针刺3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提取两组(9人)的骨间肌组织,运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对所有蛋白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获得患病组与正常组治疗前后的蛋白质表达谱,运用Gene Ontology(GO)分析细胞成分,生物过程功能注释对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2分析。利用Western-blot进行验证。结果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2表达在患病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呈上调。在正常组治疗前后表达无差异(P>0.05)。患病组与正常组治疗前表达无差异(P>0.05)。患病组与正常组治疗后表达无差异(P>0.05)。Western-blot验证结果显示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2表达在患病组治疗前后对比呈上调与iTRAQ结果相符。结论针刺阳明经穴对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FALS)患者效应机制可能是通过对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2的调控促使线粒体功能修复以达到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2 治痿独取阳明 经穴效应 FALS iTRAQ技术
原文传递
褪黑素通过上调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1抑制MPP^(+)诱导的MN9D细胞凋亡和线粒体损伤
4
作者 李傲涵 曾炼 +4 位作者 刘颖 张振 胡鹏超 丁旭东 罗辉宇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T)在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 ion,MPP^(+))诱导的帕金森病体外模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MN9D细胞分为对照组、MPP^(+)组、MT组、治疗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MT和MPP^...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T)在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 ion,MPP^(+))诱导的帕金森病体外模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MN9D细胞分为对照组、MPP^(+)组、MT组、治疗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MT和MPP^(+)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评价线粒体功能;Hoechst/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通过免疫荧光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 3和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以及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1(ubiquinol-cytochrome C reductase core protein 1,UQCRC1)蛋白的表达;采用干扰RNA技术沉默MN9D细胞中UQCRC1的表达,然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MT可以减轻MPP^(+)诱导的细胞活力下降(P<0.05);恢复MPP^(+)造成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5);减少MPP^(+)诱导的凋亡细胞数量(P<0.05);抑制凋亡蛋白(CytC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P<0.05);上调UQCRC1的表达(P<0.05)。沉默UQCRC1后,MT组和治疗组的UQCRC1表达均下降(P<0.05);MT对MPP^(+)诱导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下降(P<0.05);凋亡蛋白(CytC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MT对MPP^(+)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UQCRC1抑制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褪黑素 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1 细胞凋亡 MN9D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通过抑制TET2/UQCRH表达拮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和促进其增殖
5
作者 徐睿妍 李雯 +6 位作者 柳新嫄 姚童 屈顺林 危当恒 王佐 姜志胜 李国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843-849,共7页
[目的]探讨10-11转位蛋白2(TET2)/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铰链蛋白(UQCRH)轴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中的作用。[方法]正常培养的VSMC分为对照组、FGF-2组、FGF-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泛抑制剂L... [目的]探讨10-11转位蛋白2(TET2)/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铰链蛋白(UQCRH)轴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中的作用。[方法]正常培养的VSMC分为对照组、FGF-2组、FGF-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泛抑制剂LY2874455组。TET2基因过表达(OETET2)或UQCRH基因过表达(OEUQCRH)的VSMC分为对照组、FGF-2组、OETET2+FGF-2组或OEUQCRH+FGF-2组。采用Hoechst33342和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pro-Caspase-3、cleaved Caspase-3、Bax、Bcl-2及TET2、UQCRH表达水平。运用NCBI、methprimer网站预测分析UQCRH基因启动子CpG岛位点。[结果]FGF-2可抑制VSMC凋亡、促进其增殖,下调促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Bax和TET2、UQCRH表达,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0.05),但不影响pro-Caspase-3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0.05),LY2874455可对抗FGF-2的作用(与FGF-2组相比,P<0.05)。TET2或UQCRH过表达可逆转FGF-2对VSMC抗凋亡、促增殖的作用,促进促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上调,抗凋亡蛋白表达下调(与FGF-2组相比,P<0.05)。UQCRH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3个CpG岛。过表达TET2能上调FGF-2处理的VSMC中UQCRH表达(与FGF-2组相比,P<0.05)。[结论]FGF-2通过抑制TET2和UQCRH表达,减少VSMC凋亡,促进其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10-11转位蛋白2 细胞色素c还原酶铰链蛋白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QCRC1的高甲基化参与发育期小鼠七氟烷暴露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
6
作者 刘燕 陈彦娟 +5 位作者 张敏 龙宗泓 李钰 裴洁 王秋月 李洪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75-783,共9页
目的 探究泛醇-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1(ubiquinol-cytochrome C reductase core protein 1,UQCRC1)的甲基化异常是否与发育期小鼠七氟烷暴露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方法 SPF级健康C57小鼠94只,雌雄不限,6日龄,体质量4~6 g。采用随... 目的 探究泛醇-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1(ubiquinol-cytochrome C reductase core protein 1,UQCRC1)的甲基化异常是否与发育期小鼠七氟烷暴露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方法 SPF级健康C57小鼠94只,雌雄不限,6日龄,体质量4~6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对照组(Con组,n=6),七氟烷-6 h组(Sev-6 h组,n=6),七氟烷-24 h组(Sev-24 h组,n=6),对照+DMSO组(Con+DMSO组,n=19),对照+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组(Con+5-AZA组,n=19),七氟烷+DMSO组(Sev+DMSO组,n=19),七氟烷+5-AZA组(Sev+5-AZA组,n=19)。出生后第6~8天Sev-6 h组和Sev-24 h组每天进行3%七氟烷暴露(吸入氧浓度100%,流量2 L/min,2 h/d);Con组进行100%的氧气暴露(流量2 L/min,2 h/d)。Con+5-AZA、Con+DMSO组每天行100%氧气暴露前30 min腹腔分别注射1 mg/kg5-AZA或等体积DMSO;Sev+5-AZA、Sev+DMSO组每天行3%七氟烷暴露前30 min腹腔分别注射1 mg/kg5-AZA或等体积DMSO。在最后1次七氟烷暴露后6 h和24 h时,Con、Sev-6 h、Sev-24 h组处死6只小鼠进行生化分析;在最后一次七氟烷暴露后24 h时,Con+DMSO、Con+5-AZA、Sev+DMSO、Sev+5-AZA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6只小鼠处死进行生化分析,抽取3只小鼠处死进行形态学分析,于小鼠出生后第30~33天对每组剩余的10只小鼠进行行为学检测,在最后一次行为学测试后24 h处死小鼠。采用RTqPCR、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组织UQCRC1、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Dnmts)和甲基CpG结合蛋白2(methyl CpG binding protein 2,Mecp2)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UQCRC1在小鼠海马的分布及表达,采用亚硫酸氢盐转化后测序(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检测UQCRC1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采用旷场、新物体和Y迷宫实验于小鼠出生后第30~33天评估小鼠认知功能。结果 与Con组相比,Sev-6 h组和Sev-24 h组UQCRC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Dnmts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且Sev-24 h组UQCRC1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Sev+DMSO组相比,Sev+5-AZA组UQCRC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回升(P<0.05),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明显好转(P<0.05)。结论 增加UQCRC1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而下调UQCRC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可能是新生小鼠发育期反复暴露于七氟烷后引起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七氟烷 -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1 认知功能 发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CR2调控p53泛素化对SiHa细胞株的周期阻滞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程海玲 王宁 +2 位作者 曹芹雪 霍会蚕 王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研究泛醇-细胞色素C还原酶亚基2(QCR2)对宫颈癌SiHa细胞株周期阻滞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取对数期SiHa细胞,脂质体转染法将QCR2 siRNA、control siRNA转染至SiHa细胞,设为QCR2 siRNA组、control siRNA组,未经处理细胞设空白... 目的研究泛醇-细胞色素C还原酶亚基2(QCR2)对宫颈癌SiHa细胞株周期阻滞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取对数期SiHa细胞,脂质体转染法将QCR2 siRNA、control siRNA转染至SiHa细胞,设为QCR2 siRNA组、control siRNA组,未经处理细胞设空白组。采用qRT-PCR、Western blot检测QCR2、p53 mRNA与蛋白相对表达量;碘化丙啶(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取QCR2 siRNA组细胞,以终浓度50 nmol/L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干预,设为QCR2 siRNA+PS341组,另取QCR2 siRNA组细胞以等量生理盐水(NS)干预,设为QCR2 siRNA+NS组。Western blot检测p53蛋白相对表达量;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p53泛素化水平。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QCR2 siRNA组、control siRNA组转染效率均大于80%;与空白组、control siRNA组比较,QCR2 siRNA组QCR2 mRNA与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5),G_(0)/G_(1)占比升高(P<0.05),S、G_(2)/M占比降低(P<0.05);p53 mRNA相对表达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空白组、control siRNA组比较,QCR2 siRNA组p5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空白组、QCR2 siRNA+PS341组比较,QCR2 siRNA组、QCR2 siRNA+NS组p5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空白组、control siRNA组比较,QCR2 siRNA组p53泛素化程度降低(P<0.05)。结论沉默QCR2可将SiHa细胞阻滞在G_(0)/G_(1)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53泛素化,提高其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细胞色素c还原酶亚基2 P53 素化 细胞周期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_UQCRC2靶向miR-532-5p调控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H9c2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机制研究
8
作者 孔令玺 张庆 彭昕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23期4329-4333,共5页
目的:探讨circRNA泛醇-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2(circ_UQCRC2)靶向miR-532-5p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H/R组、H/R+si-NC组、H/R+si-circ_UQCRC2组、H/R+si-circ_UQCRC2+anti-miR... 目的:探讨circRNA泛醇-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2(circ_UQCRC2)靶向miR-532-5p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H/R组、H/R+si-NC组、H/R+si-circ_UQCRC2组、H/R+si-circ_UQCRC2+anti-miR-NC组、H/R+si-circ_UQCRC2+anti-miR-532-5p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qRT-PCR)法检测细胞中circ_UQCRC2和miR-532-5p表达,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cl-2相关X(Bax)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circ_UQCRC2和miR-532-5p的调控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R组H9c2细胞中circ_UQCRC2表达、MDA含量、LDH漏出量、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升高,miR-532-5p表达、SOD活性、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H/R+si-NC组比较,H/R+si-circ_UQCRC2组H9c2细胞中circ_UQCRC2表达、LDH漏出量、MDA含量、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降低,miR-532-5p表达、SOD活性、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H/R+si-circ_UQCRC2+anti-miR-NC组比较,H/R+si-circ_UQCRC2+anti-miR-532-5p组H9c2细胞中MDA含量、LDH漏出量、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升高,miR-532-5p表达、SOD活性、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circ_UQCRC2靶向结合并负调控miR-532-5p。结论:下调circ_UQCRC2可抑制H/R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负调控miR-532-5p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复氧 氧化应激 心肌细胞 circRNA-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2 miR-532-5p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QCRC1在结直肠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
9
作者 王宁 陈洋 姜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与正常黏膜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筛选新的肿瘤标志物;并对兴趣蛋白进行验证,分析其与CRC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6对新鲜的CRC与正常黏膜组织进行以二维差异凝胶电泳(2D differe...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与正常黏膜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筛选新的肿瘤标志物;并对兴趣蛋白进行验证,分析其与CRC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6对新鲜的CRC与正常黏膜组织进行以二维差异凝胶电泳(2D differential gel electrophoresis,2D DIGE)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de 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s pectrometry,MALDI-TOF-MS)分析.以免疫组织化学法验证兴趣蛋白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1(ubiquinol cytochrome-creductase core protein 1,UQCRC1)在78例CRC与正常黏膜组织,和24个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对染色的强弱评分为阴性:0,弱阳性:1,中阳性:2,强阳性:3.结果:2DDIGE分析显示在CRC中一个蛋白点丰度平均显著增高2.14倍(P<0.001).MALDI-TOF-MS分析证实该蛋白为UQCRC1.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显示UQCRC1在CRC与正常黏膜组织中表达分别为2.28±0.95和1.81±0.88,有显著差异(P<0.001).UQCRC1表达的强弱与分化、分期及部位均无关(P>0.05).UQCRC1在转移淋巴结与配对的原发灶中表达分别为2.79±0.51和2.33±0.96,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UQCRC1在结直肠癌变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1 淋巴结转移 蛋白质组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QCRC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清CEA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娄诗涵 汪强武 郑海伦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复合物核心蛋白1(UQCRC1)的表达及其与血清癌胚抗原(CEA)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2例结直肠癌组织蜡块及37例癌旁组织蜡块,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UQCRC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复合物核心蛋白1(UQCRC1)的表达及其与血清癌胚抗原(CEA)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2例结直肠癌组织蜡块及37例癌旁组织蜡块,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UQCRC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血清CEA值的相关性。结果:UQCRC1在癌组织中表达下调率为30.8%,在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下调率为10.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P<0.05)。且其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人阴性表达率(45.5%)高于不伴有淋巴有转移的病人(2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UQCRC1表达与术前血清CEA水平呈负相关(r=-0.300,P<0.05)。结论:UQCRC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下调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血清CEA可为结直肠癌的病情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细胞色素c还原酶复合物核心蛋白1 癌胚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电子传递呼吸链及其生物学意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1
作者 徐婷 李华 +2 位作者 鲁姗姗 张红旗 葛均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0-255,261,共7页
线粒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基本能量。其内膜上的呼吸链酶传递氢和电子到ATP酶复合体,用于合成能量及维持跨内膜氢离子梯度循环。细胞生存所需能量的95%由线粒体呼吸链提供,主要由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5个复合体(Ⅰ、Ⅱ、Ⅲ、Ⅳ、Ⅴ)组... 线粒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基本能量。其内膜上的呼吸链酶传递氢和电子到ATP酶复合体,用于合成能量及维持跨内膜氢离子梯度循环。细胞生存所需能量的95%由线粒体呼吸链提供,主要由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5个复合体(Ⅰ、Ⅱ、Ⅲ、Ⅳ、Ⅴ)组成的线粒体呼吸链酶完成,即NADPH-泛醌、琥珀酸-泛醌还原酶、泛醌-Cytc还原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及ATP合成酶。本文对线粒体呼吸链Ⅰ/Ⅱ/Ⅲ/Ⅳ/Ⅴ的分子结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等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还原酶 琥珀酸-还原酶(SQR) -细胞色素c还原酶(qcr) 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 ATP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呼吸链膜蛋白复合体的结构 被引量:40
12
作者 孙飞 周强军 +2 位作者 孙吉 翟宇佳 饶子和 《生命科学》 CSCD 2008年第4期566-578,共13页
线粒体作为真核细胞的重要"能量工厂",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呼吸作用包括柠檬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两个过程,其中氧化磷酸化过程的电子传递链(又称线粒体呼吸链)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由四个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跨膜蛋白复合体... 线粒体作为真核细胞的重要"能量工厂",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呼吸作用包括柠檬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两个过程,其中氧化磷酸化过程的电子传递链(又称线粒体呼吸链)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由四个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跨膜蛋白复合体(Ⅰ、Ⅱ、Ⅲ、和Ⅳ)、介于Ⅰ/Ⅱ与Ⅲ之间的泛醌以及介于Ⅲ与Ⅳ之间的细胞色素c共同组成。线粒体呼吸链的功能是进行生物氧化,并与称之为复合物V的ATP合成酶(磷酸化过程)相偶联,共同完成氧化磷酸化过程,并生产能量分子ATP。线粒体呼吸链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对于彻底了解电子传递和能量转化的机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分别论述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Ⅱ、Ⅲ和Ⅳ的结构,并跟踪线粒体呼吸链超复合体的结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呼吸链膜蛋白复合体 结构生物学 NADH氧化还原酶 琥珀酸氧化还原酶 细胞色素c还原酶 细胞色素c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DNA编码蛋白质亚基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飞雄 申林娜 +1 位作者 蒲军 徐蔚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1期6-7,31,共3页
人类线粒体DNA(mtDNA)是全长为16569 bp的双链闭环分子,除负责编码2种rRNA和22种tRNA外,还参与了4种呼吸酶复合物(13种多肽)的形成。包括NADH-CoQ还原酶(NADH-CoQ reductase,ND)中的7个亚基(ND1-6,4L);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CoQ-Cytc re... 人类线粒体DNA(mtDNA)是全长为16569 bp的双链闭环分子,除负责编码2种rRNA和22种tRNA外,还参与了4种呼吸酶复合物(13种多肽)的形成。包括NADH-CoQ还原酶(NADH-CoQ reductase,ND)中的7个亚基(ND1-6,4L);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CoQ-Cytc reductase)的1个亚基(Cyt-b);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oxidase,COX)中的3个亚基(COX I-III);ATP合成酶(ATPase)中的2个亚基(ATPase6,8)。本文就人线粒体DNA编码的各蛋白亚基的结构、功能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基因组 线粒体 NADH-coQ还原酶 -细胞色素c还原酶 细胞色素c氧化酶 ATP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因素对华法林维持剂量影响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恒 董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8期719-723,共5页
华法林是最常应用的口服抗凝药物之一。许多研究已证实华法林维持剂量的个体差异与基因型密切相关,尤其是细胞色素P450 2C9(CYP2C9)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1(VKORC1)的基因型对华法林的影响受到广泛认同;尽管还有其他很多基因型... 华法林是最常应用的口服抗凝药物之一。许多研究已证实华法林维持剂量的个体差异与基因型密切相关,尤其是细胞色素P450 2C9(CYP2C9)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1(VKORC1)的基因型对华法林的影响受到广泛认同;尽管还有其他很多基因型被报道与华法林剂量有关,但其具体影响结论不一。研究发现纳入基因信息和临床数据的剂量计算公式可预测华法林的维持剂量,由于目前已开展的临床试验结果不一,其实用性亦受到质疑。下一步研究需要更大样本量及多中心的研究,以期进一步阐释遗传与非遗传因素对华法林剂量的影响,同时对已构建的模型进行验证或构建新模型,提高对华法林个体差异的解释百分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基因多态性 细胞色素P450 2c9 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1 γ-谷氨酰羧化酶 细胞色素P450 4F2 氧化还原酶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