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波粒相互作用导致环电流质子沉降的卫星共轭观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杰 袁志刚 +1 位作者 余雄东 薛祖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31-2140,共10页
波粒相互作用是环电流损失的重要机制之一,但波粒相互作用导致的环电流离子沉降而损失迄今为止缺乏直接的观测证据.基于磁层及电离层卫星的协同观测,本文报道了发生在2015年9月7日,由电磁离子回旋波(EMIC波)导致环电流质子沉降的共轭观... 波粒相互作用是环电流损失的重要机制之一,但波粒相互作用导致的环电流离子沉降而损失迄今为止缺乏直接的观测证据.基于磁层及电离层卫星的协同观测,本文报道了发生在2015年9月7日,由电磁离子回旋波(EMIC波)导致环电流质子沉降的共轭观测事件.在等离子体层的内边界,Van Allen Probe B卫星观测到,存在EMIC波的区域和不存在EMIC波的区域相比,离子通量的投掷角分布的各向异性变弱.我们将Van Allen Probe B卫星沿着磁力线投影到电离层高度,同时在该投影区域内DMSP 16卫星在亚极光区域观测到环电流质子沉降.而且,通过从理论上计算质子弹跳平均扩散系数,我们进一步证实观测的EMIC波确实能将环电流质子散射到损失锥中.本文的研究工作为EMIC波导致环电流质子沉降提供了直接的观测证据,揭示了环电流衰减的重要物理机制:EMIC波将环电流质子散射到损失锥中,从而沉降到低高度大气层中而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离子回旋 环电流质子 能量质子沉降 波粒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化无碰撞等离子体中波粒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金松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2-244,共13页
在无碰撞等离子体中,波粒相互作用会引起电磁场与粒子之间能量转移,其结果之一是重塑粒子速度分布函数.因而,如何定量化波粒相互作用是日球层和天体等离子体研究中的一个基础问题.近年来,在定量化波粒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多... 在无碰撞等离子体中,波粒相互作用会引起电磁场与粒子之间能量转移,其结果之一是重塑粒子速度分布函数.因而,如何定量化波粒相互作用是日球层和天体等离子体研究中的一个基础问题.近年来,在定量化波粒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将主要介绍相关理论研究上的进展,特别是,将重点介绍新近提出的度量共振和非共振波粒相互作用的理论方法.还将介绍该方法在度量内日球层阿尔文模式波、质子束流不稳定性和电子热流不稳定性中波粒相互作用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日球层 等离子体 波粒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辐射带波粒相互作用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
3
作者 金宇玥 宁芬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19年第1期183-187,共5页
本文利用Van Allen Probes卫星观测数据研究了2013年3月17日至18日强磁暴期间外辐射带高能电子通量(1.8-2.6 M e V)的演化。观测结果显示,在磁暴恢复期间,高能电子通量增涨约50-100倍。在L=4.1的附近,Van Allen Probes同步观测到高强度... 本文利用Van Allen Probes卫星观测数据研究了2013年3月17日至18日强磁暴期间外辐射带高能电子通量(1.8-2.6 M e V)的演化。观测结果显示,在磁暴恢复期间,高能电子通量增涨约50-100倍。在L=4.1的附近,Van Allen Probes同步观测到高强度的合声波。本文基于高斯分布的哨声波谱密度分布和偶极子背景磁场模型,计算了弹跳平均电子共振扩散系数,并通过求解Fokker-Planck扩散方程对高能电子相空间密度的演化过程进行了估算。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观测到的合声波能够与辐射带高能电子产生回旋共振作用,有效地加速高能电子。本文的观测和模拟结果为合声波加速竞争机制引起的辐射带高能电子演化过程提供了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论电子 辐射带 哨声合声模 波粒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频波粒相互作用分析器
4
作者 李仁康 陈涛 +1 位作者 王迺权 吴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513-2521,共9页
地球磁层的超低频(ULF)波是导致能量带电粒子快速加速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些粒子又可以使ULF波发生阻尼,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可以通过星载仪器来定量观测.作者根据波与粒子相互作用的原理,结合中高轨道三维空间电场测量系统DC和低频... 地球磁层的超低频(ULF)波是导致能量带电粒子快速加速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些粒子又可以使ULF波发生阻尼,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可以通过星载仪器来定量观测.作者根据波与粒子相互作用的原理,结合中高轨道三维空间电场测量系统DC和低频部分的频率响应特点,设计了一种针对ULF波的波-粒相互作用分析器,并进行了模拟实验和验证.该仪器具有快速、精确、结构简单的特点,在中高轨道卫星观测时能对ULF波与粒子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进行实时的定量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 能量子加速 超低频 星载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寻常的极光千米波与辐射带高能电子相互作用的参数化研究
5
作者 李文涛 张赛 +4 位作者 贺佳贝 邓舟坤 杨奇武 商雄军 周庆华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79-1088,共10页
参数化研究了在L=4.5外辐射带区域左旋寻常(Left-hand Ordinary mode,L-O模)的极光千米波与高能电子的相互作用,定量计算了左旋寻常的极光千米波在不同峰值频率、传播角分布和纬度分布条件下的弹跳平均投掷角扩散系数、动量扩散系数和... 参数化研究了在L=4.5外辐射带区域左旋寻常(Left-hand Ordinary mode,L-O模)的极光千米波与高能电子的相互作用,定量计算了左旋寻常的极光千米波在不同峰值频率、传播角分布和纬度分布条件下的弹跳平均投掷角扩散系数、动量扩散系数和投掷角–动量交叉扩散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动量扩散系数一般比投掷角扩散系数大100倍左右,说明动量扩散在L-O模与电子间的相互作用中起主导作用。随着传播角范围的改变,扩散系数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L-O模与电子相互作用的扩散系数对传播角范围的依赖性很小。此外,扩散系数会因为L-O模纬度分布的改变而发生剧烈变化,该结果与之前得到的纬度分布对右旋奇异的极光千米波的影响是一致的。通过参数化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条件下,L-O模可能会显著影响外辐射带高能电子的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光千米 左旋寻常模 波粒相互作用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层中哨声波与电子的相互作用
6
作者 胡雄 张训械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79-286,共8页
哨声波与磁层中电子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导致电子投掷角降低,沉降到低电离层,引起局部电离增强,而诱发Trimpi效应。本文讨论波-粒子相互作用的过程,并利用超粒子法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计算结果指出共振不仅与电子的速度有关,而且与电子初... 哨声波与磁层中电子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导致电子投掷角降低,沉降到低电离层,引起局部电离增强,而诱发Trimpi效应。本文讨论波-粒子相互作用的过程,并利用超粒子法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计算结果指出共振不仅与电子的速度有关,而且与电子初始拉莫尔相位角有关;计算得到了相互作用时共振电子相位聚焦效应、非共振电子相位聚束效应及电子速度-相位空间中的不均匀振荡等一些结果。同时,也给出了波-电子相互作用引起的沉降电子能量通量随时间的变化和沉降电子的能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哨声 波粒相互作用 Trimpi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离子空间等离子体中快磁声波与粒子的回旋共振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肖晖 周庆华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2-341,共10页
快磁声波是空间等离子体中一种接近垂直传播的右旋极化电磁波,能够在等离子体层内外传播.快磁声波与带电粒子的回旋共振相互作用能够导致高能电子随机加速和投掷角扩散、能量质子投掷角扩散等,从而影响辐射带高能带电粒子的动态过程,分... 快磁声波是空间等离子体中一种接近垂直传播的右旋极化电磁波,能够在等离子体层内外传播.快磁声波与带电粒子的回旋共振相互作用能够导致高能电子随机加速和投掷角扩散、能量质子投掷角扩散等,从而影响辐射带高能带电粒子的动态过程,分别基于完整的色散关系和高密度近似的色散关系,在不同空间等离子体条件下研究多离子空间等离子体中不同传播角的快磁声波色散曲线,并计算了快磁声波与H^+,He^+和O^+离子的最小共振能量.结果表明,当传播角较小时,采用高密度近似与采用完整色散关系计算的离子最小共振能量没有太大差别.在中低密度中强磁场空间等离子体中,传播角≥88°时高密度近似色散关系会带来很大的误差,因此应利用完整色散关系计算最小共振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等离子体 快磁声 色散关系 波粒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哨声模合声波对辐射带电子扩散系数的多维建模及损失时间尺度建模研究
8
作者 张琼月 马新 +2 位作者 郭德宇 付松 倪彬彬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79-1698,共20页
哨声模合声波是地球内磁层中一种典型的等离子体电磁波动,对辐射带电子动态演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声波可以与外辐射带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将电子散射至损失锥进而沉降至大气;此外合声波也能将几十keV的电子加速到几MeV,是辐射带相对... 哨声模合声波是地球内磁层中一种典型的等离子体电磁波动,对辐射带电子动态演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声波可以与外辐射带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将电子散射至损失锥进而沉降至大气;此外合声波也能将几十keV的电子加速到几MeV,是辐射带相对论电子的重要来源.因此,快速准确地计算合声波对辐射带电子的扩散系数,对于优化地球辐射带动理学建模并深入理解电子通量的演化机制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Full Diffusion Code(FDC)定量计算了典型合声波波模对辐射带电子的弹跳平均投掷角、能量和交叉扩散系数,并建立了地球内磁层空间中L为2~7、背景环境参数α^(*)为1~13,投掷角α_(eq)为0°~90°、能量Ek为10 eV~10 MeV的电子散射系数矩阵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通过线性插值方法可以快速得到不同L和α^(*)参数条件下的合声波对辐射带电子的扩散系数,并计算相对误差验证应用线性插值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基于扩散系数矩阵数据库,本研究还计算了合声波散射辐射带电子的损失时间尺度,建立了以L、α^(*)和Ek为输入参数的电子损失时间尺度经验模型,从而可以快速获取合声波散射电子的损失时间尺度.结果表明,扩散系数矩阵数据库构建和线性插值方法的使用大幅度减少了获取不同L和α^(*)对应的扩散系数所需时间,同时建立的三维损失时间尺度经验模型可快速得到不同L、α^(*)和Ek所对应合声波散射辐射带电子的损失时间尺度,这些结果提高了地球辐射带动理学建模效率,对于空间天气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粒相互作用 合声 辐射带电子 扩散系数 损失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随磁场重联哨声波的观测与统计分析
9
作者 刘琨 邓晓华 +3 位作者 李世友 袁志刚 沈韦华 周猛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0-114,共5页
利用GEOTAIL卫星探测得到的磁场、粒子和波的数据,通过观测伴随着磁场重联的哨声波、静电孤立波、高频静电调制波等波,统计分析了地球磁尾伴随重联过程的哨声波的频率、空间位置分布等特性.结果表明:伴随磁场重联的哨声波,其频率... 利用GEOTAIL卫星探测得到的磁场、粒子和波的数据,通过观测伴随着磁场重联的哨声波、静电孤立波、高频静电调制波等波,统计分析了地球磁尾伴随重联过程的哨声波的频率、空间位置分布等特性.结果表明:伴随磁场重联的哨声波,其频率在10~500Hz之间,在磁尾主要分布于等离子体片及其边界层.通过卫星观测结果证实:在导向磁场By较小时(By〈7nT),哨声波在磁场重联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制作用,从观测上证实了理论预测和计算机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哨声 磁场重联 等离子体片边界层 波粒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空间电网谐波辐射现象观测研究及形成机理探讨
10
作者 吴静 张敬雯 +2 位作者 阳玲 谢莉 乐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4718-4726,共9页
太阳准同步卫星观测表明,我国上空存在电网工频及其谐波辐射。在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均为平静时期,当电网谐波辐射(4~5kHz)出现时,局部电子密度有升高扰动,部分能级的高能电子通量具有减小趋势。基于磁层波粒相互作用理论,指出以右旋极... 太阳准同步卫星观测表明,我国上空存在电网工频及其谐波辐射。在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均为平静时期,当电网谐波辐射(4~5kHz)出现时,局部电子密度有升高扰动,部分能级的高能电子通量具有减小趋势。基于磁层波粒相互作用理论,指出以右旋极化哨声模沿地磁场方向传播的数千赫兹电网谐波辐射波可与沿地磁场方向做回旋运动的高能电子发生回旋共振作用,使高能电子投掷角发生扩散,从而可能沉降到大气中,导致电子密度升高;推测电网谐波辐射波在波粒回旋共振中获得了高能电子的能量,所以能在近地空间远距离传播。随着电网的发展,其在近地空间产生的电磁效应值得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谐辐射 近地空间 卫星观测 波粒相互作用 高能电子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学阿尔文波及其在太阳和空间等离子体中的应用(英文)
11
作者 吴德金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172,共72页
动力学阿尔文波是短波长的色散阿尔文波,其色散主要是由于垂直波长接近离子回旋半径或电子惯性长度等微观粒子动力学特征尺度而引起的。在频率远低于离子回旋频率的低频条件下,其平行波长通常仍然远大于离子惯性长度,这导致动力学阿尔... 动力学阿尔文波是短波长的色散阿尔文波,其色散主要是由于垂直波长接近离子回旋半径或电子惯性长度等微观粒子动力学特征尺度而引起的。在频率远低于离子回旋频率的低频条件下,其平行波长通常仍然远大于离子惯性长度,这导致动力学阿尔文波在电磁偏振和传播方向上呈现显著各向异性的重要特性,并因此使其在磁等离子体的粒子能化现象和结构丝化现象中起重要作用。动力学阿尔文波早期于1970年代由Chen和Hasegawa研究聚变等离子体加热问题时首先提出。随后,在1980年代受到空间等离子体、特别是电离层-磁层耦合与极光现象研究的广泛关注。进入1990年代后,由于在空间卫星探测技术和地面等离子体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一些高分辨空间等离子体探测仪器和地面大型等离子体实验设备投入工作以来,在动力学阿尔文波的实验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重要进展。这不仅导致对动力学阿尔文波在磁等离子体动力学现象中重要作用的重新估价和正视,并再次激发了对动力学阿尔文波理论及其在实验室、空间和天体环境下各类等离子体活动现象中应用研究的广泛兴趣。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我们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研究小组一直致力于动力学阿尔文波及其在太阳和空间等离子体粒子能化现象中应用的研究。这篇综述性报告主要介绍了有关动力学阿尔文波非线性孤波理论及其在空间和太阳等离子体粒子能化现象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也是我们这十几年来在这一领域研究工作的一个总结。报告的第0章简要介绍动力学阿尔文波的一些主要特征及其在磁等离子体动力学现象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在第1章中利用等离子体的双流体方程、结合有关的实验观测,系统介绍了动力学阿尔文波的色散、传播、偏振等基本特性和在一维孤波与二维涡旋等非线性结构理论方面的研究进展。接下来的第2、3、4章将聚焦在动力学阿尔文波的耗散机制及其在太阳和空间等离子体粒子能化现象中的应用研究上,分别包括:动力学阿尔文孤波的耗散结构及其在极光高能电子加速现象中的应用(第2章);动力学阿尔文孤波中重离子的各向异性能化机制及其在延伸日冕中少量重离子反常加热现象中的应用(第3章);以及动力学阿尔文波的反常耗散机制及其在日冕磁等离子体结构非均匀加热现象中的应用(第4章)。最后的第5章是一个简要的总结和几点进一步发展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物理 动力学阿尔文 波粒相互作用 太阳日冕加热 极光电子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辐射带动态变化和辐射带粒子快速加速研究
12
作者 宗秋刚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第20期178-179,共2页
通过SAMPEX卫星的观测,定量地研究了在CME和CIR磁暴期间1.5~6.0 MeV"杀手"电子的通量分布的变化。发现外辐射带的内、外边界都可以被随着L壳指数衰减的函数很好地拟合出来。另外,该报告根据这一指数衰减函数和由此得到的动态的外辐射... 通过SAMPEX卫星的观测,定量地研究了在CME和CIR磁暴期间1.5~6.0 MeV"杀手"电子的通量分布的变化。发现外辐射带的内、外边界都可以被随着L壳指数衰减的函数很好地拟合出来。另外,该报告根据这一指数衰减函数和由此得到的动态的外辐射带内、外边界改进了RBC指数的计算,并由此得到,CME磁暴有可能比CIR磁暴产生更多的相对论电子。辐射带物理模型STEERB基于三维的Fokker-Planck方程实现,包含局地波粒相互作用、径向扩散和绝热输运等物理过程。由于数值格式的限制,以往的辐射带模型均没有引入局地波粒相互作用相关的交叉扩散项。STEERB模型的对比实验显示,交叉扩散项的忽略能够导致电子通量被高估5倍甚至几个数量级。这个结果说明,交叉扩散项对于辐射带电子通量的准确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辐射带物理模型常常采用固定的偶极磁场,忽略了背景磁场变化引起的绝热过程。STEERB模型则采用了时变的背景磁场,同时引入绝热和非绝热过程。对比实验结果显示,绝热输运过程能够显著地影响辐射带电子通量的演化。行星际激波与磁层的相互作用能够在内磁层激发ULF波;激发的极性模ULF波会造成"杀手"电子的快速加速过程。极向模和环向模ULF波对漂移-共振加速的作用在不同L值区域有所不同。环向模ULF波对能量电子的加速在L值较大的区域(外磁层)较为重要,而在L值较小的区域(内磁层),极向模ULF波则对能量电子的加速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带“杀手电子” CME磁暴 CIR磁暴 波粒相互作用 ULF VL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层嘶声波对辐射带电子投掷角散射系数的多维建模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敬之 马新 +4 位作者 项正 顾旭东 焦鹿怀 雷良建 倪彬彬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363-376,共14页
等离子体层嘶声波(plasmaspheric hiss)是地球辐射带中一种常见的电磁波动.嘶声波可以通过波粒相互作用将辐射带电子散射进入损失锥进而沉降到中性大气,因此是导致辐射带电子损失的重要波动源.作为电子能量和投掷角的变化函数,嘶声波对... 等离子体层嘶声波(plasmaspheric hiss)是地球辐射带中一种常见的电磁波动.嘶声波可以通过波粒相互作用将辐射带电子散射进入损失锥进而沉降到中性大气,因此是导致辐射带电子损失的重要波动源.作为电子能量和投掷角的变化函数,嘶声波对辐射带电子的散射系数受到太阳风和地磁活动水平的显著影响,还强烈依赖于空间位置、背景磁场和等离子体密度分布.为了快速获取嘶声波对辐射带电子的投掷角散射系数以用于辐射带全球动态变化过程建模,本文利用FDC(full diffusion code)系统计算了嘶声波对辐射带电子的散射系数,建立了空间区域L=1.5—6、冷等离子体参数a^(*)=3—30、电子能量1 keV—10 MeV、电子投掷角0°—90°范围内的四维散射系数矩阵数据库.基于该数据库,可通过线性插值快速得到不同L和a^(*)参数下的嘶声波对辐射带电子的散射系数.通过对比FDC计算的散射系数与线性插值的结果,验证了基于数据库线性插值得到散射系数的准确性,大部分误差位于10%以内.本文建立的嘶声波对辐射带电子的投掷角散射系数四维数据库和验证的线性插值方法,可以大幅降低获取嘶声波散射系数全球信息的时间,从而快速提升开展长时间辐射带时空变化模拟的计算效率,进而有望为开发地球辐射带动态预报模型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带电子 等离子体层嘶声 散射系数 线性插值 波粒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频段EMIC波对辐射带相对论电子的投掷角扩散系数的多维建模 被引量:1
14
作者 雷良建 马新 +5 位作者 顾旭东 项正 曹兴 王敬之 朱琪 倪彬彬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378-2393,共16页
电磁离子回旋波(Electromagnetic ion cyclotron waves,简称EMIC波)在地球辐射带电子动力学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波粒相互作用,EMIC波能有效地散射相对论电子,造成辐射带相对论电子快速沉降损失从而影响相对论电子通量演化.... 电磁离子回旋波(Electromagnetic ion cyclotron waves,简称EMIC波)在地球辐射带电子动力学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波粒相互作用,EMIC波能有效地散射相对论电子,造成辐射带相对论电子快速沉降损失从而影响相对论电子通量演化.因此在地球辐射带动力学建模中,快速准确地获取EMIC波对相对论电子的散射效应信息非常必要.利用基于准线性理论的Full Diffusion Code(FDC),本文主要研究了辐射带H^(+)频段EMIC波对相对论电子的散射效应,并定量计算了EMIC波对相对论电子的弹跳平均投掷角扩散系数.为了方便快速地进行辐射带多维度建模,我们建立了L=1.5~7,α^(*)=3~30范围内的扩散系数矩阵库.文中展示了L分别为3、4和5时α^(*)为3~30时H^(+)频段EMIC波三种不同传播角模型的弹跳平均投掷角扩散系数,其随不同输入参数的变化特征与前人结果基本一致.基于所建立的弹跳平均投掷角扩散系数矩阵库,我们使用线性插值方法计算得到了L为3.25、4.35、5.55时在等离子体层顶内外的弹跳平均投掷角扩散系数.通过计算比较FDC和线性插值两种方法得到的扩散系数的相对误差,我们进一步验证了线性插值方法对于快速获取扩散系数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我们的结果表明,扩散系数的多维矩阵构建和线性插值获取能有效提高辐射带动力学建模的效率,对地球辐射带动理学快速建模和空间天气预报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粒相互作用 辐射带相对论电子 氢频段EMIC 投掷角扩散系数 线性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频段EMIC波共振散射辐射带相对论电子的损失时间尺度研究
15
作者 雷良建 马新 +4 位作者 顾旭东 付松 朱琪 易娟 倪彬彬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10-3622,共13页
作为地球磁层中一种分布广泛的电磁波,电磁离子回旋波(Electromagnetic ion cyclotron waves,简称EMIC波)是地球辐射带相对论电子的重要损失机制.EMIC波通常呈现H+、He+和O+三种不同频段,不同频段对相对论电子的散射效应和损失时间尺度... 作为地球磁层中一种分布广泛的电磁波,电磁离子回旋波(Electromagnetic ion cyclotron waves,简称EMIC波)是地球辐射带相对论电子的重要损失机制.EMIC波通常呈现H+、He+和O+三种不同频段,不同频段对相对论电子的散射效应和损失时间尺度大不相同.准线性理论是定量分析不同频段EMIC波对地球辐射带相对论电子散射效应的重要工具,我们利用基于准线性理论开发的Full Diffusion Code(FDC),分别计算了H^(+)、He^(+)、O^(+)三种频段EMIC波在不同空间范围、背景等离子体条件以及不同传播角模型下对辐射带相对论电子的弹跳平均投掷角散射系数,建立了L=1.5~7,背景等离子体参数α*(=f_(pe)/f_(ce))=6~30范围内的多频段EMIC波电子散射系数矩阵库.进而,我们计算了辐射带相对论电子在不同频段EMIC波散射作用下的损失时间尺度,获得了在不同磁层条件下EMIC波损失沉降相对论电子的定量信息.这些结果对于提升地球辐射带动力学过程建模水平、开展辐射带空间天气预报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频段电磁离子回旋 波粒相互作用 投掷角散射系数 电子损失时间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磁层中三波段合声波的激发机制
16
作者 陈瑞 高新亮 +1 位作者 陈华岳 王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49-1257,共9页
地球磁层中存在着三波段合声波,它的频谱中有两个明显的能量间断.利用范艾伦探针的观测数据,提出了一种新的激发机制来解释三波段合声波的产生.在观测到三波段合声波时,通常伴随着两束与合声波传播方向相反的电子束流.根据线性理论计算... 地球磁层中存在着三波段合声波,它的频谱中有两个明显的能量间断.利用范艾伦探针的观测数据,提出了一种新的激发机制来解释三波段合声波的产生.在观测到三波段合声波时,通常伴随着两束与合声波传播方向相反的电子束流.根据线性理论计算出的合声波的增长率,发现两束电子束流的存在确实能使反方向传播的波动的增长率出现两个极小值.因此,两个特定频率处的合声波被阻尼,从而形成两个能量间断,并导致合声波呈现三个波段的特征.这一工作不仅提出了一种新的机制来解释三波段合声波的产生,还为磁层中经常观测到的合声波在0.5个电子回旋频率处的能量间断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磁层 段合声 能量间断 电子束流 波粒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磁层中合声波的扫频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滕尚纯 陶鑫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 2022年第5期567-579,共13页
哨声模合声波是地球磁层中常见且重要的电磁波动,其扫频结构的激发机制经过了近几十年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以合声波扫频结构激发模型的发展为脉络,结合卫星观测和数值模拟方法,讨论波动扫频结构的激发条件,扫频激发过程中的非线... 哨声模合声波是地球磁层中常见且重要的电磁波动,其扫频结构的激发机制经过了近几十年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以合声波扫频结构激发模型的发展为脉络,结合卫星观测和数值模拟方法,讨论波动扫频结构的激发条件,扫频激发过程中的非线性波粒相互作用,以及历史上两类主流的合声波激发模型.其中一种模型的扫频率正比于背景磁场不均匀度,与地球磁层中的观测吻合较好,但无法解释均匀磁场下的扫频;另一种正比于波动振幅,可以被自洽的粒子模拟所验证,但两种扫频率的形式迥异.本文将重点回顾最新提出的命名为“TaRA”(Trap-Release-Amplify)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根据波动传播方向,将空间中赤道附近区域(即波动源区)分为上下游.这两个区域在波动激发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下游区域,非线性波粒相互作用形成了相干的电子相空间结构;而在上游区域,当满足相位锁定条件时,为使得波动和粒子能量传输达到最大化,电子会选择性放大新的波动,造成波动扫频结构的形成.本文还将比较TaRA模型与过去两类主流模型的异同.合声波扫频机制的研究不仅可以解释与合声波精细结构有关的特征,加深理解波粒相互作用的非线性过程,还可以用于解释其他相关现象,如均匀磁场中合声波的扫频结构、地球磁层中电磁离子回旋波的扫频结构,以及存在于其它行星上的相关波动的扫频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声 扫频结构 地球磁层 波粒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WC人工甚低频台站信号产生“条缕状”准捕获电子能谱的模拟研究
18
作者 刘阳希子 项正 +5 位作者 周晨 倪彬彬 董俊虎 胡景乐 王建行 郭浩智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86-299,共14页
遍布全球的人工甚低频台站发射的信号主要用于对潜通信,在夜间,这些信号可以泄漏进磁层与内辐射带中几十至几百keV电子发生回旋共振,从而导致电子沉降.这一过程是导致内辐射带电子损失的重要原因,也是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中能量和物质... 遍布全球的人工甚低频台站发射的信号主要用于对潜通信,在夜间,这些信号可以泄漏进磁层与内辐射带中几十至几百keV电子发生回旋共振,从而导致电子沉降.这一过程是导致内辐射带电子损失的重要原因,也是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中能量和物质输运的重要环节.被台站信号散射的电子呈现出能量随L增加而减小的“条缕状”能谱结构,与台站信号和电子的一阶回旋共振能量曲线相符.低轨卫星可以对“条缕状”能谱结构进行清晰地观测,为研究近地空间波粒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契机.本文基于Drift-Diffusion-Source模型,复现了DEMETER卫星于2009年3月19日多个轨道测量的NWC台站信号导致的“条缕状”能谱,量化了NWC台站信号对辐射带电子的散射作用,明晰了NWC台站信号的幅度和传播角,揭示了内辐射带电子漂移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开发人工影响辐射带技术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辐射带 波粒相互作用 人工甚低频台站信号 电子投掷角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澳门科学一号卫星的地面人工甚低频波台站导致的南大西洋异常区内辐射带电子“峰”观测
19
作者 孙翌馨 刘鹰 +3 位作者 宗秋刚 郝以鑫 邹鸿 叶雨光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2-562,共11页
南大西洋异常区是近地空间中的一个特殊区域,其磁场较弱,能量粒子通量较高.低地球轨道卫星经过此处时面临的空间天气较为恶劣.研究表明,澳大利亚地面甚低频波台站NWC可以改变内辐射带电子投掷角.这些被散射的电子进入漂移损失锥,在南大... 南大西洋异常区是近地空间中的一个特殊区域,其磁场较弱,能量粒子通量较高.低地球轨道卫星经过此处时面临的空间天气较为恶劣.研究表明,澳大利亚地面甚低频波台站NWC可以改变内辐射带电子投掷角.这些被散射的电子进入漂移损失锥,在南大西洋异常区外形成局地通量极大值,即“峰(wisp)”,在南大西洋异常区内形成通量局地通量极小值,即“谷(rift-valley)”.本研究使用澳门科学一号卫星数据,发现在南大西洋内部也可以观测局地通量最大的“峰”.得益于澳门科学一号卫星上的中能电子谱仪,我们可以全面地测量低地球轨道处电子的完整投掷角分布.本文认为,南大西洋异常区内的“峰”来自于漂移损失锥外特定投掷角区域内的电子.这一“峰”在前人模型中曾有预测,但由于其特殊投掷角分布范围而无法在从前的卫星观测中得到确认.本文进一步区分了沉降和捕获电子成分,基于二者的比值计算出大约2%~5%的捕获电子在地面甚低频波台站的影响下损失.本文结果补全了地面甚低频波台站散射能量电子投掷角的过程,并定量估计了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西洋异常区 辐射带 电子沉降 甚低频台站 波粒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高压输电系统引起的空间电磁扰动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学民 钱家栋 +2 位作者 吴迎燕 赵庶凡 娄文宇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0-100,共11页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大力推进,高压输电系统逐渐成为电磁环境监测的主要人为干扰源之一。本文总结了以法国DEMETER卫星电磁场数据为主开展的高压电力线辐射研究的最新成果,对电力线产生的各类空间电磁扰动现象及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大力推进,高压输电系统逐渐成为电磁环境监测的主要人为干扰源之一。本文总结了以法国DEMETER卫星电磁场数据为主开展的高压电力线辐射研究的最新成果,对电力线产生的各类空间电磁扰动现象及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归纳分析,其中包括电力线谐振辐射(PLHR)、磁层线辐射(MLR)、ELF/VLF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并对与其耦合机制相关的电磁波传播及波粒相互作用模型进行了总结讨论,旨在对中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CSES-1)数据处理方法、干扰识别和地震弱信号提取分析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线谐辐射 磁层线辐射 DEMETER 波粒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