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咪替丁联合注射用凝血酶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邓焰 周俊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551-552,共2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凝血酶(巴曲亭)与西咪替丁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凝血酶和西咪替丁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0%,对照... 目的观察注射用凝血酶(巴曲亭)与西咪替丁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凝血酶和西咪替丁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0%,对照组60.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78,P<0.01)。结论注射用凝血酶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凝血酶 西咪替丁 上消化道出血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尖吻蝮蛇凝血酶致过敏反应1例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慧 《中国药师》 CAS 2011年第5期727-727,共1页
1病例资料 患者男,48岁,因胸部刀伤出血较多,胸痛、胸闷1h入院,入院查体:T36.8℃,HR120次/min,R25次/min,BP85/60mmHg,神志清,皮肤湿冷,口角可见呕吐物,胸廓基本对称,胸部正中第4肋间平面可见有一长15cm刀口,
关键词 注射用尖吻蝮蛇凝血酶 过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白眉蛇毒凝血酶致支气管痉挛一例
3
作者 潘桂华 陈玉红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5年第2期114-114,共1页
关键词 注射用白眉蛇毒凝血酶 支气管痉挛 全身麻醉 过敏样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白眉蛇毒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叶士芬 姜立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 观察注射用白眉蛇毒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2月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中医院收治的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奥美... 目的 观察注射用白眉蛇毒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2月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中医院收治的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注射用白眉蛇毒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 d。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凝血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4.19%(χ^(2)=4.292,P=0.038);研究组患者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3 d后,2组患者呕血、黑便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8%vs. 12.90%,χ^(2)=0.161,P=0.688)。结论 注射用白眉蛇毒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止血时间短,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凝血功能无影响,安全性高,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急性 注射用白眉蛇毒凝血酶 奥美拉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复合注射用血凝酶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出血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苏丽东 刘宇 +3 位作者 郝春光 段霞光 朱海峰 黄再青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6期9-12,16,共5页
目的探究氨甲环酸复合注射用血凝酶对行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围术期出血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内蒙古包钢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年龄60~8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Ⅰ组(氨甲... 目的探究氨甲环酸复合注射用血凝酶对行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围术期出血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内蒙古包钢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年龄60~8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Ⅰ组(氨甲环酸组):术前按15 mg/kg标准将氨甲环酸稀释到20 ml,切皮即刻静脉注射,术中以15 mg/(kg·h)标准追加;Ⅱ组(注射用血凝酶组):术前按0.02 U/kg的标注将注射用血凝酶稀释到20 ml,于切皮前15 min静脉推注,术中以0.01 U/(kg·h)标准追加;Ⅲ组(氨甲环酸复合注射用血凝酶组):按Ⅰ、Ⅱ组的标准稀释给药并维持。于术前、术毕和术后6 h三个时间点测定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结果与Ⅰ组和Ⅱ组比较,Ⅲ组术中出血量、红细胞悬液输入量和新鲜冰冻血浆输入量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Plt与Hct在术毕和术后6 h两个时间点均高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患者在术毕和术后6h两个时间点PT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TT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与注射用血凝酶复合使用较单独使用一种药物,可有效减少行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术中出血量、血制品需要量,可有效缓解围术期凝血功能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注射用凝血酶 全髋关节置换术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泮托拉唑、去甲肾上腺素、注射用白眉蛇毒凝血酶联用治疗饮酒后上消化道出血6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国华 吴培哲 苏熠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第20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注射用泮托拉唑、去甲肾上腺素及白眉蛇毒凝血酶治疗饮酒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饮酒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治疗组32例给予泮托拉唑、去甲肾上腺素、白眉蛇毒... 目的探讨联合注射用泮托拉唑、去甲肾上腺素及白眉蛇毒凝血酶治疗饮酒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饮酒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治疗组32例给予泮托拉唑、去甲肾上腺素、白眉蛇毒凝血酶联合使用;对照组32例给予注射用泮托拉唑、氨甲苯酸联合使用。两组保护胃粘膜及补液等治疗方案相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显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出现恶心不良反应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饮酒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泮托拉唑、去甲肾上腺素、注射用白眉蛇毒凝血酶联用治疗的疗效确切,而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酒后上消化道出血 注射用泮托拉唑 去甲肾上腺素 注射用白眉蛇毒凝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后叶素联合注射用蛇毒血凝酶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效果及对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涛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第10期99-100,共2页
目的:分析垂体后叶素联合注射用蛇毒血凝酶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效果及对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来我院接受疾病治疗的52例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6... 目的:分析垂体后叶素联合注射用蛇毒血凝酶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效果及对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来我院接受疾病治疗的52例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6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垂体后叶素注射液泵入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使用注射用蛇毒血凝酶,分析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试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两组受试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另外,在干预之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D-二聚体水平改善情况更好,P<0.05。结论:针对于支气管大咯血患者来讲,为其使用垂体后叶素联合注射用蛇毒血凝酶治疗疾病,能取得满意成效,此法能取得满意成效,两者可以起到协同效应。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支气管扩张大咯血 纤维蛋白原 垂体后叶素 注射用蛇毒凝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2例 被引量:4
8
作者 郭茵 李泳桃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16年第3期218-220,共3页
2例患者(例1女,78岁;例2男,39岁)分别因左下腹包块出血和外伤致休克而静脉滴注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4 KU/ d),分别于用药8和4 d 后出现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例1,1.49 g/ L降至0.71 g/ L;例2,2.01 g/ L 降至0.52 g/ L),伴... 2例患者(例1女,78岁;例2男,39岁)分别因左下腹包块出血和外伤致休克而静脉滴注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4 KU/ d),分别于用药8和4 d 后出现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例1,1.49 g/ L降至0.71 g/ L;例2,2.01 g/ L 降至0.52 g/ L),伴明显活动性出血。考虑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为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所致。均停药并输注血浆冷沉淀,治疗5 d 后,例1纤维蛋白原升至2.01 g/ L,腹部超声结果提示左下腹未见活动性出血;例2纤维蛋白原升至3.44 g/ L,胸腔引流管液体为淡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缺乏血症 注射用白眉蛇毒凝血酶
原文传递
Study on the anaphylactic shock induced by hemocoagulase for injection based on logistic analysis 被引量:1
9
作者 Hongjin Gao Shaoming Wang +2 位作者 Yuxing Chen Min Chen Shanshan Lu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19年第1期21-26,共6页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im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naphylactic shock caused by hemocoagulase for injection an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clinical safe medication. The cases reports on the ad...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im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naphylactic shock caused by hemocoagulase for injection an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clinical safe medication. The cases reports on the adverse reactions induced by hemocoagulase for injection were collected in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s.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naphylactic shock induced by hemocoagulase for injection were evaluated b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 this study, 87 articles including 108 cases(68 cases of anaphylactic shock) were collected. 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indicated that allergic constitution, daily dose, combined anesthesia, first drug delivery, post-dose time and course of treatment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cidence of anaphylactic shock caused by hemocoagulase for injection(P<0.05). The six above-mentioned factors were included in the multivariate logistic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to exclude the effects of confounding factors, an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llergic constitution(P = 0.048, OR = 8.242), combined anesthesia(P = 0.024, OR = 22.675) and post-dose time(P = 0.006, OR = 20.255)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incidence of anaphylactic shock caused by hemocoagulase for injection. The clinicians should pay much more attention to risk factors that may cause anaphylactic shock, such as allergic constitution, combined anesthesia and post-dose time. The clinical pharmacists should strengthen pharmaceutical monitoring and improve the safety of med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ocoagulase for injection Logistic analysis Anaphylactic shock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